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复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语习得复习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二语习得复习资料

填空、判断类

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交叉学科:语言学、心理学、心理语言学。

2.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端:Corder在1967年发表的《学习者偏误的意义》和Selinker在1972年发表的《中介语》。

3. 1984年,鲁健骥在《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这篇文章中,将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偏误”和“中介语”的概念引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

4. 强势说强调对比分析的预测功能,认为母语干扰是造成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习得困难和错误的主要原因。

5. 1957年,拉多在《跨文化语言学》中系统地阐述了对比分析的内容、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

6. 对比分析这一基本假设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基础之上。

7. Selinker被称为“中介语之父”。

8. 过度泛化指的是二语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将其一目的语的规则推广到超越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外。

9. 输入假说是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整个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

10.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包括四个要素:输入数量、输入质量、输入方式、输入条件。

11. 情感过滤假说把成功的二语习得相关联的情感因素分为三大类:动机、自信、焦虑。

12. “社会文化理论”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创立。主要内容包括:调节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个体话语和内在言语、活动理论。

13. 语言输入与互动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

14. 最早提出“关键期假说”这个观点的是着名神经外科医生Penfield。

15. 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学习者的态度是有三个方面构成:认知、情感、意动。

16.影响学习策略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学习者个人差异、学习者个人背景和情景社会因素等。

17. 沉浸式教学法是采用目的语作为学校课堂教学的媒介,课堂上主要是向学习者提供目的语语言输入。

18. 1945年,弗里斯在《作为外语的英语教学与学习》一书中提出了对比分析的思想。

19. 在第二语言习得顺序中,主要存在以下争议:①母语迁移;②“正确顺序”是否等于“习得顺序”;③第一语言习得顺序是否等于第二语言习得顺序。

20. 偏误分析分为五个步骤:收集资料,鉴别偏误,描写偏误,解释偏误,评价偏误。

21. “社会文化理论”是关于人类认知发展的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独特的认知功能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22. 原则和参数是普遍语法的核心概念。

23. 通过学习获得的“显性知识”不能转化为“隐性知识”

24.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比较、预测四个步骤。听说法、视听法等教学法都受到了它的影响。

26.普遍语法是一系列规定和限制人类语言可能语法形式的原则和运算程序。普遍语法主要是由规则系统和原则系统构成。

27. 文化适应程度主要取决于学习者与目的语群体的“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

28. 焦虑:一般指个体由于担忧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促使其自尊心和自信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焦虑对二语学习的影响程度随着二语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二语水平不高的学习者,焦虑阻碍其学习。优秀的二语者,焦虑反而会促进学习。

29.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影响首先表现在其对习得速度方面的影响。

30. 指学习者在整个语言习得或语言使用过程中,与某个特定阶段相关联的心理行为或行动。

31. “自然习得顺序”是指儿童在习得母语规则和语言项目时遵循一种相似的习得顺序。

和Spaon被认为是现代语言学能测试的先驱。

33.“偏误”是系统性的,是学习者现时心理规则系统的外在表现,因此对于研究习得过程有着重大的意义。

解词、简答类(不排除部分填空、判断题从本部分出题的可能)

1. 母语:通常是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因而也称作“本族语”。一般情况下,母语通常是儿童出生以后最先接触、习得的语言。因此,母语通常也被称作“第一语言”。

2. 目的语:也称“目标语”,一般是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它强调的是学习者正在学习的任何一种语言,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环境无关。

3. 第一语言: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

4. 第二语言: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强调的是语言习得的先后顺序,与语言习得的环境无关。

5. 习得:指“非正式”的语言获得。“习得”通常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下意识”的语言获得。内隐学习是通过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方式来获得语言知识。通过“习得”方式获得的是“隐性语言知识”。

6. 学习:指“正式”的语言规则学习,即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来获得第二语言。一般是指“有意识”的语言知识的获得。外显学习是在有意识的状态下通过规则学习来获得语言知识。通过“学习”方式获得的是“显性语言知识”。

7. 第二语言习得:指学习者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学习者所学的目的语在目的语国家是公认的交际工具,当然也是学习者用来交际的工具。

8. 外语习得: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本国不是作为整个社团的交际工具,而且学习者所学的语言主要是在课堂学习的。

9. 第二语言环境:指学习者所学的语言在语言习得发生的环境中作为交际语言。

10. 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指以交际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而且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自然的社会环境下发生的。

11. 有指导的第二语言习得:以教学指导的方式获得第二语言,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发生的。

12. 语言能力:是由交际双方内在语法规则的心理表征构成的。语言能力是一种反映交际双方语言知识的心理语法。母语使用者对句子的合语法性的直觉判断依据的就是这种隐性语言知识。语言能力是关于语言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