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郑杭生版考研讲义笔记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文化的结构与功能)【圣才出品】
第五章文化的结构与功能5.1复习笔记一、文化及其特征1.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产品的综合。
2.文化的特征(1)可习得性。
文化是超生物性的,任何文化都是人们后天习得和创造的,文化不能只通过生物遗传而获得,而是要通过一个个社会性的个体主动学习并综合起来的结果。
(2)共享性。
文化是所有社会成员所共享的。
(3)象征性。
象征性是指人类在创造文化时总是赋予其丰富的象征意义。
(4)全括性。
文化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5)整体性。
文化是一个有机系统和整体,由不同的要素有机构成,各构成要素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则或规律形成一个统合的整体。
(6)文化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①文化的普遍性是指所有的人群都有文化;②文化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个社会或人群,都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二、文化的分类1.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1)物质文化。
指物质世界中,一切经过人的加工、体现了人的思想的东西。
(2)非物质文化。
又称精神文化,指制度、规范、观念等。
(3)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在使用上是有差异的,物质文化因自然规律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被损耗,非物质文化却可以被反复使用而不损耗。
2.主文化与亚文化(1)主文化。
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主文化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影响极大。
(2)亚文化。
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
亚文化一般并不与主文化相抵触或对抗。
亚文化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别:①民族亚文化。
是为社会中少数民族群体所特有的文化。
②职业亚文化。
指为各种职业群体特有的文化。
③越轨亚文化。
指为一些反社会集团所特有的文化。
(3)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区分不是绝对的,两者都在发生变化,也可能互相转化。
主文化可以转变为不占主导地位的亚文化,亚文化也可以转变为占主导地位的主文化。
3.主文化与反文化(1)主文化。
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对现存社会秩序起着维护、支持作用的文化。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6-10章)【圣才出品】
第六章人的社会化6.1 复习笔记一、什么是社会化1.社会化的定义(1)“社会化”内涵的发展过程①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社会化研究主要以少年儿童为对象,研究的重点是个体如何从一个“生物人”转变为一个“社会人”。
②20世纪50年代开始,社会化研究的范围逐渐扩大,出现并形成了广义的社会化研究。
在广义社会化的观点看来,社会化不仅是一个“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
③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广义的社会化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a.强调研究个体的社会化对于整个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意义,以及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社会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个体的成长与社会运行和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b.扩大“个体”概念的内涵。
“个体”既可以指一个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指社会意义上的一个群体或单元。
(2)社会化概念的内涵存在三种不同的理解角度:①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社会化是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核心是价值标准)的内化。
②从个性发展的角度,社会化被视为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人就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有个性的人。
③社会结构角度认为,社会化就是要使人变得具有社会性。
社会化功能在于维持和发展社会结构。
(3)社会化的概念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2.社会化的类型(1)初级社会化①初级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
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
②初级社会化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打印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重点概念汇总目录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第一节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第二节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第四节社会学与社会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第一节人口与社会运行第二节环境与社会运行第三节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第三章社会系统与社会运行第一节什么是社会与社会系统第二节社会运行第三节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第四章社会运行与社会文化第一节文化的含义及特性第二节文化的类型第三节文化构成与文化分析第四节文化的功能第五章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第二节社会学研究的过程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第四节社会指标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第二编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第六章社会化与个体化第一节社会化与个体化概要第二节人的社会化第三节人的个体化第七章社会互动第一节社会互动的含义第二节社会互动的过程第三节社会互动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第四节社会角色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第一节社会网络第二节社会群体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第一节研究概述第二节婚姻家庭社会学第三节性社会学第四节性别角色与社会性别第三编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第十章社会组织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第二节社会组织目标第三节社会组织结构第四节社会组织理论与管理第十一章社区第一节社区概述第二节农村社区第三节城市社区第四节虚拟社区第十二章社会制度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制度第二节社会制度的类型及功能第三节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第十三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第二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第三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第四节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第五节社会流动第十四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第一节社会变迁第二节社会现代化第三节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第五节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第十五章城市化第一节城市的起源、演变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第三节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第四节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第十六章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第一节集体行为和社会运动的概念及分类第二节集体行为理论第三节社会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第四编社会运行与社会建设第十七章社会问题第一节什么是社会问题第二节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第三节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第四节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第十八章社会控制第一节社会控制概述第二节社会控制体系第三节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第十九章社会政策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含义与类型第二节社会政策理论的发展第三节社会政策的一般过程第四节中国社会政策的演变与现状第二十章社会建设第一节社会建设的概念第二节社会建设的相关理论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1.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含考研真题详解 武汉核对(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8.1复习笔记一、社会网络1.社会网络的含义社会网络是社会行动者(个人、群体、组织等)及他们之间关系的集合。
(1)社会网络与社会互动社会网络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联系。
社会网络与社会互动之间有着密切关系:①社会网络是社会互动的背景,大多数社会互动都发生在社会网络结构之中。
②社会互动虽然是在社会结构中进行的,但同时社会互动也形成新的社会网络。
(2)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①共性。
共享某种程度的认同感和团结感,有某种共同目标和期望。
②异性。
群体成员的同质性更强,群体更具凝聚力,而社会网络联系则较局限与松散;个体所属的群体往往是有限的,个体所属的网络则是多重的,如同学网络、朋友网络、亲戚网络等。
(3)现代交通和互联网与社会网络现代交通和互联网等传媒技术的发展,对社会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互联网,通过互联网等途径的人际交往的跨时空性、匿名性、符号性等特点,使得以互联网等为中介的社会网络,与日常生活中面对面交流的社会网络在情感交流、社会信任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2.社会网络的类型社会网络是社会行动者(个人、群体、组织等)及他们之间关系的集合。
(1)按网络中所交换的资源,可分为符号资源(如信息、观念、价值、规范、消息等)网络、物质资源(指物质事物,也可能是金钱等可以换取物质事物的符号)网络和情感资源(指赞赏、尊敬、喜欢、高兴等)网络。
(2)按社会网所涉及的社会关系的类型,可分为信息网络、资金网络、讨论网、聊天网、情感支持网、社交圈、生意圈等等。
(3)按网络的主体是个人还是群体,可分为人际关系网、家庭网、组织关系网、国际关系网等。
(4)按网络成员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分初级网络与次级网络。
(5)按网络中联系的强弱程度可分强关系网络和弱关系网络。
(6)按网络成员相互联系的密切程度可分为闭合性网络与开放性网络。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圣才出品】
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2.1复习笔记一、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于19世纪中叶,它的出现与剧烈的社会变迁引起的社会运行状态失调有密切的关系。
1.社会学在社会转型中产生(1)自18世纪末叶起,西方社会发生了两次大革命,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和思想大革命;另一次是18世纪中叶从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欧洲和美国的产业革命。
(2)两次大革命使西方社会发生了根本性转型,即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为新兴的工业社会,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3)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一方面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另一方面,社会运行也暴露出许多弊病和不协调因素,如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阶级矛盾、失业、犯罪等等。
(4)社会学在社会转型中产生,以解决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不协调因素,寻求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规律为内容,并且将这条主线贯穿于整个社会学的发展历史。
(5)由于对社会运行状态的看法存有分歧,社会学从一开始便形成了两大对立派别:一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另一个是以孔德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学。
2.西方社会学的创立(1)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始终表现为一种维护型的社会学,即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目的,以多方面的研究资本主义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为对象。
(2)中国学术界一般把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叶看做是西方社会学的创立时期。
这一时期西方社会学的特点是:①与哲学关系密切;②受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极大;③创立社会学的目的在于维护、协调现存的社会关系。
(3)主要代表①孔德(“社会学之父”)a.孔德的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部分:第一,社会静力学着重研究社会体系存在的条件和作用的规律,孔德认为社会体系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的关系,是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一旦这种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系统的运行就会发生障碍,造成社会病态,引起社会混乱与变革。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含考研真题(社会角色)【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六章社会角色6.1复习笔记一、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1.社会角色理论四个重要来源(1)芝加哥学派。
米德使用社会角色这一概念旨在说明在人们的交往中可以预见的互动行为模式以及说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他认为角色是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角色表演并没有一个先定的剧本,文化只能为角色表演规定大致的范围。
(2)人类学视角。
拉尔夫·林顿认为角色可以定义为:在任何特定场合作为文化构成部分提供给行为者的一组规范。
他区分了角色与地位,认为当地位所代表的权利与义务发生效果时即为角色扮演。
(3)“完形主义心理学”。
使用角色概念旨在强调人类的一切心理过程都是通过整合模式的发现与创造而形成的,根据完形主义创造的含义是人类社会行为之基础。
(4)社会戏剧论。
认为角色和角色扮演的概念有助于将人际关系的个人系统置于有意识状态,每个人都在扮演着具有高度创造性的角色。
二战后,许多重要社会学家,如帕森斯、莫顿、达伦多夫、戈夫曼等均对角色理论做出了贡献。
2.社会角色概念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具体说来,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1)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社会地位是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
社会地位要通过角色来表现,角色是地位的外在的、动态的表现形式,而地位则是角色的内在依据。
(2)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任何一种社会角色总是与一系列的行为模式相联系的。
首先是一系列的权利,即这种角色有权要求别人进行某种活动,其次是一系列的义务,即别人有权要求这种角色进行某些活动、表现出某种行为。
长期的社会生活使各种角色形成了一整套各具特色的行为模式,这要求承担特定角色的人学会特定的待人处世的方法。
(3)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社会角色总是与一定的行为模式相联系,当人们知道某人处在某种地位上时,便预先就期望他具备一套与此地位相一致的行为模式——角色。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1-16章)【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11.1 复习笔记一、社会分层的相关概念社会分层指的是依据一定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不平等。
1.社会地位及其差别(1)自然差异与社会差别①自然差别。
指根据某种自然属性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类别,各类别成员在生理或遗传机制方面存在的各种差异。
②社会差别。
指根据某种社会属性划分的各类社会成员在社会境况方面的差异。
社会差别是影响人们态度行为、制约人们之间互动关系的重要因素。
(2)社会地位社会地位,指社会关系空间中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①社会地位的类型a.正式社会地位。
指那些长期存在并同其他相关地位发生稳定的制度化关系的位置或属性。
b.非正式社会地位。
指那些偶然的或临时性的、同其他相关地位之间处于易变的、非制度化关系的位置或属性。
②个人社会地位的多重性a.场合(外显)地位的多重性在不同交往场合,个人可以根据交往时空、对象及情境界定的不同而变换地位。
b.素质(潜在)地位的多重性个人在同一个交往场合,各种构成其内在素质的社会属性同时对交往过程发生影响,个人的素质地位取决于他的独特生活经历造成的内在潜能的发展程度,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成员的个性日趋丰富和多样化,内在素质的差异性也越来越大。
2.社会分化及其类型(1)社会分化的含义指社会系统的结构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地位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社会地位的过程。
(2)社会分化的特征功能专一化和地位多样化,后者直接反映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地位差别的扩大趋势。
(3)社会分化产生的后果①有助于提高社会的整体功效;②社会分化对整个社会系统的协调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大了社会整合的难度。
(4)社会分化的类型①水平分化a.指依据某种社会属性或特征,将社会成员分为不同类型的地位群体,这些群体从公认的社会价值序列看不存在高低差别,即他们的生活境况、互动影响力大体相等。
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重点总结-考试必备
社会概论新修(第三版)郑杭生第一章社会学概论1.社会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经典人物:⑴奥古斯特·孔德:孔德创造了社会学这个词。
他认为,社会学的目标是去发现社会的“不可更改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新的秩序。
⑵赫伯特·斯宾塞:他提出了社会像一个有机体——一个自我管理的体系的思想。
斯宾塞提出社会就像物种那样,由简单向复杂进化。
斯宾塞反对政府干预社会事务,因为他认为这种干预会阻碍这些自然发展规律。
⑶埃米尔·迪尔凯姆:迪尔凯姆提出,社会学主要应关注于他所谓的“社会事实”。
他坚持认为要用其他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而不是用生理的、心理的特征来解释。
2.社会的含义:从内在本质来看,社会就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从外在形态来看,社会就是人和自然环境以及人和人之间有机结合而成的共同体。
社会的特点:(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5)社会系统具有心里的、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社会的功能:(1)整合的功能(2)交流的功能(3)导向的功能(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3.社会学的概念:是用文字来概括地说明一个概念内涵与外延,将概念所指的某类现象与其他现象区分开来,是对某类事物或现象共同本质的概括。
第二章文化4.文化的含义: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即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
5.文化的特征:⑴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⑵文化的复合性。
⑶文化的象征性。
⑷文化的传递性。
“文化反哺”⑸文化的变迁性与文化堕距。
6.符号的含义:符号是指一群人所认可的任何能有意义地表达其自身之外的事物的东西。
7.语言:定义语言是指人们所使用的口头和书面的言说方式,它是我们最重要的符号系统。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1 复习笔记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对象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决定了社会学的理论框架,规定了这门学科的特有角度,规定了这门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和联系,规定了这门学科为社会主义实践服务的方向和主要途径,也从而规定了这门学科存在的必要性。
1.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的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
(1)时代背景在近代西方社会的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
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同时也是思想大革命,另一次是18世纪在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美国的产业革命。
①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两大革命的巨大作用在于:促进了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推动了自由竞争以及与此相应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建立;引起了观念的变化。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这种种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以极其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2)社会学的思想源泉①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所包含的社会思想。
②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历史学派,德国人文科学,英法实证主义都为社会学提供了思想来源。
③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
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三大发现,为社会学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
④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既为社会学积累了经验观察材料,也为形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辨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
2.社会学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1)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类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良性运行、中性运行和恶性运行;协调发展、模糊发展和畸形发展。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含考研真题详解武汉核对(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
郑杭⽣《社会学概论新修》(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含考研真题详解武汉核对(社会⽹络与社会群体)⼗万种考研考证电⼦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章社会⽹络与社会群体8.1复习笔记⼀、社会⽹络1.社会⽹络的含义社会⽹络是社会⾏动者(个⼈、群体、组织等)及他们之间关系的集合。
(1)社会⽹络与社会互动社会⽹络是⾏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联系。
社会⽹络与社会互动之间有着密切关系:①社会⽹络是社会互动的背景,⼤多数社会互动都发⽣在社会⽹络结构之中。
②社会互动虽然是在社会结构中进⾏的,但同时社会互动也形成新的社会⽹络。
(2)社会⽹络与社会群体①共性。
共享某种程度的认同感和团结感,有某种共同⽬标和期望。
②异性。
群体成员的同质性更强,群体更具凝聚⼒,⽽社会⽹络联系则较局限与松散;个体所属的群体往往是有限的,个体所属的⽹络则是多重的,如同学⽹络、朋友⽹络、亲戚⽹络等。
(3)现代交通和互联⽹与社会⽹络现代交通和互联⽹等传媒技术的发展,对社会交往产⽣了巨⼤的影响,尤其是互联⽹,通过互联⽹等途径的⼈际交往的跨时空性、匿名性、符号性等特点,使得以互联⽹等为中介的社会⽹络,与⽇常⽣活中⾯对⾯交流的社会⽹络在情感交流、社会信任等⽅⾯有⼀定的差异。
⼗万种考研考证电⼦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2.社会⽹络的类型社会⽹络是社会⾏动者(个⼈、群体、组织等)及他们之间关系的集合。
(1)按⽹络中所交换的资源,可分为符号资源(如信息、观念、价值、规范、消息等)⽹络、物质资源(指物质事物,也可能是⾦钱等可以换取物质事物的符号)⽹络和情感资源(指赞赏、尊敬、喜欢、⾼兴等)⽹络。
(2)按社会⽹所涉及的社会关系的类型,可分为信息⽹络、资⾦⽹络、讨论⽹、聊天⽹、情感⽀持⽹、社交圈、⽣意圈等等。
(3)按⽹络的主体是个⼈还是群体,可分为⼈际关系⽹、家庭⽹、组织关系⽹、国际关系⽹等。
(4)按⽹络成员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分初级⽹络与次级⽹络。
(5)按⽹络中联系的强弱程度可分强关系⽹络和弱关系⽹络。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郑杭生考研整理重点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杭生考研重点整理一、全部名词解释第一章1.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的社会科学。
这个定义的观点浓缩为社会运行论。
2.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大系统之间以与各系统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障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限度和最小的围之。
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适应的体现。
是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理想模式,因程度不同表现多样性。
3.社会的中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社会运行有障碍,发展不甚平衡,包含较多较明显的不协调因素,但他们未危害,破坏社会的常态运行。
可称“有障碍的常态运行”。
是一种良性,恶性运行之间、协调,畸形发展之间的中间状态,是一种不稳定状况,可能向前进、进化,可能向后者退化。
4.社会的恶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指社会运行发生严重障碍,离轨失控。
5.教育社会学: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角度来研究教育现象的边缘性科学。
第二章6.社会要素:要素是指,必要因素,一个都不能少,文本把社会要素归纳为:地理的要素、生物的要素、心理等要素、文化的要素。
7.硬控制:指控制的手段和方式都依赖于社会组织的强制力实施的控制。
国家,法律,纪律等。
8.软控制:指不依靠强制力,而依靠社会舆论,社会心理、社会大众传播工具等进行的控制,所以又叫舆论控制、心理控制,使用风俗、道德、信仰、信念等手段。
9.转型效应:主要指由社会体制、社会结构等转换的不同步性而对社会运行产生的影响和制约。
10.机制:亦称机理,原意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在自然科学中引申为事物或自然现象的作用原理、作用过程与其功能。
基本含义:(1)指事物各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即构造。
(2)指事物在有规律的运动中发挥的作用,效应,即功能。
(3)指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机制就是“带规律的模式”。
11.◇社会运行机制: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行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与其相互联系,以与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简说,社会运行“带规律性的模式”。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二章【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1 复习笔记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对象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决定了社会学的理论框架,规定了这门学科的特有角度,规定了这门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和联系,规定了这门学科为社会主义实践服务的方向和主要途径,也从而规定了这门学科存在的必要性。
1.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的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
(1)时代背景在近代西方社会的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
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同时也是思想大革命,另一次是18世纪在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美国的产业革命。
①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两大革命的巨大作用在于:促进了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推动了自由竞争以及与此相应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建立;引起了观念的变化。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这种种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以极其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2)社会学的思想源泉①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所包含的社会思想。
②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历史学派,德国人文科学,英法实证主义都为社会学提供了思想来源。
③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
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三大发现,为社会学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
④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既为社会学积累了经验观察材料,也为形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辨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
2.社会学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1)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类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良性运行、中性运行和恶性运行;协调发展、模糊发展和畸形发展。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6 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的区别和联系(见表 1-5) 表 1-5 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的区别和联系
7 社会学学科的层次结构(见表 1-6) 表 1-6 社会学学科的层次结构
拓展: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它的研究客体,无论学者们从什么角度去研究,无论得出什么结论,即使是相差 很大,甚至相反的结论,他们所研究的对象仍是同一个,这个对象是整个学科的对象,而不是某一学派的 研究对象。 考点二: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 ★★★ 1 社会运行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见表 1-7)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 5 版) 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威♥ -精研学习网提供资料
第一编 社会运行概述
1.1 复习笔记 【知识梳理(庖丁解牛)】
第一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考点难点归纳(去粗取精)】 考点一:社会学概述 ★★ 1 社会学的提出 “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孔德在 1838 年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 4 卷中正式提出的。社会运行论认为,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良 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2 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见表 1-1)
表 1-1 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
3 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见表 1-2) 表 1-2 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
4 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见表 1-3) 表 1-3 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
5 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分类(见表 1-4) 表 1-4 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分类
《+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
《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郑杭生主编,重点章节为:第四章和第十五章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社会学"词源:社会学这个词是由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先提出的,是为了表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于那种思辩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2.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3、社会学的诞生条件:社会历史背景(1)18、19世纪以英国的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为起点的欧洲社会大变革,使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两大革命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变化。
突出的表现在于工业化(机器大工业普遍地代替工场手工业)和城市化(城市的规模扩大,作用也增大等)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问题的产生。
这些都对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真正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王国",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加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劳资双方的对立等。
因此,时代呼唤着社会学的产生,来研究并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科学思想资料(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也是其他社会学的思想来源。
(3)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
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等三大发现,既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也是孔德、斯宾塞等创始人解释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的工具。
(4)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也为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什么是社会学)【圣才出品】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1复习笔记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对象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决定了社会学的理论框架,规定了这门学科的特有角度,规定了这门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和联系,规定了这门学科为社会主义实践服务的方向和主要途径,也从而规定了这门学科存在的必要性。
1.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的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
(1)时代背景在近代西方社会的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
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同时也是思想大革命,另一次是18世纪在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美国的产业革命。
①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两大革命的巨大作用在于:促进了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推动了自由竞争以及与此相应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建立;引起了观念的变化。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这种种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以极其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2)社会学的思想源泉①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所包含的社会思想。
②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历史学派,德国人文科学,英法实证主义都为社会学提供了思想来源。
③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
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三大发现,为社会学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
④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既为社会学积累了经验观察材料,也为形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辨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
2.社会学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1)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类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良性运行、中性运行和恶性运行;协调发展、模糊发展和畸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