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股灾基本情况、原因、解决方法
15年股灾详解
15年股灾详解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15年股灾是指2015年6月上半年以来,全球股市普遍面对的一次股市大幅度调整。
这次股灾主要涉及中国股市、全球金融市场和经济体系的动荷继续财务市场的波动,并对全球财政、货币、贸易政策和国际投资产生影响。
股灾可以追溯到2015年上半年,中国股市出现了大幅波动,引发了全球股市的震荡,市场情绪一度持续低迷。
15年股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中国股市泡沫破裂:2015年初,中国股市泡沫化严重,股市指数大幅上涨,股市投机氛围浓厚,投资者信心高涨。
但随后随着政策调控力度加大、杠杆融资风险增加等因素影响,中国股市出现大幅调整,引发了全球股市的连锁反应。
2.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影响了中国股市的走势。
中国的经济增速由此前的双位数增长逐渐下降至个位数,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加剧,导致股市的不稳定。
3. 全球市场波动:中国股市的调整波动引发了全球股市的震荡。
受中国股灾影响,全球股市纷纷下跌,金融市场动荷继续财务市场的波动,全球经济发展面临挑战。
15年股灾对金融市场和经济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1. 股市投资者遭受损失:由于股市波动大,很多投资者在这次股灾中遭受了重大损失,投资者信心受到重创,市场情绪低迷。
2. 股市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股市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股市调整会对企业融资、消费者信心等方面产生影响,可能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尽管15年股灾给全球股市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这次股灾也给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带来了一些启示:1. 加强市场监管:股灾的发生说明市场监管存在一定漏洞,各国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管,规范金融市场秩序,防范市场风险。
2.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金融市场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领域,各国金融机构应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
3. 加强国际合作:全球金融市场的相互关联性日益加深,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市场的挑战。
由有效市场假说浅析2015年股灾及我国市场现状
由有效市场假说浅析2015年股灾及我国市场现状由有效市场假说浅析2015年股灾及我国市场现状引言:2015年中国股市掀起了一场持续多月的股灾,上证指数一度暴跌30%,投资者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股灾的发生引发了人们对于我国股市的关注和质疑,同时也对有效市场假说产生了一定的质疑。
本文将以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对2015年股灾及我国市场现状进行浅析。
一、有效市场理论的基本原理有效市场假说是由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法玛尔于1960年提出的,它主张股票市场是有效的,即市场中的股票价格能够充分反映出所有公开的信息,投资者不可能通过分析信息获得超额利润。
有效市场假说产生的核心观点和假设有以下三个: 1. 所有的投资者都是理性的,他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都会充分利用可获得的信息,并根据信息作出理性判断。
2. 所有的投资者都是风险厌恶的,他们会在进行投资时将风险纳入考虑范围,并合理分散投资风险。
3. 所有的投资者都是均衡的,他们会根据投资品种的风险和收益水平作出合理的选择,以达到最大化的效用。
二、2015年股灾的原因分析2015年中国股市的暴跌引发了人们对于有效市场假说的质疑。
实际上,股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市场炒作、监管不力、资金杠杆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首先,市场炒作是导致股灾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2015年前几个月,中国股市经历了一波疯狂的牛市,吸引了大量的散户入市。
然而,这些散户往往缺乏投资经验和知识,他们盲目追逐热门股票,形成了投机投机泡沫。
当市场出现调整时,这些散户纷纷抛售股票,导致市场恶性循环。
其次,监管不力也是股灾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存在一定的问题,监管部门没有及时监控市场的异常波动,缺乏有效的措施来应对市场风险。
同时,一些证券公司和券商通过非法手段操纵市场,进一步加剧了股灾的发生。
此外,资金杠杆也是导致股灾的因素之一。
在2015年股市大涨的过程中,许多散户通过借款或者杠杆操作进入股市,这种盲目的投机行为导致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2015年股灾救市过程回顾
2015年股灾救市过程回顾2015年是中国股市历史上一个充满挑战和波动的年份。
股市在6月开始出现大幅度下跌,随后引发了一系列的金融动荡。
这次股市崩盘被称为“2015年股灾”。
为了稳定股市并避免金融系统崩溃,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救市。
本文将回顾2015年股灾救市过程。
一、股市崩盘的原因2015年股市崩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中国股市在2014年经历了一轮疯狂的牛市,股市指数上涨了近150%。
这导致了市场过热和泡沫的形成。
其次,由于政府宣传股市繁荣,很多普通投资者都加入了股市,导致市场参与者过多,市场波动加大。
最后,2015年上半年经济增长放缓,投资者对未来的经济前景感到担忧,进一步加剧了股市下跌的压力。
二、股市救市措施的实施为了防止股市崩盘引发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救市措施。
首先,政府通过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CSFC)等机构,投入巨额资金购买股票,以提供流动性支持和稳定市场。
其次,政府暂停了股票市场的熔断机制,以防止市场的进一步下跌。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股市的监管,防止恶意空头操纵市场。
最后,政府通过降息和降准等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市场复苏。
三、救市效果和副作用股市救市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政府的干预稳定了市场,避免了金融系统的崩溃。
股市指数在政府救市措施的影响下逐渐反弹。
此外,政府的救市行动也增强了市场参与者的信心,减少了恐慌情绪。
然而,股市救市措施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
首先,政府投入巨额资金购买股票,对国家财政造成了一定压力。
其次,政府过度干预市场,导致市场失去了自由竞争的机制,可能产生市场扭曲和不健康的影响。
此外,政府的救市行动也引发了对中国政府管理能力的质疑和担忧。
四、教训和启示2015年股灾救市过程给中国政府和市场参与者带来了一些教训和启示。
首先,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机制,加强对市场的监管,防止市场泡沫的形成。
其次,市场参与者应该加强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避免过度投机和盲目跟风。
2015股灾的来龙去脉及最后收场(15.7.10)
2015股灾的来龙去脉及最后收场(15.7.10)今天终于沉下心来整理了一下这次股灾的一些核心问题,我们来一步一步的捋清楚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就可以大概得出最后的结果了。
经济环境07年次贷危机以来,美国为了自救不断的印钞,推高全球资产泡沫,各国经济疲软,中国难以独善其身;中国为了应对危机投资了四万亿基建,虽然短时间内保证了原有的高增长率,却造成房价高涨、通货膨胀、产能过剩,国企和地方政府的负债率不断推高,让原有的资本错配矛盾进一步加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届总理上台以后实行了各种改革,包括盘活存量、推动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创新、全民创业等等。
种种措施的核心理论依据是:市场化能解决资本错配,让金融能够扶持中小企业,进而完成产业升级。
政策执行盘活存量:降低M2增长率,结果导致了有一段时间的银行钱荒,本来当局表态要坚决停止防水,后来股市暴跌了几天,终于扛不住逼宫压力放了一些水。
利率市场化试水:以马云为马前卒,利用余额宝向银行施压,那段时间银行和支付宝之间是不是有摩擦,最终支付宝做出了一些妥协,而且按照如果余额宝规模越来越大的话,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会迅速上升,所以最后无果而终。
互联网金融:这个又分为:A.P2P理财:P2P理财见知乎此贴业内人士的分析中国化的P2P金融都有哪些特色?–银行,几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P2P理财大部分都是庞氏骗局,在此引用其中的一句:“众多这些传统线下做着小贷、民间高利贷的企业纷纷进入,自建P2P,软件商、服务器托管商发了笔横财,这些类金融企业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把其传统线下集资放贷业务成功披个P2P外衣转移到线上来的华丽转身,再扛起普惠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大旗,成为社会正义的化身。
”这实际上等于大幅降低了个人从事借贷业务的门槛,搭建个网站搞个皮包公司就能做,与其说这是金融创新,不如说是中央故意放松金融监管,等于给金融系统开了一个口子。
B.场外配资公司:配资就是借钱炒股,你出1w块别人出9w 块,这就是10倍杠杆,挣了10%就等于赚了一万相对本金翻番,跌10%配资公司就会强制平仓,股民损失所有本金。
2015年年中股灾历史回顾及原因
2015年年中股灾历史回顾及原因2014年7月以来的这波牛市又称改革牛,杠杆牛,融资余额不断攀升,场外配资、伞形信托异常活跃。
五月底开始,为防范杠杆牛可能带来的更大的金融风险,证监会开始着手清查场外配资,给疯牛去杠杆,并在六月份连续发行大盘股中国核电和国泰君安,导致市场流动性进一步紧张,引发场内资金踩踏。
中国股市第一次经历杠杆牛市,突如其来的去杠杆让股市由疯牛转为快熊,由最高点5178点跌至最低点3373点,18天时间下跌了1805点,极端跌幅35%,酿成了股灾惨剧。
下跌过程中,在央行降准降息,证监会宣布暂停IPO,要求股东高管在未来六个月只增持不减持,以及银行体系通过向证金公司注资向股市注入流动性等一系列政策呵护下,股市最终停住下跌脚步,步入漫长的震荡修复期。
今年以来证监会清查场外配资的消息不绝于耳,从年初开始,直到5月底才动了真格。
当然清查场外配资涉及很多问题,不简单是证监会的问题,还涉及银监会,因为证监会对场外配资数据并不掌握,而此次伞形信托、场外配资多涉及银行理财资金,所以最终在银监会的配合下,去杠杆运动才算拉开帷幕,但超出各方预期的是,由于去杠杆过程中配资账户连环爆仓,导致中国股市历史上一场最惨烈的股灾。
股灾回顾及成因五月底,证监会开始清查场外配资。
要求证券公司全面自查参与场外配资的相关业务,其中包括恒生HOMS系统为场外配资提供服务,并停止HOMS系统向场外配资提供数据端口服务。
去杠杆运动由此展开。
杠杆融资有以下几种形式:分别为两融业务,收益互换业务,伞形信托和单一信托及民间配资。
根据申万宏源证券在股灾后的统计和预测:两融余额峰值出现在6月18日,为2.27万亿;收益互换业务总规模约为5000亿;伞形信托和单一信托总量优先级资金峰值约为1.1万亿左右;民间配资约4000-6000亿。
为场外配资提供接口的平台,包括恒生电子、上海铭创和同花顺。
根据6月30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调研数据,三大系统接入的客户资产规模合计近5000亿元,其中HOMS 系统约4400亿元,上海铭创约360亿元,同花顺约60亿元。
2015年股市大跌的原因
2015年股市⼤跌的原因 2015年的股市⼤跌是不少⼈的噩梦,那么⼤家知道2015年股市⼤跌的原因是什么吗?下⾯是店铺精⼼为你整理的2015年股市⼤跌的原因,⼀起来看看。
2015年股市⼤跌的原因 ⼀是前期涨幅太⼤,获利盘肯定要出来; ⼆是不少个股出现市盈率⼏百倍甚⾄⼏千倍,股价与价值严重背离; 三是6⽉18⽇是股指期货交割⽇,也是⼀个做空的⽇⼦。
在临近这个时间窗⼝,做空主⼒会不遗余⼒的⼤肆做空。
四是境外机构早已经在寻找机会做空中国股市,他们这次却找到了⼀个很好的机会,就是⼤量IPO发⾏和6⽉18⽇股指期货交割⽇交汇在⼀块,可谓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五是监管部门的失察。
应该说,监管部门的本意是好的,试图抑制“疯⽜”,使其成为“慢⽜”。
2015年股市⼤跌的对策 购物之前列好所需物品清单 ⼯薪族在购物⽅⾯要理性,理财师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去超市购物前列好所需物品清单,看看家⾥究竟缺什么,并做好预算只带少量的钱,采取这种措施不仅结账时能⽅便、省时,更重要是能防⽌冲动消费。
必须坚持每天记账 每次购物后,记得保留购物清单,便于回来记账。
记账,可能对于⼀些⼯薪族来说是件⿇烦事,但却是⾮常实⽤的⼀个⾮常有效的理财⼿段,不仅清楚⾃⼰钱的来去,每⼀项⽬花费的多少,还能适当有助于你控制消费。
这也是理财师经常给⼯薪族,尤其是⽉光族投资理财建议时提到最有效的理财⽅法。
利⽤闲置资⾦来增值 如今物价上涨,⼯资族仅凭⼯资来源作为收⼊,攒的钱是屈指可数。
⽽且⽬前通货膨胀严重,钱存银⾏会贬值,所以利⽤闲置资⾦来增值很重要,你的财富会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多。
但考虑到⼯资族收⼊单⼀,所以理财师建议⼯薪族理财应稳健为主,可以选择货币市场基⾦和互联⽹“宝宝”类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在4%左右;固定收益类产品,年化收益率在10%起,这些投资⽅式都⽐较适合⼯薪族理财攒钱。
谋求第⼆份收⼊ 此外,⼯薪族在做好本职⼯作之余,可以根据⾃⼰的优点和专长谋求第⼆份收⼊,⽐如你英语不错,可以兼职翻译或给孩⼦培训英语;或者你可以考证,⽐如药剂师证,租给某药店,⼀年也能赚的不少收⼊。
吴晓求:2015中国股市危机的6大成因(警示与反思)
吴晓求:2015中国股市危机的6大成因(警示与反思) 20年的历史虽然短暂,但是也是一个代人的历史。
对于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来说,甚至是一个漫长的历史。
因为20年来,要坚持在每年的这个时候举办这个论坛,每年都要根据当年的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做一个研究报告。
虽然辛苦,但是非常快乐的。
岁月如梭,中国的发展也日新月异。
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走过了一些弯路,尤其是近一年,股市的大起大落,引起了人们对中国经济发展信心的动摇。
所以今天,根据我对股市危机的研究,从其逻辑结构等方面为大家进行多因素分析,并提出一些政策方面的建议。
关于大国金融的设想,是我们今年主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当然这并不是在做论坛之初的想法,但是慢慢地发现,中国需要这样一个发展方向。
这个想法在2005年成形,到了2006年开始明确,我们把它叫做中国的大国金融发展战略。
尽管有这样一个理想,一切还得从经济问题着手,所以我们始终关注中国资本市场在金融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复杂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中国大国金融战略的实施。
所以,今年我们认为,还是要着重研究金融危机。
尤其是2016年,中国股票市场出现了一次严重的危机,根据学界的标准,在10个交易日连续累计下跌超过20%,一般认为这个市场出现了危机,这是一般的学术概念和标准。
而我们的这次危机,以上证指数为例,有两个时间段在10个交易日连续下跌超过20%,分别从5170点附近跌至4000点左右,和从4000点左右跌至2800点。
虽然以前也有过大幅度的下跌,但是因为以前股市的市场化不明显,并且也没有达到这么严重的程度,并不算是真正的危机,所以说,这是自1990年股市建立以来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危机。
在这次危机以后,我们引入了很多制度、办法,所以说这也是第一次市场化的危机。
中国的资本市场全面开放的时间非常短,样本不是特别充分,缺乏特别典型例证。
要通过这样一个案例得出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改革方案和设想,我想还是有所欠缺,得出的结论不具有代表性。
2015年中国股灾的形成原因、救市政策及经验教训
11舆论的误导来自12救市政策:没有赢家
13
感谢央妈的爱
14
经验教训
15
避免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就是一种非理性行为,源于人们的乐观主义。 De Bondt和Thaler(1995)认为,人们在做决策时,对不确定性事件发生概 率的估计过于自信。而且,由于自我强化的归因偏差,人们常常将好的结果 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将差的结果归罪于外部因素。而这种过度自信会导致 投资者主动承担更大风险,从而偏离行为理性的轨道(Alpert(1982)。 Odean(1998)认为,过度自信是投资者将投资成功归结为自身的能力而不 是运气。而且,随着成功次数的增加投资者会变得更加自信。牛市往往会导 致更多的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对投资者处理信息有很大影响。一方面,投资者会过分依赖自己的 信息而忽视公司基本面的变化或其他投资者的信息;另一方面,投资者在审 视信息的时候,会故意注重那些能够增强他们自信心的信息,而忽略那些明 显伤害他们自信的信息。尤其是投资者不愿卖出已经发生亏损的股票,因为 卖出的话,等于承认自己决策失误,会损害到自己的自信心。
19
20
以退为进,获取主动
索罗斯说“错误并不可耻,可耻的是错误已经显而易见了还不去 修正。承担风险,无可指责。但同时记住千万不能孤注一掷。”
21
做个悲观者
"Livermore的交易系统的精华,是以 研究大盘趋势为基础。一定要等到 大盘上涨时,才开始买进,或者在 大盘下跌时,才开始放空。 Livermore说世界上最强、最真实的 朋友,那就是大盘趋势。当市场犹 疑不决或是上下振荡的时候, Livermore总是呆在场外。Livermore 不遗余力地一再重复这些原则:一 厢情愿的想法必须彻底消除;假如 你不放过每一个交易日,天天投机 ,你就不可能成功;每年仅有廖廖 可数的几次机会,可能只有四五次 ,只有这些时机,才可以允许自己 下场开立头寸;在上述时机之外的 空当里,你应该让市场逐步酝酿下 一场大幅运动。"
2015年股灾基本情况、原因、解决方法
2015年股灾的基本情况:从2014年11月份开始,我国股市迎来了“大爆发”,在持续期间内,股市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然而今年下半开始,这种趋势急转而下,最终形成了“股灾”。
截止2015年7月2日,A股这波下跌,跌幅超过50%的股票有450只,除去停牌的股票,占比19.23%;跌幅超过40%的股票有1511只,占比64.6%;跌幅超过30%的股票有1932只,占比82.6%。
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沪指连续下挫近1500点,给市场和投资者以重重一击。
这是一波群体性灾难,惨烈的下跌让市场几乎到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程度。
2015年中国“股灾”形成的原因分析:造成本次股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因素、又有经济因素,具体来看,总结如下:(一)客观原因1、经济运行规律(1)技术分析层面如下图所示,是截止到今年8月27日,上证指数的K线图,图形的形状与著名的艾略特波段理论十分吻合。
图中,第5浪代表了今年大牛市的过程,当股市达到一定高度后,必然会开始下跌,且下跌的幅度要和之前的涨幅大致相当,这就是图中的a浪,也就是6月份股市的第一次暴跌。
然而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导致这次下跌超出了本来的下跌幅度,从而形成了“股灾”。
理论来讲,股市的这次下跌属于正常现象,然而由于某些原因,它却超出了正常范围,这就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以控制股票的超跌幅度,使经济恢复正常的运行规律。
(2015年2月----8月上证指数K线图)(2)中国经济的走势在2014年以来的“房地产化”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越来越大,政府不得不通过倾向性的政策推动中国股市的繁荣来摆脱当时经济的困境。
但是如果股市暴跌,其作用是反方向的,这种反向的作用会使得股市大幅震荡,甚至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而这也正是这次“股灾”形成的原因之一。
2、环境因素(1)中国股市的过度杠杆化无论对于外资还是内资来说,抓住机会做空市场,以获得超额的利润,是投资者的“本职工作”。
2015年股灾救市过程回顾
2015年股灾救市过程回顾2015年股灾是中国股市的一次重大事件,以下是对该事件的回顾:2015年股灾是指中国股市在2015年6月中旬至8月初期间发生的一系列股票市场大幅度下跌的事件。
这次股灾对中国经济和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和市场监管提出了挑战。
在2015年6月中旬,中国股市经历了连续七个月的上涨行情,投资者炒作热情高涨,股指大幅上涨。
然而,由于市场泡沫化和杠杆交易的盛行,股市开始出现波动,随后在6月中旬迅速下跌。
这一下跌引发了投资者的恐慌,导致更多的抛售行为,形成了股市的恶性循环。
面对股市的大幅下跌,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救市措施。
首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一系列限制性措施,如暂停上市、禁止大股东减持、限制股票质押等,旨在稳定市场情绪和防止系统性风险。
其次,中国央行采取了降息、降准等货币政策措施,以提供流动性支持和稳定金融市场。
此外,中国政府还成立了股市维稳基金,用于购买股票以提振市场信心。
然而,这些救市措施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股市继续下跌,投资者损失惨重。
随着股市下跌的幅度加大,中国政府不得不进一步加大救市力度。
中国证监会宣布暂停股指期货交易,禁止特定股东减持,还发布了一系列措施鼓励长期投资和稳定市场。
最终,在政府的多次干预和救市措施的影响下,股市在8月底开始逐渐企稳。
然而,股灾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对股市的信任度下降。
此外,股灾也揭示了中国金融市场监管的不足之处,促使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强金融市场监管的力度。
总结起来,2015年股灾是中国股市在2015年经历的一场重大事件。
面对股市的大幅下跌,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救市措施,但效果有限。
股灾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了严重影响,也促使中国政府加强金融市场监管。
这次股灾的教训将对中国未来的金融改革和市场监管产生深远影响。
2015年中国股市大跌的原因是什么
2015年中国股市大跌的原因是什么2015年支撑上涨的基本因素没变,中国仍处于向好的长期发展通道。
你知道2015年股市的暴跌有什么原因呢?下面店铺给大家分析2015年中国股市大跌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2015年中国股市大跌的原因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中国政府施压: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报告,要中国政府尽快停止救市措施。
2、中国证监会表态:证金公司今后一般不入市,也不会马上退出救市。
让投资者担忧近期证金公司对市场会观望、暂停救市。
3、昨日四大证券类报纸联手发文,要求停止救市措施,让市场自由决定股市涨跌。
4、、部分券商恢复融券业务:部分券商已经开始恢复融券交易业务,市场担心大力做空可能,对投资者情绪有影响。
5、人民银行迟迟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经济衰退加剧,人民币暴跌,大宗商品暴跌,国内资金外逃加剧,资金价格高企,市场迫切需要人民银行下调3—5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人民币融资成本,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
但是,人民银行正在贻误时机,迟迟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今日进行1200亿元逆回购操作,彻底打消了投资者希望降准希望。
6、8月21日为交割日。
由于本周面临期指交割,而下月合约仍然深度贴水,不排除空头通过打压期指引导现货下跌的情况,也就是所谓的“交割日效应”。
7、中国股市资金流出增大。
2015年7月底,中国开放式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总份额为25,843亿份,比6月底份额缩水达21.29%;没有增量资金支持,股指反弹难以为继,7月A股100万元以上账户合计减少55万户,令市场信心难于修复。
最近1周,股市保证金净流出1200亿元,中国股市资金连续两周净流出。
8、大机构联手砸盘。
前期借助证金公司救市、托底和国企改革、重组舆论,券商、上市公司和其他大型投资机构,爆炒洛阳玻璃、梅雁吉祥等证金公司概念股和国企改革概念股。
获利翻倍,需要洗盘或换筹码,近期制造舆论,要求政府停止救市,恢复市场自由调节功能,内外勾结,制造市场恐慌,今日联手巨量做空砸盘,做空中字头国企改革股票。
2015年中国“股灾”原因分析及反思
2015年中国“股灾”原因分析及反思作者:王一先来源:《中国市场》2017年第07期[摘要]从2015年6月起,中国股市爆发危机,给中国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冲击。
文章重点分析了“股灾”前高企的“杠杆率”与股市崩盘的内在联系,并着眼于马克思主义新市场理论,剖析此次“股灾”发生的原因。
研究2015年中国“股灾”爆发原因对于稳定股票市场、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安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股灾”;“杠杆率”;市场失灵[DOI]1013939/jcnkizgsc2017070972014年下半年,中国股市步入了增长“快车道”。
2015年上半年,股市延续了2014年的良好势头,股价一路攀升,到6月12日,上证综指达到了七年以来的最高位——5178点。
然而,从六月下旬开始,股市风云突变。
从6月15日到7月8日,上证股指从5166点下跌至3507点。
在经历了短暂反弹后,股市自7月24日起迎来第二轮下跌。
到8月26日,股指由4124点下跌至2927点。
在此次“股灾”中,股指在53个交易日里下跌超45%,对个体投资者及金融市场造成了灾难性影响。
此次“股灾”不仅冲击了中国金融市场,也导致了全球金融市场震动,引发了各国广泛关注与担忧。
8月24日,中国股市几乎全线跌停,引发美欧等多处交易市场触发熔断机制,当日世界各主要股指中,超过6成跌幅逾4%。
毫不夸张地说,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股灾”的影响已经超越国界,成为危及全球金融稳定的因素。
因此,剖析此次“股灾”发生的原因、反思中国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对于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促进国内国际股票市场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文献综述(1)金融杠杆内涵及范围。
“杠杆”是内涵广泛的经济学名词,简单而言,使用“杠杆”是一种在本金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借贷等方式获得更多资金进行投资,以获得更高回报的方式。
使用“杠杆”可以以固定比例放大投资结果。
当投资盈利时,使用杠杆的投资者会获得更高回报;一旦投资发生亏损,“杠杆”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
2015年中国股灾
浅谈2015年股灾2015年6月至8月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异常波动,中国股市经过两轮断崖式下跌,上证指数在短短的53个交易日从5178.19点跌至2850.71点,跌幅超过45%,本次股灾在国内外引起震动,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平稳运行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股票暴跌,市值迅速蒸发,从2015年6月12日的最高点5178点到2015年8月26日的最低点2850点,沪深两市总市值蒸发了约33万亿元;股灾期间多次出现“千股跌停”的奇观,由于中国股市实施正负10%的涨跌停办制度,因此当股灾发生时市场个股出现大规模跌停,市场流动性缺乏;许多上市公司选择停牌来规避风险,股市中出现“停牌潮”,以此来减少损失。
2015年中国“股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原因,又有经济原因,具体来看主要是:一、资本分配不均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也受到牵连。
增速大幅回落、出口出现负增长,针对这样的情况,政府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刺激投资,祭出“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如:钢铁、水泥、建材、煤炭以及房地产行业,这样导致的不利结果就是资本过多地流向了房地产、建材、原材料等行业以及国有企业。
政府想要通过倾向性的政策推动中国股市的繁荣来拜托当时经济的困境。
但是如果股市暴跌,其作用时反方向的,这种反向的作用会使得股市大幅震荡,甚至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而这也正是2015年”股灾“形成的原因之一。
二、中国股市过度杠杆化1.融资融券融资融券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杠杆率,融资融券中,投资者自己的钱只占了一小部分,很容易赔光,而券商虽然借钱给投资者,但是为了保证自己不会亏损,会在股票下跌到一定程度时强行卖掉投资者的股票,这种大量的强制平仓会导致很严重的连锁反应,最后导致崩盘的局面。
2.场外配资相对于券商的融资业务而言,其他金融机构借钱给投资者进行投资,均称为场外配资。
这种融资方式受到监管交少,杠杆比率极高,存在极大的风险。
2015年中国股灾的原因分析与建议
2015年中国股灾的原因分析与建议作者:朱锦添廖涛韬来源:《大经贸》2017年第05期【摘要】 2015年6月至8月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异常波动,中国股市经过两轮断崖式下跌,上证指数在短短的53个交易日内从5178.19点跌至2850.71点,跌幅超45%。
本次股灾在国内外引起震动,对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平稳运行产生许多不利影响。
本文从本次股灾的基本概况开始,接着对股灾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对政府的救市措施进行提炼分析,最后针对本次股灾的发生提出一些建议。
希望可以帮助广大投资者更好的认识本次股灾的成因,增强风险意识;同时也为有关股灾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股灾成因救市措施建议2015年6月15日至7月8日期间,沪指和创业板指在第一轮下跌中最大跌幅分别达34. 9%、42. 9%,而股价跌幅超30%和50%的上市公司分别有2139家和1390家,占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数的77%和50%,其跌速之快、跌幅之深历史罕见。
2015年8月18日至8月26日期间,沪指在第二轮下跌中从4006点下跌至2850点,跌幅达29%;创业板指则从2721点下跌至1843点,跌幅达32%。
经过两轮下跌,许多个股被拦腰斩断,股市中频现千股跌停的奇观,上市公司大量停牌,市场投资热情降到冰点。
一、本次股灾的特点(一)股市暴跌,市值迅速蒸发随着股市的暴跌,市值迅速蒸发。
从本轮牛市的最高点 5178 点(2015 年 6 月 12 日)到最低点 2850点(2015 年 8 月 26 日)计算,沪深两市总市值蒸发了约 33 万亿元。
(二)股灾期间多次出现“千股跌停”的奇观由于中国股市实施正负10%的涨跌停板制度,因此当股灾发生时市场个股出现大规模跌停,市场流动性缺乏。
股灾期间千股跌停频繁,千股以上跌停日多达 11 天,甚至在一些交易日出现了个股全线跌停的奇观。
(三)许多上市公司选择停牌来规避风险,股市中出现“停牌潮”截止至2015 年 7 月上旬,许多上市公司的股价被腰斩。
2015中国股市危机的6大成因(警示与反思)
2015中国股市危机的6大成因(警示与反思)2015年,中国爆发了自1990年股市建立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对此,我们做了非常多的研究。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对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只有通过研究,我们才能知道,未来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这样大规模的股市危机。
中国股市危机的过程与全球历次市场危机一样,中国这场股市危机也经历了快速上涨、断崖式下跌、政府救市、市场趋稳四个阶段。
从时间跨度、波动幅度和后续影响看,它与1987年美国的“黑色星期一”有一定的相似性。
2014年7月份以后,特别是10月份以后,市场出现了三次大幅度上涨,从2014年11月到2015年6月中旬,不到七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从2450点上涨到了5166点,累计上涨超过一倍,达到了110.9%。
无论从上涨速度、幅度还是交易量、换手率、市盈率上看,市场显然出现了极其严重的泡沫,危机已在眼前,崩盘随时出现。
到了2015年6月15日,上证指数从开盘时的5174点一路狂泻,到8月26日达到最低2850点,下跌了45%,中小板和创业板分别下跌44.6%和51.8%。
包括这次触发了熔断机制的下跌,已经是第三次。
在累计经过了三次大幅度上涨和三次大幅度下跌之后,股指最终回到起点。
那么,按照学术界对市场危机下跌幅度的定义,一方面它在十个交易日的跌幅大大超过20%,而且是连续两次,这两个下跌超过20%的易日相距非常近,可以断定为爆发了市场危机。
中国股市危机的6大成因既然是危机就要分析它的成因,概括来讲有:1、市场对中国经济改革和增长模式转型的短期预期过高,长期预期不足,从而造成急功近利、短期炒作、快速推高价格、迅速套利离场的市场状态虽然我们中国的经济改革转型具备很大的勇气,包括一带一路、互联网+、新兴产业崛起、经济发展新多极圈等很多新的战略、新的理念都非常正确。
经济改革和转型启动,经济增长模式处于调整之中,但是这是我们国家长期的战略。
而市场却对这些改革红利和“新因素”的作用过度解读,夸大并突出了短期效应,忽视了长期的战略价值,把经济转型的一些长期因素偷换成短期的炒作概念,从而使缓慢上涨的市场快步变成泡沫化的市场,具有长期成长基础的市场被快速透支。
2015年中国股灾的成因分析和对策思考
毕 业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学 系 专 班 学 姓 院 别 业 级 号 名
2015 年中国股灾的成因分析和对策思考
旭日工商管理学院 金融系 金融学 金融 1205 120730523 范克俊 李勇
指导老师
二零一六年三月至六月
2015 年中国股灾的成因分析和对策思考
2015 年中国股灾的成因分析和对策思考
摘 要
2015 年夏季中国的资本市场发生了异常波动,上证指数在短短的两个月时 间内从 5178.19 点跌落至 2850.71,期间 A 股市场上多次出现千股跌停的惨况, 其中超过 60%的中小盘股票被无情“腰斩”,中国资本市场上一时人心惶惶,草 木皆兵,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 A 股出现这“过山车”似的行情?社会各界议 论纷纷。为此本文以 2015 年中国股灾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运用学术理论和数据 分析推理的研究方式展开这一论题, 希望能为广大投资者还原本轮股灾出现的本 质原因,最终促进投资者投资观念的转变与升级。 本文首先对股灾的概念和本轮股灾的形成过程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第二部 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 本文将以证券投资分析中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两种不同 的方法对本轮股灾的成因做一个形象的分析, 其中前者引用了著名的艾略特波段 理论和股指期货中期现套利理论进行分析推理; 后者将会从全球经济的基本面出 发,具体到我国经济基本面。我们站在投资者和政府两个不同的立场上,从投资 者新开户数和政府利率两方面数据出发进行探究, 模拟暴跌出现之前我国资本市 场上不断膨胀的“泡沫”,为之后的成因分析做好铺垫。为本轮暴跌的出现做出 一个合理的解释。 第三部分是对股灾出现之后我国金融监管机构提出的一系列救市措施的概 述和评价。 期间我们将选取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政策进行研讨,在对其经验总 结的基础上为我国下一步资本市场的改革寻找出路和借鉴。
2015年股灾基本情况、原因、解决方法
2015年股灾的基本情况:从2014年11月份开始,我国股市迎来了“大爆发”,在持续期间内,股市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然而今年下半开始,这种趋势急转而下,最终形成了“股灾”。
截止2015年7月2日,A股这波下跌,跌幅超过50%的股票有450只,除去停牌的股票,占比19.23%;跌幅超过40%的股票有1511只,占比64.6%;跌幅超过30%的股票有1932只,占比82.6%。
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沪指连续下挫近1500点,给市场和投资者以重重一击。
这是一波群体性灾难,惨烈的下跌让市场几乎到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程度。
2015年中国“股灾”形成的原因分析:造成本次股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因素、又有经济因素,具体来看,总结如下:(一)客观原因1、经济运行规律(1)技术分析层面如下图所示,是截止到今年8月27日,上证指数的K线图,图形的形状与著名的艾略特波段理论十分吻合。
图中,第5浪代表了今年大牛市的过程,当股市达到一定高度后,必然会开始下跌,且下跌的幅度要和之前的涨幅大致相当,这就是图中的a浪,也就是6月份股市的第一次暴跌。
然而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导致这次下跌超出了本来的下跌幅度,从而形成了“股灾”。
理论来讲,股市的这次下跌属于正常现象,然而由于某些原因,它却超出了正常范围,这就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以控制股票的超跌幅度,使经济恢复正常的运行规律。
(2015年2月----8月上证指数K线图)(2)中国经济的走势在2014年以来的“房地产化”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越来越大,政府不得不通过倾向性的政策推动中国股市的繁荣来摆脱当时经济的困境。
但是如果股市暴跌,其作用是反方向的,这种反向的作用会使得股市大幅震荡,甚至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而这也正是这次“股灾”形成的原因之一。
2、环境因素(1)中国股市的过度杠杆化无论对于外资还是内资来说,抓住机会做空市场,以获得超额的利润,是投资者的“本职工作”。
2015年六七月股灾教训(完整版)
2015年六七月股灾教训涨停板2015年7月9日2015年六七月的股灾,给我们大家留下了很惨痛的教训,必须牢记。
虽然这次史无前例的股灾有着很复杂的因素,比如对配资清理额度的估计不足,复杂势力恶意做空,救市力度明显不足,等等,但从技术面上来反思,没有坚持操作纪律是一个很重要的造成亏损的原因,反思如下:1、不管是牛市还是熊市,都要有铁的操作纪律。
比如在上涨过程中,五日线死叉十日线,黄白线日线死叉,特别是20日均线开始向下走,筹码也向高位转移,就要坚决离场再说,不要以为之前这样很快就修复,又重回上升通道,以后也会这样。
要知道,前面99次或许都没事,但来一次大调整,特别是来一次这样的股灾极端情况,就非常惨。
因此,可以长持短做,长线持有,但加上短期波段操作,指标变坏时就先离场观望,指标变好时再进场,不要害怕踏空。
即使踏空,你的本金也不会受到损失,最多是少赚一点,市场里有的是机会,保证本金安全最重要。
从更小的波段操作上来说,60分钟、30分钟、15分钟一旦形成共振,指标变坏,也要适当减仓。
同时要更注意小的波段,因为日线等较大级别是从30和15分钟演变而来,等日线趋势变坏时,往往跌了不少了,容易因为不舍得割肉而持续深套。
2、做右侧交易,不做左侧交易,尽量不要在中短期均线反压,还没有排列成多头排列、还没有止跌迹象前去抄底。
宁愿舍弃见底时那10-20%的反弹利润,等K线站上五日和十日线、均线多头排列、股价真正有站稳迹象再进场,顺势而为,也不要冒险去左侧交易,接飞刀,不要对救市措施和力度、领导表态、媒体乐观预测的报道之类存在幻想,一切以市场走势为准。
比如以往最多一两次千股跌停,就会强力反弹。
但这一次股灾中,十天有七八天都是千股跌停,期间没有真正的反弹,这种极端情况一旦碰上,就非常惨。
3、止损止盈一定要控制好,不要总记得去年投入的本金是多少,仗着利润丰厚去死扛。
而是每次操作完之后,新的利润加原来的本金,计算为新的本金。
2015年中国股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2015年中国股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作者:丁琳琳苗清凯李正均岳芳来源:《市场周刊·市场版》2017年第17期摘要:2015年中国资本市场发生剧烈波动,上证指数出现断崖式下跌,股票市场多次出现千股跌停,多股停牌现象,引起各界关注和极度担忧。
导致此次股灾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制度存在缺陷及被动去杠杆而引发。
本文从多校对股灾成因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国股灾;成因;对策一、股灾的阶段性回顾自2015年6月12日上证综指达到最高点跌落到7月9日第一阶段的最低点为止,这段时期被定义为股灾1.0版。
此时市场进入了第一个暴跌阶段,仅仅18个交易日,上证综指就从峰值5178.19点跌到了3373.54点,其实相比历次大的股灾,跌幅倒不算大,但下跌速度之快的确是创下历史新高。
从2015年8月18日到8月26日这期间被称为股灾的2.0版。
在这期间上证综指跌幅达29%,创业板指跌幅达32%。
个股更是遭遇了一场浩劫,最多时有2186只个股跌停,几乎全军覆没。
经过两次阶段性股灾后,各种救市措施开始生效,大盘也一度回升至3600点以上。
但熔断机制的实行又引发了新的踩踏出逃,升级到股灾3.0版。
二、股灾成因分析(一)高杠杆率下的“链式”崩盘。
在2015年股灾前,股市路向好,刺激了投资者的热情。
在欣欣向荣的“牛市”中,投资者被激励使用更高杠杆以获得高额回报。
与此同时,在2014年至2015年6月,政府采取措施刺激股市进一步上开。
例如,2015年4月21日,人民网发表文章《4000点才是A股牛市的开端》,这被当作中国政府使用官媒鼓励广大民众进入股市投资的例证。
中国金融市场中,中小投资者占据多数,容易出现羊群效应。
对高杠杆的需求吸引了大量的资金以脱离监管的场外配资的方式进入股市,股价被进步推高。
通过金融机构一系列的操作,杠杆的乘数效应层层累加,整个股市的风险被放大,轻微的下跌即可触发雪南式的反应。
当股票在2015年6月开始下跌时,杠杆率最高的投资者首先被平仓,其账户内的股票被地售,导致股价进一步下跌,进而引发中低杠杆率的投资者也被强制平仓,加剧下跌趋势。
浅析2015年中国股灾
浅析2015年中国股灾作者:孙红蕊来源:《市场周刊·市场版》2017年第06期摘要:2014年年中,A股打破多年沉寂,开始形势喜人地上涨,期间达到过08年以来的最高点。
但是,2015年6月中旬,上证指数出现了滑铁卢般的下跌,从最高接近5200点一路下跌,中国股市一片萧条。
本文将简要的分析此次股灾的原因、后期救市的对策以及对金融监管部门的启示。
关键词:股灾;救市;启示一、原因第一,消费领域最重要的金融、网络新金融等早已开始以种种形式侵蚀、冲击,甚至谋求替代传统金融,直接冲击银行、货币、证券管理体系。
虽然场外各种网络信贷杠杆配资融资是祸根,但是场内券商融资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二,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以及监管部门的监管模式不相适应是造成此次股灾的重要原因。
当时的监管政策无法有效抑制场外配资,为投资者着加大杠杆操作提供了便利,股市也在这股资金的推动下不断创新高。
但是,高股价的背后却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持,泡沫到达一定程度后势必会破裂,此时又没有政策来缓解这种情况,股市就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
第三,随着2015年的沪港通和深港通开通,为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提供了通道,外资的进入,使得这个市场更加充满了变数。
特别是美国想方设法想进入中国的资本市场,但中国一直未开放金融市场。
这次沪港通和深港通为他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索罗斯创办的量子基金,这些世界上顶级做空的高手,非常善于涉猎一些新兴市场的软肋。
并进行大规模地做空来吮吸暴利。
二、救市对策及效果为了救市,当局尝试各种手段。
央行发文,自2015年6月28日起对金融机构实施有针对性地定向降准。
同时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两者都下调0.25个百分点。
当局出台的政策力度极大。
当局从久经验证的招数开始:降息和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来增加市场上资金的流动性;同时利用舆论来营造出利好将至,股市即将好转的氛围;其次大肆宣传养老金入市的消息来振奋投资者;接着对交易费用进行了下调;最后当局把矛头都指向了恶意做空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股灾的基本情况:
从2014年11月份开始,我国股市迎来了“大爆发”,在持续期间内,股市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然而今年下半开始,这种趋势急转而下,最终形成了“股灾”。
截止2015年7月2日,A股这波
下跌,跌幅超过50%勺股票有450只,除去停牌的股票,占比19.23%;
跌幅超过40%勺股票有1511只,占比64.6%;跌幅超过30%勺股票有
1932只,占比82.6%。
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沪指连续下挫近1500
点,给市场和投资者以重重一击。
这是一波群体性灾难,惨烈的下跌让市场几乎到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程度。
2015年中国“股灾”形成的原因分析:
造成本次股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因素、又有经济因素,具体来看,总结如下:
(一)客观原因
1、经济运行规律
(1)技术分析层面
如下图所示,是截止到今年8月27日,上证指数的K线图,图形的形状与著名的艾略特波段理论十分吻合。
图中,第5浪代表了今年大牛市的过程,当股市达到一定高度后,必然会开始下跌,且下跌的幅度要和之前的涨幅大致相当,这就是图中的a浪,也就是6月份股市的第一次暴跌。
然而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导致这次下跌超出了本来的下跌幅度,从而形成了“股灾”。
理论来讲,股市的这次下跌属于正常现象,然而由于某些原因,它却超出了正常范围,这就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以控制股票的超跌幅度,使经济恢复正常的运行规律。
(2015年2月----8月上证指数K线图)
(2)中国经济的走势
在2014年以来的“房地产化”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越来越大,政府不得不通过倾向性的政策推动中国股市的繁荣来摆脱当时经济的困境。
但是如果股市暴跌,其作用是反方向的, 这种反向的作用会使得股市大幅震荡,甚至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而这也正是这次“股灾”形成的原因之一。
2、环境因素
(1)中国股市的过度杠杆化
无论对于外资还是内资来说,抓住机会做空市场,以获得超额的利润, 是投资者的“本职工作”。
然而,由于中国市场以及监管措施的相对不完善,使得这些做空行为促成了如今的“股灾”。
促成大量做空交易行为的动能:
*融资融券
融资融券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杠杆率,融资融券中,投资者自己的钱只占了一小部分,所以很容易赔光。
而券商虽然借钱给投资者,但是为了保证自己不会亏损,会在股票下跌到一定程度时强行卖掉投资者的股票。
这种大量的强制平仓会导致很严重的连锁反应,最后导致崩盘的局面。
由于对融资融券行为的监管有所疏漏,一连串的强行平仓交易使得股市不断下跌,而这就为做空提供了动能,使得众多的机构投资者发现了做空赚钱的机会,纷纷抛售自己的股票,造成了股市的进一步暴跌。
*分级基金
可以说,分级基金也是一项高杠杆的投资方式。
在我国,初次接触分级基金的投资者是主要的推动力量,他们大部分缺乏相关知识,甚至还没经历过熊市,不懂得下折所带来的亏损的毁灭性,甚至在不少分级B确定下折的情况下还在买入,这就会造成大量的损失。
由此可见,分级基金制度的缺陷,其后果也导致股市的大幅震荡。
然而这恰恰
助推了投资者的做空交易,使得大量的投资者投入到做空的行列中来,更进一步加剧了股市的下跌。
再来分析做空交易手段的监管漏洞:
*股指期货
股指期货虽然有维持市场稳定的功能,然而,如果对股指期货没有严格的制度以及市场条件的保障,就会产生一些不利于市场发展的后果。
在今年的“股灾”形成后,大量的投资者开始利用我国股指期货存在的漏洞进行严重做空,致使股市一路下滑。
2015年4月,管理层推出了一个鼓励裸卖空的股指期货,为了刺激
股指期货交易,多收取佣金,管理者在制度设计上做了很多优惠措施, 从而埋下了巨大的做空漏洞,使得低风险套利和期指投机一下子疯狂起来,最终引爆了A股的全面崩盘危机。
综上所述,中国股市的过度杠杆化使得投资者不计风险的进行杠杆投资。
无论是融资融券,还是分级基金的使用,都为投资者提供了杠杆投资的途径,然而由于股市的下跌,这种高杠杆作用的危害就产生了, 致使股市开始持续暴跌。
(2)中国市场仍以政治权利为主导
中国股市的种种乱象很大程度上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失当有关。
个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政府希望“慢牛”,而这实际就是干预市场。
政府救市过程中,对于市场规则的破坏也加剧市场的非理性特征。
在本轮股市行情中,政府没有建好场地,规则随意修改,监管也不到位, 反而干预市场,是本次股灾的重要教训。
因此,在我国,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政府要做的是建好场地,制定好规则,做好裁判,至于赛场中谁赢谁
输,比赛是否精彩,都不是政府该管的。
在一个完善的市场环境中, 价值投资才能够产生价值,市场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市场。
(—)主观原因
1、部分个人投资者缺乏主见
从2014年11月开始,沪深股市大幅上涨,今年4月份以后,市场逐渐进入疯狂状态。
面对这样疯狂的股市,投资者都觉得赚钱容易,而却忽略了股市中存在的巨大风险。
正是由于一些投资者缺乏主见、跟风行动,造成了本次股灾的严重后果。
2、当前中国股市投资者对市场没有信心
不管股市如何发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投资者信心的恢复和增强,是市场复苏的基础,为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然而, 由于当前中国股市的赚钱效应已经消失,多数投资者在这次股市暴跌中损失惨重,投资者很难进入市场,对流动负债比率、负债比率、权益比率以及负债权益比率等。
2015年中国“股灾”带给我们的启示: 1、去杠杆化
过度的杠杆化操作是导致这场危机的重要原因,政府要减轻这种杠杆作用,这就引出了“去杠杆化”的问题。
去杠杆化,简而言之,就是指调整资产负债表、解除杠杆融资的操作,主动降低杠杆比例的过程。
然而去杠杆化一定要谨慎进行,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 如何使去杠杆化的过程平稳实现,这对我国政府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考验,能否真正合理有效的实现这一过程,是政府部门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2、加强市场监管
从这次的股灾来看,无论是对于融资融券的管理,还是对股指期货市场的管理,都存在着一定的漏洞,进而导致个别投资者利用这个漏洞, 去赚取超额收益,促成了股灾的形成。
因此,政府一定要针对我国现行的市场规模和状况,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且严谨有效的监管措施, 使这些投资工具真正融入到我国的经济体系中来,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并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
3、混业经营的监管格局亟待改进
当前,中国的股市银行化,可以看作推进混业经营的一次尝试,而危机的出现,则说明当前的监管格局,难以形成高效、一体化的金融市场混业监管体系,尚未做好准备迎接混业经营等金融市场深化改革的浪潮。
4、健全市场制度
制度的缺陷是导致本次股灾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股指期货与现货交易制度的不统一,导致操纵市场行为的发生。
中国A股的涨跌停制度,在此次股灾中尤其突出。
本来操作是有止损的,可是在市场极端情况下,却无法实现止损。
此次股灾中,机构投资者因为某只股票无法实现卖出,只好卖出其它股票,导致股票全面跌停的极端情况已经让市场面临危机。
因此,作为监管者,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及时做好健全市场制度的工作。
5、健全债券市场
大多数中国A股的上市公司只有一个念头:圈钱式再融资,那些在场外的公司,则是通过各种办法实现上市融资,其目标只有一个:A股。
但是,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决不是只有通过发行股票来实现融资的, 多数情况下,应该考虑通过发行债券来实现融资。
但是,近两年来,中国的债券市场仍然显得微不足道,因为监管层的思维里就只有股票市场。
企业这种单一的融资要求,以及监管层在债券市场建立健全的步伐缓慢,成为了当下我国资本市场的主要弱点。
6、投资者的价值投资理念有待加强
从今年的股灾来看,有大量的投资者都是属于没有主见,跟风炒作的, 完全没有做好承担风险的准备,一心想着只要能赚到钱就行。
其实, 这是一种很错误的投资理念,因此,加强投资者的价值投资理念,是现在政府部门及各大券商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总之,股灾发生后国家的立场和做法不容怀疑,但能否从中吸取更多的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并借机完善A股机制,才是对我国
股市来说最好的补救措施。
总之,促成这次我国“股灾”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然而在“股灾” 形成后,我们是否能吸取经验教训,总结并付诸行动以使得我国的市场更加完善和谐,这才是面临“股灾”后,政府在积极救市的同时, 所要重视的另一重大问题。
决策层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尊重市场;监管层要积极实现跨监管领域信息共享,完善各领域的监管制度;
市场参与者要树立正确的投资观,认清市场规律,不能盲目跟从。
这些才是我们通过这次“股灾”所应该真正认识到的。
第四,总结这次救市的经验教训,形成风险处置预案,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我们不能一团糟。
这次救市有一些是很有效果的,有一些是有忙中出错的地方,总结。
第五,尽快的推动一些基础性的制度建设,促进资本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什么我们牛市的基因历来都是暴涨暴跌、快牛、疯牛, 这不是舆论引导就能解决的,这些是有基础的,比如我们投资者结构、投资者理念等等,包括我们没有一个自身的供求条件机制,也包括我们经常一些做信用背书的行为,这都需要改变的,只有我们改变一些基础的制度安排,我才能改变暴涨暴跌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