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一课第1课时《新疆舞曲第二号》《那不勒斯舞曲》(教案)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一课第1课时《新疆舞曲第二号》《那不勒斯舞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1ca36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88.png)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一课第1课时《新疆舞曲第二号》《那不勒斯舞曲》教学设计课时:1课时课类:设计·应用教学策略/教学思路:音乐的学习以体验式学习为原则,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把音乐的艺术性、技艺性、审美性化为科学的方法性、趣味性、即兴性,通过视觉化、口语化、动作化的方式去解决音乐学习的内容。
本课设计将歌曲与乐曲相融合,围绕乐句与节拍,建立在听辨的基础上,运用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运动觉、联觉,启发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探索音乐的各要素,将其内化成一种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材分析: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新疆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
小伙子们敲着手鼓与姑娘们边歌边舞的场景,在日常生活中时有所见。
这首舞曲就是我国作曲家、钢琴演奏家丁善德采用新疆民歌为主题写成的一首具有民族风格特色的钢琴独奏曲。
它描绘了节日中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
《那不勒斯舞曲》,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所作的芭蕾舞剧音乐《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段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的意大利风格的舞剧音乐。
乐曲为三部曲式结构。
在乐队全奏四小节热烈的引子后,出现了小号用小快板速度独奏的活泼而轻快的主题,这一主题每一句的节奏都是把强音放在每小节的第二拍上,形成切分节奏感,颇有特色。
第二乐段的节奏型与第一乐段相近,但开始句不是十六分音符,而是用附点音符,速度稍慢而富有表现力,显得有条不紊。
第三乐段速度渐快,它是热情奔放的塔兰泰拉风格的舞曲,旋律由两个一组带滑音的八分音符开始,紧接着是顿音与连音相间的一大串十六分音符,速度非常快。
最后乐队以全奏形式演奏塔兰泰拉舞曲的尾声,把全曲推向高潮。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
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
《欢乐颂》教案
![《欢乐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83fb81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f6.png)
《欢乐颂》教案教案:《欢乐颂》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欢乐颂》。
课文主要描绘了欢乐的节日景象,以及人们在节日中的快乐心情。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了解节日的意义,感受到欢乐的氛围,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培养学生对节日的热爱,增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为什么?”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入新课。
2. 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欢乐的氛围。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进行实际情景练习。
4. 理解课文内容: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大意。
5. 实践练习:教师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例如,让学生分组讨论,各自设计一个欢乐的节日活动,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六、板书设计欢乐颂节日欢乐人们快乐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生字词编写一个关于节日的短文。
答案:示例:我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
春节那天,我和家人一起贴春联、放鞭炮,大家一起吃团圆饭,非常开心。
晚上,我们一起观赏烟花,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2. 请设计一个欢乐的节日活动,并说明活动内容。
答案:示例:我设计的节日活动是欢乐的音乐会。
活动中,大家可以演奏乐器,唱歌,跳舞,展示自己的才艺。
还可以邀请家长和其他同学参加,共同分享欢乐的时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教学方法。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活动,如参观节日庆典、举办校园文化活动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节日文化,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小数的近似数(1)》【教案匹配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小数的近似数(1)》【教案匹配版】](https://img.taocdn.com/s3/m/904624e1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5.png)
小欣的身高是多少呢?
小欣身高约 0.98m。
0.984m
小欣身高约 1m。
二、自主探究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可以求整数的近似数,那你 觉得求小数的近似数可以用 什么方法呢?
0.984m
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四舍五入法
0.984保留两位小数:
0.984 ≈0.98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 确到百分位,也就是要 观察小数部分的第3位。
▶备选练习
1.按要求写出下面小数的近似数。
(1)精确到十分位。
3.275≈ 3.3
10.64≈ 10.6
99.972≈ 100.0
5.137≈ 5.1
+“。”.《。》
(2)保留两位小数。
11.806≈11.81
19.999≈ 20.00
6.024≈ 6.02
4.2449≈ 4.24
(3)省略千分位后面的尾数。
()
×
(5) 0.596保留两位小数是0.6。
()
3.按照要求写出表中小数的近似数
。
【+教材P52 练习十三 第1题】
保留整数 保留一位小数 保留两位小数
9.956
10
10.0
9.96
0.905
1
0.9
0.91
51.463
51
51.5
51.46
1.995
2
2.0
2.00
4.下面的小数各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
三、实际应用,提高能力
1.求下面小数的近似数。【+教材P50 做一做】 (1)0.256 12.006 1.0987 (保留两位小数) (2)3.72 0.58 9.0548 (保留一位小数) (1)0.256≈0.26 12.006≈12.01 1.0987≈1.10 (2)3.72≈3.7 0.58≈0.6 9.0548≈9.1
小白船教案优秀
![小白船教案优秀](https://img.taocdn.com/s3/m/2f39655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e.png)
小白船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小白船》。
本课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通过讲述小白船的旅行经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敢探索的品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生字词的学习;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白船的勇敢和坚韧;3. 学习童话故事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白船的勇敢和坚韧精神;3. 学习童话故事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白船的勇敢和坚韧精神。
难点:学习童话故事的写作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小白船模型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讲述一个有关小船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小白船》的兴趣。
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
3. 课文理解: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白船的勇敢和坚韧。
4. 写作方法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童话故事的写作方法,学生进行简单创作。
5.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只小白船,进行展示。
六、板书设计小白船勇敢坚韧童话故事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实践作业:制作一只小白船,并写一篇关于小白船的童话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刻,生字词掌握良好,但在童话故事的创作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高写作水平。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更多关于童话故事的书籍,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小白船展览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1. 生字词的学习:课文中包含了一些较难的生字词,如“漂浮”、“波涛”等,需要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记忆来掌握。
2.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细读课文,学生需要理解小白船在旅途中所遇到的种种挑战,以及它如何克服困难,最终达到目的地的过程。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https://img.taocdn.com/s3/m/a7f679e1ec3a87c24128c45a.png)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古诗词三首一、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句句意。
四、教学方法:五、教学准备:把古诗写在小黑板上,生收集与课文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一、阅读导语1.学生自由阅读单元导语,读后交流:这组课文我们要学习什么?)二、导入: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区游览“敬亭山”二、学习课文(1)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古诗正音。
(大屏出示古诗)(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3)解诗题,知作者。
1.独: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2.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将基础的文学常识抄写下来)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4)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②汇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云:孤独的白云;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③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④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学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2bf947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18.png)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学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词三首备课日期_________设计者:辛超使用者______学生______班级______ ___组___号上课日期_________【学习目标】及【课前准备】1. 会认、会写生字。
/注音:螺()谙()仿写生字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自读三遍。
3.理解诗意,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的情感。
/搜集其他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词或诗句。
根据古诗意境填空:“当诗仙李白看到庐山瀑布飞流直下,好似银河倒挂山涧,他不禁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诗圣杜甫看到西岭雪山,东吴船舶时,他吟诵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学习进行时】(一)整体诵读,初步感受。
1.启示学习方法和要求: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看注释理解词句;3)连起来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4)反复朗读,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5)小组合作相互交流启发,后班上交流。
2.借助诗文注释,整体感知内容。
1)释题意:敬亭山,又叫昭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北部。
独坐,单独地坐。
连起来说意思。
2)抓景物:这首诗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样景物。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第一,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1. 2. 议。
说说自己的画,重点理解“众鸟”、3. 转。
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4. 品。
的这种孤独的内心世界是通过什么来表达的?你从哪些字词中看出来的?5. 读。
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第二,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 汇报。
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 质疑。
提出自学这两句诗的疑难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释疑。
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e36931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4e.png)
咬文嚼字教案教案:咬文嚼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咬文嚼字》。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孔子弟子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咬文嚼字”的含义,以及在学习、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个词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咬文嚼字”的意思及用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咬文嚼字”的意思及用法。
难点:咬文嚼字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咬文嚼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关于“咬文嚼字”的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画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阅字词意思。
3. 合作探讨(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咬文嚼字”的用法,以及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个词语。
4. 讲解与示范(10分钟)教师讲解课文,重点解析“咬文嚼字”的用法,并结合实例进行示范。
5. 随堂练习(5分钟)设计一些关于“咬文嚼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咬文嚼字孔子弟子含义:过分地斟酌字句用法:在实际语境中运用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重点抄写“咬文嚼字”的句子。
2. 运用“咬文嚼字”写一个片段,可以是生活中的事情,也可以是想象的情景。
3. 查找其他含有“咬文嚼字”的成语故事,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咬文嚼字”的含义及用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咬文嚼字”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练习。
《黄山奇石》教案
![《黄山奇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5ec793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f7.png)
《黄山奇石》教案教案:《黄山奇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黄山奇石》。
教材主要介绍了黄山的奇石特点,以及黄山石的命名方式和传说故事。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将了解黄山石的奇特之处,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奇石的美丽和神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山石的命名方式和传说故事。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黄山石的命名方式和传说故事的理解,以及对黄山奇石的想象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课件、黄山奇石图片、视频资料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用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黄山奇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黄山奇石的美丽和神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奇石的特点和神奇之处。
3. 讲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讲解黄山石的命名方式和传说故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黄山奇石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5. 想象与创作: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创作一幅黄山奇石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6. 朗读与展示: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展示自己对黄山奇石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黄山奇石美丽神奇命名方式传说故事七、作业设计(1)黄山奇石有什么特点?(2)黄山石的命名方式有哪些?(3)请简述你最喜欢的黄山奇石的传说故事。
2. 发挥想象,创作一幅黄山奇石的画面,并配上适当的文字描述。
答案:1. (1)黄山奇石的特点是美丽、神奇。
(2)黄山石的命名方式有根据形状命名、根据颜色命名、根据传说故事命名等。
《海燕》教案(精选
![《海燕》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4a8fbe03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a.png)
《海燕》教案(精选《海燕》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海燕》。
本课主要内容是通过讲述海燕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海燕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海燕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海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海燕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
难点:掌握生僻字词,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图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海燕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它有什么特点?”激发学生对海燕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朗读节奏。
3. 讲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僻字词,讲解比喻和拟人手法。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保护海燕和生态环境。
6. 分享讨论成果: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海燕》板书内容:1. 海燕的生长过程2. 海燕的生活习性3. 保护海燕,爱护生态环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填空题。
(1)海燕的生长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燕的生活习性有______、______、______。
(3)保护海燕,我们应该______、______、______。
2. 作业答案:(1)海燕的生长过程包括孵化、幼鸟期、成鸟期、繁殖。
(2)海燕的生活习性有群居、迁徙、觅食。
(3)保护海燕,我们应该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5f552f40029bd64783e2c78.png)
3、读读这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久久地坐着,久久地看着,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谁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是啊,这是一个乡愁满怀的李白。(板书:乡愁满怀)
2、《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豪情万丈啊,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李白?正是,潇洒的李白,豪放的李白,寄情山水的李白。(板书:寄情山水)
有谁知道敬亭山?(图片《敬亭山》)是啊,敬亭山又被称为“江南诗山”。自李白《独坐敬亭山》这首诗篇传颂后,敬亭山声名鹊起。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梅尧臣、汤显祖等许多名人慕名登临,吟诗作赋,绘画写记。历代吟颂敬亭山的诗、文、画达千数,敬亭山这座“江南诗山”,也因而饮誉海内外。
板书设计
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
乡愁满怀寄情山水孤独寂寥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设计
导入
口述学习目标
三、初读古诗
感悟孤独
五、作业
同学们知道李白吧?李白的诗你能背几首?
(图片以及古诗)
1、这幅画面,是正在浅吟低唱《静夜思》的李白,无论古今,不分中外,所有在外的游子都有一种怎样的情怀?——
4、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的意境。
5、学习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
6、了解洞庭湖的静美。体会诗人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认识“螺”,掌握“庭、镜、磨、螺、潭”5个生字。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案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69c19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3.png)
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1、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一、谈话导入。
1、出示两首古诗题目,自读,思考:你从题目中了解到什么?2、你还想了解什么?3、简介诗人及背景。
互相交流资料。
二、学习《乡村四月》,(一)、反复诵读,弄懂诗意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二)、品评朗读,感悟诗情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三)、背诵,积累语言三、自学《四时田园杂兴》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一、情景导入:1、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对比: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古诗有什么不同?2、解释: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
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
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
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简介:①渔歌子词牌名②作者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1、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
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
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时 小数加减法(1)【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时 小数加减法(1)【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11ba41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d.png)
6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加、减法。
它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主要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
学生在三班级上册已经把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在三班级下册学习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册的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又分别学习了整数的四则运算、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减法的性质及其简便运算,第四单元又进一步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在此基础上再学习本单元的内容就顺理成章了。
这部分内容又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竖式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学问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内容包括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这三部分。
其中教学重点是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难点是能将整数加法运算定律中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运用到小数中机敏进行简便计算。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把握了整数加减法及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了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并且已积累了大量关于元、角、分的学问。
在本册教科书中学生还把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些都为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打下了扎实有效的学问基础。
本单元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为进一步学习、研究后面的学问打下基础。
理解和把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学问阅历,而且是必备的数学学问、技能与方法。
教学中会消逝小数的位数不同的加减法竖式计算的情况,由于新知与学生已有的认识存在抵触冲突,受学习负迁移的影响,学生简洁消逝将小数的末尾对齐等错误,这也是小数加减计算中的难点所在,在学习新课时要加强引导。
1.留意选择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素材。
教学时既可依据教科书供应的买书情境为素材,引入小数加减法,也可以选择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素材开展学习活动,如日常用水、用电、用煤气的数量与价钱,购买生活、学习用品的价钱等。
通过将学生置于相关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自然地实现由生活到数学的转化,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小数加减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培育应用意识。
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
![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8886a9cfe4733687f21aa6e.png)
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音乐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绿水江南第一课《忆江南》一.教学目标1.通过视.听.唱.动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学会背唱歌曲并初步学习轮唱.合唱歌曲。
2.引导学生参与以小组为单位的创编活动.使每位学生积极投入音乐实践活动。
3.从诗.景.歌.乐.舞等几个方面来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二.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愉快地演唱歌曲《忆江南》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编活动。
3.指导学生准确演唱一字多音处并学会用优美的声音背唱歌曲。
4.学习用轮唱.合唱等方法来演唱歌曲。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欣赏图片.配放音乐《翠湖春晓》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很美的江南六大古镇风景图.请你欣赏后告诉我.你看到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景物?感觉怎样?想说些什么?(教师随机与学生互动模仿做各种动作或造型)2 .教师配乐朗诵诗词《忆江南》师: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晚年回忆江南美景时欣然写下了一首著名《忆江南》.请大家静静地听老师朗诵一遍。
3.学生配乐朗诵诗词(二)新授教学1.教师示范表演唱师:这么美的诗用朗诵还不足以表达它的美的意境.老师想把它唱出来.跳出来.请说出你的感觉。
[教学效果评价]:教师借助精美的道具和声情并茂的演唱.舞蹈.让学生直接形象地感受歌曲的旋律之美和意境之美。
2.学生再次欣赏歌曲一遍。
3.请学生说说.唱唱自己最喜欢的和最难的一句歌词。
师指导学生个别或集体唱一唱。
4.请学生试着将第一段歌词连起来唱一唱。
5.教师讲解并示范演唱高低八度的两句“忆江南”的唱法.学生模唱。
6.学生唱第二段歌词。
7. 请学生为最后一句“忆江南”设计力度记号以表达作者对江南美景的留恋之情或见到江南美景时的激动兴奋之情。
8.请学生完整地背唱歌曲一遍。
9.请学生为歌曲设计速度.情绪.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一遍。
(三).表现歌曲1.请学生自主合作创设小桥. 垂柳 .鲜花等造型和划船.摇橹等动作。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一课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一课](https://img.taocdn.com/s3/m/fef53a1658f5f61fb73666f4.png)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一课《手挽手》教学目标:1、“阳光牵着我的手”大家“拍手拍手”,我们衷心祝贺“祝你快乐”,向“海峡两岸小朋友”问声好。
人们的友情传递。
表达,莫过于音乐。
本课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歌唱团结。
友谊发扬文明新风。
2、在聆听《祝你快乐》乐曲及《彩桥架到台湾岛》歌曲的感悟中,分别编创集体舞和现代舞进行表演。
3、在表演《阳光牵着我的手》《拍手拍手》实践中,学习二声部长与奏。
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4、掌握重音记号“>”使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
教学重点:学唱二声部及表现音乐。
教学准备:磁带,声部谱子教学内容:表演《拍手拍手》教学过程:一、导入:什么场合会出场掌声?掌声能表达什么情感?二、聆听歌曲《拍手拍手》范唱 1 1、设问:歌曲有什么特征?(以拍手掌声穿插再歌曲中间)2、再听一次范唱。
听一听歌曲有几部分组成?(二部分:齐唱部分与合唱部分)3、学唱第一部分:(1)听第一部分曲调范唱设问:这部分曲调有什么规律?有没有基本相同的曲调?(每句的开始都有附点八分音符;第一,第三句基本相同)(2)学唱第一部分曲调: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纠正。
注意八度大跳的音准。
(3)齐唱第一部分曲调,再间奏处加入拍手(X 4、学唱第二部分(1)、奏一奏。
听一听,唱一唱(2)、听第二部分曲调范唱(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声部曲调,(4)、加入重音记号加入拍手(XX)(XX X)唱好第二部分的曲调。
(5)、完整地欢快地唱好全曲调。
(6)、填曲后有感情地演唱(7)、设问:歌曲间奏处除按曲谱上节奏拍手外还可以怎样的节奏变化?(8)、加入打击乐器伴奏表演,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
小结:我们大家手挽手,发扬文明新风。
第二课时X)教学内容:聆听《祝你快乐》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教学要求:一、初听乐曲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2 二、再细听乐曲请你合着乐曲轻轻拍手,当你听到音乐情绪变化时,就变换另一形式或停止拍击,三、1.讨论演奏该曲的形式及乐器2、边看教材中的图形谱子及歌词,边跟音乐哼唱。
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人教版第1课文字处理初尝试(教案)
![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人教版第1课文字处理初尝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27c5d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8.png)
③知识点突出:
1.板书设计中突出Word的基本操作步骤,如打开软件、输入文字、编辑修改等。
2.强调字体、字号、颜色等设置的方法,以及文档保存和打印的基本注意事项。
3.通过板书设计,突出文字处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2.为了提高课堂互动,我计划增加更多的小组合作和互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分享心得。同时,我会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针对板书设计,我计划更加注重板书的简洁明了,突出重点知识点,同时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元素,如图案、颜色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
1.提问评价:在课堂上,我会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每个知识点,我会提出相应的问题,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我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以便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解答。
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人教版第1课文字处理初尝试(教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人教版第1课文字处理初尝试(教案)
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人教版第1课《文字处理初尝试》是学生首次接触文字处理软件的学习,教材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介绍了Word的基本操作。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认识Word界面,学习输入、编辑、修改文字,学习字体、字号、颜色设置,学习保存和打印文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为今后的信息技术学习打下基础。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信息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一、激趣导入
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
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二、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2、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诗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
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
“厌”的注释是“满足”。
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
师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指导朗读
1、《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第二课时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图。
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二、自由吟读
1、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导赏析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课外积累
1、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
六、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第三课时
忆江南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
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指名看图说出意思。
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
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
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
曾:曾经。
谙:熟悉。
胜:超过,胜过。
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四、教师小结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
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的熟悉,那么了解。
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
老师最后归纳: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
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
“蓝”字形容春水深碧。
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缓慢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合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
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六、抄写或默写
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