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经验

合集下载

乳房包块中药特效经验方——三剂而愈(乳腺小叶增生)

乳房包块中药特效经验方——三剂而愈(乳腺小叶增生)

乳房包块中药特效经验方——三剂而愈(乳腺小叶增生)乳房包块不可小视,严重会致癌。

今天献出我的久经20多年临床验证的特效经验药方,但愿此方能造福广大女性朋友们。

让我们大家都来关爱女性朋友们。

其实我在临床中曾经也用此方加减治疗过19岁男生乳腺包块,效果也很好。

为了保护患者个人隐私,这里以“x x x ”代替。

(朋友们在引用此方时,请一定要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辨证论治,随证加减,效果会令人惊奇。

)xxx,女,27岁,简阳市、武庙乡人。

左侧乳房包块(乳腺增生)已经一年余,2013年5月21日到简阳市xx医院彩超检查,查见左侧乳房约4.5cmx2.4cm大小包块一个,右侧乳房1.3x1.1大小包块一个.还有几个小如花生米大小的数个。

自述爱管闲事、平常爬楼梯都感到很累、每次月经前4、5天乳房开始疼痛、乳头触痛,月经量少、而且时间长至7、8天,月经来后疼痛减轻。

平时心情忧郁、爱生气发火,情绪激动,双脚软弱无力。

脉象沉细而弦。

血压60/80 ,舌苔光白无华,面色萎黄,小便正常,大便偶尔偏稀软,平素饮食不好、身体一般。

一剂药后包块缩小2/3,且不再疼痛,10天共服三剂药后包块几乎完全消失。

嘱咐她再服2剂以善后免复发。

平时注意保养和控制情绪。

诊断断为:气虚血弱,肝脾不和、肝络郁阻,痰凝气滞。

(乳房属胃、乳头属肝)治疗原则:健脾养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化痰散结。

(此例原方如下)党参30g、当归15g、白芍15g、赤芍15g、柴胡15g、茯苓10g、白术12g、甘草10g、薄荷10g、夏枯草30g、丹参15g、川芎15g、金银花15g、连翘30g、板蓝根15g、香白芷15g、泽兰10g、六路通15g、乌梢蛇15g、皂角刺30g、橘核10g、荔枝核15g、青皮10g、陈皮10g、沉香15g、制香附子30g、蒲公英30g、千里光15g、秦艽1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15g、僵蚕15g、蜂房20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牡蛎30g、玄参15g、桔梗10g、黄芩15g、猫爪草30g。

名老中医治乳腺增生(乳房肿块乳癖中医没乳癌)效验方

名老中医治乳腺增生(乳房肿块乳癖中医没乳癌)效验方

名老中医治乳腺增生(乳房肿块乳癖中医没乳癌)效验方名老中医王幸福治(乳房肿块乳癖)乳腺增生效验方主方:柴胡疏肝散:陈皮12g 香附15g 川芎15g 枳壳12g 赤芍12g 柴胡15g 甘草10g 生麦芽30g 皂刺60g 浙贝母15g 元参12g 生牡蛎30g。

加平消片(郁金、仙鹤草、五灵脂、白矾、硝石、干漆(制)、枳壳(麸炒)、马钱子粉)主治:乳腺增生(中医称乳癖)。

此种病治疗西医无特别疗效,中医却治疗起来疗效较好。

我早年治疗此病坚守疏肝理气,活血散结,以逍遥散为主加减,疗效不高,治疗很长时间,乳癖变化不大,心中甚为郁闷。

看来光有法,无良方妙药,亦是无奈小包块。

后经勤求古训,留心效方,终于找到一个好方。

即柴胡疏肝散合平消片,运用临床颇收大效,现举一例示之:杨某,女,38岁,平时来月经前时,双侧乳房胀痛,经妇科红外线检查,发现两乳上外限各有一核桃大小包块,系囊性增生。

西医予以枸橼酸他莫昔芬片和乳癣消片治疗,三个月无效。

又听人说秦岭终南山有一老中医擅治此病,去了几次吃药不少,亦无多大效果。

经人介绍转至我处。

刻诊:身高1.7米多,人胖,面白,脉弦滑有力,舌淡红苔薄白,性急躁,来月经时乳房胀痛厉害,过后即不痛。

饮食二便正常。

辩证肝气郁结,痰浊积滞,处上方加瓜萎半夏青皮。

十四剂乳块消去一半,效不更方,又续十四剂消无踪影,痊愈。

按:此案治疗乳腺增生以上述基本方为主,略事加减即可,需要提示的是皂刺一药不可太少,我临床一般用60-120g,量太少无济于事。

平消片更是主药不可减去,更不要因是治疗癌症之药而忌讳,中医历来有异病同治一说,就和逍遥丸男性一样用的道理一样,一种药治多种病常见。

勿怪之。

治乳房肿块(乳癖)中医验方柴贝汤:乳癖是以乳房有形状大小不一的肿块,经前肿痛加重,经后减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乳腺组织的良性乳房增生疾病。

多由情志内伤,冲任失调,痰瘀凝结而成。

本病约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囊性增生症,有一定的癌变危险。

中医医案——乳腺增生

中医医案——乳腺增生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海藻玉壶汤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案:于某,女,26岁,2011年9月1日。

主诉:发现右乳肿块增大2月余。

病史:患者于四年前即发现右乳有结节,花生米大小,活动良好,经前乳房胀痛,并未在意,近3年一直在上海做教师工作,压力较大,于2月前即感肿块明显增大,于是回到本地检查,经B超检查,初步诊断为乳腺多发纤维瘤,伴有双乳腺增生,最大者3.8cm×3.0cm,因为未结婚,所以家人决定中医中药治疗。

初诊:患者身材偏瘦,面色偏黄,不华,饮食一般,心烦善怒,失眠多梦,月经不调,睡眠欠佳,便秘,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西医诊断:乳腺纤维瘤,乳腺增生中医诊断:乳癖辨证审机: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气血凝结乳络,或阳虚痰湿内结,经脉阻塞。

治法:理气化痰,散结,调理冲任方药:海藻玉壶汤加减海藻30克昆布30克夏枯草20克香附15克半夏10克水蛭3克土鳖虫3克三七5克文术5克路路通15克栀子15克僵蚕10克丹皮15克王不留行15克。

十剂水煎两次,分二次温服之。

二诊:2011年9月11日。

服药十剂,右乳结节触及软硬适中,活动良好,边缘规整,心烦善怒,失眠多梦,睡眠欠佳,症状皆有好转,便秘已通。

嘱效不更方。

继服上方十五剂。

三诊:2011年9月21日。

两诊服药二十五剂,患者此次经前乳房胀痛症状减轻,肿块明显减小。

时值炎夏,煎药不便。

嘱该患者,可服丸剂以维善后。

海藻50克昆布50克夏枯草30克香附15克半夏30克水蛭10克土鳖虫10克三七20克文术25克路路通30克僵蚕15克大贝30克丹皮20克栀子20克穿山甲15克青皮15克蜂房15克山慈菇15克王不留行30克以上诸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克重,一日三次,每次一丸,白水送服。

上药配一料,将服尽,肿块明显缩小,无经前期疼痛症状。

嘱再配一料续服,其后诸症尽失。

名家李可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一则案例(附:“攻癌夺命汤”方)

名家李可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一则案例(附:“攻癌夺命汤”方)

名家李可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一则案例(附:“攻癌夺命汤”方)著名老中医李可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一则案例耿某,女,18岁。

右乳下方于3月前发现有一包块,约杏子大,逐渐长至鸡蛋大,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可活动,无粘连。

妇科诊为乳腺增生,请中医治疗。

初诊:见症如上,患者不苟言笑,爱生闷气,3个月前正值经行暴受气恼,遂致经断,不久即觉左乳窜痛、憋胀,胁肋不舒,痰多,渐渐长块,曾服逍遥丸无效,脉沉滑有力,苔白腻,证属气滞血瘀,痰气交阻,予疏肝化瘀,软坚散结:漂海藻、生甘草各15克,柴胡、白芥子各10克(炒研),夏枯草、牡蛎粉、炒王不留行、丹参、木鳖子各30克,桃仁、红花、泽兰叶、六路通各10克,全虫12只、蜈蚣2条研末冲服,鲜生姜5片,枣6枚,7剂。

一周后二诊,上方服药后乳部有虫行感,服至第4剂时经通,下黑血块甚多。

经期又服3剂,经净块消。

按:上方为我20世纪60年代中期自创攻癌夺命汤之减味方,可治一切气滞、血瘀、痰凝所致之全身各部肿物,包括颈淋巴结核、甲状腺囊腺瘤、乳腺增生、包块型腹膜炎、风湿性结节、脂肪瘤(痰核)。

若属阴寒凝聚者,加肉桂、细辛;坚积难消者加生水蛭3克、炮甲珠6克研末冲服。

多数7剂即消,痼疾20剂可愈。

方中海藻、甘草等分,相反相激,以全虫、蜈蚣、水蛭、炮甲珠人络搜剔,直达病所。

夏枯草、牡蛎粉、王不留行散结软坚,白芥子去皮里膜外之痰,木鳖子甘温微苦有小毒,为消肿散结祛毒要药,通治一切痈肿、疮毒、瘰疬、痔疮。

余用此药40余年,未见有中毒者。

以柴胡引入肝经,疏解气郁,诸活血药化瘀消积。

诸药相合,气通、血活、痰消,其症自愈。

(中国中医药报)附:李可老中医治癌方---攻癌夺命汤李可老中医,山西灵石人生于1933年,逆境中自学中医,后经全省统考获取中医大专学历。

曾任灵石县中医院院长十年。

李可老中医到目前为止救治各类病人数万人,特别擅长治疗各类疑难杂症、急危重症和癌症等绝症,许多病症都被西医宣布为不治之症,许多病人都被西医下了病危通知,有的因为病势严重被西医拒绝收治,这些人都是有案可查的,但在李可老中医的治疗下,他们都转危为安,并成功康复。

中医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50例临床观察

中医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50例临床观察
论著 ・ 社 中 药
c H i N E S E C 0 嗽 U N | T Y 0 0 c T O R s
中医 中药治疗乳腺增 生病 5 O例临床观察
孟 英 兰 王 宇 明
并积极采取 防治措 施 。定期 复查 , 及时 , 合理 的治疗 。以防癌 变之 虑 。一 般单纯 中医中药治 疗 即可 , 效 果确切 , 无 不 良反
愈, 一般预后 良好 。在 临床实践 中认 为本 病 的病机复杂 , 症状轻重不一 , 虚实互见 , 并非单一治法所能独任 。应从整体 出发 ,
辨证与辨病 相结合 。方 中柴胡 、 郁金、 青 皮, 疏肝理 气 , 有 效 消 除 或缓 解 主 症 ; 昆
0 2.1 8 8
应 。采用 中医中药 治疗 患者 5 0例 , 取 得
了较 为满意 的效 果 。现将 治疗及 结果 报
告 如下 。 资 料 与 方 法
例1 : 患者 , 女, 4 4岁 。2 0 1 2年 1月就 诊, 双侧乳房胀痛半 年多。经前和情 绪不 好时加重 , 偶有胸 闷心烦 , 多梦 。腰酸 , 怕 冷, 月经量少 , 便秘 。舌暗红 , 脉弦细 。检
个 疗程 。 结果 : 临床 治愈 率 6 8 %, 好 转 率
本组患者 5 0例 , 均为女性 , 其 中2 5~ 4 O岁 3 5例 , 4 0— 4 7岁 1 5例 , 根 据症状 与 体征 , 并结合 了钼靶 X线 乳房射 片 , B超 进行诊断 , 均为乳腺增生病。 临床 表现 : 本病 主要 表 现为 乳 房 疼 痛, 以胀 痛为 主 , 亦有刺痛, 牵 拉痛 或 隐 痛, 可累及一侧 或双 侧乳房 , 疼 痛可 向患 侧腋 窝及 肩背放射 , 患侧乳房 内可触及单

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的经验总结

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的经验总结

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的经验总结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乳腺增生在女性中日益普遍。

中医学认为,乳腺增生是由气滞血瘀、肝郁化热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因此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的重要方法。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中医医生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将对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的经验进行总结。

一、乳腺增生的辨证类型1. 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是乳腺增生的常见证型,患者常伴有乳房胀痛、乳块明显、经前加重等症状。

治疗时可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当归、红花等,同时可运用针灸疗法,如血分通经、气分升降等。

2. 肝郁化热型肝郁化热型是乳腺增生的常见证型,患者常伴有乳房胀痛、乳块不明显、情绪焦躁等症状。

治疗时可选用清热解郁的中药,如丹参、柴胡等,同时可运用耳针疗法,如祛火降压等。

3. 气滞湿阻型气滞湿阻型是乳腺增生的常见证型,患者常伴有乳房沉重、乳块较软、不适加重于下半月经期等症状。

治疗时可选用理气利湿的中药,如香附、苍术等,同时可运用艾灸疗法,如温经散寒等。

4. 脾虚湿困型脾虚湿困型是乳腺增生的常见证型,患者常伴有乳房疼痛无块、舌苔厚腻、食欲不振等症状。

治疗时可选用健脾祛湿的中药,如党参、茯苓等,同时可运用推拿疗法,如脾胃调气等。

二、中医辨证论治乳腺增生的经验1. 综合调理中医治疗乳腺增生强调整体调理,不仅要针对乳腺病变进行治疗,还要注重调节患者的情绪、饮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

例如建议患者避免寒冷刺激、情绪波动等有利于病情恶化的因素,同时鼓励患者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2. 中药治疗中医常常采用中药疗法治疗乳腺增生,根据辨证施治原则,选用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郁、理气利湿、健脾祛湿等功效的中药。

通常在方剂中配伍使用多种中药,以增强疗效。

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用药,避免药物滥用或中断治疗。

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在乳腺增生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舒缓乳腺疼痛、改善乳房组织的血液循环等效果。

沈绍功临证经验:乳腺增生辨治经验

沈绍功临证经验:乳腺增生辨治经验

沈绍功临证经验:乳腺增生辨治经验乳腺增生是妇女最常见的非炎性、非肿瘤的良性增生性疾病。

临床表现以双侧乳房胀痛和乳房肿块为主要特征,常伴有月经失调及情绪改变。

组织学表现为乳腺组织结构在形态和数量上出现异常改变,故而也有学者从组织学观点出发,称此病为乳腺结构不良。

本病属中医“乳癖”范畴。

沈氏女科治疗乳腺增生疗效良好,认为本病以肾虚为本, 肝郁气滞、痰瘀互结为标,提出治疗大法为调肾温通、柔肝和痰瘀同治,同时散结贯穿始终,处方常用调肾阴阳方、二仙汤、逍遥散、温胆汤。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肾虚为本肾与冲任并行,冲任二脉起于胞宫,隶属于肾,其气血上行为乳,下行为经。

《外科医案汇编》中有:“乳中结核,虽云肝病,其本在肾。

”论述了肾对乳癖发病的影响。

若肾虚则冲任失调,气血瘀滞于乳房、胞宫,致乳房疼痛而结块。

沈氏女科认为肾虚是乳腺增生的根本所在,治疗以调肾温通为基本法则。

肝郁气滞为标《灵枢·本神》曰:“肝藏血”,女性生理特征均与“血”密不可分,固有“女子以肝为本”。

诊治女子疾病要以肝为根本,以肝为重点。

《疡科心得集》曰:“乳中有核,何以不责阳明而责肝?以阳明胃土最畏肝木,肝气有所不舒,胃见木之郁,惟恐来克,伏而不扬,气不敢舒,肝气不疏,而肿硬之形成”,强调了乳癖的发生与肝气郁结有关。

“百病生于气”,沈氏女科认为妇人多郁善怒,情志变化最显,气结则血亦结。

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气滞入络,气血不行而成乳癖。

故而临床强调治疗女子病宜调肝解郁。

痰瘀互结为标痰浊、瘀血两者既是病因,又为病理产物。

《灵枢·邪客》记载:“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

一方面,津液与血同源,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肺脾肾及三焦的水液代谢异常,则痰浊内生;另一方面,情志内伤致气滞经络之气不利也易致血瘀,不能输布津液,而生痰浊湿饮。

瘀血痰结,郁久成积,则成癥瘕。

痰瘀互结,毒损乳络而成乳癖。

沈氏女科治疗乳腺增生重视祛痰化瘀。

治疗策略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虚证调整阴阳,实证疏通为先、先痰后瘀、给邪以出路。

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临床治疗及病理分析

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临床治疗及病理分析

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临床治疗及病理分析在医学界,乳腺增生病(hyperplasticdiseaseofbreast,HDB)是以腺泡上皮、导管上皮及纤维结缔组织一种或多种组织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乳房疾病,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其中2%~3%的患者可发生囊性增生而成癌[1].笔者就近几年来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及实验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1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范畴,又名“乳痞”、“乳中结核”、“奶积”等。

“乳痞”之名首见于华佗《中藏经》[2],《疡医大全》引用陈实功言:“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坠重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3]”. 1.1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病的病因与情志、饮食、劳倦等因素有关。

邱幼冬等[4]认为乳房乃肝经循行部位,肝主疏泄,喜调达,恶抑郁,若情志不畅,郁怒伤肝,肝气郁结伤脾,使痰湿内生,痰瘀互结。

冲任隶于肝肾,同时肝藏血,主疏泄的功能本人系就职十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也有赖于肾气的温煦滋助。

肾气不足,气血生化运行乏力,久之而有痰瘀之变。

乳癖为病,肾气不足、肝失所养、肝气郁结是根本,气滞痰阻血瘀为其标。

周莉娜[5]认为,乳腺增生与情志、饮食、劳倦以及先天体质因素有关,概括病因病机为肝气郁结,肝肾不足、冲任失调,痰凝血瘀。

赵敏霞[6]认为因乳头属肝,乳房属胃,故乳腺疾病往往由郁、怒、忧、思等引起,以肝胃气滞、气火内盛、瘀血痰浊型为多见,心脾两虚型较少。

石爱君[7]总结病机为肝郁痰凝,肝脾失和;水不涵木,冲任失调;子病及母,热瘀互结;痰阻气机,久郁成癖。

1.2辨证分型乳腺增生病在临床中一般分为肝郁气滞型、冲任失调型和痰瘀凝结型。

治疗方面,以疏肝健脾、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调摄冲任为主。

李永刚[8]总结分析中医辨证治疗该病的疗效,分为肝郁型、肾虚型,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结果证实辨证分型治疗总有效率为99.34%,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的中成药对照组通过对典型病例的分析,从乳腺增生与冲任失调及冲任与肝、肾的关系方面探讨了冲任失调是乳腺增生的主要病因病机,治疗上以调摄冲任为主要大法,临床上以蔡氏妇科育肾调周法为主进行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病42例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病42例

温 阳散结散 : 内含制乳香 、 制没 药、 白芷 、 水蛭 、 鹿角 霜、 夏枯 草 各等份研细末 , 湿敷 贴于局部包块处 , 用乳罩 固定 , 每天 2次 ,
1 月为 1 个 个疗程 。禁 止用 于乳 头及 皮肤 破溃处 , 出现局 部 如 药疹者停用 , 配合局部外用抗 过敏 药物治疗 后可好转 。 3 疗 效标 准与 治疗结果
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 中乳癖 的诊 断标 准。全部病 例经 B超
检查 诊断为乳腺增生症 , 结合红外线 检查 , 部分患者 结合钼靶 X线和组织学病理检查排除其它肿瘤疾病 。 2 治疗方法 月经正常者 , 从行 经期 间治疗 , 以加味逍 遥散 为 主方 , 药
白, 弦细 。辨证 为肝气 郁结 。经用加 味逍遥 散 内服 治疗 同 脉 时配合外敷温 阳散结 散 , 治疗 2个 疗 程 , 状体 征 消失 , B 症 经
本组 4 2例 , 中 1例 因外用药皮 肤过 敏停 其
3个月 , 最长 5a 未婚 者 2例 , ; 双侧 乳腺增 生 占 7 , 1 单侧乳
腺增生 占 2 。 9
用, 治愈 3 , O例 好转 1 例 , 效 1例 , O 无 总有效率为 9. 。 52
1 2 诊 断标准 .
经前 症状 明显缓解 , 红外线检 查 比治疗 前好转 ; 愈 : 房 近 未 乳 肿块及疼 痛无变化或增大 。 32 治疗结 果 . 4 典型病 例
和某 , ,2岁 , 民 , 2 0 女 3 农 于 0 9年 4月 6日初 诊 。 主诉 双
年龄最小 1 岁 , 大 4 ,0 5 3 例 占 7 ; 程最 短 8 最 7岁 2  ̄3 岁 O 1 病
文章编号 :O 7 3 9 2 1 )8 0 5 2 1O —2 4 (O 1O 一O 3 一O

中医内外并治乳腺增生之验

中医内外并治乳腺增生之验

中医内外并治乳腺增生之验我们采用自拟中药方消核汤,同时外敷蒲黄内分经前、经期、经后三个阶段治疗乳腺增生1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标签:乳腺增生;中医治疗;自拟消核汤;蒲黄一般资料11例患者年龄最小26岁,最大47岁,病程最短一个月,最长3个月。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乳房胀痛或触痛,并伴有烦燥易怒、月经不调等症状;其中双侧肿块5例,单侧肿胀6例,均经过彩超确诊为乳腺增生而排除其它病变。

病因病机本病多因情志内伤,肝郁痰凝,痰瘀互结所致。

如《疡医大全,乳痞门主论》说:“乳癖……多由思虑伤脾,怒恼伤肝,郁结而成也”。

或固冲任失调,气滞痰凝所致。

治疗方法分经前、经期、经后三个阶段,于经期10天左右开始,分别服用消核汤1号方,2号方,3号方,外敷(蒲黄100g醋调)与内服同步进行,每3日一剂,根据病情变化,2付至4付中药为一个阶段。

消核汤1号方:桔核20g荔枝核20g柴胡15g青陈皮各15g枳壳20g丹参20g白芥子20g郁金15g三棱15g(醋炒)莪术15g(醋炒)昆布30g海藻30g 牡力60g白芷20g夏枯草30g消核汤2号方:桔核20g荔枝核20g柴胡15g青陈皮各15g苍白术各20g 白芍25g茯苓30g香附15g玄胡20g川栋子12g白芥子20g郁金15g益母草15g 当归15g甘草8g消核汤3号方:桔核20g荔枝核20g 八月札20g青陈皮各15g白芥子20g 郁金15g苍白术各20g黄芪60g参须20g白芷20g皂角刺15g杜仲15g续断30g 桑寄生30g加减:伴心烦易怒、口苦、便秘者,加夏枯草、龙胆草、丹皮、栀子;胸满乳房胀痛者,加瓜蒌、薤白、白芷、皂角刺、路路通。

冲任失调、月经量多、腰酸软者,加杜仲、续断、桑寄生、女贞子、旱莲草等。

病案举例黄爱华,女,41岁,经北京、成都、巴中等治疗不佳。

于2013年10月2日在我处就诊,乳房胀痛,不能触及,但扪之有块物,彩超检查右乳有6.5mmx3.4mm结节,左乳约有7.7mmx3.2mm结节,中医诊断为乳癖。

【推荐下载】关于中药方剂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推荐下载】关于中药方剂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关于中药方剂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2-12-14 【编者按】:医药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医药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

论文网为您提供医药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关于中药方剂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乳癖范畴,为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其发病率居乳腺疾病的首位,而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比健康妇女高1.4-1.5倍。

目前临床对乳腺增生病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

我院通过中药方剂治疗乳腺增生140例,同期使用乳癖消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显示前者疗效满意。

 【关键词】中药方剂乳腺增生临床疗效 据有关资料报道,乳腺增生的产生与精神和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

随着女性体内雌性激素代谢功能的下降,雌性激素与孕激素比例的失调,导致女性乳腺增生的发生。

乳腺增生被视为女性多发病与常见病症之一,多发生在25至45岁的妇女,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并伴有乳房疼痛。

乳腺增生通过治疗能够治愈,但如果治疗不及时也可能恶化成为乳腺癌。

目前,较为流行的治疗方法为中西医结合治疗。

本文通过利用中医药方法治疗乳腺增生140例,配合使用VLH-6100型光电离子治疗仪辅助治疗,临床证明中医药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我院妇科门诊共收录病人140例,性别均为女性,年龄为28岁至48岁,其平均年龄为36岁,发病时间为6个月至10年不等。

其临床表现为:乳房疼痛过程,与自身心情和月经周期有着密切关系。

通过彩超能够发现乳腺有不同程度的增生产生,一侧或两侧有大小不等的肿块产生,形状成条索状。

日常生活中多有劳累、生气或精神紧张。

 1.2 治疗方法遵照医生药方,每日1剂,用水煎服,注意的是早晚服药时需保持空腹,坚持口服1至3个月,每次在月经刚刚过后开始服用,下次月经开始前停止用药。

该药成分组成:牡蛎30g,海藻、昆布、鸡血藤、淫羊藿、菟丝子、王不留行、三棱、莪术、皂刺各15g,柴胡、香附、鹿角各9g,通草、丹参、赤芍各12g;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可适当遵照医生说明加减药物。

45例乳腺观察增生中医治疗临床体会

45例乳腺观察增生中医治疗临床体会

45例乳腺观察增生中医治疗临床体会摘要目的: 观察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

方法: 将45例乳腺增生的患者采用自拟“消乳汤”治疗。

方药组成:瓜萎30g,鸡血藤15g, 当归、郁金各15g , 生牡蛎20g , 浙贝母15g, 橘核30g,海藻15g,昆布15g,丝瓜络20g, 青皮10g,甘草10g。

结果: 痊愈23例,显效12 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6.67%。

结论: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乳腺增生消乳汤乳腺增生是女性乳腺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发病年龄多在20 ~ 45 岁之间。

乳腺增生症在临床上的名称颇多, 如“ 乳腺结构不良” 、“ 乳腺病” 、“ 乳腺纤维性囊肿病” 等。

中医统称为“ 乳癖” , 是指肿块位于胁肋下易被发现之症。

始见于《外科正宗》, 曰: “ 乳癖乃乳中结核, 形如丸卵, 或垂作痛, 或不痛, 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而消长。

”《诸病源候论》谓:“癖者,癖侧在于两胁之间,有时而痛是也”。

《医宗必读》指出:“癖者,僻也,内结于隐僻,外不可见也”。

其临床特征是乳房疼痛和乳中结核,形如鸡卵,表面光滑,推之移动,一般于经前加重,经后减轻,并随情绪的喜怒变化而消长,往往经久不愈, 给病人造成很大心理负担。

一般多为单发,其发病与女性内分泌失调有关,由于卵巢的功能发生紊乱,体内黄体素减少,而雄激素相对增多,使乳腺导管及乳腺小叶上皮发生随月经来潮而出现增生和复旧不全。

我们采用自拟方药“消乳汤”治疗乳腺增生症4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5例均为我科门诊女性患者,年龄在18 ~ 49岁之间,其中18 ~ 30 岁18 例,31 ~ 40 岁16 例,41 ~ 48 岁12例。

病程最长6 年,最短6 个月; 双侧乳腺增生24 例,单侧乳腺增生21 例;全部病例均经x线、近红外线乳房透视确诊.1.2诊断标准诊断依据参照《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1]中乳腺增生病的诊断标准拟定:①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常于经前期加剧;②临床体检单侧或双侧乳房触及一个或数个肿块;③利用乳房X 线钼靶摄片、B 超检查、红外扫描、肿块穿刺涂片等现代检测手段为辅助诊断,排除其它良性、恶性病变。

乳癖散结胶囊等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

乳癖散结胶囊等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

乳癖散结胶 囊等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症 的临床 观察
丁善衡 冯庆菁 刘加栋 ( 义乌市妇幼保健院 , 浙江 义乌 ,2 0 0 320 )
【 关键词 】 乳癖散结胶囊 ;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症
乳腺增生症是临床 上最 常见 的良性乳腺疾病 ,本质是 乳腺腺体 的增生过度或复 旧不全 。彩超或 X线钼靶示 : 乳
通过上述中药治疗症状 、 体症获 明显缓解。 解除了患者的心 理负担 , 避免施行微 创手术或切除活检等过度治疗情况 。 减 少患者痛苦 和经济开支 。但乳腺增生症与早期乳腺癌的体
对象除去具有肿瘤症象者 。
1 治疗方法 : . 3 采用乳癖 散结胶囊 口服 ( 陕西 白鹿 制药股 份有限公 司, 国药准字 Z 0 10 0 05 s粒 )每次 4粒 , 2 0 0 1 ,.3/ , 每
应高度重视 , 必要时手术切检 , 早期乳腺癌是筛查的重点。
21 用药起效时间 3天左右 , . 总有效率 9 -% 23 序效结果
参 考 文 献
[ 黎 国屏 , 1 J 王松鹤 , 实用 临床乳腺病学 。 京: 编, 北 中国医药科技出
版 社 ,0 2 15—12 20 。 1 2
蛎 等 , 有行气活 血 、 具 软坚散 结 、 扶正补 虚 、 温经通 络之功
效, 能有效调节肝脏功 能 , 使其 对雌激素灭活作用增强 , 降 低体内偏 高的雌激素水平 , 使乳腺增生组织消散 软化 。 成为
治 疗 乳腺 增 生 主 打 药 物 。 金 丸 由麝 香 、 香脂 、 小 枫 木鳖 子 、 制
[ 林擎 天 , 2 】 囊性 乳腺病 的诊 断和治 疗[ , 用外科杂 志 ,9 6 1 J实 ] 18 ,1
2 不 良反应 :服用乳癖散结胶囊 出现大便 干结 9例 , . 2 恶 心3 , 例 服用小金丸联合逍遥丸致急性荨麻疹 8 , 例 大便 干

中药方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

中药方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

中药方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目的观察中药方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乳腺增生患者100例,在知情同意基础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观察组患者给予乳增散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桂枝茯苓胶囊进行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当,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方乳增散治疗乳腺增生能够取得确切的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标签:中药方;乳增散;乳腺增生病;临床疗效乳腺增生病是女性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较高,临床数据显示,乳腺增生在女性群体中的发病率可达到70%以上[1]。

乳腺增生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病友肿块出现,且会随着月经周期和情志变化出现症状的加重。

笔者采取传统中药方乳增散对我院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乳腺增生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乳腺增生患者。

将入组的100例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基础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包含50例研究对象。

观察组50例患者,年龄20~52岁,平均年龄为(45.2±6.5)岁。

患者病程为3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1.3±0.6)年。

50例患者中,8例未婚,42例已婚,单侧乳腺增生32例,双侧乳腺增生18例。

对照组50例患者,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为(46.3±6.8)岁。

患者病程为2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1.6±0.7)年。

50例患者中,6例未婚,44例已婚,单侧乳腺增生30例,双侧乳腺增生20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统计学分析结果提示,二者之间的比较差异并不具有显著性(P>0.05),因此,两组患者之间的可比性非常好。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治疗体会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治疗体会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治疗体会北京中医医院吴信受乳腺增生病有多种名称,如乳腺囊性增生病、慢性囊性乳腺病、乳腺纤维囊性病、乳腺腺病等。

多发生于30~50岁之间的女性,属于中医“乳癖”范畴。

患者病程长短不等,常感一侧或两侧乳房胀痛,时有针刺样痛,可向肩部、上肢、腰背部放射,与情绪和月经周期有关,行经前3~4日症状加重,月经来潮时胀痛即减轻。

部分病人常伴有月经不调、不育症和流产病史,约有15~25%的病人从乳头流出少量黄绿色、棕色或血性液体,停经后症状自动消失或减轻。

乳房触诊时,常可在两侧乳房内触到多个大小不等圆形质韧的结节,乳房外上方较多见,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清。

但与皮肤及胸肌筋膜无粘连,可推动,有轻度触痛。

腋下淋巴结不肿大。

《外科正宗》云:“乳癖乃乳中结核,……随喜怒消长,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气血郁结而生。

”乳头属肝经,乳房属胃经。

如郁怒伤肝,肝血不足,肝郁气滞,或思虑伤脾,脾失健运,或肾阴亏损,冲任失调,以致气滞痰凝,积聚乳房胃络可成本病。

我治疗乳腺增生病有40多年的临床经验,现将临床上的辨治体会简介于下:一、辨治方药1.肝郁气结型:情志郁闷,心烦易怒,两侧乳房刺痛或胀痛,乳房肿块随情志波动而胀大,月经前期或月经期开始时疼痛或疼痛加剧,月经后期症状稍缓解,兼有胸闷气短、失眠多梦等。

舌苔薄白,舌质淡,脉象沉缓或细涩。

此为肝郁气结,乳络阻滞。

治用疏肝理气,活络散结。

逍遥散加减:柴胡10g,赤白芍各10g,当归10g,郁金30g,川楝子10g,香附10g,橘叶10g,丝瓜络10g,青陈皮各10g。

2.肝肾阴虚型:形体消瘦,精神不振,偶有午后低热,虚烦不眠,或有头晕,易于激怒,月经周期紊乱,乳房内结节隐痛或胀痛。

舌苔薄白,舌质微红,脉象沉细或细数。

此为肝肾阴虚,乳络瘀结。

治宜调补肝肾,活络散结。

方用二至丸加味:女贞子30g,旱莲草10g,菟丝子10g ,仙灵脾10g,鹿角霜10g,首乌藤30g,元参30g ,当归10g,白芍15g。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经验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经验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经验本组200余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女195例,男5例。

年龄最小21岁,最大者60岁,平均38岁。

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1年,平均4.1年。

女性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月经前乳房胀疼,肿块明显增大并伴心烦、易怒善叹气、口苦、睡眠欠佳,扪之有包块。

彩超检查:符合双侧乳腺增生诊断。

2 治疗方法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分为两型进行治疗。

(1)肝郁疾热型:共95型,症见月经来两侧乳房胀痛不适伴包块扣之痛甚。

月经前肿块增大,变硬疼痛加重,经后数天至月经期易发脾气,心烦睡眠欠佳。

查双乳扪之有块可推移触痛明显。

苔薄黄,脉弦滑,治以疏肝解郁散结,健脾化痰。

内服自拟乳癖汤方:柴胡10g 当归15g 郁金15g 青皮12g 牡蛎25g 木香20g 白术15g 茯苓15g 法夏10g加减变化:如痛甚于胀加玄胡、王不留行;胀甚于痛,加佛手、路路通;痰湿重者:加苍术、白芥子;挟痰热者:加浙贝母、夏枯草、蒲公英、去法夏;肿块坚硬者:加甲珠;脾虚者:加党参、黄芪;肾虚寒凝者:加鹿角霜、肉桂;气血两虚者:加黄芪、熟地;痛连协肋加丹参、川楝子;月经前加益母草。

(2)肝郁气滞型:共105型,症见:经期乳胀、心烦、口苦、善叹息、易怒、查病人双侧乳房有肿块,触痛明显,灼热、舌红、苔黄脉弦数,治以疏肝解郁,清热散结。

内服自拟疏肝消癖饮;柴胡15g 白芍15g 香附15g 昆布15g 海藻15g 夏枯草15g 甲珠10g 赤芍15g 木香10g 加减变化:乳房灼热胀痛加丹皮15g 蒲公英15g 双花15g痛甚加元胡15g口苦加龙胆草15g 栀子15g。

以上两方服法:1.方剂:于每月月经来潮前服中药汤剂5-6剂,月经干净后10天左右服4-5剂,连服3个月为1疗程。

2方剂: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10天为一疗程,连服3疗程,月经期每2剂服3天,每日2次。

以上两方每半月或1月记录一次病程变化。

疗程结束后定期做彩超检查,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别判定疗效。

乳腺增生症的中药治疗临床分析108

乳腺增生症的中药治疗临床分析108

乳腺增生症的中药治疗临床分析摘要】针对乳腺增生患者,选取2010.7~2013.7间于就诊于常州市中医院和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240名中,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溴隐亭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治疗,总有效率为92.5%。

相较于单纯的西药治疗法,采用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更为显著。

【关键词】乳腺增生;中药治疗;疗效分析【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6-0365-02乳腺增生症一种常见的女性乳房疾病,2010年,在广州慈济体检连锁机构一次对女性的调查中,约有31.34%的受访女性呈现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问题,地方性调查中,达到80%以上,患者中,约有2%的人会演变为乳腺癌。

因此,探究乳腺增生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对乳腺增生症患者的中药治疗法进行了临床对比观察,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3~2013.3间,120名乳腺增生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皆为女性,25~45岁,平均35岁,病程为6个月至10年,上述患者均符合乳腺增生症的临床诊断标准,同时,所有患者均可排除恶性病变的情况。

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月经前乳房一侧或双侧有不规律或持续性疼痛,月经后减轻或消失,可扪及片状、结节状、颗粒状或肿块状增生腺体。

上述患者中,单纯乳腺增生62例,乳腺囊性增生37例,孕期或哺乳期增生21例。

1.2 方法具体治疗中,采用对比法进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年龄、病情等方面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数据进行适时统计,如下。

对照组:采用单纯的溴隐亭药物治疗方案,药品选择匈牙利吉瑞大药厂生产的甲磺酸溴隐亭片(国药准字H20110116),用药方法:第1周前3d用药2次/d,1.25mg/次,后4d用药3 次/d。

第2周前3d用药2次/d,2.5mg/次,后4d用药3次/d,2.5mg/次。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乳腺增生是指乳腺组织发生异常增生,常见于育龄妇女,并且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乳腺增生的病因复杂,主要与内分泌失调、雌激素水平异常、心理因素等有关。

乳腺增生可分为无痛性增生和疼痛性增生两种类型,临床表现多为乳房肿胀、胀痛、乳房囊性结节等。

中医在治疗乳腺增生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是通过调理气血、消散淤血、通络止痛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逍遥丸、当归乌鸡汤、四物汤等,这些方剂具有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的功效,能够改善局部乳腺组织的血液循环,减轻淤血、增厚、结节等症状。

中医还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比如对于气滞血瘀型的乳腺增生患者,可以使用逍遥散、活血化瘀丸等药物进行调理。

西医治疗乳腺增生主要使用药物治疗,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和雄激素受体调节剂(ARs)等。

这些药物主要通过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抑制乳腺组织的增生,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对于疼痛性乳腺增生患者,可以通过应用镇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等进行疼痛缓解。

中医和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可以取长补短,相互补充,提高治疗的效果。

中医治疗可以从调整整体气血状况、促进乳腺组织的代谢功能等方面进行治疗,而西医治疗则可以通过药物的应用来调整体内激素水平,从根本上控制乳腺组织的增生。

还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如经典的盲穴手术等。

这种手术方法主要是通过中医经络学理论,在乳腺穴位上进行切割和取穴,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效果,从而降低手术创伤,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一项研究报道了102例乳腺增生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结果,治愈率为69.61%,总有效率为95.12%,并且治疗后的复发率较低。

还有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减轻乳腺增生患者的症状,如乳房胀痛、乳房肿胀等,缩小乳房结节的大小,减少囊肿的形成。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乳腺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乳腺组织的修复和代谢,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多数女性在生理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乳房胀痛、肿块等症状。

虽然乳腺增生本身并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长期不加以治疗,有可能会引发乳腺癌等严重后果。

在治疗乳腺增生的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备受关注。

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乳腺增生的治疗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下面将结合临床实践,对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中医辩证施治中医学认为,乳腺增生又名“乳房胀痛”,多由肝郁气滞,痰湿凝结而成。

在中医治疗中,首要任务是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舌诊、脉诊、症状表现等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以中药疏肝理气、化痰软坚为主要治疗原则。

可以选用柴胡、郁金、川芎、枳壳、香附等药物,制成中药方剂调理患者的肝气,疏通气滞,化解痰饮,软化乳腺肿块。

二、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临床实践中,针刺穴位主要包括足三里、归来、太冲、厥阴俞、足太阴肝经等穴位,通过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达到舒肝理气的目的。

耳针疗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通过刺激耳廓相关穴位,调理患者的内分泌系统,缓解乳腺增生的症状。

三、中西药结合在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的过程中,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模式备受认可。

中药治疗可以通过煎煮、熬煮等方式制成药剂,通过口服或外敷的方式进行治疗。

西药治疗也可以辅助调节患者的内分泌系统,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的效果显著,能够缓解患者乳房胀痛、肿块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的优势在于辩证施治,针灸疗法,中西药结合等方式能够有效调理患者的气血,改善乳腺增生的症状。

在治疗乳腺增生的过程中,也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避免盲目使用中药,导致不良后果。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的过程中,需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指导,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经验
发表时间:2012-03-14T15:41:20.0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6期供稿作者:王金剑[导读] 治疗经期乳房胀痛、心烦、口苦、善叹息、易怒均获明显缓解或消失,彩超检查乳腺增生完全改善。

王金剑(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中蒙医院 025250)【中图分类号】R2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6-0436-01 1 临床资料
本组200余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女195例,男5例。

年龄最小21岁,最大者60岁,平均38岁。

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1年,平均4.1年。

女性病例均有不同程度月经前乳房胀疼,肿块明显增大并伴心烦、易怒善叹气、口苦、睡眠欠佳,扪之有包块。

彩超检查:符合双侧乳腺增生诊断。

2 治疗方法
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分为两型进行治疗。

(1)肝郁疾热型:共95型,症见月经来两侧乳房胀痛不适伴包块扣之痛甚。

月经前肿块增大,变硬疼痛加重,经后数天至月经期易发脾气,心烦睡眠欠佳。

查双乳扪之有块可推移触痛明显。

苔薄黄,脉弦滑,治以疏肝解郁散结,健脾化痰。

内服自拟乳癖汤方:柴胡10g 当归15g 郁金15g 青皮12g 牡蛎25g 木香20g 白术15g 茯苓15g 法夏10g加减变化:如痛甚于胀加玄胡、王不留行;胀甚于痛,加佛手、路路通;痰湿重者:加苍术、白芥子;挟痰热者:加浙贝母、夏枯草、蒲公英、去法夏;肿块坚硬者:加甲珠;脾虚者:加党参、黄芪;肾虚寒凝者:加鹿角霜、肉桂;气血两虚者:加黄芪、熟地;痛连协肋加丹参、川楝子;月经前加益母草。

(2)肝郁气滞型:共105型,症见:经期乳胀、心烦、口苦、善叹息、易怒、查病人双侧乳房有肿块,触痛明显,灼热、舌红、苔黄脉弦数,治以疏肝解郁,清热散结。

内服自拟疏肝消癖饮;柴胡15g 白芍15g 香附15g 昆布15g 海藻15g 夏枯草15g 甲珠10g 赤芍15g 木香10g 加减变化:乳房灼热胀痛加丹皮15g 蒲公英15g 双花15g痛甚加元胡15g口苦加龙胆草15g 栀子15g。

以上两方服法:1.方剂:于每月月经来潮前服中药汤剂5-6剂,月经干净后10天左右服4-5剂,连服3个月为1疗程。

2方剂: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10天为一疗程,连服3疗程,月经期每2剂服3天,每日2次。

以上两方每半月或1月记录一次病程变化。

疗程结束后定期做彩超检查,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别判定疗效。

3 治疗结果
本组200余例经辨证两方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显著减轻,月经前乳房胀痛、心烦、包块完全恢复,评为显效者113例(56.5%),临床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或主要症状显著减轻经期乳房无胀痛感基本消失,评为好转者80例(40.0%)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

评为无效者7例(3.5%)。

总有效率96.5%,两方疗效基本一致。

疗效后全部病例做彩超复查,治疗后乳腺轮廓清晰,腺体回声均匀,或无明显病理特征共192例,治疗后乳腺彩超复查,乳腺轮廓欠清晰,体征无明显减少供8例。

典型病例:李××,女,45岁,工人,1999年10月5日就诊,双侧乳房胀痛不适半年,多在月经来潮前为甚,同时触之有结节,曾在某医院服药后症状未能缓解。

检查:双乳可触及形状不等的增生结节多个,其边界不清,中等硬度,可推动,有明显的触痛感。

彩超提示:双乳腺体层内回声不均,可见回声减弱区,左乳腺外上象腺较大者1.6×0.8cm,右乳腺外上象腺较大者1.5×1.0cm。

诊断为双侧乳腺增生结节,服中药二方剂治疗2个疗程,患者的自觉症状和临床体征均消失,彩超检查提示:乳腺增生结节消失。

4 体会
乳腺增生是一种妇科常见病,我们按中医辨证将本病分两型:肝郁疾热型和肝郁气滞血瘀型,分别给予自拟乳癖汤和自拟疏肝消癖饮两方治疗,疗效较好。

治疗经期乳房胀痛、心烦、口苦、善叹息、易怒均获明显缓解或消失,彩超检查乳腺增生完全改善,表明用中药治疗乳腺增生有较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