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宗临的罗马史研究
第7讲 罗马的衰亡与遗产
斗兽场表演区地底下隐藏着 很多洞口和管道, 很多洞口和管道 , 这里可以储 存道具和牲畜, 以及角斗士, 存道具和牲畜 , 以及角斗士 , 表演时将他们吊起到地面上。 表演时将他们吊起到地面上。
斗兽场甚至可以利用输水道 引水。 公元248 248年在斗兽场就 引水 。 公元 248 年在斗兽场就 曾这样将水引入表演区, 曾这样将水引入表演区 , 形成 一个湖,表演海战的场面, 一个湖 , 表演海战的场面 , 来 庆祝罗马建城1000 1000年 庆祝罗马建城1000年。
光荣属于希腊; 罗马文明的遗产 To the Glory that was Greece; 光荣属于希腊 伟大属于罗马. To the Grandeur that was Rome; 伟大属于罗马 罗马文化远不如希腊文化卓越 和优雅, 和优雅,更比不上希腊文化的博 大精深。 大精深。但崇尚实用的罗马人却 创立出一套系统、 创立出一套系统、严密的法律 体系; 体系; 创立了一个制衡、 创立了一个制衡、高效率的共 和政体; 和政体; 他们给纷乱的西方世界带来了 法律和秩序。 法律和秩序。 如果说希腊好比战国, 如果说希腊好比战国,那罗马 就是秦汉。 就是秦汉。 罗马还承担了希腊文化传播者 的职责。自然法, 的职责。自然法,基督教这些对 近现代西方政治、 近现代西方政治、法律和价值观 念影响极深的思想和理论, 念影响极深的思想和理论,不是 直接来自希腊,而是来自罗马。 直接来自希腊,而是来自罗马。 罗马文化以各种形式流传至 今,表现为有形的和无形的文 明遗产, 明遗产,是影响全人类的宝贵 财富。 财富。 有形资产: 有形资产:主要是各种建筑 公共工程、雕塑、绘画、 、公共工程、雕塑、绘画、器 物等;它们穿越千年, 物等;它们穿越千年,把罗马 人的艺术、 人的艺术、才智和辉煌直观地 带到后人面前。 带到后人面前。 无形资产:包括哲学、 无形资产:包括哲学、文学 历史、法律、 、历史、法律、自然科学等方 反应罗马人在文化、 面,反应罗马人在文化、思想 制度等方面的贡献。 、制度等方面的贡献。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一编现代文阅读专题四特色透练3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含解析
好用类文本阅读(传记)一、(2024·德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侠者黄大年(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黄大年,就是这样一位侠者。
(二)一般侠者,顶多“江湖”上流传着他的传闻,而“黄大侠”却在太平洋上威名远扬。
话说2009年,恰逢某国航母舰队耀武扬威在太平洋演习。
听说黄大年回到中国,这个舰队自动后退100海里。
此事,外媒有报,新华社有转,惊动中外。
航母舰队何以后退?盖黄大年身怀绝技使然。
他是国际知名地球物理学家、战略科学家,擅长“给地球做CT”。
他回国前研发的高科技整装技术装备,能在快速移动条件下探测地下和水下隐伏目标,广泛应用于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尤其潜艇攻防和穿透侦察等军民两用技术领域。
他带领团队胜利研制出的航空重力梯度仪系统,能精确探测位于国界和交战区地下隧道以及隐藏在民用建筑物地下的军事设施。
他曾在某国军队的“潜艇”和“飞机”上做过试验,搞过技术攻关。
这样的高手,自然让人联想到一个人顶几个师的钱学森。
而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那一代“前辈高手”,恰是黄大年自小的偶像,他曾在自己的挚友圈用邓稼先的例子发出过“黄大年之问”——“看到他,你会知道怎样才能一生无悔,什么才能称之为‘中国脊梁’。
当你面临同样选择时,你是否会像他那样,义无反顾?”(三)1982年,黄大年从长春地质学院(后并入吉林高校)毕业,题赠友人以照片,上书9字:“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感叹号落笔之际,侠气跃然纸上。
1993年初冬,他奔赴英伦深造,启程前回望同学,大声说:“等着我,我确定会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来。
”2009年,他51岁,正是科学家的黄金年龄,绝学练成,声播宇内,却选择归来,成为东北地区引进的第一位“千人安排”专家。
一边是洋房名望,英伦风景,剑桥流水;一边是祖国呼唤,从头起先,道远任重。
选择面前,黄大年义无反顾。
他最短时间辞职、售卖别墅、办回国手续。
“他确定会回来。
”熟识他的亲友,无不如是说。
“多数人选择落叶归根,但是高端科技人才在果实累累的时候回来更能发挥价值。
“阎宗临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
“阎宗临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作者:程文进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第06期2007年12月1日,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主办、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协办的“阎宗临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光明日报、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历史研究》编辑部、《历史教学》编辑部等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出版单位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会议追忆了我国世界史学科一位中西会通的前辈学者——阎宗临先生。
阎宗临先生(1904-1978)系山西五台人,1925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9年入瑞士伏利堡大学学习欧洲古代中世纪的历史与文化,1937年获瑞士国家文学博士学位。
抗日战争爆发后,携夫人毅然回国,共赴国难。
抗战期间,先后任教于山西大学、广西大学、无锡国专、桂林师院;抗战胜利后,1946年受聘于中山大学,1948年任历史系主任兼历史研究所所长;解放后,回到故乡,任教于山西大学,直至逝世。
先生在高校任教授四十余年,主要从事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欧洲史及中西交通史的教学与研究。
先生通晓法文、拉丁文、英文等多种语言,对西学与国学都有深厚造诣。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阎宗临作品》三册,是其生平学术论著的汇集。
研讨会开幕式上,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建设教授和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郝春文教授、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李书吉教授分别代表会议主办单位和先生工作单位向会议致辞,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阎守诚教授代表先生家属向会议主办方表示感谢并介绍了阎宗临先生论著的基本情况。
随后,首都师范大学齐世荣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刘家和教授、北京大学马克垚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方研究员分别作了大会发言,缅怀阎宗临先生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中西汇通的治学道路、博大精深的学术成就和命运坎坷的学术人生。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章末综合检测一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章末综合检测(一)(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出青州城南五里,有一山名云门山。
自山脚下遥望山顶,崖上隐隐有一寿字,这就是人们要来看的奇迹。
一路________,两边一色翠柏,枝枝蔓蔓,撒满沟沟壑壑。
树并不很粗,却坚劲挺立,都生在石上。
树根缘石壁而行,如闪电裂空;树干破石而出,如大旗迎风。
偶有一两株树直挡路中,那是修路时不忍斫损,特意留下的,( )。
环视四周,让人感到往日岁月的细密。
片刻我们爬到半山望寿阁,在这里小憩,山顶石壁上的大红寿字已________。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寿字,是书法的精品、极品,日本的书道专家还常渡海西来________呢。
这是明代嘉靖三十九年,青州衡王为自己祝寿时所刻,距今已四百多年。
山上残雪未消,我在料峭春风中,细细端详这个奇迹。
这字高七点五米,宽三点七米,也不知当时怎样写上去、刻出来,却又这样不失间架结构,点画笔意。
这衡王创建了奇迹,但他当时的目的并不为艺术。
衡王刻字希望自己长寿百岁的意思,同时也向老百姓摆摆皇族的威严。
但是数代之后衡王府就被抄家,命不能永存,威严也早已________去。
倒是这个有艺术价值的寿字,寿到如今。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扶摇而上历历在目顶礼膜拜栉风沐雨B.拾级而上赫然在目顶礼膜拜风吹雨打C.拾级而上历历在目毕恭毕敬栉风沐雨D.扶摇而上赫然在目毕恭毕敬风吹雨打解析:选B。
拾级而上: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
扶摇而上:仕途得志或飞速上升。
赫然在目:令人惊异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历历在目:过去的事情清楚地出现在眼前,或指远方的景物一一出现。
顶礼膜拜:对人崇拜、崇敬到了极点。
毕恭毕敬:特别地仔细和敬重。
形容看法很敬重,后来也形容特别端庄有礼。
风吹雨打:比方经受磨练或严峻的考验。
有时也指花木遭遇风雨摧残,或比方恶势力对弱势群体的迫害。
栉风沐雨:形容人常常在外面不避风雨地辛苦奔波。
(新)高考语文预测卷01无答案_4
(新课标Ⅲ)2017年高考语文预测卷01(无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搞美术理论的陈传席曾说过画若没有古意,格调便不高。
美术的要义是要通过画面将“美”传达给欣赏者。
而客观美对于中国画来说只是一个方面,它还要求在客观之上有精神的追求。
也就是说创作者在创作中不仅要表现客观现实的美,还要讲求中国文化中那种虚灵、澄澈的诗意的审美理想,更高一级的话,还要有哲学的意味,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一句话,中国画讲究的是气韵、格调,是要创造一种超自然的精神氛围,因而它比单纯的造型艺术多了形而上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内涵。
应该说,这是中国式的审美理想,还有宇宙观的延伸。
那么中国画中的“古意”究竟如何表现,该如何理解呢?举个例说,李璟的词《山花子》开头的两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是“荷花”的别称,如果将““菡萏香销翠叶残”改为“荷花凋零荷叶残”,阅读起来没有了障碍,但读词时的感觉随着词句的改变而起了变化。
叶嘉莹说,这样一改就会失去原句所包含的那种丰富的“潜能”,也就是艺术品本身所包含的丰富的意象。
为什么呢?“菡萏”一词出自《尔雅》。
《尔雅》是中国的第一部词典,距今至少2000年了,够古老;而且《尔雅》收集的都是近乎规范的雅言,本身就与现实的日常用语有着一定的美感距离。
“因此有了一分古雅,也更加珍贵,格调自然出俗。
”“香”是芬芳的香气,“翠”不只是绿的颜色,还能让人联想到美且珍贵的翠玉。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高考冲刺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从乡绅到新乡贤在传统农业社会,常常以”乡绅”或者”乡贤”来称呼乡村中的精英人士.乡绅的产生与中国古代特有的行政结构有关.自秦到清的两千多年时间里,地方的行政机构设置到县一级为止这一点基本上没变.县以下的乡村,其直接的管理事务都由乡绅来完成.能够担任乡绅这一角色的,通常是有一定的经济地位、社会威望以及文化修养的长者.这一传统的乡村自治方式,被称为”乡绅政治”.在国家意志传达到普通乡民的过程中,乡绅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这样的权力结构与当时的农业自然经济及组织能力是相适应的.传统乡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要求具备众所公认的道德品质.它直接来源于儒家思想提倡的”贤人政治”.从本质上来看,下层的乡绅政治是上层贤人政治的延伸.孔子认为,国家、家庭、个人这三者之间联系的基础在于道德,从个人道德的完善开始,可以进--步推导出治国平天下的宏大目标.贤人政治既是我国传统政治道德化的基本趋向,也是传统政治架构的理想蓝图.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尽管上层统治者一直提倡个人道德与治国之间的关系,但权力的本性也导致它无法在现实中落地生根.真正将贤人政治这一思想落实到社会生活中的,大概只有中国传统乡村的”乡绅政治”.传统乡绅的底层出身,使得他们在与民众广泛接触的过程中能够深刻地体察民间现实,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消解民怨的作用: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读书来感受圣贤的教诲,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的维护者,并进一步成为道德典范.这一套乡绅自治体制在小农社会和熟人社会中的运行效果良好,使得传统的乡村社会保持了长期的稳定状态.乡绅是贤人政治社会化与结构化的重要体现,他们在改善民生和谋利桑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他们又被称为乡贤.乡绅之所以能够被认可,与乡村自治制度是紧密相连的.换而言之,如果皇权的力量深入到了乡村,则乡绅这一特殊群体根本不会存在.今天我们提倡新乡贤,在一定程度上也在于当代中国的农村治理实行的仍旧是自治制度.当代中国的基层政权设置已经下放到了乡镇一级.乡镇具有高度的行政性,对村委会具有一定的监督作用,只是它不干预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这使得乡村治理形成了”乡镇政权与村民自治”并存的模式.新乡贤并不通过权威机构认定,也不由政府部门任命,而是由社会和乡民自主认可的.他们是一个新的社会群体,但又具有延续了传统乡绅的优秀品质.新乡贤从乡村走出,通过自己的能力得到社会的认可,获取了一定的社会资源之后,又以此回馈生养自己的乡村.他们不忘本,有担当,正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贤是传统农业社会中贤人政治社会化与结构化的重要体现,新乡贤是中国当代社会中不忘本、有担当的新的社会群体.B. 在孔子看来,治国平天下宏愿的实现基于个人道德的完善,而乡绅只能通过读书来感受圣贤的教诲,来完善自身的道德.C. 传统社会中乡绅可以把国家意志传递到民间,要实现传统政治架构的理想蓝图,需要依靠有乡绅参与的乡绅政治.D. 乡绅能被政府、乡民认可与乡村自治制度有着紧密的关系,乡绅一方面是官方意识形态的维护者,另一方面代表了当地乡民的利益.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一项是( )A. 古代乡村中有一定经济地位、社会威望和文化修养的长者常被称为乡绅,他们在改善民生、为家乡谋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B. 乡绅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消解民怨的作用,是因为他们本身是底层出身,在与民众广泛接触的过程中能深刻地体察民间的社会现实.C. 作为一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乡绅政治是真正能够将贤人政治这一思想落实到社会生活中的一种乡村治理方式.D. 在当代中国农村仍旧实行自治制度的背景下,新乡贤是由社会和乡民自主认可的群体,在农村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社会中,成为乡绅就必须具备众所周知道德品质,而这种道德品质直接来源于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架构.B. 贤人政治在传统社会是道德和权利管理的融合,是我国传统政治道德化的基本趋向,是理想中的传统政治架构.C. 当代中国的乡村治理形成了”乡镇政权与村民自治”并存的模式,这种治理模式比传统乡村社会的乡绅政治更为完善和有效.D. 传统的乡村社会能够保持长久的稳定,与乡绅的道德典范作用和我国古代社会实施的乡绅自治体制有着密切关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史学大师阎宗临夏明亮①1904年阎宗临诞生在山西省一户农民家庭.他自幼喜欢读书,苦于家境窘迫,上小学时经常步行十多里山间小路到表兄家借书阅读.小学毕业后,父亲想送他到县城里的店铺当学徒,早点赚钱贴补家用.表兄深知这个表弟嗜书如命,读下去可能会挣个好前程,于是主动提出每年资助二十元,这样他的读书生涯才未致中断.1919年,阎宗临考入五台县川至中学,毕业时,化学老师乔松岩先生建议他去北京报考高等师范.当时家里再也拿不出钱来,他就拿着乔先生给的十元钱,孑然一身前往北京.②因在中学数理化和外语基础太差,阎宗临没有考取高等师范,坐困愁城,维持生活成了问题.经朋友劝说,他报考了梁漱溟先生在山东曹州开办的重华书院,斩获第一名.梁先生爱才心切,亲自到旅店看望.得知阎宗临的困境后,他慷慨允诺为这个穷学生负担食宿并免除学杂费.③重华书院的课程以儒学、佛学和印度哲学为主.阎宗临试读了一段时间,对这些课程提不起兴趣,还是想读文学或历史学.他思虑再三,毅然向梁先生辞行.梁先生不阻青年人之志向,欣然放行.这段相处虽时间不长,但梁先生那渊博的学识、宽厚的为人,给青年阎宗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④一个偶然的机会,阎宗临结识了留法归国的学生华林.华林得知阎宗临想读”洋书”的理想后,竭力劝说他赴法勤工俭学,并应允代他在法国联系工作事宜.⑤历经一个多月的海上颠簸,阎宗临终于到达法国马赛港,通过法华教育会进入公学开始学习法文,同时打一些零工维持生计.经历了整整五年的打工生涯,阎宗临于1929年冬天正式注册为瑞士伏利堡大学文学院学生,主攻欧洲古代和中世纪的历史和文化课程.⑥拉丁文晦涩深奥,在语言学界有”死文字”之称.学校规定,东方国家的学生可以免修拉丁文,学校里几位日本籍学生知难而退,申请免修,只有阎宗临这个中国学生硬着头皮选修了拉丁文.在阎宗临看来,这不仅是因为要获得伏利堡大学的文学硕士学位,必须通过拉丁文考试,更是因为西方历史原著大多是用拉丁文写成的.不学通拉丁文,就无法真正理解欧洲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本着”触摸欧洲文化灵魂”的精神,经过三年多的刻苦学习,阎宗临熟练地掌握了拉丁文,听说读写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1933年夏,阎宗临获得瑞士国家文学硕士学位.⑦1929年11月,阎宗临拜访了心仪已久的罗曼·罗兰先生.在一间堆满书籍的接待室里,他与罗曼·罗兰开始了一场超越年龄、语言、国籍等诸多界限的敞开心扉的畅谈.他们从托尔斯泰谈到中国的辜鸿铭,从《阿Q正传》谈到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两人越谈越契合,越谈越投机.罗曼·罗兰非常仰慕中国的古老文化,深为欧洲人对中国的不了解而感到惋惜.⑧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阎宗临再也无法在书斋中安坐下去,他毅然向岱梧校长辞行.校长再三挽留,说瑞士是中立国家,不会有战争的危险,而且他可以帮助阎宗临取得瑞士国籍.阎宗临婉言谢绝了,他说:”国家有难,留在国外怎能安心?外国人也会看不起你!”⑨回到战乱中的故乡山西,阎宗临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到阎锡山的太原绥靖公署担任外文秘书,是到山西大学担任教授.作为受过西方民主文明洗礼的自由知识分子,阎宗临理所当然地选择了后者.⑩1938年6月,阎宗临应广西省教育厅厅长李任仁之邀,赴桂林受聘出任广西大学历史系教授.身处战乱之中,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险,阎宗临决心用自己的全部心血,为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贡献一份华夏学人的绵薄之力.正如他在《罗马史》自序中所写的那样:”一个读书人,在那离乱之时,外面秩序破坏如同沙漠中的生活,所可求者,只有设法安定内心的纪律,埋头工作,我运用这种愚蠢的认识,试将所投之罗马史,整理成书.这并不是一种如何新奇的著述,这只是一个清苦的中国教授,苦守他的战时岗……”在桂林的六年是阎宗临一生中学术成果最为丰硕的时期.在教学之余,他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写作了大量学术论文,在他去世后结集为《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欧洲文化史论》《中西交通史》三部著作,共计六十余万字.阎宗临在欧洲生活十三年,其中五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对欧洲社会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他刻苦攻读欧洲的历史和文化,从本科直至博士,对欧洲又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加之他又有深厚的国学根底,真正实现了中西会通,因此他的学术著作被史学界誉为”多年来罕见的一种真学术”,而且这些著作又大多是在他四十岁之前完成的,这在20世纪的史学界真可谓风毛麟角,”大师级学者”的称号对他而言实属当之无愧.(摘编自夏明亮《阎宗临:史学大家的辉煌与遗憾》)4.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阎宗临家境贫寒,由于他聪明好学,成绩优异,所以多次得到别人的帮助.表哥每年资助他二十元,中学老师乔松岩以实际行动支持他赴京参考,梁漱溟先生免除他的学杂费.B. 因为对重华书院的课程没有兴趣,阎宗临便离开了重华书院.他虽然与梁漱溟先生相处的时间不长,但梁先生对他的影响并不小.C. 虽然拉丁文有”死文字”之称,但阎宗临为了真正理解欧洲的古代历史和文化,毅然选修了拉丁文.通过他的刻苦学习,终于熟练地掌握了拉丁文.D. 罗曼·罗兰仰慕中国的古老文化,对中国近现代文化也相当熟悉,但他还是为自己不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而内疚,为欧洲人不了解中国而惋惜.5.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阎宗临初中毕业后,拿着乔松岩老师资助的十元钱,只身一人前往北京报考高等师范.这为他后来成为史学大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 阎宗临回国后,拒绝了外文秘书一职,而选择了山西大学教授,说明他对当时国民党统治缺乏民主的强烈不满,以及他对民主的追求和向往.C. 阎宗临说”我运用这种愚蠢的认识”“苦守他的战时岗位”表明他在国家离乱之时,以一个文人的方式,尽自己最大的可能,为国家排忧解难.D. 为了能更好的了解欧洲社会,有助于自己更好地攻读欧洲的历史和文化,阎宗临长期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经历了五年的打工生涯.E. 阎宗临的学术著作被誉为”一种真学术”,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他将深厚的国学与对欧洲社会、历史、文化的理性认识融合起来,实现了中西会通.6. 阎宗临并没有因为梁漱溟先生对他的优待而违心地留在重华书院学习,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鸡毛汪曾祺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十,专心致志.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很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下江人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于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一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明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了.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A. 小说开头写文嫂的勤劳、老实、洁身自好等特点,是为了让金昌焕的不善和丑恶更加彰显,以唤起读者对他的更强烈的鄙视、憎恶.B. 文嫂尊称学生为先生,而”先生”并不知道文嫂的身世,金昌焕甚至还偷吃文嫂的鸡,作者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C. 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胖了”四字展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D. 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的生活雪上加霜,所以文嫂从金先生床下扫出鸡毛时忍不住嚎啕大哭.E. 本文语言轻松诙谐、简洁自然,记叙了两个不同生活轨迹人物的琐碎故事,写出了市井百姓生活的原味,反映出人物最真实的心理和脾性.8. 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9. 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董)文用字彦材,(董)俊之第三子也.世祖在潜藩,命文用主文书,讲说帐中,常见许重.世祖即位,建元中统.阿术奉诏伐宋,召文用为其属,文用辞日:”新制,诸侯..总兵者,其子弟勿复任兵事.今吾兄文炳以经略使总重兵镇山东,我不当行.”阿术曰:”潜邸旧臣,不得引此为说.”文用谢病不行.至元改元..,召为西夏中兴等路行省郎中.时诸王只必铁木儿镇西方,其下纵横需索无算省臣不能支文用坐幕府辄面折以法其徒积忿谮文用于王.王怒,召文用,使左右杂问之,文用曰:”我天子命史,非汝等所当问.”王即遣其傅讯文用.文用谓之曰:”我汉人,生死不足计.所恨者,仁慈宽厚如王,以重戚镇远方,而其下毒虐百姓,凌暴官府,伤王威名,于事体不便.”因历指其不法者数十事.其傅惊起,去白王,王即召文用谢之曰:”非郎中,我殆不知.郎中持此心事朝廷,宜勿怠.”自是谮不行而省府事颇立.会初得江南,图籍、金玉、财帛之运,日夜不绝于道,警卫输挽,日役数千夫.文用忧之曰:”吾民弊矣,而又重妨耕作,殆不可.”乃从转运主者言:”州县吏卒,足以备用,不必重烦吾民也.”主者曰:”汝言诚然,万一有不虞,则罪将谁归!”文用即手书具官姓名保任之.民得以时耕,而运事亦不废.二十七年,隆福太后在东宫,以文用旧臣,欲使文用授皇孙经,具奏上,以帝命命之.文用每讲说经旨,必附以朝廷故事..,丁咛臂喻,反复开悟,皇孙亦特加敬礼.是岁,世祖崩,成宗将即位上都.帝在东宫..时,正旦受贺,于众中见文用,召使前曰:”吾向见至尊,甚称汝贤.”辄亲取酒饮之.至是,眷赉益厚.大德元年,上章请老,六月戊寅,以疾卒,年七十有四,谥忠穆.(节选自《元史·列传三十五》)10. 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其下纵横需索/无算/省臣不能支/文用坐幕府辄面折/以法其徒/积忿/谮文用于王.B. 其下纵横/需索无算/省臣不能支/文用坐幕府辄面折/以法其徒/积忿/谮文用于王.C. 其下纵横/需索无算/省臣不能支/文用坐幕府/辄面折以法/其徒积忿/谮文用于王.D. 其下纵横需索/无算/省臣不能支/文用坐幕府/辄面折以法/其徒积忿/谮文用于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侯,古代有两个意义,一是指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一是喻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在文中应指前者.B. 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而新皇帝即位时颁布年号则成为建元.文中元世祖最初的年号是”中统”,是为建元,后改元”至元”.C. 故事,在古汉语中含义颇多,在文中指先例,旧日的典章制度.董文用在为皇孙讲说经旨时,喜欢用朝廷旧例和已有的典章制度来开导他.D. 东宫,是古代汉族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故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因此亦用于指称太子.”帝在东宫时”指成宗做太子时.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董文用才能出众,颇受器重.他颇富才华,在世祖帐中讲说,常得称许,后来隆福太后也让他为皇孙授经,成宗也因先帝称赞而对其青眼有加.B. 董文用恪守规制,绝不逾距.按规定,其兄董文炳统率重兵镇守山东,董文用就不能再在军中任事,阿术欲强迫他随军伐宋,董文用称病拒行.C. 董文用秉公执法,刚正不阿.只必铁木儿的手下纵横不法,董文用以法绳之,被只必铁木儿派人讯问.董文用秉持公心,历数大王下属不法行为,终得大王的道歉.D. 董文用爱护百姓,主动担责.朝廷繁重的运输任务,使民疲敝,又影响了农业生产,董文用建议使用州县吏卒承担即可,并给主管官员写下了责任担保书.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郎中,我殆不知.郎中持此心事朝廷,宜勿怠.(2)会初得江南,图籍、金玉、财帛之运,日夜不绝于道,警卫输挽,日役数千夫.(二)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各题.深湾夜宿王勃津涂①临巨壑,村宇架危岑②.堰③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④.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注①津涂:道路.②岑:小而高的山.③堰:拦河蓄水的土坝.④砧:捣衣石.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夜宿的深湾是个偏僻的地方,道路面对巨大的山谷,村子建在危险的山上.B. 一个”隐”字,写滩声时隐时现地传来,可想象出诗人凝神远听的神态.C. 一个”深”字,写出江边的树木随风起伏、树影晃动时的情景.D. 第一联是写近景,第二联是写远景,远近交替写深湾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景.E. 前三联,写出诗人眼中的异乡景色风情,第四联抒发游子乡思,情景相生.15. 诗的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________________.(2)《琵琶行》以琵琶女身世遭遇为明线,诗人的经历感受为暗线,两条线索交汇在全诗的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
古罗马历史学家李维《自建城以来史》评析
古罗马历史学家李维《自建城以来史》评析作者:安雅楠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08期摘要:古代罗马著名的历史学家李维所著的《自建城以来史》,是为后人所景仰的史学巨著。
此著的写作与李维的成长环境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
虽然史学界对于李维及其著作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但总的来说《自建城以来史》不仅是罗马文学宝库中的伟大著作,更是西方古典史学中的宏大通史性著作。
关键词:罗马;李维;《自建城以来史》;历史观《自建城以来史》,学术界又简称《罗马史》,是古代罗马著名的历史学家李维尽其毕生精力所著的重要著作,至今仍被视为罗马历史宝库上的一部伟大著作。
该书所记述的史事时间跨度十分之广,从罗马早期到李维本人所生活的年代,可称得上是一部通史之作。
其以优美的文笔,将罗马历史用优美流利的散文写作成一部完整的作品。
其在继承了罗马优秀史学传统的基础上,又加之以自己爱国主义和道德教化的目的,不仅仅是了解罗马早期和中期历史不可或缺的史学材料,更是我们走进罗马人生活和观念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自建城以来史》简介《自建城以来史》是李维一生的主要著作。
本书以特洛亚英雄埃涅阿斯在祖邦特洛亚被希腊联军攻陷后漂泊到意大利后为开端,讲述罗马建城以来的发展史。
李维的叙述在公元前九年奥古斯都的第二个妻子的儿子、奥古斯都非常喜欢的德鲁苏斯去世时中断。
现在保存下来的只有第一卷到第十卷、第二十一卷到第四十五卷,其中第四十一和第四十三卷还有残缺之处。
除此之外,后人写了关于全书各卷的提要尚有保存,传世部分主要叙述罗马建城、罗马共和国前期发展和扩张的历史,至第三次萨姆尼烏姆战争止。
之后是罗马与北非古国迦太基争夺西地中海霸权向巴尔干半岛及西亚等地扩张、国家体制也随之发生转型的历史。
这使得我们得以略知《自建城以来史》全书的梗概。
[1](P31)由《自建城以来史》各卷内容分布不难看出,《自建城以来史》主要按照年代的发展顺序记述,李维在关注历史纵向发展脉络的同时也注重历史事件的叙事方式。
黑龙江历史文化研究工程资助两部专著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黑龙江历史文化研究工程资助两部 专著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2017年1闫,黑龙江历史文化研究工程资助出版《近代中国东北曰本人早期活动研究》和《勿吉一 秣鞮民族史论》两部学术著作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近代中国东北曰本人早期活动研究》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
院历史研究所王希亮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
全书分八章,内容涉及曰本觊觎中国东北思想的起源及其早期活
动、曰本染指东北的侵略行径、曰俄战争及其对中国东北与内外
蒙古的瓜分活动、曰本在中国东北各地殖民活动的梳理和分析。
该书深入研究九一八事变前曰本在东北构筑强势社会过程的各个
环节,进而探讨曰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独占东北以及对中国东北
14年殖民统治的深层次原因,从宏观角度深刻揭露曰本早期殖
民经营的深层目的,系统揭露曰本对华侵略野心的历史脉络,这
些对于认识中曰关系的演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此外,该书注重新史料的运用,诸如曰本亚 洲历史资料中心公幵的档案资料、曰本大藏省编辑的曰本人海外活动历史调查资料,以及曰本学者的《纫吉一秣鞮民族史论》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梁玉多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顶目成果。
全书分勿吉的
来源、勿吉的强大与对外关系、晴初的秣鞮及勿吉秣鞮七部、高
句丽灭亡后的秣鞮诸部、渤海秣鞮、勿吉秣鞮的经济、勿吉秣鞮
人的风俗习惯等七章,探讨了勿吉一秣鞮这一民族或族系从出现
到消失的全部历史过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重
点研究了其在肃慎族系的发展以及多源一体的中华民族发展历史
进程中的作用。
(刘全顺供稿)最新研究成果等。
罗马史研究入门读后感
罗马史研究入门读后感
《罗马史研究入门》是一本关于罗马史研究的入门读物,对于初学者来说,它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学习路径和理解罗马史的方法。
首先,这本书从罗马史的起源讲起,介绍了罗马城市的建立以及它在意大利半岛的位置优势,这对于理解罗马如何成为一个重要的城市国家非常有帮助。
然后,书中对罗马政治制度、社会结构以及军事力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帮助读者了解了罗马帝国的运转方式。
其次,这本书还介绍了罗马的扩张历程,从意大利半岛到地中海地区的征服,再到帝国时期的边疆扩张,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罗马帝国。
在这个过程中,罗马如何通过战争和征服巩固了自己的权力,这对于理解罗马帝国的形成和发展非常重要。
此外,这本书还介绍了罗马的文化和艺术,包括建筑、文学、法律等方面的内容。
罗马帝国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它的文化对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罗马的文化和艺术,读者不仅可以了解罗马的社会生活,还可以对西方文明的形成有更深入的理解。
总体来说,我认为这本《罗马史研究入门》是一本很好的入门读物。
它从多个方面全面介绍了罗马帝国的历史和文化,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有帮助。
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建立起对罗马帝国的整体认识,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罗马史打下基础。
本期寄语
出版物刊名: 古代文明
页码: F0002-F0002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3期
主题词: 世界古代史;教学与研究;古代史研究;世界史学科;研究成果;杰出贡献;人才培养;发展演变
摘要:本期“理论与思想”栏刊登的陈德正、郭小凌合作的《阎宗临的世界古代史教学与研究》一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我国世界古代史研究的先行者之一,史学家阎宗临先生的学术生平、研究成果,以及他对于中国世界历史学人才培养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这对于希望了解中国世界史学科发展演变历程的学人说来,是不应该忽略,更不能忘记的。
罗马帝国的崛起的史学研究方法
罗马帝国的崛起的史学研究方法
罗马帝国的崛起的史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文献研究:通过研究古代罗马的文献资料,包括历史著作、法律文件、公文、信件等,了解罗马帝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2. 考古研究:通过对罗马帝国时期遗址、建筑物、遗物等的发掘和研究,揭示罗马帝国的城市规划、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情况,以及罗马文化和艺术的发展。
3. 考古学与文献相结合的研究:通过将考古学和文献学两种方法相结合,比较和验证两者的研究结果,使得研究更为准确和全面。
4. 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罗马帝国与其他古代国家、帝国的异同,揭示罗马帝国的特点和影响。
5. 社会学研究:通过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罗马帝国的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社会关系等,揭示罗马社会的特点和变迁。
6. 经济学研究:通过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罗马帝国的经济制度、贸易、农业、工商业等,揭示罗马帝国经济的特点和发展。
7. 政治学研究:通过政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统治者、政治决策等,揭示罗马帝国政治的特点和演变。
以上方法常常相互交叉应用,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研究结果。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如计算机模拟、遥感技术等的应用,也为罗马帝国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
罗马史参考书目
罗马史参考书目:重点阅读:《古代罗马史》(苏)科瓦略夫著王以铸译932.83/2050《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美)罗斯托夫采夫著马雍厉以宁译K126/13《罗马衰亡史》(英)吉本著黄宜思等译K126/11.1《罗马法概论》(英)尼古拉斯著黄风译D904.1/23以上著作,特别是科瓦略夫的罗马通史,对古罗马历史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介绍。
《埃涅阿斯纪》(古罗马)维吉尔著杨周翰译I546.22/1《爱经》(古罗马)奥维德著戴望舒译I546.22/2a《奥古斯都》(英)肖特著杨俊峰译K835.467/3《变形记》(古罗马)奥维德著杨周翰译I546.22《兵法简述》(古罗马)韦格提乌斯著袁坚译E895.46/1《忏悔录》(古罗马)奥古斯丁著周士良译(任何商务版)《沉思录》(古罗马)奥勒留·马可著朱汝庆译B821 (769402.1)《独语录》(古罗马)奥古斯丁著成官泯译B503.1/1《法学阶梯》(古罗马)优士丁尼著徐国栋译D904.1/5.1《法学阶梯》(古罗马)盖尤斯著黄风译D904.1/17《古典思想》(英)欧文著覃方明译B502/13《古罗马风化史》(德)基弗著姜瑞璋译K126/28《古罗马诗选》飞白译I546.22/3《古罗马喜剧三种》杨宪益等译I545.32/3《古罗马戏剧选》杨宪益等译I545.32/3a《金驴记》(古罗马)阿普列乌斯著谷启珍等译I546.42/1.1《君士坦丁大帝》(美)波尔桑德尔著许绶南译K835.467/4《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撒路斯提乌斯著王次铸等译K545.305/1《恺撒》(法)勒博埃克著吴模信译K835.467/1《恺撒译传》(苏)乌特琴科著王次铸译K835.457/1《琉善哲学文选》罗念生等译B502.49《论共和国论法律》(古罗马)西塞罗著王焕生译D091.2/5《论灵魂》(古罗马)西塞罗著王焕生译B502.42/3《论义务》(古罗马)西塞罗著王焕生译B502.42/5《论农业》(古罗马)瓦罗著王家绶译F354.69 (532446.1)《罗马的起源》(法)布洛克著张译乾等译K126 /23《罗马法原论》周枏著D904.1/15.1《罗马共和的衰亡》(英)肖特著许绶南译K126/29《罗马共和国时期》(上、下)杨共乐选译K126/20《罗马建筑》(英)珀金斯著吴葱等译TU-098.2/3《罗马考古》穆阿提著郑克鲁译K126/24《罗马人》巴洛著黄韬译K126/26《罗马神话》(德)夏尔克著曹乃云译I546.73/4《罗马十二帝王传》(古罗马)苏维托尼乌斯著张竹明译K126/19《罗马史》(古罗马)阿庇安著谢德风译932.81/0114《罗马史》(德)蒙森著李稼年译K126/18《谋略》(古罗马)弗龙蒂努斯著袁坚译E895/1《女杰书简》(古罗马)奥维德著南星译I546.22/2《圣奥古斯丁》(法)费里埃著户思社译B503.1/2《提比留》(英)肖特著许绶南译K835.467/2《西塞罗》(法)格里马尔著董茂永译B502.42/4《希腊罗马的神话与传说》郑振铎编著I545.73/6《希腊罗马艺术》(苏)科尔宾斯基等著严摩罕译J110.92/1《幸福而短促的人生:塞涅卡道德书简》(古罗马)塞涅卡著赵义春译B502.43/1 《雄辩术原理》(古罗马)昆体良著任钟印译G554.6/01(JY)新近出版的中文著作:《罗马的遗产》(英)詹金斯著晏绍祥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古典历史研究发展史》晏绍祥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最后的古典:阿米安和他笔下的晚期罗马帝国》(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伊特鲁里亚人》戴尔·布朗主编(华夏出版社,2002年)《庞贝:倏然消失了的城市》戴尔·布朗主编(华夏出版社,2002年)《罗马:帝国荣耀的回声》戴尔·布朗主编(华夏出版社,2002年)《世界霸主罗马帝国》(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
临沧市2020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
临沧市2020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上·浙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朱湘先生在《书》一文中是这样与历代的藏书家和文人不期而遇的:如果在你面前的是一本旧书,则开章第一篇你便将看见许多朱色的印章,有的是雅号,有的是姓名。
在这些姓名别号之中,你说不定可以发现古代的收藏家或是名倾一世的文人。
我们这里说的读书见人,目的与传统解释学不同。
【乙】传统解释学研究作者,是为了通过了解作者其人、得知作者之意,再推知文本之意。
这是一种实用主义、实证主义的解读路径。
就像直奔证据的逼供信,非得从作者那儿得到个“意”不可。
【丙】言语生命动力学的表现——存在论阅读,作者的原意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揣测、感悟、洞悉作者的言语动机。
通过文字的甲胄,触摸鲜活的言语生命的脉息,感悟其汹涌起伏的言说悸动和激情,体察其览尽世态炎凉的狂喜或悲泣,以获得对言语生命、言语人生的觉悟,为自己的言语生命注入动力。
(1)文段中的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不期而遇B . 名倾一世C . 通过D . 悸动(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20高二下·莒县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迁作《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
班固作《汉书》,书未成而作者因与外戚窦宪的关系,死于狱中,事在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
一属西汉,一属东汉,相去公元元年各约90年。
今日看来,这两部书好像联袂而出。
其实它们间隔了大约180年,等于我们现在距离清嘉庆朝的时间。
《史记》为私人著作,《汉书》则经皇帝看过,有国史的色彩。
司马迁自称“成一家之言”和“藏之名山”,已和班固作书的宗旨不同。
重读孙道天老师讲过的课
重读孙道天⽼师讲过的课
刚进⼤学校门时,新⽣第⼀学期开的必修课中就有⼀门世界古代史,⼀上来就学到古希腊罗马部分。
给我们讲课的是当时这⼀研究领域国内最著名学者孙道天⽼师,今天回想起恩师那飘荡在丽娃河畔⽂史楼203教室充满磁性的声⾳,那演说般时⽽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讲课,如飘逝于时空的⼀束束光影,依稀成记忆中⽚⽚模糊的风景。
对⼀个⼗七岁的⼩⽑孩,接触那些⽣涩的学问,只能是囫囵吞枣了。
经年后终有幸游历意⼤利,在罗马寻证教科书上的史迹。
回望起那在校时曾选读过的英语历史⽂献中本*杰明的《罗马帝国兴衰史》的⽚断,背诵“⼣阳西下,台伯河畔修道⼠敲响了教堂⾥悠远的钟声......”,时空竟连成⼀线。
为稻梁谋,学史早已成业余,游历之后重读古罗马史,感觉⼜回到了那年少的光影,读着却已觉另⼀番况味。
古罗马的三个历史时期
第⼀阶段:王政时代(公元前753年—公元前509年),这是罗马从原始⽒族社会向国家过渡的时期。
第⼆阶段:共和国时代(公元前509年—公元前30年),在这⼀时期,罗马通过⼀系列战争使其成为强⼤的帝国。
第三阶段:帝国时代(公元前30年—公元476年),这⼀时期的罗马先后经历了五个贤明的君主,是罗马历史上的伟⼤时代。
但是,这个伟⼤时代使帝国的繁荣只维持了⼆百多年,在公元180年随着最后⼀个贤君马可•奥勒留的去世⽽告终结。
公元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分别以君⼠坦丁堡(东部)和罗马(西部)为中⼼,随着后来⽇⽿曼军队两次攻⼊罗马城,罗马帝国元⽓⼤伤。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罗慕洛•奥古斯都被废黜,西罗马帝国灭亡。
四川高三高中语文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三高中语文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史学大师阎宗临夏明亮①1904年阎宗临诞生在山西省一户农民家庭。
他自幼喜欢读书,苦于家境窘迫,上小学时经常步行三十多里山间小路到表兄家借书阅读。
小学毕业后,父亲想送他到县城里的店铺当学徒,早点赚钱贴补家用。
表兄深知这个表弟嗜书如命,读下去可能会挣个好前程,于是主动提出每年资助二十元,这样他的读书生涯才未致中断。
1919年,阎宗临考入五台县川至中学,毕业时,化学老师乔松岩先生建议他去北京报考高等师范。
当时家里再也拿不出钱来,他就拿着乔先生给的十元钱,孑然一身前往北京。
②因在中学数理化和外语基础太差,阎宗临没有考取高等师范,坐困愁城,维持生活成了问题。
经朋友劝说,他报考了梁漱溟先生在山东曹州开办的重华书院,斩获第一名。
梁先生爱才心切,亲自到旅店看望。
得知阎宗临的困境后,他慷慨允诺为这个穷学生负担食宿并免除学杂费。
③重华书院的课程以儒学、佛学和印度哲学为主。
阎宗临试读了一段时间,对这些课程提不起兴趣,还是想读文学或历史学。
他思虑再三,毅然向梁先生辞行。
梁先生不阻青年人之志向,欣然放行。
这段相处虽时间不长,但梁先生那渊博的学识、宽厚的为人,给青年阎宗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④一个偶然的机会,阎宗临结识了留法归国的学生华林。
华林得知阎宗临想读“洋书”的理想后,竭力劝说他赴法勤工俭学,并应允代他在法国联系工作事宜。
⑤历经一个多月的海上颠簸,阎宗临终于到达法国马赛港,通过法华教育会进入公学开始学习法文,同时打一些零工维持生计。
经历了整整五年的打工生涯,阎宗临于1929年冬天正式注册为瑞士伏利堡大学文学院学生,主攻欧洲古代和中世纪的历史和文化课程。
⑥拉丁文晦涩深奥,在语言学界有“死文字”之称。
学校规定,东方国家的学生可以免修拉丁文,学校里几位日本籍学生知难而退,申请免修,只有阎宗临这个中国学生硬着头皮选修了拉丁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两种动向
第九章布尼战争
第十章东方侵略与精神转变
第十一章克拉古兄弟改革
第十二章马留与苏拉
第十三章贵族与恺撒
第十四章安东与屋大维
第十五章奥古斯脱时代
第十六章帝国的功绩
第十七章基督教的创立
第十八章后期罗马帝国
第十九章结论。
无论是张乃燕还是王文彝的罗马史,均以政体的演变为其编写线索。
而阎氏《罗马史》则摈弃这种流行的体例,以专题结合编年的形式论述罗马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使读者既能从宏观上把握古罗马的历史进程,又可在微观上认识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在罗马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其次,行文简洁、信息量大、覆盖面极广。
这部《罗马史》文风凝练明快,言简意赅,论述精辟透彻,含金量极高,虽仅约5万字,但却论及罗马史上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既有宏观的综合比较,又有微观的具体分析。
第三,史料丰富。
张著《罗马史》所参考的著作主要是贝尔罕的《罗马史大纲》、波次福特的《罗马史》、约翰斯顿的《罗马人之私人生活》、迈尔士的《世界史》、阿希来的《欧洲古代文化史》以及伍光建的《西史纪要》。
王著《罗马兴亡史》参考的主要是吉本、蒙森、罗斯托夫采夫的著作。
而阎氏《罗马史》除在行文中大量引用李维、塔西佗、普鲁塔克、萨鲁斯特、波利比阿等古典作家著作外,还参考了从19世纪30年代到1934年出版的近20种西方学者的罗马史专著,其中既有英文著作,也有法文著作,如罗斯托夫采夫的《古代世界-罗马史》、蒙森的《罗马史》、皮卡雷斯特的《罗马史论文集》(法文)和《罗马征服》(法文)、霍姆的《意大利起源与罗马帝国》(法文)、查科特的《罗马世界》(法文)、卡犹的《罗马帝国编年史》、戈利埃的《罗马的起源》、蒙田的《罗马帝国兴亡史》(法文,1934年出版)。
这在兵荒马乱的四十年代是非常难得的,使其在史料上远远超出了同类著作,增强了该书的学术价值。
第四,刻画人物生动形象,入木三分。
年轻时,阎宗临就爱好文学写作,曾出版过小说,有良好的文学基础,加之他对古罗马史料、史实的谙熟。
因此,他的《罗马史》文笔优美,尤其是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入木三分,常给读者深刻印象。
如描写恺撒“意志很坚强,判断很敏捷,精于组织,有时不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