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共20张PPT)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1课时课件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1课时课件

4.回族 点评:老师强度一下,你看回族的分布上它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 它是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 5.壮族 点评:还记得刚才王琛介绍壮族时它的人口有多少呢?1800万人,它可
以说是我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它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唱山歌,比如因 唱山歌出名的刘三姐就是壮族人。 6.纳西族 点评:它的一个特色在于你如果想找到这个民族只能去哪里找呢?云南 ,所以它是云南所特有的一个民族,而且他的文明程度是相当高的。 高到什么程度呢,大家都知道高考少数民族是有加分政策的,但是纳 西族就是云南省三个不享受高考加分的少数民族之一。
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 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精讲探究
5.补充介绍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 都成了国家的主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支持,
亲如一家,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而团结奋斗。 6.小结:怎样理解“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的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发展,谱写了一
曲曲民族团结之歌。 ②.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共同开拓了祖国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
来检测一下学到了多少呢,进入第三个环节民族 知识大比拼。
合作探究
(四)环节四议议兄弟姐妹 最后我们来议议兄弟姐妹,听了同学们介绍
这些风格各异的少数民族,看到我们国家有这么 多的民族组成,你有什么感想?
合作探究
(四)环节四议议兄弟姐妹 虽然少数民族的人口占总民族的人口非常少,我们应
该怎么样对待我们这些兄弟姐妹呢?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应 该是什么样的呢? 尊重、平等、团结、互助。
7.高山族 点评:路子涵给大家带来了来自宝岛台湾的少数民族。 8.满族 点评:其实满族是离我们比较近的一个民族,因为只要是电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ppt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ppt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材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知识与技能
➢知 道 中 华 民 族大家庭中 各民族的分 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提 高 饼 状 图 和条形统计 图的读图、 识图能力以 及通过数据 分析得出结 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 知 中 华 民 族是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 国家及新型 的民族关系
团结

和谐




互助
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
谢 谢 指 导!
部编版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材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 教学重点:
1. 了 解 中 华 民 族 的 构成和分布特点。
2.通过相关的资料 分析,让学生初步感受 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 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分析 资料,归纳提升的 能力。
2.感知新型的民 族关系。
中华民族 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一家亲
互相尊重 守望相助
从认知和行为两个层面,说明 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关 系和互相尊重守望相助的意义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材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五年级学生对社会现象已经开始关注,知道 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身边也能 接触到一些少数民族的同胞,但仅限于基本信息 的了解。对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关系等方面 的知识了解并不多。基于此,课前引导学生自主 探究、查找有关资料,课上补充数据、资料、法 律等内容,显得十分必要。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一课时
目录 1、说教材 2、说学情 3、说教学目标 4、说教材重难点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3.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3.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3.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知道56个民族是一家,要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各个民族的特色和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民族团结的深层次含义,以及如何做到民族团结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学生可能对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习俗比较好奇,因此,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各民族的习俗和文化。

4.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到民族团结。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景,让学生体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增强对民族团结的理解。

3.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各个民族的特色和文化。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3.准备相关的书籍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的56个民族,让学生对我国的民族情况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关于民族团结的案例,让学生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如:各民族共同抗击自然灾害,共同发展经济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做到民族团结。

每组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一下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5.拓展(5分钟)让学生课后去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增强对民族团结的理解。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人教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中华名族一家亲》优质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中华名族一家亲》优质教学课件

苗族
传统的苗族男装大襟短衣,襟向 右开,颜色多为蓝、黑色。苗族 妇女的腊染技艺水平很高,能染 出有各种精美图案和花鸟的衣裙、 手帕和巾帽,因而苗族妇女的头 饰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02
活动二:听故事
简要讲述故事“昭君出塞”“文成公 主进藏”“彝海结盟”以及新时期,各族 人民团结互助一家亲的事例。
同学们,听完这些故事,谈谈你的收获和感受。
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中华民族一家亲
1 导入新课 2 新课讲解 3 课堂总结 4 课后作业
01
活动一:展风采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搜集的民族风 俗习惯、特色服饰、语言文字等。(可以用 图片、视频、歌舞等多种方式)
活动一:展风采
蒙古族
蒙古族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 欢穿长袍,俗称蒙古袍。春秋 穿夹袍,夏季穿单袍、棉袍。
再见
祝小朋友们 学习进步
新年是除旧迎新的日子,各民族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对新年的祝福。 比如,汉族说“过年好”“万事如意”;藏族用“扎西德勒”表示“ 吉祥如意”,用“洛萨尔桑”表示“新年好” 蒙古族说的“乌力吉”是“吉祥”“美好” 的意思”。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兄弟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互帮互助, 发生过很多感人的故事, 也有不少歌曲表现了这些内容,国家还针对 贫困地区制定了扶持政策。五(1)班要 围绕这些内容在国庆节前召开主题为 “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班会, 几个小组 长在策划。 如果请你参加策划,你有 什么好的建议?
彝族人民的节日—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 的传统节日。农历四月二十四日是小火把 节。 六月二十四日是大火把节,这天,村村寨寨都要宰牛,分而食之; 家家户户都要包棕子,打粑粑,待客送礼。节日夜晚,彝族男女老少身 穿盛装,高举火把,犹如一条火龙环寨绕行,然后在田边地头举行象征 性的扑杀农田害虫仪式。同时还燃篝火、开晚会,举行赛歌。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共20张PPT)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共20张PPT)

探究新知
牛羊和皮毛等内地汉族人民需要的物品。除了促进经济 上的交流,茶马古道还促进了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不断交 融。比如,傣族的凤尾竹传到西藏地区,使得藏族乐器 弦子的旋律中也透出了凤尾竹的韵味。
作为西南地区的重要通道,茶马古道推动了我国西 南边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 合作,维护了边疆的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
探究新知
茶马司遗址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地处四川盆 地与青藏高原接合部,是茶马古道起 点之一。这里有古代管理茶马交易的 机构茶马司的遗址。
探究新知
上述资料中反映文化交融的事例是什么? 尝试说一则历史上或当前生活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的事例。
探究新知
在奠定祖国疆域、开发祖国山河和维护领土完整的 事业中,各民族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中国历史的 辉煌篇章。
探究新知
在省级行政区域有分布的少数民族
探究新知
民族成分齐全的省级行政区域

探究新知
我国各民族汇聚为一个大家庭,形成了平等团结互 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探究新知
相关连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 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 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 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 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 的密切联系,我国经济今天取得的成就是各民族共同努 力的结果。
探究新知
谢谢!
第三单元 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
7.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一课时 中华民族大家庭 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探究新知
中华民族大家庭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在辽阔美丽的国土上,共同生活着56个民 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 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已达13.7亿。其中,汉族人口 最多,其他55个民族因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习惯称为 “少数民族”。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3.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3.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3.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感受到各民族的紧密团结和互相帮助。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让学生在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的基础上,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民族知识、民族团结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接触到各民族的同学,对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初步的了解,但系统性地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等,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展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多元文化,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互相交流学习。

统编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 中华民族一家亲课件(24张ppt)

统编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  中华民族一家亲课件(24张ppt)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 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 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 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 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 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 族分裂的行为。”
二 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 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 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 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 离不开谁的格局。
苗族头饰
布依族五色花米饭
蒙古族的马奶酒
少数民族的节日
彝族、白族、 纳西族的火把节
傣族的 泼水节
蒙古族的 那达慕大会
壮族的 陀螺节
你还知道别的民族节日吗?说说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 民族也不能少。我们 56个 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 紧抱在一起,同心同德, 守望相助,努力实现这个 伟大梦想。
“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班会
趣的民族节日,可以表演不同民族间相互交往 的课本剧等。
1.整理课堂重点内容,记忆基础知识。 2.把教材习题答案整理在作业本上。
一、填空题 1.大散居 小聚居 相互交错 2.满族 3.世界屋脊 青藏
二、判断题 1.√ 2.× 3.√ 4.√
三、选择题 1.A 2.B 3.B
简答题。
你们班有少数民族的同学吗?五(2)班 要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主体活动,你 有什么好的活动建议?
参考答案:
答:如我们班有少数民族的同学。“举办少数民 族一家亲”的活动,我们可以学唱以民族团结为 主题的歌曲,可以邀请少数民族的同学讲讲有
难点
了解并尊重各民族在生活环境、文化习俗等方面的 差别,为各民族互帮互助做力所能及的事。
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辽阔美丽的国土上, 共同生活着 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 家庭。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我国总人口已达 13.7亿。其中,汉族人口最 多,其他 55个民族因人口数量相对较少, 习惯称为“少数民族”。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第一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第一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说课稿-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教材从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身边的事物和现象有自己的看法。

但在民族问题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认识到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提高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民族团结的认识,以及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4.分享交流: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引导大家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 精品公开课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 精品公开课PPT课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不等于居住 地、杂居地
含义
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 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意义:民族区域自治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 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自主权利,调 动了各民族人民的积极性。
“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国家的情况,走自己的路。 如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 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 好,适合中国的情况。”
——邓小平 1984年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在历届全国人大、政 协中,少数民族代表和委 员所占的百分比,都大大 超过少数民族在全国人口 中所占的比例;55个少 数民族不论人口多少都有 自己的代表和委员。
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
历届全国人大 少数民族代表占比:
据统计:中国55个少 数民族现有人口1亿多 ,占总人口的8.41%.
《宪法》第一百二十二条 国家从财政、物资、技术等方面帮 助各少数民族加速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事业。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青藏铁路
西电东送
西 气 东 输
在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
汉字
从财政、物
资、技术等方 面帮助各少数 民族加速经济 和文化建设; 给予扶持少数 民族地区的特 殊政策。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新时代 新征程 新篇章
新时代 新征程 新篇章
在祖国的西南有一个彝族山村,过去村民的温饱都成问题, 几乎家家住茅草屋。现在危房改造、生态家园建设全覆盖,一栋栋 崭新的房屋拨地而起。该村依靠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依托 草场优势,靠畜牧业,旅游业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百草坪成为 民族风情旅游的好去处。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原创】7中华民族一家亲 课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原创】7中华民族一家亲 课件

观看视频:猜一猜这是哪里?
同学们,准备好
了吗?接下来,咱 们就按顺序分组从 以下4个方面讲民俗 吧!
ARE YOU READY?
GO!
服饰
饮食
民居
节庆和礼仪
一、风采各异一家人——分组讲民俗
A组:维吾尔族
B组:藏族
C组:回族
D组:苗族
小结
同学们,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我们各民族的生活环境、文化习 俗都有差别。各民族只有相互了 解、互相帮助,才能成为相亲相 爱的一家人!
二、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
观看视频:墨脱公路
同学们,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对于推动边境地区经济 社会快速发展,提高各组群众生活水平,加强民族团 结,巩固祖国边防,维护国家统一,增进中外睦邻友 好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你还知道哪些例子,跟大家分 享一下吧!
小结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我们56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 在一起,同心同德,守望相助,努力实 现这个伟大梦想!
第三课时 板书设计
互相帮助 守望相助
风采各异一家人 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
共同实现中国梦
第7课 知识回顾
2 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共同开疆拓土、共同取得经 济成就、共同创造辉煌文化
1 中华民族大家庭: 民族组成、名称由来、新型民族关系
3 互相尊重 守望相助: 风采各异一家人、小康路上一 个不能少、共同实现中国梦
B组:青藏铁路
C组:对口援疆援藏
小结
同学们,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 展中,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密 切关系,我国经济今天取得的成 就就是各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小结
通过相互交流,我们发现各民族在我国 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为开疆拓土做出贡 献,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为文化繁荣 增添光彩,我们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

统编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 中华民族一家亲课件(24张ppt)

统编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  中华民族一家亲课件(24张ppt)

“少数民族”。
A.汉族
B.满族
C.蒙古族
2.茶马古道源于古代( )边疆的茶马互市,它推动了各民族间的经济
文化交流与发展。
A.东北
B.西南
C.东南
3.下列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贡献的事例对应错误的是( )。
A.“胡同”这个名称来源于蒙古族
B.旗袍来自于壮族
C.哈萨克族的冬不拉、苗族的芦笙的声音真好听
参考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 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 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 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 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 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 族分裂的行为。”
二 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 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 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 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 离不开谁的格局。
重点
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 认识到我们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 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难点
了解并尊重各民族在生活环境、文化习俗等方面的 差别,为各民族互帮互助做力所能及的事。
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辽阔美丽的国土上, 共同生活着 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 家庭。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我国总人口已达 13.7亿。其中,汉族人口最 多,其他 55个民族因人口数量相对较少, 习惯称为“少数民族”。
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
在长期实践和不断交往中,各民族相互借鉴、相互欣 赏、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我 国文学宝库中有很多反映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作品, 也有大量少数民族作者的创作。

统编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第一课时《中华民族一家亲》(课件)-

统编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7课第一课时《中华民族一家亲》(课件)-
能尝试说一说历 史上的民族交流交融 的故事吗?
我听说过的 特别了不起的故 事就是汉朝的张 骞出使西域的故 事。
张骞出使西域,不仅完成了国家赋予的外交任务, 更重要的是打开了“丝绸之路”的大门,促进了汉族与 西域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
在奠定祖国疆域、开发祖国山河和维护领 土完整的事业中,各民族都作出了重要贡 献,谱写了中国历史的辉煌篇章。
欣赏歌曲《爱我中华》
你从歌曲中,听到了什么信息? 歌词中提到的“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指的是什么?
你们知道 还有哪些民族 吗?
说一说,你从 本校五年级学生 民族构成数据表 发现了什么?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 普查数据,我国总人ロ已达13.7 亿。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 55个民族因人口数量相对较少, 习惯称为“少数民族”。
把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民族交流
交融的故事,分享给身边的同
学和家人听。


部编版
事迹。
中华文化
相关链接
活动园
《诗经》 楚辞
元曲
楼梦》
“三大英雄史诗”
《红
课后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西瓜、黄瓜、核桃、 葡萄、胡萝卜等瓜果、蔬菜在我国历史上是怎样传 播开的。
作业
01
完成《课堂训练案》作业
查阅资料,了解西瓜、黄瓜、核
02
桃、葡萄、胡萝卜等瓜果、蔬菜
在我国历史上是怎样传播开的。
03
历史
经济
汉朝时,中原的丝绸就 已经沿着丝绸之路传播 到西北边境地区。
历史上,江南地区的
棉花、芝麻、大蒜是由
开发是汉族和少数民
古代边疆地区的少数民
族共同努力奋斗的结
族传入内地的。
果。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3.7 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一课时 课件(共37张)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3.7 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一课时 课件(共37张)

汇报:说说你的发现
➢我发现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了,这带 来的好处是——————————— ————————————————
➢我发现————————————— ———————————————— ————————————————
新知讲解
我国各民族汇聚为一个 大家庭,形成了平等团 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
新型民族关系。
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尊重 地图、行政区划地图
守望相助
等,培养良好的读图
习惯。3、知道我国的
地理位置、领土面积
、海陆疆域、行政区
划和民族情况。
单元教学情境
内容
大单元情 国家课程
补充素材

初步了解国情 我们神圣 《辽阔的国土》 地图《中国的
,具有维护国 的国土 《好山好水好风 疆域》《省、
家利益和祖国
光》《一方水土 自治区、直辖
要的物品。除了促进经济上的交流,茶马古道还促进了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不断交融。比如,傣
3.7 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一课时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
单元学习内容
课题 我们的 1.我们神圣的国土 国土 我们的 家园 2.中华民族一家亲
单元内容一览表
栏目
目的与要求
辽阔的国土好山好水好 1、激发学生的爱国意
风光一方水土,一方生 识和爱国热情,坚决

捍卫领土完整和民族
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 团结。2、学会看中国
➢尝试说一则历史上或当前 生活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的事例。
新知讲解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指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茶叶等生活
用品为主要商品,以马作为主要运输工具的商贸通道。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内地汉族地
区的茶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马互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 的密切联系,我国经济今天取得的成就是各民族共同努 力的结果。
探究新知
谢谢!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分布呈现大散居、小 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 地区、各民族的人口流动更加频繁,促进了相互间的交 往交流交融。
探究新知
阅读资料,从数字的变化中,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有18个少数民族在全 国省级行政区域均有分布。这一数量在1990年、2000年、 2010年分别增加到22个、28个、43个。2000年,民族成 分齐全的省级行政区域有11个;2010年,这一数量增加 到20个。
探究新知
牛羊和皮毛等内地汉族人民需要的物品。除了促进经济 上的交流,茶马古道还促进了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不断交 融。比如,傣族的凤尾竹传到西藏地区,使得藏族乐器 弦子的旋律中也透出了凤尾竹的韵味。
作为西南地区的重要通道,茶马古道推动了我国西 南边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 合作,维护了边疆的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
探究新知
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 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
探究新知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茶叶等生活 用品为主要商品,以马作为主要运输工具的商贸通道。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内地汉族地区 的茶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马互换)。 历史上,马帮沿着坎坷崎岖的驿道,源源不断地为 藏区驮去茶、糖、盐等生活必需品,再从藏区换回马匹、
探究新知
茶马司遗址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地处四川盆 地与青藏高原接合部,是茶马古道起 点之一。这里有古代管理茶马交易的 机构茶马司的遗址。
探究新知
上述资料中反映文化交融的事例是什么? 尝试说一则历史上或当前生活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的事例。
探究新知
在奠定祖国疆域、开发祖国山河和维护领土完整的 事业中,各民族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中国历史的 辉煌篇章。
第三单元 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
7.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一课时 中华民族大家庭 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
探究新知
中华民族大家庭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在辽阔美丽的国土上,共同生活着56个民 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 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已达13.7亿。其中,汉族人口 最多,其他55个民族因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习惯称为 “少数民族”。
探究新知
在省级行政区域有分布的少数民族
探究新知
民族成分齐全的省家庭,形成了平等团结互 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探究新知
相关连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 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 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 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 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