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的跨国发展战略(海外,国际化)

合集下载

海尔发展经历过三个阶段:

海尔发展经历过三个阶段:

海尔战略发展经历过三个阶段:1.一元化战略从1984年12月到1991年12月,海尔兼并青岛的洗衣机、空调工厂,经过7年时间,确立名牌战略。

在张瑞敏接任青岛电器厂之后,为企业订立一个大目标,就是要创全国的名牌。

这个战略目标制定之后紧接着就确定战略重点,就是以质量创名牌,紧接着在海尔的整个的运作中间,出现一次震惊全国的砸冰箱事件。

名牌战略应该说是它的一个战略重点。

2.多元化战略从1991年12月到1998年12月。

1991年12月,从冰箱一种产品做到其他多个产品。

当时的舆论都认为中国企业没有能力做到多元化,只能专业化做一个产品。

欧美的企业一般不会拓展这么多的领域的做多元化,原因是欧美的市场比较成熟,在这种成熟的市场下,他们感觉做多元化的扩张难度比较大,所以在欧美市场上在一个产品下做多品牌,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扩张。

在我们国家,或者说亚洲地带,整个的发展不够成熟,市场空间很大,所以比较适合做多元化经营。

企业不是要不要做多元化的问题,而是怎样才能做好多元化的问题。

企业不应该分为专业化和多元化,应该分是不是国际化,例如可口可乐从市场角度来讲就是多元化,它在世界每个地方都有销售,不能看到它只做一种饮料。

所以采取一个战略,就是“东方亮了再亮西方”。

把一个产品做好再做另一种产品,这样,基础会越来越牢固,越来越大。

第二个阶段,很多家电行业的质量已经相差不大,要想做出企业的品牌、名牌,靠什么呢?海尔提出,要靠服务、靠创造消费者认同的产品以外的价值来进行创品牌。

他们提出一个很新的观点,就是以概念功能价值来进行创品牌。

3.从1998年开始,海尔进入国际化战略“海尔的国际化”就是把企业变成一个合格的国际出口商,但“国际化的海尔”就不同了,就是要在全世界各地形成一个本土化的海尔,例如美国海尔是在当地生产、销售,被当地消费者认可的美国品牌,在加入WTO后对企业来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什么是国际化战略呢?一般来说,国际化战略要满足这样三条:(1)市场国际化。

探析海尔成功走向国际市场的策略

探析海尔成功走向国际市场的策略

探析海尔成功⾛向国际市场的策略探析海尔成功⾛向国际市场的策略对于企业如何实施国际化战略,国内众说纷纭,莫衷⼀是,使⼈感到有些茫然。

我们根据中国企业的整体现状,总结出四条规律,可以称之为必经之路:第⼀,加强产品优势,提⾼抗冲击能⼒;第⼆,改变观念,实施现代化管理;第三,提⾼科研能⼒,不断改进产品;第四,增强企业信誉,塑造品牌形象。

我们可以从国内⾛国际化道路,在最成功的海尔集团⾝上进⾏验证。

强产品优势,提⾼抗冲击能⼒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产技术成⽴的青岛电冰箱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刚起步时,海尔只有⼀个产品,⽽且品质不佳,⽆⼈知晓,海尔集团通过不懈地对新产品的开发和质量控制,现在已经拥有42⼤门类8600余规格品种的名牌产品群,产品虽多质量却毫不含糊,在市场上都具有极强的竞争⼒。

国内企业必须有⾃⼰的拳头产品,有稳定的过硬质量作为基础,才有资格和实⼒参与国际竞争,打出品牌形象,不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根本就没有发⾔权,企业的跨国化⽣产营销也⽆从谈起。

海尔先后获得德国TV、VDE认证;加拿⼤CSA安全、节能认证,美国UL安全、质量认证(并且是中国⾸家以⽣产企事业⾃⼰的名称列⼊美国UL名录的企业);海尔电冰箱产品在德国电冰箱产品抽查检验中获“++”第⼀名;1998年,荣获中华⼈民共和国国家质量奖;1992年,海尔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海尔产品出⼝世界各地甚⾄在⾼科技产业发达的欧美地区设⼚经销所依靠的王牌也正是其过硬的产品质量。

改变观念,实施现代化管理美国《财富》杂志每年都要评选出世界500强企业排名,据相关调查资料显⽰,历年的世界500强企业都有⼀个显著的特点:有⼀整套健全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且这套模式并不是⼀朝⼀⼣形成的,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中历经修订和考验逐步形成的,可以说,是这些企业集团管理的精华凝聚,有相当强的活⼒和效率。

在这⽅⾯,海尔集团不但吸收了很多国际先进的管理⽅式,⽽且把他们升华修订,创造了独特的“OEC”管理法、“PDCA”管理法等⼀整套的独有的管理⽅式,并且卓有成效,为海尔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海尔国际化战略

海尔国际化战略

(三)创造本土化国际名牌战略
海尔在美国采用一些新的广告媒体,包括广告牌、汽车站和电视,将海尔最新的 DVD同麦克尔·乔丹的影片宜传联系在一起的电视广告已经在电视上播放。走在洛杉 矶、纽约、华盛顿的大街上,也可以看到巨大的广告:1一888一76HAIER,这是海尔在 美国推出的免费服务电话。海尔美国贸易公司的售后服务中心开通的免费热线电话服 务已覆盖全美。企业要创名牌,还必须和当地消费者的需求紧密结合,而且要超前满 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海尔超级节能无氟冰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它既解决了国际 社会对于环保的要求,又考虑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在开发无氟冰箱的同时实现了节 能50%的目标,不但发明了一项世界领先的成果,还取得了巨大的市场效果。冰箱达 到了A级能耗标准,的果消费者凡购买海尔超级节能无氟冰箱克得到政府补贴。
己的品牌。
(二)“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战略
为了实现海尔开拓市场的三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国内生 产国内销售,三分之一国内生产国外销售,三分之一国外生产 国外销售)的目标,海尔在海外设立了10个信息站和6个设计分 部,专门开发适合当地人消费特点的家电产品,提高产品的竞 争能力。1996开始,海尔已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美国等地建立海外生产厂。1999年初,海尔在美国南卡州的生 产制造基地的奠基标志着海尔团在海外第一个“三位一体本土 化”的海外海尔产生,即设计中心在洛杉矶,生产中心在南卡 州,销售中心在纽约。2002年3月4日,海尔在美国纽约百老汇 购买原格林尼治银行大厦这座标志性建筑作为北美的总部,此 举标志着海尔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位一体本土化”战略又上升到新阶段。张 瑞敏把海尔的这一思路概括位“思路全球化,行动本土化”。 行动本土化的目的在于加快品牌影响力的渗透过程。

定稿-海尔国际化战略给我国企业带来的启示

定稿-海尔国际化战略给我国企业带来的启示

海尔国际化战略给我国企业带来的启示目录一、海尔的发展历程(一)初创 (2)(二)发展 (2)(三)壮大 (2)二、海尔的国际化战略:从内到外,稳步发展(一)巩固国内市场 (3)(二)国际化战略构建 (3)(三)从海尔的国际化到国际化的海尔 (3)三、海尔国际化成功的经验(一)先立足国内做大做强,再图国际市场 (4)(二)先难后易,少走弯路 (5)(三)注重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建设 (5)(四)提高产品质量和完善客户服务 (5)(五)加大品牌的推广力度,正确运用品牌延伸策略 (5)(六)追求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 (6)(七)注重员工素质的提高 (6)四、海尔的经验对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启示(一)企业经营观念要更新,树立国际化经营意识 (6)(二)看准国际市场目标,制定适合自身的国际化路线和国际化战略 (7)(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 (7)(四)优异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是品牌国际化的基础 (7)(五)品牌推广是树立国际化品牌的重要手段 (7)(六)明确的品牌延伸界限是国际化成功的保证 (8)(七)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是国际化的关键 (8)(八)“世界级品牌”是国际化的战略目标 (8)参考文献 (10)后记 (11)【摘要】海尔在人们不断质疑的目光中成长起来,成为中国家用电器中成长最迅猛,实力最强的一个企业集团。

同时,也受到中国政府以及国内外媒体高度关注的企业。

人们希望通过它来证明中国同样可以造就众多的国际化大型优秀企业,通过它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企业文化,同时海尔也把这一伟大而神圣的使命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文重点对中国家用电器龙头企业海尔集团经营战略进行了分析,在总结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企业在日益深入的国际竞争环境下的经营问题。

【关键词】海尔;国际化;战略;启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成为世界投资关注的热土,在这片热土上涌现了海尔、联想、TCL等名牌企业,拉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家电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海尔、海信、TCL的国际化比较

中国家电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海尔、海信、TCL的国际化比较

内容摘要
在研究的限制方面,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主要了大型家电企业,对中小型 家电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研究尚不完善。未来研究可以针对中小型家电企业展开, 探究其国际化战略的特点和需求。
内容摘要
总之,中国家电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实施国际化战略时需 充分考虑自身优劣势及市场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国际化战略。同时,政府、行 业协会等应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以推动中国家电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取 得更大的成功。
总结与启示
总之,中国家电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需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来 制定。通过对海尔、海信、TCL的国际化战略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不同 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的不同策略和取得的成果。这将为中国家电企业的国际化发 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内容摘要
中国家电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基于对海尔、松下及三星国际化经营战 略的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家电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已成为必然趋 势。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面对诸多挑战,如市场风险、技术壁垒、品 牌形象等。本次演示以海尔、松下、三星为例,探讨中国家电企业如何在国际化 经营中取得成功。
一、海尔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一、海尔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海尔是中国家电企业的佼佼者,其国际化经营战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品牌国际化:海尔通过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提升自身品牌形象。例如, 海尔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达成了合作协议,共同开发高端家电市场。
三、三星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2、多元化经营:三星通过多元化经营,拓展了海外市场。例如,三星通过收 购一家美国酒店公司进入了酒店业。
三、三星的际化经营战略
3、技术研发:三星注重技术研发,不断推出新技术和新产品。例如,三星推 出了智能家居技术和可穿戴设备等新产品,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

海尔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品牌战略的比较及相关思考

海尔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品牌战略的比较及相关思考
E o o c& Ta eU d t Mi- u n l S m NO 1 2 u .0 0 c n mi r d p ae d o r as u . .7 J l 2 1 j y
海 尔 的 国 际 化 和 全 球 化 品 牌 战 略 的 比 较 及 相 关 思 考
侯 英英
( 中国矿业 大 学管理 学 院 ,江 苏 徐州 211) 2 16
【 要 】海尔集团是一家大型的家电制造企业,海尔品牌是 中国最具价值 的品牌,甚至在世界同行业中处于技术领先水平。本文通过对海尔集团的概况、国 摘
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品牌战略的比较和简单分析 ,从而总结出一些海尔长盛不衰的经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关键词 】海尔集 团;发展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品牌战略
海 尔 集 团 的概 况 海尔集团是在18 年引进德 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 94 的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特大型企业。其后, 在总裁张瑞敏提 出的 “ 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 略 、 多元 化 战略 和 国 际化 战 略 ,通 过 技术 开 发 ,精 细 化 管理 、 资 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 ,使一个亏空1 7 4 万元 的集体小厂迅 速成长为中国家 电第一名牌。初期 ,海尔只有一个产品,全厂职 工不到8 0 。现在海尔拥有4大 门类8 0余规格品种的名牌产品 0人 2 60 群,职I2 万多人 ,已进入了全球化的品牌战略。海尔品牌是中国 最具价值的品牌 ,连续多年列中国企业5 0 0强前3位 。 O 二 、国际 化战 略和 全球 化品 牌战 略 比较 海尔在总裁张瑞敏确立 的名牌 战略指 导下,先后实施名牌 战略、多元化 战略和国际化战略 ,现在海尔在欧美 、中东、 日 本等 国家和地 区都有子公司或销售 网点 ,已经进入全球化 品牌 战略阶段。 国际化战略阶段 ( 9 8 19 年一 2 0 年 ):这个阶段海尔的产 05 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 区域市场 ,同时有 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 络 与 售后 服 务 网络 。 以此 为基 础 ,海尔 品牌 已经有 了一 定 的知 名 度、信誉度和美誉度 。国际化 战略阶段是 以中国为基地向全世界 辐射 ,其战略内容主要是出口。 全球 化 品牌 战 略 阶段 ( 0 6 一 ):为 了适应 全球 经 济 一体 20 年 化 的形 势 ,运 作 全球 范 围 的 品牌 ,从 2 0 年 开始 ,海 尔集 团 继名 06 牌 战略 、 多元 化 战略 、 国际化 战 略 阶段 之 后 ,进 入 第 四个 发 展 战 略创 新 阶段 : 全 球化 品牌 战略 阶 段 。全 球 化 品牌 战 略 的主 要 内容 是在每一个 国家的市场创造本土化的海尔品牌 ,在当地 国家形成 自己的品牌。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要解 决的三 个问题:提升 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运营 的竞争力 ;与分供方 、客户 、用户都实 现双赢利润;从单一文化转变到多元文化,实现持续发展。 三 、从 国际 化 向全球 化 品牌战 略转 变 的原 因分析 : 企 业 要发 展 必须 适 应 环境 、配合 环 境 的改 变 ,所 以一个 成 功 的发 展战 略 的制 订 与 实施 ,不 仅依 赖 于 企业 自身 的 资源 优势 ,具 备 战 略眼 光和 敏 锐 洞察 力 的优 秀 的 策 略管 理 者 , 同时 与 企业 所 处 的外 界环 境诸 因素 也是 密 切相 关 的 。从宏 观 来看 ,海 尔集 团从 国 际 化战 略走 向全 球化 品牌 战略 有 以下几 个 方 面 的原 因 :经 济 全 球 化 ( 国际因素 ),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 ( 政治因素 ),国家政府 对海尔的扶持 ( 政策 ),海尔 自身的创新精神。具体分析促使海 尔集团走向全球化品牌战略的原因归纳如下: 1 、在 国 内市场 中,伴 随着 家 电行业 的迅 速 发展 , 国 内市 场 竞 争日益激烈。价格战在各种家 电领域中,此起彼伏,俞演愈烈 。海 尔 集 团是国 内家 电知名 品牌 的生产厂 家 ,在 国 内市场 上 占据 明显优 势,是海尔积极向外扩张发展跨国经营的最好时机与充要条件。 2 、在国际市场中,主要受经济全球化 的影 响。从2 0 年 中 01 国恢复 了W O T 的成员 国 ,所 有 的市场 都是 国际市 场 。 国内企 业大 多 受到了来 自以跨 国公司为代表的外部经济力量的不 同程度 的竞争 与冲击 。发达 国家及其跨国公司主宰着 国际市场 的发展,发展中

海尔-国际化战略

海尔-国际化战略

(二)“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战略 为了实现海尔开拓市场的三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国内生 产国内销售,三分之一国内生产国外销售,三分之一国外生产 国外销售)的目标,海尔在海外设立了10个信息站和6个设计分 部,专门开发适合当地人消费特点的家电产品,提高产品的竞 争能力。1996开始,海尔已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美国等地建立海外生产厂。1999年初,海尔在美国南卡州的生 产制造基地的奠基标志着海尔团在海外第一个“三位一体本土 化”的海外海尔产生,即设计中心在洛杉矶,生产中心在南卡 州,销售中心在纽约。2002年3月4日,海尔在美国纽约百老汇 购买原格林尼治银行大厦这座标志性建筑作为北美的总部,此 举标志着海尔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战略又上升到新阶段。张 瑞敏把海尔的这一思路概括位“思路全球化,行动本土化”。 行动本土化的目的在于加快品牌影响力的渗透过程。
品牌标志的变迁
一、海尔集团走国际化战略的动因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海尔已经在国内竞争中站稳脚跟,树立了 自己在国内的品牌,占据了国内家电市场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但是海 尔的领导者张瑞敏,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自己,他清醒的认识到海尔同 外国同类企业相比较起来,个头还很小,还不具备与国际大企业抗衡 和竞争的能力,海尔要想获得长期的生存,就必须全面实施国际化战 略,实现企业的迅速成长。 海尔于 1998 年开始了国际化战略的全面实施,其目标是:实现三 分之一国内生产国内销售,三分之一国内生产国外销售,三分之一 国外生产国外销售,充分利用全球市场资源完成由“海尔的国际化 到国际化海尔”的跨越。
(三)创造本土化国际名牌战略
海尔在美国采用一些新的广告媒体,包括广告牌、汽车站和电视,将海尔最新的 DVD同麦克尔· 乔丹的影片宜传联系在一起的电视广告已经在电视上播放。走在洛杉 矶、纽约、华盛顿的大街上,也可以看到巨大的广告:1一888一76HAIER,这是海尔在 美国推出的免费服务电话。海尔美国贸易公司的售后服务中心开通的免费热线电话服 务已覆盖全美。企业要创名牌,还必须和当地消费者的需求紧密结合,而且要超前满 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海尔超级节能无氟冰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它既解决了国际 社会对于环保的要求,又考虑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在开发无氟冰箱的同时实现了节 能50%的目标,不但发明了一项世界领先的成果,还取得了巨大的市场效果。冰箱达 到了A级能耗标准,的果消费者凡购买海尔超级节能无氟冰箱克得到政府补贴。 整合全球资源战略 海尔实施国际化战略的真谛,在于有效的利用分布在世界不同 地区的资金资源,研发资源,优惠政策合客户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企业的竞争优 势。海尔采取全球范围融资,融智,融文化的办法,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和资本, 在全球范围初步整合了企业资源。在国际化战略实施过程中,海尔用两,三年的时间, 在美国,欧洲等主要经济区建起了又竞争力的贸易网络,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 网络和服务网络。到目前为止,海尔在全球已有贸易中心56个,设计中心18个,工业 园10 个,工厂46个。海尔分布世界的生产,销售,研发网络,初步形成了利用全球资 源,开拓全球市场的跨国公司雏形。

海尔跨国并购

海尔跨国并购

• 二是分三次收购三洋在日本、东南亚的白 色家电业务,而是分三次历时五六年才完 成收购。(少吃多餐)

启示
• 坚持做自己的品牌,是海尔国际化战略最 大的特点,这一点尤其值得我国企业借鉴。 海尔不仅在自己的国际化战略中再三强调 要创世界名牌,而且际知名品牌过程中, 摒弃了传统出口的误区, 着力在国际 市场上打造“海尔——中国造”的形 象, 用创造著名品牌提升创汇目标。
在进入国际市场初期, 海尔采取了 “先难后易”的出口战略。 海尔先进入欧美等在国际舞台上份量 极重的发达国家和地区, 取得品牌地 位后, 再进入发展中国家。
• 世界上70%的收购都以失败告终,因为各个 国家的文化很难融合。而海尔收购中的最 具创新之处,即所谓“整合”,是将每个 员工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不是让他们沦为 企业的工具或达成既定目标的执行者。
海尔收购三洋的渐进性
一是在收购交易之前,收购双方有多年的 合作经历。海尔与三洋有全面的战略合作, 这种合作为后来的三次收购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
•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海尔集团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实施了国际化战 略,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和 更广大的发展空间,实施了由“海尔 的国际化”到“国际化的海尔”的飞 跃。
海尔国际化发展历程
• 2011年10月,海尔收购日本三洋白电,打通东 南亚市场,并于2014年实现首次盈利;2012年 9月,海尔收购新西兰国宝级家电品牌斐雪派 克,后在决策权、用人权、分配权“三权让渡” 的治理机制下,使其品牌价值提升20%,市场 份额增长近50%,树立了中国-新西兰企业合作 的新典范。 从三洋白电到斐雪派克,再到GEA,海尔每一 次都能“强攻”海外优质资产。
提出了“名牌没有国界”的观点。
认为名牌不仅仅是一国之内的名牌, 而应该是国际名牌, 也就是说, 无论 到那儿, 你的产品都能被人们熟悉、 了解, 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浅析海尔集团的国际化战略

浅析海尔集团的国际化战略

高继风浅析海尔集团的国际化战略如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国内市场扩展到国与国之间的市场乃至全球市场层面,选择恰当的国际化战略已经变成企业在跨越国家的竞争中存活下去并盈利的重点。

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重点是品牌间的竞争,让中国品牌走出去,是当前时代赋予中国企业的使命。

而研究企业的国际化,可以更完美的实行“走出去”战略。

如今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对外投资不断增长,海尔从一家小企业成长为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的跨国公司,它的国际化战略对于想要走出去的企业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海尔国际化历程海尔国际化主要有四个时期。

从1984年到1990 年属于内向型发展。

在开始建立企业时,海尔对我国消费者的需求爱好进行了调查,创新了产品的外观性能,由于做到了当时市场上难得的创新,海尔很快于我国的家电行业赢得了很大市场,品牌形象也树立了起来。

1990年到1996年是出口时期。

1990年,海尔想要开始做出口,那时的出口市场选择了德国美国。

德国对生产产品的要求十分严格,为了打入这一市场,海尔想到了拿掉冰箱商标和德国生产的冰箱一同让经销商选择。

结果,海尔的冰箱因为性能高价格低获得胜利,拿到了2万台冰箱的大单子,由此开启了国际化道路。

通过一段时间的奋斗,海尔国际化有了很厉害的成绩,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售到美国、中东、日本等地。

1996年到1998年是对外投资时期。

1996年,海尔开始对外投资,建立了位于菲律宾的 CDLKG 电器有限公司。

随后,海尔在马来西亚、印尼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出口了他们的产品生产技术。

后来,海尔投资了美国、印尼、南斯拉夫等地区。

1999 年之后海尔重点实行本土化。

1999 年,海尔于美国创立了第一个本土化公司,该公司设计中心位于洛杉矶、营销中心位于纽约、生产中心位于南卡州,即“三位一体”。

在这之后,海尔按照不同国家不一样的背景环境,实行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以及管理的本土化。

二、海尔国际化策略海尔选择了“先难后易”的策略进入国际市场,也就是首先选择欧美发达国家攻克,后攻克发展中国家。

海尔国际化战略研究

海尔国际化战略研究

海尔国际化战略研究海尔国际化战略研究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企业对海外市场的开拓和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已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中国家电巨头,海尔集团凭借其创新能力和卓越品质在国内市场稳居前列。

为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和跨越国界,海尔积极借助国际化战略,寻求全球化的竞争优势。

本文将对海尔国际化战略进行研究,探讨其战略意义、实施路径和风险挑战。

一、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意义国际化战略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国际化可以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加销售额。

海尔作为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通过进入海外市场,能够进一步增加全球消费者的数量和市场需求,从而推动销售额的增长。

其次,国际化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海尔在产品设计、品牌认知、生产效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通过与全球化的竞争对手进行竞争,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将创新能力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再次,国际化可以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形象。

通过在海外市场的推广和宣传,海尔可以进一步巩固其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

最后,国际化可以降低企业的风险和依赖。

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分销网络和供应链体系,海尔可以实现国际市场的多元化,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从而减轻市场风险带来的影响。

二、海尔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路径1. 探索国际市场需求在制定国际化战略之前,海尔需要深入了解海外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情况。

这包括市场规模、消费者需求、竞争对手情况等。

通过市场研究、调研和与当地企业的合作,海尔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为产品定位和战略调整提供依据。

2. 建立全球布局海尔国际化战略的另一个重要步骤是建立全球布局。

海尔通过建立海外分公司、建设生产基地、合资合作等方式,逐步扩大其全球业务版图。

在全球布局中,海尔注重与当地企业和政府的合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市场优势,提升企业在当地市场的竞争力。

3. 加强品牌推广与传播海尔国际化战略的实施需要加强品牌推广和传播。

海尔集团的国际营销策略分析

海尔集团的国际营销策略分析

海尔集团的国际营销策略分析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资本流入中国市场的规模显著增加。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增强竞争力、进行国际经营是我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唯一选择。

从近几年跨国公司的动向看,海外投资与市场营销过程中的本土化策略,是我国企业寻求发展与扩大竞争优势的一大重要趋势。

海尔集团就是在家电行业中,本土化策略实行得最为成功的案例之一。

本土化策略是指跨国公司在进入某国市场后,努力融入东道国的经济体系,成为具有当地特色的经济实体的发展战略。

本土化的过程表现为跨国公司将生产、营销、管理、人事等经营诸要素融入和根植于当地文化的过程。

1998年到2005年是海尔集团推行国际化战略阶段,此阶段特征为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市场,有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Haier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信誉度与美誉度。

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运作全球范围的品牌,从2006年开始,海尔集团进入发展战略创新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品牌战略的区别是:国际化战略阶段是以中国为基地,向全世界辐射;全球化品牌战略则是在每一个国家的市场创造本土化的海尔品牌。

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要解决的问题是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运营的竞争力。

与分供方、客户、用户都实现双赢利润。

从单一文化转变到多元文化,实现持续发展。

下面以美国市场为例,对海尔集团的国际营销策略进行分析。

90年代初,海尔冰箱依靠缝隙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并很快占到小冰箱市场的半壁江山。

作为一个陌生的冰箱品牌,海尔首先对美国市场进行市场分析,尤其是消费者市场。

通过调研了解到对于美国消费者来说,他们有着强烈的品牌意识,品牌高于一切。

并且美国消费者易受广告的影响,对产品的卫生和安全要求高,要求产品外观和包装精美、设计新颖独特。

为了更好地打开美国市场,海尔集团建立了“三位一体本土化”运作模式,即设计中心在洛杉矶、营销中心在纽约、生产中心在南卡罗来纳州。

海尔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战略阶段

海尔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战略阶段

海尔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战略阶段。

1.开拓一个空荡的市场,主要是把自己置身于这个环境之中经受更多的考验。

2.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采取一路纵队开拓国际市场4.网上销售—零距离销售—人的问题是最大的问题海尔国际化的步伐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只不过海尔当时采取的策略是大量向海外出口产品,达到提高海尔知名度的目的。

并且采用的是“先难后易”的战略,即首先进入欧美等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份量重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取得名牌地位后,再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发展中国家。

当海尔产品在当地的销量达到当地建厂的盈亏平衡点时,则开始在当地建立工厂。

所以从1998年开始,海尔开始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

海尔国际化所采取的策略是在美国、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当地建厂,绝大部分管理人员和工人都招用当地人,并提出了“三位一体”和“三融一创” 的本土化策略。

同时,海尔还直接在全球各地推出“海尔(Haier)”统一的自有品牌,这也是海尔集团在实施国际化战略一开始就确定下来的目标。

这样既实现了海尔创世界级名牌的目标,又有效规避了反倾销、技术壁垒等风险和麻烦。

海尔这种国际化的思路,拿张瑞敏的话说,就是“首先要让当地消费者认识有这么一个品牌,然后再进一步通过质量、产品创新、当地设厂,让他们认知海尔,了解到我们产品的内涵” 。

目前的海尔,在全球已拥有设计中心18个,贸易中心56个,工业园10个,海外工厂及制造基地22个,营销网点58800个,服务网点11976个,职工总数约30000人,其中海外员工达3000人。

海尔集团正在逐步建立起国际化企业的发展框架。

海尔的国际化在国人看来,似乎是一帆风顺:从1998年开始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以来的短短几年时间里,海尔在全球已拥有设计中心18个,贸易中心56个,工业园10个,海外工厂及制造基地22个,营销网点58800个,服务网点11976个。

然而这些数字并不能说明海尔的国际化就没有遇到风险和困难。

在2002年和2003年,由《中国税务》杂志社独家发布年度中国纳税百强排行榜上,号称营业额全国最大(2003年达806亿元)的海尔无论百强还是十强都榜上无名。

海尔集团的国际化战略分析

海尔集团的国际化战略分析

海尔集团的国际化战略分析作者:宋杰来源:《今日财富》2017年第33期在现代信息化时代,各国经济趋于一体化,跨国企业在国际发展中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战略的正确选取在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以海尔集团为例,主要介绍了海尔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对外扩张时所采取的国际化战略。

海尔集团成立于1984年,其前身是青岛电冰箱总厂。

在海尔发展过程中,企业重视产品的创新及品牌的创建,同时不断完善企业的品牌战略,注重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同时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多年来,海尔集团坚持走自己的战略道路,不断创新,率先占据国内市场;在对外扩张阶段,海尔对产品做了明确的国际化定位,为企业的发展确定了方向。

一、海尔的国际化发展历程(一)品牌创建阶段海尔集团成立之后,迅速进入创建品牌阶段。

国内市场以及国内企业只追求数量和利润、没有意识到产品的质量问题,大量产品充斥市场,但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品牌产品。

在这种背景下,海尔贯彻“质量高于利润”战略,包括之后海尔集团领导人当众砸毁劣质不合格产品,不仅是海尔对员工的一种鞭策,也是海尔对外的一种形象维护,让消费者看到海尔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决心。

(二)扩大规模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家电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国内市场的前景一片大好,此时大量国外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国内家电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不少厂商为争夺市场开始采取低价战略。

在创立初期的海尔,不管是在竞争力方面还是在生产规模方面均处于劣势,因此,海尔决定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海尔开始坚持多元化经营的品牌扩张战略。

一方面,海尔主要通过兼并、控股等方法降低扩张成本;另一方面,在新产品营销时,充分利用相关性原则,通过已建的品牌和市场形象赢得消费者青睐、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

(三)二次创业阶段通过品牌创建和扩大生产,海尔集团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此时,海尔感受到了来自组织结构和市场方面的压力。

随着中国进入世界经济体系,大量高质量国外产品充斥国内市场,因此,国内企业边采取低价策略边提高质量。

我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研究 ——以海尔集团的国际化经营为例

我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研究 ——以海尔集团的国际化经营为例

233学苑论衡海尔的企业国际化分为三个阶段:“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

“走出去”意味着先要走出国门,与全球跨国企业竞争,让全球都认识该企业和品牌;“走进去”意味着挤进主流市场,成为东道国的主流产品;“走上去”意味着打造世界级品牌,真正成为全球品牌。

海尔“走出去”阶段采用的是“先难后易”的策略,先到成熟的发达国家市场创立品牌,再以其品牌效应的优势进入发展中国家。

“走进去”阶段需要增加目标品牌与其他品牌的相似性,进而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信心,增强大众对品牌的认知。

在“走上去”阶段,海尔通过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树立“高质量服务”的信誉,将品牌逐步打入国际市场,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一、因时而变:战略阶段性调整对于越来越多走出国门,投向国际化浪潮的中国企业而言,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首先,“走出去”要准,正确认识发展的阶段特征、目标及不足,实现长期与短期发展的正确取舍。

在“走出去”阶段,海尔选择进入发达国家,并从利基市场切入,短期内市场规模拓展难度最大,但长期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成果收效最大,实现了战略和战术的有效配合。

其次,“走进去”要稳,要持续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有清醒的认识,培育自主品牌和并购国际品牌双管齐下,稳步扩大市场占有率。

最后,“走上去”要深,在核心竞争力层面不断强化,不断提升产品研发创新力、扩大品牌影响力。

牢牢把握客户需求,不断提高客户价值,塑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二、因物而变:资源阶段性整合需要各企业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紧跟时代变化,为用户创造最佳体验。

首先,“走出去”阶段,需要强大的市场洞察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让其能借助利基市场撬开发达国家的高级竞技场的“大门”,并得以成长。

其次,在“走进去”阶段,有效利用海外并购以获取资源,并在本土化策略实施中将资源升值。

最后,在“走上去”阶段,要形成包罗全球的研发基地,在顾客心中牢牢占据高品质的服务和品牌形象,构筑了其独特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对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战略、闭环生态圈等新兴事物资源的高度关注与运用,将有利于进一步激发企业在现有全球化资源平台下的爆发。

海尔的跨国经营战略分析

海尔的跨国经营战略分析

1.产品出口与海外投资状况可以说,即使在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作为十分具有超前意识的企业家,张瑞敏就在为企业向国际市场发展,进行准备工作。

在他到青岛电冰箱总厂仅4年后,当产品在国内小有名气之时,他便将企业发展的视野扩大到海外。

出口创汇是必要的,但只是目的之一,另一目的就是要在国际上创造驰名品牌。

(l)出口经营状况从1986年青岛电冰箱总厂第一次出口产品并取得3O0万美元出口额这一不俗战绩算起,海尔集团的出口额逐年增加。

尽管从1997年起爆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企业出口受阻,但真正类似海尔产品这样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受影响并不大,而且由于海尔集团出口的重点是在欧美,因此,它的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1998年,海尔出口创汇达到7675万美元,比1997年增长了36%.出口的主要品种为冰箱、洗衣机、冷柜等。

在出口地区的分布上,基本上,欧美国家占6O%,日本占20%,东南亚占16%,其他地区占4%,共计87个国家(地区)。

出口到欧美国家的以冰箱、空调为主,其中在美国18O升以下冰箱市场份额中,海尔冰箱占到2O%。

截止到1998年年底,海尔集团的海外经销商共有49家,经销网点11004多个。

(2)海外投资状况海尔集团从1995年起,就着手在海外投资建厂。

经过洽淡和协商,终于在1996年2月6日,在印尼雅加达建立了海尔在海外的第一家以生产电冰箱为主的合资生产企业—一海尔莎保罗(印度尼西亚)有限公司(PT.Haier Sapporo Indonesia)。

它标志着海尔集团的国际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之后,1997年6月,菲律宾海尔LKG电器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8月,马来西亚海尔工业(亚细亚)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11月,南斯拉夫海尔空调生产厂成立;1999年2月,海尔中东有限公司成立。

以上这些不过是海尔集团海外投资事业的“牛刀小试”,而其企业国际化的真正重心则是在美国,在美国进行投资建厂。

这一计划1999年将进人战略性的实施与发展阶段,即在波士顿建设设计中心,在纽约建设营销中心,在南卡罗莱那州建设制造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尔集团的跨国发展战略1.产品出口与海外投资状况可以说,即使在企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作为十分具有超前意识的企业家,张瑞敏就在为企业向国际市场发展,进行准备工作。

在他到青岛电冰箱总厂仅4年后,当产品在国内小有名气之时,他便将企业发展的视野扩大到海外。

出口创汇是必要的,但只是目的之一,另一目的就是要在国际上创造驰名品牌。

(l)出口经营状况从1986年青岛电冰箱总厂第一次出口产品并取得3O0万美元出口额这一不俗战绩算起,海尔集团的出口额逐年增加。

尽管从1997年起爆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企业出口受阻,但真正类似海尔产品这样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受影响并不大,而且由于海尔集团出口的重点是在欧美,因此,它的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1998年,海尔出口创汇达到7675万美元,比1997年增长了36%。

出口的主要品种为冰箱、洗衣机、冷柜等。

在出口地区的分布上,基本上,欧美国家占6O%,日本占20%,东南亚占16%,其他地区占4%,共计87个国家(地区)。

出口到欧美国家的以冰箱、空调为主,其中在美国18O升以下冰箱市场份额中,海尔冰箱占到2O%。

截止到1998年年底,海尔集团的海外经销商共有49家,经销网点11004多个。

(2)海外投资状况海尔集团从1995年起,就着手在海外投资建厂。

经过洽淡和协商,终于在1996年2月6日,在印尼雅加达建立了海尔在海外的第一家以生产电冰箱为主的合资生产企业—一海尔莎保罗(印度尼西亚)有限公司(PT.Haier Sapporo Indonesia)。

它标志着海尔集团的国际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之后,1997年6月,菲律宾海尔LKG电器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8月,马来西亚海尔工业(亚细亚)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11月,南斯拉夫海尔空调生产厂成立;1999年2月,海尔中东有限公司成立。

以上这些不过是海尔集团海外投资事业的“牛刀小试”,而其企业国际化的真正重心则是在美国,在美国进行投资建厂。

这一计划1999年将进人战略性的实施与发展阶段,即在波士顿建设设计中心,在纽约建设营销中心,在南卡罗莱那州建设制造中心。

2.跨国发展战略的成因促成海尔集团积极向海外发展跨国经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因素,也有国内因素。

在国内市场中,由于家电行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

价格战在各种家电领域中,此起彼伏,俞演愈烈。

海尔集团尽管作为国内家电知名品牌的生产厂家,在国内市场上占据明显优势,但它认为,正是由于有了较高市场份额,才是积极向外扩张发展跨国经营的最好时机与充要条件,内在动力已经具备。

在国际市场中,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每个国家国内企业都受到了来自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部经济力量的竞争与冲击。

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主宰着国际市场的发展,发展中国的企业能否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幸分一怀羹”,是它们努力拓展生存空间的重要出路。

海尔集团不甘心自己仅仅是中国的名牌生产企业,还希望主动打入国际市场,将海尔产品在国外叫响,从国外同类产品的著名品牌中,抢得一块国际市场份额。

而且,张瑞敏还认为,打人国际市场,不能仅仅依靠发展出口,还必须发展海外直接投资,在国外,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建立自己的产品的设计、生产和营销三位一体化网络,从而回避国际市场波动造成的影响和风险。

1991年,海尔在首次在国外(阿联酋)注册商标,紧接着,1992年4月,海尔获得IRO9001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第一个通过此项认证的企业,这些都为张瑞敏实现其在国际市场中创造驰名商标的设想打下了重要基础。

作为决策者来说,张瑞敏将企业发展进行战略转变是经过深累熟虑的,事实证明这一转变也是正确的。

在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的外贸出口受到严重冲击,但是海尔集团的出口创汇却比1997年增长了36%。

同时,在国内企业因出口受阻而纷纷寻求新的海外发展出路时,海尔集团的海外投资则早己向纵深发展了。

它在美国的三位一体(即设计、生产和营销)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充分体现了张瑞敏及其部属的超前意识,为海尔舰队的今后航向指明了新的坐标。

3.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指导方针与实施手段(1)“先难后易”原则发展中国家企业的跨国经营发展模式,通常是先向同类型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出口或投资,最后在将发展目标逐步转向发达国家。

海尔集团一反这一定式,它的策略是:将海外发展的目标定位于执世界经济发展之牛耳的发达国家,一旦在发达国家站稳脚跟,便可以以易如反掌之势进入并占领发展中国家市场。

例如,海尔冰箱首先是成功地打人德国市场,而在欧盟国家中,德国市场是最难进人的。

如今海尔在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中,将海外投资的绝大部分力量放在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最为复杂、发展难度极大的市场。

但是,海尔人认为,这里的机遇也是极大的,根据主客观因素,成功的概率也很高。

在这里的成功,比较起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失败(尽管目前尚未发生),无疑,前者则是至关全局的。

而且,在美国的经验具有提纲挚领的重要意义。

因此,进入和开发发达国家家电市场,是企业海外发展战略至关重要的一步棋,它对于海尔集团始终把握世界家电生产的发展潮流,对于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产品竞争力,对于实现“海尔的国际化与国际化的海尔”的发展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这一新的发展模式,也为我国企业海外投资事业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2)“高起点”原则在张瑞敏看来,海尔集团在国际化过程中,仅仅处于初级阶段。

同世界50O强相比,海尔集团远非国际化大公司,但是,起步晚,不一定起点就低。

海尔集团要在各个方面都要按照最高的国际标准去做。

这就是他的“高起点”原则。

例如,他要求所有事业部(指生产的各个部门)都必须有产品出口,因为,他认为,国际市场是检验产品质量、检验本部门各方面工作是否有问题的试金石。

通过国际市场的信息反馈,迫使企业改进管理。

(3)“三个三分之一”原则所谓“三个三分之一”原则,是指三个三分之一的全球化战略,即在国内销售1/3,在海外市场销售1/3,在境外建厂就地销售1/3。

实现三个1/3,一是通过产品质量的国际化来实现的,实行质量水平全方位与国际接轨;二是通过科研开发的国际化,实现在科研开发上与国际水平保持同步发展来实现。

质量水平的国际化,要使企业在质量保证体系、产品国际认证、检测水平三个方面达到国际标准。

从1992年冰箱公司在全国家电行业内第一通过ISO9001认证后,又有冷柜、空调洗衣机等产品相继通过了这一认证。

在科研开发的国际化,海尔集团的三步曲是:引进技术、消化技术、创新发展。

集团由原来的家电产品数量两个冰箱品种发展到目前拥有的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微波炉、热水器等众多门类3000个规格的产品,在冰箱的大冷冻无氟节能技术、空调的变频技术。

洗衣机的洗涤脱水和烘干三合一技术和美洲搅拌式洗衣机技术都达到了目前国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

当然,对于海尔集团来说,“三个1/3”原则的成功实施还受益于它们达到了进口国认证部门对其生产工艺和产品的要求,截止目前,他们的产品已经通过了欧洲CE标志、美国UL、加拿大CSA、德国VDE和GS、日本S标志、澳大利亚SAA和沙特阿拉伯的AS3的认可,使得海尔产品得以十分顺利地进入这些发达国家市场。

(4)“复合型人才”的用人原则海尔集团在其国际化的成长道路上,深深感到人才是企业事业成败的关键。

而企业国际化所急需的人才,分为专业型和复合型。

专业型人才容易理解,如技术人才、外语人才等等。

而复合型人才则是指除了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具备更为广泛的知识与能力。

张瑞敏认为。

要实现海尔集团的国际化战略目标,复合型人才应当具有财务、质量管理和营销三方面的能力,这三方面的能力就构成了复合型人才的三要素。

三者缺一,在处理跨国经营出现的问题时,都不能得心应手。

他认为,这是企业中高级管理人才都应加以重视的问题。

在张瑞敏的号召下,海尔集团已有越来越多的干部向这方面努力,同时,也有更多的人才被吸引到海尔集团工作。

结合上述指导方针,海尔集团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投资手段。

(1)“优质优价”的定价策略海尔集团在走向国际市场创中国自己的名牌道路上,一直坚持优质优价的原则。

张瑞敏认为,在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心中,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产品,价廉是一个重要特点,通过廉价倾销打开发达国家的市场。

他认为,这种做法,不可能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自己的名牌产品形象。

张瑞敏指出,正确的做法必须是反其道而为之,从自己产品在发达国家登陆的第一天,就要实行优质产品的价格与国外名牌同类产品价格不相上下的定价策略。

西方国家不认中国产品,无形中也创造了机会。

虽然,开始由于西方消费者的偏见可能受到冷遇,第一天无人问津,第二天、第三天还是如此,但只要坚持不降价,到了第四天就可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兴趣,当消费者使用海尔产品后,就会因优良的产品质量带动更多的人购买自己的产品,国际名牌战略才能获得成功。

目前,海尔产品在欧美市场享有一定的美誉,的确同当初海尔的优质优价原则有很大的联系。

事实上,这也是抓住了当前西方消费者在价格与质量的抉择中,更加注重质量而价格高低则相对次要的消费心理。

(2)建立海外信息站和设计分部为了了解国际家电市场的最新情况,包括技术和市场动态,海尔集团建立了由各个信息站组成的海尔国际信息网络,进行信息的搜集和反馈活动。

目前,已经设立的有香港、东京、里昂、洛杉矾、纽约、阿姆斯特丹、汉城、蒙特利尔、悉尼、台北等10个信息站。

信息站工作人员都是由当地人或者海外留学生构成。

提供的信息或以报告形式,或以简单文字加图片形式,平均每天由各个信息站发回的信息汇总起来,高达8O万兆字节,如果打印出来,其厚度堪与马克思一套《资本论》相比。

海尔信息部每天将这些信息加以甄别、筛选和分类,把各种有用信息分门别类地呈送给决策机构和其他相关部门。

除了信息站外,海尔集团还分别在洛杉矾、阿姆斯特丹、东京、里昂、蒙特利尔和美国的硅谷建立了6个海外设计分部。

其中,第一个海外设计分部——海尔东京设计分部是在1994年10月22日成立的。

而1998年3月设立的海尔硅谷设计分部,正是为了配合海尔在美国的跨国经营事业的。

海外设计分部主要职责,就是帮助本部专门开发适合当地人消费的家电产品。

目前,海尔集团可以成批量生产适合欧、美、亚不同消费者需要的不同功能与规格的家电产品,这是连松下等著名公司都未能做到事情。

因此,在向海外发展过程中,海尔集团海外信息站和设计分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形成广泛的国际技术联盟海尔集团与一些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确立了技术联盟关系。

最早的是1991年与日本三菱重工在空调上的技术合作,目前,他还同意大利的海梅公司、美国的ESS公司和朗迅公司、德国的迈兹(Metz)公司、荷兰的飞利浦公司建立起技术联盟,在冰箱、洗衣机、数字彩电等许多领域实行技术合作与共同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