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目标的新定位(一)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知识46点
高等职业教化基本知识1.什么是高等职业教化?高等职业教化是高等教化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育面对生产, 建设, 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须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这种教化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培育。
2.高等职业教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一是职业针对性,这是其本质属性;二是大众性;三是产业性;四是社会性。
3.职业教化之本是什么?职业教化以人为本,就业是民生之本,因此职业教化就是就业教化。
4.以服务为宗旨的详细含义是什么?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
5.提高高等职业教化教学质量的核心, 重点和难点是什么?课程建设及改革是核心及难点,重点是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
6.高等职业教化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是什么?“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化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
7.要营造有利于高等职业教化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应如何转变观念?(1)转变人才观念,把劳动技能型人才作为珍贵的人才来对待;(2)加强学生思想教化和养成教化,树立劳动光荣的道德风尚,主动开展职业技能, 技术竞赛活动,扶植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激励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3)树立先进典型,大力表彰职业教化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宣扬职业教化和高素养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重视劳动技能, 敬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8, 职业教化的“三个转变”和“两个加强”是什么?“三个转变”是转变办学思想, 转变办学机制和转变办学模式;“两个加强”是加强职业道德教化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9.如何相识我国高技能人才的作用?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提高企业竞争力, 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0.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目标任务是什么?加快培育一大批数量足够, 结构合理, 素养优良的技术技能型, 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育体系完善,评价和运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及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 中, 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
高校德育工作新载体: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道 德教 育 、 业训 练及道 德体 验 、 业价值观 教育 等来达 到两 者的结合 , 职 职 引导 学 生正确认识 自我 和社会 , 立正 确的就 业观 和创业 观。 树
关 键 词 :高 校 德 育 :新 栽 体 :职 业 生 涯 规 划
中图 分类 号 : 6 1 G 4
文献 标识 码 : A
求 的 实 现 是 必 须 以 正 确 的 职 业 选 择 与 发 展 为 前 提 的 。因 此 , 学 生 大 应 以 职业 发展 为 切 入点 . 过 追 求 事业 上 的 成功 来 实现 人 生 需要 , 通
教育 部 高 教厅 【07 7 文件 精 神要 求 : 20 年 起 , 有 高 20 】 号 从 08 所
21. OO 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西部大开发 ・ 中旬
W EST c H I NA DEV EL PM EN T O
教 育 论 坛
高校 德育工作新载体 :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黎 大 有
( 中南 民 族 大 学 。湖 北 摘 武汉 40 7 3 0 4) 要 :当前 高校德 育工作 实效 不 高 , 以职业 生涯规 划教 育 为德 育工作 的抓 手 , 有客观 的 可能性 与 必要 性 , 以通过职 业理 想教 育 、 如 具 可
一
、
高 校德 育工 作实 效不 高的原 因
( ) 一 大学 生尚 未深 刻认 识到德 育的重要 性 。在 中学片 面追求 高 考升 学 率 的形势 下 , 中学 生不 得 不 一切 以考试 分数 为 中心 , 对德 育 的认 识 只停 留在对 政 治课 本 的死记 硬背 , 能深 刻理 解德 育 存 自己 不 生 中 的关键 作 用 。进 入 大学 后 , 日益激 烈 的竞争 市 场经 济 大环 在 境下 . 部分 大学 生 的学 习 目标指 向 主要 限于顺 利 就业 。大 学 教育 大 中 的 专业 教 育 比较 明显地 与 学生 的职 业生 涯 密切相 连 , 大学 生 会 很 自觉 地 进行 学 习 , 绝大 部分 大学 生认 为 德 育与大 学生 职 业生 涯 规 而 划 没有 直接 联 系 。如 果 高校 的德 育工 作继 续沿 袭传 统 做法 , 能 使 不 学生 认 识到 德育 在其 职业 生 涯规 划 中的极 端重 要 性 , 以及德 育 与 职 业选 择 、 业 成功 内在 的必 然 联 系 . 么高 校德 育 工 作就 难 以 产 生 职 那 实效 .德 育首位 ” 只能 流于形 式与 口号 。 “ 也 ( ) 育 尚未真正 与智 育紧密 结合 。反思 当前 高校德育 工作 , 二 德 明 显存 在德育 与智 育“ 张皮 ” 两 的现象 。单 纯 的专 业知 识学 习 与单纯 的 德育 活 动 .两 者互 不渗 透 .井 水不 犯河水 ” “ 死不 相往来 ” “ 、老 ,在 体 系、 制 、 程 、 体 课 队伍 等方 面 泾} 明。人 为地 把德 育 与智 育 割裂 开 胃分 来, 似乎德 育 1 作只需 由政 工人员 来做 , 二 专业 课教 师在 教学 中可 以不 用研 究 如何育 人的 问题 。 在市 场经济 条件下 , 大学生 就业形 势越 来越 严 峻 。一 些人错 误地认 为 . 只要 有技 术 、 知识就 能在 就业 竞争 中取 有 胜 . 只有专业 知识 与技能 的学 习才 与他们 的发 展 紧密相联 , 就让 而 这 德育完 全陷人 空前 的“ 孤立 ” 态 , 德育丁 作 队伍 孤掌 难鸣 。 状 使 ( ) 育工 作 尚未真 正与 大学 生的 自身发展 紧密相联 。由于德 三 德 育工 作与 专业 教 学 的脱节 . 观上 不利 于德 育 工作 与学 生 自身 发展 客 的 紧密结 合 。从 德 育工作 本身 来看 : 内容方 面 , 育课 程偏重 理论 在 德 讲授 . 忽视 学生 亲 身体 验 与 实 践教 学 . 育课程 没 有 与学 生 未 来 的 德 职业 选 择 紧密 相联 , 学 生 感 到空 洞 而 看不 到 任何 实 用 价值 , 育 使 德 课程 及 活动 内容 过 多强调 大 原则 和普 遍要 求 , 没有 形 成与 每一 个 鲜 活 的学 生 个体 相 结合 的教学 模 式 , 际 上 . 实 在倡 导 “ 以学 生 为 本 ” 的 今 天 . 育课 程应 该 着 眼于 每 个个 体 的特殊 特 征 , 注 每 个个 体 的 德 关 发 展及 自身价值 . 活每 个个 体 的学 习潜 能 , 激 促进 每个 个体 的全 面 、 健 康发 展 : 在形 式方 面 . 现行 的大 学德 育 总是 同 于 旧有 的 条 条框 框 , 继 承传 统有 余 . 胆创 新不 足 。 大
高职教育理念问答
1、如何理解高职教育的定位问题?答: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2、如何理解高职教育的属性?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
3、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什么?答: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4、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方针是什么?答: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要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
5、高职教育应树立什么样的人才观?答: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
6、高职教育应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答: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
7、高职教育应树立什么样的能力观?答: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全面发展的能力观。
8、高职教育应树立什么样的专业观?答: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
9、高职教育应树立什么样的课程观?答: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
10、高职教育应树立什么样的教学观?答: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
11、高职教育应树立什么样的评价观?答: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整体思考的评价观。
12、高职教育应树立什么样的基础观?答:高职教育应树立基于生命发展的基础观。
13、国家对高职教育构建专业认证体系的要求是什么?答:教育部2006年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指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推行“双证书”制度,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 以上。
14、高职教育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答: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要求与专业方向、修业年限、课程设置、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及必要的说明,这是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
15、高职教育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答:课程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要求、学生学习要求、学时分配及必要的说明,这是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
16、高职教育的课程特点有哪些?答: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主要具有定向性、应用性、整体性等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文本质与德育的职业精神建构
的本 质 ,认 为技术 、技 能 的传 授 是高等 职业教 育 的本 地位 。就教育而 言 ,科 学告诉 了人 类世 界 是什 么,技 质。因为职业教育 借以 区别 其他 教 育 的特殊规 定 性或 术 告 诉 我 们 能 够 做 什 么 ,人 文 则 告 诉 我 们 应 该 做 什 么 。
日质 的规定性 即是传授 应用 型 的技术 与技 能 ,那 么高 失 去 了 人 文 ,人 就 会 失 去 方 向 感 、价 值 感 和 归 属 感 。 等职业 教育的本质 即是 帮助人们 获得 一定 程度 的技术 高 职学生在基层工作 ,与技术为伍 ,也 同样需要 方 向、 价值与归属 ,需要思想和信仰为其提供动力与保障 。 与技 能的职业能力与资格 。 这样的理解就 实践 而言 ,与世 界高 等职业 教育 的 第 二种观点是从 职业 教育 的就业 导 向去推论 职业
教育 ,认 为基层 的就 业 服务 是 高 等职 业教 育 的本质 。 发展趋势相吻合 。世界高 职教 育无论 从 教育理 论还 是 职业 教育和培训皆 在培养 青年人 作 为技术 工人 在基层 在具体课程实践上 ,都 已经从 单纯 注重 培养学 生 的专
一
级就 业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因此 ,他们认 为 ,
所 必 须 的 知 识 和 技 能 为 主要 内容 的 教 育 。 第 三 种 观 点 是 从 职 业 教育 的 归 属 去 演 绎 职 业 教 育 ,
技术劳动者”变为 “ 技术人文者 ” ,表现 出学科 认 为高等职业 教育是对 从 事一 般 职业 的人 的教育 。教 纯 的 “ 育是其归属 ,高 等显示 其教 育 的程度 与层 次,职业 显 本位一 能力本位 一 人格本 位 的发展趋 势 ,使 就业者 能 示其教育的 目标与类 别 ,高 等职 业教 育说 到底 是培 养 够 应对 千 变 万 化 的 职业 转 换 ,体 现 出 教 育 的 人 文关 怀 。
教育部16号文解读
教育部16号文解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6号文)解读一、16号文的全称及国家出台16号文的目的16号文全称《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这个文件的目的是正确引导构建新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切实把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放在首要位置。
二、教育部16号文也称“新九条”,其主要内容分别为:(1)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关于人才培养目标: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3)关于专业改革与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
(4)关于课程建设与改革: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5)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6)关于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7)关于师资建设: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8)关于教学评估: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9)关于领导保障:切实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三、16号文件的“一个重点”、“两个要求”、“三个建设”、“四个加强”、“五个重视”:(一)一个重点:以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
(二)两个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三个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保障体系建设(1)实践基地建设:6个“要”:①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②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③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④要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⑤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⑥要力争进入建设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高职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重点专业领域。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政策理论资料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政策理论资料1.十七大关于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是什么?答:十七大进一步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答: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什么是高职高专教育?答:高职高专教育包含了我国的“高等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简称高职高专教育。
4.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指导思想是什么?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5.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目标是什么?答: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6.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什么?答:积极配合国家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从社会需要和高等职业教育地位出发,确定其教育定位和培养目标,通过把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培养拥有“双证书”的学生,使之成为有别于学科型、工程型,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内在素质,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7.高职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是以中央的什么文件精神为指导?答: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
8.一流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主要体现在先进的办学理念、先进的管理和服务、优质的办学条件和培养出高质量人才上,最根本的标准是要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各类高质量人才。
发展性德育目标: 构建德育工作体系的关键———以无锡高等师范学校为例
德育 园地
积 极 引导 , 倡 导建 立和谐 的成 长氛 围 ; 着 眼 于文 化
熏陶, 坚持 “ 在文化活动 中育人” , 强调德育活动 设计 的艺术 性 、 隐性化 。
( 二) 解读校 园文化 密码 , 构建发展 性德 育 目 标
根 据 国家教育 部提 出的 中学 大学 德育 总体 性 目标 , 秉承“ 弘毅 ” 校训 , 学校 提 出德 育 工 作 总 体
制高职德 育工 作体 系 的构成 要 素来看 , 可 以分 成 目标 、 内容 、 途径 、 方法 、 管理 、 评价六个 方面 , 由此形成五年制高职整体 德育工作体 系 的六个 分系统 。构 建德 育工作 体 系 , 首先 必须 考 虑德 育工作 目标体系的构建 , 并 以此 为方 向和指 导 .
( 一) 五年 制 高职 内涵式发展 的要 求
五 年 制 高职 的 招 生 规 模 、 生 源素质 、 学 习 年
限以及专业培养都 与 中职 、 普通高职 有所 区别 , 五年制高职 的德育工 作也应结合其 特点进行研 究与实施 。 目前 , 很 多 五年 制高 职在 德育 工作 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 德育 目标 缺乏一贯性 ; 德育
一
、
构 建五 年制 高职 发展 性德 育 目标 的背 景
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根据五年制高职
教 育 的特征 和 人 才 培养 目标 的特 殊 性 , 构 建 五 年
所 谓 发展 性 德 育 目标 , 是 指学 校根 据 国家 总
体性德育 目标 的要求 , 解读 学校文化 密码 , 针对
二、 无锡 高等 师 范学 校 构 建 五 年 制 高职 发 展 性德 育 目标 的探 索 近 年来 , 学校 坚持 以生 为本 , 以一种 积极 和建 设 性 的态 度尝 试整 体构建 五年 期 问学生 的发 展性 目标 , 引导学 生 自我 发展 自我 成长 。
高职教育德育目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方法
导向的, 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新的一种培养模式, 在高 等职业教育中, 许多办学单位重视抓专业教育, 却忽视 了对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很多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对 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仅仅是通过集中授课来解决, 内容和 教育方法单一, 事实上, 高职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不是 几十节课所能实现的, 是需要在高职3 年的成长、 成才、 成人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渐进性和 过程性。因此, 高职德育教育必须依据学生的身心特 点、 品德形成规律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规律, 将德育目 标、 内容分解到高职教育的全部教育过程中, 以达到由 感性到理性, 具体到抽象, 由 逐步提高, 螺旋式上升的效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06 年 2 月
高职教育德育目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方法
刘玉萍’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福州350007)
〔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不断 调整及职业教育层次的不断提升, 高等职业教育必然在整个教育体
系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 也带来了 如何进行高职院校德育目 标实现的问题, 本文对高职院校德育目 标实 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阐述了 德育目 标分层次性的的必要性和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 标;分层次性 〔 键 词〕 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目 关 4940(2006)01一 ()09() 一 003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 一
果。
4、 在高职德育目 标实现 中发挥主渠道、 主阵地作用 的” 两课” 教学还缺乏应有的吸引力
的。 在实践中, 许多具体的德育过程没有明确具体的要 求, 教育者胸中无数, 不知所要达到的目 标是什么。其 次, 德育目 标也存在着错位。本来是小学德育的目 标现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知识
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知识1、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有哪些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性文件?答: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职业教育的高等层次。
它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应用或职业)人才。
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训,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指导性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2、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关键是什么?答:关键是要科学准确定位,明确发展方向,理清工作思路。
一是要明确办学方向和树立科学质量观;二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区间和发展空间;三是要强化职业能力培养。
(据教高(2006)16号文件)3、职业教育的方针是什么?答: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四条)4、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是什么?答: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据教高(2004)1号文件)5、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答: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011年教育部12号文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学校办出特色,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出如下意见。
一、服务经济转型,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1.当前,我国正处于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2.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
按照“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中国创造战略规划,加强中高职协调,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二、加强政府统筹,建立教育与行业对接协作机制3.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将高等职业教育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职业学校布局和发展规模,统筹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结构布局,分类指导,支持特色学校和特色专业做优做强。
浅谈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为 适 应社 会 主 义 现代 化 建设 对 应 用 型 人 才 的需 要 , 国 我
的改革。
2 必 须遵 循 的 原 则 .
入研 究 , 使之不断完善 , 使高等职业教育沿着正确的轨道 , 高 质量 、 高效益 、 特色鲜 明的向前发展。
一
部高等教育 司高职与高专教育处范唯认为 , 在新 的历史起点
、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 务
上, 高等职业教育一定要以更新观念、 解放思想为先 导 , 牢固
树 立“ 就业 导向” “ 向需 求” 人 人皆可成才” 、面 和“ 观念 , 突出 人才培养 的针对性 、 灵活性 和开放性 ; 坚持科学 定位 , 以培养
生产 、 建设 、 务 、 理 第 一 线 的高 素 质 技 能 型 专 门人 才为 主 服 管
党的十六大提 出 , 要培养 三个 层次的人才 , 即培养数 以 亿计 的高素质劳动者 、 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 数 人才 。一靠普通高等院校 , 二靠高职院校来培养。 20 0 4年 2月 ,时任教育部长周济在全 国高等 职业 教育 第 三次产学研 结合经验交流 会上就如何办 好让人 民满意 的 高等职业教育作重要 讲话 。 周济指出 :高等职业教 育主要任 “
实施 “ 单 教 育 ” 并 按 “ 单 教 育 ” 订 , 订 的要 求 进 行 学 校 运 行 机 制
发展如何适应市场经: 业 教 育 ; 师 型 ; 证 书 职 双 双
高等职业教育 是国民教育体 系中高等教育 的一种类型 和层次 ,是和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类 型不同层次 的高等教育 。 它是按职业分类 , 根据一定 的职业 岗位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 要求 , 培养生产 、 建设 、 管理与服务 第一线所需 的实用 、 能 技
加强法制教育,努力实现中职德育新目标
加强法制教育,努力实现中职德育新目标近几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获得了较大的成功,中职德育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需要制定新的德育目标,促进学生成人、成长和成才。
但是想要实现中职德育新目标,就必须要发现研究中职学校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并通过加强法制教育来促使良好校风的形成,为德育新目标的实现培养好的土壤。
本文首先分析中职学生常见的不良行为和原因,然后就如何加强法制教育,实现中职德育新目标提几点看法。
标签:法制教育;中职;德育;新目标一、中职学生常见不良行为目前中职学生因为学校法制教育的缺失或不足,导致学生的法律常识非常欠缺,再加上中职学生的特殊性,年龄小,基础教育薄弱等使得中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表现出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
例如有的学生在学校里不好好学习,沉迷于网络游戏、浏览黄色网站,赌博、吸烟上瘾等,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学生因为无视法律,在学校里做出偷窃、欺凌其他学生的事情来,给自己和其他学生造成伤害。
此外,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渠道诱使学生参与到盗窃、抢劫等犯罪活动中,学生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中职学生因为缺乏校园法制教育而引起的违法犯罪的事情层出不穷,中职学生的犯罪率占青少年犯罪的80%,而且大多数是15周岁到18周岁的学生。
问题非常严重,而且还朝着低龄化、智能化和团伙化的方向发展。
基于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中职学校的法制教育必须要得到重视和加强。
二、中职学校不良行为频发原因1.中职学生生源复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个行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中职学校招生规模扩大,学生入学门槛降低,导致学校的生源结构变得更为复杂。
比如有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年龄较小,各方面的素质还未得到发展,教师在管理起来难度较大;此外,如果已经染上吸烟、赌博等恶习的学生也混入到生源中去,这将加剧管理困难,而且还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生活。
2.网络的普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的中职学校已经实现网络的覆盖,基本每一位中职学生都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和社交。
高等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新解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的 素 质 教 育 新 解
麦 强盛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经贸系, 广东 广州 510632)
摘 要 : 高等职 业教 育作 为 高等教 育发展 中的一
个类型, 而高等职业教 育是否需要素质教育, 以及如何 进行素质教育, 这是教育理论家一直在探 索的问题。本 文论述 了高等职业教 育与素质教 育是相辅相成的 , 及
14 9
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此外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 的课堂教学气氛 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 敢于参与互动的先决条件; 学生
一 ’月刊钊 0年中 04号嫩 8 旬
-一 -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 标是 “ 技术性应用人才” ,
务必帮助学生树立明确具体的学习 目标 ,克服各种学 习困难 , 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 ( 二 ) 素质教育第二 曲— 修行
1.专业 学 习兴趣 化 教师在课 堂教学 中一个 重要工作 就是要 注意 激发
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 ,一般而言随着学习时间的 加长 , 对专业的背景和前景有了进一步清楚的了解 , 对 专业更有学习兴趣。但是实践中, 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 , 还在于教师的教学能力 、 教学方式等。注意教学 过程 , 不但是知识传授 的过程 , 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 程。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曾说过 : “ 如果教 师不 想 设法使学 生进 人情绪 高 昂和智 力 振奋 的 内心 状 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 那么这种知识 只能使人产生冷漠
最后一年到企业顶 岗实 习。 笔者认 为以专业 为单位的教
大多数高职学生毕 业后从事 的是所学专业方 面的 职业 , 这符合 了高职教育培养应用性专 门人才的特点。 明确 了职业 目标 , 就相 当于明确 了学 习 目标 , 围绕意愿 从 事的职业 所需 要 的各种 素质 、 能力 、 知识 和技能 而进 行学习。尤其是专业课程 , 一般会开设专业技能训练项 目, 以满足职业 岗位就职需要。教师在讲授专业课前 ,
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
试论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摘要:本文简述了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探索高职院校增强学生道德素质的措施,寻求多渠道、多途径培育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道德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普遍参与,是新形势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21世纪要求人才必须具备广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并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素质,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如何培养提高高职学生的道德素质,对现代高职教育工作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内涵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大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和实践中发展起来或形成的内在稳定的、对大学生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主体特性和品质,其综合效应表现为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和能力,是知识内化和升华的结果。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指人的政治观点、理想信念、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规范等内容。
人的素质中最重要的就是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导向和支配的作用。
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应该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从多方面入手真正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困境1.道德素质教育目标脱离学生思想实际道德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构筑精神支柱,发掘创造潜能,但在学校的道德素质教育特别是德育工作中,习惯性地把德育目标定位在理想化的虚幻境界中,导致学校的道德素质教育的目标普遍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最终影响了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2.道德教育面临严重的“外在”挑战我们从事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要教育学生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有社会主义的道德觉悟,有为社会主义无私奉献的精神。
但是,现实中却存在着与之相矛盾的价值取向,如一些人成了金钱的奴隶,成了极端的利己主义者,他们的言行又在社会中产生精神污染,影响着青年学生。
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定位
珂 西艰 2 0 第1 0年 期 1
一
专题论 坛
在“ 以就 业 为 导 向” 针 的指 引 下 , 们 中的 绝 大 方 他
般 规律 ,又能 根据 未成 年 人 的特点 来 做好 这项 要 来源 。现今 中职 的在校 学生 已超 过 2 0 0万人 , 0 二、 中职 德育 面 向教 育选拔 中的弱势群 体
一一Βιβλιοθήκη 、中职 德 育针 对 未成 年人
在我 国 ,现 阶段 的 中等 职 业教 育 基 本 上还 是 种学历教育 , 主要招收高中学龄段(5 1 周岁 ) 把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看作教学计划 中不可或缺 1— 7 更要把它看作反 映人文关怀 、 体现对未成 的适龄学生 , 他们在法律意义上均属于未成年人。 的内容 , “ 成年 人 是祖 国未 来 的建 设 者 , 未 他们 的思 想 道德 年人关 爱 的必 要途 径 , 努力 做 到 以理 服人 , 以情 感 德 循 状况 如 何 , 直接 关 系 到 中华 民族 的整 体 素质 , 系 人 。对 于未 成 年人 来 说 , 育应 当是 快乐 的 、 循 关 善 诱 的 ,而 究 竟如 何 才 能 既遵 循 思想 道 德建 设 的 到 国家 前途 和 民族 命 运 ”1因此 , [ 2 , 针对 未 成 年人 的
表现 出个 人 进 取 与 承担 社会 责 任 的愿 望 。这 一年 龄 段 的未 成 年 人 一 般 对 于 新 事 物 有 着 强 烈 的敏
感, 接受快 、 思想活跃 、 想象力丰富 , 但又往往缺乏 足够 的是非辨别能力 , 倘若不能加 以正确的引导 , 便 很 容 易流 于 “ 时髦 ” “ 潮流 ” 赶 、追 ,特 别 是在 当
工作 , 当成 为德 育工作 者认真 考虑 的 问题 。 应 从 生 源角 度来 说 ,中职学 生 又是 一个 多少 有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特点探讨汤佩铮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源开发》1997年第1期)目前高职已从讨论推向实践,但对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什么是高职的特点,仍颇多争议。
有的认为高职就是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强、学生毕业上岗后上手快;有的认为高职就是培养技能性的实用人才或操作人才;有的认为高职就是培养知识结构横向拓展而非纵向深化的人才……。
以上种种说法从不同侧面描绘了高职的某些特点,但并非其本质特征。
决定教育类型、层次的是对应培养人才的类型与层次,当然这是就培养目标而言的,并不意味此类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只能从事此类工作,因此把握高职的本质特征应从研究培养目标入手。
目前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在名词概念上颇多争论,各国此类教育的名称也各不相同,此类争论可暂时搁置。
但有一点基本上取得共识,即单一类型的高等教育无法满足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
随着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形成了两类高等教育。
一类侧重培养学术水平较高的研究、教学及规划、决策、工程、设计等人才;另一类主要面向企业,培养在基层第一线从事与生产过程(或流通、服务等)直接有关的技术工作的人才,包括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及部份智能型操作人员。
此类教育不论其名称如何,实质上属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性质。
由于这两类人才所承担的任务不同,其规格特点与培养模式亦不相同。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基本上沿袭前一类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培养人才的规格与各行各业第一线技术人才的实际要求脱节,企业有意见,学生也苦恼,这就是在我国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性质的高等教育(我们姑且称之为高职)的根本原因。
在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主要通过现有高等教育(主要是专科层次)的教学改革来实现,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探索有效地培养社会急需的另一类人才的教学模式,为此首先要研究此类人才与前一类人才的区别何在,其培养规格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两类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主要的区别在于:前一类高等教育基本上按照一定的理论体系,以学科为核心来组织教学,把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作为组织教学的出发点、教学过程的主线、质量考核的主要标准;后一类高等教育主要按照社会的实际需求,以能力为本位来组织教学,即把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作为组织教学的出发点、教学过程的主线、质量考核的主要标准。
高等职业教育
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看法作为横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领域的高等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对它的定位,我们一直徘徊于“高等性”与“职业性”之间的取舍,而最终结果往往又是一种折中,即强调两者兼顾,两者不可荒废。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专科层面的技术教育,主要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宏观教育政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全局性的。
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一直致力于宏观教育政策的改革,1990年,教育部决定对高等职业教育、高等专科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实行“三教统筹”,统一纳入高职(高专)教育,大陆的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大发展时期。
2005年11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重点建设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要求高水平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006年11月。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任务、建设内容、建设措施,提出了用三年的时间,建设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2010年8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在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遴选100所骨干院校重点建设。
2010年7月.我国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lO一2020年)》,为我国“十二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2.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理念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形成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教育思想观念的总和,它决定了一所学校、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总体水平和发展方向。
我国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表述得非常清楚:“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育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干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关于职业教育理念、定位、评价的思考
关于职业教育理念、定位、评价的思考
孙午生
【期刊名称】《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2
【摘要】在新时代职业教育迎来了新发展、新机遇。
职业教育作为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最高效、最基础的途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为能更好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的指导精神,有必要在职业教育“双创”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厘清职业教育理念、定位及其评价等相关问题,这对探索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制度、模式、体系,使其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总页数】5页(P98-102)
【作者】孙午生
【作者单位】北京政法职业学院科研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8.5
【相关文献】
1.职业自觉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灵魂——对高等职业教育战略定位的理性思考之三
2.准确定位是基础办出特色是关键——交通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的思考
3.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职业教育法律体系重构思考——基于大职业教育观理念4.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评价中的思考——从职业需求的视角看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评价5.职业教育的新定位与政策导向的思考——兼论对湖北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目标的新定位(一)
摘要:从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的现实背景出发,提出新时期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的立足点,即理论上的核心观、发展现,实践中的针对性、层次性,给出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目标新定位,即特定素质养成及相应教育实施。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目标;定位
一、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的现实背景
(一)新时期的道德共性问题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青少年,其思想道德状况一方面在总体上呈现出与两个文明建设相协调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在相当一部分青少年中存在着种种道德困惑,而且出现了道德素质下降的问题。
1.价值观念多样化使青少年学生面临多元选择的困惑
一些学生道德标准混乱,知行难以统一。
我们对江西某市近千名青少年进行过抽样调查,结果发现,有近半数的青少年感到“有些事好坏难辨”,以致无所适从。
不少青少年一方面对社会上的道德现状表示不满,另一方面又明确表示为了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需求,将放弃自身道德追求,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
2.主体意识增强的同时,诱发个人主义倾向,过分看重个人利益,社会责任感淡化
在调查中发现,有80%左右的青少年已经把诸如“为国家作贡献”、“增强事业责任心”等排除在自己的工作动力以外,他们基本上都将与个人利益有关的因素视作工作的主要动力。
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意识充分张扬,个人利益备受重视,这本无可非议;然而,不少青少年对个人、自我的强调,已显得不是十分健康。
由于社会责任感、尊重他人、团队合作之类的现代观念,并来与个人意识同时确立,因此对个人利益的过分关注,就很容易滑向功利主义,甚至会排除道德和伦理价值,走入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的泥潭。
3.强调效益观念和求实精神的同时,诱发了拜金主义和重利轻义倾向
过分强调报酬高低,敬业精神严重缺失。
调查反映,有近六成的青少年都把“报酬高低”作为今后择业的最主要条件,一半以上被调查者认为,现在最流行的观念是“一切向钱看”,认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青少年所占的比例不到五分之一。
(二)高职学生的个性问题
1.心理素质上的落差
与普通大学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存在明显’差异;高职学生以考场上的失败者居多,多数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自卑感较强,一些学生是出于无奈进入商职的校门。
因此,与普通大学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学习上动力不足,对自向的潜力、自我实现意识的认识等相当朦胧。
2.家庭教育的缺陷
对江西某市部分高职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和普通大学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比较发现,从总体上看,高职生父母亲文化水平明显不及普通大学学生父母亲的文化水平。
在高职学生家庭中,父母亲双下岗的比例要明显高于普通大学学生家庭。
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由于父母亲在文化程度;生活态度和教养方式所存在的缺陷,而得不到必要的、正确的家庭教育。
二、高职德育目标的立足点:理论上的核心观、发展观,实践中的针对性、层次性
(一)理论上的认识
1、核心观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中,道德力量正显示出核心地位,社会发展、企业生存都在呼唤道德重建。
(1)社会发展的新资源:道德力量。
今天,无论是自然科学界还是社会科学界,有越来越多
的学科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人类自身,其主要目的就是将人的潜能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
当然,就现代科学水平而言,开发的前景还众说纷纭。
不过,人类道德的巨大潜力及其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确实已日益为人们所认识。
这是因为:
首先,当两个人或两个国家科技水平基本相当时,道德水平往往成为决定其发展水平的关键。
许多有识之土都一致认为,面向21世纪的人们,除了应该持有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方面的教育通行证外,更重要的还应持有“作为人的道德意识之核心的事业心和开拓心”的第三张教育通行证,否则前两张通行证也将变得毫无意义。
其次,未来人类所面临的挑战已远远超出个人、地区和一个国家的范围,尤其需要道德的力量将人类凝聚在一起,谋求共同发展。
(2)企事业的强需求:职业道德。
我们对600余家企业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对于青年就业人员的最大希望和要求就是:做人的道理和工作责任心的培养。
这些用人单位几乎一致认为,经验、知识、能力,可以在岗位上、在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培养,但是为人、工作责任心等这些基本的素质必须从学校抓起,逐步形成。
因此,我们应当从现代化的视角去全面认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尽力去提高教育的现代性和有效性。
2.发展观
我们所说的发展观,其基本点是“晚秀”问题。
对此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十分重要。
怎样看待职校学生的素质,如何有效开发职校学生的潜能?关键的一点在于要用发展的观点去正确认识“早慧”和“晚秀”的问题。
在社会现实中,能够进入普通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学习者,在青少年学生群体中可算“早慧”者,他们的素质是在天赋与环境、个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中,以其较早形成的积极反应和自在自为性而获得造就。
进入高职的学生,由于受到前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暂时还未产生积极反应和形成自在自为性。
有调查和测试表明,高职学生的智力与普通大学生的智力并无差异,而主要的差异在非智力因素上。
因此,只有通过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德育,才能让一大批“晚秀”者脱颖而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二)操作上的把握
1.针对性和系统性
转型期的道德困惑、家庭教育的缺陷、自身潜能的开发不足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材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此也决定了高职在技能教育之外,较之一般大学教育面临着更为繁重的德育工作任务。
高职的德育只有直面现实,提高针对性和系统性,才能收到成效。
大量实践说明,仅实施和贯彻一般德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收效不大。
为此我们认为,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丰富德育内涵,将成人意识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艺术教育作为一个大系统有机地综合起来,形成“大德育”,并围绕这一核心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