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基本要求

合集下载

山东农业大学师资博士后实施细则-山东农业大学人事处

山东农业大学师资博士后实施细则-山东农业大学人事处

山东农业大学师资博士后实施细则根据《山东农业大学师资博士后管理办法(试行)》,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为做好师资博士后招收、管理工作,制定师资博士后实施细则如下:一、师资博士后工作流程1.发布信息学院根据“十三五”师资需求规划和学科发展需要,提出当年招收师资博士后招聘计划报人事处,经学校审核批准后,发布招聘信息。

2.申请报名拟聘人员提出申请,填写《山东农业大学师资博士后申请审批表》,并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全年时间内均可报名申请。

3.资格审查学院成立以教授委员会成员为主的考核工作组,依据招收条件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

4.面试面试由各学院负责。

面试参照公开招聘师资的形式:面试时间40分钟,其中20分钟左右的个人简介与研究成果(重点介绍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及获得成果等,可使用多媒体),10分钟左右讲授由学院指定的专业课程内容(须用板书),10分钟专家提问。

成立以学院教授委员会成员、相关领域专家为主组成的面试专家组(9人以上),对其教学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学术潜力和综合素质等进行全面评价。

面试结果经学院签署意见后报人事处。

5.学校审核面试结果经学校研究同意,确定聘用人选。

6.办理进站手续师资博士后与学院、合作导师签订《师资博士后工作协议书》,约定教学、科研工作任务。

同时办理进站手续。

7.师资博士后管理师资博士后严格按照《师资博士后工作协议书》进行管理。

师资博士后在站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

进站后3个月完成开题,进站18个月完成中期考核,一般第36个月完成出站考核。

8.师资博士后考核师资博士后考核分为中期考核和出站考核。

中期考核由学院组织,重点考核《师资博士后协议书》中规定的科研任务进展情况及教学情况。

考核结果报人事处。

师资博士后出站考核学校和学院分别组成专家组。

其中学院专家组以教授委员会成员为主组成(至少7人),学校组织相关专家组成学校专家组(4人)。

9.师资博士后待遇考核合格者,年收入不低于12万元。

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细则

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细则

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细则
1.招生
1.1招生计划:学院每年根据人才需求情况制定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1.2招生对象:欢迎全日制本科或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报考,具备较高
学术潜质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1.3招生资格评审:招生小组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相关考试成绩进
行资格评审。

1.4选拔面试:通过面试考核,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博士研究生培养阶段。

2.教学
2.1培养计划:学院制定系统的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科研工作安排等,以确保学生全面掌握所学领域的知识。

2.2导师指导:每位学生配备主导师和辅导师,负责学术指导和研究
生培养工作。

导师与学生定期进行学术研讨,提供科研支持和指导。

2.3学术讲座:学院定期组织学术讲座,邀请国内外学术专家为学生
讲解前沿知识和研究动态。

3.科研
3.1科研项目:学院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
创新精神。

鼓励学生申请国家级科研项目,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经验。

山东农业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内容及格式要求

山东农业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内容及格式要求

山东农业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内容及格式要求附件2:山东农业大学管理科学类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写作基本规范与格式要求博士学位论文一、论文选题博士生要在导师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研究方向,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

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处于所在学科的理论前沿,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或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论文水平与质量博士学位论文的水平与质量是衡量博士研究生培养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志。

博士学位论文总体上要达到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可以接受和发表的水平,或被使用单位采用,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具体要求如下:1、论文应在理论、方法、观点等方面做出创新,推动所在学科的理论发展,或对解决现实问题、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2、论文应是一篇系统、完整、水平较高的学术论著,能反映作者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厚的专门知识。

3、论文的主要工作应由博士生独立完成,能表明其具有独立从事和组织科研、教学工作的能力。

4、论文要观点明确、简练,数据真实可靠,论证充分,文句通顺,图表清楚,参考文献处理规范。

5、论文篇幅一般在10万字左右。

三、论文格式1. 论文目录目录列至二级标题。

如:1 导论1.1 问题的提出1.2 研究综述1.3 论文的内容结构1.4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中文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以2000-3000字为宜,要准确概括论文的研究内容、核心论点、论据和创新之处等。

关键词以3-5个为宜,要切实反映论文的研究领域和主题。

3.英文摘要(ABSTRACT)和关键词(KEY WORDS)英文摘要的内容要与中文摘要的内容一致。

英文关键词也要与中文关键词对应、一致。

英文摘要置于中文摘要之后、正文之前。

4.论文正文论文正文采用国际通用的章节结构。

一级标题(章)用“1 xxxx;2 xxxx ”的方式排序标注;二级标题(节)的标题采用“1.1 xxxx;1.2 xxxx;2.1 xxxx;2.2 xxxx”的方式排序标注;三级标题采用“1.2.2 xxxx和1.2.3 xxxx”的方式排序标注,依此类推,排序标注的标题最多不超过四级。

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

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

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造就高水平、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研究生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按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中的主要术语定义如下:(一)博士研究生:进行系统研究,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阐述学术观点的能力,能够从事科学研究或担任高级专门技术工作的人员。

(二)学位课程:指博士研究生进行综合、系统学习,提高自身学术素质的课程。

(三)科研课程:指博士研究生进行科研训练,提高自身研究能力的课程。

(五)学术委员会:指对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进行指导,审核学术论文答辩,决定学位授予的组织机构。

第二章培养目标第四条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人才:(一)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本学科前沿知识和研究方法;(二)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学术研究;(三)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具有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和学术写作能力;(五)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第三章培养内容第五条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内容包括学位课程学习、科研课程训练、科研项目实践和学术论文撰写。

第六条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课程设置应科学合理,根据学科特点进行。

第七条科研课程训练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包括科研方法、科研伦理、科研规范等内容。

第八条科研项目实践包括参与科研项目、科研实验室实践等,要求博士研究生能够熟练掌握科研技能,具备独立完成科研项目的能力。

第九条学术论文撰写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核心环节,要求博士研究生能够运用科学研究方法、逻辑思维和学术论证能力,独立完成学术论文的撰写。

第四章培养过程第十条博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制,每位博士研究生有一位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和督促。

第十一条指导教师要定期与博士研究生进行学术指导,指导博士研究生科研项目的选择和实施,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第十二条博士研究生要按照培养计划和导师要求完成学位课程、科研课程和科研项目,同时参与科研讨论、学术交流等活动。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一、培养目标博士生的培养应贯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坚持质量第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

具体要求如下:1.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有高尚的科学道德和良好的合作精神;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的成果。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3.身心健康,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体魄。

二、培养年限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基本修业年限一般为3年,在校最长年限(含休学和延期)不超过5年。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博士生的培养应以科学研究实践为主,重点培养博士生的优良学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博士生的培养工作实行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培养需要成立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指导小组,指导小组成员由3~5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或跨学科的专家组成。

指导小组是对博士研究生培养进行具体指导的学术群体,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指导小组负责制定博士生培养计划,督促并检查各培养环节完成情况,对博士生进行政治思想、学习、品德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和检查博士生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等。

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导师和指导小组可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四、课程学习与培养环节(一)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博士生入学后,指导教师和指导小组应按照专业培养方案要求,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博士生制定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工作计划两部分。

1.课程学习计划根据培养方案和课程规划制定,一般在入学一个月内完成。

2.论文工作计划一般在第二学期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制定。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0903博士研究生含硕博连读培养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0903博士研究生含硕博连读培养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0903)博士研究生(含硕博连读)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高水平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1.政治思想要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正派,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思想。

2.业务水平要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某一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运用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把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及独立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科学或技术研究中能够取得被同行认可的创新性成果。

至少掌握1门外国语,具备熟练的读、说、听、写能力。

3.学术素养及能力具备丰富的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知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较强的科学洞察能力和求实创新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学术鉴别能力,包括对已有成果的真实性、对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已有技术、方法和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鉴别;能根据学科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提出有价值的科学研究问题,具有撰写科研项目书并独立组织开展高水平研究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应用计算机等现代设备和技术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4.身心素质要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身心素质。

二、学科方向本培养方案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本一级学科包括土壤学、植物营养学2个全国统一设置的二级学科和土地资源与信息技术、农业环境保护、水资源与农业节水、资源环境微生物学、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5个自设二级学科。

1. 土壤学设土壤肥力、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土壤改良利用、土壤发生分类5个研究方向。

农学博士点培育 建设方案

农学博士点培育 建设方案

农学博士点培育建设方案一、建设目标。

1. 总体目标。

咱的目标那就是打造一个超厉害的农学博士点,培养出一批能在农业领域里呼风唤雨的博士。

这些博士不仅要懂理论,更要能下田,像农业界的超级英雄一样,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2. 具体目标。

(1) 人才培养。

在未来[X]年内,每年至少招收[X]名优秀的农学博士生。

这些博士生毕业的时候,个个都能成为农业科技的传播者和创新者。

比如说,他们要能熟练掌握最新的种植技术,像给农作物定制高级营养餐一样精准。

(2) 科研成果。

咱要在农业的各个关键领域,像作物遗传育种、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的科研成果。

每年至少要有[X]项能让农民伯伯眼睛放光的研究成果,比如说研发出一种新的抗病虫害的作物品种,让害虫见了就绕道走。

二、师资队伍建设。

1. 现有师资评估。

咱先瞅瞅现在的老师们。

有些老师在传统农业知识方面是个老把式,但可能在一些新兴的农业科技方面有点跟不上趟。

不过咱也有年轻的骨干教师,他们充满活力,对新事物接受快,就像农业领域的新鲜血液。

2. 人才引进计划。

(1) 咱要像吸引蜜蜂采蜜一样,吸引国内外顶尖的农学专家。

给他们提供优厚的待遇,比如舒适的办公环境、充足的科研经费,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加入我们的大家庭。

计划在[X]年内引进[X]名在作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等方面有建树的专家。

(2) 同时,也不能忘了那些潜力无限的青年才俊。

对于刚毕业的优秀农学博士,我们要像发现宝藏一样把他们挖过来,让他们在这里茁壮成长。

3. 教师培训提升。

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就像给老师们开小灶一样。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最新的农业研究方法、现代农业设备的使用等。

让老师们去国内外知名的农业院校或者研究机构进修学习,回来后就像换了一身新装备的战士,把新的知识和理念传授给学生。

三、学科建设。

1. 优势学科强化。

我们的作物栽培学一直是比较牛的学科,就像我们的镇山之宝。

要继续加大对这个学科的投入,建立更高级的实验室,配备最先进的仪器设备。

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博士(含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博士(含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博士(含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082802一、培养目标博士学位研究生是我国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因此对博士生的培养必须切实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树立质量第一的观点,在政治上、学术上、思想品德上、工作能力上均能达到高标准,成为从事农业水土工程学术活动、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生产技术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结合本学科、专业的特点,制定如下具体培养目标:1.政治思想上,要求博士生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献身农水事业;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自觉遵守法纪,品德优良;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创新精神,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贡献。

2.业务水平上,要求掌握农业水土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具有独立从事或组织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的教学、科研、推广工作的能力,并在学术上有所创新或取得创造性成果;要求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3.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在考虑本学科自身优势和特点的同时,密切关注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或深远意义的相关领域,努力把握本学科专业发展的主流和趋势,使本学科的培养能够立足于较高的起点和学科发展的前沿。

设置5 个研究方向:1.灌溉与排水研究作物高效用水机理及其时空耦合尺度效应,农业节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及其互动效应,农业节水技术模式与管理创新方法,水稻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

2.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主要研究包括: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优化管理的理论与技术;水资源经济评价理论;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影响评价;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及运行管理的理论与技术;水利工程防灾减灾机理;流域综合治理评价指标体系。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第1篇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扎实理论基础、独立科研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博士研究生。

通过严格的专业课程学习、科研项目训练及学术交流,使研究生在所学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二、培养要求1. 掌握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2. 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创新性解决学术和实际问题;3. 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交流能力;4. 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三、课程设置1. 公共课程:政治理论、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基础课程;2. 专业课程:涵盖本学科领域的核心知识、研究方法及前沿动态;3. 选修课程:跨学科课程、实验方法、学术研讨等,拓宽学术视野。

四、科研训练1. 参与导师科研项目,开展课题研究;2. 定期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3. 申请并承担校级、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4. 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达到高水平学术论文标准。

五、培养过程1. 第一阶段(第一年):基础课程学习、确定研究方向、开展课题研究;2. 第二阶段(第二年):专业课程学习、参与科研项目、进行学术交流;3. 第三阶段(第三年):深化课题研究、撰写博士学位论文、申请科研项目;4. 第四阶段(第四年):完成博士学位论文、进行论文答辩、总结学术成果。

六、考核评价1. 课程考核:采用考试、论文、报告等形式,评估研究生课程学习成果;2. 中期考核:对研究生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学术道德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3.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和正式答辩:评估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4. 毕业评价: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确保培养质量。

七、保障措施1. 建立健全导师责任制,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指导作用;2. 完善科研条件,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科研资源;3. 加强学术交流,促进研究生与国际一流学术水平接轨;4. 注重研究生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5. 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激励研究生学术创新。

农村教育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村教育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村教育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0120)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研究型高层次农村教育类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立志为国家教育事业及农村教育的发展服务。

2.掌握较广博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熟悉国内外教育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掌握农村教育发展的前沿信息;具有较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具有使用一门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科研能力;能够承担高等院校的教育学教学、教育科研和教育管理工作,以及胜任农村教育的研究和管理工作。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农村义务教育质量问题研究2.城乡教育均衡化研究3.农村社会转型与农村教育发展研究三、修业年限博士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最低修业年限为3年。

生源为3年制硕士生的全日制博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非全日制博士生或生源为2年制硕士生的博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硕博连读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为5年。

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的博士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毕业的条件为:博士生在读期间须全日制脱产学习,成绩优异;答辩前至少在CSSCI检索源刊物上公开发表了3篇学术论文。

四、培养方式1.博士研究生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课程学习主要有助于开阔博士生的学术视野,注重对博士生批判意识和问题意识能力的培养。

2.采取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成立本专业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为本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并设组长一名。

导师是博士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在博士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博士生指导小组配合导师全程参与博士生的指导工作,充分发挥集体培养优势,为博士生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使博士生在博采众长中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

3.博士生入学一个月后,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和领域,制定个人研究和学习计划,并由博士生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

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博士含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博士含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博士(含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1203方案适用学科、专业:一级学科:农林经济管理(1203)二级学科:农业经济管理(120301)林业经济管理(120302)农村财政金融(120320)一、培养目标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博士研究生教育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

1.思想品德要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及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业务素质要求具有坚实宽厚的农林经济管理基础理论和深入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所从事专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能在本学科发展的前沿上不断创新和探索;具有独立从事经济分析和社会实践能力,在农林经济管理研究上做出创造性成果;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3.身体素质要求身体健康,符合所学专业对身体素质的基本要求。

二、研究方向本培养方案按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设置。

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包括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 2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农村财政金融 1 个自设二级博士点,方案将各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和课程一并列出,方案中除规定的各学科专业博士研究生必修的公共课和专业必修课外,对所列的专业选修课,各学科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可根据其研究方向加以选择。

具体研究方向如下:(一)农业经济管理学科1.农村发展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农村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研究;探讨有关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分析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方向的研究目标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之路,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及对策措施。

生态学一级学科(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态学一级学科(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态学一级学科(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13)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将为国家培养生态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学科要求所培养的博士生要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诚实守信,团结协作;能够掌握和运用马列主义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具有强烈的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的献身精神;具有严谨、谦虚、求实、进取、敬业的学风和创新性思维等科学素养。

掌握坚实深厚的生态学基础知识,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系统深入地掌握生态学科相关专业领域的专门知识及实验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能上获得创造性的成果。

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外语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初步掌握第二外语;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能够独立承担相关专业教学、科研工作和生态保护、生态管理、生态工程设计等相关部门或行业的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

二、研究方向1、生态科学从事植被、群落、种群、生理生态、动植物区系地理等生态学基础和前沿课题研究。

2、生态技术与工程从事生态保护技术,森林、湿地、矿山等典型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技术和生物滞留系统等绿色基础设施设计等相关技术和工程设计研究。

3、生态管理从事自然保护区管理、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城市规划与管理等生态管理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三、学制全日制普通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为4年,达到培养方案要求可申请提前毕业,最长提前毕业时间不能超过一年。

学位课程一般在第二学期完成,后2-4年主要从事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研究及写作和答辩工作。

四、培养方式1.根据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本学科按生物学一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按二级学科开设博士期间专业基础课程,由导师或导师组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

2.本学科鼓励研究生的“三种经历”,即海外学习经历、第二校园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在海外学习经历、第二校园经历中实行双导师合作培养。

3. 指导教师或指导小组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博士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引言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针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科学家和学术研究者。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博士研究生是高水平科研人才的主要来源,其培养目标主要包括:1. 具备深厚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理论素养;2. 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3. 具备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和技巧;4. 具备良好的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意识。

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应该具备以下一些要求:1. 系统而完备的学术课程安排,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学术活动等;2. 扎实的科研能力培养,包括科研训练、科研项目参与和学术论文发表等;3. 导师团队的组建和指导机制,保证博士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学术指导和支持;4. 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平台,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合作意识。

二、培养计划和周期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进行合理的安排。

一般而言,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周期为3-4年。

具体培养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术课程:博士生在培养期间应完成一定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学术课程的安排应该具备系统性和渐进性,以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学术需求。

2. 科研训练: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应深入参与科研项目,进行科研训练和实践,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应鼓励学生进行学术论文发表,提高科研水平。

3. 学术交流:博士生应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包括学术报告、学术会议和学术研讨等,增强学生的学术氛围和研究动力。

4. 导师指导:导师对博士生的指导和支持至关重要,应制定明确的导师指导制度,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学术指导和支持。

三、培养评估和质量保障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评估是保障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培养评估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术成绩评估:对博士研究生的学术成绩进行评估,包括学术课程成绩和学术论文发表等。

农业 专业学位博士授权条件

农业 专业学位博士授权条件

农业专业学位博士授权条件
申请农业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需要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1. 符合国家农业发展战略和重大需求,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

2. 具备农业农村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力,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3. 拥有满足农业专业学位博士人才培养需要的实验室、科研设施等硬件条件。

4. 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农业专业学位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具有明确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以及完善的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5. 与农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具有较好的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

此外,还需要满足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其他相关要求。

具体申请流程和要求可能因地区和学校而异,建议具体咨询当地或意向申请的学校。

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为了加强我校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的培养工作,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根据《学位条例》、《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博士生培养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一、目标要求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精神、具有坚实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适应行业、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思想,树立主义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践行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创新务实精神,掌握本门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相应的技能与方法,熟悉和领悟本学科专业的学术前沿;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综合能力,包括较强的写作能力、外语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3.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良好的写作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坚持学术诚信,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二、学习年限1.博士生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含休学)为3至6年;直博生、硕博连读学制为5年,学习年限(含休学)为5至8年。

2.拟提前答辩的研究生,具体要求见《XX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提前答辩暂行规定》。

3.超过学校规定学制的学习期间,研究生不再享有助学金及各种补助金,学校不再发给导师指导费。

三、培养方式1.博士生培养工作以科学研究为主。

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个人特长,学习有关课程,在拓宽学科专业面、扩展知识结构、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学科前沿的基础上,重视博士生的创新能力、开拓精神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2.博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一般采取以导师为主的集体指导的方式。

对每个博士研究生都要成立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博士生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0903博士研究生含硕博连读培养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0903博士研究生含硕博连读培养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0903)博士研究生(含硕博连读)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高水平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1.政治思想要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正派,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思想。

2.业务水平要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某一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运用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把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及独立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科学或技术研究中能够取得被同行认可的创新性成果。

至少掌握1门外国语,具备熟练的读、说、听、写能力。

3.学术素养及能力具备丰富的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知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较强的科学洞察能力和求实创新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较强的学术鉴别能力,包括对已有成果的真实性、对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已有技术、方法和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鉴别;能根据学科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提出有价值的科学研究问题,具有撰写科研项目书并独立组织开展高水平研究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应用计算机等现代设备和技术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4.身心素质要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身心素质。

二、学科方向本培养方案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本一级学科包括土壤学、植物营养学2个全国统一设置的二级学科和土地资源与信息技术、农业环境保护、水资源与农业节水、资源环境微生物学、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5个自设二级学科。

1. 土壤学设土壤肥力、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土壤改良利用、土壤发生分类5个研究方向。

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细则

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细则

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细则为了加强博士生培养工作,不断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国家教委《博士生培养工作暂行规程》(征求意见稿)和《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若干意见》制定本办法。

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一)掌握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学科研究工作的能力;在学术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如确有必要经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

三、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一)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进行博士生培养工作、教学管理工作和质量检查的基本依据,按二级学科制定。

应体现本专业博士生培养基本要求,对本专业博士生的培养目标、学习年限、研究方向、学位课程和考试要求、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要求作出规定。

培养方案由导师和指导小组成员按照专业要求制定,经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审核后,报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通过。

(二)培养计划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导师应结合研究生研究方向和实际情况制定培养计划,应对课程学习、文献、阅读、科学研究、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实践环节、社会调查等项要求和进度作出计划。

要充分注意因材施教,发挥博士生的特长与积极性、创造性。

培养计划经导师、学科带头人同意后执行,并报研究生处备案。

四、培养方式拓宽培养口径,使博士生能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提倡按较宽口径制定培养方案,并以此规定博士生应具有的知识结构及其配套课程。

加强对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其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

农科院引进和自主培养博士工作方案

农科院引进和自主培养博士工作方案

农科院引进和自主培养博士工作方案一、目标。

咱农科院得发展,得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就需要有一批厉害的博士来撑场子。

引进外面优秀的博士,同时自己也培养出一批土生土长的博士人才,让咱们农科院在农业科研领域更牛气哄哄。

二、引进博士工作。

# (一)招聘渠道。

1. 高校合作。

跟那些农业相关专业牛掰的高校,像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啥的,建立紧密联系。

定期去高校开招聘会,就像摆地摊一样,把咱们农科院的优势、待遇、科研环境都摆出来,吸引那些即将毕业的博士们。

设立高校实习基地,让博士生们提前来咱们这儿体验一下,感受下咱们农科院的魅力,说不定就爱上这儿不想走了呢。

2. 学术会议。

参加各种农业学术会议,这就像是参加武林大会一样。

在会上,咱们不仅要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还要留意那些在会场上闪闪发光的博士们。

主动跟他们搭话,介绍咱们农科院,邀请他们来加入我们的大家庭。

3. 网络招聘平台。

在那些专业的科研人才招聘网站上,把咱们的招聘信息写得明明白白,就像写征婚启事一样吸引人。

什么优厚的待遇啦、良好的科研氛围啦、广阔的发展空间啦,都给写上。

# (二)吸引条件。

1. 待遇优厚。

薪资方面,给博士们开有竞争力的工资,不能让人家觉得来咱们这儿是吃亏的。

除了基本工资,还有各种绩效奖金,就像打游戏通关有奖励一样,科研成果越多,奖金就越多。

住房补贴也不能少,让博士们能有个安稳的小窝。

可以是直接给现金补贴,也可以提供院里的宿舍,宿舍条件要弄得舒舒服服的,像家一样温暖。

2. 科研资源支持。

给引进的博士配备充足的科研经费,这就像是给战士们配上精良的武器一样。

让他们可以大胆地开展自己的研究项目,想买啥设备、材料都不用愁。

提供先进的实验室设备,要是设备不行,就像厨师没有好厨具一样,再好的厨艺也发挥不出来。

而且要保证设备的维护和更新,让博士们能随时用上最新、最靠谱的设备。

3. 职业发展规划。

为博士们制定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规划,就像给他们画一幅美好的蓝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基本要求
山农大办字〔2010〕25号
一、培养目标
博士研究生培养贯彻质量第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

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求实创新、严谨的科学作风和献身科学的精神。

2.具有本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规范的研究技能。

深入了解本学科发展方向和研究动态。

具有良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3.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学制为三至六年。

六年不毕业者作结业处理。

三、课程设置
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自然科学类专业,总学分不低于18学分;人文社科类专业,总学分不低于20学分。

其中学位课13-17学分,选修课3-5学分。

学位课程70分为合格,其它课程60分为合格。

现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采用讲授与讨论的方式进行。

通过联系实际撰写课程论文进行考核。

外语课重点培养博士研究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选修课由导师根据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和科研需要确定,鼓励
跨学科专业选修1-2门课程。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补修2-3门本学科硕士主干课程,计成绩,不计学分。

四、培养方式和方法
(一)教育与管理
研究生教育管理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以院为主的管理体制。

各学院党委分管书记负责研究生政治思想和教育工作,分管院长负责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工作。

研究生辅导员(秘书)具体做好研究生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和日常管理等工作。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导师对研究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负责,从思想、作风、治学等方面以身作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导师要积极指导、帮助研究生就业或创业。

充分发挥研究生党团组织和研究生会的作用,建立健全研究生思想工作和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研究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

导师组负责学位点建设规划和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组织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阅卷及复试,组织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论证、专题讨论、中期考核、论文答辩,研究决定与研究生培养有关的其它重要事项。

参加导师组是教授的学术义务。

导师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全面负责。

为保障和提高培养质量,对每位博士研究生由导师负责建立一个由本学位点2-3位教授(如工作需要亦可有副教授或其他学位点1-2位教授)组成的指导组,负责指导制定培养计划、课程学习、文献阅读、教学生产或社会实践、论文选题、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等。

研究生与导师指导关系的确定采取研究生和导师双向选择的办
法。

导师调离学校或外出时间超过一年,或因其它原因不能继续指导时,学院负责变更研究生的指导关系,并报学校备案。

(三)培养计划
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学科(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研究方向,完成《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表(一)》的制定,此项工作于入学两周内完成。

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论文选题,并在本学科范围内进行开题报告论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并填写《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表(二)》,经导师、导师组长和学院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后送学校备案并开始实施。

(四)科研工作和学位论文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博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应针对本学科领域的重要科学或技术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实践价值。

开题报告应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主要研究方法、各阶段的工作计划、预期结果和主要创新点等。

研究内容突出科技创新,技术路线科学合理,研究方法先进可行。

学位论文要求试验设计周密,观察、测定、记载准确,数据资料翔实,分析推理客观,结果、结论可靠,论文格式规范。

对于投机取巧、拼凑数据、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败坏科学道德和违背国家论文要求的行为,一经查出,将严肃处理。

论文于答辩前3个月完成初稿,经导师审阅、修改后,按有关规定申请论文答辩。

(五)专题讨论与实践教育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实行博士研究生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制
度,至少在本学科内作2次学术报告,并记录在案,计1学分。

根据学科特点,鼓励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教学、生产或社会实践。

(六)中期考核
博士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包括三部分,即课程成绩与平时表现、学科综合考试、开题及研究进展报告。

中期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

课程成绩与平时表现考核,成绩占20分。

课程成绩占15分,平时表现占5分。

学科综合考试,成绩占40分。

学科综合考试由学院教授委员会统一组织,以闭卷笔试方式进行,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学科基础理论、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学科研究进展。

笔试时间为3小时。

开题及研究进展报告考核, 成绩占40分。

考核小组不少于5位专家,并有相关学科专家参加,导师不参加自己指导研究生的考核。

研究生讲述开题报告及研究进展,讲述时间为20分钟,然后由考核专家提问。

提问与回答要有详细记录。

每人考核时间不低于1个小时。

中期考核成绩70分为合格;60-69分者给予预警,并视具体情况经导师同意后参加下一年的中期考核;低于60分者淘汰。

五、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答辩资格审核: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实践环节,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经导师同意后方可申请预答辩。

学院对博士研究生的答辩资格和科研原始资料(资料存档地点由学院和导师协商)进行审核。

审核通过后报学校核准,准予预答辩。

论文预答辩:各学院对答辩资格审核合格的博士研究生组织论文预答辩。

通过预答辩发现论文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并决定是否进行正式论文答辩。

预答辩未通过者,则延期毕业,参加下次论文预答辩。

论文答辩:答辩工作由学科点统一组织;导师不作为答辩委员;
论文答辩委员会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5-7人组成,其中半数以上是博士生导师,校外专家至少2人。

学位授予: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须在国家一级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至少1篇体现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的研究论文(署名单位为山东农业大学),方可申请博士学位。

在上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各学位点可根据学科特点制定高于上述基本要求的论文要求,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通过后,报学校审核备案后执行。

未达到学位点申请博士学位所必需发表论文要求的博士研究生,经个人申请,导师和导师组同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批准,可申请论文答辩和毕业,但不受理学位申请。

待所必需论文发表后,方可申请博士学位。

对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达到本学位点发表论文要求者,按照《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要求,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推荐,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博士学位。

博士学位实行异议期制。

3个月内无异议者,颁发博士学位证书。

六、培养工作程序
时间工作内容
第一学年课程学习;科学研究。

第二学年开题报告及中期考核;科学研究;
专题讨论与实践教育。

第三至第六学年科学研究;专题讨论与实践教育;撰写论文;
论文答辩。

七、本方案自2010级博士研究生开始实施,由研究生处负责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