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综合设计报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常用网络命令(含答案)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常用网络命令(含答案)
Traceroute提取发ICMP TTL到期消息设备的IP地址并作域名解析。每次,Traceroute都打印出一系列数据,包括所经过的路由设备的域名及IP地址,三个包每次来回所花时间。
Traceroute有一个固定的时间等待响应(ICMP TTL到期消息)。如果这个时间过了,它将打印出一系列的*号表明:在这个路径上,这个设备不能在给定的时间内发出ICMP TTL到期消息的响应。然后,Traceroute给TTL记数器加1,继续进行。
Traceroute在送出UDP datagrams到目的地时,它所选择送达的port number是),所以当此UDP datagram到达目的地后该主机会送回一个「ICMP port unreachable」的消息,而当traceroute收到这个消息时,便知道目的地已经到达了。所以traceroute在Server端也是没有所谓的Daemon程式。
③Tracert命令用来显示数据包到达目标主机所经过的路径,并显示到达每个节点的时间。命令功能同Ping类似,但它所获得的信息要比Ping命令详细得多,它把数据包所走的全部路径、节点的IP以及花费的时间都显示出来。该命令比较适用于大型网络。Tracert命令用IP生存时间(TTL)字段和ICMP错误消息来确定从一个主机到网络上其他主机的路由。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常用网络命令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实验任务:
1.掌握集成于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的常见网络调试命令的功能。
1.请运行测试并确定ping、ipconfig、tracert、arp、netstat命令的功能。
2.请运行测试并查阅net share、nslookup的功能;查阅net send的用法。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答案完整版《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 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C(bit/s)。

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

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

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答:对电路交换,当t=s 时,链路建立;当t=s+x/C,发送完最后一bit;当t=s+x/C+kd,所有的信息到达目的地。

对分组交换,当t=x/C,发送完最后一bit;为到达目的地,最后一个分组需经过k-1 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每次转发的时间为p/C,所以总的延迟= x/C+(k-1)p/C+kd所以当分组交换的时延小于电路交换x/C+(k-1)p/C+kd<s+x/C+kd 时,(k-1)p/C<s1-11 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 和(p+h)( bit),其中p 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 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 的大小无关。

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 段链路。

链路的数据率为b(bit/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

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 应取为多大?答:分组个x/p,传输的总比特数:(p+h)x/p源发送时延:(p+h)x/pb最后一个分组经过k-1 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中间发送时延:(k-1)(p+h)/b总发送时延D=源发送时延+中间发送时延D=(p+h)x/pb+(k-1)(p+h)/b 令其对p 的导数等于0,求极值p=√hx/(k-1)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3×108 。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it/s,传播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和答案解析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和答案解析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第二章数据通信技术1、基本概念(1)信号带宽、信道带宽,信号带宽对信道带宽的要求答:信号带宽是信号所占据的频率范围;信道(通频)带宽是信道能够通过的信号的频率范围;信号带宽对信道带宽的要求:信道(通频)带宽>信号带宽。

(2)码元传输速率与数据传输速率概念及其关系?答:码元传输速率(调制速率、波特率)是数据信号经过调制后的传输速率,表示每秒传输多少电信号单元,单位是波特;数据传输速率(比特率)是每秒传输二进制代码的位数,单位是b/s或bps;两者的关系:比特率=波特率×log2N,N为电脉冲信号所有可能的状态。

(3)信道容量与数据带宽答:信道容量是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信道带宽W是信道能够通过的信号的频率范围,由介质的质量、性能决定。

(4)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模拟信号的传输方式答:数字信号传输:数据通信1)数/模转换-->模拟通信系统-->模/数转换2)直接通过数字通信系统传输模拟信号传输1)模拟通信:直接通过模拟通信系统2)数字通信:模/数转换-->数字通信系统-->数/模转换2、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有哪些?时分复用与统计复用技术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常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有空分多路复用SDM、频分多路复用FDM、时分多路复用TDM和波分多路复用WDM;时分复用与统计复用技术的主要区别是:时分多路复用:1)时隙固定分配给某一端口2)线路中存在空闲的时隙统计时分多路复用(按排队方式分配信道):1)帧的长度固定2)时隙只分配给需要发送的输入端3、掌握T1和E1信道的带宽计算方法。

答:每一个取样值用8位二进制编码作为一个话路,则24路电话复用后T1标准的传输比特率为多少? 8000×(8×24+1)=1544000b/sE1 标准是32路复用(欧洲标准)传输比特率为多少?8000×(8×32)= 2048000bps 4、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数据报服务、分组交换的虚电路服务的优缺点?5、指出下列说法错误在何处:(1)“某信道的信息传输速率是300Baud”;(2)“每秒50Baud的传输速率是很低的”;(3)“600Baud和600bps是一个意思”;(4)“每秒传送100个码元,也就是每秒传送100个比特”。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答案完整版Computers have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our lives, and computer networking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connecting various devices and enabl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m. In the fifth edition of the book "Computer Networks," the authors provide comprehensive answers and solutions to various exercises and questions, giving readers a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of computer networking.1.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NetworksComputer networks are essential for transmitting data and enabl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devices. In this chapter, the authors explain the basics of networks, including the OSI model, network topology, and types of networks. They also provide answers to exercises that help readers grasp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computer networking.2. Physical LayerThe physical layer is responsible for transmitting raw bits over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The authors cover topics such as analog and digital signals, transmission media, and modulation techniques. Through detailed explanations and examples, readers gain a solid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sical layer's functions and mechanisms.3. Data Link LayerThe data link layer ensures reliable data transfer between two connected nodes. This chapter focuses on topics like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flow control, and media access control. The authors provide accurateanswers to questions related to these concepts, enabling readers to comprehend the data link layer's role in establishing error-free communication.4. Network LayerThe network layer facilitates the delivery of data packets across multiple networks. Addressing, routing algorithms, and internet protocols are among the key topics discussed in this chapter. By examining the provided answers, readers can enhance their knowledge of the network layer's functionalities and protocols.5. Transport LayerThe transport layer provides end-to-e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applications running on different hosts. This chapter explores topics like multiplexing, demultiplexing, reliable data transfer protocols, and congestion control. The authors offer complete solutions to exercises, allowing readers to grasp the complexities and mechanisms of the transport layer.6. Application LayerThe application layer enables network applications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This chapter covers topics such as domain name system (DNS), email protocols, and World Wide Web (WWW) protocols. The authors present accurate and detailed answers, enabling readers to understand the application layer's role in facilitating various network services.7. Network SecurityNetwork security is essential to protect data from unauthorized access and malicious activities. This chapter discusses topics like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encryption,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PKI), and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The authors provide comprehensive answers, helping readers to comprehend the importance of network security and the techniques used to safeguard data.8. Multimedia NetworkingIn the modern era,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require robust networking capabilities. This chapter delves into topics such as streaming and real-time applications, multimedia protocols, and quality of service (QoS) mechanisms. By examining the provided answers, readers can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in multimedia networking.9. Network ManagementEfficient network management is crucial for ensuring the smooth oper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s. This chapter covers topics like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SNMP), network monitoring, and network troubleshooting. The authors provide accurate and comprehensive answers, allowing readers to learn about the tools and techniques used in network management.By providing complete and accurate answers to exercises, the fifth edition of "Computer Networks" equips readers with the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required to master the field of computer networking. The authors' attention to detail, clear explanations, and concise yet informative solutions make this book an invaluable resource for students, professionals, and anyone interested in computer networks.。

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习题答案

第一章1.网络发展经历那几个阶段?世界网络现状如何?1)ARPANET 阶段2)NSF网络阶段3)1995年后(全球网络商业化的开始阶段)2.网络的主要新技术有哪些?网络的发展前景如何?新技术:高速局域网技术,已经达到吉比特带宽;ATM,即异步传输技术;帧中继技术,是对X.25技术的改进;综合业务数字网前景: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网络将无处不在,其建设和发展将引导人们步入真正的信息化社会3.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如何进行分类?网络是指利用通信设备、线路连接设备和通信线路将分散在各地的具有自主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利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和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中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按网络覆盖范围:局域网(LAN)、广域网(W AN)按网络拓扑结构:总线型网络、星形网络、环形网络、树形网络和网状网络4.在计算机网络中哪些资源可以共享?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5.什么是网络的体系结构?其设计思想是什么?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逻辑构成,即描述网络的功能及其划分。

设计思想:采用了程序设计中“机构化”思想,把网络设计为分层的结构,上一层建立在下一层的基础上,每一相邻层之间有一个接口,各层之间通过接口传递信息数据,各层内部的功能实现方式对外加以屏蔽。

6.OSI参考模型分为那几层?分层的原则是什么?7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原则:每层完成一定的功能,每层都直接为上层提供服务,并且所有层次互相支持。

7.什么是服务?什么是协议?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服务是各层向其上一层提供的一组原语(操作)协议是互联网和通信技术中正式规定的技术规范,它定义了数据发送和接收工作中必经的过程。

区别:尽管服务定义了该层能够代表其用户完成的操作,但丝毫未涉及这些操作是如何实现的;协议定义的是同层对等实体间共同约定的一组规划的集合,实体利用协议来实现它们的服务定义。

8.目前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几种?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及无线传输介质9.什么是网络系统集成?根据应用领域的需要,将硬件平台、网络设备、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和相应的应用软件集成为具有优良性能和价格比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及应用系统的全过程。

2017年下半年 网络规划设计师《综合知识与案例分析卷》答案及解析+论文写作要点

2017年下半年 网络规划设计师《综合知识与案例分析卷》答案及解析+论文写作要点

●某计算机系统采用5级流水线结构执行指令,设每条指令的执行由取指令(2△t)、分析指令 (1△t)、取操作数(3△t)、运算(1△t),写回结果(2△t)组成,并分别用5个子部件完成,该流水线的最大吞吐率为(1);若连续向流水线拉入10条指令,则该流水线的加速比为(2)。

(1)A. B. C. D.(2)A.1:10 B.2:1 C.5:2 D.3:1【答案】B C【解析】吞吐率:指的是计算机中的流水线在特定的时间内可以处理的任务数量。

因为TP=n/Tkn:任务数Tk:处理N个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在本题中,最大吞吐率为(1/3∆)T。

加速比:完成同样一批任务,不使用流水线所花的时间和使用流水线所用的时间之比。

在本题中,加速比是9×10/36=5:2。

●RISC(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是计算机系统的基础技术之一,其特点不包括(3)。

(3) A.指令长度固定,指令种类尽量少B.寻址方式尽量丰富,指令功能尽可能强C.增加寄存器数目,以减少访存次数D.用硬布线电路实现指令解码,以尽快完成指令译码【答案】B【解析】RISC鼓励尽可能使用较少的寻址方式,这样可以简化实现逻辑、提高效率。

相反地,CISC则提倡通过丰富的寻址方式来为用户编程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在磁盘上存储数据的排列方式会影响I/O服务的总时间。

假设每磁道划分成10个物理块,每块存放1个逻辑记录。

逻辑记录R1,R2,…,R10存放在同一个磁道上,记录的安排顺序如下表所示:假定磁盘的旋转速度为30ms/周,磁头当前处在R1的开始处。

若系统顺序处理这些记录,使用单缓冲区,每个记录处理时间为6ms,则处理这10个记录的最长时间为(4);若对信息存储进行优化分布后,处理10个记录的最少时间为(5)。

(4)A.189ms B.208ms C.289ms D.306ms(5)A.60ms B.90ms C.109ms D.180ms 【答案】D B【解析】本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磁盘原理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模拟磁盘的运行来进行分析求解。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答案解析[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答案解析[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1-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答: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和共享。

1-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

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著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著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著课后习题答案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复杂而又重要的学科,谢希仁教授所著的《计算机网络》第六版更是这一领域的经典教材。

书中的课后习题对于我们巩固知识、加深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一、物理层1、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如何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

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它尽可能地屏蔽掉物理设备和传输媒体,通信手段的不同,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只考虑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

2、规程与协议有什么区别?规程专指物理层协议,而协议的范围更广,可以涵盖多个层次。

规程更侧重于具体的操作步骤和规则,而协议则是对通信过程中各种规则和约定的总体描述。

3、试给出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并说明其主要组成构件的作用。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包括源点、发送器、传输系统、接收器和终点。

源点产生要传输的数据,发送器将源点产生的数字比特流转换为可在传输系统中传输的信号,传输系统用于传输信号,接收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数字比特流,终点接收数字比特流并进行处理。

二、数据链路层1、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封装成帧是为了在链路上以帧为单位传输数据,便于接收方识别帧的开始和结束。

透明传输是为了确保数据中的控制字符不会被误解释为帧的边界。

差错检测是为了发现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比特差错,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2、要发送的数据为 1101011011。

采用 CRC 的生成多项式是 P(X)=X4 + X + 1 。

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

首先,将生成多项式转换为二进制:10011。

然后,在数据后面添加 4 个 0,得到 11010110110000。

用这个数除以 10011,得到余数为1110。

三、网络层1、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是比较其优缺点。

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

网络程序设计课后答案

网络程序设计课后答案

网络程序设计课后答案网络程序设计是一门结合了计算机网络和软件编程的课程,它涉及到如何在网络环境中设计和实现应用程序。

这门课程通常包括网络通信原理、协议、编程语言、框架和工具的使用等。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课后问题及其答案,用于帮助学生复习和理解课程内容。

1. 什么是TCP/IP协议栈?答案:TCP/IP协议栈是一组网络通信协议的集合,用于实现不同计算机系统之间的通信。

它由四层组成:应用层、传输层、互联网层和网络接口层。

每一层都有特定的功能,如应用层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数据,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互联网层负责数据包的路由,网络接口层负责物理设备的数据传输。

2. 简述HTTP和HTTPS的区别。

答案: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一种用于从网络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协议,信息以明文形式传输,可能被截获和篡改。

HTTPS(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是HTTP的安全版本,通过SSL/TLS协议对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 解释什么是API,并举例说明。

答案: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是一组预定义的函数、协议和工具,用于构建软件应用。

API允许不同的软件组件之间进行交互。

例如,社交媒体平台通常提供API,允许开发者访问用户数据或发布内容。

4. 描述RESTful API的概念及其特点。

答案:RESTful API是一种基于HTTP协议的API设计风格,它使用标准的HTTP方法(如GET、POST、PUT、DELETE)来执行操作,并使用无状态的、可缓存的通信。

RESTful API的特点包括使用统一的接口、无状态、可缓存、分层系统和使用标准的HTTP方法。

5. 什么是DNS?它的作用是什么?答案:DNS(域名系统)是互联网上用于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的系统。

它的作用是将用户友好的域名(如)解析为计算机能够理解的IP 地址(如192.0.2.1),从而允许用户通过域名访问网站。

6. 解释什么是WebSocket,并说明它与传统HTTP请求的区别。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答案解析[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答案解析[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1-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答: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和共享。

1-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

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计算机网络工程与系统集成实验报告(附完整答案)

计算机网络工程与系统集成实验报告(附完整答案)

网络工程与系统集成实训报告目录第一部分、网络基础实验 (2)实验一、用双绞线制作网线 (2)实验二、常用网络命令使用 (9)实验三、IP地址划分及DHCP协议的设置及实用程序的使用 (15)实验四、Web站点的创建与管理 (19)实验五、启用Inernet信息服务器(IIS) (25)实验六项目一、FTP服务器的创建与管理 (29)实验六项目二、域名服务器(DNS)的设置及管理 (34)实验七、组建对等网 (38)实验八项目一、局域网的所有用户通过一台计算机连接到Internet (41)实验八项目二、简单交换式以太网组建 (46)第二部分: (48)项目一、网络系统设计与综合布线设计(网络拓扑图在附录1) (48)第三部分 (52)项目一、交换机配置与管理 (52)任务1:交换机命令行各种操作模式及切换 (54)任务2:交换机命令行界面基本功能 (57)任务3:全局配置模式基本功能 (58)任务4:端口配置模式基本功能 (59)任务5:查看交换机的系统和配置信息 (60)任务6:保存与删除交换机的配置信息 (62)项目二网络隔离 (65)任务1:单交换机上创建多个VLAN段 (67)任务2:实现单交换机上多个VLAN的隔离 (68)任务3:跨交换机进行VLAN配置 (69)任务4:查看交换机的系统和VLAN配置信息 (70)任务5:设置同一VLAN两台PC的隔离 (71)任务6:删除VLAN (72)第四部分: (74)项目一、路由器基本配置与管理 (74)任务1:路由器命令行各种操作模式及切换 (76)任务2:配置路由器的主机及接口参数 (78)任务3:配置路由器密码 (79)任务4:查看路由器的系统和配置信息 (80)任务5:保存与删除路由器配置信息 (81)附录1:第二部分、网络拓扑图 (82)第一部分、网络基础实验实验一、用双绞线制作网线一、实验目的1、认识和熟练应用网线制作的专用工具。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解析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解析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解析第一章一、名词解释广域网:覆盖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是一个国家、地区或横跨几个洲的网络。

城域网:可以满足几十公里范围内的大量企业、机关、公司的多个局域网互联的需要,并能实现大量用户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传输的网络。

局域网:用于有限地理范围,将各种计算机、外设互联起来的网络。

通信子网:由各种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讯设备组成,负责全网的通信处理业务。

资源子网:由各种主机、外设、软件与信息资源组成,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并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

计算机网络: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制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分布式系统: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资源的网络操作系统,由它来自动调用完成用户任务所需的资源,整个网络系统对用户来说就像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

公用数据网:由邮电部门或通信部门统一组建与管理,向社会用户提供数据通信服务的网络。

广播网络:网络中的计算机或设备使用一个共享的通信介质进行数据传播,网络中的所有结点都能收到任一结点发出的数据信息。

点—点网络:是两台计算机之间通过一条物理线路连接的网络。

四、简答题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四个阶段:1)远程联机阶段2)互联网络阶段3)标准化网络阶段4)网络互连与高速网络阶段远程特点:系统中只有一个计算机处理中心,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主计算机负担过重,终端独占线路,资源利用率低。

互联特点: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通信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呈现出的是多台计算机处理中心的特点。

标准化网络阶段: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的研究广域网、局域网与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网络互联与高速网络阶段:Internet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计算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宽带城域网与接入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2. 按照资源共享的观点定义的计算机网络应具备哪几个主要特征?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互连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自治系统”;连网计算机在通信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同的网络协议。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答案.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答案.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计102学号109074057姓名王徽军组号一组D指导教师毛绪纹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二○一二年十二月目录实验总体说明 (3)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构成 (3)实验三路由信息协议RIP (8)实验四传输控制协议TCP (10)实验五邮件协议SMTP、POP3、IMAP (12)实验六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14)实验总体说明1.实验总体目标配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TCP/IP协议)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实验环境计算机网络协议仿真实验室:实验环境: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通用版)一套硬件设备:服务器,中心控制设备,组控设备,PC机若干台操作系统:Windows 2003服务器版3.实验总体要求●按照各项实验内容做实验,记录各种数据包信息,包括操作、观察、记录、分析,通过操作和观察获得直观印象,从获得的数据中分析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每项实验均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可参照实验的具体要求,但总体上应包括以下内容:实验准备情况,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算法描述,程序段,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思考问题的解答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不需要写入实验报告中。

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构成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实验角色:_____________ 同组者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一:领略真实的MAC帧q....U 00000010: 85 48 D2 78 62 13 47 24 58 25 00 00 00 00 00 00 .H襵b.G$X%...... 0000002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00003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练习二:理解MAC地址的作用●记录实验结果表1-3实验结果本机MAC地址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是否收到,为什么主机B 8C89A5-7570BB 8C89A5-757113 8C89A5-7570C1 是,主机A与主机B接在同一共享模块主机D 8C89A5-771A47 8C89A5-757113 8C89A5-7570C1 是,主机C与主机D接在同一共享模块主机E 8C89A5-757110 无无否,与主机A、C都不在同一共享模块主机F8C89A5-7715F8 无无否,与主机A、C都不在同一共享模块练习三:编辑并发送MAC广播帧●结合练习三的实验结果,简述FFFFFF-FFFFFF作为目的MAC地址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考试综合题及应用题解答技巧

计算机网络技术考试综合题及应用题解答技巧

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综合题及应用题解答技巧一、答疑:第【1】题:A类地址范围为1.0.0.0~127.255.255.255,所以题中的IP地址为A类地址。

第【2】题:网络地址为IP地址与子网掩码相与后得到的结果。

IP地址01111101.10101111.00010100.00000111子网掩码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00000相与的结果01111101.10100000.00000000.00000000转换成十进制即为125.160.0.0。

所以网络地址为:125.160.0.0。

第【3】题:通过子网掩码知道网络号为前11位,后21位为主机号,直接广播地址为主机号全1的IP地址,即为01111101.10111111.11111111.11111111。

转换成十进制表示即为125.192.255.255。

所以第【43】空填:125.191.255.255。

第【4】题:将IP地址的网络号置0得到主机号00000000.00001111.00010100.00000111,即为0.15.20.7。

第【5】题:子网内的第一个可用IP地址是网络地址加1,十进制表示即为125.160.0.1。

二、答疑:第【1】题:A类地址的范围为1.0.0.0-127.255.255.255,所以题中的IP地址为A类地址第【2】题:IP地址的二进制为:01101111.10110101.00010101.00001001子网掩码的二进制为: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000000网络地址为IP地址与子网掩码相与后得到的结果,即111.128.0.0。

第【3】题:通过子网掩码知道网络号为前10位,后22位为主机号,直接广播地址为主机号全为1的IP地址,即111.191.255.255。

第【4】题:将网络号位置为0,故主机号的地址为:00000000.00110101.00010110.00001001,即为0.53.21.9。

计算机网络设计课后答案

计算机网络设计课后答案

第一章1、网络设计三大系列国际标准及其特点:ITU-T(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关注城域网物理层的定义;IEEE(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标准关注局域网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IETF(国际因特网工程组)标准注重数据链路层以上的规范。

2、简要说明网络系统集成的主要任务系统集成工作的目的是以先进的技术、适当的产品、精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为用户设计并实施满足业务和管理需要的网络系统。

系统集成工作的任务主要有两项,即方案的精心设计和系统的高效实施。

(1)方案设计是系统集成项目的首要任务,只有在方案设计中正确选择了技术和相应的性能价格比高的产品,所设计的方案才能在与其他公司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被用户选中。

同时,高质量的方案设计也是后续技术性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

如果设计方案有较大的漏洞,此方案即使选中的话,项目实施阶段也会因此而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精心设计网络系统方案,是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也是对用户项目负责精神的体现。

(2)系统的高效实施是系统集成工作的另一个重要任务。

系统实施是把方案上的文字、图表、设备清单等落实到具体的系统中,以实物形式呈现给用户,并进行完善的集成调试和相应的开发工作,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实现系统的设计功能,完成系统的设计目标。

设备供货、安装调试、软件开发及售后服务是系统实施的重要环节。

系统实施的成功与否和效率高低是衡量集成公司的实力强弱和系统集成工程师的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

成功实施后的网络系统是系统集成工作成果的体现,是前期所做的一切工作的最终目的。

3、制定网络标准的目的(1)保障硬件设备之间的兼容性;(2)保证应用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3)保障不同产品、服务达到公认的规定品质;(4)保护标准制定者的利益;(5)降低系统集成商和用户的成本。

4、联网的三个基本特征:(1)互联网特征,联网的物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

(2)识别与通信特征,“物体”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功能。

(3)智能化特征,网络系统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实验综合题含答案路由和交换,强烈推荐)

计算机网络实验综合题含答案路由和交换,强烈推荐)

计算机网络实验综合题试题一某公司租用了一段C类地址~,如图所示。

其网间地址是。

要求网内所有PC都能上网。

【问题1】接入层交换机Switch1的端口24为trunk口,其余各口属于vlan11,请解释下列命令并完成交换机的配置。

Switch1#config terminalSwitch1(config)#interface f0/24(进入端口24配置模式)Switch1(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trunk(1)Switch1 (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lq(2)Switch1(config-if)# 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all(允许所有VLAN从该端口交换数据)Switch1(config-if)#exitSwitch1(config)#exitSwitch1# vlan databaseSwitch1(vlan)# vlan 11 name lab01(3)Switch1(vlan)#exitSwitch1#config terminalSwitch1(config)#interface f0/9(进入f0/9的配置模式)Switch1(config-if)#(4)(设置端口为接入链路模式)Switch1(config-if)#(5)(把f0/9分配给VLAN11)Switch1(config-if)#exitSwitch1(config)#exit(1)设置端口为中继(或Trunk)模式(2)设置Trunk采用802.1q格式(或dot1q)(3)创建vlan11,并命名为lab01(4)switchport mode access(5)switchport access vlan 11或switchport access vlan lab01【问题2】以下两个配置中错误的是(6),原因是(7)。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及作业(答案)及综合应用题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及作业(答案)及综合应用题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念一、选择题1.D 2.D 3.C 4.A 5.D6.B 7.D 8.B 9.A 10.B11.A 12.C 13.B 14.C 15.D16.C 17.D 18.C 19.B 20.A二、填空题1.第一代计算机网络2.数据资源软件资源硬件资源3.通信子网资源子网4.主机终端5.通信线路各站点6.有线无线7.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8.星型拓扑总线型拓扑环形拓扑网状拓扑9.曼彻斯特编码10.信号11.电平数字信号12.单工半双工全双工13.同步传输数据速率、每个比特的持续时间和间隔14.双绞线电磁干扰15.基带同轴电缆宽带同轴电缆16.屏蔽双绞线非屏蔽双绞线17.小宽低块18.不一致19.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校验码20.不归零码曼彻斯特编码三、简答题1.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分散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相互连接起来,在网络协议和软件的支持下进行数据通信,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的逻辑结构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

2.按网络传输范围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互联网;按通信介质分为有线网、无线网;按网络的使用范围来划分公用网、专用网;按网络的物理结构和传输技术分为广播式通信网络和点对点通信网络;按照网络的服务方式分为客户机/服务器网络和对等网。

3. 资源子网提供访问的能力,资源子网由主计算机、终端控制器、终端和计算机所能提供共享的软件资源和数据源(如数据库和应用程序)构成。

主计算机通过一条高速多路复用线或一条通信链路连接到通信子网的结点上。

通信子网是由用作信息交换的结点计算机NC和通信线路组成的独立的数据通信系统,它承担全网的数据传输、转接、加工和变换等通信处理工作。

4. 追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它的演变可概括地分成四个阶段:(1)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构成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称为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答案解析[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答案解析[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1-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答: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和共享。

1-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

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计算机网络综合设计报告答案

计算机网络综合设计报告答案

计算机网络综合设计报告--中小型企业网络组建方案姓名:高欣学号:201113010126班级:11级信息工程1班指导老师:王权海一、背景描述某公司计划建设自己的网络,希望通过这个新建网络,提供一个安全可靠、可扩展、高效的网络环境。

使公司能够方便快捷的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接入Internet 等目标。

二、公司环境和要求1、公司有4个部门:市场部(30台主机)、财务部(4台主机)和经理部(2台主机)以及网络部(3台服务器主机:分别提供www、FTP、DHCP服务)。

2、公司内部使用私有地址段172.16.0.0/16。

公司租用了三间大型写字间,每间的职员位置固定。

已有的机器的分布如下:(1)市场部1~20号主机与经理部的两台分布于房间1,接在交换机SW1上;(2)市场部21~30号主机与财务部的4台主机分布于房间2,接在交换机SW2上;(3)网络部的三台服务器分布于房间3,接在交换机SW3上。

要求将不同职能的计算机划分成独立组群:市场部、财务部、经理部、服务器组。

(提示:采用VLAN技术实现不同组群相互间的隔离;在此基础上,利用路由器实现VLAN间的通信。

)3、全公司除服务器以外的所有主机通过DHCP服务器实现地址自动分配,避免个人设置IP 地址的麻烦。

(提示:需要在路由器上配置DHCP中继)4、三个服务器使用固定的地址(WWW——172.16.4.2/24,FTP——172.16.4.3/24,DHCP——172.16.4.4/24),内网用户可通过内部地址访问这些服务器。

5、公司只申请到有限个接入公网的IP 地址(202.1.1.2/29~202.1.1.6/29),供企业内网接入公网使用。

其中202.1.1.3分配给公司网络部的WWW服务器,以提供对外Web服务,余下的地址可供员工上网使用。

公司的FTP服务不提供给外网。

(提示:采用ACL+NAT)6、为了确保财务部数据安全,财务部与外部公网不能互访;内部仅允许经理部访问财务部,其他部门均不能与财务部互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综合设计报告
--中小型企业网络组建方案
:高欣
学号:201113010126
班级:11级信息工程1班
指导老师:王权海
一、背景描述
某公司计划建设自己的网络,希望通过这个新建网络,提供一个安全可靠、可扩展、高效的网络环境。

使公司能够方便快捷的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接入Internet 等目标。

二、公司环境和要求
1、公司有4个部门:
市场部(30台主机)、财务部(4台主机)和经理部(2台主机)以及网络部(3台服务器主机:分别提供www、FTP、DHCP服务)。

2、公司部使用私有地址段172.16.0.0/16。

公司租用了三间大型写字间,每间的职员位置固定。

已有的机器的分布如下:
(1)市场部1~20号主机与经理部的两台分布于房间1,接在交换机SW1上;(2)市场部21~30号主机与财务部的4台主机分布于房间2,接在交换机SW2上;
(3)网络部的三台服务器分布于房间3,接在交换机SW3上。

要求将不同职能的计算机划分成独立组群:市场部、财务部、经理部、服务器组。

(提示:采用VLAN技术实现不同组群相互间的隔离;在此基础上,利用路由器实现VLAN间的通信。


3、全公司除服务器以外的所有主机通过DHCP服务器实现地址自动分配,避免个人设置IP 地址的麻烦。

(提示:需要在路由器上配置DHCP中继)
4、三个服务器使用固定的地址(WWW——172.16.4.2/24,FTP——172.16.4.3/24,DHCP——172.16.4.4/24),网用户可通过部地址访问这些服务器。

5、公司只申请到有限个接入公网的IP 地址(202.1.1.2/29~202.1.1.6/29),供企业网接入公网使用。

其中202.1.1.3分配给公司网络部的WWW服务器,以提供对外Web服务,
余下的地址可供员工上网使用。

公司的FTP服务不提供给外网。

(提示:采用ACL+NAT)
6、为了确保财务部数据安全,财务部与外部公网不能互访;部仅允许经理部访问财务部,其他部门均不能与财务部互访。

其他部门(市场部、经理部、网络部)之间,可以相互访问。

(提示:采用ACL技术)
7、公司为外地出差员工提供“远程接入式VPN”服务,使得外地员工可以通过公网连接以账户+密码的方式接入到公司部网络。

该类接入用户统一安排172.16.5.0/24的地址段。

三、IP地址分配
综合公司环境和网络使用要求,网地址安排为:
经理部Manager:172.16.1.0/24
财务部Finance:172.16.2.0/24
市场部Market:172.16.3.0/24
网络部Servers:172.16.4.0/24
远程接入VPN地址池:172.16.5.0/24
四、网络拓扑结构
图1 网络拓扑结构
五、相关原理简述
1. NAT
网络地址转换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
型Internet接入方式和各种类型的网络中。

原因很简单,NAT不仅完美解决了IP地址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隐藏并保护网络部的计算机。

默认情况下,部IP地址是无法被路由到外网的,例如,部主机10.1.1.1要与外部internet通信,IP包到达NAT路由器时,IP的源地址10.1.1.1被替换成一个合法的外网IP,并在NAT转换表中保存这条记录。

当外部主机发送一个应答到网时,NAT路由器收到后,查看当前NAT转换表,用10.1.1.1替换掉这个外网地址。

NAT可将网络划分为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两部分,局域网主机利用NAT访问网络时,是将局域网部的本地地址转换为全局地址(互联网合法的IP地址)后转发数据包。

2.VLAN
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组逻辑上的设备和用户,这些设备和用户并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可以根据功能、部门及应用等因素将它们组织起来,相互之间的通信就好像它们在同一个网段中一样,由此得名虚拟局域网。

VLAN是一种比较新的技术,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2层和第3层,一个VLAN就是一个广播域,VLAN之间的通信是通过第3层的路由器来完成的。

与传统的局域网技术相比较,VLAN技术更加灵活,它具有以下优点:网络设备的移动、添加和修改的管理开销减少;可以控制广播活动;可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在计算机网络中,一个二层网络可以被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广播域,一个广播域对应了一个特定的用户组,默认情况下这些不同的广播域是相互隔离的。

不同的广播域之间想要通信,需要通过一个或多个路由器。

这样的一个广播域就称为VLAN。

交换机1配置:
3. ACL
访问控制列表(ACL)可以对经过路由器的数据包按照设定的规则进行过滤,使数据包有选择的通过路由器,起到防火墙的作用。

ACL由一系列规则组成,在规则中定义允许或拒绝通过路由器的条件。

其过滤依据主要包括源地址、目的地址、上层协议等。

主要用于限制访问网络的用户,保护网络的安全。

在Cisco路由器中的配置过程包括两步:
(1)、在网络设备上配置编号(或命名)的IP访问控制列表;
(2)、将该编号(该名字)的IP访问控制列表应用到设备的某一接口上。

根据设计中的要求:确保财务部数据安全,财务部与外部公网不能互访;部仅允许经理部访问财务部,其他部门均不能与财务部互访。

其他部门(市场部、经理部、网络部)之间,可以相互访问。

根据图1拓扑结构可进行如下配置:
3.1为不同IP网络中的网络设备配置IP地址(网络设备包括PC机和路由器的网络接口)。

R0:Fa0/0:172.16.1.1/24;Fa1/0:172.16.2.1/24;
Se2/0:172.16.3.1/30
R1:Fa0/0:172.16.4.1/24;Se2/0:172.16.3.2/30
3.2在在路由器R0上设计标准ACL,使得财务部部网络的IP分组无法从接口Se2/0发出。

配置命令参考如下:
3.3在路由器R0上设计扩展ACL ,使得经理部的主机可以访问财务部的Web 页面,但不能ping
通服务器。

配置命令参考如下:
3.4 在经理部PC 上的命令行里运行ftp 172.16.
4.4,从而访问服务器上的FTP
服务,观察记录运行结果。

接着参照下面的配置命令修改R0上的ACL 列表,然后再次在命令行里运行ftp 172.16.4.4。

六、路由器配置
R2:
Router>en Router#conf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outer(config)#enable password 123
Router(config)#exit
%SYS-5-CONFIG_I: Configured from console by console Router#exit Router>en
Password:***
Router#conf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outer(config)#router rip
Router(config-router)#net 172.16.4.0
Router(config-router)#net 172.16.5.0
Router(config-router)#exit Router(config)#exit
七、实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