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阅读题答题格式大全

合集下载

语文阅读理解万能答题模板

语文阅读理解万能答题模板

语文阅读理解万能答题模板一、概括题1. 概括文章内容•如果是记叙文,就找清楚人物、事件、结果。

比如说写小明在学校参加跑步比赛,一开始落后,但是他不放弃,最后超过了其他选手获得冠军。

那概括起来就是“小明参加学校跑步比赛,虽开始落后但最终夺冠”。

•如果是说明文,就找说明对象和它的特征。

像介绍大熊猫的文章,就说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它黑白相间,爱吃竹子,生活在四川等地的山林里。

2. 概括文章主旨•先看文章写了什么事,然后想作者通过这件事想表达什么情感或者观点。

比如一篇文章写了一个老人在街边卖艺,很多人都匆匆而过,只有一个小女孩停下来给了老人钱还陪老人聊天,主旨可能就是赞扬小女孩的善良,呼吁人们多关注弱势群体。

二、赏析题1. 赏析词语•先解释这个词语的本义,然后说它在文中的意思,再分析这个词语对表达文章内容或者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例如“小心翼翼”这个词,本义是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在文中如果形容一个小偷作案时的样子,就生动地写出了小偷害怕被发现的心理。

2. 赏析句子•从修辞手法入手,如果句子用了比喻,就说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

比如“月亮像个大圆盘挂在天上”,把月亮比作圆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形状。

•从描写手法分析,如果是人物描写,像外貌描写能刻画人物形象,动作描写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要是描写一个人“他跑得气喘吁吁,汗水湿透了衣衫”,通过动作和外貌描写,表现出这个人的疲惫。

三、作用题1. 标题的作用•可能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像背影,“背影”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也可能暗示文章的主旨,比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爬山虎可能暗示着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那种敬仰之情,就像爬山虎一样郁郁葱葱。

•还可能吸引读者的兴趣,一个很奇特的标题就会让读者想要去读文章。

2. 段落的作用•开头段落可能是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像春的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就引出了下文对春天的描写。

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全套

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全套

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全套一、理解主旨1. 问文章的主旨大意是什么?/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 这篇文章让你有何感悟?3. 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4. 分析文中作者的情感态度。

答题策略:1. 在分析文章主旨时,要紧扣文题,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抓住关键词语和中心句,梳理文章结构,合理归纳。

2. 按照题目要求,根据阅读理解合理筛选并概括重要信息。

3. 在归纳时要全面,不遗漏。

二、分析结构1.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段落大意。

2. 请简要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

3. 文章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4. 文章是怎样安排结构的?5. 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6. 文章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7. 文中使用了什么顺序?8. 文章为什么先写……后写……。

9. 如何理解文章的过渡段/过渡句?10. 文章的开头、结尾有什么特点?11. 文中的段落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12. 请从文中横线处(或其他地方)提取一个语意群,包括关键信息并进行解释。

答题策略:1. 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结合文本材料,按照不同的阅读层次和角度进行梳理。

2. 明确结构上的作用和特点,根据上下文做出合理的推断和认识。

3. 注意文中的关联词、过渡句、总结句等关键信息,把握上下文之间的联系。

4. 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归纳。

5. 在分析时要注意文章的文体特点,如议论文要注意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等。

6. 注意文章的写作顺序和段落之间的关系,以及段落内部的层次关系。

7. 答题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条理性。

三、把握文意1. 请解释文中某句话的意思。

2. 文章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请说说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3. 某句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表现主旨有何帮助?/是否为文章的点睛之笔?/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

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

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一、阅读理解。

1. 阅读文章,抓住主题思想,了解文章大意。

2. 仔细阅读问题,理清问题要求,确定解题思路。

3. 通读全文,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答案往往就在文章中。

二、填空题。

1. 通读全文,找出与填空题相关的信息。

2. 确定填空题的词性和语法要求,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空格。

3. 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保持句子通顺。

三、词语解释。

1. 通读全文,找出生词或生词短语所在的句子。

2.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推测生词的意思。

3. 结合词语前后的语境,进行合理推测。

四、短文填空。

1. 通读全文,了解短文大意,抓住短文的主题思想。

2. 根据短文内容,理清空格处所需填入的词语。

3. 注意词语的搭配和语法要求,保持句子通顺。

五、阅读表达。

1. 仔细阅读短文,抓住短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 根据问题要求,理清回答问题的思路,确定要点。

3. 结合短文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归纳,进行逻辑表达。

六、综合填空。

1. 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抓住主题思想。

2. 根据空格前后的语境,理清空格处所需填入的词语。

3. 注意词语的逻辑关系和语法要求,保持句子通顺。

七、作文题。

1. 仔细阅读题目,确定作文要求和题目要点。

2. 确定作文的立意和写作思路,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3. 注意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保持文章内容连贯,思想清晰。

八、阅读策略。

1. 阅读文章前,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和结构。

2. 针对不同题型,采取不同的解题策略,合理分配时间。

3. 解答问题时,注意语言表达和逻辑推理,保持答案清晰、准确。

以上就是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祝大家考试顺利!。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万能模板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万能模板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万能模板一、概括文章内容类(3题)题1:概括记叙文主要内容。

- 公式:谁 + 做什么 + 结果如何。

题2:概括说明文主要内容。

- 公式:说明对象 + 特征。

题3:概括议论文主要内容。

- 公式:论点 + 论证过程概述。

二、分析人物形象类(3题)题4:分析记叙文人物形象(正面描写)- 公式:外貌描写(如有)+ 动作描写 + 语言描写 + 神态描写 + 心理描写(如有)得出人物性格特征。

题5:分析记叙文人物形象(侧面描写)- 公式:通过他人反应(侧面描写)+ 结合事件来分析人物形象。

题6: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综合描写)- 公式:综合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以及他人对人物的态度、人物所处环境等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 解析:从外貌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可知他生活穷困潦倒;语言描写“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体现他的迂腐;他给孩子们分茴香豆的动作描写,又显示他善良的一面;他人对他的态度是嘲笑、戏弄,也反映出他在社会中的地位低下。

综合来看,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穷困潦倒、迂腐、善良但又被社会所不容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

三、理解词语含义类(3题)题7:理解文中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记叙文)- 公式:本义 + 文中联系上下文分析语境义。

题8:理解文中词语的指代义(说明文)- 公式:往前找,一般指代前面提到的相关事物或现象。

- 解析:在文中找到提到“这些自然现象”的句子,然后往前查找,会发现它指代的是“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题9:理解文中词语的深层含义(议论文)- 公式:结合文章论点、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社会背景等分析深层含义。

四、赏析句子类(4题)题10:赏析记叙文句子(从修辞角度)- 公式:修辞(判断)+ 修辞作用 + 写出了……(内容)+ 表达了……(情感)- 解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

七年级语文阅读答题模板

七年级语文阅读答题模板

七年级语文阅读答题模板一、概括文章内容类题目。

题目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记叙文)- 答题模板:本文记叙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题目2:概括说明文的主要内容。

- 答题模板:本文主要介绍了说明对象+其主要特征(方面1、方面2等)。

二、赏析句子类题目。

题目3:赏析句子(从修辞角度)。

- 答题模板:这个句子运用了XX修辞(比喻、拟人、排比等),把XX比作XX (如果是比喻)/将XX赋予人的XX(如果是拟人)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事物的特点或者人物的情感等),表达了作者XX的思想感情。

- 解析:“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把春天比作小姑娘,同时赋予春天“笑着,走着”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美丽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题目4:赏析句子(从描写角度,描写人物句子)。

- 答题模板:这个句子运用了XX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生动细致地写出了人物的XX(外貌特征、语言特点、动作的敏捷或迟缓、心理活动、神态变化等),表现了人物的XX(性格、品质等)。

题目5:赏析句子(从描写角度,描写环境句子)。

- 答题模板:这个句子运用了环境描写,通过描写XX(景物),渲染了XX(氛围,如凄凉、欢快等),烘托了人物XX(心情、性格等),为下文XX(情节发展,如埋下伏笔、做铺垫等)。

三、理解词语含义类题目。

题目6:理解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 答题模板:本义+文中义。

先解释词语的本义(字典中的意思),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解释其在文中的特殊含义(与文章主题、人物、情节等的联系)。

- 解析:例如“这件事发生得很蹊跷。

”中的“蹊跷”,本义是奇怪、可疑。

在文中是指这件事情发生得很奇怪,可能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与文章所讲述的神秘事件情节相联系。

题目7: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 答题模板:这个词语(形容词/动词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事物的特点、人物的状态等),如果是叠词,还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语文阅读分析答题格式

语文阅读分析答题格式

(一)语文阅读分析答题格式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三、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四、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的作用: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 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 和______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____ 的_____特点.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七、人物描写的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十一、词曲小知识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如《补算子.咏梅》,补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十二、引号的作用: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4、表强调。

十三、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语文阅读理解 36个答题模板

语文阅读理解 36个答题模板

语文阅读理解36个答题模板1.文章开头的作用: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文章结尾的作用:深化主题、升华情感、总结全文、呼应开头。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4.分析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描写来分析。

5.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6.分析标题的作用: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作为文章线索、暗示文章主旨。

7.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联系上下文、分析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

8.理解句子的含义:联系上下文、分析句子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9.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10.分析段落的作用:引起下文、承上启下、总结上文。

11.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等。

12.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3.分析文章的主旨:通过文章的内容、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来分析。

14.分析文章的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总分总结构等。

15.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生动形象、简洁明了、富有感染力等。

16.分析文章的情感:作者的情感表达、文章的主题思想等。

17.分析文章的写作意图: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思想。

18.分析文章的文化背景:文章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等。

19.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文章的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结构布局等。

20.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作者通过文章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21.分析文章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描写来分析。

22.分析文章的情节: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23.分析文章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对文章的作用。

24.分析文章的语言表达:用词、句式、修辞等方面的特点。

25.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悬念、伏笔、照应等写作技巧的运用。

26.分析文章的选材:选材的典型性、新颖性等方面的特点。

八年级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

八年级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

八年级语文阅读题答题模板一、记叙文阅读。

(一)概括文章内容。

1. 题目。

答案模板。

本文叙述了(人物)+(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解析。

2. 题目。

答案模板。

按照时间顺序,概括为(事件1)+(事件2)+(事件3)……解析。

首先是初见藤野先生时,他的外貌、穿着等给作者留下印象(事件1);接着藤野先生检查并订正“我”抄的讲义(事件2);然后他纠正“我”绘的解剖图(事件3);还有关心“我”的解剖实习(事件4);最后是分别时赠送照片并叮嘱“我”(事件5)。

按照时间顺序将这些事件概括出来即可。

(二)赏析句子。

3. 题目。

答案模板。

从描写方法(动作描写)入手,分析其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

解析。

这里运用了动作描写。

“攀”“缩”“倾”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爬铁道买橘子时的艰难,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4. 题目。

答案模板。

从修辞方法(拟人)入手,分析其作用(赋予……以人的情感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

解析。

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将油蛉和蟋蟀拟人化,赋予它们“低唱”“弹琴”等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和乐趣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三)分析人物形象。

5. 题目。

答案模板。

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以及他的身份、经历等方面进行分析。

解析。

从外貌上看,“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说明他贫困潦倒且好逸恶劳;从语言上,“窃书不能算偷……”表现出他的迂腐;从动作上,“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显示出他的虚荣;从他的身份来看,他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他贫困却又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是一个既可怜又可悲的人物形象。

6. 题目。

答案模板。

通过他们对待于勒的不同态度(盼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自私、冷酷、虚荣、唯利是图等)。

解析。

在盼于勒时,他们把于勒当成改变家庭命运的希望,表现出他们对金钱的渴望;遇于勒时,发现于勒穷困潦倒,他们的态度立刻转变,表现出他们的自私、冷酷、唯利是图;躲于勒时,更体现出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亲情的丑恶嘴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某句话在文中作用
1.文首开编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散文)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照应开头(议论,记叙,小说)
(2)修辞手法的作用
1。

句子本身作用 2。

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写出了 + 对象+特征
2 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强调了+对象+特征
(3)设问引起读者思考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八、仿写句子。

公式: 1、数清例句的字数。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九、对对联。

公式:①名对名,形对形,动对动;②山对川,日对月,天对地;③注意上下联语意的相关、相融。

十、读图题。

公式:①分析画面构成要素。

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

②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题目+内容+启发。

③结合画面含义,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要点来写(写成1、2、3)④给画面定标题,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

⑤说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联想到B,A、B具有共性。

十一、探究题。

公式:①分析所给的语段从中得出的结论。

②分析所给的图表数据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③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结论,但最好分1、2、3来表达。

④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议时,要具体写明1、2、3点。

十二、概括题。

公式:①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性,然后用一句话表达。

②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

当然也可以写成“我
的发现是1、2、3点”。

③分析所给的名著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再用一句语言来概括人物的性格。

公式:
1、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

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十三、名著阅读。

公式:
1、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

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十四、写信。

公式:①注意书信格式(开头称谓顶格写,“此致”、“敬礼”的位置,写信人的署名,写清年月日)。

②用简明的文字写明材料的事实。

③表示祝愿、希望等的内容放在书信内容最后面。

十五、编短信。

公式:①用“沪”一类的字简写地名。

②材料事实编写在卷面上也要抓句段主干内容来写。

十六、诗文佳句赏欣。

公式:①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

格式为:……用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

②从修辞格来赏欣,见前面修辞格。

③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赏欣,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十七、说明文学家(或文学作品)风格。

公式:①写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

②写明作者作品的特征。

②结合作者具体作品中的“诗文句”来说明特点。

十八、文言句子划分停顿。

公式: 1、带有“故”、“是以”等标志的句子,在这些词语之后画斜线。

2、名词作状语的,在这个词语之前划。

3、“可以”类实际是两个词语,在“可”后划。

4、主语和谓语之间划。

5、谓语与宾语之间划。

十九、结合语境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

公式: 1、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

2、……描写了(或刻画了)…… 3、……意思是……二十、前后照应。

公式: 1、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找出关键词。

2、……与……相互照应,表现了……二十一、巧设悬念。

公式: 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二十二、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公式: 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

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二十三、记叙线索。

公式: 1、分析线索种类:1、以“物”为线索;2、以“事”;3、以“人”;4、以“时
间”;5、以“感情”。

2、以……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主题。

二十四、称谓变化。

公式: 1、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

2、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3、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