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笔记
2019年秋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过关:第三章
第3章知识要点过关1. 植物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
植物的感应性包括运动和运动。
2. 根将植物体固定在土壤中,使其不能整体移动。
但是植物体上的某些却能发生移动,且移动的方向与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的向性运动。
植物常见的向性运动有、、、等。
(1) 向光性:植物体在的照射下,弯向生长的现象。
这可以使植物更好地进行。
(2) 向地性:植物的根在 _________ 的影响下,会顺着_____________ 方向生长的现象。
而茎会生长,这种现象称为。
(3) 向水性:植物的根向生长的特性。
向水性能使植物在比较干旱的土壤中寻找并获得水分,以维持其生存。
(4) 向化性:植物的根在土壤中总是朝着较多的地方生长。
3. 植物体也能感受机械触动等各种刺激并产生运动,但与刺激的方向无关,植物的这种运动属于,是植物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如。
4. 含羞草受刺激最敏感的部位是。
5. 是指植物体内合成的,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作用的有机物。
6. 常见植物激素及其主要生理作用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原因是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株植物体内往往有植物激素同时存在,因此,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激素的调节,而是由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9. 激素:血液中的激素含量,但对生物体的、、、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作用。
10. 内分泌腺:是没有_________ 的腺体,它们的分泌物——___________ 会直接进入腺体内的,通过被运送到人体的某个部位或各个,与一起协调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
13•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生物的生活环境包括天气、昼夜、季节、光照、温度、湿度、化学物质等,都是影响生物行为的重要因素。
生物能对环境刺激作出相应反应。
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
植物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
第二节神奇的激素生长素主要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尖端等。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包括促进植物的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等。
植物激素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在植物体内合成并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作用。
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肝糖元的生成和葡萄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使血糖基本维持在90毫克/100毫升。
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高于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下降;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促使血糖含量上升,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分泌的激素会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
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控制人的生长发育,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能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里,卵巢、分泌的雌雄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
第三节神经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包括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且以神经系统的调节为主。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维持体温稳定的关键。
在安静状态下,内脏产热是主要的,而运动时则以骨骼肌产热为主。
散热方式有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其中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的温度差。
在低温环境中,血管收缩导致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而在高温环境中,血管舒张导致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量增加。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笔记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笔记(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提纲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一、环境因素对动物行为的影响动物对环境刺激(如光照、温度、气压、湿度、颜色、生长的植物、食物、月相周期、季节节律)作出应答性反应。
例如:(1)猫头鹰白天休息,晚上出来活动,主因是温度、光照影响其行为;(2)生物节律性行为:是对环境的某些节律性刺激作出的反应,如昼夜节律、月相周期节律(鱼的繁殖)、季节节律(动物的迁徙、换羽,植物的开花、结果)。
二、植物感应性现象1.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
(1)向光性:植物的茎向阳光充足的方向生长。
一般低等、幼嫩植物的向光性反应较快。
(2)向地性: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
根尖、茎尖的向地性最为明显。
(3)向水性:植物的根向水分充足的地方生长。
(4)向化性:植物的根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5)向触性:植物对振动作出的反应。
(6)向热性:植物对温度作出的反应。
注意:①茎的背地生长是植物向地性(负地)、向光性的感应性表现;②实验探究植物的向性时,一定要建立对照组,便于比较得出植物具有哪一感应性现象。
三、实验:探究植物的向性1.含羞草的感应性实验。
[课前准备] 两盆含羞草,A盆放在黑暗处,B盆放在阳光下。
[实验1] 将含羞草A盆从黑暗中取出,与B盆同放阳光下。
观察:A、B盆含羞草复叶的形态及变化。
现象:黑暗处放置的A盆含羞草叶柄下垂及复叶闭合,放到阳光下复叶很快地向上伸展。
结论:含羞草具向光性。
[实验2] 用力敲过的音叉放在含羞草的上面,音叉轻碰羽状小叶。
现象:含羞草的叶柄下垂,复叶闭合。
结论:含羞草具向触性。
2.蚕豆发芽后茎、根的生长情况。
[课前准备] 按课本图3—9实验,建立对照组,甲瓶竖放,乙瓶先竖放生长几天,再横放生长几天。
现象:乙瓶横放后,茎从横向转成向上生长,根从横向转变成垂直向地生长。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三章-知识点
一、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叫(感应) 性,它的两种表现形式是(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
移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有关的是(向性)运动。
植物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称为植物的向光性,可以让植物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
植物有向光性的原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较多。
植物的根在(重力)影响下,会(沿《向》)重力方向生长,称为植物的向地性。
茎会(背向)重力方向生长,称为负向地性(背地性)。
植物向水性的影响因素是(水)。
植物向热性的影响因素是(热)。
植物向化性的影响因素是(化肥)。
植物向触性的影响因素是(触摸)。
二、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合成的,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生长素作用是(促进生长)。
三、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它们的分泌物是(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被运送到人体的某个部位或各个器官。
四、人体中的激素有:生长激素(脑垂体)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肾上腺激素(肾上腺)分泌、胰岛素(胰腺)分泌、性激素(性器官<睾丸、卵巢)分泌<在右图中标出分泌激素的内分泌腺的位置>、人的生长激素是由(脑垂体)分泌的,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全身的生长发育。
幼年时,如果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出现(巨人症)。
如果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出现(侏儒症)。
成年后分泌过多会出现(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在幼儿时分泌过少,会得(呆小症),过多会出现(甲亢)。
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想一想:是糖元分解成血糖还是血糖合成糖元,是合成血糖还是分解血糖。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人血糖正常值90毫克/100毫升)。
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降低)。
五、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细胞或神经元),各种信息就是通过(神经元)获取并传递的。
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个部分,突起可分(轴突)和(树突)。
2019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复习知识点归纳 (新版)浙教版
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3.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1 植物的感应性现象1.定义: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2.植物的感应性现象(1)向光性.(2)向地性.(3)向触性.(4)向水性.(5)向肥性.(6)向热性.3.分类(1)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植物向性运动的方向随刺激方向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如向日葵花盘会随太阳而转动.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都属于向性运动的表现.(2)感性运动.是植物感应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是由外界某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但运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无关,如含羞草的叶子受到刺激会合拢等.说明:应激性是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应激性是一种动态反应,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或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植物的感应性其实就是植物的一种应激性.知识点2 植物激素1.概念: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2.植物体内的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等.3.植物的感应性是植物体内各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植物向光性的实质:植物受单侧光照射,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植物生长快,所以植物的茎会向有光照的方向生长.3.2 人体的激素调节知识点1 内分泌腺和激素1.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是人体的八大系统之一.它与神经系统一起,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物质能量的转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影响行为和控制生殖等.内分泌系统主要由垂体、甲状腺等内分泌腺组成.2.内分泌腺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它们能分泌激素,所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中,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3.激素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知识点2 胰岛素与血糖含量1.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含量约为90 mg/100 mL.2.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神经系统和胰岛素.血糖含量的升降,决定着胰岛素分泌的增加或减少;而胰岛素分泌的多少,又影响着血糖含量的下降或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值范围内.3.胰岛素的功能:促进血糖的转化,还能加速血糖的分解.4.胰岛素分泌异常的病症(1)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血糖含量高于正常值.医治糖尿病可以定时注射胰岛素.是否患糖尿病可以检查血糖浓度是否为90 mg/100 mL或检查尿液里是否含有葡萄糖.(2)胰岛素分泌过多:低血糖症.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多吃糖类物质,补充糖分,药物调节胰岛素分泌.3.3 神经调节知识点1 对刺激的反应1.人们在感知环境中的刺激后,会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这个过程并不是由某个器官单独完成的,而是需要多个器官或组织共同参与来完成.这是一个接收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2.在不同条件下,同一个人对同一种刺激作出反应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当受干扰时速度会变慢;不同的人对同一种刺激作出反应的快慢也不同.知识点2 信息的接收和传导1.神经细胞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是动物细胞中的一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植物体中没有神经细胞.2.神经元的结构①细胞体②细胞核③树突④轴突⑤髓鞘⑥轴突分枝⑦末梢3.信息的传递神经元上的树突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向细胞体,然后由轴突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的神经元.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叫做神经冲动,即兴奋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系统中进行传导.神经元传导信息的过程:树突→细胞体→轴突→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知识点3 信息的处理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各分的功能知识点4 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1.应答性反应应答性反应即为对刺激所作的反应.2.反射(1)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①反射弧的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②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③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知识点5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1.非条件反射(1)概念:在相应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反射性反应,这类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2)特点:①非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②非条件反射具有先天性和持久性,它与生俱来,不需要训练,也不会因为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退.2.条件反射(1)概念:通过后天的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这类反射叫做条件反射.(2)特点:①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训练,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形成,是大脑皮层的功能;②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它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③条件反射需要不断地强化,否则会减弱或消退.3.4 动物的行为知识点1 动物的行为概述1.概念: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的动作和状态,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衍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2.动物的行为的分类:按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将其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知识点2 先天性行为1.动物与生俱来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2.特点(1)与生俱来的,有固定模式的行为.(2)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的行为.(3)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4)是动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对个体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意义.3.社会行为喜欢群体生活的动物,如猴、狒狒、象、鹿等,它们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不是由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地聚集在一起的,而是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有不同的职能,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不同的等级.知识点3 后天学习行为1.概念: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训练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2.特点(1)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2)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方式.(3)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4)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方式.3.5 体温的控制知识点1 恒定的体温1.体温(1)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属于恒温动物,尤其是人类在不同环境中,都能保持相对稳定的体温.(2)测量体温的部位可以是直肠、口腔、腋窝,其中直肠内的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3)正常人的体温不是—个固定值,而是—个温度范围.2.体温恒定的意义(1)维持恒定的体温是恒温动物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的基本条件,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严重时会导致死亡.(2)恒定的体温能让动物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天气如何,只要体温恒定就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知识点2 产热和散热的平衡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产热和散热的过程,受神经和激素两方面的调节.1.产热(1)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和骨骼肌.(2)安静状态下以内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产热为主.2.散热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散热的方式有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两种.(1)当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大部分热量通过皮肤直接散发出去,小部分热量通过汗液蒸发散发出去,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温度差越大,散热量越多,温度差越小,散热量越少.皮肤温度为皮肤血流量所控制.①在低温环境中,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②在高温环境中,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量增加.(2)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皮肤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此时汗液蒸发就成为机体主要的散热方式.知识点3 体温受脑的控制1.体温的调节中枢: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干中的下丘脑.2.体温调节的大致过程:外界温度改变→刺激皮肤和血管中的温度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产生的神经冲动由传出神经传给效应器→作出相应的反应.3.在不同温度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特别是人为采取的保温或降温措施也可以调节体温.。
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3.1 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1.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
(1)向光性:植物的茎向阳光充足的方向生长。
一般低等、幼嫩植物的向光性反应较快。
(2)向地性: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
根尖、茎尖的向地性最为明显。
(3)向水性:植物的根向水分充足的地方生长。
(4)向化性:植物的根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5)向触性:植物对振动作出的反应。
(6)向热性:植物对温度作出的反应。
注意:①茎的背地生长是植物向地性(负地)、向光性的感应性表现;②实验探究植物的向性时,一定要建立对照组,便于比较得出植物具有哪一感应性现象。
3.2 神奇的激素一、生长激素1.产生部位: 胚芽的尖端。
2.作用: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②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③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3.缺点:生长素浓度较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
应用于除草剂防治杂草,植物受单侧光照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背光部分生长素分布多,植物生长快,所以植物的茎会弯向光照方向生长。
即植物具向光性。
三、其他植物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的生命活动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四、胰岛素与血糖含量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正常含量为:90毫克/100毫升。
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神经系统和胰岛素。
血液中血糖含量的升降,决定于胰岛素分泌的增加或减少;而胰岛素分泌的多少,导致血糖含量的下降或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正常值。
五、内分泌腺和激素1.激素的作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①有无导管: 内分泌腺 无导管,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 毛细血管六、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1.激素分泌失调时,人体的 生长发育 、新陈代谢、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等生命活动将不能正常进行。
3.3 神经调节1.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以 神经调节 为主。
2.人在感知环境的刺激后,会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基础知识归纳整理
八年级上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知识归纳整理班级:学号:姓名:第一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称为植物的(感应性)。
2、植物的感应性的表现形式有:(Ⅰ)植物的(向性运动)(Ⅱ)植物的(感性运动)3、植物向性运动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肥)性、向触性。
4、植物体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的现象称为植物的(向光性)。
5、植物体也能感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但运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无关,植物的这种运动属于(感性运动)。
6、感性运动的例子:含羞草叶子因触碰而运动;捕蝇草、猪笼草等食虫植物遇机械触动会产生捕食运动等。
7、生长素的作用:(1)能促进植物的生长;(2)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3)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8、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的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生长得快。
结果,茎就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弯向光源生长)。
9、其它植物激素及作用:10、植物激素的作用包括(促进)和(抑制)两个方面。
第二节人体的激素调节1、内分泌腺的分泌物——激素2、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正常光照射下,生长素分布均匀。
向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由向光侧转向背光侧。
3、激素分泌异常引发的疾病4、血液中的葡萄糖就叫(血糖)人的血糖含量约保持在—90毫克/100毫升左右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上升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下降);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血糖含量(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第三节神经调节1、(感光细胞)、(嗅觉细胞)、(味觉细胞)都属于神经细胞,神经细胞也叫做(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3、4、6、大脑的表面称为(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或(裂),沟裂之间隆起形成(回)。
沟和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
7、大脑皮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集中的地方,有许多控制人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归纳浙教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归纳浙教版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感应性植物的感应性是指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
其中,向光性使植物的叶子得到更多的光,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向地性使植物的根在重力的影响下顺着重力方向生长,而茎的生长则是负向重力性;向水性能使植物在比较干旱的土壤中寻找并获得水分,以维持其生存。
感应性可分为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
植物激素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微量有机物,它们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
生长素能加快植物细胞生长的速率,而当光照射到植物茎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侧,使背光侧茎的生长比向光侧茎的生长快,表现出植物茎向光弯曲生长。
植物激素还包括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生理作用。
人体的激素调节内分泌系统人体内的各种内分泌腺构成了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它与神经系统一起,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物质和能量的转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影响行为和控制生殖等。
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它们的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内分泌腺和激素内分泌腺包括垂体、肾上腺、甲状腺、胰腺、和卵巢等。
它们分泌的激素具有不同的生理作用,如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控制人的生长发育,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能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腺分泌的胰岛素能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内,和卵巢分泌的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则分别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
大脑皮层布满沟和回,这使得其表面积增大。
大脑皮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集中的地方,拥有许多控制人体活动的高级中枢。
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主要负责协调人体动作。
脑干位于大脑下面,主要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活动。
八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在八年级上科学的第三章中,我们将学习有关物理学和化学的基础知识。
以下是这一章节中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
1. 物理学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和物质的科学,主要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量子物理学等方面。
1.1 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科学,包括运动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
运动学研究物体运动的轨迹和速度等,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等。
1.2 热学热学是研究物质热现象的科学,包括热力学和热传导两个方面。
热力学研究热量的传递和物质状态的变化等,热传导研究物体内部和外部的热传递过程。
1.3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现象和光的传播的科学,包括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两个方面。
几何光学研究光的传播和反射等,物理光学研究光的波动和干涉等。
1.4 电磁学电磁学是研究电磁现象和电磁波的科学,包括静电学、电流学、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等方面。
1.5 量子物理学量子物理学是研究微观世界的科学,包括量子力学和基本粒子物理学等方面。
量子力学研究原子和分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基本粒子物理学研究物质的最基本结构。
2. 化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包括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等方面。
2.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分为基本物质和化合物两类。
基本物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如氧气、水银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2.2 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元素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
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硬度、熔点等,化学性质包括与其他元素的反应等。
化合物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如熔点、导电性等。
2.3 化学方程式和反应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中原子和分子之间的转化关系。
化学反应包括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两种,化合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更多种新物质。
总结八年级上科学第三章中,我们学习了物理学和化学的基本知识。
2020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复习知识点归纳 (新版)浙教版
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3.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1 植物的感应性现象1.定义: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2.植物的感应性现象(1)向光性.(2)向地性.(3)向触性.(4)向水性.(5)向肥性.(6)向热性.3.分类(1)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植物向性运动的方向随刺激方向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如向日葵花盘会随太阳而转动.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都属于向性运动的表现.(2)感性运动.是植物感应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是由外界某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但运动方向与刺激的方向无关,如含羞草的叶子受到刺激会合拢等.说明:应激性是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应激性是一种动态反应,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或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植物的感应性其实就是植物的一种应激性.知识点2 植物激素1.概念: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2.植物体内的激素: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等.3.植物的感应性是植物体内各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4.植物向光性的实质:植物受单侧光照射,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植物生长快,所以植物的茎会向有光照的方向生长.3.2 人体的激素调节知识点1 内分泌腺和激素1.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是人体的八大系统之一.它与神经系统一起,共同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物质能量的转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并影响行为和控制生殖等.内分泌系统主要由垂体、甲状腺等内分泌腺组成.2.内分泌腺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它们能分泌激素,所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中,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3.激素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知识点2 胰岛素与血糖含量1.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含量约为90 mg/100 mL.2.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神经系统和胰岛素.血糖含量的升降,决定着胰岛素分泌的增加或减少;而胰岛素分泌的多少,又影响着血糖含量的下降或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值范围内.3.胰岛素的功能:促进血糖的转化,还能加速血糖的分解.4.胰岛素分泌异常的病症(1)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血糖含量高于正常值.医治糖尿病可以定时注射胰岛素.是否患糖尿病可以检查血糖浓度是否为90 mg/100 mL或检查尿液里是否含有葡萄糖.(2)胰岛素分泌过多:低血糖症.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多吃糖类物质,补充糖分,药物调节胰岛素分泌.3.3 神经调节知识点1 对刺激的反应1.人们在感知环境中的刺激后,会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这个过程并不是由某个器官单独完成的,而是需要多个器官或组织共同参与来完成.这是一个接收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2.在不同条件下,同一个人对同一种刺激作出反应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当受干扰时速度会变慢;不同的人对同一种刺激作出反应的快慢也不同.知识点2 信息的接收和传导1.神经细胞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是动物细胞中的一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植物体中没有神经细胞.2.神经元的结构①细胞体②细胞核③树突④轴突⑤髓鞘⑥轴突分枝⑦末梢3.信息的传递神经元上的树突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向细胞体,然后由轴突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的神经元.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叫做神经冲动,即兴奋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系统中进行传导.神经元传导信息的过程:树突→细胞体→轴突→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知识点3 信息的处理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各分的功能知识点4 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1.应答性反应应答性反应即为对刺激所作的反应.2.反射(1)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①反射弧的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②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③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知识点5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1.非条件反射(1)概念:在相应刺激下,不需要后天的训练就能引起反射性反应,这类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2)特点:①非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②非条件反射具有先天性和持久性,它与生俱来,不需要训练,也不会因为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退.2.条件反射(1)概念:通过后天的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这类反射叫做条件反射.(2)特点:①条件反射的建立需要训练,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才能形成,是大脑皮层的功能;②条件反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它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③条件反射需要不断地强化,否则会减弱或消退.3.4 动物的行为知识点1 动物的行为概述1.概念: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的动作和状态,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衍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2.动物的行为的分类:按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将其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知识点2 先天性行为1.动物与生俱来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也称为本能.2.特点(1)与生俱来的,有固定模式的行为.(2)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的行为.(3)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4)是动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对个体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意义.3.社会行为喜欢群体生活的动物,如猴、狒狒、象、鹿等,它们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不是由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地聚集在一起的,而是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有不同的职能,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不同的等级.知识点3 后天学习行为1.概念: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训练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2.特点(1)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2)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方式.(3)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4)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方式.3.5 体温的控制知识点1 恒定的体温1.体温(1)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属于恒温动物,尤其是人类在不同环境中,都能保持相对稳定的体温.(2)测量体温的部位可以是直肠、口腔、腋窝,其中直肠内的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3)正常人的体温不是—个固定值,而是—个温度范围.2.体温恒定的意义(1)维持恒定的体温是恒温动物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的基本条件,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严重时会导致死亡.(2)恒定的体温能让动物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天气如何,只要体温恒定就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知识点2 产热和散热的平衡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产热和散热的过程,受神经和激素两方面的调节.1.产热(1)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和骨骼肌.(2)安静状态下以内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产热为主.2.散热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散热的方式有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两种.(1)当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大部分热量通过皮肤直接散发出去,小部分热量通过汗液蒸发散发出去,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温度差越大,散热量越多,温度差越小,散热量越少.皮肤温度为皮肤血流量所控制.①在低温环境中,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②在高温环境中,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量增加.(2)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皮肤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此时汗液蒸发就成为机体主要的散热方式.知识点3 体温受脑的控制1.体温的调节中枢: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脑干中的下丘脑.2.体温调节的大致过程:外界温度改变→刺激皮肤和血管中的温度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产生的神经冲动由传出神经传给效应器→作出相应的反应.3.在不同温度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特别是人为采取的保温或降温措施也可以调节体温.。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一、本章概述。
二、具体内容。
(一)生命活动的调节。
1. 植物的感应性。
- 植物具有向性运动,例如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等。
向光性是指植物的生长会朝着光源的方向,这是因为植物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会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较高,生长较快,从而导致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向地性则是植物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的特性。
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在重力作用下,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的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根的生长,所以根向地生长;而茎对生长素不太敏感,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强,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作用弱,所以茎背地生长。
向水性是植物的根向水分较多的地方生长的特性,这有助于植物获取足够的水分以维持生命活动。
- 除了向性运动,植物还有感性运动,如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叶片会合拢。
这是由于含羞草的叶枕细胞对刺激非常敏感,受到触碰时,叶枕细胞中的水分会迅速流失,导致细胞膨压下降,从而使叶片合拢。
这种感性运动可以帮助植物应对外界的一些突发刺激,保护自身。
2. 人体的激素调节。
- 人体有多种内分泌腺,分泌不同的激素来调节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例如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如果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患者身材矮小,智力低下;如果成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表现为食量大增、身体消瘦、情绪易激动等症状。
- 胰岛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
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血糖浓度过高,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体外,这就是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必要时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生长激素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患者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肢端肥大症。
浙教版八上科学第三章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第三章复习提纲一、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植物的感应性: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征向性运动:植物的某些器官发生移动,且移动方向与刺激方向有关感性运动:由于外界某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与刺激方向无关2、植物的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3、生长素的特点:产生在胚芽尖端。
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植物生长,且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生长越快;高浓度时,可抑制植物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除草用)4、向光性的实质:当光照射在植物尖端的某一侧时,生长素就移向背光一侧,使背光一侧的茎比受光一侧的茎长得快,结果茎会向生长慢的一侧弯曲,即向光源一侧弯曲(生长素由胚芽尖端产生)二、人体的激素调节5、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人体内各种内分泌腺构成人体内分泌系统,它与神经系统一起指挥或协调人体内的各种生理活动外分泌腺:有导管,如:唾液腺、汗腺7、地方性缺碘:甲状腺肿(大脖子病),治疗方法:食用加碘盐8、胰岛素:由胰腺中的胰岛分泌,能降低血糖(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里)9、血糖:糖类物质会在人体内转变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中。
一般正常含量为:90毫克/100毫升(5毫摩/升)一天中人体内血糖含量基本不变(由于受到胰岛素等激素的调节和神经系统调节相互配合作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血糖平衡对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保持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0、11、糖尿病:尿液中有葡萄糖。
三、神经调节15、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各种信息就是通过神经元获取并传递的16、17、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分。
18、大脑特别发达,分左右两部分。
是人体中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
因此要保证充足睡眠,注意营养和休息,以免大脑疲劳(大脑耗氧量高,缺氧1分钟就会导致脑死亡)19、大脑皮层:大脑表面称为大脑皮层,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一的沟或裂,沟裂之间隆起形成回;沟和回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面积。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归纳浙教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归纳浙教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归纳关键词: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生命活动、调节一、文章类型本文属于科学类文章,主要对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中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进行知识点归纳和总结,以便读者学习和掌握该章节的核心内容。
二、梳理关键词1、神经系统2、激素调节3、生命活动4、自主神经系统5、外界刺激6、内分泌系统7、生长激素8、甲状腺激素9、性激素10、胰岛素三、知识点归纳1、神经系统: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主要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2、激素调节: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
3、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主要调节内脏活动。
4、外界刺激:对生命活动产生影响,例如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
5、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通过激素调节生命活动。
6、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主要在睡眠时分泌。
7、甲状腺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8、性激素:促进性成熟和生殖器官的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
9、胰岛素:调节血糖,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储存。
四、文章结构1、引言:介绍本章的主题和内容。
2、神经系统:阐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的分类。
3、激素调节:介绍内分泌系统,以及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和胰岛素等主要激素的调节作用。
4、生命活动调节的应用:结合实际情况,阐述生命活动调节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5、总结:对本章节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
五、丰富文章内容在文章中可以加入具体的实例和案例,以生动形象地说明相关知识点。
例如,可以介绍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等)及其与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以及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还可以介绍一些农业生产中如何利用生命活动调节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六、检查文章逻辑在完成文章撰写后,需要仔细检查文章的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是否符合常规的写作规范。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总结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状态及其变化1、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形态变化,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二、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三、热量的概念和单位1、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
2、热量单位:焦耳(J)。
四、热传递和热平衡1、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2、热平衡:两个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在温度上达到相对平衡状态。
五、比热容的概念及其应用1、比热容:描述物质吸热或放热本领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c表示。
2、比热容的单位:焦耳/克·摄氏度(J/g·℃)。
3、应用:计算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放热能力等。
六、热机的基本原理1、热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内燃机、蒸汽机等。
2、基本原理:燃料在燃烧室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运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七、能量的转换和利用1、能量转换: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2、能量利用:将能源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能量,包括电能、热能、机械能等。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知识点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知识点梳理第三章生物与环境一、生命的世界1、生物的特征:自养型生物(如绿色植物)、异养型生物(如动物)都具有营养、呼吸、排泄等生理过程。
2、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层次,从微细到宏大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3、不同生物的分类方法:按照形态结构分类,如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海绵、珊瑚等)和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按照生活环境分类,如动物分为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知识提纲3.1 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一、环境因素对动物行为的影响动物对环境刺激(如 光照 、温度、气压、 湿度 、颜色、 生长的植物 、食物、月相周期、 季节节律 )作出应答性反应。
例如:(1)猫头鹰 白天 休息, 晚上 出来活动,主因是 温度 、光照影响其行为;(2)生物节律性行为:是对环境的某些节律性刺激作出的反应,如昼夜节律、月相周期节律(鱼的繁殖)、季节节律(动物的迁徙、换羽,植物的开花、结果)。
二、植物感应性现象1.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 向光性 、向地性、 向水性 、 向化性 、向触性、向热性等。
(1)向光性:植物的茎向 阳光充足 的方向生长。
一般低等、幼嫩植物的向光性反应较快。
(2)向地性:根的 向地 生长、茎的 背地生长。
根尖、茎尖的向地性最为明显。
(3)向水性:植物的根向 水分充足 的地方生长。
(4)向化性:植物的根向 肥料较多 的地方生长。
(5)向触性:植物对 振动 作出的反应。
(6)向热性:植物对 温度 作出的反应。
注意:①茎的背地生长是植物 向地性(负地)、 向光性 的感应性表现;②实验探究植物的向性时,一定要建立 对照 组,便于比较得出植物具有哪一感应性现象。
三、实验:探究植物的向性1.含羞草的感应性实验。
[课前准备] 两盆含羞草,A 盆放在黑暗处,B 盆放在阳光下。
[实验1] 将含羞草A 盆从黑暗中取出,与B 盆同放阳光下。
观察:A 、B 盆含羞草复叶的形态及变化。
现象:黑暗处放置的A 盆 含羞草叶柄下垂及复叶闭合 ,放到阳光下 复叶很快地向上伸展。
结论:含羞草具 向光 性。
[实验2] 用力敲过的音叉放在含羞草的上面,音叉轻碰羽状小叶。
现象:含羞草的叶柄下垂,复叶闭合。
结论:含羞草具 向触性 。
2.蚕豆发芽后茎、根的生长情况。
[课前准备] 按课本图3—9实验,建立对照组,甲瓶竖放,乙瓶先竖放生长几天,再横放生长几天。
现象:乙瓶横放后,茎从 横向转成向上生长 ,根从 横向转变成垂直向地生长 。
结论:豆芽茎、根的 向地 性。
3.2 神奇的激素一、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生长素的发现历史:达尔文 向光性 实验(1880年)一荷兰科学家 温特 实验(1928年)一荷兰科学家 郭葛 分离出生长素(1934年)。
(1)达尔文向光性实验。
实验 次数实验条件 实验现象(胚芽) 实验推想结论 1 胚芽受单侧光照射 弯向光源生长 胚芽尖端会产生某种物质,在单侧光照射下,对胚芽生长产生影响 2 胚芽切除,单侧光照射 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3 胚芽尖端锡箔罩住 单侧光照射胚芽直立生长 4 单侧光只照射胚芽尖端 向光源弯曲生长[实验设计] 切下的胚芽尖端放在琼脂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尖端,将琼脂切成小块,取一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一侧,再取另一切去尖端的胚芽,将没放过胚芽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胚芽一侧。
[实验现象] 前组中的胚芽会向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
后组中的胚芽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控制条件] 相同条件:两组均为切去尖端的胚芽。
不同条件:前组琼脂上放过胚芽尖端(粘有尖端上的物质),后组琼脂上没有放过胚芽尖端(作为对照组)。
[实验结论] 胚芽的尖端确定产生了能控制胚芽生长的某种物质。
温特实验证明胚芽尖端确实产生了生长素。
(3)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从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
二、植物生长素1.产生部位: 胚芽的尖端。
2.作用: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②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③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3.缺点:生长素浓度较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
应用于除草剂防治杂草,棉花种植中摘除顶芽。
4.分布:由光照条件决定。
当受到单侧光照射时,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处分布多。
当受到阳光均匀照射时,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均匀。
5.植物具向光性实质。
植物受单侧光照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背光部分生长素分布多,植物生长快,所以植物的茎会弯向光照方向生长。
即植物具向光性。
三、其他植物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的生命活动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四、胰岛素与血糖含量1.食物里的营养物质及其在体内的转化和吸收。
(1)营养物质有:蛋白质、脂类、糖类、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2)水、无机盐、维生素可被人体直接吸收;(3)蛋白质在体内转化成氨基酸,脂类转化成甘油和脂肪酸,糖类转化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
2.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正常含量为:90毫克/100毫升。
(1)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神经系统和胰岛素。
(2)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课本图3—12。
血液中血糖含量的升降,决定于胰岛素分泌的增加或减少;而胰岛素分泌的多少,导致血糖含量的下降或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正常值。
(3)胰岛素的功能:促进人体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内,还能加速血糖的分解。
(4)胰岛素分泌异常的病症。
①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
血糖含量高于正常值。
药物治疗注射胰岛素,饮食控制糖类物质摄入。
②胰岛素分泌过多:低血糖症。
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
多吃糖类物质,补充血糖,药物调节胰岛素分泌。
五、内分泌腺和激素1.激素的作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1)侏儒症和呆小症的区别:①作用的激素不同,前者是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后者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②智力差异:前者智力正常,后者智力低下。
(2)计划生育的输卵管和输精管结扎,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正常分泌,人的第二性征不会消褪。
(3)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与人的生长有关;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与人的生殖有关。
(4)内分泌腺和消化腺(唾液腺、胰腺)的区别:①有无导管: 内分泌腺无导管,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
消化腺有导管,消化液经导管进入消化道。
②分泌物质不同:内分泌腺——激素,消化腺——消化液。
六、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1.激素分泌失调时,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将不能正常进行。
医治糖尿病可以定时注射胰岛素90毫克∕100毫升(0.1%)或检查尿里是否含葡萄糖。
(2)医治低血糖症,药物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同时定时补充血糖(例如食用糖果等)。
可利用血检确定是否患病。
3.3 神经调节1.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并以神经调节为主。
2.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
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微,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许多的生理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3.小鸟、小虫遇到敌害时会迅速躲避,驾驶员看见红灯就会刹车,这些感觉和反应都是由神经系统来控制和调节的,快速而短暂;而体液对生物体的调节缓慢而持久。
4. 人在感知环境的刺激后,会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
在这个反应过程中,需要有许多的器官或组织参与,如眼、鼻、耳、皮肤、神经、脑、脊髓和运动器官,这是一个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是许多器官协调作用的结果。
一、人的感觉器官1.人对刺激的信息接受主要依靠感觉器官,人的感觉器官有: 眼、耳、鼻、舌和皮肤。
在这些感觉器官中,有能接受各种不同刺激的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
2.各种感觉器官中的神经细胞的分布。
(1)眼。
眼是视觉器官,在眼的视网膜上有 神经细胞—— 感光细胞 ,它的主要作用是能接受 光的刺激 ,产生刺激信号。
(2)鼻。
鼻是嗅觉器官,在鼻黏膜上有神经细胞——嗅觉细胞,能 接受气味的刺激 ,产生信号。
(3)耳。
耳是听觉器官,在耳的 耳蜗 内有听觉感受器,分布着听觉细胞,可 接受声音的刺激 ,产生兴奋,产生信号。
(4)舌。
舌是味觉器官,在舌的味蕾中有丰富的 能接受化学物质的刺激 的味觉细胞。
(5)皮肤。
在皮肤中分布着四类感受器、热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触觉感受器、痛觉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产生信息。
各种感受器都由感觉细胞——即神经细胞组成,神经细胞也叫 神经元 。
二、神经元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神经元的结构。
如图3—5。
神经元⎪⎪⎩⎪⎪⎨⎧⎪⎩⎪⎨⎧枝,尖端是末梢在它的末端有轴突的分,外包髓鞘,轴突:较长,只有一条状树突:短而多,呈树枝突起细胞体:内有细胞核树突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到细胞体。
轴突的外面包着髓鞘,能把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传出。
3.神经元的功能。
神经元上的树突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即产生信息),并传向细胞体,然后由轴突把兴奋传导到其它他神经元。
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即兴奋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系统中进行传导。
三、神经系统的组成1.神经元的 树突 在接受刺激、产生信息后,传导到 细胞体 ,然后由 轴突 将信息向另一神经元传导。
信息的进一步传导和处理,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
2.神经系统包括: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这三个部分组成。
四、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包括 脑神经 、 脊神经 ,它的主要功能是 承担信息的传导 ,负责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部位的通讯。
1.脑神经: 由脑部发出,总共 12对 ,绝大多数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如视神经、嗅神经、位听神经等。
其主要功能是 支配头部 和 颈部 的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
2.脊神经: 由 脊髓 发出的神经,通向身体的 躯干 、 四肢的皮肤 和 肌肉 ,共有 31对 。
其主要功能是 支配身体的颈部 、 四肢及 内脏 的感觉和运动。
五、中枢神经系统1. 脑 和 脊髓 通称为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 中枢 部分。
2.中枢神经系统主要 接收处理 各种信息,并 决定和启动 相应的反应。
3.中枢神经系统受到骨骼的保护,脑在颅腔内,脊髓在脊椎的椎管内。
六、植物性神经1.脑神经和脊神经的一部分神经分布到心肌、腺体、内脏器官等处,支配各种内脏器官的活动。
如心跳、胃肌运动、胆囊收缩等。
这些神经叫 植物性神经 。
2.植物性神经 不受 人的意志所 控制 。
七、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主要分为 大脑 、 小脑 、 脑干 三部分(如图3一7)。
1.大脑。
(1)大脑特别发达,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是人的思维器官。
(2)大脑的结构分左、右两个半球,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
(3)大脑表面称为大脑皮层,具有许多沟、裂和回,使大脑的表面凹凸不平。
沟和裂之间隆起形成回。
沟、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
(4)大脑是我们进行记忆、思维、控制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是人体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
大脑皮层中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密集,形成许多神经中枢,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等,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
2.小脑。
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
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
如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协调各种运动。
小脑损伤,会使人站立不稳、行走摇晃、不能完成灵巧的动作。
3.脑干。
在大脑的下面,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