【范文】XX年初一语文下28.歌词二首我的中国心 黄河颂课件教案练习题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通用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966dc26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f.png)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篇1课时计划20xx年上期总第课时计划课时第课时课题:黄河颂教学内容:《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能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学习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3、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重难点及策略: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设计: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
以诗歌第二节的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教学资源与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1)、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
黄河,伟大的母亲河!(2)、学生欣赏。
黄河奔腾不息的画面。
师(配画音):这就是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3)、师:1938年,日本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领土,黄河危在旦夕,中华民族危在旦夕。
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华夏民族的优秀儿女啊!带着黄河的英雄气魄,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
板书:黄河颂。
二、欣赏《黄河颂》,感受激情1、师: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
让我们来欣赏一曲黄河的深情颂歌。
(听录音磁带。
)2、师:同学们,欣赏了《黄河颂》,老师的胸中也激越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明确:激昂、雄健、悲壮!3、教师配乐诗朗诵。
歌词三首:《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黄河颂》(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整理_1
![歌词三首:《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黄河颂》(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整理_1](https://img.taocdn.com/s3/m/2d744a4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5.png)
让知识带有温度。
歌词三首:《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黄河颂》(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整理教学课题:歌词三首(《我的中国心》、《在盼望的田野上》、《黄河颂》)教学目的:1、体会三首歌词的内容,理解其鼓舞人民、兴奋民族精神的作用。
2、学唱三首歌。
教学方法:自读、朗诵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阅读序幕歌词是配上曲调来唱的文字,是音乐化的诗。
没有好的歌词就没有好的歌曲。
这三首歌词,消失在不同的时期,但它们同样起到了鼓舞人民、兴奋民族精神的作用。
好歌,我们一起学;好歌,我们一起唱。
二、阅读主场1、播放MTV歌碟,带同学一起进入歌词所创设的意境。
2、同学就以下问题进行沟通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⑴“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中国印”的含义是什么?⑴“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这句话如何理解?⑴“黄河”象征着什么?3、播放VCD歌碟,同学跟唱、学唱。
4、请若干同学试唱。
三、阅读尾声(一)抄写三首歌词。
(二)争论同学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三)课外作业:跟爸爸妈妈沟通学习三首歌词的体会,并以“《______》告知我--”为题写一篇短文。
(四)课外收集三位词所写的歌词,早读时与同学沟通。
周智[歌词三首:《我的中国心》《在盼望的田野上》《黄河颂》(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第2页/共3页让知识带有温度。
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第3页/共3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5ffc6a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e.png)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一. 教材分析《黄河颂》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诗歌的形式,描绘了黄河的雄浑壮美,表达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的热爱和赞美。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既能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此外,课文还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但同时,他们对于黄河这一地理概念可能还不够熟悉,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诗歌的美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歌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母亲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课文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
2.教学难点:诗歌的语言特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黄河的图片、相关音乐等。
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3.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对黄河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随后,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设计(共五则范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设计(共五则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0dd67b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0d.png)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设计(共五则范文)第一篇: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设计一说到黄河。
我们脑海中也许会浮现黄河汹涌澎拜的画面。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目标(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意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件:黄河大合唱之--《黄河颂》配乐朗诵及歌曲,壶口瀑布视频,保卫黄河的歌曲导入新课:被誉为母亲河的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魂之所在,历来为人们所歌咏。
同学们到过黄河没有?(没有)好,咱们先来看看黄河,好吗?(播放壶口瀑布的视频)这黄河以他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他,因为他古老,他孕育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他厚重,他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历史。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中华民族危在旦夕。
黄河以他的雄浑力量激励他的儿女奔赴抗战前线。
.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日演出队来到黄河边,来到壶口瀑布,涛涛黄河水在诗人胸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随后又一气呵成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唱遍大河上下,激励中华儿女为祖国尊严而战。
《黄河大合唱》共八个乐章,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来学习《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黄河颂》一.初读课文,感知歌词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黄河颂。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停顿、节奏。
揣摩思想感情。
边读边思考边体会,诗歌结构分为几部分?诗歌饱含什么样的感情?(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样的?)(自由诵读)1诗歌分为几部分?生:分为两部分,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
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effa0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b.png)
黄河颂教案黄河颂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店铺整理的黄河颂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河颂教案篇1【教材分析与处理】《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文章,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
这首诗用热烈的歌颂形式为我们塑造了黄河这一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英雄形象。
学生将会在作品中感受到强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另外,新课标强调重视学生心灵品悟和个性解读,《黄河颂》在这方面无疑是典范作品。
这篇文章的语言浅显易懂,形象生动,初一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我们呈现了众多爱国篇章,而《黄河颂》中的黄河向我们展示了她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这是培养初一学生爱国情感的好题材。
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在上课时应想法唤起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共鸣,激发起学生心中澎湃的民族情感,强化爱国热情。
让他们在欣赏到黄河这一英雄形象时,感受到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伟大而又坚强的性格,从而激起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为更好学习第二单元其它文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学情分析及教学目标的确立】初一学生爱朗读,表演欲望也很强烈,但他们对诗歌朗读技巧掌握不好。
所以教师要借助多媒体,通过对语音、声色、节奏、语速、重音的把握使诗歌内容立体化、形象化。
引导学生准确安排好停顿,处理好重音,调控好速度,把握好情感,美读诗歌。
通过美读使学生在声音中陶醉,在真情中陶醉。
初一的学生还喜欢模仿,在这里我要防止学生只停留在朗读的表层,(只是模仿老师或录音的朗诵)所以我在对学生朗读技巧进行指导的同时还要与学生一起边读边品析、揣摩语言,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情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初一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爱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品析诗歌语言是让他们交流阅读体会的好方法。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三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554433ba0d4a7303763a7b.png)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三篇】-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三篇】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1、诵读文本,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字的读音及在文本中的含义。
2、细心揣摩、领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3、把握全诗语言特点。
4、反复诵读,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力。
过程与方法1、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如歌曲《黄河大合唱》《龙的传人》。
2、搜集相关黄河的图片。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主体部分2、关键语句的理解、领悟。
3、课文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难点1、把握语言特点。
2、通过抓关键语句理解内容。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
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2、相关知识《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
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河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了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反映出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积累使用: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气魄( ) 澎湃( )滋长( )屏障( ) ......宛转( ) 哺育( )狂 lán ( )山diān( ) ..二、完成下列多音字和形近字。
(1)多音字。
曲{ 劈{ 中{ 长{ 强{(2)形近字。
篮洲浊拜颠蓝州独湃巅伟彰阑违障澜癫嶂斓幛谰三、填空。
(1)组诗《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 ),原名( )。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音乐作品,由( )谱曲。
作品由8个乐章组成,它以( )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2)诗人从自然特征、( )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河的( )的思想感情。
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案
![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dc04b2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06.png)
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河颂》。
(2)理解《黄河颂》的内容,体会诗歌中所描绘的黄河的雄浑气势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3)学会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黄河颂》的主题和意境。
(2)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黄河颂》。
(2)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深入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对《黄河颂》的作者和背景进行简要介绍。
(2)激发学生对黄河的想象和情感,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黄河颂》,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的情况,分组讨论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主题。
(2)分享讨论成果: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主题。
4. 情感体验(1)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朗诵中体验诗歌的情感。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写心得等方式,表达对黄河和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黄河颂》。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情感体验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黄河颂》的内容和主题,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指导和辅导,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c8e83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9b.png)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七年级语文的教案是怎样制作的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更多内容请关注!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1】课题:《黄河颂》学习目标:1、理解生字词,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并能从写作方法上理解本诗。
学习方法:自我感知,读、议、说,展示成果。
导学设计:一、课前准备:学法提示:预习课文,独立完成,各组上黑板展示,并讲解。
比一比,谁书写工整,讲得出色1、作者及写作背景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稍后因鄂北组织被破坏,失掉党的组织关系。
30年代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
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由阎述诗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
1937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他的《街头剧创作集》出版。
1939年1月,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由晋西抗日游击区奔赴延安。
同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
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
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
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
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词表现手法上汲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澎湃()狂澜()屏障()一泻万丈()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摇篮:屏障: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各组分别朗读课文,看谁朗读的最好,选一名代表展示。
)2、精读课文,思考下列各题:(学法提示:用心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①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其中的“望”字统领的什么地方,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②本文从哪三个角度讴歌了黄河的伟大精神?三、合作探究,研读赏析学法提示:自己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并将小组交流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1.诗中“啊!黄河!”出现了三次,这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2.《黄河颂》中的黄河并不仅仅是地理学上的黄河,而且表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什么?四、拓展延伸:1、“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中,“体魄”能否换成“身躯”?为什么?(可查阅两个词在字典中的解释)2、“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的铁臂”,是什么意思?(发挥你的想象)五、个性化备课六、教学反思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2】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黄河颂》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黄河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57274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6.png)
《黄河颂》教案中文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歌词内容,把握诗文基调。
2.学习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感受诗歌所表达的黄河的雄伟气势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之情,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2.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家、为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的志向。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中华民族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难点•领会诗歌中意蕴丰富的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片段,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习课文营造氛围。
2.3.朗读课文:4.•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齐读,感受诗歌的气势和情感。
5.内容研讨:6.•分析诗歌的结构,理解“颂”字的含义及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探讨诗歌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效果。
•讨论诗歌所表达的黄河的雄伟气势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7.情感升华:8.•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黄河的认识和感受,激发爱国情感。
•鼓励学生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树立远大志向。
9.作业布置:10.•背诵诗歌,准备下节课的诗歌朗诵比赛。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黄河颂》教案英文版Teaching Plan for "Ode to the Yellow River"I. Teaching Objectives1.Knowledge and Skills:•Guide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correctly, fluently, and emotionally, understand the content of the lyrics, and grasp the basic tone of the poem.•Learn the rhetorical devices such as metaphor and personification in the poem and apply them in writing.2.Process and Methods:•Through reading aloud, discussion, and other methods, experience the magnificent momentum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great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expressed in the poem.•Encourage students to learn independently, cooperatively, and explore, cultivating their ability to appreciate poetry.3.Emotions, Attitudes, and Values:•Stimulate students' love for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ir appreciation for the long history and splendid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Guid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spirations to strive for the prosperity and strength of the country and nation.II. Teaching Focus•Guide students to read the poem with emotion and understand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praising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poem.III. Teaching Difficulties•Grasping the profound meanings of words and sentences with rich implications in the poem, and feeling the emotions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expressed in the poem.IV. Teaching Process1.Introduction to the New Lesson: Stimulate students' emotions by playing excerpts of the "Yellow River Cantata" music and create an atmosphere for learning the text.2.3.Reading the Text:4.•The teacher reads aloud as an example, guiding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voice, tone, pauses, etc.•Students read freely, experiencing the rhythm and rhyme of the poem.•Students read together, feeling the momentum and emotion of the poem. 5.Content Discussion:6.•Analyze the structure of the poem,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Ode" and its role in the poem.•Explore the use and effect of rhetorical devices such as metaphor and personification in the poem.•Discuss the magnificent momentum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great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expressed in the poem.7.Emotional Elevation:8.•Guid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feelings of the Yellow River, stimulating patriotism.•Encourage students to strive for the prosperity and strength of the country through diligent study and establish lofty aspirations.9.Assignment:10.•Recite the poem and prepare for the poetry recital competition in the next class.•Complete relevant practice exercises to consolidate the knowledge learned.。
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案
![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c86666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d.png)
七年级下册《黄河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黄河颂》。
(2)理解《黄河颂》的内容,把握其主题思想。
(3)分析《黄河颂》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等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黄河颂》。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黄河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黄河颂》的韵律特点。
2. 《黄河颂》中的比兴手法。
3. 《黄河颂》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 《黄河颂》中部分生僻词语的理解。
2. 比兴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黄河颂》的背景、作者、韵律特点等。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
3. 欣赏法:品味《黄河颂》的艺术魅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黄河颂》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黄河颂》,体会其韵律特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黄河颂》中的比兴手法和主题思想。
4. 讲解分析: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分析。
5. 欣赏品鉴:引导学生欣赏《黄河颂》的艺术特色。
6. 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对《黄河颂》的理解、分析、欣赏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背诵评价:在课后或下一节课开始时,检查学生对《黄河颂》的背诵情况,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八、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黄河颂》。
2. 分析《黄河颂》中的比兴手法,举例说明。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1191d9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5.png)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原文及教案教案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案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领,使教学成效最优化。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原文及教案,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原文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起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伟人显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格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培养下发扬滋生!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掌控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诵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进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忘过去,努力进取,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奉献气力。
教学重点:1、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激发民族自豪感和中华民族的强大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
2、查阅资料,了解时期背景及诗人写作此诗的意图。
教学难点:掌控诗文的基调,加强对诗歌的朗诵,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培养了流域两岸的人民。
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好像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
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
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叹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二、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1、作者简介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诞生,湖北光化县人。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11b5f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64.png)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和技能:学生能够掌握《黄河颂》的歌词内容,了解其主题和意义。
2. 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理解《黄河颂》的主题和意义,掌握歌词中的关键语句和表达技巧。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词中的情感和意义,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程主题。
教师可以简要介绍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朗读《黄河颂》歌词,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和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朗读技巧。
3. 分析歌词:教师对歌词进行逐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和表达技巧。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歌词的理解。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围绕《黄河颂》的主题展开讨论。
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互相交流意见,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教师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练习: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通过练习,可以检验学生对歌词的理解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与评价方式: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可以采用评分、评语等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8. 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辅助教学。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参考书籍或网站,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黄河颂》的七年级语文教案
![《黄河颂》的七年级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ee227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a8.png)
《黄河颂》的七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黄河颂》。
本课内容包括《黄河颂》诗歌的阅读、理解、欣赏和背诵。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第一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颂》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背诵,以及对黄河精神的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黄河壮丽景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黄河的关注和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黄河颂》,了解诗歌的背景,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5.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逐步达到背诵。
6.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配乐诗朗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1. 《黄河颂》2. 内容:作者:光未然背景: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意象:波涛、峰峦、巨浪、惊涛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对偶情感:赞美、敬仰、自豪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黄河颂》,以“我心中的黄河”为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要求:内容充实,情感真挚,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和掌握程度,以及对教学方法的调整。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关于黄河的文学作品,了解黄河的历史文化,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3. 朗读与背诵的指导;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黄河颂精品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黄河颂精品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139c1e40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36.png)
了解黄河的文化 内涵和地理知识
掌握黄河的治理 方法和现状
探讨黄河对中华 民族的重要意义
总结本课所学内 容,回顾重点难 点
05
教学方法与手段
章节副标题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图片、 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了解黄 河文化
任务驱动法:通过布置任务,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了解黄河的历史和文化背 景
培养学生的朗诵和表演能 力
教学难点
感受黄河的形象和气势, 体会作者对黄河的热爱 和赞美。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深刻 内涵和民族精神。
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和表现手法,理解诗歌
的语言特点。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 民族自豪感。
04
教学内容与步骤
章节副标题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法:通过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 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互动式教学: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学生参与度和互动性。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黄河颂中的典型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示范教学:教师进行示范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和难点。
06
教学评价与反馈
章节副标题
课堂表现评价
学生对歌曲的掌握情况 学生对歌曲情感的把握 学生对歌曲演唱技巧的运用 学生对歌曲背景知识的了解
作业反馈评价
作业完成情 况统计
学生问题及 解决方案
作业质量分 析
后续教学改 进方向
家长参与评价
家长对教师的教学方法 进行评价
七年级语文《黄河颂》教案范文
![七年级语文《黄河颂》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d2da05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0f.png)
七年级语文《黄河颂》教案范文《黄河大合唱》是现代诗人光未然于1939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
此诗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抒情诗。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黄河颂》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七年级语文《黄河颂》教案范文一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正确朗课文。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及其相关的文学常识。
学习重、难点:正确朗课文。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1. 余光中,1928年生,福建______人。
1948年在厦门大学读书时开始诗歌创作。
1950年随家人到台湾,1952年出版第一本诗集。
1958年赴美,获艺术硕士学位。
1959年返台开始任教讲学,一边继续诗歌创作。
1997年当选为台湾笔会会长。
著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散文集《左手的缪斯》_______、______等。
他的诗题材丰沛,形式灵活,风格多样,从现代古典到民歌,从政治抒情诗新古典诗咏史诗到乡愁诗,走出了一条富有独创性的艺术道路。
2. 光未然(1913-2002),原名_______,湖北光化人。
20世纪30年代投身文艺运动。
1935年发表抗日爱国歌词________,广为流传。
1939年创作著名的______歌词,由冼星海谱曲,是有国际影响的杰作。
著有诗集_____、______。
二、自主学习:(1)读《当我死时》,思考:1. 死亡本来是痛苦的,但是在余光中这里却变成了一种满足,甚至有一种幸福的美感,为什么?2.2. 为什么要对现实的躯体听觉作如此夸张的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 全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母亲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朗读《黄河颂》合作探究,解决下列问题:①解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 28 歌词二首 黄河颂导学案 苏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 28 歌词二首 黄河颂导学案 苏教版(2021学年)](https://img.taocdn.com/s3/m/eccf959af242336c1fb95ed4.png)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8 歌词二首黄河颂导学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8 歌词二首黄河颂导学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8 歌词二首黄河颂导学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黄河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过程与方法1、运用质疑、感悟、联想和探究的学法。
2、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2、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难点: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边倾听《保卫黄河》的歌曲边欣赏有关黄河图片导入课文《黄河颂》.二、走进作者:1、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2、时代背景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丽的山河,面对伟大而坚强的抗日军民,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三、预习检测:1、字音字形澎湃( ) 哺育( ) 屏障( )( )气魄( )巅( )狂澜() 2、词语解释气魄狂澜哺育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ﻫ课文有几部分内容组成,歌颂了黄河的什么精神?五、合作探究:1、题目《黄河颂》中,哪个是关键词?第一节朗诵词中,直接点明的主题是什么?2、描写黄河形象部分,哪个词起统领作用?又是从哪些不同角度写黄河形象的?3、根据关键词,找出《黄河颂》究竟歌颂了黄河的哪些方面?4.结合时代背景看,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六、精读品析:1、标题中最关键的字是“颂”。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 黄河颂28-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 黄河颂28-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096d52eb0912a216147929db.png)
《黄河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
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了黄河的形象,展现了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体现了诗人激越的爱国情怀。
全曲由三个乐段构成。
第一乐段音域宽广,气息深长,旋律起伏流畅,深情地歌唱了黄河的英姿。
第二乐段以稍快的速度,热情的音调讴歌了中华古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赞颂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
第三乐段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和激越的音调,展示出我们伟大的民族像黄河一样,永远向着胜利前进的形象。
学生分析学生是13—15岁的少年,已经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对文中的生字词有能力通过自学就解决;但是,对于分析、体会诗歌内在的感情还不是很好,尤其是学生的总体朗读素养还不够,可利用诗歌教学的契机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良好的朗读训练,提高他们地朗读素养。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歌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强烈爱国情感和伟大的民族精神。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中华之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师简介黄河。
自读预习提示等了解写作背景出示一组图片,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品读诗歌,感受黄河精神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指名读诗歌并点评3.思考:这是一条____的黄河?朗读时用什么语气?4.学生有感情练读诗歌5.指名有感情朗读6.思考,交流,并做批注:这首诗歌好在哪里?有什么美点?提示:可以是生动传神的字,可以是条理清晰的结构,可以是修辞等表现手法等。
三、诵读黄河颂歌,传承黄河精神1.欣赏《黄河颂》,体会作者包含的感情2.全班齐诵。
3.小结板书黄河颂伟大坚强。
初中语文《黄河颂》教案范文
![初中语文《黄河颂》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737695c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05.png)
初中语文《黄河颂》教案初中语文《黄河颂》教案范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语文《黄河颂》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忘过去,努力进取,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贡献力量。
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保卫黄河》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知识画面)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
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①解题。
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⑤小结课文。
五、再朗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作业布置: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七、板书设计:教学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黄河颂》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黄河颂》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ff0a35a84868762cbaed559.png)
《黄河颂》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主旨。
2. 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3.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4. 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体会诗歌蕴涵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一、新课导入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的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
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二、第一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8分钟)1.请根据汉字写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巅(diān) 屏(píng) 障(zhàng) 狂澜(lán)哺(bǔ)育澎(péng)湃(pài) 九曲(qǔ)连环diān (巅)峰流xiè(泻) 发yuán(源)2.解释下面词语。
(1)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发源地。
这里指黄河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源地。
(2)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3)起源。
形容黄河孕育了中华的文化。
(4)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5)狂澜:巨大的波浪。
(6)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7)屏障: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识记划横线部分)1.作者链接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
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
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相关知识《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年初一语文下28.歌词二首我的中国心黄河颂课件教案练习题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件www.5y
《歌词二首》教案
教学目标
.学唱《我的中国心》。
2.了解诗人光未然及音乐家冼星海。
3.学习本课出现的生字、生词,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
.品味歌词语言,体味歌词描绘的意境。
2.理解歌词中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
一、预习检查
⒈
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
萦【yíng】
烙【lào】
山巅【diān】
哺育【bǔ】
澎湃【péng】
狂澜【lán】
发源【yuán】
屏障【zhàng】
滋长【zī】
气魄【pò】
劈成【pī】
宛转【wǎn】
⒉
掌握下列词语的词义。
萦:围绕,缠绕。
烙:这里指使之留下不可磨灭的标志。
金涛:金色的波涛。
黄河水含沙较多,所以呈金黄色。
因为喝水浑浊不清,所以下文称黄河水为“浊流”。
澜:大波浪。
屏障:这里比喻维持并联系民族的保护物,即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等。
3.作者介绍
黄霑(“霑”同“沾)(1941年3月16日-XX年11月24日),原名黄湛森。
香港著名作家、词曲家。
1941年广州出生,有八兄弟姊妹,他排行第六。
1949年随父母移民香港;早年入读喇沙书院,后升读港大,1963年毕业于港大中文系。
先前从业广告、电影、作曲。
任过香港电视台、电台主持人。
与金庸、倪匡、蔡澜一起被称为“香港四大才子”,又与倪匡、蔡澜一同被称为“香港三大名嘴”。
写出XX多首歌曲,其中《上海滩》、《沧海一声笑》、《狮子山下》、《问我》《我的中国心》为“经典中的经典”,被冠以“流行歌词宗匠”,是香港流行文化的代表。
光未然,(1913—XX),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县人,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
主要著作有:歌词《五月的鲜花》,组诗歌词《黄河大合唱》,论文集《风雨文谈》《青春文谈》《光未然戏剧文选》《江海日记》《向阳日记》《文坛回春纪事》《光未然诗存》和一部诗歌集,论文《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学在阔步前进》等。
4.背景介绍
《我的中国心》:1982的下半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教科书时,公然篡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这激起中国人民及港澳同胞极大的愤慨。
黄霑和王福龄合作创作了歌曲《我的中国心》,经香港歌手张明敏演唱,在港澳同胞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纷纷传唱,表达了他们的爱国之心。
1984年,张明敏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到北京参加春节联欢晚会演出,向大陆观众介绍了这首歌曲。
从此,这首歌在大陆广为流传。
《黄河颂》: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
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疯狂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残杀着我们的同胞!但是,中华儿女不甘受屈辱,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同年,光未然在延安途中亲历黄河的险峡怒涛,萌动了为黄河放歌的诗情。
后受冼星海之约,写出长诗《黄河吟》。
5.文体介绍
歌词是指一首歌曲中的文词部分。
大多数用以咏唱,并表达较具体内容的歌,都会有文词部分。
好的歌,其文词与曲子是骨肉相连、相得益彰的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互相配合,成为同时涉及文学和音乐的艺术作品。
由于大多数歌词都是押韵的,因此它亦属韵文之一种,是一种文学体裁。
歌词与诗的分别,主要是诗不一定要入乐(合乐),歌词是要合乐的。
歌词一般是配合曲子旋律一同出现的,歌词是歌曲的本意所在。
二、课文导入
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歌曲是什么并谈谈喜欢的原因。
三、教学步骤
《我的中国心》
⒈
提问:歌曲中反复吟唱的主题词是什么?如何理解?
明确:歌词中反复吟唱的是“中国心”,也就是海外游
子心中永远装着祖国,永远念着祖国。
2.提问:这首歌以什么样的身份来吟唱?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明确:海外游子。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离开祖国已不知多少年,有的甚至从未踏上过祖国的河山。
可是不管离开了多少年,哪怕从未见过,而梦里都是祖国山河的影子。
“梦萦”“多年未亲近”,点明了游子的身份。
3.提问:“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中的“烙”字能否换成“盖”?为什么?
明确:不能。
“烙”准确而形象地表达了海外赤子跟素裹永远无法分离的骨肉关系,而“盖”字程度远不及“烙”。
4.提问:“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借代什么?“重千斤”表现了什么?
明确:“长江”“长城”“黄山”“黄河”,都是能够代表祖国的“河山”,借代指祖国。
“重千斤”把不可以斤两计算的对祖国的感情用斤两来表现了出来,形象地表现祖国在海外游子心中的分量,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
5.提问:“澎湃着中华的声音”中的“中华的声音”如何理解?
明确:这是来自心中的声音,这是融在血液中的声音,是海外赤子永不改变的爱国之心的表白。
《黄河颂》
6.提问:阅读本诗,想一想本诗总体分为几节?每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本诗一共分为两节,第一节是朗诵词,第二节是歌词。
第一节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第二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为了表现颂歌的气势。
歌词的内容层次比较分明,并且有明显的关键词语可作为思路梳理的依据。
7.提问: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怎么读?
明确:诗人直抒胸臆,一个“颂”字,分别歌颂了“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这三个黄河的英雄气魄。
所以,三个词读起来气势要层层递进,把重音放在黄河的重读上。
8.提问: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黄河的?描绘出黄河的什么特点?
明确:滚滚、惊涛澎湃万丈狂澜表现了黄河气势汹涌;掀起、结、奔向、劈成表现了黄河力量之大;宛转,九曲连环表现了黄河外形特点。
9.提问: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以英雄的气概
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
四、作业布置
、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保卫我们的母亲河,保卫我们的黄河。
2、为保护黄河,写出一句公益广告词。
课
件www.5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