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精神》优秀教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有精神》说课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我们有精神》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中的第二课,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是根据课程标准“健康、安全地生活”中第2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而编写的。

本课主版教材内容分三个栏目:这样真精神、有精神才好、我们天天有精神。

第一个栏目“这样真精神”呈现了学生生活中典型的五个场景,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在正式场合和日常生活中“有精神”的状态。

第二个栏目“有精神才好”通过两组对比图,让学生体会有精神与身体健康、精神面貌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栏目“我们天天有精神”意在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经验,讨论怎样才能做到天天有精神,让有精神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教材副本《谁精神?》以绘本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精神”不仅仅指外表,而是外在表现和内在精神的结合。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主版教材第一个栏目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前调查是了解学情的最好方式。

为了更好地掌握学情,课前我通过观察、访谈和家长问卷的形式进行学情了解。

通过观察、访谈,我发现:一年级学生对于“有精神”的理解比较单一,局限于对外在精神的感受,往往认为坐得端正、声音响亮、穿得干净漂亮就是有精神了。

而对内在精神的理解比较欠缺,如他们会认为读书只要读正确就好了,不
需要大声朗读;有些学生读书、做作业时姿势做好了,但不够用心;唱歌只要会唱就行,不需要感情投入等等。

通过家长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比较懒散,精神面貌不佳。

如,认为孩子写字时坐姿不够端正;阅读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孩子不能长时间保持“有精神”的状态,需要家长提醒等。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和对学情的详细了解,我制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在正式场合、日常生活中有精神的状态;初步了解有精神是外在表现与内在精神的结合。

2.喜欢自己有精神的样子,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其中目标一是本节课的重点。

“有精神”包括外在精神和内在精神两方面。

一年级孩子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要理解“内在精神”这样的抽象概念对他们来说比较困难,因此,对于“内在精神”的理解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

本节课另一个难点是“喜欢自己有精神的样子,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四、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结构特点,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时的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活动板块:活动一:学习绘本《谁精神?》;活动二:这样真精神;活动三:亮眼睛找“精神”;活动四:诵读儿歌《有精神》。

下面,具体说说这四个活动板块的教学过程。

活动一:绘本学习《谁精神》。

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环节,教师出示森林王国图,创设一个情境:“小朋友们,森林王国里马上要举行一个‘看看谁精神’的比赛了,让我们一起走进森林王国去看看这场比赛吧!”
第二环节,师生一起欣赏视频《谁精神?》,教师组织互动交流:“你觉得小动物们谁有精神?”对于这个问题,孩子们的回答基本来自于对故事内容的了解,如:孔雀长得漂亮有精神;猴子眼睛明亮也精神……这时候,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呈现相应的图画,并小结:“像小动物们一样,漂亮、眼睛大又明、声音响亮、姿势美都是有精神的表现。

”(板贴:有精神)
本活动的设计旨在利用有趣的绘本故事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有精神”的状态。

根据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将绘本故事作为本课时的导入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有精神”的具体表现可以是漂亮、眼睛大、声音响亮、姿势优美等,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

同时,通过创设情境让绘本故事动起来,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二:这样真精神。

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环节,视频呈现校园生活中学生升旗仪式时特别有精神的照片,让学生观察照片中哪些同学有精神,他们的精神表现在哪里,并夸一夸有精神的同学,在师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小结提炼:“在升旗仪式上‘服装洁、站姿挺、脚步正、眼神亮’这些都是有精神的状态。

”(板贴:服装洁、站姿挺、脚步正、眼神亮)榜样学习是一年级学生道德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第二环节,呈现天安门国旗班升旗时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视频、交流观看感受,并进一步讨论:“为什
么国旗班的战士们能这么有精神?”通过这一教学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并初步理解:真正的“有精神”是外在表现与内在精神的结合。

第三环节,创设情境,模拟升旗仪式。

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雄壮的国歌即将奏响,鲜艳的国旗即将升起,让我们一起用最饱满的热情参加升旗仪式吧!”真正“有精神”的同学,能获得一枚“有精神章”。

然后课件呈现鲜艳的国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学生参加模拟升旗仪式。

教师即时点评,颁发“有精神章”,引导学生做到“有精神”的知行合一。

第四环节,让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正式的集会场合也很有精神?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在正式场合都要做到有精神地参加活动。

活动二的教学,从学生真实生活场景导入,通过观察辨析、榜样学习、情景模拟、讨论互动等方法,以点带面、层层深入,促进学生理解在正式场合“有精神”的状态并愿意努力做到,产生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活动三:亮眼睛找“精神”。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环节,亮眼睛找找照片中的“有精神”。

课件出示日常生活中的一组学习活动时有精神的照片,让学生从照片中找一找,谁的样子有精神?并说说为什么。

在交流的基础上,聚焦学生“认真读书”“高兴唱歌”的照片,通过“仔细观察,互动交流”的方式让学生知道读书不仅仅要“拿好书、坐端正、声音响”,更要注意力集中,边读边思考;唱歌时不仅要大声地唱,更要唱得高兴,如脸上有笑容等都是“高兴地唱”的表现。

第二环节,亮眼睛找找课堂中的“有精神”。

教师先引导:“小朋友们,认真读、高兴唱(板贴:认真读、高兴唱)是有精神的样子,现在在我们的课堂上
也有很多同学很有精神呢!你找到了吗?”引导学生就在现场找找课堂上谁的样子有精神?哪儿有精神?通过“讨论交流——现场示范——颁发奖章”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明白坐姿挺拔、积极举手发言、说话声音响亮、认真听课等都是有精神的表现。

(板贴:响亮说、仔细听)
第三环节,亮眼睛找找其他地方的“有精神”。

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样子也很有精神?让我们一起走进校园、家庭、社区找找有精神的样子吧!”这时课件出示表格,表格中显示校门口问好、家庭亲子阅读、假日小队活动照片,这三个不同场合常见的场景提示学生生活中处处可以做到“有精神”。

另外,也要考虑到其他场合,以省略号提示学生还可以有更多不同的思考。

活动三的三个教学环节紧紧围绕“找精神”展开,找的领域和形式不同,从过去的生活到现在的生活,从观察照片到现场体验再到发散性思考,由点及面,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日常生活中有精神的样子,从而对“有精神”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通过营造“有精神”的氛围,鼓励孩子突破自我,乐于展示自己“有精神”的一面。

活动四:诵读儿歌《有精神》,过程展开如下:
本活动第一环节,在结合已有板书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的进一步对话完善儿歌的创编。

教师指着板书引导:“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服装洁、脚步正、姿势挺、眼神亮,这些都是——(教师停顿,引导学生接下去说)升旗仪式时有精神的样子。

”(教师板贴:升旗集会真精神!)“认真读,高兴唱,
响亮说,仔细听,这些是——(教师停顿,引导学生接下去说)读书学习时有精神的样子”。

(教师板贴:读书学习精神好!)最后形成一首有趣的儿歌:
有精神
服装洁,脚步正;
姿势挺,眼神亮。

升旗集会真精神!
认真读,高兴唱;
响亮说,仔细听。

读书学习精神好!
这时,教师指着板书说:你们看,我们刚才边学边创编了一首儿歌,这首儿歌,如果能有精神地诵读,一定很好听,而且对我们做到有精神很有帮助哦!
“怎样才能做到诵读儿歌时有精神呢?我们一起来商量一下吧!”师生共同讨论得出:声音响亮、坐姿端正、面带笑容等等这些都是诵读儿歌时有精神的表现。

之后,教师继续引导:“那我们按照大家一起商量的诵读规则有精神地读一读这首儿歌吧。

”在音乐声中,师生集体诵读儿歌《有精神》。

活动四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作为课堂总结。

一方面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帮助学生梳理巩固已学内容;另一方面再次引导学生通过情境学习,同时共商诵读规则,进一步引导学生做到“有精神”的知行合一。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