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学与问》教案.docx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2:学与问

教学设计2:学与问

第23课《学与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听写词语钥匙疑团殿堂日新月异好奇强健探求瞬息万变二、学习第4段1.沈括是多么优秀呀,咱们一起回到沈括小时候生活的那个年代吧,看看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你觉得沈括又是个怎样的人呢?课文中列举了沈括和哥白尼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三、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1.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2.面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

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3.自由读3自然段。

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4.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

5.老师这里有孔子的两句名言,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说说是什么意思吗?6.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愉快地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四、总结全文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现在老师也送你们一把金钥匙。

(老师发有关好问名言的小卡片)只要你拿到了这把金钥匙,并且知道怎么去用它,那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 学与问 |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 学与问 |

23 学与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学与问》一课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

课文紧紧抓住“勤学好问”这一点进行叙述。

先写“问”的重要性,再举例子来证实;接着写向谁“问”;然后写“问”与“思”要结合;最后有理有据的提出观点: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任。

整个课文叙述,言简意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问”的重要性,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坻。

第二自然段写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例如他对科学的不懈探求。

第三自然段写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四自然段写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五自然段写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做学习的主人。

二、学情分析这篇课文层次清楚,中心鲜明,是篇很好的范文。

所以,在上课伊始,我就请学生划出每段的段落大意,然后指导总结。

三、教学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四、教学重难点: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设疑1.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导入新课。

2.揭示课题:23 学与问3.课前质疑归纳:学与问到底有什么联系呢?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2)大致交流词义。

(3)指名读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第1自然段:“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23课《学与问》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23课《学与问》苏教版
(二)讲授新知
1.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生字词的发音和书写。
2.讲解生字词: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分析课文: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句子类型和修辞手法,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4.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课文的主题——学与问的关系,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勤学好问的重要性。
3.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课上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问、思考问题,培养其探究精神。
4.融入生活实践,提高语文素养:将课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实用性,提高其语文素养。
5.重视课后反馈,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强调学与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3.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勇于提问、善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课后阅读:请学生课后阅读一篇与《学与问》主题相关的文章,并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提问方法和阅读技巧,对文章进行分析,完成一篇阅读笔记。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课文中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2.汇报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教师适时给予点评和指导。
3.深化认识: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的问题意识。
(四)课堂练习
(1)针对知识重难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23学与问教案

23学与问教案

《学与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与问》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说勤奋》《谈礼貌》《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样,都是说明事理的文章,这类文章的一般特点是:提出观点——事例证明——得出结论。

本文就是围绕“勤学好问”这个中心观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我们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瞬息万变、日新月异、能者为师、五彩缤纷、相辅相成、不懈探求”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能了解本文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

3、利用扣关键词的方法读懂文中两个事例,懂得“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4、了解说理性文章的一般结构,初步了解说理文就事说理,以理服人的特点并尝试练笔。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能准确把握文章中心观点。

读懂文章事例,懂得“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2、了解文章说理的方法,并能尝试练笔。

一、回顾课文,明确观点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23课《学与问》(板书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的观点是: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为了更好地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举了两个事例。

还记得吗?二、预习反馈:第一个例子是哥白尼的故事,说明:“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第二个例子是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故事。

说明: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三、合作探究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哥白尼的故事。

出示哥白尼的资料。

看,这就是哥白尼。

请同学们把这段文字读一读,想一想他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哥白尼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与他的勤学好问是分不开的。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紧扣观点,写出哥白尼勤学好问的?学习步骤:1、默读课文,圈画出最能体现哥白尼勤学好问的内容。

2019六年级上语文教案23学与问_苏教精品教育.doc

2019六年级上语文教案23学与问_苏教精品教育.doc

23.学与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两位科学家勤学好问、问思结合的事例体会学与问的辨证关系,理解怎样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从提出观点、论证观点和总结观点几大板块提炼写法,学习作者的说理智慧。

教学过程:一、直奔观点,感知“学与问”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我们以前也学过这种文体的课文,如四年级的《说勤奋》,五年级的《谈礼貌》、《滴水穿石的启示》。

这样的文章有什么共同点?(通常在开头都会提出观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2.师: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一个观点,谁来说?(板书:提出观点)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课文还有一处也说了作者这个观点,请同学们找一找。

出示2:“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3.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总领全文(提出观点),一句在结尾总结观点(板书:总结观点)。

两句话首尾呼应。

过渡:在提出观点的时候,作者写了这样的一句话(出示“‘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常常”这个词语可以省去吗?可见作者的语言多么严密。

这是一句——比喻句,(在说理文中,这叫比喻论证(板书)的方法)——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在文中找找看还有没有比喻论证的句子了。

作者在这里通过严密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问的重要性。

齐读第一节。

二、走进事例,理解“学与问”师:有理不在声高。

为了论证这一观点,作者先后例举了两个事例(板书:举例论证),分别是(……)1.自由读读这个事例,想一想:从哪些字词句中可以体会到哥白尼的好问?可以在文中圈画出你认为值得关注的字词句。

2.学生交流。

①“非常喜欢”“充满了好奇”“经常”“缠”(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②“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我们理解课文不仅可以抓重点词句,还可以抓住文中的标点符号。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23课《学与问》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23课《学与问》教学设计

23.《学与问》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知道什么叫学问吗?学与问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学习《学与问》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顺句子。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3)“多问”与“勤学”有什么关系?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钥匙、芳菲、翱翔、强健、哥白尼、五彩缤纷、殿堂、好奇、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2)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随机正音。

三、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2、学生讨论回答。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然后看看这道填空题,把它完成。

知识就是指有(),知识是学来的,也是()。

“问”常常是(),是()。

2、对于整篇文章来说,第一自然段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是文章的总起段,下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说明第一自然段,作者在下面用了一些例子来证明第一自然段所说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

课文先说了谁呀?那我们就一起走近哥白尼。

你们了解哥白尼吗?3、你对哥白尼有什么印象呀?4、哥白尼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候的这些习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近哥白尼。

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5、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指导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6、师:小小的哥白尼和咱们差不多大,老师相信在平时,你也一定提过问题吧?能说说你提过哪些问题吗?(指名回答)7、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8、齐读第一自然段。

23 学与问(附教案)

23 学与问(附教案)
读了这几句话,你懂得了什么?
(要想得真知必须勤学好问。)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 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金钥匙”和“铺路石”的比喻 形象地阐述出“问”的重要意义。)
陶行知先生的名言: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 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 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 在每事问。 做学问就是要学要问,光学不 问只是一半,光问不学,也只是一 半,又学又问,才是完整的学问。
23
学 与问
学习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理解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自学指导一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和词语, 并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 )借助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意思。
自学指导一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和词语, 并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借助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意思。
结合上下文想一想:哥白尼为什么能提 出这么多的问题呢?
(因为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对 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他善于从平 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五彩缤纷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 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日新月异 瞬息万变 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 多问 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 发现问题 么”,学会从平常事物中发现问题。
五彩缤纷:各种色彩交织在一起。
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 步、发展很快。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朗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还对 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能者为师
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 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 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学与问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学与问  苏教版

23、《学与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3、探索问的方法,激发学生问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课件一、揭题,析题1、师板书“学”,问:同学们,从你们哇哇落地,一无所知到现在,说说你学会了什么?生:我学会了写字,我学会了扫地,我学会了唱歌,我学会了说话…师:从不会写到会写,我们成长着,从不会说到会说,我们生活着,你发现没有(课件出示: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过程。

生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的过程。

)生: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生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师:真会思考!我们一起来读读。

(课件出示: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生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从这句话中,你们发现了我们的成长和生活都离不开?生:学。

师:“学”常常和哪个字连在一起啊?生:问。

(师板书:问)师:你能从这个字的字形上给大家一点启示吗?生:问要用嘴来问!师:你真会观察!你真有学问!学和问连在一起就组成了“学问”,我们常常把“学问”说成“知识”,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

2、古往今来,在你的心目中哪些人可以真正称得上有学问的人呢?生:司马光。

生:司马迁。

生:孔子。

生:贾岛……师:你们是不是有学问的人啊?生齐答:不是。

(笑)师:有学问的人一定是喜欢问问题的人,你们平时就喜欢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刚才还说了那么多有学问的人,老师觉得你们也是有学问的人。

(生显得很开心。

)今天这堂课老师也想来做一次一个有学问的人。

老师想和同学们互换一下角色,在学习的同时,老师有不懂的问题就会向你们发问,可以吗?二、预习检测,找准起点(1)师:这篇课文讲了两个有学问的人,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哥白尼和沈括)了解他们吗?让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小学六年级语文:《23 学与问》分层教学教案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23 学与问》分层教学教案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23 学与问》分层教学教案设计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Design of the Hierarchical Teaching Plan of "23 Learning andQuestioning"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小学编订:FoonShion教育《23 学与问》分层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c: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b: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流感情地朗读课文。

a: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c:了解课文大概内容,认识到“问”的作用。

b:通过读文品句,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a:体会“学”与“问”的关系,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师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

2. 板书课题:学与问,齐读题目。

3. 围绕题目质疑:自己读了题目知道了什么或想知道什么?师小结:同学们读了题目已经知道了些知识,也有许多的疑问,那么学与问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读了课文同学们的疑问就会弄明白了。

(三)初读课文1. 自由读课文。

c:边读边画出生字。

b:边读边理解生词的意思。

c:边读边思考全文共分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三)再读课文,理解层次1. 再读课文b:学与问有什么关系?(小结:人在学习知识,探索奥秘的过程中,“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 默读课文a: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连一段话说说。

小结: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学与问”中“问”的重要性,然后用具体事例说明了“问”在探索奥秘,求得新知中的作用;最后总结全文。

提出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3 学与问

23 学与问




2、作者在下面用了一些例子来证明第一自然段所说的道理,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让我们就一起走近哥白尼。
3、你们了解哥白尼吗?(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情况介绍指名说)
4、是啊,哥白尼能成为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侯的学习好习惯分不开的,让我们继续走进哥白尼。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作批注,及时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5、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想到什么名言?说说是什么意思吗?投影出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理解诗句)
2、后来沈括是怎样解开这个疑问的?
3、从这个事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4、(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是呀,课文中列举了沈括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读第一句话)
教学
重点
1、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勤学好问
作业
设计
1、抄写词语。
2、读课文。




第2课时总64课时
主备人:何春巧
课题
23学与问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学与问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学与问

六年级语文上册23.学与问(第一课时)授课人: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弄清对“勤学好问”这一观点的叙述过程.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弄清对“勤学好问”这一观点的叙述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们都知道,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板书:学问。

)谁来说说形容人有学问的成语?(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知识渊博。

)2.学问,学问,既包括学又包括问,这两者有什么联系呢?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

补全课题,齐读课题二.新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画出生字新词并把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批注。

2.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字词.出示:懈沈括辅翔钥匙、芳菲、翱翔、五彩缤纷、殿堂、瞬息万变、相辅相成、日新月异(1)各种形式读词语。

(自由读、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2)词语理解。

哪个词语理解了或不理解都可以站起来说一说。

(3)理解重点词语:稀奇古怪:稀奇,少见而新奇。

古怪,使人觉得诧异,稀奇罕见的。

形容罕见而又奇特。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相辅相成:互相不充,互相配合。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3.指导写字师范写---生观察---描红---仿写---对比---评价---重写4检查读书指名分自然段读,师相机正音一、了解课文大意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二、小结:本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名人哥白尼和沈括的具体事例,告诉人们“问”的重要性,号召人们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三.作业:Δ:ΔΔ:ΔΔΔ:教学反思:六年级语文上册23.学与问(第二课时)授课人: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3.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3学与问》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3学与问》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3、学与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学与问》一课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

课文紧紧抓住“勤学好问”这一点进行叙述。

先写“问”的重要性,再举例子来证实;接着写向谁“问”;然后写“问”与“思”要结合;最后有理有据的提出观点: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任。

整个课文叙述,言简意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问”的重要性,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坻。

第二自然段写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例如他对科学的不懈探求。

第三自然段写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四自然段写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五自然段写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做学习的主人。

二、学情分析这篇课文层次清楚,中心鲜明,是篇很好的范文。

所以,在上课伊始,我就请学生划出每段的段落大意,然后指导总结。

三、教学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四、教学重难点: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过程:一、听写词语钥匙疑团殿堂日新月异好奇强健探求瞬息万变二、精读课文1.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思考:哥白尼是怎样走上科学探究之路的?(2) 理解“不懈追求”。

(3) 简介哥白尼及其地动说。

(4) 结合科学家哥白尼的事例,启发学生谈谈“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的含义。

2.学习第3自然段。

(1)知名朗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23学与问教案

23学与问教案

23.学与问(第二课时)周红艳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这是一篇说理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议论文。

议论文通常在开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板书:提出观点-论证观点-得出结论)我们知道课文围绕“学与问”,作者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幻灯片课文还有一处也说了作者这个观点。

幻灯片2.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起的作用是——总领,一句在结尾起的作用是——总结。

两句话又形成的关系是——首尾呼应。

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

板书:勤学好问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为了证明勤学好问这个观点,文中列举了两个事例,一个是哥白尼的,一个是沈括的,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哥白尼。

2.(课件出示图片及人物的生平简介)看,这就是哥白尼。

请同学把这段文字读一读,想一想,他有哪些成就?交流3.哥白尼真是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默读第2小节,在你认为值得关注的词语边上写上你解4.你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好问的?引导学生抓住“经常(思考的问题多,提出的问题多)缠着(问问题一定要问出个所以然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对问题的不懈探求。

打破砂锅问到底)”“问这问那”“……”(看书,不仅要抓字词,甚至连一个标点都不放过)假如你就是小哥白尼,可能会提哪些稀奇古怪问题呢?省略号省略了许多其他的问题,也和本自然段的哪里相照应?(非常喜欢问)5、小结:正因为哥白尼喜欢“问”,遇到自己不知道或者不明白的问题时勤于发问,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可见问在我们求知的道路上很重要吧,正如书上所说,出示幻灯片6、.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好问的故事?你们能举出一些名人勤学好问的例子吗?(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根据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这么多名人的事例都在告诉我们出示句子:“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三、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1、过渡:既然问这么重要,那么生活在这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得我们有了疑惑,应该怎么做?—有了问题。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3 学与问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3 学与问

23《学与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课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3课《学与问》。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知道了学与问的关系,谁能快速从用文中找到相关的语言回答?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课文还有一处也说了作者这个观点,请同学们找一找。

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齐读这两句话。

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起的作用是——总领,一句在结尾起的作用是——总结。

两句话形成的关系是——首尾呼应。

3、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要——勤学好问。

板书:勤学好问“好”就是“喜欢、喜爱”的意思。

4、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呢?让我们再次走进第二十三课去寻找答案。

相信通过上节课的初读感知,这节课的用心品味,大家一定能更深地认识学与问的关系。

二、民主导学任务一:品读第2和第4自然段,感悟人物精神。

为了说清楚勤学好问这个道理,作者举了一些例子,他列举了哪些人?板书:哥白尼、沈括1、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第2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完成任务一:课件出示任务一:品读第2和第4自然段,感悟人物精神。

学习策略:(1)边读边想哥白尼、沈括是怎样问、怎样学的,用“——”画出表现人物勤学好问的词句,并把你的体会标注在旁边。

(2)组内交流。

(3)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准备展示。

2、自主学习学生边默读,边勾画,边体会。

3、展示交流哪个小组愿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交流自己的所得所获。

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一号学生读文中句子;二号学生汇报找到的体现勤学好问的词句并谈体会,三号学生补充课外资料。

23、学与问(第一课时)

23、学与问(第一课时)

学与问(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老师课前收集了几条名言警句,出示请你快速地读一遍。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2、我请一组同学每人读一句,5句。

其他同学思考:这些名言警句都与什么有关系?3、交流:都是与学问有关系的。

板书:学问4、平时我们所讲的学问就是什么呢?(知识、学识、文化)5、过渡:是啊!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3课《学与问》板书:23、与6、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1、学与问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32页,自由朗读课文。

请一个同学来读自读建议:出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划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学与问之间是有联系的句子。

2、交流并贴板书:(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2)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3、你看,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议论文。

议论文中,作者通常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其实,这些关于“学”与“问”的关系的句子就是作者提出的观点,也就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手指板书,一起读句子。

4、你发现了吗?这些句子分别位于文章的什么地方?是啊!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起——总领全文的作用,一句在结尾——-总结全文的作用。

两句话又形成的关系是——首尾呼应。

5、课文开头和结尾都告诉我们学与问是紧密联系的。

课文为了写清学与问之间的联系,用了哪两个人的事例来具体说明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两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6、交流并贴板书:(1)哥白尼小时候非常好问。

(2)沈括小时候勤学好问,善于观察思考。

沈和括都是本课的生字,刚才这位同学读得很准确,谁再来读一读?这两个字你原来见过没有?在哪见过?(组词:沈阳、姓沈、括号、概括)(你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对我们同学来说,已经不是生字了。

在这儿,是一个人名。

谁来简单介绍一下他?谁来带大家认识一下沈括?出示)7、小结:同学们,我们刚才把课文读了两遍,(手指板书)知道课文通过写哥白尼小时候非常好问和沈括小时候勤学好问,善于观察思考两个事例,告诉我们:学与问之间是有联系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学问,学问,既要学也要问。

23课《 学与问》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23课《 学与问》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23课《学与问》教案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第十一册23课《学与问》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在读中感悟。

2、能够通过文章的事例,了解学与问的关系,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重点难点:把握学与问的关系,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知识是问来的,也是学来的。


提问:本文通过什么例子说明学与问的重要性呢?
二、精品课文
(一)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第一个例子
1.思考:通过本段,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

3.点名回答,集体评议。

4.介绍哥白尼,小结:哥白尼的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5.你想对哥白尼说些什么?
过渡,关于哥白尼的例子,大家分析的都不错,相信第二个例子大家学得会更好。

(二)指导学生自读第二个例子
1.介绍沈括
2.自读思考:通过第二个事例,你获取了哪些知识?
3.让学生自由发言,集体总结。

4.沈括的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想对沈括说点什么?5.总结,两个例子有什么区别,重点让学生说练。

(三)合作探究
1.通过以上的两个例子,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该怎样做?
3.如何成为学习的主人?
(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自由发言,集体评议。

)三.总结全文
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总结全文,让学生明白学与问的关系。

四.拓展作业
1.搜集关于学与问的名人名言。

2.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并写下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学与问》第一课时教案
海口市第二十小学叶春霞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 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木文,知道学与问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学问” 一词,指名读,学问指的是什么?(知识、学识、文化……)
2、板书“学与问”,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又有什么不同呢?(学习与提问)
3、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

齐读课题。

4、介绍文体及写作方法。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议论文。

议论文通常在开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岀结论。

5、那么,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又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第23课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
2、检查生字词。

3、提问: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
岀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齐读。

师:课文还有一处也说了作者这个观点,请同学们在课文第5自然段找一找。

出示厶“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齐读。

师:“相辅相成”指什么?(相互补充,相互配合)
师:这两句话一句在文章开头,起的作用是一一总领全文,一句在文章结尾,起的
作用是一一总结全文。

两句话形成的关系是一一首尾呼应。

4、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一一勤学好问。

板书:勤学好问
“好”指什么?(喜欢、喜爱)。

齐读词语两遍。

5、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课文第一、第五自然段摆出了“勤学好问”这个观点,围绕这个观点,课文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2—4自然段。

(2)学生汇报。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

第4自然段:讲沈括的故事,重在说明“要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过渡:这三小节中,写到了两个伟人,一个是哥白尼,一个是沈括,我们先来认识
一下哥白尼。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图片及人物的生平简介)看,这就是哥口尼。

请同学们把这段文字读一读。

过渡语:同学们,读了刚才的简介,我们知道哥白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为什
么他会有这么大的成就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自由朗读,思考:为什么他会有这么大的成就?(好问)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好问的?
出示句子: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
(1)齐读。

师:他就问这些问题吗?从哪里可以看岀?(省略号)
(2)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省略了许多其他的问题)从省略号你想象小哥
白尼还会提哪些问题呢?
师:哥白尼小时候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正是他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的开始。

相机理解“不懈探求”。

懈,松懈。

不懈探求:不放松,不断追求自己的目标。

师:正因为哥口尼从小好问,这习惯影响了他终生,我们再读课文感受感受。

4、齐读。

5、从哥白尼的故事中,你领悟到了什么?(好问或学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


6、正如书上所说:(出示句子:“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1)齐读。

(2)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把“问”比作“金钥匙、铺路石”,可见“好问”的重要性。


(3)自由读。

7、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名人勤学好问的例子吗?(宋濂拜师;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根据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等)
8、小结:从哥白尼和同学们刚才所列举的事例上,我们真正认识了“问”在成功
道路上的重要性。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作者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还列举了北宋时的大科学家沈括的例子,请大家
默读第四自然段,完成练习。

1、出示练习。

(1)这段话中的总起句是()。

(2)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中的“芳菲”在这里指(
),
“尽”指()o整句诗的意思是(
)。

(3)()时期的沈括是个(),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
诗《大林寺桃花》
吋,产生了一个疑问:()?但是妈妈的冋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后来他在深山的寺庙里观察思考发现了:原来
)o
2、指名回答。

3、齐读。

4、沈括的例子告诉我们什么?(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齐读。

(板书:观察思考)
5、拓展说话:读了沈括小时候的故事,你想对他说什么?
五、小结课文,交代下节课学习任务
今天,我们学习的《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议论文。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开头就提岀了“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这个观点,然后通过哥白尼、沈括的事例来告诉我们: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过渡语: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批界,还是沈括生活的批界,它们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把哥白尼、沈括的小故事与家人分享。

板书:
23学与问
勤学好问
观察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