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典故的四字成语故事

合集下载

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成语是人们相沿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定型、表达精练、含义丰富的固定词组。

你知道成语,但是你知道一些成语背后的历史典故吗?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篇1:口蜜腹剑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空元年》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

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释义:比喻口头上说话好听,像蜜一样甜,肚子里却怀着暗害人的阴谋。

故事: 李林甫,唐玄宗时官居“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这是宰相的职位。

此人若论才艺倒也不错,能书善画。

但若论品德,那是坏透了。

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强、声望比他高、权势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择手段地排斥打击。

对唐玄宗,他有一套馅媚奉承的本领。

他竭力迁就玄宗,并且采用种种手法,讨好玄宗宠信的嫔妃以及心腹太监,取得他们的欢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

李林甫和人接触时,外貌上总是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嘴里尽说些动听的“善意”话,但实际上,他的性格非常明险狡猾,常常暗中害人。

例如有一次,他装做诚恳的样子对同僚李适之说:“华山出产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就可大大增加国家的财富。

可惜皇上还不知道。

李适之以为这是真话,连忙跑去建议玄宗快点开采,玄宗一听很高兴,立刻把李林甫找来商议,李林甫却说:“这件事我早知道了,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开采呢?别人劝您开采,恐怕是不怀好意;我几次想把这件事告诉您,只是不敢开口。

”玄宗被他这番话所打动,认为他真是一位忠君爱国的臣子,反而对适之大不满意,逐渐将他疏远了。

就这样,李林甫凭借这套特殊“本领”,他一直做了十九年宰相。

后来,司马光在编《资治通鉴》时评价李林甫,指出他是个口蜜腹剑的人,这是很符合实际的.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篇2:破釜沉舟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

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其主人公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其主人公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其主人公如果汉语是浩瀚的大海,成语就是其中美丽的贝壳,成语故事就是贝壳里的珍珠。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一)退避三舍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

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

经过千辛万苦,重耳来到楚国。

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

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

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__先退避三舍,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

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__在作战时相遇。

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__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

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

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

形容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二)约法三章(刘邦)[释义]约:商议确定;法:法律。

订立法律三条。

原指订立法律;相约遵守。

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大家监督遵守。

[语出]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正音]约;不能读作“yāo”。

[用法]一般作谓语、宾语。

[例句]为了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校长与全校师生~;作业当天完成;不上第七节课;节假日不补课。

20个古代历史成语典故

20个古代历史成语典故

20个古代历史成语典故成语是学习历史知识的来源之一,同时也是很好的写作素材。

成语当中有很多的历史故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个古代历史成语典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个古代历史成语典故1.坚贞不屈【解释】坚:坚定;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

意志坚定,决不屈服。

【相近词】威武不屈、坚强不屈【相反词】卑躬屈膝、奴颜婢膝【成语故事】明朝末年,清豫亲王多铎率军攻打扬州,派明朝降将李遇春去扬州劝降史可法,被史可法痛骂而回。

豫亲王多次用书信劝降,也被史可法回书痛骂。

清兵攻陷扬州,史可法自杀未遂,被清兵俘虏,他坚贞不屈,慷慨就义。

2.老泪纵横【解释】纵横:交错。

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相近词】满面泪痕、泪如雨下【反义词】笑逐颜开、眉开眼笑【成语故事】公元757年,杜甫得到唐肃宗的许可回家探亲,在回家途中亲眼看到安史之乱所造成的�种植揖场A诰游仕秸问辈拍芙崾⑺咚导蚁绲目嗄眩旱孛挥懈郑⒆用潜槐迫ゴ蛘�……说到伤心处,乡亲们老泪纵横,杜甫只好仰天长叹3.近水楼台【解释】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

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相近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反义词】隔岸观火【成语故事】宋仁宗时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气温和,与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得到他的关心与推荐提拔,有一个外地巡检苏麟到杭州办事,送范仲淹一首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给了他想要的东西。

4.鸡鸣狗盗【解释】鸣:叫;盗:偷东西。

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相近词】旁门左道【反义词】正人君子【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出访秦国,秦国的相国出于嫉妒劝秦昭王杀死他,秦昭王把他关了起来。

孟尝君的门客晚上装成一条狗混进秦宫偷白狐袍子送给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尝君。

孟尝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关,门客学鸡叫骗开城门逃跑。

5.破釜沉舟【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相近词】义无反顾、背水一战、决一死战【相反词】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举棋不定【成语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6.盲人摸象【解释】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关于历史典故的四字成语故事

关于历史典故的四字成语故事

关于历史典故的四字成语故事四字成语是中文语言中最常用的成语形式之一。

这些短小精悍的成语,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出极具内涵的哲理和道理,也经常涵盖一些历史典故。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与历史典故相关的四字成语,并探讨这些成语的故事和背后的历史背景。

1. 精卫填海“精卫填海”是一个著名的四字成语,传闻说,古代有一个叫精卫的鸟,它可以在空中飞行得非常高。

有一次,精卫看到海洋上有若干山峰,就不满足于这些高山止于水平面上,于是它决心填海造陆。

然而,它遭受了失败,并最终跌入海洋深处,因此它的名字也因此而闻名。

精卫填海的故事旨在告诉人类,人要有志向和雄心,但也要有自知之明和放弃时机的判断力。

这个故事也提醒着我们,我们应该关注环境保护,不能轻视自然之力,也不要过于贪心,否则我们只会在大自然的面前显得更加渺小。

2. 称王称霸“称王称霸”是一个四字成语,表示一个人渴望成为国王或领袖,并统治和支配他的国家或地区。

此成语的故事背景是中国历史中的战国时期。

在那个时候,中国分裂成了七个大国。

其中,一个叫做韩国的国家,由于弱小,它的领导人可以被人轻易地把持,从而无法得到相应的权力和地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内出现了许多有雄心和野心的人,他们听从自己的私心,意图称王称霸,然而,可悲的是,这些人都最终失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权力与荣誉是需要通过长期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获得的。

我们也应该明白,人类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慢慢发展与进步,也才是成为真正的王者的秘诀。

3. 刻舟求剑“刻舟求剑”是一个古老的四字成语。

传说有个人乘船过河,遗失了他的剑,为了取回他的剑,他在船上开始雕刻木头,以便在返回此处之时能够找到他的剑。

然而,他的行为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剑已经随着水流离开了原地。

这个故事的意义在于,人们应该根据新的情况和环境作出决策,而不是坚固某种旧有的观念和思想惯性,因为它们已经过时或无用。

我们应该把我们的行为重心放在改变困境和不断创新上,而不把时间和努力浪费在被证明并不合适或无作用的方向上。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典故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典故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典故历史就是⼴义的故事。

其实在⼈类早期,缺乏⽂字的时代,本民族的历史多以史诗的形式⽤⼝头代代相传,今天⼩编在这给⼤家整理了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接下来随着⼩编⼀起来看看吧!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炙⼿可热】故事的主⼈公: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唐代伟⼤的现实主义诗⼈,与李⽩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常深远,被后⼈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杨贵妃(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姿质丰艳,善歌舞,通⾳律,为唐代宫廷⾳乐家、舞蹈家。

其⾳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美⼥之⼀。

杨钊,唐中期权⾂,奸⾂。

专权误国,排挤忠良,起⽤奸佞,败坏朝纲。

杨贵妃同曾祖兄,张易之之甥。

【炙⼿可热】是什么意思?⼿摸上去感到热得烫⼈。

⽐喻权势⼤,⽓焰盛,使⼈不敢接近。

【炙⼿可热】出⾃哪⾥?唐·杜甫《丽⼈⾏》:“炙⼿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炙⼿可热】词语辨析:【炙⼿可热读⾳】:zhì shǒu kě rè【炙⼿可热的近义词】:烜赫⼀时、望⽽⽣畏、敬⽽远之【炙⼿可热的反义词】:平易近⼈、和蔼可亲【炙⼿可热⽤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炙⼿可热】如何造句:1.吸引猎婚族在⽇本也已成为⼀个炙⼿可热的⾏当,这与近年来⽇本不婚族⼤增的趋势密切相关。

2.这是个炙⼿可热的⼈物,攀附他的⼈不知有多少。

3.随着电⼦商务的蓬勃发展,域名的商业价值炙⼿可热,成为众多商家关注的焦点和诱发域名纠纷的重要因素。

4.美联社纽约电现在轮到中国成了⽓候问题炙⼿可热的焦点了。

5.专业知识加上流利的英语,⾜以让你成为社会上炙⼿可热的⼈才!6.在⾯对炙⼿可热的⾦州勇⼠时,湖⼈集体发威,轻松拿下⽐赛。

7.分析师们说,投资者对炙⼿可热的新兴市场股的狂热近来也有所降温,部分原因在于远离风险。

8.爱滋病护理是常今炙⼿可热的议题,亦是发展中的⼀门专业。

四字成语历史典故

四字成语历史典故

四字成语历史典故
以下是几个四字成语历史典故:
一、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的典故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后形容人刻苦自励。

二、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的典故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三、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的典故出自《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意思是说龙画好了,点上眼睛,龙便活了。

比喻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突出文章或讲话的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四、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的典故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

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五、指鹿为马
指鹿为马的典故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二世时期,赵高指着一只鹿献给秦二世说:“这是马。

”秦二世问左右大臣这是什么,左右大臣有的沉默不语,有的说是“马”。

有的说是“鹿”。

赵高后来设法害死了那些说是“鹿”的大臣。

后来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
是非。

四字成语历史故事大全

四字成语历史故事大全

四字成语历史故事大全1. 胸有成竹:相传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名叫范蠡的美男子,他是个聪明绝顶的人才,通晓天文、地理、策略等各种知识。

一次,范蠡与楚王讨论军事问题,他先画出一幅草图,然后胸有成竹地向楚王讲解,让楚王非常佩服。

2. 龙飞凤舞:据说三国时期,孙权的侍卫中有一位名为岳靖的武将,他擅长使用长矛,其矛法舞动起来像龙飞凤舞般绚丽多姿,后来这个成语就以岳靖的武功命名。

3.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楚国太子勾践被越王勾践所俘虏。

越王勾践为了让太子勾践忘记楚国的荣耀,命令他每天睡在草席上、吃黄豆,夜间则躺在石头上。

太子勾践忍辱负重,苦练武艺,最终在越国打败了越王勾践,重振楚国荣光。

卧薪尝胆也就成为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意象。

4. 守株待兔:据说战国时期,有一个农夫非常贪心,一天发现一只兔子撞在了他的树枝上死了。

他误以为是自己的树枝“神助”,于是每天守在树下等待兔子自己送上门来。

这个故事形象地描绘了贪心的自我陷阱。

5. 金玉满堂:古代富商刘太真,有个习惯是在洗澡的时候用自己的财宝铺成地板,享受“金玉满堂”的感觉。

有一天,他忘了一枚金戒指在地上,结果被用水仙草汁洗澡的儿子发现后,躲着卖掉它,从此开始走上“不治之路”。

这个成语意味着富贵之人必须要谨慎守护自己的财富。

6. 百年树人:传说宋朝画家吴道子年过八旬,得知爱徒张旺已成名,为纪念自己的恩师,张旺不顾年老体弱爬上高山,找到一颗古树,削下树皮,画了一幅神仙图像在上面,并挂到了树上。

如今这棵古树生长茂盛,百年后的树上,仍能看到神仙图像,也因此有了“百年树人”的说法。

7. 见贤思齐:西周时期,周公旦当国,礼贤下士,后来接连招纳了许多有才智的人,有人认为这些人违背了天下的同心协力,“以议者满庭”,周公就让这些人一起推托了。

后来他们想明白了周公的用意,主动争论,最终形成共识,感叹周公“别成一家而治天下”。

8. 不遗余力:记载西汉时期大将军韩信治军很厉害,有一次出征,他在领兵进攻敌军瞬间,迅速运用兵法、军事策略,竭尽全力打败了敌军,战功显赫。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10篇)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10篇)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10篇)成语是从历史事实来的。

其中有的是把某一历史事件,概括为成语的;有的是截取或改易历史里的著名文句为成语的。

由寓言故事来的成语,往往含有幽默感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

这类成语,在全部成语中,所占的比重不算大。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1实事求是【成语故事】汉景帝时期,河间王刘德特别喜欢研究儒家的经典著述,他读儒学时总是根据实例求证真相。

他从民间得到好书后,亲自抄写一份给原主,同时还赠以金银。

因此很多人慕名给他送书。

长此以往,他的藏书比朝廷的存书还多。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2旁征博引、【成语故事】唐高宗下令处死不小心看伐了昭陵的柏树的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大臣狄仁杰认为权善才罪不至死,就举张释之劝汉文帝释放偷汉高祖庙里玉环的小偷,辛毗拉魏文帝的衣服看迁民布告等例证明贤明君主必须依法治国,终于救了权善才。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3披星戴月【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国单父县令宓子贱坐在公堂弹琴却能把县治得很好,而继任的巫马期每天披星戴月、事必躬亲,十分劳累才把县治得井井有条,巫马期向宓子贱请教秘诀。

宓子贱说得善于利用能干的人为你办事。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4披荆斩棘【成语故事】东汉初年,大将冯异跟随刘秀打天下,深得刘秀的信任。

刘秀定都洛阳后,冯异镇守长安,当地百姓称他为“咸阳王”,有人进谗言给光武帝,刘秀深知冯异的忠心,在他起义时为他披荆斩棘,忠心耿耿为他打江山,是忠实可靠。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5言犹在耳【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襄公死后,太子夷皋年少,赵盾执掌国政,他想立襄公弟弟雍为国君,派人去秦国接他。

太子夷皋的母亲缪赢知道后,日夜抱着夷皋在朝廷上痛哭,说襄公生前托孤言犹在耳,怎么能立即变卦呢。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6若敖鬼馁【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国若敖家族子文、子良兄弟均做官。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 画蛇添足故事:相传,古时候有个画家受人委托画了一幅生动的蛇。

画完后,他觉得自己的画虽然精美绝伦,但还是不够完美。

于是,他自作聪明地在蛇的四条腿上画上了四只鸟爪。

结果,这幅画变成了一只怪物,失去了原来的美感和神韵。

寓意:不该做过多无益之事,否则只会雪上加霜,画蛇添足。

2. 杞人忧天故事:古时候,有个杞国人总是忧心忡忡,日夜担心着天空会倒下来。

有一天,他去了邻国,发现那里天空依旧高悬,于是他深受启发,终于理解了“杞人忧天”的故事寓意。

寓意:不要过分担忧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免影响内心平静与工作效率。

3. 一石二鸟故事:有个人想要猎杀一对鸟儿,于是他想了一个聪明的主意,将一块石头扔到树上,结果鸟儿因受惊而飞了起来,不幸被他抓住。

这个人得到了两只鸟儿,实现了一石二鸟的目标。

寓意:善于想象和创造,运用一些聪明的技巧,即可达成目的。

4. 掩耳盗铃故事:据传,古希腊有个人名叫修昔底德,他在大街上偷了一个铃铛,但不想别人听到自己的行踪,便手捂耳朵。

结果,人们看到他盗铃的举动,嘲笑他为掩耳盗铃。

寓意:逃避现实,掩盖真相是不可行的。

5. 三顾茅庐故事:古时候,刘备三番请诸葛亮入川草庐,最后才拜他为军师,取得了几次胜利。

此事也因此流传至今。

寓意:只要经过三思而后行,最终可以得到成功。

尤其是在选择人才上,要经过细心推敲和多次考量,而不是随意决定。

6. 守株待兔故事:秦朝时期,有个农夫在一棵树下打盹,他梦到有一只肥美的兔子撞死在了一根树桩上,因此他决定将这个树桩周围清理干净,每天坐在这里等待兔子的到来。

可是兔子并没有来,农夫成了笑柄。

寓意:不要依靠侥幸心理,而要认真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

7. 画龙点睛故事:据说,中国著名诗人苏轼曾在为一幅龙画作书法点题时:“兽状虽倚仗风云,不意龙威出泥尘”。

由此可见,点睛之笔可以让画作更加形象生动。

寓意:微小的一笔可以影响整个作品,说明要细心、谨慎且专注于细节。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通过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含义。

在汉语中,有许多成语来自历史典故,这些成语既是文化的精髓和智慧的结晶,又是一种重要的传统知识和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介绍几个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一、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最初来自于古代战国时期,故事发生在邯郸城内。

有一个画蛇的人,画得十分惟妙惟肖,但是他却在勾勒蛇的腰部时,突然发现蛇已经完整,他为了增加画的难度,竟然在蛇的脚上添加了一些图案。

结果,这幅画虽然十分精美,但是却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和价值。

后来,这个故事被用来比喻不必要的努力,或者自讨苦吃的行为。

二、落井下石这个成语也来自战国时期,故事发生在秦襄王即位之后不久。

当时,一个名叫邓析的小官员被流放远方,在路上他偶然发现一只蛤蟆掉到了井里,邓析心思机灵,特地将一块石头扔进井里,结果将蛤蟆打了死。

邓析这样的行为是出于报复心理,他曾经替反对秦襄王的官员说话,结果被秦朝专政,这次他趁机报复。

这个故事被用来比喻恶意攻击,趁人不备,落井下石的卑劣行径。

三、弄巧成拙这个成语的故事来自于《庄子》的《逍遥游》中。

故事讲述了墨子和庄子一起去垂钓,而其中墨子为了防止鱼跑掉,动了一些心思。

他采用细绳绕钩的方法,结果鱼咬上勾后,墨子拉得太紧,细绳绕钩使鱼脊椎折断,无法再利用,得不偿失。

这个故事被用来比喻在处理事物时,过于追求巧妙而导致事与愿违,最终害了自己。

四、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鲁国的乐师仅有三个人,但是参加宴会的时候必须配备五个乐师。

于是官方通过招揽一些素质相对较差的人,来满足凑够五个的规定。

这些人并没有真正的音乐才华,他们只是学习了一些表面功夫,因此在演奏时,他们往往会弹的很差,影响了其他演奏者。

这个故事被用来比喻靠人数来凑数,而非靠才华博得青睐的做法。

五、四面楚歌这个成语出自历史上著名的战争——楚汉战争。

当时楚国被汉国包围,四面都是敌军,楚国的军队被迫在艰苦的环境下奋勇抗击。

【关于】四字成语有名的历史典故

【关于】四字成语有名的历史典故

春秋时,鲍叔牙是齐桓公的谋士,他的好友管仲曾经在齐桓公的敌人门下做事,失败后被俘。

齐桓公让鲍叔牙做相国,他反倒大力推荐管仲,最终管仲做了相国,鲍叔牙则成为其手下,这段友谊在历史上传为美谈。

5.一诺千金秦朝末年,楚地有个叫季步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仗义好助。

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他都会设法办到。

因此,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6.王恭身无长物王恭是东晋时的名士。

他从会稽当官后回家,他同族的一个长辈看到他坐在一张竹席上,便把竹席要走了,王恭自己之后却只能坐草席。

那人听说后非常惊讶,对王恭说,我以为你还有多余的竹席。

王恭回答,我平日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7.赵柔卖犁赵柔是北魏人,一次他上街去卖犁,有个人要买赵柔的犁,赵柔要价二十匹绢。

另一人见他要价太低,于是要出三十匹绢来买。

赵柔却说,与人交易,一言便定,岂可以有利可图便动心呢?还是把犁卖给了原来那个人。

8.缇萦救父西汉时,官吏淳于意被判处肉刑,并被押送上京。

他的小女儿淳于缇萦坚持一路随父亲进京,最终令汉文帝废除肉刑,成为著名的孝顺典故。

9.杨震拒金东汉时有一名大臣名叫杨震,为官清廉,常向朝廷举荐人才。

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曾受他举荐的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10.崔枢还珠崔枢是唐代人,他赶考时曾和一商人住在一起。

后来商人得了重病去世,去世前送给他一颗价值万贯的宝珠。

崔枢埋葬了商人,却没有收下宝珠,而是将其一同葬进坟墓。

他的不贪财后来传为美谈。

11.荀巨佰舍身救友荀巨佰是东汉桓帝时的贤士。

一次他去探望重病的朋友,恰逢胡兵围攻城。

他不肯扔下朋友自己独自逃跑,甘愿用自己的性命代替朋友的性命。

胡兵大受感动,率军撤回,全城都得救。

经典的四字成语典故故事_有寓意的历史典故

经典的四字成语典故故事_有寓意的历史典故

经典的四字成语典故故事_有寓意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经典的四字成语典故故事,供大家参考。

成语典故故事1【成语】:才占八斗【拼音】:cái zhān bā dǒu【解释】:才:文才,才华。

形容人学问高,文才好。

【成语故事】:曹植,字子建,曾受封为陈王,死后谥名谥思,所以又称陈思王。

他是魏武帝曹操的第三个儿子,魏文帝曹丕的兄弟。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都是文学家,而且在创作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汉末建安时代出现的所谓“建安文学”,其主要代表人物,便是曹氏父子。

而曹植的文才似乎更见突出。

曹植从小就很聪明,才思敏捷,文词富丽,曹操很喜欢他。

曹操在世的时候,他的生活是很安定和优游的,那时他写的文章和诗歌,比较华美;但当29岁那年,曹操去世,他哥哥曹丕即位以后,他就不断受到打击;到他侄儿曹睿(魏明帝)即位后,受到的打击就更加多了。

由于他政治上受迫害,精神上被压抑,生活相当苦闷,因此,这一时期他写的诗歌,能暴露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和矛盾,能表现他对统治者的愤恨和要求自由的思想,也能由此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所以曹植后一时期的创作,从现实意义来说,比早期的要好一此。

曹植的创作,包括赋颂诗铭和论文,留下的虽然不多,但是旧时作家对他都有很高评价。

例如南朝梁代的诗评家钟嵘,在他的《诗品》中写道: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南朝宋代的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我国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虽然似乎不太满意曹植前期的作品,说它是“但美遨游,不及世事,”但是总的说来,他对曹植还是十分钦佩的,请看他给曹植下了怎样的评语:“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独得八斗!”(一石等于十斗)——这真是个有趣的评语。

称誉作者的学问高,文才好,后来就叫做“才占八斗”、“八斗之才”,简称“八斗才”。

关于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关于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关于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是一种相沿习用、约定俗成、言简意赅的固定词组或短语,不少的成语故事都是来自于历史典故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篇1:唇亡齿寒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

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

“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

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

”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

”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们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

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

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

”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关于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篇2:四面楚歌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

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中国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中国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中国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一)鹿死谁手的成语故事东晋时期,边疆少数民族经常到中原地区打杀掳掠,威胁着汉族的统治。

羯族人石勒,原是一个奴隶,后来投奔到前赵刘渊手下任大将。

他的势力不断壮大,后来灭掉前赵,建立了后赵,占领了中国北方很多土地,成为少数民族中最强大的一股势力。

有一次,在宴请文臣武将的聚会上,石勒乘着酒兴,问大臣徐光:“你看我的功德可与历史上哪位帝王相比呀?”徐光趁机恭维他说:“陛下的功德超过汉高祖刘邦,至于他以后的帝王,没有一个可比的啊!”石勒笑笑说:“人哪有不知自己的,你也太夸奖我了。

若是遇到汉高祖,我自认不如他厉害,也一定臣服于他,并与他的大将韩信、彭越一样,一心为他效力;若是遇到光武帝刘秀,我一定要和他在中原一比高低,到那时还不知鹿死谁手,政权到底落在谁的手里呢!”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二)才高八斗的成语故事【解释】:才:才华。

比喻人极有才华。

【成语故事】: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

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

他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谢康乐。

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

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

后来,他辞官移居会稽,常常与友人酗酒作乐。

当地太守派人劝他节制一些,却被他怒斥了一顿。

可是,谢灵运写的山水诗,却深受人们的喜爱。

他每写出一首新诗,立刻就会被人争相抄录,很快流传开去。

宋文帝接位后,将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

谢灵运更加骄傲了,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语才高八斗由此而来,形容人的文才极高。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三)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南北朝时期,梁朝的张僧繇擅长画龙。

古代历史四字成语故事(10篇)

古代历史四字成语故事(10篇)

古代历史四字成语故事(10篇)大都是两三千年以来流传下来的或陆续产生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演进,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表达新思想意识的成语,就自然会不断地陆续地产生,更需要我们现如今的传承下去。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古代历史四字成语故事1利令智昏战国时期,秦国派大将白起出兵攻打韩国。

秦军进攻上党(现山西省东南部)的时侯。

上党的守将冯亭负隅顽抗但仍然守不住,便想把上党献给赵国以谋求保护。

赵国的平阳君赵豹觉得无缘无故得到的好处是祸患的根源,因此他劝赵孝成王深思熟虑。

而平原君赵胜却被眼前的利益蒙住了眼睛,他极力主张接受上党。

赵孝成王派平原君接收了上党,封冯亭为华阳君。

于是,秦王派大将白起率军大举进攻赵国。

这场战争一打就是三年、最后赵国四十万大军在长平全军覆没、被秦军消灭,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赵长平之战。

后来,秦国的军队几乎攻破赵国的都城邯郸。

司马迁在评论这一历史事件时开诚布公地指出:“鄙语曰:‘利令智昏’。

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这段话的大意是:俗话说:“利这个东西、能够使聪明人冲昏头脑,丧失理智。

”平原君贪图冯亭的利诱,以致使赵国在长平损失了四十万兵马、甚至连国都邯郸都危如累卵几乎丢掉。

古代历史四字成语故事2开门见山晓亮《十大元帅之谜.徐向前元帅之谜》奇特的性格之谜:1967年1月24日晚饭后,徐向前实在憋不住了,决定要“闯宫”——坐车直趋林彪住地毛家湾。

当时,林彪、陈伯达正在交谈。

徐向前不宣而至,林彪很不高兴。

徐向前开门见山,向林彪讲了目前军队的混乱状况,说:军队要稳定,这样乱下去不行,要搞几条规定,如不能成立战斗组织、不能随意揪斗领导干部、不准夺权等等。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大全_历史典故带解释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大全_历史典故带解释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大全_历史典故带解释成语是中华文化中璀璨的一员。

中国古代有趣的成语典故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中国古代成语典故大全_历史典故带解释,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1】曳尾涂中【出处】《庄子・秋水》。

【释义】原意指乌龟拖着尾巴在泥巴里爬,比喻与其位列卿相,受爵禄、刑罚的管束,不如隐居而安于贫贱。

后也比喻在污浊的环境里苟且偷生。

【历史典故】庄子,名周,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抨击儒墨的权势观,鄙弃虚情假意,主张顺其自然。

庄子曾做过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他是一位非常廉洁、正直,有相当棱角和锋芒的人。

楚威王仰慕他的才学,想请他来辅佐朝政,多次派使者来请他,都遭到庄子的拒绝。

一次,庄子正在濮河上钓鱼,楚王又派两位大夫来请他去做官,他们对庄子说:“大王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渔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去三千年了,,楚王却把它用锦缎包好装在匣子里,藏在庙堂之上。

作为一只龟,是死了留下一尸一骨让人尊敬好呢,还是情愿活着而拖着尾巴在泥沼中爬行好呢?”两个大夫说:“还是活着好啊。

”于是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使者无言以对。

【2】乘风破浪“乘风破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船借着风势,破浪前进动。

比喻不畏艰险,奋勇向前。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史。

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日:“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南北朝时,有个年青人名叫宗悫,字元干。

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和叔叔舞剑弄棒,练拳习武,年纪不大,武艺却十分高强。

有一天正是他的哥哥结婚的日子,家里宾客盈门,热闹非凡。

有十几个盗贼也乘机冒充客人,混了进来。

正当前面客厅里人来人往,喝酒道贺之际,这伙盗贼却已潜入宗家的库房里抢劫起来。

有个家仆去库房拿东西,发现了盗贼,大声惊叫着奔进客厅。

一时间,客厅里的人都被惊呆了,不知如何是好。

只见宗悫镇定自若,拔出佩剑,直奔库房,盗贼一见来了人,挥舞着刀枪威吓宗悫,不许他靠前。

历史文化4个字的成语故事

历史文化4个字的成语故事

历史文化4个字的成语故事成语就是既成之语,大部分是四字的.后人觉得前人说的某句话语词精炼,表意恰到好处,就会把这句话拿过来用.一个成语一般开始是在读书人之间使用,因为大家都知道出典何处,自然能领会别人的意思.到后来用的久了,所有人都这么用,就成了汉语里的固定词汇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历史文化4个字的成语故事1绳锯木断【成语故事】宋朝崇阳县令张乖崖为官清廉,铁面无私。

一次见县衙管理铁库的库吏从钱库里偷了一文钱,张乖崖认为数量虽小但性质严重,必须严惩。

该官吏不服,张乖崖判他死刑并在判决书上写道:“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历史文化4个字的成语故事2善颂善祷【成语故事】晋文子赵武家里新落成一所房屋,晋国大夫张老去祝贺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旁人十分惊讶。

晋文子接上:“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腰领以从先大夫于九原也!”人称晋文子善颂善祷。

历史文化4个字的成语故事3三思而行【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文子为人谨慎,凡事都要“三思而行”,即多次考虑以后才决定做与不做。

孔子都不赞同他的观点,认为只要再思就行,如果三思就会患得患失,疑惑不定了。

不过看问题应该是一分为二,客观地分析问题。

历史文化4个字的成语故事4丧心病狂【成语故事】南宋时期,秦桧被金太宗的弟弟挞懒遣送回南宋,他谎称自己杀死看守逃回南宋,取得宋高宗的信任,担任宰相,主张对金称臣,谋害抗金的岳飞父子,校书郎范如圭气愤地责问秦桧为什么会是如此丧心病狂、倒行逆施呢?历史文化4个字的成语故事5使羊将狼【成语故事】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后论功行赏分封了一些大功臣为异性王,这些功臣们内心不平,相继出现谋反事件,英布眼看功臣被杀也举起了反旗。

刘邦派太子率老将们出征平叛,想借故废掉太子。

吕后看出刘邦这使羊将狼的计谋,于是苦谏请刘邦亲征。

历史文化4个字的成语故事6田父之功【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准备讨伐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天下第一快狗韩子卢去追天下第一狡兔东郭浚,追了一山又一山,双方筋疲力尽,都被累死。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100个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1. 画龙点睛画龙点睛的典故出自《庄子·外物》。

“晋景公问政于管仲,管仲对曰:‘臣之所以能者,以吾狂也。

狂者,天下之达道者也;故凡达人之所为,皆是一狂字。

’景公曰:‘何谓狂也?’管仲曰:‘手不释卷,口不能言,形容枯槁,几至于死者,谓之狂。

夫至人之达道也,犹且如是,而况其不达者邪?’”据此,可知“画龙点睛”的意思就是为完整的作品点缀上某样精彩,让整个作品更为完美。

2. 马到成功“马到成功”的典故出自股市术语。

其出处为古代传说中,刘备闻曹操攻荆州,甚为担忧,赵云乘马千里来投奔,救下熙熙攘攘的人民。

赵云文武全才,空前绝后,以至被称为“赵子龙”。

历史上,赵云曾于战争中指挥士兵、打败强敌,成为一个战斗天才。

因此,“马到成功”一词通常用于形容能够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达到事半功倍的境地。

3. 水落石出“水落石出”的成语来源于古代一个故事,据《史记》记载,战国时期,蒙恬率领大军攻打匈奴,行军时遭遇暴雨,天空浓云密布,营帐内外水深齐膝。

蒙恬唯有下令修筑大坝、并改变治水方向。

水流被引到坝前,随着水位的下降,暴露在外的石头和石块与“淤泥一体”的沙石渐渐分离出来。

自此,这个成语便被用来形容万事开头难,随着情况的展开一切变得清晰明了,轮廓清晰。

4. 画饼充饥“画饼充饥”的成语出自《列子·汤问》:“汤问曰:‘巫医、栾涂、佗躬,使民以术数服气,鲍叔牙、太公望、乐毅、夫差,以武力服民’。

列子曰:‘然。

有画地为牢,带河为疆者,谁为之先?夫画地为牢,带河为疆者,只是画之者称为有而已。

画牛而不成,以笔杀人,于国利,徒为虚说。

’”从这个典故中可知,“画饼充饥”是指用虚假的承诺安慰疲惫的人。

5. 掩耳盗铃“掩耳盗铃”的典故出自《庄子·外篇》。

其中描述了一位聪明的盗贼,决定偷一只大铃铛。

他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潜到一个村庄,找到了一家人家的大门,由于大铃铛很大,他无法取下。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用他的外衣包住大铃铛,然后用夹在耳朵里的双手来捂住耳朵,把自己耳朵瞎掉,然后大声地喊叫,想骗人们以为是警察来了。

寓意深刻的成语历史典故故事_历史典故故事

寓意深刻的成语历史典故故事_历史典故故事

寓意深刻的成语历史典故故事_历史典故故事历史典故不仅告诉我们很多道理,还可以拓展我们的历史知识,很多成语就是从历史典故延伸出来的。

下⾯给⼤家介绍⼀些关于寓意深刻的成语历史典故故事,供⼤家参考。

历史典故故事1【成语】:南柯⼀梦【拼⾳】: nán kē yī mèng【解释】:形容⼀场⼤梦,或⽐喻⼀场空欢喜。

【成语故事】:隋末唐初的时候,有个叫淳于尊的⼈,家住在⼴陵。

他家的院中有⼀棵根深叶茂的⼤槐树,盛夏之夜,⽉明星稀,树影婆娑,晚风习习,是⼀个乘凉的好地⽅。

淳于尊过⽣⽇的那天,亲友都来祝寿,他⼀时⾼兴,多喝了⼏杯。

夜晚,亲友散尽,他⼀个⼈带着⼏分酒意坐在槐树下歇凉,不觉沉沉睡去。

梦中,他到了⼤槐安国,正赶上京城会试,他报名⼊场,三场结束,诗⽂写得⼗分顺⼿。

发榜时,他⾼中了第⼀名。

紧接着殿试,皇帝看淳于尊⽣得⼀表⼈才,举⽌⼤⽅,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许配给他为妻,状元公成了驸马郎,⼀时成了京城的美谈。

婚后,夫妻感情⼗分美满。

淳于尊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呆就是20年。

淳于尊在太守任内经常巡⾏各县,使属下各县的县令不敢胡作⾮为,很受当地百姓的称赞。

皇帝⼏次想把淳于尊调回京城升迁,当地百姓听说淳于太守离任,纷纷拦住马头,进⾏挽留。

淳于尊为百姓的爱戴所感动,只好留下来,并上表向皇帝说明情况。

皇帝欣赏淳于尊的政绩,赏给他不少⾦银珠宝,以⽰奖励。

有⼀年,敌兵⼊侵,⼤槐安国的将军率军迎敌,⼏次都被敌兵打得溃不成军。

败报传到京城,皇帝震惊,急忙召集⽂武群⾂商议对策。

⼤⾂们听说前线军事屡屡失利,敌兵逼近京城,凶猛异常,⼀个个吓得⾯如⼟⾊,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束⼿⽆策。

皇帝看了⼤⾂的样⼦,⾮常⽣⽓地说:你们平⽇养尊处优,享尽荣华,朝中⼀旦有事,你们都成了没嘴的葫芦,胆⼩怯阵,⼀句话都不说,要你们何⽤?宰相⽴刻向皇帝推荐淳于尊。

皇帝⽴即下令,让淳于尊统率全国精锐与敌军决战。

淳于尊接到圣旨,不敢耽搁,⽴即统兵出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历史典故的四字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的四字成语(一):明镜高悬
传说,刘邦攻入秦都咸阳,进入咸阳宫,巡视秦王室存放珍宝的
仓库,只见其中金银珠宝,不可胜数。

但是其中最令刘邦惊异的,却
是一面长方形的镜子。

它宽四尺,长五尺九寸,反正两面都能照人。

如果用平常姿式走近它,能照出人的倒影。

如果用手捂着心口走近它,就能照出人的五脏六腑(fǔ)。

如果有病的人捂着心口去照它,就会从
中看到自身疾病所在的部位。

如果女子的心术不正,被它一照,就会
发现她的胆特别大,心脏跳动也异于常人。

据说秦始皇怕人怀有异心
不忠于他,所以经常让宫女们照这面镜子,发现谁的胆特别大,谁的
心脏跳得特别,就杀掉谁。

后来,就用“明镜高悬”比喻官吏能明察秋毫,光明正大,执法
严明,判案公正。

历史典故的四字成语(二):约法三章
秦末,沛公(即刘邦)首先打进秦国都城咸阳,他本来仅仅个小亭
长出身,见秦宫里富丽豪华,美女如云,于是赖在宫中饮酒作乐不愿
离开。

张良极力劝说,讲明秦王即因荒淫无道而亡,若刘邦进宫作乐,就会重蹈秦王覆辙,早晚以失败告终。

刘邦这才觉悟过来,他悉召诸
县父老、豪杰说:“父老忍受秦严厉苛刻的刑法很久了!我和诸侯及楚
怀王约定,谁先入关谁即称王。

现在,我同父老们约定三法:杀人者
处死刑;伤人和盗窃按情节轻重治罪;秦国的苛法一律废除。

官民均可
安居乐业了。

”此约法三章甚得百姓拥护。

现在,凡事先讲定规则,要大家共同遵守之时,人们常用成语
“约法三章”概括。

历史典故的四字成语(三):背水一战
公元前204年,汉王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领汉军去攻打赵国。

赵王和赵军统帅陈余,率领二十万兵马,集结在井陉(xíng),准
备迎战。

赵国谋士李左车向陈余献计说:“我有个主意,井陉口这个地方
两旁有山,道路狭窄,车马很难通过。

我们派三万人抄后路截断他们
的粮车,你统率大军正面阻击汉军,把城墙垒得高高的,不与汉军交战。

这样一来,汉军前进不得,后退不能,又无粮草,成了瓮(wèng)
中之鳖(biē)。

我看不出十天,我们就能够捉住韩信。

”但是,赵王没
有采纳李左车的意见。

韩信知道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采用,十分高兴。

他把兵马集结在
离井陉口三十余里的地方。

到了后半夜,韩信派两千名轻骑兵,每人
带一面汉军红旗,从小路迂回到赵营的侧后方,埋伏起来。

命令他们
待赵军倾巢而出时,袭入其大营,拔去赵军旗帜,全部插上汉军的红旗。

韩信又派一万人马作先头部队,沿着河岸摆开阵势。

陈余等人看见韩信把兵马安置于背水之处,大笑他是傻瓜,不懂
用兵,便率领赵兵全力迎战。

汉军的二千轻兵见赵军全营出动,只留
下一个空营,立即闯进赵营,拔掉赵旗,换上汉旗。

韩信则假装败退,向河岸阵地退去。

赵军追到汉军靠河阵地,汉军后无退路,个个背水拼命厮杀。


赵军久战不胜,士气开始低落,又发现背后自己的军营都插上了汉军
的旗帜,军心顿时大乱,纷纷溃(kuì)逃。

汉军乘机前后夹攻,大破赵军。

“背水一战”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决一死战。

历史典故的四字成语(四):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
界限,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
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
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

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
紧紧围在垓(gāi)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
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

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
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
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yú)姬一同唱歌。

唱完,直掉
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

虞姬自刎(wěn)于
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仅剩的兵卒逃至乌江,最终自刎于
江边。

以后人们就用“四面楚歌”这个成语,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
或逼迫,而陷于孤立窘(jiǒng)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
运往往是很悲惨的。

历史典故的四字成语(五):一败涂地
秦朝时候,沛县县令叫泗水亭长刘邦押送一批老百姓到骊山做苦工;不料走到半路上,接二连三地逃走了很多。

刘邦想:这样下去,不
等到骊山,就一定会逃光,自己免不了要被治罪。

他想来想去,索性
把没有逃跑的人都释放了,自己和一些不想走的人躲在芒、阳二县交
界的山泽中。

秦二世元年,陈涉在大泽乡起兵反秦,自称楚王。

沛县令想归附,部属萧何和曹参建议说:“你是秦朝县令,现在背叛秦朝,恐有些人
不服,把刘邦召回来,挟制那些不服的人,那就好办了。

”沛县令立
即叫樊(fán)哙(kuài)去请刘邦。

不过当刘邦回来时,沛县令见他领有
近百人,恐他不服从自己的指挥,又懊悔起来。

于是下令紧关城门,
不让刘邦进城。

刘邦在城外写了一封信,绑在箭上射给城里的父老,
叫沛县父老们齐心杀了县令,共同抗秦,以保全身家。

父老们果真杀
掉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进沛县,并请他做县令。

刘邦谦虚地说:“天下形势很紧张,假若县令的人选安排不当,就会‘一败涂地’,
请你们另外迟选别人吧!”但最后,刘邦还是当了县令,称做沛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