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计算机的启动过程(详细)
计算机启动过程
计算机启动过程讲课教师:黄小龙计算机启动过程总体分为两个过程,即硬件启动过程和操作系统启动过程。
本课中操作系统我们仅选用Windows XP 的启动过程讲解。
一、硬件启动过程⑴加电按下电源开关后,电源就开始向主板和其它设备供电,此时电压还不稳定,主板上的控制芯片组会向CPU 发出并保持一个RESET(重置)信号,让CPU 初始化。
当电源开始稳定供电后,芯片组便撤去RESET 信号(如果是按下Reset 按钮来重启,那么松开该按钮时芯片组就会撤去RESET 信号)。
然后,CPU 马上就从地址FFFF0H 处开始执行指令(这是BIOS 的起始地址),但放在这里的只是一条跳转指令,跳到系统真正的BIOS 启动代码处,由BIOS 的代码进行下一步的POST 自检。
⑵BIOS 进行postPOST就是加电自检,它是Power On Sel f Test的缩写。
它是检查一些关键设备是否存在和能否正常工作,如内存和显卡等。
如果发现错误,则通过喇叭发声来报告错误情况,此时的声音长短和次数代表了错误类型。
注:由于POST的检测过程在显示卡初始化之前,因此POST 自检过程发现的错误是无法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的。
⑶BIOS检测硬件的各种信息BIOS进行加电自检后,就开始检测计算机上硬件设备的各种信息,如设备类型、工作频率、芯片组型号、出厂厂商等。
这阶段的硬件检测顺序是:显示卡、CPU、内存、其它标准硬件设备(如硬盘、光驱、软驱、外设等)。
⑷BIOS更新ESCD按下来系统BIOS将更新ESCD(Extended System Configuration Data,扩展系统配置数据)。
ESCD是系统BIOS用来与操作系统交换硬件配置信息的数据,这些数据被存放在CMOS之中。
通常ESCD数据只在系统硬件配置发生改变后才会进行更新,因此不是每次启动都能看到"Update ESCD... Success"这样的信息。
计算机开机过程解析
计算机启动过程解析一、计算机启动过程1、CPU供电当用户按下电源按钮后,计算机首先要做的操作就是为主板部分芯片和CPU进行供电。
2、BIOSBIOS是写入到主板中的软件程序。
CPU供电后,计算机接下来要做事情就是执行硬件中的BIOS程序。
BIOS程序会检查计算机硬件能否满足运行的基本条件,这叫做“硬件自检”,顺序如下:(1)独显(集显属于CPU的一部分,不依靠BIOS自检)(2)内存(3)硬盘和光驱(其实是探测SATA或者IDE口的过程,用于识别外界存储设备,并向他们供电,打开他们的功能。
)(4)PS2接口(旧版鼠标键盘接口)、USB接口、声卡、网卡等等硬件自检完成后,BIOS把控制权转交给下一阶段的启动程序。
这时,BIOS需要知道,“下一阶段的启动程序”具体存放在哪一个设备。
也就是说,BIOS需要有一个外部储存设备的排序,排在前面的设备就是优先转交控制权的设备。
3、主引导记录MBRBIOS按照“启动顺序”,把控制权转交给排在第一位的储存设备。
即根据用户指定的引导顺序从存储设备中读取启动设备的主引导记录MBR。
MBR只有512个字节,内含引导加载程序,在硬盘0磁道的第一个扇区,不属于任何一个分区,它告诉计算机到硬盘的哪一个位置去找操作系统。
4、启动操作系统计算机通过MBR找到硬盘内操作系统的位置后,就会开始启动操作系统。
启动硬盘内的操作系统有三种情况:(1)卷引导记录:如果计算机只安装了一个windows操作系统,那么硬盘通常会以第一种方式启动,即读取激活分区的第一个扇区,加载操作系统。
(2)启动管理器:如果计算机安装了双系统,硬盘一般会以该方式启动,让用户去选择启动哪个分区的操作系统。
(3)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只听说有,但从未见过,故不作讲解。
以Windows7为例,当控制权转交到操作系统后,计算机会执行如下操作:(1)加载内核程序(Ntoskrnl.exe)、硬件抽象层(hal.dll)、注册表SYSTEM项(system32\config\system)、设备驱动,然后控制权交给Ntoskrnl.exe(2)Ntoskrnl初始化执行体子系统,并初始化引导的和系统的设备驱动启动程序,为原生应用程序(如SMSS等)初始化运行环境,控制权交给SMSS.exe(3)SMSS初始化注册表,创建系统环境变量,加载Win32子系统(Win32k.sys),启动子系统进程(CSRSS、WinInit、Winlogon),控制权交给WinInit.exe和Winlogon.exe (4)WinInit启动服务控制管理器(SCM),本地安全子系统(LSASS),本地会话管理(LSM)(5)Winlogon加载登录界面程序(LogonUI),显示交互式登录对话框。
计算机启动顺序范文
计算机启动顺序范文计算机的启动顺序是指计算机从断电状态开始到能够正常运行的整个过程。
它包括硬件的自检(POST)、MBR、操作系统的装载和执行等多个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计算机的启动顺序。
1. 电源自检(Power-On Self-Test,POST):当计算机接通电源后,电源单元会向计算机的其他硬件发送一个启动信号,计算机会开始进行自检。
自检的目的是确保计算机的关键部件是否正常工作。
自检过程中,计算机会检测硬件设备是否连接正确、电源是否正常、内存是否有故障等。
2. 主引导记录(Master Boot Record,MBR):自检完成后,计算机会读取硬盘的主引导记录。
主引导记录是硬盘上的一个特殊的扇区,保存着计算机启动的相关信息。
它包括了引导程序和分区表。
引导程序会被加载到内存中,并在之后执行。
3.引导管理器:当引导程序被执行时,它会通过分析分区表来确定操作系统的位置和启动选项。
如果计算机上存在多个操作系统,引导程序会显示一个引导管理器界面,让用户选择要启动的操作系统。
4. 操作系统的加载:根据引导管理器的选择,计算机会读取操作系统的启动文件。
操作系统的启动文件通常被存储在硬盘的特定分区中,如Windows系统的启动文件是NTLDR或者BOOTMGR。
这些文件会被读取到内存中,并准备好操作系统的运行环境。
5.操作系统的初始化:加载完启动文件后,操作系统会开始初始化自己的各个部分。
这个过程包括初始化内核、设备驱动程序、系统服务等,确保操作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6.用户登录:当操作系统初始化完成后,计算机会显示登录界面,用户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
登录后,计算机会加载用户的个人设置和应用程序等,准备好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环境。
总结起来,计算机的启动顺序可以分为电源自检、MBR、引导管理器、操作系统的加载、操作系统的初始化以及用户登录等多个步骤。
这些步骤保证了计算机能够从断电状态中恢复并正常运行。
通过了解计算机的启动顺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并在需要的时候进行相应的故障排查和修复工作。
详解Win7启动过程 BCD启动设置数据介绍
详解Win7启动过程 BCD启动设置数据介绍详解Win7启动过程 BCD启动设置数据介绍Windows7操作系统启动过程详解,一般顺序为:BIOS→MBR→Bootmgr→BCD→Winload.exe→内核加载1)开机后,BIOS进行开机自检(POST),然后选择从硬盘进行启动,加载硬盘的MBR并把控制权交给MBR(MBR是硬盘的第一个扇区,它不在任何一个分区内);2)MBR会搜索64B大小的分区表,找到4个主分区(可能没有4个)的活动分区并确认其他主分区都不是活动的,然后加载活动分区的第一个扇区(Bootmgr)到内存;3)Bootmgr寻找并读取BCD,如果有多个启动选项,会将这些启动选项反映在屏幕上,由用户选择从哪个启动项启动。
4)选择从Windows7启动后,会加载C:\windows\system32\winload.exe,并开始内核的加载过程,内核加载过程比较长,比较复杂,这里就不一一讲了。
在这个过程中,bootmgr和BCD存放在Windows7的保留分区里,而从Winload.exe开始,就开始进入到C盘执行内核的加载过程了。
MBR(Master Boot Record),中文意为主引导记录。
硬盘的0磁道的第一个扇区称为MBR,它的大小是512字节,而这个区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pre-boot区(预启动区),占446字节;第二部分是Partition table区(分区表),占66个字节,该区相当于一个小程序,作用是判断哪个分区被标记为活动分区,然后去读取那个分区的启动区,并运行该区中的代码。
他是不属于任何一个操作系统,也不能用操作系统提供的磁盘操作命令来读取它。
但我们可以用ROM-BIOS中提供的INT13H的2号功能来读出该扇区的内容,也可用软件工具Norton8.0中的DISKEDIT.EXE来读取BCD=Boot Configuration Data (启动设置数据) ,BCD是操作系统中的启动设置数据,在有vista或windows7的多重操作系统中,系统通bootmgr程序导入BCD文件完成启动菜单的引导。
电脑开机原理
电脑开机原理电脑开机是指在关闭状态下,通过按下电源键或者其他方式启动计算机系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电脑会进行一系列的操作,最终将系统启动起来,使得用户可以开始使用计算机。
那么,电脑是如何实现开机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电脑开机的原理。
首先,当用户按下电源键时,电源供应单元(PSU)会向主板发送一个信号,告诉主板用户希望开机。
主板接收到这个信号后,会开始进行一系列的自检程序,以确保计算机硬件的正常工作。
这个过程被称为“自检(POST)”。
在自检过程中,主板会检查各种硬件设备,包括内存、CPU、硬盘、显卡等,以确保它们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如果发现有任何硬件故障,主板会发出警报声或者在显示器上显示错误信息,提示用户需要进行修复或更换硬件设备。
一旦自检过程完成并且没有发现硬件问题,主板会开始加载操作系统。
在现代计算机中,操作系统通常存储在硬盘或固态硬盘中。
主板会读取存储设备上的引导扇区(boot sector),并将控制权交给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随后会加载到内存中,并开始运行。
在操作系统加载后,用户就可以开始使用计算机了。
这个过程可能包括登录到用户账户、打开应用程序、访问互联网等等。
整个过程从按下电源键到操作系统完全加载并准备好使用,可能只需要几十秒的时间。
总的来说,电脑开机的原理是通过按下电源键触发主板进行自检程序,检查硬件设备的工作状态,然后加载操作系统并将控制权交给操作系统。
这个过程是计算机启动的第一步,也是用户开始使用计算机的起点。
在日常使用中,我们通常只需要按下电源键就可以开机,而不需要了解其中的原理。
但是,了解电脑开机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方式,也有助于我们在遇到问题时更好地进行故障排除和修复。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计算机启动过程简单解释
计算机启动过程简单解释计算机的启动过程指的是从关闭状态到正常工作状态的过程。
在计算机启动时,会经历多个步骤,包括硬件自检、引导加载程序、操作系统初始化以及用户登录等一系列操作。
下面将详细介绍计算机的启动过程。
1.硬件自检:当计算机电源打开后,首先会进行硬件自检。
计算机会检测各个硬件设备是否正常,包括处理器、内存、硬盘、显卡等。
这个过程会显示一些测试信息,如硬件设备的型号、容量、速度等。
如果自检过程中发现硬件故障,计算机会停止启动并发出警报。
2.引导加载程序:在硬件自检完成后,计算机会开始执行引导加载程序。
引导加载程序负责将操作系统加载到内存中并启动。
通常,引导加载程序存储在计算机的固件中,如BIOS或UEFI。
计算机会根据BIOS或UEFI中的设置找到引导加载程序的位置并加载。
3.操作系统初始化:引导加载程序加载完毕后,会将控制权交给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会进行初始化,包括读取配置文件、加载硬件驱动程序、设置系统环境变量等。
操作系统的初始化过程是为了确保系统的各个组件能够正常工作,并为用户提供基本的系统功能。
4.用户登录:当操作系统初始化完毕后,通常会显示登录界面。
用户可以通过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到系统。
操作系统会验证用户提供的登录信息,并根据权限设置加载不同的用户环境。
以上是计算机启动过程的基本步骤,下面将分别详细介绍每个步骤。
硬件自检是计算机启动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步骤。
当计算机处于关闭状态时,按下电源按钮会通电启动,计算机会开始进行自检。
硬件自检的目的是确保计算机的各个硬件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自检过程中,计算机会检测处理器、内存、硬盘、显卡等设备是否正常。
自检过程还会显示一些相关的信息,如硬件设备的型号、容量、速度等。
如果自检过程中发现硬件故障,计算机会停止启动并发出警报。
自检完成后,计算机会进入下一个阶段。
引导加载程序是计算机启动过程的第二步。
计算机的引导加载程序负责将操作系统加载到内存中并启动。
计算机操作基础了解计算机启动与关机过程
计算机操作基础了解计算机启动与关机过程计算机操作基础:了解计算机启动与关机过程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大多数人都使用计算机进行工作、学习和娱乐。
然而,很少有人真正了解计算机的启动和关机过程。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启动与关机的基本步骤,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计算机操作基础。
一、计算机启动过程计算机的启动是指从关闭状态到正常工作状态的过程。
以下是计算机启动的基本步骤:1. 检查电源连接:首先,确保计算机的电源连接正常,并确定电源线是否插入插座。
检查电源开关是否打开。
2. 启动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后,电源会向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提供电能。
3. 自检(POST):电源正常供电后,计算机会进行自检。
自检是计算机硬件检查其自身是否正常运行的过程。
自检期间,计算机会检测主板、CPU、内存、硬盘等重要部件是否正常工作。
4. 引导程序(Bootloader)加载:自检完成后,计算机会加载引导程序。
引导程序的作用是启动操作系统,并将控制权交给操作系统。
5. 操作系统加载:引导程序加载完毕后,操作系统开始加载。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6. 用户登录:操作系统加载完成后,计算机进入登录界面,要求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
7. 系统启动:用户成功登录后,计算机进入工作状态,用户可以开始使用各种软件和进行各种操作。
二、计算机关机过程计算机的关机是指将计算机从工作状态切换到关闭状态的过程。
以下是计算机关机的基本步骤:1. 关闭程序:首先,用户应该先关闭正在运行的所有程序和应用,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
2. 保存数据:在关闭程序之前,用户应该及时保存工作中的数据,以免数据丢失。
3. 注销用户:在关闭程序后,用户应该注销当前用户。
注销用户可以防止其他人在用户离开计算机时访问用户的个人文件和数据。
4. 关闭操作系统:用户注销后,可以选择关闭操作系统。
在关闭操作系统之前,操作系统会提示用户是否保存当前操作并关闭系统。
完整的shutdown命令系统
先说下系统自带的关机指令,很多人应该已经知道了,就是shutdown,不带参数执行将会列出它的参数,常用参数为:/s 关闭计算机/r 关闭并重启动计算机/f 强制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关闭而不事先警告用户/t xxx 设置关闭前的超时为xxx 秒。
有效范围是0-600,默认为30另外,在倒计时过程输入shutdown /a可以取消关机或重启,不加/t参数执行则倒计时30秒。
一般需要立即关机可以这样写:(将/s参数换成/r参数就是立即重启)shutdown /f /s /t 0shutdown支持对远程计算机进行操作,需要使用/m参数,如:shutdown /f /s /m \\\\test在30秒后强制将局域网中名为test的计算机关闭再说下at指令,它的作用是计划在指定时间和日期在计算机上运行命令和程序。
在命令行下输入at /?将列出它的帮助信息,在“帮助和支持中心”里有更详细的解释及示例。
假设想实现晚上23:30自动关机,可以这么写:at 23:30 shutdown /f /s /t 0成功的话会有类似这样的信息回应:新加了一项作业,其作业ID = 1要取消这个定时关机的话,有两种方法方法一、命令行不带任何参数执行at,将会列出已经设定的内容,记下状态ID号,比如本例为1,然后输入:at 1 /delete也可以简写为:at 1 /d不加序列号使用/d参数将会删除所有设定的内容,如果想不经确认删除所有设定的内容,可用:at /d /y方法二、任务计划用at指令设定的定时执行指令可在“控制面板”的“任务计划”中看到,要取消的话删除就行了。
如果你只是临时用用,比如只是当天需要定时自动关机,用上述指令就行了。
如果需要在一个月中的某几天或每周一甚至是每天执行,就需要再加点参数,仍然举例说明。
例1、每月的1、5、10、15、20号的0点自动关机at 00:00 /every:1,5,10,15,20 shutdown /f /s /t 0例2:每周一的23:00自动关机at 23:00 /every:Monday shutdown /f /s /t 0例3:每天22:00自动关机at 22:00 /every:Sunday,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Saturday shutdown /f /s /t 0即使用every参数,例3中的每天自动关机可以简写为:at 22:00 /every:Su,M,T,W,Th,F,Sa shutdown /f /s /t 0最后解释一下本贴标题为何要注明XP/2003,Windows 2000是不自带shutdown指令的(当然从XP/2003系统里复制一个过去也能用),我的机器上也没装Windows 2000,不知道在2000里是否自带at指令。
系统启动详细过程
系统启动详细过程系统启动详细过程一、引言计算机系统的启动过程是从开机到操作系统完全加载并运行的整个过程。
了解系统启动的详细过程有助于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并对系统进行优化和维护。
本文将对系统启动的详细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二、BIOS启动过程1.电源自检:当计算机接通电源后,首先进行电源自检,检测电源是否正常。
2.BIOS启动:电源自检完成后,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开始运行。
BIOS固化在计算机主板上的ROM芯片中,负责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并提供基本的输入输出功能。
3.硬件检测:BIOS会对计算机硬件进行检测,包括CPU、内存、硬盘、显卡等。
如果检测到硬件故障,BIOS会发出警告声音或在屏幕上显示错误信息。
4.启动顺序设置:BIOS会根据设置的启动顺序,从指定的存储设备(如硬盘、U盘等)中查找启动文件。
一般情况下,启动顺序设置为硬盘优先。
5.加载启动文件:BIOS找到启动文件后,将其加载到内存中,并将控制权交给启动文件。
三、操作系统启动过程1.引导加载程序:启动文件通常是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如Windows的NTLDR或Linux的GRUB。
引导加载程序负责加载并启动操作系统内核。
2.加载内核:引导加载程序会将操作系统内核加载到内存中,并将控制权交给内核。
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管理系统资源和提供基本服务。
3.初始化内核:内核加载完成后,开始进行初始化工作,包括设置内存管理、设备驱动等。
4.加载驱动程序:内核初始化完成后,开始加载硬件设备的驱动程序。
驱动程序是操作系统与硬件设备进行通信的软件接口。
5.启动登录程序:当驱动程序加载完成后,操作系统会启动登录程序,等待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
6.加载桌面环境:用户登录成功后,操作系统会加载桌面环境,如Windows的Explorer或Linux的GNOME/KDE等。
桌面环境是用户与操作系统进行交互的界面。
7.启动应用程序:当桌面环境加载完成后,用户可以开始启动应用程序并进行操作。
计算机启动过程简单解释
计算机启动过程是指从计算机通电到操作系统启动并运行在计算机上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硬件初始化:计算机启动的第一步是电源管理单元(PMU)接收到电源按钮信号,然后向主板发送电源开启信号。
一旦电源供应正常,主板上出厂时候固化的程序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会开始初始化。
BIOS负责计算机硬件的初始化,在计算机通电后,BIOS首先执行自检,或称为POST (Power-On Self-Test)。
POST是一系列的硬件自检步骤,旨在检测计算机主要组件的完整性。
这些组件包括:CPU、RAM、显卡和显示器、硬盘和其他存储设备等。
如果POST 检测到问题,计算机通常会发出蜂鸣声或显示错误信息。
否则,计算机将继续启动过程。
BIOS在自检后,需要确定从哪个设备启动操作系统。
通常,BIOS会按以下顺序尝试启动设备: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USB驱动器和网络启动等。
BIOS的启动设备顺序可以在BIOS设置中进行配置,这允许用户根据需求自定义启动设备。
2. 引导加载程序:一旦BIOS确定了启动设备,它将查找该设备上的引导加载程序(Boot Loader)。
引导加载程序是一个小型的程序,位于启动设备的特定区域,其任务是加载操作系统内核并启动它。
以上是计算机启动过程的基本步骤,但具体细节可能会因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第5-6课时:Windows-P的启动和退出
第课时教学内容:Windows XP的启动和退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软件系统中最主要、最基本的系统软件。
中文Windows XP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使用比较广泛的操作系统,具有功能完善、简单易用的特点。
一、认识Windows XP1、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软件系统中最主要、最基本的系统软件,它控制和管理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其他软件都在操作系统的管理和支持下运行。
常用的操作系统有DOS、Windows 95、Windows 98、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Vista、Windows 7、Unix、Linux等。
2、Windows XP的特点(1)使用图形用户界面。
操作直观简单,界面美观生动。
(2)程序执行窗口化。
启动程序或软件一般都会打开一个对应的窗口。
(3)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可以同时进行多个任务,如边听音乐边聊天。
3、Windows XP的安装环境Windows XP对安装环境有以下最低要求:(1)中央处理器(CPU):最低配置Intel PIII 300MHZ。
(2)内存:最少128MB,最好在256MB以上。
(3)硬盘空间:至少有1.5GB以上的剩余空间,最好在10GB以上。
(4)驱动器:CD-ROM或DVD-ROM。
(5)显示器:VGA600×480或更高分辨率的显示器。
4、Windows XP的安装方式为了使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首先必须在计算机中安装Windows XP。
Windows XP的安装一般采用两种方式,即全新安装和升级安装。
(1)全新安装:若用户新购买的计算机未安装操作系统,或者在格式化的硬盘上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安装。
(2)升级安装:在原有操作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的升级,比如从Windows 98升级到Windows XP。
该安装方式的优点在于:原来操作系统下安装的程序、数据、设置等都保持不变,在硬件兼容性方面问题也较少。
启动系统工作原理
启动系统工作原理启动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负责将计算机从关机状态转变为可运行状态。
在计算机启动过程中,涉及到硬件和软件的协同工作,以及各种信号的传递和处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计算机启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首先,当用户按下计算机的电源开关时,电源开始向计算机的各个部件供电。
此时,计算机的主板开始接收电源并激活。
主板上的BIOS芯片(基本输入输出系统)首先被激活,BIOS是一种固化在主板上的软件,它包含了计算机启动时所需的基本指令和信息。
接着,BIOS开始进行自检(POST,Power-On Self-Test),它会检查计算机的硬件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包括内存、硬盘、显卡、键盘等。
如果自检过程中发现硬件故障,BIOS会发出蜂鸣声或者在显示器上显示错误信息。
如果一切正常,BIOS会继续执行下一步操作。
BIOS接着会搜索启动设备,通常情况下,它会首先搜索硬盘,然后是光驱、USB设备等。
一旦找到可启动的设备,BIOS会将控制权交给该设备,并加载该设备上存储的引导扇区(boot sector)。
引导扇区包含了启动管理器(boot loader),启动管理器是一个小程序,它负责加载操作系统内核并将控制权交给操作系统。
在多系统环境下,启动管理器还可以让用户选择要启动的操作系统。
接着,操作系统内核开始加载并初始化系统的各种设备和服务。
一旦初始化完成,操作系统就会显示登录界面,等待用户输入账号和密码。
总的来说,计算机启动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的硬件和软件协同工作,将计算机从关机状态转变为可运行状态。
从按下电源开关到操作系统显示登录界面,涉及到了BIOS自检、启动设备搜索、引导扇区加载、操作系统内核初始化等多个步骤。
这些步骤的顺利进行是计算机正常启动的基础,也是计算机能够正常工作的保障。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计算机启动系统的工作原理,为日常使用计算机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教案:学会正确开、关机
教案:学会正确开、关机1. 引言在使用计算机时,正确地开机和关机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操作。
学会正确地开机和关机不仅可以保护计算机硬件设备,延长其使用寿命,还可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和系统的稳定性。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如何正确地开机和关机,并提供相关注意事项和实用技巧。
2. 目标•理解正确的开机和关机流程•学会执行正确的开机和关机操作•掌握开机和关机的注意事项和实用技巧3. 教学内容3.1 开机操作开机是启动计算机的过程,具体操作如下:1.检查电源连接:确保计算机的电源线正确连接到电源插座,并且插头没有松动。
2.检查外设连接:检查鼠标、键盘、显示器等外接设备是否正确连接到计算机的接口上。
3.按下电源按钮:按下电源按钮启动计算机。
注意,不要长按电源按钮,以免损坏计算机硬件设备。
4.等待启动过程完成:计算机启动后,会进行一系列自检和加载操作,等待启动过程完成。
3.2 关机操作关机是关闭计算机的过程,具体操作如下:1.关闭应用程序:先关闭所有正在运行的应用程序,确保数据已保存。
2.点击开始菜单:点击任务栏左下角的开始菜单按钮。
3.选择关机选项:在开始菜单中选择“关机”选项。
4.等待关机过程完成:计算机会自动进行关闭操作,等待关机过程完成。
5.断开电源:在计算机完全关闭后,可以拔掉电源线,以节省电能和延长硬件寿命。
3.3 注意事项和实用技巧•开机前检查外设连接是否正常,防止启动过程中出现错误。
•关机前关闭所有应用程序,确保数据已保存,避免数据丢失。
•避免频繁开关机,经常开关机会对硬件造成损坏。
•如果计算机长时间不使用,建议采用休眠或待机模式,以减少能源消耗。
4. 检查与评估为了正确地开机和关机,可以进行以下检查和评估:•观察学生是否能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开机和关机。
•检查学生是否了解注意事项和实用技巧。
•通过口头提问的方式来测试学生对开机和关机过程的理解。
5.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正确地开机和关机,并理解开机和关机的注意事项和实用技巧。
系统管理-系统的关闭和启动
UNIX系统管理-第十二章:系统的关闭和启动系统的关闭和启动系统的启动是指从开始引导操作系统直到系统正常工作的过程。
在启动之初,操作系统被装入内存并且开始执行,这个执行过程中将进行大量初始化操作以提供某些服务如打印服务,网络服务等。
用户,特别是系统管理员必须详细了解系统启动全过程的各个具体细节。
启动是整个系统运行期间最脆弱、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候。
稍有不慎,整个系统将无法正常启动,或正常启动了,却无法正常工作。
虽然UNIX系统被设计成一种可以可以永不关机的系统,但实际操作中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得不在一定的时候将机器关闭,如电源出现问题,系统出现严重故障等。
UNIX系统的复杂性不允许我们想关机时就直接切断电源,这样做会对整个系统造成极大的破坏,如用户数据丢失,文件系统结构的不一致等。
所以关机过程必须遵守一定的规范才行。
在这一章中我们主要介绍如下几个问题:UNIX系统从加电到系统完全可用的全过程中的各个执行细节。
系统的启动过程大多数的UNIX系统的启动都有两种方式:件系统进行检查,设置系统的日期等等。
然后系统将继续进行引导。
通常这两种方式的最终效果是一样的。
正常情况下,加电后系统均能自动启动至准备好状态。
但在系统遇到一些人为破坏,如突然断电,系统发生崩溃或者系统管理员做了某种修改时,经常会需要手工引导。
我们可以把整个UNIX系统的启动过程大致划分为如下几个阶段:操作系统装入程序(PDL)的加载UNIX系统核心程序的装入UNIX系统内核的初始化硬件的检测和配置系统进程的生成管理人员的干预(自动启动时无此阶段)系统初始化shell脚本的执行各终端进程的生成操作系统装入程序的加载大多数计算机系统的操作系统都是驻留在系统的硬盘中的。
一般可以把硬盘的存储空间分成几个不同的相互连接的片段,每个片称为一个硬盘分区。
绝大多数硬盘都可被划分为四个分区。
在各个分区中可以装载不同的操作系统。
(对于专用的工作站或者主机系统,一般只装载一个UNIX系统)在硬盘的多个分区中,有一个分区被称为是系统的活动分区。
Windows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详解
二、初始化启动过程
在完成了电源启动自检过程之后,存储在CMOS中的设置,例如磁盘的 引导顺序等,能够决定由哪些设备来引导计算机。例如,可以设置磁盘的引导 顺序为首先通过A盘引导,其次才通过C盘引导,则系统会首先尝试用A盘引 导系统,如果A盘存在并可引导,则通过A盘引导。如果A盘不存在,则通过C 盘引导 系统。如果A盘存在,但不是引导盘,则系统地提示系统不可引导。 一般来说通常会使用硬盘引导。在进行硬盘引导时,启动过程通常按照如 下的步骤进行: 1、系统首先检测打开硬盘电源。 2、若该硬盘是启动盘,BIOS就将主引导记录(Main Boot Record――MBR) 中的引导代码载入内存。 3、接着,BIOS会将启动过程的运行交给MBR来进行。 4、计算机搜索MBR中的分区表,找出活动分区(Active Partition)。 5、计算机将活动分区的第一个扇区中的引导代码载入到内存。 6、引导代码检测当前使用的文件系统是否可用。 7、引导代码查找ntldr文件,找到之后启动它。 8、BIOS将控制权转交给ntldr,由ntldr完成操作系统的启动。 注意:这里简单介绍一下MBR的概念。MBR位于启动磁盘的第一个扇区,其 中主要包含引导代码(Boot Code)和分区表(Partition Table)数据。引导 代码主要用于引导系统。而分区表则主要用于标识基本分区和扩展分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引导程序载入过程 本过程主要由ntldr 文件完成。 Ntldr从引导分区载入启动文件, 然后完成如下一些任务。 在基于X86CPU的系统下,设置CPU的运行使用32位的Flat内存 模式 对基于X86CPU的计算机来说,第一次启动的时候总是进入所谓 的实模式(RealMode)。在实模式下CPU的某些特性不能完全 发挥,这 是因为它要保证同8位或16位的CPU(如8086、8088) 相兼容。实模式下由于系统规格的限制,无法对大容量内存进行 直接存取,而必须通过分段的方 式完成。对于32位的Windows XP来说,8位或16位的CPU显然是无用的。 ntldr首先会将CPU切换到32位的模式,从而确保Windows XP的 正常。在CPU的32位模式下,可以对大容量内存进行直接存取, 而彻底抛弃了原先在8位或16位下分段存取内存的不便。 启动文件系统 ntldr 中包含相应的代码,能够帮助Windows XP完成对NTFS或 FAT格式的磁盘进行读写。从而能够读取、访问和复制文件。
电子计算机的操作规程
电子计算机的操作规程一、引言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对于电子计算机的操作规程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子计算机的操作规程,以便用户能够正确、有效地操作计算机,提高工作效率。
二、硬件操作规程1. 开机与关机(1)开机:首先确认计算机和显示器的电源线插头已插好,并确保正常供电。
然后按下计算机主机上的电源按钮,等待计算机启动。
启动过程中,显示器将显示系统自检信息,待操作系统进入登录界面后,即可正常使用计算机。
(2)关机:在操作完毕后,点击开始菜单,选择关机按钮。
等待计算机自动关机后,再关闭电源按钮。
2. 输入设备操作(1)键盘操作:使用键盘输入文字、数字等信息时,需要轻按键盘上相应的按键,注意打字的正确姿势,避免手指过度伸展造成疲劳和不便。
(2)鼠标操作:使用鼠标时,将手指放在鼠标上,通过手指的移动控制鼠标在屏幕上的光标位置。
按下鼠标左键或右键实现相应的操作。
3. 存储设备操作(1)硬盘操作:使用硬盘存储文件时,需要了解文件的存储路径和命名规则。
通过文件资源管理器可以找到已存储的文件,并进行复制、粘贴、删除等操作。
(2)U盘操作:插入U盘后,通过文件资源管理器可以访问U盘内的文件,进行读取、写入等操作。
使用完毕后,要注意正确拔出U 盘,避免数据丢失。
三、软件操作规程1. 操作系统的使用(1)登录账号:在操作系统登录界面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登录按钮即可进入操作系统。
(2)桌面操作:操作系统进入后,桌面上会显示各种快捷图标和工具栏。
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打开相应的程序和文件,右键点击桌面可以进行相关设置。
2. 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1)文字处理软件:打开文字处理软件后,可以新建、编辑和保存文档。
了解快捷键和常用的文字格式调整功能,可以提高文档编辑的效率和质量。
(2)表格处理软件:使用表格处理软件可以进行数据的录入、计算和统计等操作。
了解常用的函数和公式,可以简化数据处理的过程。
3. 安全问题和操作提示(1)防病毒程序:定期更新防病毒软件的病毒库,进行全盘扫描和实时防护,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重启电脑程序
重启电脑程序重启电脑程序是指通过特定的操作来重新启动计算机系统。
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系统崩溃、程序错误等情况,此时需要重新启动电脑程序以解决问题。
下面将详细介绍重启电脑程序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引言重启电脑程序是一种常见的解决计算机问题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重启电脑程序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帮助用户正确进行操作。
二、步骤1. 关闭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文件:在重启电脑程序之前,需要先关闭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文件,以免数据丢失或损坏。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关闭程序和文件:a. 保存正在编辑的文件并关闭相关程序。
b. 关闭所有已打开的网页和浏览器。
c. 关闭其他正在运行的程序。
2. 保存未保存的工作:在重启电脑程序之前,务必保存未保存的工作,以免数据丢失。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保存未保存的工作:a. 在相关程序中点击保存按钮,将文件保存到指定位置。
b. 如果程序不响应,可以尝试使用快捷键组合(如Ctrl + S)来保存文件。
3. 点击开始菜单: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可以通过点击"开始"菜单来重启电脑程序。
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a. 单击屏幕左下角的"开始"按钮。
b. 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重新启动"选项。
4. 等待计算机重新启动:在点击"重新启动"选项后,计算机将开始重新启动过程。
此时,需要耐心等待计算机重新启动完成。
具体时间会根据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5. 登录操作系统:在计算机重新启动完成后,系统将自动进入登录界面。
需要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来登录操作系统。
如果使用的是Windows操作系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a. 在登录界面输入正确的用户名。
b. 在密码框中输入正确的密码。
c. 单击"登录"按钮。
6. 检查问题是否解决:在重新登录操作系统后,可以检查之前的问题是否已解决。
基于Linux与Busybox的Reboot命令流程分析
基于Linux与Busybox的Reboot命令流程分析Reboot命令是在Linux系统中用于重新启动计算机的命令。
它在Linux中的实现是通过调用Busybox工具箱中的reboot函数来实现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基于Linux与Busybox的Reboot命令流程进行详细分析。
Reboot命令的基本语法是`reboot [OPTIONS]`,其中OPTIONS是可选的命令参数。
常用的选项包括-r或--reboot,用于重新启动系统;-f 或--force,用于强制重新启动系统;-h或--halt,用于关闭系统等。
以下是基于Linux与Busybox的Reboot命令的流程分析:1. 解析命令行参数:当用户输入Reboot命令时,操作系统首先会解析命令行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选项和其他可能的参数。
Busybox工具箱提供了解析命令行参数的函数,它可以解析并提取出命令中的选项和其他参数。
2. 检查权限:在执行Reboot命令之前,操作系统会检查当前用户的权限。
只有具有足够权限的用户才能执行Reboot命令。
通常,只有root 用户或具有sudo权限的用户才能执行此命令。
3. 发送信号给init进程:在Linux中,init进程是系统中的第一个进程,它负责启动和管理其他进程。
当Reboot命令被执行时,操作系统会向init进程发送一个特殊的信号,该信号告诉init进程系统需要重新启动。
在Busybox中,这是通过调用kill函数来发送信号的。
4. 关闭所有进程:在接收到重新启动信号后,init进程会开始关闭系统中的所有其他进程。
它会按照特定的顺序逐个终止每个进程,以确保系统可以正常关闭。
这个顺序通常是由init进程的配置文件(如/etc/inittab)决定的。
5.卸载文件系统:在关闭所有进程之后,操作系统会开始卸载所有已挂载的文件系统。
卸载文件系统是为了确保文件系统在重新启动时可以正常加载。
操作系统会按照逆序卸载文件系统,以确保依赖于其他文件系统的文件系统可以正常卸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第四阶段:操作系统
控制权转交给操作系统后,操作系统的内核首先被载入内存。
以Linux系统为例,先载入/boot目录下面的kernel。内核加载成功后,第一个运行的程序是/sbin/init。它根据配置文件(Debian系统是/etc/initab)产生init进程。这是Linux启动后的第一个进程,pid进程编号为1,其他进程都是它的后代。
回答是boot。可是,boot原来的意思是靴子,”启动”与靴子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这里的boot是bootstrap(鞋带)的缩写,它来自一句谚语:
"pull oneself up by one's bootstraps"
字面意思是”拽着鞋带把自己拉起来”,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最早的时候,工程师们用它来比喻,计算机启动是一个很矛盾的过程:必须先运行程序,然后计算机才能启动,但是计算机不启动就无法运行程序!
这时,BIOS需要知道,”下一阶段的启动程序”具体存放在哪一个设备。也就是说,BIOS需要有一个外部储存设备的排序,排在前面的设备就是优先转交控制权的设备。这种排序叫做”启动顺序”(Boot Sequence)。
打开BIOS的操作界面,里面有一项就是”设定启动顺序”。
二、第二阶段:主引导记录
(3) 第5个字节:主分区类型。
(4) 第6-8个字节:主分区最后一个扇区的物理位置。
(5) 第9-12字节:该主分区第一个扇区的逻辑地址。
(6) 第13-16字节:主分区的扇区总数。
最后的四个字节(”主分区的扇区总数”),决定了这个主分区的长度。也就是说,一个主分区的扇区总数最多不超过2的32次方。
这块芯片里的程序叫做”基本輸出輸入系統”(Basic Input/Output System),简称为BIOS。
1.1 硬件自检
BIOS中主要存放的程序包括:自诊断程序(通过读取CMOS RAM中的内容识别硬件配置,并对其进行自检和初始化)、CMOS设置程序(引导过程中,通过特殊热键启动,进行设置后,存入CMOS RAM中)、系统自动装载程序(在系统自检成功后,将磁盘相对0道0扇区上的引导程序装入内存使其运行)和主要I/O驱动程序和中断服务(BIOS和硬件直接打交道,需要加载I/O驱动程序)。
关闭计算机的启动过程(详细)
2013-04-11 14:28 25185人阅读 评论(5) 收藏 举报 目录(?)[+]
转计算机的启动零boot的含义一第一阶段BIOS1 硬件自检2 启动顺序二第二阶段主引导记录1 主引导记录的结构2 分区表三第三阶段硬盘启动1 情况A卷引导记录2 情况B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3 情况C启动管理器四第四阶段操作系统BIOS启动细节EFI启动细节MBR引导Grub引导【转】计算机的启动
BIOS按照”启动顺序”,把控制权转交给排在第一位的储存设备。即根据用户指定的引导顺序从软盘、硬盘或是可移动设备中读取启动设备的MBR,并放入指定的位置(0x7c000)内存中。
这时,计算机读取该设备的第一个扇区,也就是读取最前面的512个字节。如果这512个字节的最后两个字节是0x55和0xAA,表明这个设备可以用于启动;如果不是,表明设备不能用于启动,控制权于是被转交给”启动顺序”中的下一个设备。
但是,似乎很少通过这种方式启动操作系统。如果操作系统确实安装在扩展分区,一般采用下一种方式启动。
3.3 情况C:启动管理器
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读取”主引导记录”前面446字节的机器码之后,不再把控制权转交给某一个分区,而是运行事先安装的”启动管理器”(boot loader),由用户选择启动哪一个操作系统。
c) 接下来系统BIOS将查找显卡的BIOS。前面说过,存放显卡BIOS的ROM芯片的起始地址通常设在C0000H处,系统BIOS在这个地方找到显卡BIOS之后就调用它的初始化代码,由显卡BIOS来初始化显卡。此时多数显卡都会在屏幕上显示出一些初始化信息,介绍生产厂商、图形芯片类型等内容,不过这个画面几乎是一闪而过。系统BIOS接着会查找其它设备的BIOS程序,找到之后同样要调用这些BIOS内部的初始化代码来初始化相关的设备。
d) 查找完所有其它设备的BIOS之后,系统BIOS将显示出它自己的启动画面,其中包括有系统BIOS的类型、序列号和版本号示CPU的类型和工作频率,测试所有的RAM,并同时在屏幕上显示内存测试的进度。可以在CMOS设置中自行决定使用简单耗时少或者详细耗时多的测试方式。
b) 系统BIOS的启动代码首先进行POST(Power-On Self Test,加电后自检)。POST的主要检测系统中一些关键设备是否存在和能否正常工作,例如内存和显卡等设备;由于POST是最早进行的检测过程,此时显卡还没有初始化,如果系统BIOS在进行POST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致命错误,例如没有找到内存或者内存有问题(此时只会检查640K常规内存),那么系统BIOS就会直接控制喇叭发声来报告错误,声音的长短和次数代表了错误的类型;在正常情况下,POST过程进行得非常快,几乎无法感觉到它的存在。POST结束之后就会调用其它代码来进行更完整的硬件检测。
这最前面的512个字节,就叫做”主引导记录”(Master boot record,缩写为MBR)。
2.1 主引导记录的结构
“主引导记录”只有512个字节,放不了太多东西。它的主要作用是,告诉计算机到硬盘的哪一个位置去找操作系统。
主引导记录由三个部分组成:
(1) 第1-446字节:调用操作系统的机器码。
早期真的是这样,必须想尽各种办法,把一小段程序装进内存,然后计算机才能正常运行。所以,工程师们把这个过程叫做”拉鞋带”,久而久之就简称为boot了。
计算机的整个启动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BIOS
上个世纪70年代初,”只读内存”(read-only memory,缩写为ROM)发明,开机程序被刷入ROM芯片,计算机通电后,第一件事就是读取它。
然后,init线程加载系统的各个模块,比如窗口程序和网络程序,直至执行/bin/login程序,跳出登录界面,等待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至此,全部启动过程完成。
--------------------------------------------------------------------------------
分区表的长度只有64个字节,里面又分成四项,每项16个字节。所以,一个硬盘最多只能分四个一级分区,又叫做”主分区”。
每个主分区的16个字节,由6个部分组成:
(1) 第1个字节:如果为0x80,就表示该主分区是激活分区,控制权要转交给这个分区。四个主分区里面只能有一个是激活的。
(2) 第2-4个字节:主分区第一个扇区的物理位置(柱面、磁头、扇区号等等)。
BIOS程序首先检查,计算机硬件能否满足运行的基本条件,这叫做”硬件自检”(Power-On Self-Test),缩写为POST。
如果硬件出现问题,主板会发出不同含义的蜂鸣,启动中止。如果没有问题,屏幕就会显示出CPU、内存、硬盘等信息。
1.2 启动顺序
硬件自检完成后,BIOS把控制权转交给下一阶段的启动程序。
计算机先读取扩展分区的第一个扇区,叫做”扩展引导记录”(Extended boot record,缩写为EBR)。它里面也包含一张64字节的分区表,但是最多只有两项(也就是两个逻辑分区)。
计算机接着读取第二个逻辑分区的第一个扇区,再从里面的分区表中找到第三个逻辑分区的位置,以此类推,直到某个逻辑分区的分区表只包含它自身为止(即只有一个分区项)。因此,扩展分区可以包含无数个逻辑分区。
3.1 情况A:卷引导记录
上一节提到,四个主分区里面,只有一个是激活的。计算机会读取激活分区的第一个扇区,叫做”卷引导记录”(Volume boot record,缩写为VBR)。
“卷引导记录”的主要作用是,告诉计算机,操作系统在这个分区里的位置。然后,计算机就会加载操作系统了。
3.2 情况B: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
如果每个扇区为512个字节,就意味着单个分区最大不超过2TB。再考虑到扇区的逻辑地址也是32位,所以单个硬盘可利用的空间最大也不超过2TB。如果想使用更大的硬盘,只有2个方法:一是提高每个扇区的字节数,二是增加扇区总数。
三、第三阶段:硬盘启动
这时,计算机的控制权就要转交给硬盘的某个分区了,这里又分成三种情况。
Linux环境中,目前最流行的启动管理器是Grub。
对于grub而言,在MBR中的446字节的引导程序属于GRUB的开始执行程序,通过这段程序,进一步执行stage1.5或是stage2的执行程序,将在下面详细介绍执行过程。
其中stage1.5或是stage2便属于阶段2引导的过程了,stage2过程也是作为GRUB kernel的核心代码出现。Stage1.5过程(对于GRUB而言存在stage1.5,GRUB2则不存在)的功能很单一,主要就是为了引导stage2过程服务。由于stage2过程的代码存放在文件系统下的boot分区目录中,因此stage1.5过程就是需要提供一个文件系统的环境,而该文件系统环境需要保证系统可以找到stage2过程的文件,那么stage1.5阶段提供的文件系统需要是boot文件系统所对应的,这个在执行grub install过程中就已经确定了。stage2过程中,主要会把系统切换到保护模式,设置好C运行时环境,找到config文件(事实上就是menulist文件),如果没有找到就执行一个shell,等待用户的执行。然后的工作就变成了输入命令->解析命令->执行命令的循环中。当然该阶段引导的最终状态就是执行boot命令,将内核和initrd镜像加载进入内存中,进而将控制权转交给内核。
(2) 第447-510字节:分区表(Partition 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