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统计图的判读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统计图的判读

GDP 随着年份在经度上的变化。
图 4-3-2
(2)三维坐标图:它是用三维空间来反映三个地理事物或现
象之间的关系,或是将之统一在一个平面内,形成平面正三角
形坐标。如图 4-3-3 中甲、乙所示。阅读三角形坐标时,需 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 ①因为是构成现象,所以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
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
图 4-3-4
2.结构图的判读方法: 结构图一般用来表示地理事物与现象的内部组成、比重变
化、演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势等,是某一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比例关系的一种
形象直观的地理图形,常采用几何图的图形比例分割手段制作
而成。常见的结构图有扇形(饼状)结构图、柱状结构图、矩形结
构图等。
(1)扇形(饼状)结构图: 扇形图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的部分构成。以全部面积表
如某市工业结构图(图乙):既表示了工业总产值是 300 亿元,又
表示了各工业部门所占的比重。
图 4-3-5
此类结构图的判读步骤为:
①阅读图例和文字说明,明确图中反映了哪些地理事物;
②分析这些地理事物的异同点,在脑中呈现相关的知识点;
③对反映的地理事物进行排序; ④结合其他信息回答问题。
(2)柱状图: 柱形统计图也称直方统计图。该统计图用矩形的高低来描 述数据的大小,在垂直方向上进行比较。一般把分类项在水平 轴(X 轴)上标出,而把数据的大小在垂直轴(Y 轴)上标出,这样 可以强调数据是随分类项(如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柱形统计图可 以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绝对数量,如图 4-3-6 的某地年降水 量逐月分配图。
值、变化的趋势;③根据线的陡缓明确变化幅度的大小。
【信息提取】①二者随时间的变化都呈上升趋势;②两条 曲线陡缓变化不同,变化幅度不同;③2002 年以后 GDP 和能源 消费量都明显增加,但 GDP 增幅大于能源消费量,所以单位 GDP 能耗呈下降趋势。

高考地理 第3讲 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及应用

高考地理 第3讲 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及应用

第3讲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及应用考查目标各种统计图的判读与应用左下图表示甲~己六种农业类型的经营特色,右下图示意某种农业的活动模式。

读图回答1~2题。

1.左图中甲农业地域类型是() A.混合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商品谷物农业D.水稻种植业2.右图所示农业活动模式,与左图中哪一农业类型的经营特色一致() A.乙B.丁C.戊D.己解析:第1题,读左图知甲以作物为主,具有集约与自给的特点,结合四个选项,其符合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第2题,右图所示农业活动以牲畜为主,畜产品销往市场,具有商业化,与左图中丁的经营特色一致。

答案:1.D 2.B读近三十年来我国某省四个不同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回答3~4题。

3.在四个年份中,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A.①B.②C.③D.④4.当某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0%,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A.①以后,②之前B.②以后,③之前C.③以后,②之前D.④以后,①之前解析:第3题,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应少年儿童人口比重最大的年份,随生产力的发展及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少年儿童比例越来越小,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应为④①②③。

第4题,由图可以读出,该地≥60岁人口比例达到10%以上的年份在①以后,②之前。

答案:3.D 4.A(2010·天津卷)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5~6题。

古海蚀地貌位置示意图5.据图判断,古海蚀地貌在此出现,反映了几千年以来该地区() A.陆地相对上升B.海水沉积作用加强C.海面相对上升D.海浪侵蚀作用加强6.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

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解析:第5题,古海蚀地貌在此出现,说明古时此地为海洋,后上升为陆地,故选A。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课件: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课件: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

20
40
60
80
0 100 %
第一产业
活学活用
图1 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 读图1回答1—3题
• 1.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 • • • A.37.6:17.4:45.0 B.31.6:30.5:37.9 C.15.5:24.5:60.0 D.37.6:24.5:37.9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三)
地理统计图表
近几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特点之一:
• 以地理图表切入,重视地理图表的解 读和地理问题的研究。 从福建高考以及其他各省市的地理高考 试题看,统计图表是每年必定会涉及到的 考点。
• 对地理高考试题中统计图表的研究: • (1)在统计图表的试题中,涉及到的知识面 比较广:自然地理里的大气污染、大气环境保 护、气候(包括热量、光照、降水、气温)、 自然灾害、水文、土壤等;人文地理里的农业、 工业、城市、人口、交通、商业、旅游、文化、 能源等; • (2)在高考地理试题中,统计图表的形式多 种多样,主要以数据据表格、曲线统计图、扇 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为主要呈现方式。有 新颖性、综合性的。 • (3)高考地理试题中,以统计图表设计的试 题难度一 般不大,以中等难度、简单题偏多。
1986
1990
1994
1998
2002 年份
1986
1990
1994
1998
2002 年份
年径流量(亿立 方米) 500 400 降水量 –(1)坐标图 (mm) 300 100 曲线图:如气温曲线图 •直角坐标图: 200 – 柱状图:如降水柱状图 折线图 100 50 • 斜角坐标图:直角坐标图的变形 0 兰 4500 州 3000 4 1 -10 0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三 地理统计图的判读 (共58张ppt)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三 地理统计图的判读 (共58张ppt)
专题三 地理统计图的判读
地理技能
考情统计
1.地理坐标统 计图
2019·全国Ⅰ卷,4~5 2019·江苏卷,9~10 2019·北京卷,6
2.地理结构统 计图
2019·江苏卷,17~18
考情分析
本专题以设计的统计图作为命题背景和材料 呈现,应用范围广、形式灵活,既可以出现在自 然地理考查中,也可出现在人文部分的考查中, 能够充分体现考试大纲对“获取和解读地理 信息”及“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 原理与规律”的考查要求。在每年的考试试 题中均有大量出现,复习中既要深刻把握常见 统计图的判断,更要理解统计图所涉及的地理 要素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命题角度三:变式统计图 下图为四个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四地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区可能是( ) A.①——游牧业——内蒙古高原 B.②——传统混合农业——珠江三角洲 C.③——水稻种植业——恒河三角洲 D.④——商品谷物农业——城市近郊 (2)图中( ) A.①地牲畜以牛、羊为主,为粗放农业 B.②地市场适应性强,形成良性生态系统 C.③地农业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D.④地产品运输对冷藏保鲜技术要求高
分析思路:①确定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②思考横坐标和纵坐标所 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③对曲线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递减段表示纵坐 标内容与横坐标内容之间呈负相关,递增段表示呈正相关,曲线斜率大的一 段表示变化幅度大,曲线斜率小的一段表示变化幅度小;④对曲线的不同变 化段进行分析、评价。
3.圆形图(包括扇形图、饼状图等) 圆形图是以几何图形——圆形的面积大小表示地理数据资料的统计图。这 种图在反映总体内部结构时,比柱状图更为清晰。 分析圆形图的一般思路是:①看图例或者图中文字说明,了解该图反映的是 哪些地理事物;②对这些内容进行“再现”,在脑子里呈现相关的知识点;③ 看图中比例的排序关系;④思考每一图例或主要图例所对应的地理事物;⑤ 揭示反映的问题,做出科学的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高中地理常考图表10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高中地理常考图表10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高中地理常考图表10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图型概述] 常见的人口统计图除人口金字塔图外,还有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平面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四边形人口统计图等。

这些图形可以反映人口增长状况,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迁入或迁出状况,也可以反映人口年龄构成、职业构成等。

下面重点分析判读难度较大的三种统计图。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流程:读懂坐标含义→明确各坐标数值大小→分析数下宽上窄,说明人口的年龄越小,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越大;而人口的年龄越大,所占比重越小。

这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大大超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底部与中部的宽窄相近,儿童、青少年所占比重趋于减少,中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有所增加,人口增长速度减缓,总人口继续增长。

属于传统型的后期阶段,一般属于发展中国家形中的已知点(如图中的P点)分析三组年龄人口的构成情况,具体操作方法:过已知点分别作三角形三边的平行线,这样每个轴上可得到两个交点,其中靠近原点的那个点对应的数值,就是已知点在相应的坐标轴上的数值。

如图所示,P点0~14岁人口比重为A点的数值,15~64岁3.四边形统计图的判读四边形统计图中有两边分别表示两个变量(一般是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另外两边表示一个变量(通常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对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根据一般直角坐标图的判断即可得出数据,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读取,我们一般以第三个变量作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读数时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判读流程】图表信息获取【尝试解答】(1)B (2)B下图中a、b、c分别对应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

高三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

精选文档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一、统计图表在广东高考取的重要性选择题非选择题分值比重2006 年 X 科 3 幅图表 /8 分 6 幅图表 /45 分35.3 %2007 年 X 科8 幅图 /24 分13 幅图表 /64 分58.7 %2006 年大综合4幅图/9 分1幅图/2 分44%2007 年文基 5 幅图 /10 分——27.8 %2007 年理基 3 幅图表 /6 分——42.9 %二、统计图表的种类变化型统计图表——直线图、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一般以时间为横坐标)构造型统计图表——扇形图、累加百分比图、正三角坐标图、雷达图、金字塔图(一般以百分比为纵坐标)有关型统计图表——点状图属性型统计图表——气泡图同一坐标,多组同样图形同一坐标,多组不同样图形组合型统计图表多个坐标,多组同样图形多个坐标,多组不同样图形多幅统计图表的组合三、统计图表察看的目标和能力要求(一)获得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得地理信息,包含读取题目的要乞降各样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正确地获得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含阅读和分析各样地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正确和圆满地理解所获得的地理信息。

(二)调换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术●能够调换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见解、地理事物的主要特色及散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换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有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余学科的基本技术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术,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鉴识,不同样种类地理数据之间的变换,不同样种类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变换,基本的地理察看、地理实验等。

(三)描绘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源理与规律●能够用简短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余表达方式描绘地理见解、地理事物的特色、地理事物的散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源理与规律的重点。

四、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一)统计图表题的解题步骤.1.看图名2.读题目,画重点词3.依据重点词找出对应的图例和坐标4.解题:读数、计算、描绘、判断、分析等(二)各样种类统计图表的主要判读方法图表种类考点描绘用语判读方法用直尺读,留神最高点、最低点、读数转折点等特别点注意点:单位、正方向描绘变化趋向副词:向来、连续、大概、整体变化型动词:上涨、降落、增添、减少、察看数据大小变化和图形变化并分析原由统计图表坚固、不变、颠簸描绘变化速度快、慢、变化率、变化幅度、增斜率、计算并分析原由长倍数等描绘变化规律周期性、季节性等察看图形变化特色并分析原由读数有些统计图用减法读数构造型计算比率与数目比率、比重、 XX率、占%注意点:找准基数、构造能否完统计图表整、比率与数目变化不用然同步分析主导要素比率最大的要素有关型描绘有关关系正有关、负有关画出线性关系函数图像统计图表属性型判断所属种类依据种类标准判断统计图表组合型比较、综合注意点:看清图例,注企图形与统计图表坐标一一对应五、专题训练假设城镇是独一市场,城镇四周是条件均一的平原,栽种农作物的利润只与市场价钱、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利润=市场价钱—生产成本—运费。

高三二轮复习《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课件(ppt)[课件][1]

高三二轮复习《地理统计图表的判读》课件(ppt)[课件][1]

• 石化工业园是由石油化学工业企业集聚而成的, 其主要优点有_______和______。(4分)
• (1)沙特阿拉伯 安哥拉 俄罗斯
• (2)拓展石油供应渠道(来源地多元化);保 障石油运输安全(运输方式多样化)
• 加强石油勘探开发;建立石油储备基地
• (3)西北、华北、东北 原料 市场
• (4)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有利于 集中治理污染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
(2008年全国文综)产业重心是区城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下图示意中国 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完成5-7题。
1
2
1
2
3
3
5.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 )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例2:读某地区土地利用结构表格,试绘制相应的饼状结构图。
项目
面积(公顷) 比重 1.画圆
林业用地
125
25% 2.计算比重
人工草地
25
5%
3.折算角度
果园和经济林地 水面养殖 耕地 其他 总计
50
10% 4.绘制扇形
100
20% 5.绘制图例
175
35%
25
5%
500 100%
5% 25%
35% 5%

• A. 水能资源蕴藏量小 • B. 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 C. 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 • D. 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2)扇形图的分析与绘制
2% 7%
20%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图表专题】高考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专题

【图表专题】高考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专题

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要点精讲1.方法概述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是高考命题的常见形式和重要内容,以图表为载体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地理高考试题的特色。

2.增分策略(1)利用图像信息利用图像信息解题一般遵循“读图名→细辨图例→挖掘信息”的步骤。

以下题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2)利用表格资料表格通常是地理统计信息资料的分类展示形式。

解读表格资料时,要能解释或说明表格中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变化原因,要能总结或类比表格中不同地理事物的特征与差异。

解读表格资料应注意的三个问题:①抓主要线索,综合分析、认识地理规律;②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大多数试题可直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物的强弱、大小、多少等规律变化,若题目要求定量分析,则需要利用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③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反、相似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

典例剖析1.牛肝地是发育在以红层软岩(红层软岩是以红色为主色调的碎屑沉积岩,岩性以砂岩、泥岩、页岩为主)为主的区域,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

土壤一般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部分组成。

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完成(1)~(3)题。

(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东北平原B.江南丘陵C.青藏高原D.河西走廊(2)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异B.地表形态变化C.土壤肥力变化D.过度的农业活动(3)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A.土壤厚度增大B.土壤水分含量增大C.土壤肥力提高D.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解析解答本题时先读图名,图名能概要地说明图示的主要内容,该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变化图;再细辨图例,找出图中表示生物量、多样性指数、有机质含量、含水率等相关图例;最后挖掘信息,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是图像分析的关键,找出图中的植物群落、生物量、多样性指数、有机质含量、含水率的变化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图表的判读专题复习、统计图表在广东高考中的重要性二、统计图表的类型厂变化型统计图表一一直线图、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一般以时间为横坐标)结构型统计图表一一扇形图、累加百分比图、正三角坐标图、雷达图、金字塔图(一般以百分比为纵坐标)J 相关型统计图表一一点状图属性型统计图表一一气泡图厂同一坐标,多组相同图形同一坐标,多组不同图形J组合型统计图表q 多个坐标,多组相同图形多个坐标,多组不同图形I多幅统计图表的组合三、统计图表考查的目标和能力要求(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阅读和分析各种地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 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四、统计图表的判读方法(一)统计图表题的解题步骤1 •看图名2 •读题目,画关键词3 .根据关键词找出对应的图例和坐标4 •解题:读数、计算、描述、判断、分析等图表类型考点描述用语判读方法变化型统计图表读数用直尺读,留意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等特殊点注意点:单位、正方向描述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副词:一直、持续、大致、总体动词:上升、下降、增多、减少、稳定、不变、波动观察数据大小变化和图形变化描述变化速度并分析原因快、慢、变化率、变化幅度、增长倍数等斜率、计算描述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周期性、季节性等观察图形变化特点结构型统计图表读数有些统计图用减法读数计算比例与数量比例、比重、XX率、占%注意点:找准基数、结构是否完整、比例与数量变化不一定同步分析主导因素比例最大的因素相关型统计图表扌描述相关关系正相关、负相关画岀线性关系函数图像属性型统计图表判断所属类别根据类别标准判断组合型统计图表比较、综合注意点:看清图例,注意图形与坐标一一对应五、专题训练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只与市场价格、生产成本和运费有关,其关系表达式为:收益=市场价格一生产成本一运费。

单位面积甲、乙、丙农作物,其市场价格分别为600元、1000元、1400元,生产成本分别为200元、400元、600元,运费与距离成正比。

下图是这三种农作物收益随距城镇(市场)的距离变化示意图。

据此回答 1 —3题。

1 . X、Y、Z线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A甲、乙、丙B .乙、丙、甲C.丙、甲、乙D .丙、乙、甲2 .在距城镇OJ范围内,为取得最佳综合经济效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A E、FB . F、GC. E、H D . F、H3 .与其它两作物相比较,单位面积作物ZA单位距离运费最低BC.随距城镇距离增大收益递减最快读“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单位距离运费最高D .总是收益最低,据此完成4—5题。

(双精品文档4 .下列有关于两中人口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 20世纪中期以来,甲国人口增长快于乙国B. 近些年来,乙国老龄人口比例小于甲国C. 20世纪末,甲国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D. 乙国代表了部分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情况5. 甲、乙两国人口变化可能产生的直接问题有A甲国的社会负担加重B. 乙国城市化进程减慢C. 乙国的环境污染加剧D. 甲国劳动力日趋短缺6. 青海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A海上内循环 B .内陆循环 C .海陆空循环 D .海陆间循环7. 青海湖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并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它未能 ..起到的作用是A灌溉农田 B .保护物种 C .旅游观光 D .调节气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近百年来青海湖的水位持续下降B. 以1940年为界,青海湖水位下降的幅度后50年比前50年增长了2倍C. 青海湖水位下降的原因是连续干旱,降水少D.青海湖水位下降使湖水含盐量增加,鱼类资源急剧减少9 .读“世界及各大洲人口增长动态统计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拉丁美洲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②北美洲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没有变化;③亚洲的人口死亡率始终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④欧洲的人口出生率始终低于同期大洋洲的人口出生率A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读某地径流、水蚀统计图,回答10—11题。

10 .该地A雨水下渗逐年减少B. 地表破坏愈加严重C. 河流含沙量居高不下D. 植被逐年增加An(«•>11 •产生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退耕还林B .退耕还湖C .退耕还牧D .毁林开荒12 .读下图,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1978-2003年广东省进出口贸易情况图I 进出口总额 * 增幅A . 1978 — 2003年广东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一直呈上升趋势B . 1988年广东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曾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C.2003年广东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比 2002年增长了约65%D.从1990年开始,广东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实现“翻两番”大约用了12年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 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 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 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 36.3万平方千米。

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如图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

回答13— 15题。

13. 有关我国荒漠化的现状,正确的是A. 荒漠化最严重的是风蚀荒漠化,占荒漠土地的99 %B. 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省区C. 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的9个省(区)年降水量都在400mm 以下D. 长江以南的省(市、区)没有荒漠化土地 14. 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A.甘肃、河北 B . 新疆、内蒙古 C.陕西、宁夏D.青海、西藏15. 占全国荒漠化比例最高的省区,其荒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出现了产业向海外转移 的趋势。

到2001年为止,日本的上市公司中有一半打算 把生产企业迁到国外。

近年来中国成为吸收日本对外直接 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读“日本产业外移地区投资比 率图”,回答16— 18题。

(双选)1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日本在中国大陆的投资约占其在亚洲投资总额的四分之一 B .目前日本在非洲没有投资 C .日本在北美地区的投资额没有变化 D.投资比率减少最快的是欧洲地区A.自然植被人为破坏严重B. 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C.深居内陆气候干旱D.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美亿{额总口出进nMun2300250.0 200.0 150.0 ) 100.0 (幅50.0 增0.0 -50.0o o o o o —o o o o 000 5 0 5 0 5年份5y9 449◎炸|匡一I 齐d 年17 .近年来中国吸收日本对外投资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A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 B .消费市场潜力巨大C.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较高 D •便捷的电子商务条件18 .日本产业的持续外移,对日本经济的可能影响是A造成国内产业“空心化” B .提高国内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C.技术研究与创新能力减弱 D .本国失业率有所上升读我国7月水系水质类别比例比较图,完成19—20题。

(双选)19 .下列关于图中河流水质分布一般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南方地区河流水质较好,北方地区河流水质较差B. 季风区河流水质较好,非季风区河流水质较差C. 经济落后地区河流水质较差,经济发达地区河流水质较好D. 河流夏季时的水质较好,冬季时的水质较差20 .影响上述河流水质好坏的主要因素有A流域内人口密度 B .流域内污水排放量读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图(图中能源是煤炭、石油、天然气、木柴和其他)21 .图中④表示的能源是A .天然气B .石油C.煤炭 D .木柴22 .人类利用化石能源的比重超过了生物能源开始于A 18世纪80年代B. 19世纪80年代C. 20世纪初D. 20世纪50年代右图是巴西不同农场规模农户数累加百分率图与所占全国农地面积的累加百分率图,其中横坐标将各农户按农场规模由小至大依序排列而成,而图中数字即代表农场规模。

读图回答23—24题。

23 .大部分农户的农场规模为100000公顷d含以上)A V 1公顷B . 1 —100公顷C. 100-1000 公顷D . > 1000 公顷24 .农场规模1000公顷以上的大地主农户数所占百分率及其所占农地面积的百分率分别是A 99%及56%B . 1%及44%C. 1%及56% D . 99%及44%农地面积累加百分齊P农地面积累加百分率%10000公顷ib00公顷农户数累加百分率(%)农户数累加百分率(%)C.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 D .河流径流量,回答21—22题。

H IP可M珂M mH炖n精品文档读右图,回答25— 27题。

25 .若a 、b 、c 分别表示第一、二、二产业 的就业构成比重,则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城市化 水平最高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26 .如果a 、b 、c 分别表示农业生产社会经 济投入中的劳动力、科技投入、生产资料投入, 则下列各点中最能代表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27 .若a 、b 、c 分别表示工业区位因素中原 料、技术和劳动力所占的比重,则③可能是A 制鞋厂B .汽车厂 C.炼铝厂D .制糖厂读我国农业产品区际贸易格局示意图(当生产量与消费量相等时,为贸易临界线)图1128 . 1997年与1993年比较,区际贸易比率增幅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A 上海B .海南C .吉林D .广东29 .促进区际贸易比率增幅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包括A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B .光热充足,降水丰沛 C.交通条件的改善D.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30 .形成上图所示的区际贸易格局特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 科技B .气候C .地形D .市场一个国家的城市规模结构具有规模越大的城市数量越少的城市金字塔规律。

读我国城市等级规模金字 塔图,完成31 — 32题。

青海 新疆山西黑龙江宁夏1.0 0 \I0.5内蒙古河南区际贸易临 界线(0.00)甘肃 陕西 0.0____ 1993年贸易比?率 吉林 ______ .彳997年贸易比?率e辽宁云南50河北00山东四川天津北京 湖北上海 江西江苏安徽浙江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回答28—30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