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和缺陷
模板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模板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墙体烂根现象:混凝土墙根与楼板接触部位出现蜂窝、麻面或露筋,有的墙根内夹有木片、水泥袋纸等杂物。
原因分析:(1)第一层混凝土浇筑过厚,振捣棒插入深度不够,底部未振透。
(2)混凝土铺设后没有及时振捣,混凝土内的水分被楼板吸收,振捣困难。
(3)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准,搅拌不匀,坍落度太大,材料离析;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砂率小,和易性不好,振捣时间过久造成漏浆。
(4)钢模板与楼板表面接触不严密。
(5)钢模下部缝隙用木条堵塞时,木条进入墙体内。
预防措施:(1)支模前,在模板下脚相应的楼板位置抹水泥砂浆找平层,但应注意勿使砂浆找平层进入墙体内。
(2)模板下部的缝隙应用水泥砂浆等塞严,切忌使用木片并伸入混凝土墙体位置内。
(3)增设导墙,或在模板底面放置充气垫胶垫。
(4)浇筑混凝土前先浇水湿润模板及楼板表面,然后浇一层50mm厚的砂浆,砂浆不宜铺得太厚,并禁止用料斗直接浇筑。
(5)坚持分层浇筑混凝土,第一层浇筑厚度必须控制在500mm以内。
治理方法:对于烂根较严重的部位,应先将表面蜂窝、麻面部分剔除,再用1∶1水泥砂将分层抹平。
此项工作必须在拆模后立即进行。
(2)对于已夹入木片、纸或草蝇等的烂根部位,在拆模后应立即将夹杂物彻底剔除,然后捻入高强度干硬砂浆,必要时砂浆中可稍掺加细石。
2墙面粘连,缺棱掉角现象:墙体拆模时,大模板上粘连了较大面积的混凝土表皮,现浇墙体上口及洞口拆模后缺棱掉角。
原因分析:(1)脱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低于1.2MPa。
(2)混凝土用水量控制不严,质量波动大,浇筑时下料集中,又未均匀振捣。
(3)模板清理不干净(特别是上、下端口部位及门框边),易积留混凝土残渣。
(4)使用了失效的隔离剂,或隔离剂涂刷不均匀、漏刷,或隔离剂被雨水冲刷掉。
(5)衔接施工缝时浇筑的砂浆层过厚,强度偏低,洞口模板拆除过早,或拆模时碰撞,造成墙体缺棱掉角。
预防措施:(1)墙体混凝土强度达到期1.2MPa后才能拆模。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发现墙体、柱子等结构出现了变形,导致尺寸偏差或者不符合设计要求。
原因分析:1、支模不稳定或者支模设计不合理,导致模板变形,进而影响结构变形。
2、混凝土浇筑时,浇筑顺序不合理,或者浇筑过程中振动过大,导致混凝土不均匀,进而导致结构变形。
3、施工人员操作不当,例如在混凝土未完全凝固之前移动模板,或者使用不合适的工具进行施工,导致结构变形。
解决措施:1、支模设计应合理,支撑点应稳定可靠,同时应进行足够的检查和测试,确保支模稳定。
2、混凝土浇筑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的特性,采取合理的浇筑顺序和方法,并控制好振动力度。
3、施工人员应具备专业技能,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结构变形。
同时,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技能水平和责任意识。
1、在模板支撑体系设计前,必须进行安全验算,确保支撑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2、在模板支撑过程中,必须采取稳定性保证措施,确保支撑稳定。
同时,需注意支撑点的位置和数量,以保证模板的稳定性和平整度。
3、墙模板拼接处应密封,使用隔离剂或防粘剂,以便于墙模板拆卸。
4、混凝土浇筑时应分层浇筑,在振捣时要均匀,避免过度振捣造成模板侧压力过大。
同时,对拉螺栓的直径和间距应按规定要求进行选择和安装。
5、拆模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强度和气温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以便于模板拆卸。
同时,在拆模前应检查模板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情况,如有粘结,应采取措施加强拆模力度。
6、墙模板支撑应牢固,支撑点要均匀分布,以保证模板不变形。
同时,墙模板拼接处要平整,以便于混凝土浇筑时不会炸模。
常见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常见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在工程建设中,模板工程可以说是常见的施工方式之一。
但是,由于施工方式及施工人员的不同,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模板工程质量通病,以及如何进行防治措施。
一、常见模板工程质量通病1. 模板不整齐这是最常见的模板工程问题之一。
模板如果不整齐,会导致混凝土的表面有明显的纹路及凸凹不平的现象。
2. 模板松动模板松动会导致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流动,从而引起表面的不平整。
松动的模板还会导致表面出现空鼓,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3. 边角缺陷边角缺陷可能会导致表面出现边角磨损或者缺损的现象。
这些缺损通常需要修复,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表面质量。
4. 模板渗水模板渗水通常是由于材料的不均匀或者模板接缝不严密引起的。
它会导致铺在模板上的混凝土表面出现水印、浮色等现象。
5. 模板变形模板变形通常是由于材料的收缩或者是模板施工不当引起的。
如果模板变形,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明显的凹凸不平及无法修复的缺陷。
二、防治措施1. 模板选择在选择模板时,需要选择质量优良、结构合理的材料。
同时,模板应有充分的刚性,无弯曲、扭转等现象。
如果发现模板有缺陷,应及时更换。
2. 施工技术模板的施工技术应该严谨规范,保证模板平整、均匀、无松动、无变形等。
在涂模板前,应先进行检查,确保没有残留的碎片或灰尘。
3. 模板维护模板施工后,要及时进行维护。
比如,在模板内涂油之前,应该先将模板表面清洗干净,保持干燥。
同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水灰比,避免混凝土与模板粘在一起。
4. 模板摆放在摆放模板时,应将模板垂直支撑于地面,必要时可采用斜木等支撑物,保证模板能够承受混凝土的重力。
5. 接缝处理对于模板的接缝,应该进行严格的处理,避免漏胶或胶道过深。
同时,在填缝胶前,需要清理好垃圾以及水泥沉淀物,避免影响接缝的质量。
三、结论模板工程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建筑方式之一。
但是,它也是一个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施工方式。
为了保证模板工程的质量,需要选择优质的模板,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杜绝常见的模板工程质量通病。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

模板质量通病:模板及其支撑不牢,产生变形或局部沉降;拆模不当,引起开裂;养护不好引起裂缝;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浇筑后产生分层,出现裂缝;冬季施工时,拆除保温材料时温差过大,引起裂缝;当烈日暴晒后突然降雨,产生裂缝;主筋位置严重位移,而使结构受拉区开裂;混凝土初凝后又受到振动,产生裂缝;构件受力过早或超载引起裂缝;基础不均匀正常引起开裂;设计不合理或使用不当引起开裂等。
模板工程模板工程一般质量通病(一)轴线位移1、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梁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2、原因分析(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组合时末能按规定到位。
(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梁、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末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末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5)模板刚度差,末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末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
(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防治措施(1)严格按一定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说图并注明各部位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作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采用现浇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内部底焊梯子底筋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能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模板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模板工程质量控制点及预防措施模板工程质量控制点:1、模板一般质量通病:轴线位移、标高偏差、结构变形、接缝不严、脱模剂使用不当、模板未清理干净、封闭或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模板支撑选配不当、2、现场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模板:带形基础模板缺陷、杯形基础模板缺陷、梁模板缺陷、深梁模板缺陷、柱模板缺陷、构造柱模板缺陷、板模板缺陷、墙模板缺陷、异性柱模板缺陷、楼梯模板缺陷、雨棚模板缺陷、圆形框架柱模板缺陷模板一般质量通病:轴线位移:a、严格按1/10~1/50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样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合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b、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合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c、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模,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d、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e、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f、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合,发现问题及时处理;g、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标高偏差:a、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b、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c、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d、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与模板;e、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
模板工程常见质量通病

常见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模板的制作与安装质量,对于保证砼、钢筋的混凝土结构与构件的外观平整和几尺寸的准确,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将起重要的作用。
由于模板尺寸错误、支设不牢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接缝不1.现象:由于模板间接缝不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重的出现洞、露筋。
2.原因分析:(1)翻样不认真或有误,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
(2)木模板安装期过长,因模板干缩造成裂缝。
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4)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
(5)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3.防治措施:(1)翻样要认真,格按1/10~1/50的比例将各部位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
(2)格控制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密。
(3)木模板安装期不易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木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
(4)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密,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二)模板未清理干净1.现象:(1)模板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
(2)模板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砼有缝隙,且有垃圾杂物。
2.原因分析:(1)钢筋绑扎完毕,未用压力水冲洗模板,封模前未进行清扫。
(2)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
3.防治措施:(1)钢筋绑扎完毕,用高压水冲洗模板,清除模垃圾。
(2)封模前派专人清扫模垃圾。
(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预留清扫,预留尺寸≥100mm*100mm,模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封清扫口。
(三)柱模板缺陷1.现象(1)炸模,造成截面尺寸不准,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
(2)偏斜,一排柱子不在同一轴线上(3)柱身扭曲,梁柱接头处偏差大。
2.原因分析(1)柱箍筋间距太大或不牢,钢筋骨架缩小,或木模钉子被混凝土压力拔出。
模板工程常见 质量通病

常见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模板的制作与安装质量,对于保证砼、钢筋的混凝土结构与构件的外观平整和几何尺寸的准确,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将起重要的作用。
由于模板尺寸错误、支设不牢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接缝不严1.现?? 象: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2.原因分析:(1)翻样不认真或有误,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
(2)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模板干缩造成裂缝。
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4)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
(5)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3.防治措施:(1)翻样要认真,严格按1/10~1/50的比例将各部位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
(2)严格控制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
(3)木模板安装周期不易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木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
(4)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二)模板未清理干净1.现象:(1)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
(2)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砼有缝隙,且有垃圾杂物。
2.原因分析:(1)钢筋绑扎完毕,未用压力水冲洗模板,封模前未进行清扫。
(2)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
3.防治措施:(1)钢筋绑扎完毕,用高压水冲洗模板,清除模内垃圾。
(2)封模前派专人清扫模内垃圾。
(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100mm*100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封严清扫口。
(三)柱模板缺陷1.现象(1)炸模,造成截面尺寸不准,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
(2)偏斜,一排柱子不在同一轴线上(3)柱身扭曲,梁柱接头处偏差大。
模板工程各类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模板工程各类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模板的制作与安装质量,对于保证混凝土、钢筋的混凝土结构与构件的外观平整和几何尺寸的准确,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将起重要的作用。
由于模板尺寸错误、支设不牢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引起高度重视。
接缝不严现象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原因分析(1)翻样不认真或有误,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
(2)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模板干缩造成裂缝,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
(4)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
(5)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5)钢模板变形未及时修整。
(6)钢模板接缝措施不当。
(7)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防治措施(1)翻样要认真,严格按1/50~1/10的比例将各部位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
(2)严格控制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
(3)木模板安装周期不易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
(4)钢模板变形,特别是边杠外变形,要及时修整平直。
(5)钢模板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漏。
(6)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必要时缝间加双面胶纸),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模板未清理干净现象(1)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
(2)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有缝隙,且有垃圾杂物。
原因分析(1)钢筋绑扎完毕,未用压力水冲洗模板,封模前未进行清扫。
(2)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
防治措施(1)钢筋绑扎完毕,用高压水冲洗模板,清除模内垃圾。
(2)封模前派专人清扫模内垃圾。
(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不小于100mm100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封严清扫口。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1.1 模板轴线位移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差。
原因分析:1、翻样不认真或有误,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照规定到位。
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能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5、模板刚度差,未设置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多大。
解决措施:1、严格按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
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2、墙、柱模板根部和预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3、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4、根据混凝土的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浇筑时,一定要均匀对称下料。
1.2 结构标高偏差现象: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度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原因分析: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未按标记施工。
3、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
5、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
解决措施: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米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立模前,由质检员对模板进行外观检查,如发现模板表面尚有 砼浆或脱模剂涂刷不均匀的,或者接缝处不严密的,双面胶未上的, 通知班组返工
2、模板拼装过程中对每颗螺丝都要紧固,不同编号的模板不得混 用
3、建议采用型钢钢背楞体系
质量通病二:梁侧涨模 问题分析:
质量通病四:楼板的水平极差过大 问题分析:
1、施工前未进行计算,满堂脚手架支撑体系搭设不合理。 2、模板及扣件等加固材料质量缺陷,尺寸存在误差 3、背楞间距大,方木材料尺寸偏差大 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临时堆载中,模板受力集中变形 处理办法:
1、水平极差超过楼板尺寸允许偏差(10,-5)过大的水平楼板采 用高强石膏进行找平处理。
1、施工前,方案中未进行模板受力计算,盲目施工 2、梁侧模板加固未按照方案中节点要求进行施工,工人未省事使 用步步紧。
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振捣或动作过大,碰撞模板,导致模板变形 处理办法:
1、涨模板20mm以下的部位,在冲筋打点后,将涨模的位置剔凿至 不影响抹灰为止。
2、涨模20mm以上刷环氧树脂等,剔凿厚增加网 格布进行抹灰作业。
3、模板受力不同偏位引起的截面尺寸不同,超出的部位进行剔凿,待 下道工序抹灰时进行封闭。
预防措施:
1、施工前编制排版图,对特殊部位进行计算,确保刚度 2、剪力墙模板做成倒L型节点,采用梁侧次楞加固剪力墙与梁交接节点
质量通病六:墙柱垂直度偏差大 问题分析:
1、墙柱支模时,墙模板固定不牢 2、在混凝土浇筑时,未进行模板垂直度的复测检查 处理办法:
质量通病五:梁与墙结合处不顺直 问题分析:
1、施工前未编制针对性方案,未编制排版图或梁墙结合处配模不满足 要求。
模板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干货)

模板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干货)之前和大家唠了不少关于钢筋、混凝土的技术干货,今天就把模板工程的也聊一聊吧.模板的制作与安装质量,对于保证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与构件的外观平整和几何尺寸准确,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我们总会碰到一些很棘手的施工问题,以下这些盆友们都遇到过么?轴线位移1、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2、原因分析(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5)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6)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3、防治措施(1)严格按1/10~1/50的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翻成详图并注明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5)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6)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7)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标高偏差1、现象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末按标记施工.(3)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4)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5)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3、防治措施(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4)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与模板.(5)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结构变形1、现象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1)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模板刚度差.(2)组合小钢模,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3)墙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4)竖向承重支撑在地基土上未夯实,未垫平板,也无排水措施,造成文承部分地基下沉.(5)门窗洞口内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被挤偏.(6)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过大,或未夹紧模板,或对拉螺栓配备数量不足,以致局部模板无法承受混凝土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导致局部爆模.(7)浇筑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度.(8)采用木模板或胶合板模板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未及时浇筑混凝土,长期日晒雨淋而变形.3、防治措施(1)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的自重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2)梁底支撑间距应能够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沟,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3)组合小钢模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围檩及对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4)梁、柱模板若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5)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昆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6)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严格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7)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8)采用木模板、胶合板模板施工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防止木模板长期暴晒雨淋发生变形.接缝不严1、现象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2、原因分析(1)翻样不认真或有误,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2)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编造成裂缝.(3)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4)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5)钢模板变形未及时修整.(6)钢模板接缝措施不当.(7)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3、防治措施(1)翻样要认真,严格按1/10~1/50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细部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2)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3)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4)钢模板变形,特别是边框外变形,要及时修整平直.(5)钢模板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漏.(6)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必要时缝间加双面胶纸),发生错位要校正好.脱模剂使用不当1、现象模板表面用废机油涂刷造成混凝土污染,或混凝土残浆不清除即刷脱模剂,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等缺陷.2、原因分析(1)拆模后不清理混凝土残浆即刷脱模剂.(2)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涂,或涂层过厚.(3)使用了废机油脱模剂,既污染了钢筋及混凝土,又影响了混凝土表面装饰质量.3、防治措施(1)拆模后,必须清除模板上遗留的混凝土残浆后,再刷脱模剂.(2)严禁用废机油作脱模剂,脱模剂材料选用原则应为:既便于脱模又便于混凝土表面装饰.选用的材料有皂液、滑石粉、石灰水及其混合液和各种专门化学制品脱模剂等.(3)脱模剂材料宜拌成稠状,应涂刷均匀,不得流淌,一般刷两度为宜,以防漏刷,也不宜涂刷过厚.(4)脱模剂涂刷后,应在短期内及时浇筑混凝土,以防隔离层遭受破坏.模板未清理干净1、现象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2、原因分析(1)钢筋绑扎完毕,模板位置未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扫.(2)封模前未进行清扫.(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3、防治措施(1)钢筋绑扎完毕,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除模板内垃圾.(2)在封模前,派专人将模内垃圾清除干净.(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100mm×100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将清扫口处封严.封闭或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1、现象由于封闭或竖向的模板无排气孔,混凝土表面易出现气孔等缺陷,高柱、高墙模板未留浇捣孔,易出现混凝土浇捣不实或空洞现象.2、原因分析(1)墙体内大型预留洞口底模未设排气孔,易使混凝土对称下料时产生气囊,导致混凝土不实.(2)高柱、高墙侧模无浇捣孔,造成混凝土浇灌自由落距过大,易离析或振动棒不能插到位,造成振捣不实.3、防治措施(1)墙体的大型预留洞口(门窗洞等)底模应开设排气孔,使混凝土浇筑时气泡及时排出,确保混凝土浇筑密实.(2)高柱、高墙(超过3m)侧模要开设浇捣孔,以便于混凝土浇灌和振捣.模板支撑选配不当1、现象由于模板支撑体系选配和支撑方法不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变形.2、原因分析(1)支撑选配马虎,未经过安全验算,无足够的承载能力及刚度,混凝土浇筑后模板变形.(2)支撑稳定性差,无保证措施,混凝土浇筑后支撑自身失稳,使模板变形.3、防治措施(1)模板支撑系统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和模板类型来选配,以便相互协调配套.使用时,应对支承系统进行必要的验算和复核,尤其是支柱间距应经计算确定,确保模板支撑系统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2)木质支撑体系如与木模板配合,木支撑必须钉牢楔紧,支柱之间必须加强拉结连紧,木支柱脚下用对拔木楔调整标高并固定,荷载过大的木模板支撑体系可采用枕木堆塔方法操作,用扒钉固定好.(3)钢质支撑体系其钢楞和支撑的布置形式应满足模板设计要求,并能保证安全承受施工荷载,钢管支撑体系一般宜扣成整体排架式,其立柱纵横间距一般为1m左右(荷载大时应采用密排形式),同时应加设斜撑和剪刀撑.(4)支撑体系的基底必须坚实可靠,竖向支撑基底如为土层时,应在支撑底铺垫型钢或脚手板等硬质材料.(5)在多层或高层施工中,应注意逐层加设支撑,分层分散施工荷载.侧向支撑必须支顶牢固,拉结和加固可靠,必要时应打入地锚或在混凝土中预埋铁件和短钢筋头做撑脚.。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引言•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分类•模板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工程实例分析•总结与建议01引言模板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安全和施工效率。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在模板工程中经常出现的、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
背景介绍模板工程的质量问题支撑体系设计不合理、安装不牢固等导致模板发生位移、变形等问题。
模板支撑系统失稳模板拼接不严密模板表面不平整模板拆除不当模板之间的拼接不紧密,出现漏浆、缝隙等问题。
模板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翘曲等现象,影响混凝土表面质量。
拆除时间不当、方法不正确导致模板损坏、混凝土表面受损等问题。
1防治措施的意义和重要性23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模板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提高工程质量。
防治措施可以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减少因质量问题引起的返工、维修等费用。
防治措施可以提高施工安全性,减少因质量问题引起的安全事故风险。
02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分类总结词:在模板安装过程中,常常出现不符合规范的问题,导致工程质量受到影响。
详细描述常见问题:模板安装时,容易出现模板高度、位置不准确,模板底部缝隙过大等问题。
影响:这些问题会导致混凝土浇筑时出现漏浆、表面平整度差、模板拆除困难等问题。
防治措施:在安装模板前,需根据图纸要求精确测量模板尺寸,确保模板位置和高度准确;对于模板底部缝隙过大的问题,可以采用底部嵌缝、封堵等措施模板安装不符合规范010*******总结词:模板拆除不当会导致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缺陷、局部损坏等问题。
详细描述常见问题:拆除模板时,容易出现模板与混凝土粘结、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敲击过猛等问题。
影响:这些问题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掉皮、颜色不均、局部破损等问题,影响结构质量和外观。
防治措施:在拆除模板前,应先进行技术交底,制定合理的拆除方案;对模板表面进行清理,均匀涂刷脱模剂模板拆除不当总结词:模板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多种问题,如变形、位移、损坏等。
七大模板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七大模板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模板安装工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模板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以下七大模板安装工程质量通病:1. 模板质量问题一些建筑公司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使用质量不好的模板材料。
这种劣质的材料容易变形、开裂,让施工方面临更大的挑战。
防治措施:使用具有优良质量的模板材料。
2. 计算与设计问题一些工程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无法正确估算、计算和设计模板工程。
这可能导致建筑不稳定、安全隐患等问题。
防治措施:请具备专业知识的工程师进行估算、计算和设计,确保模板工程质量。
3. 模板松动在使用过程中,模板很容易松动,导致模板变形和墙体缩短。
这样的话,建筑结构会变得不稳定,出现安全隐患。
防治措施:加固模板接口,务必使模板紧密贴合,确保模板不会运动。
4. 模板变形如果施工方无法解决模板变形的问题,就容易导致建筑结构的不平衡。
长期而言,这样的问题会增加建筑的维护成本。
防治措施:使用具有较好强度的材料制作模板,确保其能承受重量和永久荷载的作用。
5. 钢筋的放置钢筋的放置是建筑结构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如果钢筋安装不稳,处理不当,就会导致钢筋脱落、支撑失效等问题。
防治措施:请高素质的钢筋工安装,确保钢筋放置稳定,不会出现松动、脱离的问题。
6. 现场监管问题在施工现场,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管,那么建筑问题将更加普遍。
例如,可能会出现工程材料、设备损坏和施工人员不慎的问题,这些均会影响建筑的质量。
防治措施:请指定专业的监理人员来协调现场监管工作并确保所有工作顺利进行。
7. 施工人员素质问题一些施工人员技术素质差、缺乏经验,无法有效解决现场突发情况和难题。
对于这种情况,建筑公司需要面对的是工期延迟、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
防治措施: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技术素质和工作责任心。
通过采取上述的防治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避免以上七大模板安装工程质量通病。
模板工程常见质量通病

常见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模板的制作与安装质量,对于保证砼、钢筋的混凝土结构与构件的外观平整和几何尺寸的准确,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将起重要的作用。
由于模板尺寸错误、支设不牢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接缝不严1.现象: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2.原因分析:(1)翻样不认真或有误,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
(2)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模板干缩造成裂缝。
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4)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
(5)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3.防治措施:(1)翻样要认真,严格按1/10~1/50的比例将各部位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
(2)严格控制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
(3)木模板安装周期不易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木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
(4)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二)模板未清理干净1.现象:(1)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
(2)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砼有缝隙,且有垃圾杂物。
2.原因分析:(1)钢筋绑扎完毕,未用压力水冲洗模板,封模前未进行清扫。
(2)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
3.防治措施:(1)钢筋绑扎完毕,用高压水冲洗模板,清除模内垃圾。
(2)封模前派专人清扫模内垃圾。
(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100mm*100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封严清扫口。
(三)柱模板缺陷1.现象(1)炸模,造成截面尺寸不准,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
(2)偏斜,一排柱子不在同一轴线上(3)柱身扭曲,梁柱接头处偏差大。
十六种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十六种模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一接缝不严1.现象: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2.原因分析:(1)翻样不认真或有误,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
(2)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模板干缩造成裂缝。
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4)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
(5)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3.防治措施:(1)翻样要认真,严格按1/10~1/50的比例将各部位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
(2)严格控制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
(3)木模板安装周期不易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木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
(4)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二模板未清理干净1.现象:(1)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
(2)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砼有缝隙,且有垃圾杂物。
2.原因分析:(1)钢筋绑扎完毕,未用压力水冲洗模板,封模前未进行清扫。
(2)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
3.防治措施:(1)钢筋绑扎完毕,用高压水冲洗模板,清除模内垃圾。
(2)封模前派专人清扫模内垃圾。
(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100mm*100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封严清扫口。
三柱模板缺陷1.现象:(1)炸模,造成截面尺寸不准,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
(2)偏斜,一排柱子不在同一轴线上(3)柱身扭曲,梁柱接头处偏差大。
2.原因分析:(1)柱箍筋间距太大或不牢,钢筋骨架缩小,或木模钉子被混凝土压力拔出。
(2)测放轴线不认真,梁柱接头处未按大样图安装组合。
(3)成排柱子支模不跟线,不找方,钢筋偏移未扳正就套柱模。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详解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详解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工程在设计和施工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工程质量也大大提高了。
然而,在建筑工程中,模板工程质量的问题却依然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
模板工程质量的不良会给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究其常见病因及防治措施。
一、模板工程质量通病1. 模板的材质不合格常见的模板材料有木模板、钢模板、竹模板等。
在选用模板材料时,需要综合考虑其强度、耐久性、使用成本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因素。
如果选用的模板材质不符合工程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容易出现变形、开裂等质量问题。
2. 模板制作不精细模板制作时,需要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制作。
如果制作不精细、尺寸不准确,会出现模板错位、不稳定等问题。
3. 模板安装不规范模板在安装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安装规范和标准,如果安装不规范,容易出现模板变形、翻倒等安全事故。
4. 模板使用不合理在使用模板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施工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部位进行合理的使用,如果使用不当,容易造成模板受力过大、承重能力不足等问题。
二、模板工程质量防治措施1. 材料的选择在选择模板材料时,需要根据工程要求和规范进行选择,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检测。
2. 制作工艺的管理对于模板的制作,要求工艺精细、尺寸准确,需要加强质量管理,确保模板制作的精度和质量。
3. 安装与使用的规范在模板的安装和使用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安装和使用的正常。
4. 工程质量的检查在工程的不同阶段,应该进行工程质量的检查,对于模板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及时进行整改和加强管理。
结语建筑工程中,模板工程在工程质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模板工程质量的问题也比较常见,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只要我们从模板材料、制作工艺、安装和使用规范等多个方面着手,加强管理,才能有效预防模板工程质量出现问题,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板工程质量通病模板的制作与安装质量,对于保证砼、钢筋砼结构与构件的外观平整和几何尺寸准确,以及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将起重要的作用。
由于模板尺寸错误、支设不牢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现以普遍应用的组合钢模板为主结合木模板、组合胶模板,介绍模板工程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方法。
模板一般质量通病一、轴线位移1.现象砼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
2.原因分析(1)翻样不认真或技术交底不清,模板拼装时组合件未能按规定到位。
(2)轴线测放产生误差。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无限位措施或限位不牢,发生偏位后又未及时纠正,造成累积误差。
(4)支模时,未拉水平、竖向通线,且无竖向垂直度控制措施。
(5)模板刚度差,未设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6) 砼浇筑时未均匀对称下料,或一次浇筑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
(7)对拉螺栓、顶撑、木楔使用不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3.防治措施(1)严格将施工图中注明的各部位编号、轴线位置、几何尺寸、剖面形状、预留孔洞、预埋件等尺寸复核,无误后认真对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作为模板制作、安装的依据。
(2)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3)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砼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
(4)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5)根据砼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6) 砼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7) 砼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二、标高偏差1.现象测量时,发现砼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2.原因分析(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闭合;竖向模板根部未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末按标记施工。
(3)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预埋件、预留孔洞未固定牢,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
(5)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
3.防治措施(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
(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
(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 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30m 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引测点应不少于2 个,以便复核。
(4)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与模板。
(5)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
三、结构变形1.现象拆模后发现混凝土柱、梁、墙出现鼓凸、缩颈或翘曲现象。
2. 原因分析(1)支撑及围檩间距过大,模板刚度差。
(2)组合小钢模,连接件未按规定设置,造成模板整体性差。
(3)墙模板无对拉螺栓或螺栓间距过大,螺栓规格过小。
(4)竖向承重支撑在地基土上未夯实,未垫平板,也无排水措施,造成支承部分地基下沉。
(5)门窗洞口内模间对撑不牢固,易在砼振捣时模板被挤偏。
(6)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过大,或未夹紧模板,或对拉螺栓配备数量不足,以致局部模板无法承受砼振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导致局部爆模。
(7)浇筑墙、柱砼速度过快,一次浇灌高度过高,振捣过度。
(8)采用木模板或胶合板模板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未及时浇筑砼,长期日晒雨淋而变形。
3.防治措施(1)模板及支撑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砼的自重及浇捣时产生的侧向压力,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2)梁底支撑间距应能够保证在砼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沟,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
(3)组合小钢模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围檩及对拉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
(4)梁、柱模板若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
(5)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砼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
(6)浇捣砼时,要均匀对称下料,严格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砼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
(7)对跨度不小于4m 的现浇钢筋砼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8)采用木模板、胶合板模板施工时,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浇筑砼,防止木模板长期暴晒雨淋发生变形。
四、接缝不严1.现象.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砼浇筑时产生漏浆,砼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
2.原因分析(1)翻样不认真或有误,模板制作马虎,拼装时接缝过大。
(2)木模板安装周期过长,因木模干编造成裂缝。
(3)木模板制作粗糙,拼缝不严。
(4)浇筑砼时,木模板未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
(5)钢模板变形未及时修整。
(6)钢模板接缝措施不当。
(7)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3.防治措施(1)翻样要认真,严格按1/10~1/50 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细部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和拼装。
(2)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
(3)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筑砼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
(4)钢模板变形,特别是边框外变形,要及时修整平直。
(5)钢模板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漏。
(6)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必要时缝间加双面胶纸),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五、脱模剂使用不当1.现象模板表面用废机油涂刷造成砼污染,或砼残浆不清除即刷脱模剂,造成砼表面出现麻面等缺陷。
2.原因分析(1)拆模后不清理砼残浆即刷脱模剂。
(2)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涂,或涂层过厚。
(3)使用了废机油脱模剂,既污染了钢筋及砼,又影响了砼表面装饰质量。
3.防治措施(1)拆模后,必须清除模板上遗留的砼残浆后,再刷脱模剂。
(2)严禁用废机油作脱模剂,脱模剂材料选用原则应为:既便于脱模又便于砼表面装饰。
选用的材料有皂液、滑石粉、石灰水及其混合液和各种专门化学制品脱模剂等。
(3)脱模剂材料宜拌成稠状,应涂刷均匀,不得流淌,一般刷两度为宜,以防漏刷,也不宜涂刷过厚。
(4)脱模剂涂刷后,应在短期内及时浇筑砼,以防隔离层遭受破坏。
六、模板未清理干净1.现象模板内残留木块、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砼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
2.原因分析(1)钢筋绑扎完毕,模板位置未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扫。
(2)封模前未进行清扫。
(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最低处未留清扫孔,或所留位置不当无法进行清扫。
3.防治措施(1)钢筋绑扎完毕,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除模板内垃圾。
(2)在封模前,派专人将模内垃圾清除干净。
(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处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100mm×100mm ,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将清扫口处封严。
七、封闭或竖向模板无排气孔、浇捣孔1.现象由于封闭或竖向的模板无排气孔,砼表面易出现气孔等缺陷,高柱、高墙模板未留浇捣孔,易出现砼浇捣不实或空洞现象。
2.原因分析(1)墙体内大型预留洞口底模未设排气孔,易使混凝土对称下料时产生气囊,导致砼不实。
(2)高柱、高墙侧模无浇捣孔,造成砼浇灌自由落距过大,易离析或振动棒不能插到位,造成振捣不实。
3.防治措施(1)墙体的大型预留洞口(门窗洞等)底模应开设排气孔,使砼浇筑时气泡及时排出,确保砼浇筑密实。
(2)高柱、高墙(超过3m) 侧模要开设浇捣孔,以便于砼浇灌和振捣。
八、模板支撑选配不当1.现象由于模板支撑体系选配和支撑方法不当,结构砼浇筑时产生变形。
2.原因分析(1)支撑选配马虎,未经过安全验算,无足够的承载能力及刚度,砼浇筑后模板变形。
(2)支撑稳定性差,无保证措施,砼浇筑后支撑自身失稳,使模板变形。
3.防治措施(1)模板支撑系统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和模板类型来选配,以便相互协调配套。
使用时,应对支承系统进行必要的验算和复核,尤其是支柱间距应经计算确定,确保模板支撑系统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2)木质支撑体系如与木模板配合,木支撑必须钉牢楔紧,支柱之间必须加强拉结连紧,木支柱脚下用对拔木楔调整标高并固定,荷载过大的木模板支撑体系可采用枕木堆塔方法操作,用扒钉固定好。
(3)钢质支撑体系其钢楞和支撑的布置形式应满足模板设计要求,并能保证安全承受施工荷载,钢管支撑体系一般宜扣成整体排架式,其立柱纵横间距一般为1m 左右(荷载大时应采用密排形式),同时应加设斜撑和剪刀撑。
(4)支撑体系的基底必须坚实可靠,竖向支撑基底如为土层时,应在支撑底铺垫型钢或脚手板等硬质材料。
(5)在多层或高层施工中,应注意逐层加设支撑,分层分散施工荷载。
侧向支撑必须支顶牢固,拉结和加固可靠,必要时应打入地锚或在砼中预埋铁件和短钢筋头做撑脚。
框支转换梁模板缺陷1.现象框支转换梁出现下挠现象,侧向出现胀模。
2.原因分析(1)顶撑设置间距过大,承受不了转换梁钢筋砼和模板自重及施工荷载,使转换梁出现下挠现象。
(2)侧向模板对拉螺栓配置数量少,致使侧向模板刚度不足。
(3)框支梁未按设计要求或规范要求起拱来抵消大梁下挠变形。
(4)砼振捣过振,使模板变形。
(5)框支梁钢筋过密出现梁筋顶住模板,使模板不能安装严密。
3.防治措施(1)对模板结构进行荷载组合,计算和验算模板的承载能力和刚度,核对顶撑配备密度及对拉螺杆的数量是否满足框支转换梁混凝土浇筑时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要求,据此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案。
(2)当框支转换梁跨度大于或等于4m 时,模板应根据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长跨度的1/‰~30/‰,钢模板可取偏小值1/‰~2/‰,木模板可取偏大值1.5/‰~3/‰。
(3)框支梁钢筋翻样时应充分考虑钢筋保护层,绑扎过程中严格控制质量,使模板能就位。
砼浇筑严禁过振,严禁振动模板。
梁模板缺陷1.现象梁身不平直,粱底不平,下挠:梁侧模炸模(模板崩坍);拆模后发现梁身侧面鼓出有水平裂缝、掉角、上口尺寸加大、表面毛糙;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
2.原因分析(1)模板支设未校直撑牢,支撑整体稳定性不够。
(2)模板没有支撑在竖硬的地面上。
砼浇筑过程中,由于荷载增加,泥土地面受潮降低了承载力,支撑随地面下沉变形。
(3)梁底模未按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起拱;未根据水平线控制模板标高。
(4)侧模承载能力及刚度不够,拆模过迟或模板未使用隔离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