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知道

合集下载

毛概答案分享,大二复习必备

毛概答案分享,大二复习必备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及科学内涵。

必要性: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需要。

毛主席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

毛主席在遵义会议上确立了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后,开始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为中国革命提供完整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第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不仅因为它是科学,对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事业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且更主要的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

第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

科学内涵: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同时又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并且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2.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主席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3.为什么说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一定要走自己的路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一定要走自己的路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一定要走自己的路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伟大成就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与巨大优势。

本文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历程,分析并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着重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关键词:道路政治文化正文: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正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是新中国的建立,也就是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人开始的。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原因,完全在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就是说,中国走上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从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开始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实践的主要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是高举人民民主旗帜,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文化领域的具体运用和展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集中体现,深入回答了文化建设带有方向性、根本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指明了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毛概论文 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论述为什么中国社会发展要坚持走自己的路

毛概论文  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论述为什么中国社会发展要坚持走自己的路

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论述为什么中国社会发展要坚持走自己的路摘要:本文首先从哲学角度进行分析,分别阐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实事求是等哲学原理;然后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方面一一进行论述来分析中国社会发展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必要性,最终得出中国要坚持走自己的路这一科学论断。

关键词:哲学原理革命建设改革走自己的路一、哲学思考: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句话的确极其富有哲理含义。

世间事物千姿百态,但想要找到一模一样的事物是不可能的,这中间总有或多或少的差异。

这其实就体现了哲学界一个重要的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矛盾中;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不同的,具有特殊性。

在中国革命及建设的漫长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与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向先进国家学习,如清朝时开展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通过借鉴与参考,我们的确取得了一些进步,使经济得以发展,国力进一步提高。

但是,国与国之间的情况是不同的,每个国家所处的历史阶段及所面临的境遇也并非完全相同,这就是说,我们可以借鉴,但绝不能模仿与照抄,一味跟在别国之后去求生存,谋发展,并不是长久之法,也不是制胜之道。

我国拥有千年历史,文化发展及其悠长与厚重,所遇到的阻碍也颇多,这就决定了我国发展道路的特殊性,同我国情况类似的国家不多,但即使相同,我们也不能直接“拿来”,而是要结合我国国情,寻求发展之道,这正是矛盾的特殊性的体现。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实事求是。

中国革命及发展道路极其曲折,历经无数艰辛,例如清朝时先后进行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试图学习西方寻找救国存亡之法,但由于所处阶级的局限性以及客观条件存在的不利因素,这些变革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革命、建设和改革为什么都必须走自己的路

革命、建设和改革为什么都必须走自己的路

革命、建设和改革为什么都必须走自己的路
走自己的路,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提示的是各国发展的一般规律,反映的是矛盾的特殊性,各国除具有矛盾的普遍性外,还会有自己不同的特殊性。

因此,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在进行革命和建设时,必须深入研究本国的实际情况,探索符合自己实际的道路。

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必须有机结合。

走自己的路,不是不要学习和借鉴外部经验,而是在学习别国经验和优点时,必须紧密结合本国实际来进行,使其能真正地发挥作用而不是照抄和照搬。

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会产生新的主客观矛盾,需要不断根据变化了的新的实际不发展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使之具体化和深刻化。

中国社会发展为什么走自己的路

中国社会发展为什么走自己的路

课程论文论文名称:中国社会发展为什么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年级专业:学生姓名:学号:评阅教师:提交时间: 2012—2013—1 2012.12.20中国社会发展为什么要坚持走自己的路?摘要: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的社会发展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社会要发展,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能得到稳定的发展;现实世界告诉我们,中国要想长治久安,要想富强民主和谐,要想屹立在强国之林,就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走出我们中国的特色的道路,走出一条我们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关键词:历史经验现实世界革命建设改革一、由历史经验可知,中国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最大的国情是: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想要恢复到以前的封建社会,戊戌变法中维新派主张学习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中革命派想要效法西方企图在中国建立一个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相结合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等等这些,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

这便说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更不可能出现历史的倒退,走上封建社会的老路子1.2、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大国,这样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结束过去,开启未来,走完中国式的革命道路,走上中国式的建设道路,这是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的历史要求,也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历史要求,但是中国要走什么样的道路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中国,马克思列宁没有现成的答案,在革命胜利后,新中国建设走什么道路问题,马克思列宁也没有给出现成的答案。

国家不同,历史不同、政治不同、经济不同和文化的发展不同,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从马克思、列宁那里找到现成的答案,也不能照搬俄国的经验,所以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走自己的路。

1.3、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一步步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毛概卷子最常出现的十二大题答案完整版(大题想全对,必看)

毛概卷子最常出现的十二大题答案完整版(大题想全对,必看)

毛概卷子最常出现的十二大题答案完整版(大题想全对,必看)史上最震撼的《毛概卷子最常出现的十二大题答案》复习材料完整版!!你从未见过的珍贵考试资料!!Ps:亲!给好评,有送财富值哦! #^_^!!一、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p59答: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毛泽东不是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书本里寻求在落后中国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现成答案,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共产党成功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道路。

邓小平总结了过去我们照搬照抄苏联的经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走自己的路,我们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更不能丢掉我们制度的优越性。

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又会产生新的主客观矛盾,这就需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不断发展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使之具体化和深刻化。

无论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还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都意味着对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和不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偏见的突破,因而走自己的路,同时意味着开拓创新。

实践是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直都是毛概卷子的重点)p69+147答: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原因和意义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原因和意义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是什么?为什么走这条路?有什么意义?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由中国革命所处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在大革命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而失败之后,中国革命陷入了低谷,中国共产党在反动分子的打击下损失惨重.在强大的反动势力面前,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必须拥有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才能够与反动势力继续斗争,才有可能继续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在八一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革命军队,八七会议确定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斗争路线,并决定土地革命,走上了武装反抗反动势力的道路.但在三大起义(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革命军队在攻打大城市中损失惨重,中国共产党意识到想在敌人力量强大的大城市中斗争取得革命胜利是无法成功的,而农村地区敌人力量相对薄弱,并且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在农村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有利与革命力量的发展.加之反动军阀的分割统治,也使革命力量能够在敌人统治边缘地带生存下来.由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转入了井冈山地区,与当地的农民武装共同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中最具独创性的理论.(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实践的开始.毛泽东从理论上分析认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红色政权产生和存在的最基本原因;良好的群众基础、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产生和存在的主客观条件.(3)革命根据地是革命武装斗争的战略基地;武装斗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土地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4)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在于:第一,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在内部没有民主,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没有和平斗争的条件,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第二,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而中国革命的敌人又占据中心城市,革命只能在农村发动集聚力量,最后夺取政权.(5)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有重要意义:第一,在实践上,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被证明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惟一正确道路.第二,在理论上,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第三,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斗争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问题的典范.。

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

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

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走自己的路“三个代表”要求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郭志华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革命和建设中,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在民主革命中,我们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成功之路;在社会主义革命中,我们创造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之路;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前进之路。

体现在这三条正确道路中,具有共同的、带规律性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走自己的路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党从成立时起,就致力于探索一条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结合起来的道路。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了失败的教训,纠正了陈独秀投降主义错误,把党的工作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在这条正确道路的指引下,制定了建党、建军和建设根据地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纠正了王明先“左”后右的错误路线,粉碎了张国焘分裂主义阴谋活动,胜利地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结束了十年内战,取得了八年抗战和三年多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社会主义革命中,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根据马列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找到了一条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道路。

如对个体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速度快、发展稳、成效大。

值得指出的是,在这样一场涉及六亿人口的大规模的、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大变革中,不仅避免了通常出现的社会动荡、生产下降的情况,而且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与稳定。

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我们创造了由带社会主义萌芽的生产互助组,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到完全社会主义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样一条逐步变个体私有制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道路。

解读《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及其现实意义

解读《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及其现实意义

解读《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及其现实意义作者:张森林来源:《奋斗》2014年第06期《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是邓小平同志30年前会见马尔代夫总统加尧姆时谈话要点的记录。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重温这次谈话内容,不仅可以深刻缅怀始终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邓小平同志,而且可以再次深刻汲取此次谈话内容的思想精髓,得到启迪和教诲。

一、历史背景邓小平于1984年10月26日会见了马尔代夫总统加尧姆,在谈话中,他谈及了中国的国情和发展现状、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尤其是改革开放6年来中国建设和改革的主要经验以及今后的发展思路。

谈话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现在中国搞建设,也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这次谈话的要点在收入《邓小平文选》时所加的标题即为“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高度概括了此次谈话内容的核心和精髓。

“走自己的路”,这虽然是邓小平在同外宾的谈话中提及的,但在此次谈话之前,他至少还有3次讲过带有“走自己的路”这种意思的话。

如:1979年3月,他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说:“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982年9月1日,他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讲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4年6月30日,他在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时又谈到: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毛泽东思想,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

”把这四次讲话或谈话联系起来看,再结合当时我国的历史条件,我们完全可以认为,“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是邓小平的一个深思熟虑的思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论断,而且这一重要思想论断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来也绝不是偶然的。

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有特色社会主义

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有特色社会主义

·主题宣讲·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习《邓小平文选》的一点体会蒋文祥《邓小平文选》的中心思想就是要我们冲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解放思想,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改革一切不适应四化建设的陈规旧制,探索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简明扼要地表达了这一主题。

下面分三个问题来谈一谈自己学习这个主题的体会。

一、什么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是有一个认识发展过程的。

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提出“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参见《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43页。

以下只注页码)当时主要谈到一个“结合”问题。

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讲话中进一步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第149页)1980年1月,在《目前形势和任务》一文中,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在发展经济方面,正在寻求一条合乎中国实际的、能够快一点、省一点的道路。

”他还进一步指出:“其中包括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和民主管理,发展专业化和协作化,在计划经济的指导下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先进技术和中等技术相结合,合理利用外国资金、外国技术等等。

”(第210—211页)这就对这一道路比较具体化了。

1980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这篇讲话中,更加具体地指出:“我国农业现代化,不能够照抄西方国家或苏联一类国家的办法,要走出一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符合中国情况的道路。

”(第321页)1982年9月,在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同志完整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为什么中国社会要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为什么中国社会要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为什么中国社会要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摘要:在中国历史上,先辈们不断失败的教训中,中国人民终于探索处自己的道路。

本文先从中国道路的不断探索讲到失败到经验教训,然后从最终成功的经验到最后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讲述中国社会走自己道路的必然性。

关键词: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列宁主义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正文中国近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也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程。

中国发展的成功,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是中华民族振兴、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

在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从维新变法到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在中国人心中刻下了永远的烙印。

直到俄国十月革命的音讯传到中国,一些具有远见的爱国者,开始了解马克思思想。

俄国的十月革命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这根中国国情是相识的,当时中国人民生活在列强的蹂躏下,中国清政府如同一个小丑,无时无刻不在想办法取悦列强,而清政府代表的是殖民地主的利益,公民党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在历史的车轮下,唯有伟大的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于是,历史选择了共产党。

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我们指明了大的方向,但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走什么道路问题,马克思、列宁没有现成的答案,在革命胜利后,新中国建设走什么道路问题,马克思、列宁也没有现成的答案。

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这个问题,马克思、列宁有明确的结论。

马克思早在《法兰西阶级斗争》一文中,就提出了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存在着一个过渡阶段的思想。

中国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

中国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

中国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
柳松
【期刊名称】《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4(000)004
【摘要】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产生的条件、完成的任务虽不同,但它们的共同特
点是:毛泽东和邓小平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中国国情。

坚持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使中国不断摆脱贫穷落后状态。

这是同“左”倾错误斗争取得的伟大成果。

要坚定不移地沿着各族人民都拥护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

历史将证明邓小平开创的建设道路和毛泽东开创的革命道路一样,是一条成功的道路。

【总页数】4页(P7-10)
【作者】柳松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历史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1
【相关文献】
1.九十感悟: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J], 余伯流
2.中国革命精神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作用 [J], 吴跃
3.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惟一正确的选择 [J], 王庭

4.研究中国革命和建设史的工具书——《中国革命和建设史辞典》评介 [J], 黄长

5.“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简析 [J], 刘亚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为什么革命建设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为什么革命建设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为什么说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要走自己的路?坚持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基本国情的需要。

就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我们国家所经历和走过的漫长历史,和任何其他国家都不完全一样!他有他自己独特的、特殊的成长历程。

因此他的未来和发展也都有自己由于受这些影响而走与众不同的路!因此他的任何发展建设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也包括他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若不遵循这个原则,而照抄照搬别人的,那么势必不符合自己的特点,因此也就达不到协调发展!革命走自己的路虽然马克思、列宁的论断,解决了在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胜利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般原则问题,这对中国解决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但是,中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历史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不同,不论革命,还是建设,都不可能从马克思、列宁那里找到现成的答案,也不能照搬俄国的经验,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走自己的路。

中国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在经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这三大起义之后提出的。

因为当时中共面临的情况是:蒋介石夺取北伐胜利的果实,制造四一二事变,马日事变,彻底和革命决裂。

中共自己手中没有足够力量的军队实力,以至于在敌人富集的大城市发动的起义均以失败告终。

但在农村敌人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有利于发动占中国人口大部分的农民群众,可以有良好的阶级基础,并且发动群众,军民合作,可以为革命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所以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是很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而经过陈独秀及苏联顾问的右倾投降主义统治后,中共经过分析得出中国革命必须依靠广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不能再依靠军阀,和两面性很强的资产阶级的结论。

“政权是枪杆子里打出来的”。

那么多的工人运动有很多都以失败告终,都和没有军队支持由关系。

所以中国革命必须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这是历史的必然。

与此同时,这条新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深入,为亚非拉美其他国家的革命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同时,中国的革命也由此掀开崭新的一页,打响了武装反对反动派的第一枪。

为什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_百度知道

为什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_百度知道

上述革命转变的理论,为民主革命胜利后,适时地向社会主义过渡,进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做了一定的思想准备。但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还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还远未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问题还没有也不可能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革命转变还完全停留在理论探索的阶段上。
第二,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政治方向,但是直到1948年中共中央九月政治局会议以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问题并未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而是处在长期准备的阶段上。中国革命是在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胜利前进的。这一理论在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酝酿,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和确立起来。中国共产党自一大起即把社会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和确立的长时间内,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方向和前途问题的不断探索,提出了关于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思想。毛泽东在开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的斗争中,即提出了必须经过“彻底的民权主义革命”,“方能造成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真正基础”的观点[3]。1937年5月,毛泽东在阐述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领导责任时,明确地提出了争取社会主义的前途问题,他说:“共产党人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段而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阶段。”指出:我们的民主共和国,“按照社会经济条件,它虽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国家,但是按照具体的政治条件,它应该是一个工农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联盟的国家,而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因此,它的前途虽仍有走上资本主义方向的可能,但是同时又有转变到社会主义方向的可能,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应该力争这后一个前途”[4]。同年12月在瓦窑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中,首次明确地提出了革命转变的思想。他认为:中国革命的现实阶段依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革命的转变,那是将来的事”,“何时转变,应以是否具备了转变的条件为标准,时间会要相当地长”。“不到具备了政治上经济上一切应有的条件之时,不到转变对于全国最大多数人民有利而不是不利之时,不应轻易谈转变。”[5]两年后,毛泽东在《五四运动》一文中,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是为了建立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所没有过的社会制度,即民主主义的社会制度,这个社会的前身是封建主义的社会(近百年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它的后身是社会主义的社会。”这是“历史必由之路”。[6]毛泽东在1939年12月和1940年1月连续发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新民主主义论》两篇文章,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 1945年4月中共七大进一步发挥、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并在全党确立了它的指导地位。

探索中国坚持走自己道路的原因

探索中国坚持走自己道路的原因

《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坚持走自己道路的原因》摘要: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来说,中国社会发展坚持走自己道路有一下几点原因:1.社会的特殊性: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这一条是根本原因。

2.社会阶层力量:工人阶级先于资产阶级产生,力量强大,资产阶级由于所处社会性质的复杂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

3.社会经济分布:由于社会性质的复杂,导致中国的农村可以脱离城市而存在,再加上统治力量多存在于农村,农村反动力量薄弱。

所以便于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而且中国革命的根本是农民革命,主要解决的是农民土地问题。

关键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科学理论体系,三个代表。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

最后老师留的研究课题作业是论述为什么中国社会发展要坚持走自己的路。

我从图书馆借来基本有关中国近代发展历史方面的书,又参考了本学期发的教科书,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总结一些关于为什么中国社会发展要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原因。

简单来说,就像是人与人之间都是不一样的,适合一个人的学习方法或者创业方法而不一定适合另一个人,即使是两个人相似度很高,都会有外界的不定的影响因素。

所以,别人的不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所以,结合当时中国处于的具体环境里,中国十分有必要结合自己国情开辟出一条特殊道路,借鉴了课本和其他资料,以下是我的具体分析:首先,结合当时具体国情,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大国,就是因为这样特殊的国情,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中国革命正处在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时期。

这是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的历史要求,也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历史要求,是中国革命伟大历史性转折时期的主题,也是最重大、最根本的问题,之所以要这样看问题,这是因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中国,革命走什么道路问题,马克思列宁没有给出我们答案。

在革命胜利后,关于新中国建设应走什么道路问题,马克思列宁也没有给出符合我们实际国情的答案和建议,。

简析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doc123

简析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doc123

简析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李兴旺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如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到一条适合于中国发展的道路,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崛起的成功之路。

实践告诉我们,历史告诉我们,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

关键词:革命建设改革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新中国,并把中国引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同样强调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也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更是中国人民的胜利。

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选择。

1走自已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灭亡普遍规律的揭示,是以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生、发展为基础的。

马克思并没有对各国如何实现未来理想社会以及理想社会的模式提供过具体蓝图。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就要求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执政党或社会领导者的决策必须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是这样阐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与“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发展的无限性,所以,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而在另一一定场合则变为特殊性。

反之,在一定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而在另一一定场合则变为普遍性。

资本主义制度所包含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制的矛盾,是所有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的各国所共有的东西,对于一般阶级社会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说来,这是矛盾的特殊性。

”中国社会,在整个世界历史发展中既有其共性的一面,又因为国情不同,有其特殊的一面。

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要走自己的路

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要走自己的路

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要走自己的路社会的特殊性: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根本原因)社会阶层力量:工人阶级先于资产阶级产生,力量强大,资产阶级由于所处社会性质的复杂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

(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不同)社会经济分布:由于社会性质的复杂,导致中国的农村可以脱离城市而存在,再加上统治力量多存在于农村,农村反动力量薄弱。

所以便于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而且中国革命的根本是农民革命,主要解决的是农民土地问题。

(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不同)。

综上,三点中国革命只能走自己的道路。

然后,根据革命道路的不同,可以引申为建设、改革的独立性。

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以前的城市中心路,学习苏联模式,大练钢铁等,赶超西方,但却以失败告终,而且矛盾也具有特殊性,要有自己的特色,各个国家的情况不同,类如资源,人文,风俗都不同,所以不同的国家对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是正确的.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嘛! 所谓自己的路线,也不过只是少数当权者的路线而已,并不能代表广大人民的意愿。

可以说人民被迫接受了少数当权者,这不是他们的选择,可是没有任何办法。

表面的繁荣,并不能消磨掉实质的黑暗。

就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我们国家所经历和走过的漫长历史,和任何其他国家都不完全一样!他有他自己独特的、特殊的成长历程。

因此他的未来和发展也都有自己由于受这些影响而走与众不同的路!因此他的任何发展建设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也包括他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若不遵循这个原则,而照抄照搬别人的,那么势必不符合自己的特点,因此也就达不到协调发展!所谓自己的路线,也不过只是少数当权者的路线而已,并不能代表广大人民的意愿。

可以说人民被迫接受了少数当权者,这不是他们的选择,可是没有任何办法。

表面的繁荣,并不能消磨掉实质的黑暗。

中国是个大国,又是个小国。

所谓大国就是人多,土地面积大。

所谓小国就是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比较穷,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不过三百美元。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小国,但是又可以说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大国。

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论述为什么社会发展要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论述为什么社会发展要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论述为什么社会发展要坚持走自己的道路?理论联系实际3000字左右发展道路的选择,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根本性方向性的大问题。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了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付出过沉重的代价。

历史延续到当代,我们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凝聚着近代以来制度探索过程中积累的智慧和经验,既是执政党的选择,更是中国人民共同的选择,值得我们万分珍惜。

十八大报告强调“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表达的既是执政党坚定的政治决心,也是我们每个普通人的愿望。

因此,报告再次告诫我们“不折腾”,这种分量很重的话,既有深刻的历史洞见,也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品味。

中国能有一个较长时段的平稳发展期,如果用历史眼光看,实在是中国的大幸,报告强调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事关人民福祉的大事。

如果没有一点观察现实的历史眼光,就很难体会到这种持续的平稳发展对中华民族来说是多么值得珍惜的机遇。

过去十年,因为有了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为中国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我们仍然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期,经济社会都在快速转型,越是这样,越要有自信有定性,切不可像一些人那样,不是努力在不同意见之间寻找共识,共同探讨解决具体问题的办法,而是出于这样那样的动机就幻想来一番折腾,取代几代人接力探索积累的宝贵经验。

这些年来,随着社会转型过程中矛盾凸显期的到来,人们的焦虑感也在增加,这毋庸讳言。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轻率地认同某些极端情绪,而应该科学理性地审视我们自己走过的道路,正确看待我们面对的问题。

近些年,针对社会转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解读,这正在考验着我们很多人的判断力。

在这个观念交锋正变得越来越常态化,利益诉求越来越清晰的时代,只有在维护共同理想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表达自己多样化的理念和诉求,才有利于寻求全社会的共识。

“走自己的路”:邓小平道路自信探析

“走自己的路”:邓小平道路自信探析

“走自己的路”:邓小平道路自信探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让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

这个转变离不开邓小平的道路自信,他敏锐地觉察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瓶颈,坚定了改革开放的决心,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高度的自信心,通过对中国历史、文化和国情的深刻理解,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

在本文中,将探析邓小平道路自信的内涵和实践。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将其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他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勤劳致富、勇往直前的价值观念的传承和发扬。

他还倡导“求真务实、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道路”的理论,呼吁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这些都体现了邓小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二、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邓小平在道路自信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

他曾指出:“我们一定要结合我国国情,独立自主地走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非资本主义道路。

”他意识到中国的特殊国情,坚定了改革开放的决心,认定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利用市场经济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邓小平注重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遇到的实际问题,确立了“发展是硬道理”的发展观,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持续发展。

三、勇于探索,实事求是邓小平在道路自信中表现出了勇于探索和实事求是的品质。

他强调:“要学政策,要学理论,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

”他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反对形而上学和教条主义,主张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实事求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这种勇于探索和实事求是的品质,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充满了活力和创造力,为中国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四、坚定的道路自信邓小平在道路自信中表现出了坚定的信念和毫不动摇的决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都必须走自己的路1.中国革命转折时期的历史主题中国是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国。

这样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中国建设也必须走自己的道路。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中国革命处在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时期,结束过去,开启未来,走完中国式的革命道路,走上中国式的建设道路,作为当时历史发展的主题,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这是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的历史要求,也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历史要求,是中国革命伟大历史性转折时期的主题,也是最重大、最根本的问题。

我们之所以这样认识问题,这是因为:第一,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走什么道路问题,马克思、列宁没有现成的答案,在革命胜利后,新中国建设走什么道路问题,马克思、列宁也没有现成的答案。

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这个问题,马克思、列宁有明确的结论。

马克思早在《法兰西阶级斗争》一文中,就提出了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存在着一个过渡阶段的思想。

1875年,他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又明确地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

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1]列宁根据俄国革命的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过渡时期的思想。

他在《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一文中,深刻地指出:“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中间隔着一个过渡时期,这在理论上是毫无疑义的。

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这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或特征。

这个过渡时期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

”[2]并根据俄国的历史情况,指出过渡时期的基本经济形式,是资本主义经济、小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基本阶级力量,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特别是农民)和无产阶级。

由于这些经济成分的性质不同,这些阶级的利益不一致,他们彼此之间必然要进行激烈的斗争。

无产阶级政党在过渡时期的重要任务,就是必须利用自己掌握的国家政权,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通过合作社,把广大农民引上社会主义道路,把农民的个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剥夺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归苏维埃国家所有,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同时,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

马克思、列宁的论断,解决了在资本主义国家,革命胜利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般原则问题,这对中国解决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但是,中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历史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不同,不论革命,还是建设,都不可能从马克思、列宁那里找到现成的答案,也不能照搬俄国的经验,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走自己的路。

不仅中国革命要走中国自己的道路,而且革命胜利后搞社会主义,也要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的中国式的建设道路。

第二,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政治方向,但是直到1948年中共中央九月政治局会议以前,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问题并未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而是处在长期准备的阶段上。

中国革命是在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胜利前进的。

这一理论在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酝酿,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和确立起来。

中国共产党自一大起即把社会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在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和确立的长时间内,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方向和前途问题的不断探索,提出了关于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思想。

毛泽东在开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的斗争中,即提出了必须经过“彻底的民权主义革命”,“方能造成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真正基础”的观点[3]。

1937年5月,毛泽东在阐述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领导责任时,明确地提出了争取社会主义的前途问题,他说:“共产党人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段而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阶段。

”指出:我们的民主共和国,“按照社会经济条件,它虽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国家,但是按照具体的政治条件,它应该是一个工农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联盟的国家,而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因此,它的前途虽仍有走上资本主义方向的可能,但是同时又有转变到社会主义方向的可能,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应该力争这后一个前途”[4]。

同年12月在瓦窑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中,首次明确地提出了革命转变的思想。

他认为:中国革命的现实阶段依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革命的转变,那是将来的事”,“何时转变,应以是否具备了转变的条件为标准,时间会要相当地长”。

“不到具备了政治上经济上一切应有的条件之时,不到转变对于全国最大多数人民有利而不是不利之时,不应轻易谈转变。

”[5]两年后,毛泽东在《五四运动》一文中,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是为了建立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所没有过的社会制度,即民主主义的社会制度,这个社会的前身是封建主义的社会(近百年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它的后身是社会主义的社会。

”这是“历史必由之路”。

[6]毛泽东在1939年12月和1940年1月连续发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新民主主义论》两篇文章,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

1945年4月中共七大进一步发挥、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并在全党确立了它的指导地位。

随着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确立和发展,毛泽东逐渐构建了革命转变的理论体系:(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

”[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方向和前途,一定是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在于力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的完成。

”[8](2)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

”这恰如两篇文章,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才有可能争取不流血的和平转变。

(3)两个革命阶段“是有机构成的两部分,而为整个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所指导”,“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9];第一个革命阶段的直接目标,是把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和社会状况,推进到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和社会。

(4)我们所建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是为了终结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是一个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过程”[10]。

只有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才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没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的联合统一的国家,没有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经济的发展,没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没有几万万人民的个性的解放和个性的发展”,“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

[11]上述革命转变的理论,为民主革命胜利后,适时地向社会主义过渡,进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做了一定的思想准备。

但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还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还远未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问题还没有也不可能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革命转变还完全停留在理论探索的阶段上。

第三,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走完中国式的革命道路,走上中国式的建设道路,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成为紧迫的实践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使命是改造旧世界和建设新世界。

在民主革命时期,重点是改造旧中国,但改造中有建设;新中国建立后,重点是建设,但建设中也有改造。

善于改造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主要是探索中国式的革命道路问题和探索中国式的建设道路问题。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8年毛泽东发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中国共产党找到中国式的革命道路,经过了近十年的艰苦探索。

直到1935年中共中央遵义会议和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又经过十年左右时间,有了许多经验和教训,毛泽东提出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才在全党达到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真正统一。

从此,中国革命以雷霆万钧之力、排山倒海之势发展,1949年新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格局。

解决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如此艰苦,如此伟大!而中国革命的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胜利后解决新中国建设的方向、道路问题,更艰苦,更伟大。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中国革命处在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时期。

在此之前,中国共产党长期处于劣势、被动的地位,革命实践和理论思考的中心只能是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也只有走完第一步,才有可能走上未来的第二步——社会主义。

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中后期,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指挥战略反攻和大决战,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已经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由被动变为掌握中国命运的主宰力量。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彻底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任务,业已在即,这就为建立新中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进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只有这个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问题才提到党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革命转变才由理论探索变成为紧迫的实践。

这里包括相互关联的三个问题: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进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防止党执政后腐化变质。

这三个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如何走完中国式的革命道路、走上中国式的建设道路问题。

可见,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式的革命道路与中国式的建设道路这样两条伟大道路开始转换的时期,如何走上中国式的建设道路问题,已经成为革命实践紧迫需要回答的问题。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所面临的任务是十分艰巨而复杂的。

一方面要将革命进行到底,同国内外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驱逐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中国,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而决不能半途而废;另一方面要筹划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制定正确的路线和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项政策,以加强政权建设,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做好群众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并进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要在掌握全国政权以后,继续改善和加强党和军队的建设,防止因胜利而骄傲、腐化下去,从而,保证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不用流血”,“而可能和平解决”[12]。

所有这一切,都是围绕着走完中国式的革命道路,走上中国式的建设道路而展开的。

面对这两条伟大道路的历史性转换问题,中国共产党表现了最崇高的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