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

合集下载

导游证全国导游基础第十章判断题

导游证全国导游基础第十章判断题

第十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一、判断题(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1.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采用的最原始的记事方法为图画记事和契刻记事。

( )2.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形成的一种初步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

( )3.“甲骨四堂”指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

( )4.隶书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 ) 5.王羲之的《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苏轼的《黄州寒食帖》为“天下第二行书”,唐代颜真卿所书《祭侄稿》为“天下第三行书”。

( )6.汉字的演变规律主要表现为笔画的线条化、字形的符号化、结构的规范化和字集的标准化。

( )7.注重形式美是诗歌的最大特点,也是最富有民族性的。

( )8.东汉班固的《西都赋》可以看作是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 >9.三国魏曹丕的《燕歌行》创造了一种新的七言歌行体,成为唐代以后七言的基本模式。

( )10.近体诗也就是唐代的格律诗,它们是五、七言的律诗与绝句。

( )11.李白是写格律诗的圣手。

( )1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登高》。

( )13.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组成一联,依次称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 )14.从民歌到文人诗,从古代的《诗经》到现代新诗,都要押韵。

( )15.格律诗押韵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 )16.格律诗押韵是指奇数句末押韵,偶数可押可不押。

( )17.格律诗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而在对句中是相反的。

( )18.五律的“对”,只有两副对联的形式,即: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1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平仄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20.对仗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及流水对等几种基本类型。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10对联与古诗词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10对联与古诗词
反对,指对联出句与对句在内容上正好相反
或相对,对比鲜明,变化强烈,往往能给人 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杭州岳坟前铁槛对联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30/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按照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关系,可分为 正对、反对和串对
串对,指出句与对句之间有递进、转折、条
件、因果等某种关系,上下联在内容上是连 贯的,在语气上是衔接的。

8
类 1、春联(含节日联) 2、 门联(含行业联) 3、喜联 4、寿联 5、挽联 6、交际联 7、堂联 8、名胜古迹联 9、文艺作品联 10、杂类
9/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1、春联(含节日联)的含义与
特点:春联又叫春帖,是春节时 帖的对联,是对联中出现最早的、 应用范围最广东的一种类型。内 容主要是表现人们辞旧迎新的愉 悦心情和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春联一般都帖在门上,多有横批。
上联:春晖盈大地
下联:正气满乾坤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27/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6、出句与对句内容相关
才成志立
年 华 潇 洒 莫 蹉 跎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 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必 须直写竖贴,上联在右 边,下联在左边。与对 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 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 是对联的中心。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子,阁中 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
39/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二、名胜古迹对联选读
武汉黄鹤楼联 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 笛在;
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 江流。
40/77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二、名胜古迹对联选读
承德避暑山庄万壑松风联 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

4.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章节测试题四【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

4.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章节测试题四【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

-------------------------------------- 装 --------------------------------------- 订 ------------------------------------- 线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章节测试题四【测试内容: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一、判断题,以下各题只有对错两个选项1.( )柳永在《望海潮》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2.(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为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3.(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为林则徐撰写的自勉联。

4.(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极为形象地写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是千古脍炙人口之佳句,该诗句的作者是高适。

5.( )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平声,下联尾字仄声。

6.( )杜甫《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的对仗为工对。

7.(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使用的是崔颢《黄鹤楼》这首诗的韵律。

8.( )陆游是宋代爱国诗人,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消"小李白"之称,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9.( )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是越来越简化,越来越符号化,越来越规范化、标准化。

10.( )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

11.(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从侧面反衬出庐山的高大。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二、适用专业本课程标准适用旅游管理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普通职业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实现导游岗位服务与技能培养的一门专业必修核心课程。

其他酒店管理等旅游管理大类专业的本门课程标准参照此标准编制。

四、教学目标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论结合实际,掌握中国旅游文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我国包括建筑文化、古代美术(雕塑书画)、陶瓷玉器、饮食文化、民俗文化等传统文化及宗教文化在内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形态与内涵,培养学生运用文化知识对我国某类旅游资源或某个旅游景点、景区文化现象进行解读。

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为实现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通过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系统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爱国之情,具有欣赏美的能力,能够将所学的内容应用到相应的岗位中,具备上岗的相应能力。

(一)知识目标1.掌握旅游概念、分类与特点,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熟悉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发展历程,了解中国当代旅游业发展概况。

2.了解宗教文化的一些基本知识;熟悉宗教名胜古迹。

掌握宗教的建筑布局,辨别相应的特点;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宗教知识。

3.熟悉我国各风景名胜旅游区的楹联、碑刻、摩崖石刻是如何把诗词、游记与书法艺术完美结合起来的。

熟悉我国传统的戏曲歌舞对旅游的巨大影响。

熟悉书画雕塑、民间工艺与旅游的密切关系。

4.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掌握古代建筑的主要构成部分、等级、分类、主要特点。

5.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渊源、主要类别、构成要素、构景方法和主要特点。

学会探究隐藏在中国古典园林里面的深厚文化内涵,包括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和山水精神。

6.掌握民俗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节日礼仪、文化传统、生活禁忌、婚嫁、丧葬等。

2019-导游资格考试-导游基础-第十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01

2019-导游资格考试-导游基础-第十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01

离对坎,震对乾,一日对千年,尧天对舜日,蜀水对秦川。苏武节,郑虔毡,涧壑对林泉。挥戈能退日,持 管莫窥天。寒食芳辰花烂熳,中秋佳节月婵娟。梦里荣华,飘忽枕中之客;壶中日月,安闲市上之仙。
作者: 车万育(1632~1705年),字双亭,一字与三,号鹤田,又号敏州、云崔,湖南邵阳人。康熙二年(1663年), 与兄万备同举湖广乡试,康熙三年(1664年)三甲八十四名进士。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喜联——又叫婚联,是婚嫁时专用。
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恋爱自由无三角;人生幸福有几何。
寿联——为长者祝寿,也有人为自己写寿联。 挽联——用来哀悼死者。 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
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如:贴于书店的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
4、出句与对句平仄相谐
每个汉字汉语拼音声调——1、2声为平声;3、4声为仄声
一般规律
如: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
① 一句之内平仄相谐,两个音节一转换;
下联: 仄仄平平仄仄平。
② 上下联之间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
③ 1、3、5字可灵活,2、4、6字必分明
如:千秋怀抱三杯酒 平平平仄平平仄
分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对联知识概况
其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 相同,不多不少。
其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 句尾字用平声。
其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 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2020年全国导游考试科目三《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十章 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

2020年全国导游考试科目三《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十章  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

PART 03 \ \ \
| 中国旅游诗词名篇选读
金陵南京为六朝古都。诗人登上凤凰台,观赏壮美的长江,凭吊历史, 感慨当今,所有的人都会成为历史长河中的匆匆过客,唯有眼前的自 然美景是永恒存在、永远不变的。全诗将历史与现实,自然的景与个 人的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一气呵成,抒发了有志难酬的感慨。诗的 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气势磅礴,构思巧妙, 对仗精工,佳句天成。
10
第十章 中国旅游诗词、楹联、 游记选读
ZHONGGUOLVYOUSHICI
01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规律
P
A
R
T
O
N
E
PART 01 \ \ \
|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规律
一、汉字的起源及代表字体
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早已用实物、图 画或各种符号记事表意,如结绳记事、 契刻记事等。
【拓展阅读】仓颉造字的故事 【推荐视频】从没有人这样解 读中国文字
| 诗词格律及楹联常识
PART 02 \ \ \
| 诗词格律及楹联常识
对联的上下联应竖写,上联在右,下联 在左,不用标点符号。如果是长联,一 行写不完,可以另起行写,一般从两边 向中间书写,最后一行要空几格,形成 “门”字形,称为“龙门写法”。
03
中国旅游诗词名篇选读
P
A
R
T
T
H
R
E
E
PART 03 \ \ \
PART 01 \ \ \
(一)甲骨文
|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规律
甲骨文就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龟甲或 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来占卜,也用来 记事。甲骨文是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 文字。
PART 01 \ \ \

《汉子的起源与演变规律》练习题

《汉子的起源与演变规律》练习题

《汉子的起源与演变规律》练习题【单选】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金文B.大篆C.小篆D.甲骨文答案:D答案解析: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

【P79】章节: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规律【单选】汉字是记录()的书写符号,是传播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的载体。

A.汉语B.思想C.感情D.语言答案:A答案解析: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是传播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的载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和丰厚的民族精神,在世界文化交流中正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P79章节: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规律【单选】下列关于汉字各种字体的艺术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A.篆书古朴典雅B.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C.金文风驰电掣,结构紧凑D.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答案:C答案解析:汉字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各自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

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

P79章节: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规律"【单选】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使得文字从()中分离出来,于是原始的文字就出现了。

A.结绳B.刻痕C.图画D.筑器答案:C答案解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而且逐渐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终使得文字从图画中分离出来。

P79章节: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规律"【单选】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使得文字从()中分离出来。

A.筑器B.图画C.刻痕D.结绳答案:B答案解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而且逐漸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终使得文字从图画中分离出来。

P79章节: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规律【单选】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到了()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

中国名胜古迹楹联荟10

中国名胜古迹楹联荟10

中国名胜古迹楹联荟萃·赣江西省南昌百花洲阮元枫叶荻花秋瑟瑟闲云潭影日悠悠上句出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浔阳江是长江流经九江附近的一段。

荻花,生长在水边的花。

瑟瑟,同“飒飒”,风吹草木声。

下句语出王勃《滕王阁序》:“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百花洲在江西南昌东湖中,因而两联皆取自咏江西之诗文。

联语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百花洲的美丽景色,令人神往。

一说此联为曹秀先所集。

(周世达)南昌滕王阁(一)刘坤一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骛、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滕王阁在江西南昌市赣江边,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嬰《滕王》所建,以其封号为名。

该阁兴毁二十余次,近已重建。

上联第一句总起,表明对世事兴衰的关怀。

“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化用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指眼前美好的景色。

时经数代,风景依然,谁不为湖山无恙而庆幸!恙、忧。

无恙,无病痛等可忧之事,引申为安宁、兴盛。

下联第一句,慨古今才一瞬,继问:今比古,风景如何?问得极妙,弦外之音,今胜于昔。

江上才人,王勃因写《滕王阁序》而被誉为江上才人。

阁中帝子,即王勃诗句“阁中帝子今何在”?指当年建阁的滕王。

此联用典不泥,借古讴今。

一“看”一“问”,使景物与情怀融如水乳;一“幸”一“比”,使自豪激越之情跃然而出。

(康斯馨)南昌滕王阁(二)江峰青有才人一序在上头,恨不将鹦鹉洲踢翻,黄鹤楼捶碎叹沧海横流无底止,慨然思班定远投笔,终子云请缨上联登阁远望,觉滕王阁之美,王勃的《序》己写尽,可恨鹦鹉洲也有祢衡的《赋》压了卷,对黄鹤楼,则崔颢的《诗》独领风骚,在胜迹之前,我只有搁笔了啊。

《序》,指王勃《滕王阁序》。

鹦鹉洲,在湖北武昌城外江中,据《后汉书》载,汉江夏太守黄祖之子黄射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鹦鹉,射令祢衡作赋,衡一挥而就,辞采华丽,后衡因事被黄祖杀害,葬于此洲。

黄鹤楼,据辛文房《唐才子传》,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已有《黄鹤楼》诗而搁笔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

[单选题]1.旅游的(江南博哥)灵魂是文化,文化必须依靠()作为载体才能传承下来,发展下去。

A.文字B.思想C.工具D.行为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旅游的灵魂是文化,文化必须依靠文字作为载体才能传承下来,发展下去。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是传播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的载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和丰厚的民族精神,在世界文化交流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单选题]2.汉字是记录()的书写符号,是传播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的载体。

A.语言B.汉语C.思想D.感情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是传播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的载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和丰厚的民族精神,在世界文化交流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单选题]3.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使得文字从()中分离出来,于是原始的文字就出现了。

A.结绳B.刻痕C.图画D.筑器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书画同源,虽然绘画促进了文字的产生,然而图画发挥文字的作用,转变成文字,只有在语言被广泛使用之后才有可能。

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的特殊图画越来越多,且逐渐向文字的方向偏移,最终使文字从图画中分离出来。

而书写的技术不需要逼真的描绘,只需要把特点写出来,使人能够认识,于是,原始的文字就这样出现了。

[单选题]4.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金文B.小篆C.大篆D.甲骨文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形成的一种初步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就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来占卜,也有的用来记事。

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因为这时候的文字多是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过来的。

[单选题]5.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到了()代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后世称为宋体,即现在我们的电子文档所广泛使用的字体。

A.汉B.魏晋C.唐D.宋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到了宋代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旅记赏析)模拟试卷3(题后含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旅记赏析)模拟试卷3(题后含

导游基础知识(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旅记赏析)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判断题单项选择题1.《游少林寺》一诗的作者沈俭期所生活的朝代是()。

A.秦B.汉C.隋D.唐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旅记赏析2.崔颢的《黄鹤楼》一诗,是一首佳作,抒发了作者的()的情感。

A.思乡念亲B.追述古人C.抒情言志D.吊古怀乡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旅记赏析3.《晨登衡岳视融峰》一诗的作者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康广仁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旅记赏析4.《游肇庆七星岩》一诗的作者是()。

A.毛泽东B.叶剑英C.陈毅D.朱德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旅记赏析5.忆秦娥是词牌名,源于“秦娥梦断秦楼月”,其作者是()。

A.李白B.白居易C.李清照D.柳永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旅记赏析6.《华山》这首五绝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诗人()。

A.司马光B.王安石C.寇凖D.沈括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旅记赏析7.林则徐的《出嘉峪关感赋》中“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用函谷关小如泥丸来反衬嘉峪关的雄伟,采用的视角是()。

A.平视B.仰视C.俯视D.近视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旅记赏析8.《昭君墓联》“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的作者是()。

A.郭沫若B.王锦C.董必武D.翦伯赞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旅记赏析多项选择题9.崔颢的《黄鹤楼》是历代所推崇的一首名诗,是因为它具有()。

A.意境美B.结构美C.绘画美D.音乐美E.语言美正确答案:A,C,D 涉及知识点: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旅记赏析10.念奴娇为词牌名,又名()等。

A.忆秦娥B.赤壁谣C.满江红D.酹江月E.百字令正确答案:D,E 涉及知识点: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旅记赏析11.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解释正确的是()。

最新全国导游基础第十章考点:旅游诗词名篇赏析

最新全国导游基础第十章考点:旅游诗词名篇赏析

全国导游基础第十章考点:旅游诗词名篇赏析第三节中国旅游诗词名篇赏析登万里长城(清)康有为其二汉时关塞重卢龙,立马长城第一峰。

①曰暮长河盘大漠,天睛外部数疆封。

②清时堡堠传烽静,出塞山川作势雄。

③百万控弦嗟往事,一鞭冷月踏居庸。

④【注释】①卢龙:古代重要的关塞,在今河北省迁安县。

第一峰,此处指八达岭。

②长河:黄河。

外部:指长城以北的部族。

疆封:边界。

③堡堠(hou):这里指烽火台。

传烽:古代边境有敌人人侵,驻守烽火台的士兵马上举烽火报警,一一传递,称为传烽。

④百万控弦:控弦,开弓。

指古代手持武器的百万士兵。

【赏析】康有为(1858-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县(今南海市)人,近代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曾积极推动戊戌变法。

这两首诗写康有为登上万里长城,望雄关漫漫,宏伟壮丽,想关山重重,历史沧桑,感国家衰败,民族危亡,不禁心驰神往,抒发怀古之幽思,表达现实之关切。

两首诗都从秦汉长城写起,跨越古今,抚今追昔,唤起读者对历史的沉思;描绘长城壮美之景,峰上云汉,气压幽并,东穷碧海,西带黄河,画面雄浑壮大,气魄不凡,情景交融,境界宏阔,体现了康有为作为维新领袖、革新先驱欲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与远大抱负。

观沧海①(魏)曹操东临碣石,②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③山岛竦峙。

④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⑤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⑥歌以咏志。

⑦【注释】①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秋冬之交,曹操北征残留乌桓的袁绍旧部,大胜回师途中作组诗《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

是用乐府旧题写作的新辞。

这首诗共有“艳”(前奏)一章,正曲四章。

正曲四章在收入选本时,被后人分别加上了小标题《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

②碣石:山名,在右北平郡骊成县(今河北省昌黎县北)。

一说是指大碣石山,在今河北乐亭县西南,早已沉入海中。

③澹( dan )澹:水波荡漾。

中国旅游诗词

中国旅游诗词

导游基础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14
趵突泉
赵孟頫
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 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愁东海枯。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兴孤。
导游基础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15
游少林寺
沈佺期
长歌游宝地,徙倚对珠林。 雁塔风霜古,龙池岁月深。 绀园澄夕霁,碧殿下秋阴。 归路烟霞晚,山蝉处处吟。
导游基础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16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导游基础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17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导游基础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27
得有多少神明 才能压得住这接天的灵气 巍峨入天,高耸入云
布达拉宫
时培建
我最爱黄昏里的宫殿 全身被镀上一层金光 我竟幻想如来佛祖正在打坐 点化牦牛变身唐僧取经路上的妖魔
仿佛是贪恋蓝天下的一朵棉絮
想亲吻,又不舍撞破
想拥抱,却犹豫不决 任一抹亮白 连接起高空的云和地上的雪 红墙,是青藏高原上唯一一块 与五星红旗辉映的颜色
P227
万壑千岩位置雄,偶从天巧见神功。
湍溪已作风雷恶,更在云山气象中。
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
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导游基础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4
长白山
吴兆骞
P228
长白雄东北,嵯峨俯塞州。 迥临沧海曙,独峙大荒秋。 白雪横千嶂,青天泻二流。

科目三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章

科目三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章
大雁塔:唐玄奘西行求法,归来译经的建筑 应县木塔:我国现存最古、最高的木结构塔 三塔:三足鼎立之势 白塔:忽必烈下令建造,由尼泊尔青年匠师阿尼哥设计 真觉寺塔:金刚宝座塔中年代最早的
第六章 中国古代建筑
第五节、古楼阁、古塔和古石桥 三、古石桥
古石桥
类型
梁桥 拱桥 浮桥 索桥
布局
桥墩做承托 以拱做承重构件 数艘船连接一起 竹、藤、铁索悬吊
第六章 中国古代建筑
第三节 古城、古镇古村与古长城
三、古长城 1.长城的历史演变
组成
主体:城墙 敌台 :每隔30-100米建有 烽火台:报警的墩台建筑 关隘:长城沿线的重要据点
第六章 中国古代建筑
第三节 古城、古镇古村与古长城 古长城
著名城段
金山岭长城:被誉为“第二八达岭”,万里长城上构筑最复杂、楼台最密集的一段。 山海关:万里长城第一关 居庸关:居庸叠翠 嘉峪关:明长城西端终点,丝绸之路交通咽喉,“河西第一隘口”“天下第一雄关”
第六章 中国古代建筑
第二节 宫殿与坛庙 二、坛庙
北京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建筑群。以古柏著名,树龄数百年。
祖庙与社稷坛

北京社稷坛:帝王祭祀土神与谷神的地方。

天、地坛:中国礼制建筑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群——皇帝登基。
文庙:是祭祀孔子的建筑。以山东曲阜的孔庙规模最大。
第六章 中国古代建筑
第三节 古城、古镇古村与古长城 一、古城
殿 (3)日晷guǐ:显示时间
建 筑 (4)嘉量:含有统一度量衡的意义,


象征着国家统一和强盛

陈 (5)吉祥缸(门海):防火灾,吉祥 设
(6)鼎式香炉:有盖为鼎,无盖为炉
(7)铜龟铜鹤:象征长寿,庆贺享受天年

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

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

Company Logo

(二)金文
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 人们把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这就形成了金文,(因为青 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 器以钟为代表。钟和鼎是青 铜器的代名词,所以又叫钟 鼎文)。与甲骨文相比,金 文的象形程度更高,而且有 了线条化,平直化的趋势: 金文的笔道肥粗,弯笔多。 与甲骨文相比金文填实的写 法,更形象生动逼真。



各种词牌的句式、平仄、韵律格式叫做词谱。 比较通行的词谱有清代万树的《词律》,清代 王奕清的《钦定词谱》。 今人龙榆生教授的《唐宋词格律》比较简明实 用。 填词要严格按照词谱规定的句数、字数、平仄 和用韵来写,所以填词比写格律诗难度更大。
三、旅游诗词名篇选读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州眉山(今属四 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 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对仗


对仗要求词性、意义、结构方面对称。名 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意义上也要求是 同类词,结构也对称。 平仄相对。 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词又称诗余,是由歌曲发展来的。后来歌谱失 传,只留下歌词,人们就总结了歌词的句数、 每句的字数以及平仄用韵等情况,形成一些格 式,仍用原来的名称,照着这种格式来填写新 的歌词,形成一种文学形式,宋代达到鼎盛。 文学史上,成就最高是汉赋、唐诗、宋词、元 曲、明清小说,常常相提并论。 词的形式主要是长短句,比散文多了押韵特点, 所以更便于抒情。
有七个,即齐、楚、秦、赵、燕、韩、魏, 史称「战国七雄」。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

(完整版)第十章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答案

(完整版)第十章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答案

第十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一、判断题 ( 对的请标注“ A” ,错的请标注 B ” )1.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采用的最原始的记事( A )2.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是在约公元前12 世纪的殷商后期形成的一种初步的定( B )3.甲骨文就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来占卜,也有的用来记事( A )4. 甲骨文全部是象形字( B )5.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

( A )6.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是越来越简化,越来越符号化,越来越规范化、标准化。

( A )7.《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300 首诗歌,分为 ( B )8.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它成熟于唐代,所以唐人称为今体。

( A )9.楹联俗称对联或对子,是从律诗的对偶句中演化出来的,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学 ( A )10.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平声,下联尾字仄声。

( B )11.对联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 A )12.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是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句子。

( B )13.“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名句。

( A )14.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中,“浪淘沙”是词题,“北戴河”是词牌。

( B )15.“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是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诗句。

( A )1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白居易《春题湖上》中的诗句。

( B )17.《望海潮・东南形胜》是柳永盛赞苏州的一首词。

(B )18.“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崔颢《黄鹤楼》一诗中的名句。

( A )19.“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是王十朋给温州江心屿江心( A )20.“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是描写嘉峪关的对联。

诗词旅行 旅行诗

诗词旅行 旅行诗

诗词旅行旅行诗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诗词旅行,以及旅行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古代旅行的诗句古代旅行的诗句1. 古代关于旅行或隐居诗句古代关于旅行或隐居诗句 1.寻5首关于隐居的诗词(古代,现代,均可)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欲讨□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宿王昌龄隐居常建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隐居朝代:宋作者:邵棠结屋水云村,车尘不及门。

坼花春有力,度砌月无痕。

墨带新题湿,醪因旋漉浑。

纷纷名利客,谁解悟孤豚。

寄李隐居杜荀鹤自小栖玄到老闲,如云如鹤住应难。

溪山不必将钱买,赢得来来去去看。

题张氏隐居二首杜甫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

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归醉每无愁。

饮酒陶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隐居天空有鸟云水无声光照有色山川有形而失凹凸纵深你依然笑毫不掩齿桃红敷面淡于雀斑在雀斑里隐居是你的主意?而我却对着相片猜不透你的心思◆房梁断了今天,幺爹打电话来说——老家的房梁断了老家的房梁怎就断了呢?虽说是桉树的却也是成材后做的栋梁那时,每天都被母亲的炊烟熏着它从未喊过委曲我们全都还在家里吵嚷全都没有将它在意(也没有被白蚁蛀过)却在我们举家外出之后不久不受烟熏的它却断了莫非是听惯了我们的热闹一下子承受不住寂寞之重明天,父亲就决定回家◆井泉井泉在山中夏凉冬暖矿物质里窖甘甜飞鸟饮上一口长驻竹林边唱支情歌井蛙听苔藓绿井沿◆红毛线玉蟾山下雪那年戴着一顶银冠我们都在林中喊冷你穿着一件红色的毛线独领西风抢走了踏雪者的怀念2.有关隐居的诗句关于“隐居”的诗句包括:1、东晋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诗词、楹联、游记选读练习题1. 旅游的灵魂是文化,文化必须依靠()作为载体才能传承下来,发展下去。

A.文字 B.思想 C.工具 D.行为2. 汉字是记录()的书写符号,是传播中华民族 5000 年文化的载体。

A.语言 B.汉语 C.思想 D感情3. 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使得文字从()中分离出来,于是原始的文字就出现。

A.结绳 B.刻痕 C.图画 D.筑器4.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金文 B.小篆 C.大篆 D.甲骨文5. 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到了()代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后世称为宋体,即现在我们的电子文档所广泛使用的字体。

A.汉 B.魏晋 C.唐 D.宋6.中国旅游景观中的摩崖石刻、碑林、匾额、楹联等,皆是汉字作为载体在承载这些文化。

A.语言 B.汉字 C.雕刻 D.书法7. 唐以前的诗以及后人模仿古诗而不按近体诗的格律所写的诗统称为。

A.今体诗 B.近体诗 C.古体诗 D.歌行体诗8. 五言诗成于()代,东汉班固的《咏史》诗可以看作是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A.秦 B.汉 C.魏晋 D.唐9. 汉赋的主要特点是()。

A.铺陈 B.排比 C.比喻 D.骈偶化10. 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A.韵尾 B.韵头 C.韵脚 D.韵腹11. 楹联俗称对联或对子,是从()的对偶句中演化出来的,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A.诗经 B.乐府诗 C.汉赋 D.律诗12. 对联的横批是对联()的高度概括。

A.主题思想 B.表现手法 C.意境 D.艺术特色13.《登万里长城·汉时关塞重卢龙》一诗的作者是()。

A.梁启超 B.康有为 C.谭嗣同 D.康广仁14.康有为的《登万里长城·汉时关塞重卢龙》一诗中“立马长城第一峰”,“第一峰”指的是()。

A.嘉峪关 B.居庸关 C.八达岭 D.山海关15. 毛泽东主席的《浪淘沙·北戴河》一词“魏武挥鞭”,“魏武”指的是()。

A.曹冲 B.曹植 C.曹丕 D.曹操16.毛泽东主席的《浪淘沙·北戴河》一词“东临碣石有遗篇”,“遗篇”指的是曹操的()A.《观沧海》 B.《短歌行》 C.《蒿里行》 D.《陌上桑》17.《台山杂咏》的作者是()。

A.文天祥 B.元好问 C.李冶 D.张可久18.元好问《台山杂咏》中首句“西北天低五顶高”,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五台山的高峻。

A.比喻 B.拟人 C.衬托 D.夸张19.《长白山》一诗的作者吴兆骞,字汉槎,苏州松陵人,是()代诗人。

A.宋 B.元 C.明 D.清20. 《登金陵凤凰台》一诗的作者是唐代()。

A.诗仙李白 B.诗圣杜甫 C.诗魔白居易 D.诗鬼李贺21.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中的名句是()。

A.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B.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C.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D.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22.《寄扬州韩绰判官》一诗的作者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A.李白 B.杜甫 C.李商隐 D.杜牧23.“二十四桥明月夜”诗句出自()。

A.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B.杜甫的《望月》C.李商隐的《锦瑟》 D.李白的《赠汪伦》24.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居士。

A.东坡 B.香山 C.青莲 D.六一25.《春题湖上》的作者是()。

A.阮元 B.杨孟瑛 C.白居易 D.苏东坡26.白居易的《春题湖上》中“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此湖”指的是()。

A.未名湖 B.昆明湖 C.瘦西湖 D.西湖27.《游山西村》的作者是爱国诗人()。

A.陆游 B.辛弃疾 C.杨万里 D.苏轼28. 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具有哲理意味的名句是()。

A.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D.从今若许闲乘月 [9],拄杖无时夜叩门29.()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 9300 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陆游30.《望海潮·东南形胜》的作者是宋代词人()。

A.柳永 B.苏轼 C.晏殊 D.李清照31.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一词中“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句,写的是()最典型的景物。

A.苏州 B.杭州 C.西溪 D.钱塘江江堤32. 李白的《望九华山赠青阳韦仲堪》中第二联“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诗人用奇特的()“绿水”“芙蓉”,写出了九华山的美丽景象以及自己的神往。

A.想象 B.景物 C.借代 D.比喻33.《游武夷》的作者郁达夫是中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且是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

A.古代 B.近代 C.现代 D.当代34.《滕王阁诗》的作者是()。

A.王勃 B.杨杨炯 C.卢照邻 D.骆宾王35. 毛泽东《登庐山》一诗的首联是()。

A.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B.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C.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D.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36.《趵突泉》一诗的作者赵孟頫,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

是()代初期著名的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

A.宋 B.元 C.明 D.清37.赵孟頫的《趵突泉》一诗,是一首()。

A.七言歌行体诗 B.七言古风诗 C.七言律诗 D.七言绝句38.《游少林寺》一诗的作者沈佺期,是()朝继“四杰”之后的著名诗人,与宋之问齐名,号称“沈宋”,被誉为律诗的奠基人之一。

A.秦 B.汉 C.隋 D.唐39.崔颢的《黄鹤楼》一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之佳作。

A.吊古怀乡 B.抒情言志 C.望楼怀人 D.思乡念亲40.《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作者是()。

A.辛弃疾 B.苏轼 C.周邦彦 D.王安石41.《望洞庭》一诗的作者是()。

A.张若虚 B.陈子昂 C.刘禹锡 D.张志和42.()《晨登衡岳祝融峰》一诗,写出了祝融峰高出云霄的气势,抒发了诗人特立独行的雄心与壮志。

A.严复 B.梁启超 C.张太炎 D.谭嗣同43.《游肇庆七星岩》一诗的作者是()A.叶剑英 B.陈毅 C.周恩来 D.朱德44.《送桂州严大夫》这首五律诗的作者是唐朝的()。

A.柳宗元 B.韩愈 C.刘禹锡 D.张志和45.《蝶恋花·海南岛》的作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

A.董必武 B.陈毅 C.叶剑英 D.朱德46.《乐山大佛》这首七绝诗的作者是浙江籍的()。

A.艾青B.戴望舒C.冯雪峰D.乐时鸣47.忆秦娥是词牌名,源于()的词句“秦娥梦断秦楼月”。

A.李白 B.白居易 C.李清照 D.柳永48.《滇海曲》的作者()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位居明代三才子之首。

A.冯梦龙 B.杨慎C.徐渭 D.凌蒙初49.《布达拉宫》一诗是80后青年诗人()发表于《齐鲁晚报网·青未了文学网》上的一首赞美西藏拉萨布达拉宫的诗。

A.舒婷 B.顾城 C.时培建D.海子50.《华山》这首五绝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诗人()。

A.王安石 B.司马光 C.沈括 D.寇准51.林则徐的《出嘉峪关感赋》中尾联“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运用()的角度,用函谷关小如泥丸来反衬嘉峪关的雄伟。

A.俯瞰B.仰视 C.平视 D.近视52.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的人民英雄纪念碑,1949年(),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建立。

A.10月1日 B.9月30日C.8月1日 D.7月1日53.《昭君墓联》“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其作者是()。

A.郭沫若 B.翦伯赞 C.王锦 D.董必武54.佚名《镜泊湖望湖亭联》的下联的是()A.听飞瀑雄声,声声振耳B.挹众山彩色,色色娱人C.绝妙朋游,有明月一杯,好山四座D.是何意态,看大江东去,秋色西来55.《拙政园月到风来亭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的作者是()。

A.陶澍 B.成多禄 C.赵之谦 D.佚名56.《孔府大门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亦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的作者是清代政治家、文学家()。

A.魏源 B.顾炎武 C.王夫之 D.纪昀57.《广州镇海楼联》:“几千劫危楼尚存。

问谁摘斗摩霄,目空今古?五百载故侯安在?只我凭栏看剑,泪洒英雄。

”的作者彭玉麟是()朝的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

A.宋 B.元 C.明 D.清58.李求真在“万里晴空,几片闲云浮海角;一弯碧水,八方游子恋天涯。

”联语巧妙地嵌入了“海角天涯”四个字,它是()省的旅游名胜。

A.海南 B.广东 C.广西 D.贵州59.对佚名《白帝城联》:“风景占城头,喜爽气西来,万山远挹岷峨秀;烟峦环峡口,望大江东去,十里频回滟滪堆。

”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B.白帝城历史文化悠久,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都曾寓居于此。

C.此联主要讲白帝城西挹岷峨之秀,东临瞿塘峡滟滪堆之险,是个风景秀丽、地位险要的地方。

D.白帝城已成为江上岛城,联语主要描写了它的无限美好的风光。

60.《说天寿山》一文的作者()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A.康有为 B.梁启超 C.章太炎 D.龚自珍二、多项选择题(请选择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共70小题,每小题1分,共70分。

)1.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采用的最原始的计事方法为()。

A.结绳记事 B.图画记事 C.契刻记事 D.文字记事 E.筑器记事2.甲骨文就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上的文字,主要用来占卜,也有的用来记事。

A.竹片 B.木片 C.岩石 D.龟甲 E兽骨3.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是在约公元前 14 世纪的殷商后期形成的一种初步的定型文字。

此后,汉字经历了()的发展过程。

A.金文 B.大篆小篆 C.隶书 D.草书、楷书、行书 E.表音文字4.汉字的演变规律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

A.笔画的线条化 B.字形的符号化 C.书写的美观化 D.字集的标准化 E.结构的规范化5. 唐代的格律诗,称(),它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它成熟于唐代。

A.乐府诗 B.骚体诗 C.歌行体诗 D.近体诗 E.今体诗6. 近体诗也就是唐代的格律诗,它们是五七言的(),在唐代成熟并繁荣,且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A.律诗 B.绝句 C.小令 D.长调 E.散曲7. 律诗的基本特点有()。

A.每首八句四联,每句七言或五言 B.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C.押平声韵D.中两联须对仗 E.讲究辞采8. 格律诗要讲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