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院“十二五”实验室建设规划
河北科技学院实验室建设十二五规划修稿
河北科技学院实验室“十二五”建设规划(2011—2015)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
实验室作为学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基地之一,学院各方面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实验室建设规划将指引学院实验室的建设方向,为把我院建设成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必须制定一个切实可行、布局合理、高起点、高标准的实验室发展建设规划。
一、实验室现状及分析(一)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状况目前学院基础课及技术基础课实验室都实现了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实验室教师队伍主要以系为主进行管理。
学院现有专职实验教师10人,兼职实验教师32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18人。
(二)实验室建设情况学院目前有教学实验室29个,主要有数控加工实验室、物理实验室、汽车检测实验室、绘图室、服装设计与制作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室、烹饪工艺实训中心等,面积达6186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846万元。
(三)实验教学情况学院目前承担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工程造价等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2005-2010学年共开出实验项目129个,其中设计性、综合性试验57个,全年总工作量625865人时。
实验课程及实验项目开出率100%。
另外学院提倡开放实验室,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实验、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条件,目前已经有物理实验室、材料力学实验室、电子创新实验室等6个实验室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开放。
(四)情况分析及存在的问题目前,学院的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
但是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尚需加以解决的问题。
1、布局尚需进一步完善。
由于学院发展较快,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校园建设同时进行,从时间上给实验室总体优化布局带来一定困难,造成实验室在地理位置上的布局不理想。
2、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实验室建设规划范文
实验室建设规划实验室建设规划为了加强实验室建设,促进教学、科研和科技开发工作的开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进一步规范我系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根据“十二五”发展计划,本着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益,提高管理水平的原则,特制定本规划。
一、实验室现状(一)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状况当前,我系实验室有高级实验师一名,聘用制实验员1名。
有建材、测量、力学、土力学实验教师7名,其中,副教授4名,讲师1名,工程师1名,助教1名。
多名教师可担任建筑CAD、制图实训等课程的教学。
主要问题是专职实验员较为短缺,多数实验室管理任务由教师兼任。
(二)实验室建设状况实验室现有力学实验室、建材实验室、测量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建筑多功能机房5个实验室,面向土木工程和城市规划两个本科专业及工程造价专科专业服务。
实验室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设备总值约575万元。
当前可开设的实验课程有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学、土木工程测量、材料力学、建筑CAD、制图实训等课程,可开设各类实验项目30余个。
(三)实验教学情况(四)实验室承担科研及教学研究情况当前,实验室可承担少量的社会建设项目和部分校级科研项目及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研究。
二、建设目标经过3年的努力,努力造就一支思想活跃、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完全能够胜任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需要的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把实验室建设成为实验符合教学评估要求,数量充分,实验设备完善,能满足学生实验、实训要求,初步具有一定科研水平的实验室。
三、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按照学院十二五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国家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要求,以学科建设和实验教学的需要为依据,紧紧围绕“四三二一”发展战略,围绕教学中心任务,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适应专业结构调整和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
紧密结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以科研促进学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孝感学院十二五基本建设规划
孝感学院“十二五”校园基本建设与条件保障规划(讨论稿)资产与后勤管理处2010-9-20为适应我校“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要求,达到教学保障功能比较完善、育人环境良好、同学校总体发展水平相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校园建设发展目标,坚持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后勤服务保障理念,在利用已有的办学成果、总结办学经验、预测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预测“十二五”期间学校可能达到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的基础上,制定出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校园基本建设与条件保障取得的成绩及现状分析我校是一所只有十年本科办学历史的、新型的、发展中的地方性院校,由于历史的原因和长期办学经费的短缺,校园基本建设和条件保障的基础比较薄弱,经过“十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和“十一五”期间的稳步推进,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离现实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是存在较大差距。
(一)校园基本建设条件可满足学校发展的阶段性需要1、校园面积扩展计划基本落实截至2010年10月,“十一五”期间共完成了306.25亩土地的征用任务,实有校园总面积1458.74亩(其中校本部1348.74亩、孝南区三汊镇校办农场约110亩)。
其中2006年8月完成天工楼(生态园)地段136.20亩的征地任务(鄂土资函【2006】756号);2009年1月,完成同大北地段151.46亩的征地任务(鄂土资函【2009】28号);2009年1月,从孝南区朋兴乡转进土地面积达18.59亩(孝南国用【2010】第1316号)。
2、教学行政用房总量有所增长教学行政用房主要包括现在仍能正常使用的各时期建成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行政楼,以及服务于教学活动的其他房屋建筑设施。
“十一五”期间(至2010年10月止),主要完成了格物楼(建筑面积11285平方米)、教工活动中心(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等教学行政用房的建设任务,天工楼(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预计在2010年年底竣工,“十一五”期间,共计完成教学行政用房建筑面积26485平方米。
实验室十二五规划总结
一、十二五规划总结:随着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学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得到了落实,我校十二五期间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的发展情况如下:1.实验示范中心建设。
在十二五期间,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新建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建立了目标清晰、载体明确、考核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十二五期间,我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额每年以近20%的速度增长,目前教学科研设备共有近5万台,总额亿元。
实验室建设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上加大经费投入,为我校实验室发展提供了硬件基础。
3.实验室多媒体建设。
学校在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中投入了巨资,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已经初见成效。
学校为全校5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建立实时监控系统并成立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为现代教育手段的普及起到了奠基作用。
4.实验室制度建设。
十二五期间,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我校实验室制度建设,从实验室综合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三个方面对实验室制度进行了汇编,为实验室日常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二、目前学校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1.实验技术队伍受重视程度仍不够,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机制不健全,实验人员参加学习交流的机会少,激励教师参加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2.仪器设备利用率较低,部分大型仪器设备没学期只使用几次,经常处于闲置状态,浪费了教学科研经费。
3.实验室开放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学生进实验室的积极性还需进一步调动和提高。
三、“十三五”规划思路:1. 建立良好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各教学单位领导要统一思想、明确分工,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安全负责制,保障实验室高效运行。
2. 提高实验设备使用效益。
要切实加大实验室开放的力度,将实验室开放列入实验室建设之中。
不仅要为本院的人才培养服务,而且应向全校开放,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
各教学单位要重视实验队伍建设,要切实调动实验室专任人员积极性,大力提倡、鼓励理论课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及实验室建设。
大学“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目标与举措
上海理工大学“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目标与举措立足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充满活力的学科体系一、实现与区域经济社会对接,抢占学科制高点紧密结合上海区域发展需求,依照“扶需、扶持、扶强”原则,动态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完善面向区域经济建设的学科群机制,抢占学科制高点。
学校在提高科学研究和知识服务水平的同时,充分发挥优势学科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从培育特色入手,紧密依靠地方经济、文化、自然资源的优势,找准学科建设的切入点,重点扶持与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学科,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积极寻求新的学科增长点,走特色发展之路。
二、完善运行机制,建立高效的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学院学科建设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落实学科建设学术责任和行政责任。
在明确学科建设的目标、方向和项目领域、制定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术梯队建设、研究室、实验室建设等具体规划方面,充分发挥学科群专家委员会的作用。
学校根据学科建设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建立适合学科高效、科学、快速发展的管理体制和完善的规章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学校依托创新理念和先进信息技术,通过管理与机制创新,建立大型仪器设备网上共享与管理系统,充分发挥学校主要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及为社会服务中的作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适应内涵建设要求,构建三级重点学科体系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绩效优先”的原则,加大投入,以项目形式,加强现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学科建设,重点解决人才培养和学科科学研究条件建设等;加强对新增学科点学科条件建设,尤其是新增博士点和硕士点人才培养与引进、学科基础条件建设;大力发展和扶持现有基础条件较好、发展前景良好,有较大社会需求的学科。
学校逐步建立三级重点学科体系,构成学科建设有机整体,发挥国家级重点项目的引领作用、省部级重点项目的支撑作用和校级重点项目的基础作用,争取学科建设保持继承性、长期性和生态性,实现学科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我校加快发展、建设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圆满完成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任务,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根据《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我院“十一五”建设实际状况及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学院发展基本情况(一)学院发展取得的成绩“十一五”期间,我院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为出发点,以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适用性人才为目标,坚持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教学质量为主题、就业为导向、师资科研强院的工作思路。
以人为本、合理规划、优化结构、提高内涵、着力发展,构建具有自身优势和能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多学科专业的二级学院。
1、学院发展态势良好办学规模实现历史性跨越,生源地从安徽一省拓展到全国12个省区,在校生规模从497人增加到1324人,教师从35人增加到50人,本科专业从2增加到5个。
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新建实验室5000多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由600多万元增加到1200多万元,发展态势良好。
2、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我院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自身办学定位,根据《关于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构建学科专业群的意见》(院教字〔2007〕37号),按照“专业跟着市场走、条件跟着专业走、经费跟着条件走”的专业调整原则,加大学科专业建设力度,2006年获批生物科学本科专业、2007年获批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2010年获批食品质量与安全,建立应用化学和生物技术专业群。
应用化学专业获批国家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生物技术专业获省级特色专业、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以及省级教学团队,实现了特色专业从无到有,从校级到省级、国家级的突破。
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室管理“十三五”规划及“十二五”总结
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室管理“十三五”规划及“十二五”总结“十二五”期间,我院实验室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验室规模得到了快速发展,实验室层次明显提升,实验室管理得到了显着加强。
但是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总结如下:一、“十二五”实验室建设主要成绩1、实验室层次有新提升。
省级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
AAAA于20XX年被批准为XX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2、实验室管理体制探索有新进展。
将XXXX实验室、XXXX实验室整合为AAAA。
独立建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源共享,提高投资效益。
3、实验室建设经费有新增长。
五年间,共计投入实验室建设经费1000万元,其中财政部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学科专项资金300万元,学校投入700万元。
二、“十二五”实验室建设存在问题1、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2、实验用房不足,生均实验用房建筑面积呈下降趋势。
3、实验室开放共享程度有待提高。
4、高层次实验室有待增加。
三、“十三五”总体发展目标继续深化实验教学与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改善实验教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开放共享;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实验技术队伍。
争取新增1个国家级实验室建设项目、1-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1、教学实验室建设争取新增1个国家级实验室建设项目、1-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
2、实验教学改革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实验开出率95%以上;实验项目更新率每年达5%;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达到60%。
3、实验队伍建设实验技术人员达到20人左右,其中高级职称人员比例不低于30%。
医学院“十二五”实验室建设规划教材
学院医学院“十二五”实验室建设规划实验室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进行实验教学、开展科学研究、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根据《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国家教委第20号令)及《黄石理工学院医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医学院学科、专业发展需要,制定《黄石理工学院医学院“十二五”实验室建设规划》,对进一步推进实验室建设,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有重要意义。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1、指导思想实验室建设依据国家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室评估办法》和《高等学校专业课实验室评估标准》的要求,结合医学院中长期发展目标和现有条件及专业特点,从人才培养、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出发,坚持以学科群或专业大类为基础,按照实验室的性质、功能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实验室结构体系,实现实验室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围绕教学中心,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服务。
2、原则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遵循基础优先、教学优先原则,分期分批分层建设。
既要突出基础,又要建设重点,以基础医学实验室、重点学科、品牌专业实验室建设优先。
充分发挥实验室的综合功能,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药人才提供实验、实训平台,为教师开展产、学、研提供技术平台,充分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的运行效率和实验设备的利用率,满足本科教学需要。
二、实验室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和《黄石理工学院实验室评估考核实施办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医学院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实验室人文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建设,搭建具有辐射、示范效应的医药学实践教学平台和科研基础平台。
十二五期间,在完善现有实验室条件的基础上,做好后续新增本科专业及学科方向所需实验室的协调配套建设。
到2015年,设备总值突破1000万,力争达到1200万,生均设备值达5000元以上,生均实验用房面积达6m2以上。
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
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学科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层次、学术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
学科建设水平的高低对提升办学层次,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学院发展关系重大,它对学术梯队、人才培养、学科平台建设、科学研究、教学改革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加强我院学科建设,推动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我院2011-2015年学科建设规划。
一、学科建设现状(一)基本情况1、学科点情况合并组建以来,工商管理学院学科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
企业管理为校级重点学科,初步形成了市场营销管理、民营企业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3个主要的研究方向,现开设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4个本科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2、学生人数现有在校生1111人,其中工商管理专业194人,市场营销专业504人,物流管理专业256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157人。
3、人才培养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院一贯坚持的方针。
在办学过程中,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途径,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口径宽、基础厚、能力强、有专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特别是近年来推行的“经理预备班”模式,将企业需要与学生就业有机结合,教学实践特色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强,一次就业率高,据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处统计,近三年来,在就业困难及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我院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4、师资队伍工商管理学院现有教职工48人。
其中专任教师40人;教师中教授13人,副教授17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业教师的64%;具有博士(含在读博士)学历学位的教师32人,占专任教师的68%;有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湖北省优秀教师2人,并有多人先后赴美国、日本、法国、德国、荷兰、瑞士、卢森堡等国进行研修或讲学。
学院拥有一支学历高、职称高、年纪轻、专业能力较强、结构合理、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师资队伍。
5、科学研究近五年来,我院教师取得了一批丰硕的科研成果。
炎黄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实验室建设规划
炎黄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实验室建设规划(2011~2015年)实验室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是支撑专业建设和人才创新的重要手段。
加强实验室建设,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办学条件形成鲜明特色为目标,着力打造院级实训中心,努力建好江苏省会计实训基地,积极争创国家级实训基地,以满足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需要,本着长期规划逐步实施的原则,在教学部门申报、相关部门及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制定我院实验室建设“十一•五”规划。
一、目前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统计学院现设立八个专业系(部),全院合计拥有各类实验、实训室71个,直接用于教学的设备(含电教、多媒体)总价值约2000万元,实验室总面积近8000平方米。
机电工程系拥有公差、机械原理、液压、气动、CAD/CAM、模具、数控等14个专业实验、实训室,设备价值约700万元;电子工程系拥有电工、电子、可编程、电机拖动、E DA、单片机、通讯、高频等15个专业实验、实训室,设备价值约30 0万元;粮食工程系拥有高温、天平、仪器分析、饲料、粮工等11个专业实验、实训室,设备价值约180万元;计算机工程系拥有普通及专业计算机实验、实训室20个,设备价值约550万元;会计系、经济管理系、政法系、基础部拥有各类实验、实训室11个,设备价值约80万元。
(二)情况分析与存在问题由于学院成立较迟,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并且教学资源处于逐步整合阶段,实践性教学设施虽然初具规模但还没有形成明显的特色和优势,从整体上看,目前我院的实验室建设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教学设备投入力度还有待于加强。
我院现在直接用于教学的设备总值不高,并且文科与工科之间设备投入不平衡,文科类教学设备显得严重不足,缺乏具有良好职业氛围的实训场所。
怀化学院_十二五_校园建设规划
怀化学院“十二五”校园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校园建设是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为了更好地落实我校“十二五”期间校园建设的各项任务,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学校概况怀化学院创建于1958年,前身为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占地1010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分东、西两个校区办学。
拥有文、理、教、工、管、经、法、农等八大学科门类,是以本科教育为主,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并重,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开放性、应用性、多科性的教学型本科院校。
学校现有19个教学系、部,设39个本科专业。
馆藏图书106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9900万元。
全校现有教职工949人,现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69人,副高职称教师206人,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分别为51人、357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7人;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4580人,成人教育学生5000人,外国留学生12人。
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基础课教学示范实验室1个,省级基础课教学实验室5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优秀实习基地6个。
拥有民族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9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14个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
“十一五”期间,学校党委以“一个中心、两个突破”为引领,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的强校之路,即:以育人为中心、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和在学科专业创特色上有所突破,把解决规模扩大、空间拓宽、数量增长引发的教学、管理、服务等矛盾问题作为重要抓手,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重点是实施“三位一体”育人模式改革,即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传统做法,构建融“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人才规格,“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校园文化活动”于一体的教学体系,公共能力、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为一体的能力结构体系,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人才培养和综合管理规范,特色办学、特色育人初具雏形,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_____学院部十二五室建设规划方案
_____学院(部)“十二五”实验室建设规划方案
一、实验室基本概况
1、院部概况(学科、专业、生师数等);
2、现有实验室基本概况,包括实验室数、面积数、设备总值、人员概况(专任管理员和实验教学老师等)等
用1-2段文字叙述。
二、建设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基本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教学科研等建设目的,规划原则及校企共建等建设途径等)
2、总体建设目标和关键指标;(实验室数量,面积,设备投入等;重点建设实验室及示范中心申报等)
三、实验室规划建设任务
说明:建设类别:新建/更新/补充;
性质:教学/产学研;
地点:有规划用房填房间号;若无建设地点,需注明要新建的房间面积;
经费渠道:主要经费来源,如学校专项资金、中央财政专项建设资金、校企合作等。
四、规划建设实验室简介
以实验室为单位,逐一简介第三部分列举的规划建设实验室,包括主要功能(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等),建设内容(大小、主要设备、台套数等),经费预算,建设方式(学校建设、校企共建等),规划建设标准等内容。
1、***实验室
2、***实验室
3、……
五、特色实验室介绍
结合学科专业特点,简述部分特色实验室在人才培养、科研服务或校企共建
等方面的特色。
六、审批意见。
某学院“十二五”实验室建设规划(doc 8页)
某学院“十二五”实验室建设规划(doc 8页)材料工程学院“十二五”实验室建设规划根据材料工程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为进一步促进材料工程学院实验室建设工作,特制定本规划。
一、实验室现状1、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状况实验室于1979建立,是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主要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基础理论研究、材料应用开发和材料工程测试的教学与研究的实验室。
目前实验室拥有一支从事实验教学、材料研究和开发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实验教师7人,兼职实验教师29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1人,讲师13人,助教6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硕士19人。
2、实验室建设状况实验室主要由材料物理与力学性能、材料化学、材料工程测试、材料高温制备、非晶态材料、水泥及混凝土、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交通工程、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重点建设等教学研究型实验室10个,实验室现有实验室面积2444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1038台套,设备总价891.7万元,配有国内外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20多台套,实验室建设现状见附件一。
3、实验教学情况实验室目前承担了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交通工程、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及工程管理等专业的21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主要开设实验课程有:开出107个实验项目(其中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项目28个),每年开出的实验人时数达5万多,实验课程及实验项目开出率达100%。
4、实验室承担科研及教学研究情况近五年来,实验室承担了淤泥节能烧结砖与自保温墙体建筑体系的开发研究、陶瓷纤维摩擦材料及摩擦机理研究、江苏省盐城环保装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部省市级科研项目25项,还承担了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建设项目、江苏省特色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等教学研究和改革课题20多项。
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室工作的主体,他们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实验室开放,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只有具有创新观念的人才能领导和策划实验室的一切工作,实验室建设重要的是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热爱本职工作、业务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队伍,将采取加强原有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选送一些实验技术人员到实验技术力量雄厚的高校进修学习、将学历层次高动手能力强的教师从理论教学一线充实到实验教学工作岗位,引进高学历人才不断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工作,促进中心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计划到2015年实验技术人员总数达50人,其中专职人员:12人;兼职人员38人。
地理科学学院“十二五”规划
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学实验室建设“十二五”规划编制日期: 2010 年 12 月一、“十一五”期间教学实验室建设成绩“十一五”期间,是我院实验室建立、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一五”初期,我们刚刚合并组件南通大学,实验教学成了学院教学工作的关键,在学校职能部门和院领导的关心下,实验室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主要表现在一下方面:1. 添置更新许多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翻番2005年,地科院设立之初,学院仪器设备总值只有127万元左右,而且很多仪器设备是80年代以前的,都处于无法使用状态,应该淘汰的,有些仪器设备配套不完整,也无法使用,经过五年的建设,学院实验设备总值达到400余万元,保证了实验教学的开出率,提高了学院实验教学的效果。
2. 实验场馆不断扩大,实验教学环境不断改善十一五初期,我们实验室面积只有350平米左右,2007年借本科合格评估契机,我们实验室面积一下子扩大很多,达到1300多平米,通过三年的努力,目前实验室总面积达到1700多平方米,实验用房间数也增加不少,实验室内环境大为改观,基本满足五个专业实验室摆布需要。
实验场馆不断扩大,实验教学环境不断改善3. 实验室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实验室管理日趋规范十一五期间,在学校要求下,我们根据学校已有的规章制度,结合学院自己的情况,指定完善了一系列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机房使用规定、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实验室学生科技项目立项管理制度、仪器设备借用管理办法、仪器设备损坏赔偿制度、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等等。
与此同时,我们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章,比如实验室低值易耗物品领用管理、小型仪器设备借用管理、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实验室学生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等。
通过建立这些管理制度,我们实验教学保持了十分良好的秩序。
4. 实验课程不断建设,实验教学井然有序十一五期间,我们根据学院办学方向的调整,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积极探索,以地理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建立起立体化的实验教学体系,从实验教学内容、校内外实验教学基地、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实验教学指导教师队伍等方面,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思路。
支持十二五省级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规划方案
附件1:支持“十二五”省级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规划方案1.学校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基本情况近5年来,山西农业大学实验室建设快速发展,实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全校现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这些“中心”依托雄厚的学科基础和特色鲜明的科学研究,以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为目标、以系统的教学改革成果为基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和手段,在实验教学、科研服务、学生创新实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示范辐射作用,并为提升学校实验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实验设备及实验室条件明显改善。
全校现有59个实验室,实验室面积为35508㎡,实验台及附属设施全部更换,实验室面貌焕然一新,实验教学工作井然有序。
近5年来,全校仪器设备总值及台件数实现了翻番增长的跨越式发展,已相当或接近于周边同类院校的规模与数量。
截止2012年,全校8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12926台件,总值11582.41万元,其中植物生产类实验教学中心仪器设备1902台件,总值2740万元。
仪器设备的增加推进了全校学科建设及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2009年,学校和农学院根据自身实际,进一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在作物栽培与耕作省级实验教学中心申报成功的基础上,及时整合全院实验教学资源,将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作物生物学基础、植物保护和作物生产实习基地5个实验教学机构有效整合,组建成山西农业大学植物生产类实验教学中心,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同等对待,以实验课程类别、原有实验室改造和补充仪器设备为主要形式建设实验教学平台。
2012年,学校进一步整合资源,使植物生产类实验教学中心拥有一栋独立的实验教学大楼,实验室使用面积达4500余m2。
(2)实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2011-2012学年,全校应开出实验课程537门, 实开出517门,其中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318门,占实验课程的59.22%;应开实验个数2778个,实开实验个数2637个,开出率94.92%,其中有综合性的占总实验个数的74.45%,设计性占总实验个数的17.58%;应开学时数9530,实开学时数9082,参加实验人时数1525846。
山西大学十二五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
“十二五”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山西大学编制)一、“十一五”期间本单位实验室建设现状与成功经验。
山西大学目前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功能分子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和生物工程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一)建设现状重点实验室布局涉及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和化学等四个一级学科,占山西大学自然科学一级学科(8个)的50%。
为了支持重点实验室建设,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主要有《山西大学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山大科字[2006]17号)、《山西大学创新人才津贴实施办法》(山大人字[2008]18号)、(山大科字[2006]9《山西大学自然科学科研奖励办法》号)等,这些政策从人才队伍的培养、经费支持、实验室面积的扩大、仪器设备的更新与维护等方面创造了有利条件。
十一五期间,4个重点实验室累计投入经费11491.8万元,占全校自然科学科研投入的53.5%;设备总值8688万元,约占全校自然教学科研设备总值的43%;实验室建筑面积共计7496平方米,约占全校自然科学科研实验室的56%。
在这些政策和条件的支持下,实验室在科研发展、人才培养和实验室开放与科普宣传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详细内容如下:1.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十一五”期间,实验室共计投入经费8252.8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及科学研究。
目前,实验室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设备总值5140万元,设备总台数2380台。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28人,其中研究人员24人(中科院院士1人,教授12人,副教授9人,讲师3人),技术人员1人,管理人员3人,高级技术职称21人,获博士学位20人。
实验室现有博士学位、高级技术职称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均在国外优秀的实验室经过1到2年的博士后训练,已独立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并负责各研究室的相关科研工作,成为学术带头人。
重庆大学“十二五”教学实验室建设规划
重庆大学“十二五”教学实验室建设规划学院名称:(盖章)编制日期:年月一、“十一五”期间的建设成绩简述在“十一五”期间,学院在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及实验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绩,统计表格见附表1-6。
二、教学实验室现状分析需要阐述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已有实验教学体系是否完善、是否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对比国内高水平学校同类专业,找出差距,列出存在的问题。
2、实验设备状况按专业方向阐述实验室硬件情况并进一步分析满足当前实验教学需要的状况。
对比国内高水平同类型专业实验室,找出差距,列出存在的问题。
3、实验室环境根据目前实验室设置及设备情况,分析实验室用房、实验环境及实验室安全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三、“十二五”教学实验室建设目标1、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目标2、实验室建设目标3、其他四、“十二五”教学实验室建设总体思路总体思路主要体现以下内容:1、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科前沿发展、实验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方案变更的需要出发,对比现有实验教学体系,提出能满足未来教学需要的实验教学体系。
提出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如何完善实验教学体系。
2、实验室平台建设根据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思路,提出实验室条件支撑平台建设思路。
为实现实验教学资源充分共享,首先搭建专业公共实验平台,在此基础上分专业构建实验平台,同时专业平台建设也应充分考虑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五、“十二五”教学实验室建设规划根据平台规划,对比实验室设备现状及拟建实验平台的设备需求,提出建设规划。
填写教学实验室建设规划表(附表7)。
附表2:“十一五”期间实验教学改革立项统计表注:项目级别指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以实验中心为单位填写。
附表3:“十一五”期间实验教学成果奖统计表附表4:“十一五”期间实验教学论文发布情况统计表附表5:“十一五”期间实验中心自制设备开发情况注:本表以实验中心为单位填写;如有其他学校采用,请在备注中注明有代表性的学校名称。
邯郸学院“十二五”校园建设发展规划报告
学院“十二五”校园建设发展规划校园是学校精神、学术和文化的载体,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基地。
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氛围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
因此,为建设环境优美、文化品位高、适合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生态校园,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围绕《学院2009—2020年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结合学院校园建设布局和各方面的实际,制定本校园建设发展规划。
一、校园现状学院校园占地总面积为705.85亩(包括主校区、幼师校区、南校区、职工家属院和公寓村85亩)。
2001年以来,我校主校区共建成教学行政用房15万平方米,社会化学生宿舍(公寓)7万多平方米。
截至到现在学校总建筑面积达25多万平方米(含其他生活辅助用房),运动场面积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7万余平方米,绿化率达到了40%,为师生员工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目前主校区尚有建筑用地近100亩,已经列入市第十一五规划中的第二校区规划1500亩,目前市规划局已经出具初步选址意见,在市南部教育园区规划一期用地571亩。
近年来,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有了较大的进展,但2 004年升本以后,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学校教学、行政用房、体育设施等办学条件已经满足不了学校发展的需要,如何继续加快校园建设步伐,为建设应用型大学提供设施保证,迫切需要我们进行创造性工作。
二、编制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1992年国家建设部、计划委员会和教育委员会批准)、《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育部教发〔2004〕2号)和《学院2009--2020年发展规划纲要》等。
三、指导思想紧密围绕我院中长期发展目标,在尊重“古朴、典雅、凝重、厚实,以人为本、亲近自然”校园建筑设计风格的前提下,既要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又要强化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努力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促进师生生态意识与文明修养的提高,不断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使校园环境更加优美、布局更加合理、教学生活设施更加完善,把我院建成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具有鲜明浓郁文化色彩特色的校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工程学院“十二五”实验室建设规划
根据材料工程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为进一步促进材料工程学院实验室建设工作,特制定本规划。
一、实验室现状
1、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状况
实验室于1979建立,是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主要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基础理论研究、材料应用开发和材料工程测试的教学与研究的实验室。
目前实验室拥有一支从事实验教学、材料研究和开发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实验教师7人,兼职实验教师29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1人,讲师13人,助教6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硕士19人。
2、实验室建设状况
实验室主要由材料物理与力学性能、材料化学、材料工程测试、材料高温制备、非晶态材料、水泥及混凝土、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交通工程、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重点建设等教学研究型实验室10个,实验室现有实验室面积2444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1038台套,设备总价891.7万元,配有国内外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20多台套,实验室建设现状见附件一。
3、实验教学情况
实验室目前承担了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交通工程、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及工程管理等专业的21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主要开设实验课程有:开出107个实验项目(其中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项目28个),每年开出的实验人时数达5万多,实验课程及实验项目开出率达100%。
4、实验室承担科研及教学研究情况
近五年来,实验室承担了淤泥节能烧结砖与自保温墙体建筑体系的开发研究、陶瓷纤维摩擦材料及摩擦机理研究、江苏省盐城环保装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部省市级科研项目25项,还承担了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建设项目、江苏省特色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等教学研究和改革课题20多项。
5、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重点建设实验室
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重点建设实验室是2004年11月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盐城工学
院承担建设的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
设低负荷环境材料、功能环境材料和特色资源化材料三个研究室,一个现代测试中心。
是学校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科研实体。
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是(1)低环境负荷材料;(2)环境功能材料;(3)沿海资源的综合利用。
实验室紧紧围绕确定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跟踪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抓住重点,开展生态环境材料领域的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理论、应用开发研究,力求在某些生态环境材料的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创新性、突破性的成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材料方面的新产品。
实验室以充分利用固体废弃物及沿海资源为基础,在研究与开发优良环境功能的建筑材料方向上形成优势和特色。
二、建设目标
认真落实学校“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重点完成材料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示范中心、生态环境材料创新平台实验室的建设任务,通过建设,满足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交通工程等专业实验教学需要,成为江苏省高校实验示范中心,同时满足材料学科科学研究及大学生创新的发展要求,建成江苏省生态环境材料重点实验室,积极创造条件,基本达到硕士人才培养对实验条件的要求。
三、建设基本思路
1、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为依托,进一步加强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地方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型本科合格人才。
2、围绕材料学科建设及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加强玻璃及陶瓷工艺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实训基地、现代水泥及混凝土制备、现代材料制备技术、高分子光固化材料、高分子合成、磨擦材料、汽车轻量化材料、新能源材料、低环境负荷材料等实验室的建设。
3、对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了材料、金属材料、交通工程已有专业实验室的改造,服务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专业、金属材料专业、交通工程、材料物理等专业,满足课程实验教学和校内实习基地的要求,用五年的时间将实验室建设成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满足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的需要。
四、建设内容
1、实验室队伍建设
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室工作的主体,他们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实验室开放,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只有具有创新观念的人才能领导和策划实验室的一切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