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黄河颂 第二课时 教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通过写作表达对家乡的热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写作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修辞手法。对于难点部分,如“九曲黄河”和“惊涛拍岸”的象征意义,我会通过对比和实际例句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义精神的句子或段落,并分析其情感表达。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次小型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仿写课文中的一种修辞手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黄河颂》的阅读与理解;《黄河颂》中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探讨与分析;对课文中重要词句、修辞手法的学习和运用;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黄河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写作和口头表达训练。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阅读课文《黄河颂》,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2.学习课文中的重要词句,如“九曲黄河”、“惊涛拍岸”等,并了解其修辞手法。
3.探讨和分析课文中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了解黄河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文化的情感。
5.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和口头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小组讨论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团队合作的精神。他们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这提醒我在组织小组活动时,要更加注重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确保每个人都能在讨论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通用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篇1课时计划20xx年上期总第课时计划课时第课时课题:黄河颂教学内容:《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能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学习目标: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3、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重难点及策略: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设计: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
以诗歌第二节的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教学资源与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1)、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
黄河,伟大的母亲河!(2)、学生欣赏。
黄河奔腾不息的画面。
师(配画音):这就是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3)、师:1938年,日本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领土,黄河危在旦夕,中华民族危在旦夕。
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华夏民族的优秀儿女啊!带着黄河的英雄气魄,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
板书:黄河颂。
二、欣赏《黄河颂》,感受激情1、师: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
让我们来欣赏一曲黄河的深情颂歌。
(听录音磁带。
)2、师:同学们,欣赏了《黄河颂》,老师的胸中也激越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明确:激昂、雄健、悲壮!3、教师配乐诗朗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七年级语文《黄河颂》2教案
难点
1.感受黄河的形象与魅力,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3.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体会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媒体选择
知识点
学习目标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媒体来源
诗歌情感和语言特点
领悟理解
PPT
C
自制
使用方式: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
课堂小结
《黄河颂》以它充满斗争性的激昂旋律与黄河般桀骜不驯的血性激励中华儿女与日寇英勇搏击,今天它仍然以其磅礴的史诗般的英雄气概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板书设计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当堂
训练
检测
课后题
作业
布置
教学反思
表现特征:古国文化发源地;历史故事上演。
(2)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表现特征: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3)黄河属太平洋水系。干流多弯曲,素有“九曲黄河”之称,河道实际流程为河源至河口直线距离的2.64倍。黄河支流众多,从河源的玛曲曲果至入海口,沿途直接流入黄河,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支流共220条,组成黄河水系。支流中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有76条,流域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占全河集流面积的77%;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支流有11条,流域面积达37万平方公里,占全河集流面积的50%。较大支流是构成黄河流域面积的主体。
2020—2021年部编本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5 黄河颂教学案(教学设计)
5 黄河颂【导学目标】1.通过拓展学习,系统了解黄河的历史与地理,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2.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3.正确理解诗文内容,把握感情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培养自己鉴赏诗歌的能力;4.深刻感悟九曲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5.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6.进一步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导学重点】目标 3、4 (遨游知识的海洋,感受求知的快乐)【导学难点】目标 5、6【导学方法】自主学习、分组合作、集体探究讨论;重视运用感悟、联想的学法【课时安排】两课时【导学设计】一、导入新课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将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在地理上黄河可做军事屏障,因此,我们作为华夏儿女更应该赞扬歌颂这条母亲河。
今天,我们一起怀着对她的崇敬之情来学习未光然的赞歌《黄河颂》。
二、知识链接1、中国第二长河------黄河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曾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天上”应当是指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了。
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许多支流,经过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的第二长河,从地图上看,黄河干流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2、作者简介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
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
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
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3、写作背景:《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5黄河颂2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因为黄河 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 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 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是从黄河 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 上可作为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 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参考2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 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 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 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 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 逐步深入。
参考3
参考2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比作一个巨人, 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 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 膀”。体现了气势磅礴、势不可当的气度和 力量,激发了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自学指导2
结合全文,小组合作讨论:
1.作者要把诗歌的第一节是安排为朗诵词 有什么作用?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 的作用?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参考2
1.作者要把诗歌的第一节是安排为朗诵词有什么作用 ?
作为全诗的第一部分--朗诵词部分,先声夺人, 为全诗奠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为下文的“颂” 蓄势。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 友”,不能不令听者动情,接着在阔达的视野 中,作者塑造了黄河的英雄形象和内在的民族 精神,这正是歌颂黄河的原因,最后,水到渠 成地说出了“歌颂黄河”的主题。。
参考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比做摇篮,中华民 族就像躺在摇篮里的孩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 哺育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 黄河颂教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 黄河颂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黄河的自然特点、历史文化,感受黄河的伟大。
2.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提高学生的诗歌朗诵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 难点:理解诗歌中黄河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黄河的相关视频,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 思考问题: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
(三)深入研读
1. 分析黄河的形象。
2. 品味诗歌的语言。
(四)拓展延伸
1. 让学生讨论黄河的重要性和保护黄河的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黄河的感受和认识。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强调黄河的重要性。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
2. 写一篇关于黄河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黄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诗歌朗诵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黄河颂第2课时教学流程
20.《黄河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主旨,体会诗歌的意境美,理解诗歌内涵。
2.感受诗中赞颂黄河精神的深刻内涵,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过程】五.想想下列加点字的含义?(1)黄河以他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田野?“英雄”一词赋予了黄河以人的精神风貌,写出了黄河磅礴的气势,同时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望字,引出了对黄河形象的描写。
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调理清楚,章法严谨。
(3)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把黄河比作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子孙的哺育,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四、圈点勾画的方法,回答以下问题(小组合作完成。
)1.为什么说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黄河的精神是勇往直前,源源不断,而这也是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此时正值抗日战争烽火燃遍中华大地之际,歌颂黄河就是歌颂中华民族,这是中华民族的赞歌。
2.诗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来什么样作用?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将激励中华民族。
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1.诗人借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比喻手法)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3.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诗人歌颂黄河来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而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顽强奋斗,一往无前。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2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案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黄河的具体描述。这些描述展示了黄河的壮丽景象和深远影响,以及它如何激发我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爱国情怀。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应用,以及黄河的文化象征意义。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例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关于河流的经历,我发现学生们对黄河的了解并不深入,这让我意识到,对于这样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课文,背景知识的铺垫尤为重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接触和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
接着在新课讲授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在讲解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身边的比喻来帮助他们理解,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部分内容仍需要更多的练习和讲解。
-情感态度的传达:课文中蕴含着深厚的爱国情感,学生可能难以完全体会,需要通过讨论、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
-创作背景的认识:学生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可能不熟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补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举例解释:
-在讲解修辞手法时,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尝试自己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加深理解。
2.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分析课文结构与写作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创作灵感,提高表达与创作能力;
3.强化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黄河作为母亲河的象征意义,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4.增进社会责任与担当素养: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实践活动中,分组讨论和诗歌创作活动让学生们积极参与,气氛活跃。但我观察到,部分学生在讨论时仍然显得不够自信,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黄河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刻。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鼓励更多的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设计(共五则范文)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设计(共五则范文)第一篇: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设计一说到黄河。
我们脑海中也许会浮现黄河汹涌澎拜的画面。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设计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目标(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意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件:黄河大合唱之--《黄河颂》配乐朗诵及歌曲,壶口瀑布视频,保卫黄河的歌曲导入新课:被誉为母亲河的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魂之所在,历来为人们所歌咏。
同学们到过黄河没有?(没有)好,咱们先来看看黄河,好吗?(播放壶口瀑布的视频)这黄河以他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他,因为他古老,他孕育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他厚重,他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历史。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中华民族危在旦夕。
黄河以他的雄浑力量激励他的儿女奔赴抗战前线。
.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日演出队来到黄河边,来到壶口瀑布,涛涛黄河水在诗人胸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随后又一气呵成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唱遍大河上下,激励中华儿女为祖国尊严而战。
《黄河大合唱》共八个乐章,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来学习《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黄河颂》一.初读课文,感知歌词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黄河颂。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停顿、节奏。
揣摩思想感情。
边读边思考边体会,诗歌结构分为几部分?诗歌饱含什么样的感情?(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样的?)(自由诵读)1诗歌分为几部分?生:分为两部分,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三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三篇】-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七年级下册语文《黄河颂》教案【三篇】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1、诵读文本,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字的读音及在文本中的含义。
2、细心揣摩、领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3、把握全诗语言特点。
4、反复诵读,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力。
过程与方法1、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如歌曲《黄河大合唱》《龙的传人》。
2、搜集相关黄河的图片。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主体部分2、关键语句的理解、领悟。
3、课文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难点1、把握语言特点。
2、通过抓关键语句理解内容。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
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2、相关知识《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
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河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了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反映出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积累使用: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气魄( ) 澎湃( )滋长( )屏障( ) ......宛转( ) 哺育( )狂 lán ( )山diān( ) ..二、完成下列多音字和形近字。
(1)多音字。
曲{ 劈{ 中{ 长{ 强{(2)形近字。
篮洲浊拜颠蓝州独湃巅伟彰阑违障澜癫嶂斓幛谰三、填空。
(1)组诗《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 ),原名( )。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音乐作品,由( )谱曲。
作品由8个乐章组成,它以( )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2)诗人从自然特征、( )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河的( )的思想感情。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 黄河颂2-部编版
学习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但对于现代诗歌的朗读则缺乏经验,容易只知一味大声读,而不懂得抑扬顿挫,不会控制语气语调。孩子由于年龄小好奇心强,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对他们讲述如何把握感情基调以及恰当地处理语气语调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而运用新媒体技术展示各种图片、音乐和视频能激发学生兴趣,改善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
课题
《黄河颂》
教学目标
1.理解黄河精神的内涵。
2.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诵,学习朗读的技巧和欣赏诗歌的方法。
3.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措施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习诗歌朗诵的技巧。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怎容侵略者玷污?在这抗战的人群中,奔走着一位诗人,一位鼓舞战士勇气的号手——光未然,他在战斗中感受着中华民族的顽强与不屈,于是向着黄河,唱出了心中的赞歌——《黄河大合唱》。这组诗歌经冼星海谱曲后传唱大河上下,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斗争精神,在当时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中,激发了人民与日寇斗争到底的决心。
运用系统发音评测卡片模板功能进行字词读音测评。模板能直接生成读音和注音,进行字词教学便捷有效。
诗歌赏析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学习朗读技巧。
一.学习诗歌主题部分:
1.黄河英雄的气魄;
2.黄河表现的民族的精神。
二.学习读好关键词,全身心投入的读诗方法。
1.自由读歌词第一部分,标出重音,揣摩语气语调。
1.师生问答,明确朗读技巧
2.教师范读。
背景音乐配合教师范读能增强朗读的感染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案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黄河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黄河的保护、治理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黄河地理特征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黄河流域图的认识活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修辞手法: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是学习的重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通过分析修辞手法,学生可以领会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黄河象征意义:理解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象征意义,认识黄河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举例:在讲解“波涛汹涌”一词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黄河的壮阔景象,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该词汇。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它是中国第二长河,流经多个省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对黄河的描述,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修辞手法表达对黄河的赞美之情的。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词汇、短语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等词汇和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2.教学难点
-词汇内涵:对于一些抽象词汇,如“雄浑”,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深层含义,需要教师通过实例进行解释,帮助学生把握词汇的内涵。
-修辞手法运用:对于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尤其是如何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表达情感,可能是学生的难点。教师应通过对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文化背景理解:黄河文化背景的深入理解可能是学生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对于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教师提供丰富的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
4.体会课文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5.探讨课文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如:对仗、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黄河颂》,使学生感受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伟大,理解黄河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让学生成为讨论的主体。但我也意识到,在讨论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偏离主题,这时我需要适时引导他们回到主题上来,确保讨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最后,通过这次教学,我认识到在传承和弘扬黄河精神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更多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黄河颂》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黄河颂》的阅读与理解,掌握课文中生字词,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源自情,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具体内容包括:
1.阅读课文《黄河颂》,了解黄河的历史地位和地理特点;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如:磅礴、狂澜、惊涛、激流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课文结构的分析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修辞手法的理解,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黄河相关的文化或地理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黄河精神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意写作活动。学生将模仿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创作自己的诗句。
2021年初一人教版下册《黄河颂》原文及教案
2021年初一人教版下册《黄河颂》原文及教案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一下册《黄河颂》原文及教案。
《黄河颂》原文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黄河颂》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感情。
2、领略黄河的英雄气魄,学习诗歌的豪迈风格。
3、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通过对诗歌的朗读和音乐的欣赏,体会黄河雄浑的气魄。
2、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语言感悟内在的气势。
一、导入请一两个同学简要谈谈黄河在中华民族历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性。
欣赏《黄河船夫曲》,并且用简洁的语言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内容?(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达到了彼岸。
这象征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黄河颂》那激昂的旋律……二、文学常识1、曲作家冼星海(1905-1945) 中国近现代的音乐家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七年级语文的教案是怎样制作的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更多内容请关注!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1】课题:《黄河颂》学习目标:1、理解生字词,能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并能从写作方法上理解本诗。
学习方法:自我感知,读、议、说,展示成果。
导学设计:一、课前准备:学法提示:预习课文,独立完成,各组上黑板展示,并讲解。
比一比,谁书写工整,讲得出色1、作者及写作背景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稍后因鄂北组织被破坏,失掉党的组织关系。
30年代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
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由阎述诗谱曲后,在抗日救亡活动中广泛传唱。
1937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他的《街头剧创作集》出版。
1939年1月,率领抗敌演剧第三队由晋西抗日游击区奔赴延安。
同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
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
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
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
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词表现手法上汲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澎湃()狂澜()屏障()一泻万丈()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摇篮:屏障: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各组分别朗读课文,看谁朗读的最好,选一名代表展示。
)2、精读课文,思考下列各题:(学法提示:用心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①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其中的“望”字统领的什么地方,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②本文从哪三个角度讴歌了黄河的伟大精神?三、合作探究,研读赏析学法提示:自己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并将小组交流的结果展示在黑板上1.诗中“啊!黄河!”出现了三次,这是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2.《黄河颂》中的黄河并不仅仅是地理学上的黄河,而且表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什么?四、拓展延伸:1、“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中,“体魄”能否换成“身躯”?为什么?(可查阅两个词在字典中的解释)2、“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的铁臂”,是什么意思?(发挥你的想象)五、个性化备课六、教学反思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教案【2】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黄河颂教案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黄河颂教案新人教版班级:科目:5黄河颂课题黄河颂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词语积累与运用。
2。
了解诗人光未然及组诗《黄河大合唱》。
3.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属襄阳)人。
现代作家、评论家。
1935年创作了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著有长诗《屈原》,诗集《江汉行》,论文集《风雨文谈》等。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
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
祖国雄奇壮丽的山川和战士们英勇抗敌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写下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读准字音山巅.(diān) 澎.湃(pénɡ)狂澜.(lán)浊.流(zhuó)宛.转(wǎn)筑.(zhù) 屏.障(pínɡ) 哺.育(bǔ)滋.长(zī)辨清字形障(zhànɡ)屏障澜(lán)狂澜嶂(zhànɡ)重峦叠嶂斓(lán)斑斓理解词语气魄:气势,魄力.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5课《黄河颂》教案2
《黄河颂》教案教学目标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通过历史课了解抗日战争时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事迹,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地理课了解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设计思路《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
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
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
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
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
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
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
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通过导入语将课前布置学生准备的资料和课文相联系,调动学生的知识储藏和爱国情感。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黄河颂》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黄河颂》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黄河颂》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黄河颂》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黄河颂●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2.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烈的爱国情怀2.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教学难点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句话“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黄河.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黄河大合唱》曾感动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华儿女为祖国而战斗。
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它的词作者——著名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二、作者、作品及背景、简介1.关于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2.关于作品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谱曲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这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河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3.关于背景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北地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光未然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个乐章组成。
3、黄河自古以来都是诗人深情吟诵的对象。
请你至少写出两句有关黄河的
古诗句。
4、“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你认为谁是新时期具有“黄
河精神”的人?请列举一位,并为他(她)写上一句话的评论。
人物:评论:
板书设计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
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
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
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
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
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
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
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
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
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