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最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全册)-8 木兰诗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木兰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家国情怀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
《木兰诗》满怀激情地赞美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作者浓墨重彩去表现的恰恰不在她的“奇”和“英雄”,而是要表现她作为一个平凡女子对家乡的热爱,对父亲的眷恋,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因此应该说,作者是通过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来表现北朝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这才是本文要体现的最重要的主题思想。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包括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2.了解乐府民歌的特点及互文的修辞手法。
(二)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加深体会本文详略处理得当的写作特色。
2.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品赏插图,当堂写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揣摩分析课本插图的细节,用富有文采的语句描摹插图。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课前的《朗读者》活动,由莫沁梓同学主持,大家掌声欢迎!感谢莫沁梓同学为我们倾情朗诵《老天要我休息一下》,这篇文章讲述了国家射击队运动员杜丽凭借沉稳的心态,迎来了运动生涯的一次又一次辉煌。
今有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和世界杯总决赛大满贯射击运动员杜丽,古有替父从军、骁勇善战的花木兰,她们都是让中国为之自豪和骄傲的巾帼英雄,今天我们就跨越千年的时光隧道,一起走进木兰的世界。
(二)学生利用智慧课堂上网搜索“乐府诗”及“乐府”《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晚春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满都是“套路”,不懂得通过细细品味古诗语言来感悟诗人的感情。 本节课的设计就是想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来学会描绘诗歌的画面
这一学习难点,通过多角度赏析景物,结合诗人经历,知人论世,体会诗歌的 情感,达到“品韵、解意、悟情”的目的。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诗品韵,初步感受诗人对春天的感情。 2.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了解古诗内容,读懂诗意。 3.通过读懂“百般红紫”和“杨花榆荚”两种意象蕴含诗人的情感,树立“珍 惜时间,努力进取”的积极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目标 3 教学难点:目标 2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讨论法
六、教学资源:
1.教学 ppt。 2.电子书包 3.纳米黑板
七、教学流程节点示意图
教学环节
01
趣导入
现代信息技术 视频
02
品诗韵
03
解诗意
课件 课件、电子书包、纳米黑板
04
悟诗情
05
颂诗人
课件、电子书包 课件、电子书包、纳米黑板
时间节点 00:13 03:52 07:55 20:07 34:08
读诗品韵,感 受诗人对春天 的感情,初步 感知诗情
教学 PPTΒιβλιοθήκη 八、教学过程解诗意
一、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晚春之景 1. 老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百般 红紫”都有什么颜色,“斗芳菲”的情景 如何,“杨花榆荚”“作雪飞”的飘飞姿 态是怎样的。 2. 学生讨论 3. 分小组完成晚春的两幅画面的文字描 述。 4. 点评画面的描述 5. 老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把百花盛开, 大地姹紫嫣红,杨花榆荚漫天飞舞的两幅 晚春之景描绘得意趣盎然。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5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5篇(一)教案: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学习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3. 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2. 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1. 教材《古代诗歌五首》2.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导入课堂气氛,介绍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2.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正文(40分钟):1.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取一首诗歌进行朗读。
2. 讨论分析:让学生根据所选诗歌,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指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声调、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
3. 背景介绍: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4. 整体理解:让学生阅读整篇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主旨,分析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5. 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展开诗歌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强化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意义?课后作业:1.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2. 思考并书写对古代诗歌的认识和感悟。
板书设计:古代诗歌五首作者背景内容(根据具体五首诗歌进行板书)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5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胡适的生平及其写作风格。
2.理解短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分析短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综合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短文中的主题和情节。
2.学习理解短文中的隐含意义。
3.分析短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分析短文中的主题和情节。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先学后教模式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目录第一单元 (3)1邓稼先 (3)第1课时 (3)第2课时 (5)2. 说和做 (6)第1课时 (6)第2课时 (8)3.回忆鲁迅先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孙权劝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单元 (14)5.黄河颂 (14)6 .最后一课 (16)第1课时 (16)第2课时 (18)7.土地的誓言 (14)8.木兰诗 (21)第1课时 (22)第2课时 (23)第三单元 (25)9 阿长与《山海经》........................................................................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 老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课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针对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进行分析,该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标,内容丰富、生动有趣。
教材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课文、课文分析、文学常识、课内阅读、课外拓展等内容,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每个单元的课文内容和重点词汇;2. 研究运用各种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作文和写话;4. 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5. 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三、教学重点1. 精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题、情节、人物等要素;2. 掌握每个单元的重点词汇和短语,提高词汇量;3. 运用合适的阅读策略解决阅读理解问题;4. 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5.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语言研究的主动性。
四、教学方法1. 教师主导,学生参与。
通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合作精神;2. 结合多媒体技术,利用图片、音频等资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3. 设置各种任务和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4. 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内容安排本教案按照教材的单元进行安排,每个单元包括以下内容:1. 课文导读:概述课文的主题、背景和情节;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3. 重点词汇:列举和解释每个单元的重点词汇;4. 阅读策略:介绍和训练各种阅读策略;5. 课内阅读:要求学生阅读并理解课内相关文章;6.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进行额外的阅读和写作练。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以课堂练、小组活动、作业等形式进行教学评估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研究效果和兴趣。
七、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以下资源: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及相关辅助资料;2. 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音频设备等;3. 练册、作业册以及其他练资料;4. 图书馆或网络上的相关阅读材料。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人生感悟诗歌:《静夜思》《春晓》散文:《山中访友》《秋天怀念》2. 第二单元:人物描写小说:《社戏》传记:《孙权劝学》3. 第三单元:自然风光诗歌:《钱塘湖春行》散文:《三峡》4. 第四单元:人与自然说明文:《生物入侵者》议论文:《大自然语言》二、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品味优秀作品。
3. 提升学生写作技巧,学会运用各种写作手法。
4. 增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现代文阅读与分析,写作技巧运用。
2. 教学重点:诗歌、散文、小说、传记、说明文、议论文等各类文体阅读与写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与课文相关自然风光、人物故事等,激发学生兴趣。
2. 课文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文、作者、文体等基本信息。
2. 突出课文重点、难点,列出关键词、关键句。
3. 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简洁、直观板书,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阅读理解: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写作练习:仿写课文中精彩句子或段落。
口语练习:复述课文故事,进行角色扮演。
2. 答案:阅读理解:参照课后习题答案。
写作练习: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批改,给出建议。
口语练习:教师评价,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作品,提高阅读量。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文学活动,提升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学会思考、表达自己观点。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案七下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案七下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部编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中“驿路梨花”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 能够从课文中汲取启示,学会关爱他人,弘扬雷锋精神。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3. 从中汲取启示,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难点:1. 理解“驿路梨花”的象征意义。
2. 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启示,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对新课内容产生期待。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驿路梨花”的故事吗?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
2. 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讲解“驿路梨花”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从课文中汲取启示,学会关爱他人。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驿路梨花”的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弘扬雷锋精神。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课堂学习,运用生字词写一段话。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课文《驿路梨花》,让学生学会了生字词,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启示,学会关爱他人,弘扬雷锋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望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望岳》是部编版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的课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托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望岳》是杜甫的早期作品,通过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托物言志,表现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具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以前也接触过杜甫的诗歌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但是都比较简短易懂。
对于像《望岳》这样的五言律诗,写景的诗句有点理解难度,所以要通过引领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再感受诗人托物言志寄托自己的情思。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熟读成诵。
2.理解诗歌大意,学会托物言志的手法。
3.体会诗人远大的志向、广阔的胸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理解诗歌大意,学会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远大的志向、广阔的胸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多媒体、音频、学案教学过程:一、导入孔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今天我们学习杜甫的《望岳》,感受他笔下泰山的雄姿及诗人寄寓的情感。
1.解题《望岳》“望”是看,“岳”是山,这里是指五岳之首的泰山。
2.深入了解作者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代表诗作《绝句》《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优质课教案】最新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5课《河中石兽》教案设计及导学案
【优质课教案】最新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5课《河中石兽》教案设计及导学案教材分析:《河中石兽》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篇文章,它是清代才子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篇志怪小说。
本文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故事性、趣味性比较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几篇文言文的学习,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初步掌握了阅读浅显文言文的方法。
这对我们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本文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要在方法技巧上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初步读通浅显文言文。
2、依据语境解释文言词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逐步养成注重实际调查得出结论的习惯,防止主观臆断的不良倾向出现。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
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
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
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走近作者纪昀,字晓岚。
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
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
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
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
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三、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圮(pǐ)募(mù)棹(zhào)柿(fèi)湮(yān)啮(ni è)溯(sù)欤(yù)古今异义并:古义:一起二石兽并沉焉。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教学设计安徽省宿州市第八中学王春芳《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2、理解作品中人物形象,领悟祥子的人生悲剧和社会意义。
3、体验经典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掌握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2、理解作品中人物形象及悲惨命运。
教学难点:领悟祥子的人生悲剧原因和社会意义。
教学方法:导读法、活动展示法教学准备:学生阅读作品《骆驼祥子》;PPT课件;学乐云教学平台(图片、音频)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音频《春江花月夜》)古筝曲)师配乐导入:英国著名的散文家、哲学家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小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送给一代又一代。
”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周国平有文:让经典名著成为阅读首选。
是的,经典是我们享用一生的财富。
今天,让我们进入阅读空间!(板书:名著导读)有这样一个比喻,阅读者应该像蚂蚁,还是蜜蜂?(透过你们的眼神,我似乎明白了你们的答案,是什么?学生回答:蜜蜂)蚂蚁只会辛勤搬运,比喻读者只重积累,久而久之成为“两脚书橱”;蜜蜂,采得百花之粉,酿出醉人之蜜,比喻读者既重积累又重表达。
同学们,妙词佳句,美段好篇;抒写随笔,畅谈感悟,既有语言积累的收获,又有思想情感的陶冶,何乐而不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重积累重表达的读书方法——圈点批注法。
二、导:读书方法(出示幻灯片)1、请同学们齐读课本74页“圈点批注法是-----治学的方式”(师板书:导:读书方法)2、师述:宋代大学者朱熹有言: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不错,读书三到是一种读书方法,不仅如此,朱子读书常读多遍,每读一遍书都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勾画,从而把思考引向精深境地,可谓朱子治学的一种方式。
在中国古典小说批评史上有许多经典的评本。
(出示幻灯片)金圣叹、毛宗岗、脂砚斋分别是三部古典著作的最有地位的评点者。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写作技巧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写作技巧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 教师应提前准备课文的相关背景资料,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课堂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与课文相关的故事、事件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课堂讲解1. 课文讲解:- 教师应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解释生词、难点,阐述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 写作技巧讲解:- 教师应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抒情、议论等,让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
课堂练习- 教师可以设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小组讨论-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课文内容或写作技巧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写作练习- 教师可以布置与本课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课堂小结- 教师应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提醒学生注意难点。
四、课后作业- 教师应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五、教学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并据此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教案的全部内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精品教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选自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并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和对古文化的涵养。
本诗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岑参所作,是一首咏雪的送别诗,以雪景衬托送别,送别中又咏雪景,表现了雪中送友的真挚情谊,传达出诗人独特奇妙的感受,在送别诗中很具有代表性。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对诗歌内容有了一个整体了解(山水田园诗、边塞诗……),但他们对诗歌的语言特点、表情达意的技巧以及历史背景等方面的了解还是比较生疏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了解诗人和作品的基本情况,在不同形式的读、诵中加深对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岑参以及边塞诗的特点。
2.有感情的朗读并且背诵诗歌。
3.通过品读和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独特的画面美、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鼓励学生个体感悟,小组合作,体味诗歌优美的语言,把握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和昂扬乐观的英雄气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表现出的昂扬乐观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难点】1.领略岑参诗歌“奇丽”的特点,体会诗歌的画面美与语言美。
2.感悟诗人乐观豪迈的英雄气概。
【教学方法】圈点勾画法、品读体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边塞诗及作者所处时代背景资料、ppt、音频朗读、歌曲《送别》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宋代大文豪苏轼对人生发出这样的感慨。
是呀,离愁别恨作为一种永恒的存在,自古以来,就是文学作品表达的主题,因此也留下无数动人的诗篇。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到大漠边关,与诗人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感受一下他们的深情厚谊。
【最新部编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精品教案(90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全册精品教案(共90页)1邓稼先1.通过小标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学习精读方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句式运用服从感情表达需要的特征。
4.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
导语: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经过奋起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这是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胜利!他们傲骨铮铮,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孙中山、毛泽东、钱学森……这些划时代的“巨星”光耀中外。
有一颗“巨星”,也许是被“两弹”的蘑菇云遮没了光辉,也许是“一星”的光亮过于璀璨,他反而鲜为人知,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杨振宁走近邓稼先,认识邓稼先……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梳理字词,了解背景1.字音字形。
选聘.(pìn)元勋.(xūn)邓稼.先(jià)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aì)无垠.(yín) 奠.基(diàn) 彷徨.(huáng) 鲜.为人知(xiǎn) 锋芒毕露.(lù)2.重点词语。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元勋: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事业中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界限分明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层,重复;穷,穷尽。
3.文体介绍。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2022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教案(带目录)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教案(带目录)第一单元第一单元1《邓稼先》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其精神品质,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
3.品析课文关键语段,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
教学难点: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那一声爆炸,震惊世界,那腾空而起的蘑菇云,是如此壮观。
在我们国家经济极端困难的岁月里,有这样一群科学家,他们在茫茫戈壁荒原,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风餐露宿,不辞辛劳,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完全依靠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创造了这举世瞩目的辉煌,他们是我们民族的功臣。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其中的一位——“两弹元勋”邓稼先。
(二)、整体感知1.文体常识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叫作“自传”;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称为“他传”。
这两种传记的写法都有一个重要特点,那就是内容必须真实,不能有过多的想象或者虚构的成分,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本文是“他传”,作者是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和邓稼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情。
2.检查预习(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元勋(xūn)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ì)选聘(pìn)无垠(yín)殷红(yān)彷徨(huánɡ)鲜为人知(xiǎn)锋芒毕露(lù)(2)根据拼音写汉字。
jié(截)然不同chóu(筹)划yùn(孕)育妇rú(孺)皆知马革ɡuǒ(裹)尸家yù(喻)户晓(3)解释词语元勋: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事业中的)。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依据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详细内容包括:1. 第一单元:小说世界(章节14)章节内容:涉及小说的基本知识、阅读策略和名篇欣赏。
2. 第二单元:散文天地(章节58)章节内容:涵盖散文的特点、阅读方法及名篇解析。
3. 第三单元:诗词歌赋(章节912)章节内容:包括古诗词的韵律、意象、名篇学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说、散文、诗词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方法。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说、散文、诗词的阅读理解及欣赏。
2.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述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等。
2. 新课内容讲解:通过讲解课文,让学生了解小说、散文、诗词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难点,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名称2. 内容:课文结构、重点词语、名句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设计练习题。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组织课外活动,如诗词朗诵、作文比赛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重点:针对不同文学体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说明:教学内容应涵盖小说、散文、诗词三种文学体裁,需根据每种体裁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活动。
例如,小说部分可以侧重于情节分析、人物塑造;散文部分应关注语言特色、情感表达;诗词部分则应强调韵律、意象等方面。
2024年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诗词与散文诗歌:《静夜思》《春晓》散文:《山中访友》《紫藤萝瀑布》2. 第二单元:说明文《松鼠》《鲸》3. 第三单元:议论文《为人民服务》《生命的价值》4. 第四单元:小说《社戏》《安塞腰鼓》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欣赏诗词、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等不同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理解、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品质,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翻译和赏析;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议论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教学重点:诗词、散文的意境和表达;说明文的条理性和准确性;议论文的观点明确、论证充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感受诗词、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等不同文体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以诗词、散文为例,分析其意境和表达手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创作。
以说明文为例,讲解其写作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以议论文为例,分析其结构和论证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诗词、散文创作,提高文学素养。
学生进行议论文讨论,锻炼思辨能力。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诗词与散文诗词:《静夜思》《春晓》散文:《山中访友》《紫藤萝瀑布》2. 第二单元:说明文《松鼠》《鲸》3. 第三单元:议论文《为人民服务》《生命的价值》4. 第四单元:小说《社戏》《安塞腰鼓》七、作业设计1. 诗词、散文创作: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创作一首诗词或一篇散文。
答案示例:诗词《故乡的云》散文《家乡的桥》2. 说明文写作:以《我的文具盒》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答案示例:《我的文具盒》3. 议论文写作:围绕“诚信”,写一篇议论文。
2024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精品课件
2024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精品课件【核心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课件(含素材)+教案+导学案(师生版)+同步测试(含答案)这是一套根据统编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最新课本目录设计的资料。
每课由课件(含素材)、教案、导学案(师生版)同步检测(有答案)组成。
每大单元含写作、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单元测试卷、月考卷等。
资料内容丰富、系统、全面,差错率极低。
尤其是ppt参考省市获奖设计,图文并茂,简洁精美,教案与ppt同步,导学案学生可随堂跟进,测试卷囊括知识点和考点。
整套资料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紧扣新课标核心素养按课时制作,精心打造,不乏亮点。
这套资料是老师备课的帮手,也可用作公开课或优质课教学参考,欢迎一键打包全套下载。
【大单元整体设计】部编版语文初一下学期ppt课件+教学设计整套这是一套根据部编版初一下学期语文最新课本目录设计的课件ppt,整套多媒体课件ppt包含初一下学期第一单元至第六单元所有单元课文(含写出人物的精神课件ppt,太空一日课件ppt,驿路梨花课件ppt等),ppt图文并茂,内容丰富,ppt 设计精美,含动画,ppt按课时制作,参考省市获奖ppt设计,可用作公开课或优质课教学参考,是老师多媒体的必备资料,欢迎一键打包整套下载。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ppt课件+教案+练习题全册这是一套根据人教部编版七下语文最新教材课本目录设计的ppt课件,整套同步备课ppt课件包含七下第一单元至第六单元所有单元课文(含晚春ppt课件,陋室铭ppt课件,第5单元ppt课件等),ppt图文并茂,内容丰富,ppt设计精美,含动画,ppt按课时制作,参考省市获奖ppt设计,可用作公开课或优质课教学参考,是老师同步备课的必备资料,欢迎一键打包全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