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酸性强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无机化学-第四章:酸碱理论
经典的Arrhenius 酸碱理论
• 在水溶液中所有的酸都电离出氢离子, 所有的碱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酸碱反 应就是H+和OH-反应生成水。
• 这个理论要求碱必须有OH-基团,但是 NH3这样的物质,虽然没有OH-基团, 但毫无疑问它也是碱。
• Arrhenius 酸碱理论另一个问题是没有 考虑到溶剂(H2O)担当的角色。 电离理论的局限性
OH2 250pm
H
H
259pm
H2O
259pm
H2O
4.1.4 酸碱性强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如果了解了化合物的酸碱性与其分子结构的关系, 就会发现,化合物的酸碱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密 切相关。
1. 二元氢化物的酸性
★ 化合物显示的酸性源自失去质子的能力,可以预期
酸的强弱与H—B键的强弱有关,H—B键越强,相 应的酸越弱。
。水合高氯酸HClO4·H2O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证实, 其
中的H+以H3O+形式存在。H3O+是NH3的等电子体。另
一个被确定了结构的物种是固体水合物 HBr·4H2O中的
H9O4+。普遍的看法是, 水溶液中水合氢离子的形式随
条件变化而不同。
116o
H
110pm
O
H
100o-120o
H
110pm O
H 116o 105o
本章教学要求
1. 了解酸碱概念的变迁; 2. 理解布朗斯特酸碱理论的意义和要点; 3. 理解路易斯酸碱理论的意义和要点; 4. 了解软硬酸碱的内容和应用; 5. 了解几种有代表性的路易斯酸。 6. 酸碱平衡基础及溶液pH的计算。
回顾: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在溶液一章已介绍)
有机物酸性强弱总结
有机物酸性强弱总结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它们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酸性。
有机物的酸性强弱取决于其分子结构和功能团的性质。
下面将对常见有机物的酸性进行总结。
1. 碳氢酸。
碳氢酸是一类含有羧基(-COOH)的有机物,常见的有机酸如甲酸、乙酸等。
这类有机酸的酸性较强,因为羧基中的羧基氧原子能够释放质子,形成羧酸根离子。
在水溶液中,碳氢酸能够与水反应,产生质子和羧酸根离子,使溶液呈酸性。
2. 酚。
酚是一类含有苯环结构的有机物,常见的有机酚如苯酚、对羟基苯甲酸等。
酚的酸性较弱,因为苯环上的氧原子不容易释放质子。
但在碱性溶液中,酚能够接受质子,表现出酸碱性。
3. 醇。
醇是一类含有羟基(-OH)的有机物,常见的有机醇如甲醇、乙醇等。
醇的酸性较弱,因为羟基中的氧原子不容易释放质子。
但在强碱溶液中,醇能够失去质子,表现出酸碱性。
4. 醛。
醛是一类含有羰基(-CHO)的有机物,常见的有机醛如甲醛、乙醛等。
醛的酸性较弱,因为羰基中的氧原子不容易释放质子。
但在碱性溶液中,醛能够失去质子,表现出酸碱性。
5. 酮。
酮是一类含有羰基(-CO-)的有机物,常见的有机酮如丙酮、甲基丙酮等。
酮的酸性较弱,因为羰基中的氧原子不容易释放质子。
但在碱性溶液中,酮能够失去质子,表现出酸碱性。
总结,有机物的酸性强弱取决于其分子结构和功能团的性质。
碳氢酸的酸性较强,酚、醇、醛、酮的酸性较弱。
在不同的溶液中,这些有机物都能够表现出酸碱性,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对有机物的酸性强弱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和预测有机物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
浅谈含氧酸的分子结构和酸性强弱攀枝花七中吴精刚含氧酸 (1)
含氧酸的分子结构和酸性强弱攀枝花市七中吴精刚含氧酸的分子结构取决于其中心原子的价电子,一方面它与非羟基氧原子形成配位键或共价双键,从而决定其酸性强弱,因为非羟基氧原子数目越多,中心原子电子云密度降低越多,从而更削弱羟基的氢氧键,在水溶液中更容易电离出H+离子,酸性越强,根据鲍林经验规律,若非羟基氧原子数目相同时,成酸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羟基的氢氧键愈削弱更容易电离出H+离子,酸性越强。
另一方面中心原子与羟基氧形成共价单键,从而决定其酸的元数,因为直接与氧原子结合的氢原子即羟基上的氢原子在水溶液中才能发生电离。
而直接与成酸元素的中心原子相结合的氢原子不能电离,所以,含氧酸分子中有几个羟基就是几元酸。
现将常见含氧酸列表如下:练习题:1:已知磷酸分子()中的三个氢原子都可以与重水分子(D2O)中的D原子发生氢交换,又知次磷酸(H3PO2)也可以和D2O中的D进行氢交换,但次磷酸氢钠(NaH2PO2)却不再和D2O中的D进行氢交换,由此可推出的H3PO2分子结构为:()A. B. C. DD.2:在PCl3中加入蒸馏水,微热, PCl3完全水解,产物之一是亚磷酸,结构为,与NaOH溶液反应只生成NaHPO3、NaH2PO3两种盐;在H3PO3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析出Ag和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据上述事实, H3PO3是( ) A:强酸B:中强酸C:弱酸D:二元酸E:三元酸F:氧化性酸G:还原性酸3:美国化学家鲍林在研究含氧酸的强弱时,提出一个定性判断的经验规律,既含氧酸分子中非羟基氧原子数与其含氧酸酸性强弱成相关性。
设含氧酸化学式为HnROm,则非羟基氧原子数为m-n,其数值越大,该含氧酸酸性越强(1)按上述规律判断:H2CrO4H3AsO4 HMnO4的酸性由强到弱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形式上看,亚磷酸(H3PO3)和亚砷酸(H3AsO3)分子式相同,强弱相当,但实际上它们的酸性强弱差别很大,H3PO3为中强酸,而H3AsO3为弱酸。
常见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
常见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首先要看你是哪种酸碱理论如果是电离理论。
则Ka越大,越易电离,酸性越强。
如果是质子理论。
则越容易给出质子,酸性越强含氧酸的酸性强弱的判据:在有氧酸根中,主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与氧的结合能力就越强,于是与氢之间的键的键能就越小,氢就越容易游离出来。
b5E2RGbCAP①不同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成酸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酸性越强。
如非金属性Cl>S>P>C>Si则酸性:HClO4>H2SO4>H3PO4>H2CO3>H2SiO3p1EanqFDPw②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含氧酸,元素的化合价越高,酸性越强。
有些高价酸在通常情况下氧化性强于酸性,就是说通常这些酸都显氧化性而不显酸性,比如高锰酸和高氯酸。
在书写方程式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忽略了酸的强氧化性。
DXDiTa9E3d酸性HClO4>HClO3>HClO2>HClO<氧化性HClO>HClO2>HClO3>HClO4)RTCrpUDGiTH2SO4>H2SO3,HNO3>HNO2,H3PO4>H3PO3>H3PO2无氧酸<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酸性强弱的判据:对于无氧酸来说,在元素周期表中,卤素的无氧酸是同周期中最强的,例如HCl >H2S。
5PCzVD7HxA在氢硫酸溶液里,硫化氢分子内存在着氢键,这个氢键使硫化氢的结构更加稳定,所以氢在水中更加不容易电离出来,所以硫化氢的酸性弱于盐酸的酸性。
jLBHrnAILg①同一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氢化物酸性越强。
如酸性:HI>HBr>HCl>HF(弱酸>②非同一主族元素的无氧酸酸性,需靠记忆。
如酸性:HCl>HF>H2S由反应方向判据:酸A+盐B→盐A’+酸B’ 则酸性A>B’如:CO2+2H2O+NaBO2=H3BO3+NaHCO3,H3BO3+Na2CO3=NaBO2+NaHCO3+H2O,xHAQX74J0X则酸性:H2CO3>H3BO3>HCO3-由R-O-H模型来判据:R元素的价态越来越高,半径越小,则R-OH的酸性越强,R元素的价态越低,半径越大,则R-O-H的碱性越强,如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NaOH、Mg(OH>2、Al(OH>3、H2SiO3、H3PO4、H2SO4、HClO4。
常见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
常见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常见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首先要看你是哪种酸碱理论如果是电离理论。
则Ka越大,越易电离,酸性越强。
如果是质子理论。
则越容易给出质子,酸性越强含氧酸的酸性强弱的判据:在有氧酸根中,主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与氧的结合能力就越强,于是与氢之间的键的键能就越小,氢就越容易游离出来。
①不同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成酸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酸性越强。
如非金属性Cl>S>P>C>Si则酸性:HClO4>H2SO4>H3PO4>H2CO3>H2SiO3②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含氧酸,元素的化合价越高,酸性越强。
有些高价酸在通常情况下氧化性强于酸性,就是说通常这些酸都显氧化性而不显酸性,比如高锰酸和高氯酸。
在书写方程式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忽略了酸的强氧化性。
酸性HClO4>HClO3>HClO2>HClO(氧化性HClO>HClO2>HClO3>HClO4)H2SO4>H2SO3,HNO3>HNO2,H3PO4>H3PO3>H3PO2无氧酸(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酸性强弱的判据:对于无氧酸来说,在元素周期表中,卤素的无氧酸是同周期中最强的,例如HCl > H2S。
在氢硫酸溶液里,硫化氢分子内存在着氢键,这个氢键使硫化氢的结构更加稳定,所以氢在水中更加不容易电离出来,所以硫化氢的酸性弱于盐酸的酸性。
①同一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氢化物酸性越强。
如酸性:HI>HBr>HCl>HF(弱酸)②非同一主族元素的无氧酸酸性,需靠记忆。
如酸性:HCl>HF>H2S由反应方向判据:酸A+盐B→盐A’+酸B’则酸性 A>B’如:CO2+2H2O+NaBO2=H3BO3+NaHCO3,H3BO3+Na2CO3=NaBO2+NaHCO3+H2O,则酸性:H2CO3>H3BO3>HCO3-由R-O-H模型来判据:R元素的价态越来越高,半径越小,则R-OH的酸性越强,R元素的价态越低,半径越大,则R-O-H的碱性越强,如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NaOH、Mg(OH)2、Al(OH)3、H2SiO3、H3PO4、H2SO4、HClO4。
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大纲
精编资料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研究天然产物中生物活性物质的一门学科,是中药学专业,药学专业,药剂专业,药分专业及相关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是国家职业...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003课程名称:天然药物化学英文名称:Natural medicinal chemistry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 90 讲课学时: 60 实验学时:30学分: 5适用对象:药学专业选修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理学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研究天然产物中生物活性物质的一门学科,是中药学专业、药学专业、药剂专业、药分专业及相关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是国家职业药师(中药学)资格考试必考课程,本课程在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药用植物学、中药学等课程的基础上,重点讲授天然产物中具有生物活性物质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结构鉴定、生理活性、中药开发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天然药物方面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的能力,为我国药学事业的发展输送人才。
本课程为学好其它后续相关课程和就业后从事中药现代化研究和研制新药等奠定必要2、连续萃取法:(自学)(三)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1、物理吸附2、硅胶吸附层析:(四)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自学)(五)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进行分离(自学)第四节结构研究法一、化合物的纯度测定二、结构研究的一般步骤三、光谱分析在机构鉴定中的应用简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天然药物化学及其研究内容,有效成分、有效部位2、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3、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及采用的主要方法难点:1、溶剂提取法的原理、内容、应用及其特点2、硅胶层析的原理、特点及其操作【课程考核要求】掌握:1、天然药物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有效成分的概念2、溶剂提取法的分类、应用及其特点3、硅胶薄层层析的原理、特点及其操作熟悉:1、水蒸气蒸馏法和升华法的原理、特点2、沉淀法、液-液萃取法、凝胶过滤法、离子交换法了解:1、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及其在药学专业中的地位2、主要的生物合成途径3、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及采用的方法【复习思考题】1、天然药化的概念、研究内容及意义。
大学有机物酸性强弱总结
大学有机物酸性强弱总结大学有机物酸性强弱总结有机物是一类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它们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其中,有机物的酸性是有机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性质,它影响着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性和化学行为。
本文将对大学有机物的酸性强弱进行总结。
有机物的酸性强弱主要取决于它们的功能团和分子结构。
常见的有机物功能团包括羧酸、羧酸衍生物、酚、酮、醛、醚、酯等。
下面将对这些功能团的酸性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羧酸是一类含有羧基(-COOH)的有机物。
羧酸的酸性强弱可以通过对应酸的酸离子的稳定性进行判断。
一般来说,羧酸的酸离子稳定性越高,其酸性就越强。
酸离子的稳定性受到羧酸分子结构的影响,如共轭结构、电子移位等。
举个例子,对苯二甲酸和甲酸是两种常见的羧酸。
由于对苯二甲酸具有共轭结构,其中的共轭双键可以稳定酸离子,使得对苯二甲酸的酸性较强;而甲酸缺乏共轭结构,其酸性较弱。
其次,羧酸衍生物是指在羧酸基础上通过取代基的替换或加成得到的化合物。
常见的羧酸衍生物有酰氯、酰亚胺、酯等。
羧酸衍生物的酸性强弱与其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和空间位阻有关。
具有吸电子取代基的羧酸衍生物,如酰氯,其吸电子性质会增强酸性;而具有推电子取代基的羧酸衍生物,则会减弱酸性。
酚是一类含有羟基(-OH)的有机物。
酚的酸性强弱与其取代基和化合物结构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酚的酸性比较弱,但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和共轭结构可以影响其酸性。
吸电子取代基如卤素和硝基,会减弱酚的酸性;而推电子取代基如甲基和乙基,会增强酸性。
此外,若酚分子中存在共轭双键或芳香环结构,也会增强其酸性。
酮和醛是两类含有碳氧双键(C=O)的有机物。
酮和醛的酸性由于氢键的极性和键长的影响较小,一般来说酮和醛的酸性较弱。
酮和醛的酸性强弱主要取决于碳氧双键所在的位置和周围基团的电子效应。
若酮或醛分子中相邻的碳原子上存在电子密度高的基团,会增强碳氧双键的酸性;而若酮或醛分子中存在离子性基团,如氨基或羟基,也会增强其酸性。
路易斯酸碱理论20zz上课课堂.ppt
即质子接受体
Brfnsted J N 丹麦物理化学家
酸碱反应指质子由给予体向接受体的转移过程
气相中
溶剂中
水 是 两 性
HF(g) + H2O(l) →H3O+(aq) + F–(aq)
HF(aq) + NH3(aq) → NH4+ (aq) + F– (aq) H2O(l) + NH3(aq) →OH –(aq) + NH4+ (aq)
。水合高氯酸HClO4·H2O晶体结构测定结果证实, 其中
的H+以H3O+形式存在。H3O+是NH3的等电子体。另一
个被确定了结构的物种是固体水合物 HBr·4H2O中的
H9O4+。普遍的看法是, 水溶液中水合氢离子的形式随
条件变化而不同。
116o
H
110pm
O
H
100o-120o
H
110pm O
H 116o 105o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1.3 布朗斯特平衡
布朗斯特酸碱反应可写为如下通式:
HB + B’
B + HB’
显然, 布朗斯特酸碱反应是碱B与碱B’争夺质子的
反应, 碱的强弱影响着酸的强度。
HB(aq) + H2O(l)
Bθ(aq) + H3O+(aq)
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Kaθ叫酸性常数(Acidity
这类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acidic oxide)或酸酐 (acid anhydride) 。
上页 下页 目录 返回
碱性氧化物
basic anhydride 若E是低电负性的金属原子, EOH基团中键的断裂 将发生在E—O键, 化合物电离产生OH–。如果溶液中有 酸(H3O+)存在, 形成的产物为H2O和该元素E的阳离子。
羧酸酸性的影响因素
.羧酸酸性的影响因素①诱导效应。
羧酸酸性的强弱与它的整个分子的结构有关。
在羧酸分子中与羧基直接或间接相连的原子或取代基,对羧酸的酸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饱和一元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氢原子被卤素、氰基、硝基等电负性大的基团取代后,由于这些取代基具吸电子诱导效应(-I),能通过碳链传递,使得分子中各原子之间的成键电子云密度降低,则氧-氢键的电子云更靠近氧原子,就有利于羧基中氢原子的离解。
同时也使形成的羧酸负离子负电荷更为分散,稳定性增加,所以酸性增强。
取代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越强,取代基的数目越多,对羧酸的酸性影响就越大。
例如卤素的吸电子诱导效应次序为:F>Cl>Br >I ,在卤代乙酸中氟代乙酸的酸性最强,碘代乙酸的酸性最弱。
α-碳原子上卤素原子的数目越多,吸电子的诱导效应就越大,则酸性越强。
见表12-3及12-4所示。
取代基的诱导效应随着距离的增长而迅速减弱,通常经过三个原子后,诱导效应影响就很弱了。
见表12-5所示。
在大多数情况下,不饱和羧酸或芳酸比相应的饱和羧酸的酸性强。
这是由于不同的杂化状态引起的,如sp 、sp、sp杂化轨道中s 成分增加时,吸电子能力则随之增强,不饱和程度越大,s 成分就越多,吸电子的能力也越强。
—I效应:—C≡CR>—CR=CR >—CR CR如乙烯基、乙炔基或芳基连接在饱和碳原子上时,它们表现为吸电子基,使其酸性增强:H C≡C—CHCOOH H C=CHC HCOOH C H —CH COOH CH C HCH CO OH p K3.32 4.354.31 4.82通常是β,γ-不饱和羧酸的酸性较强,这可能是由于α,β-不饱和羧酸的双键或三键虽然离羧基最近,-I效应最大,但因α,β-不饱和羧酸分子中的双键或三键和羰基共轭,使其酸性不如β,γ-不饱和羧酸的酸性强。
芳环上直接连有羧基的芳酸,其酸性也比饱和一元羧酸强,但比甲酸弱。
这是由于羧基直接与苯环相连,苯环的大π键与羧基的π键形成π,π-共轭体系,该共轭体系能分散芳香族羧酸电离所形成的羧基负离子的负电荷。
中药化学要点
☆ 考点1: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中药之所以能够防病治病,其物质基础在于所含的有效成分。
如淀粉、树脂、叶绿素等一般被认为是无效成分或者杂质。
从药材中提取活性成分的方法有溶剂法、水蒸气蒸馏法及升华法等。
一般用溶剂法提取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常用的方法有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等。
1.浸渍法:是在常温或温热(60~80℃)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浸渍药材以溶出其中成分的方法。
本法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不稳定的或含大量淀粉、树胶、果胶、黏液质中药的提取。
2.渗漉法:是不断向粉碎的中药材中添加新鲜浸出溶剂,使其渗过药材,从渗漉筒下端出口流出浸出液的一种方法。
3.煎煮法:是在中药材中加入水后加热煮沸,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的方法。
此法简便,但含挥发性成分或有效成分遇热易分解的中药材不宜用此法。
4.回流提取法:是用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加热回流提取中药成分的方法。
但对热不稳定的成分不宜用此法。
5.连续回流提取法:弥补了回流提取法中溶剂消耗量大,操作繁杂的不足,实验室常用索氏提取器来完成本法操作。
但此法时间较长。
6.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的提取。
7.固体物质在受热时不经过熔融直接转化为蒸气,蒸气遇冷后又凝结成固体的现象叫做升华。
中药中有一些成分具有升华的性质,能利用升华法直接从中药中提取出来。
☆☆☆☆考点2: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1.利用温度不同引起溶解度的改变以分离物质,如常见的结晶及重结晶等操作。
理想的溶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不与重结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在较高温度时能够溶解大量的待重结晶物质;而在室温或更低温度时,只能溶解少量的待重结晶物质。
(3)对杂质的溶解度或者很大或者很小。
(4)溶剂的沸点较低,容易挥发,易与结晶分离除去。
(5)无毒或毒性很小,便于操作。
一般可以根据结晶的形态和色泽、熔点和熔距及色谱法来判断结晶纯度。
大学药学-天然药物化学-醌类化合物-试题与答案(附详解)
天然药物化学第四节醌类化合物一、A11、蒽醌的结构按羟基位置可分为A、2类B、4类C、3类D、5类E、6类2、蒽醌还原成蒽酮的条件是A、用锌粉在碱性条件下B、用锡粉在酸性条件下C、用锡粉在中性条件下D、用锌粉在酸性条件下E、用锡粉在碱性条件下3、紫草中所含有的紫草素为A、苯醌B、萘醌C、蒽醌D、菲醌E、以上都不对4、主要以对醌形式存在的醌类化合物是A、萘醌B、二蒽醌C、苯醌D、蒽醌E、菲醌5、菲格尔反应呈阳性的化合物是A、生物碱B、萘醌C、蛋白质D、多糖E、三萜6、下列蒽醌类化合物中,酸性强弱顺序是A、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B、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C、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D、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E、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7、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A、α-羟基蒽醌B、1,5-二羟基蒽醌C、2,6-二羟基蒽醌D、β-羟基蒽醌E、1,2-二羟基蒽醌8、蒽醌类化合物能溶于碳酸氢钠水溶液的原因之一是A、含有羧基B、含有羰基C、含有1个β-羟基D、含有1个α-羟基E、含有氨基9、游离蒽醌不具有的性质A、多溶于乙醇、乙醚、苯、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B、亲脂性C、亲水性D、升华性E、酸性10、pH梯度萃取法通常用于分离A、糖类B、萜类C、甾体类D、蒽醌类E、香豆素11、分离游离蒽醌衍生物可采用A、pH梯度萃取法B、铅盐法C、离子交换色谱法D、有机溶剂和水的两相溶剂萃取法E、葡聚糖凝胶色谱法二、B1、A.甾体皂苷B.三萜皂苷C.生物碱D.羟基蒽醌类E.香豆素<1> 、可发生异羟肟酸铁反应的是A B C D E<2> 、可与碘化铋钾试剂产生橘红色沉淀的是A B C D E<3> 、能与碱液显红~紫红反应的化合物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根据羟基在蒽醌母核上位置不同,羟基蒽醌可分为(大黄素型)和(茜草素型)两种。
高考热点专题 常见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归纳
高考热点专题常见酸的酸性强弱的比较1、根据中心原子电负性判断①成酸元素的非金属性(电负性)越强,则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强。
HClO4>H2SO4>H3PO4>H2SiO3HNO3>H3PO4>H3AsO4H2CO3>H2SiO3②结构相似的含氧酸,中心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其相应酸的酸性越强。
HClO3>HBrO3>HIO3H2SO3>H2SeO3>H2TeO32、根据原子半径判断同一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氢化物酸性越强。
HI>HBr>HCl>HF(弱酸)非同一主族元素的无氧酸酸性,需靠记忆。
如酸性:HCl>HF>H2S3、根据非羟基氧原子数判断含氧酸用通式表示为(HO)m RO n其中n为非羟基氧原子(即不与氢相连的氧原子)的数目,n越大,酸性越强。
HClO4>HClO3>HClO2>HClO H2SO4>H2SO3,HNO3>HNO2,H3PO4>H3PO3>H3PO2 3、根据诱导效应判断羧基上的取代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越强,吸电子基的数目越多,则酸性越强。
相反,羧基上的取代基的供电子诱导效应越强,供电子基的数目越多,则酸性越弱。
CH2FCOOH>CH2ClCOOH>CH2BrCOOHCCl3COOH>CHCl2COOH>CH2ClCOOH>CH3COOHCH3COOH>CH3CH2COOH>(CH3)2CHCOOH>(CH3)3CCOOH7、根据分子内氢键的影响判断①分子内氢键的形成使化合物酸性增强。
如:邻羟基苯甲酸负离子中的一OH 、一COOH处于邻位, 彼此之间形成氢键,使羧酸根负离子稳定性大大提高,体系能量降低,促使电离平衡向右移动,因而酸性(p K a=2.98) 比对羟基苯甲酸的酸性(p K a=4.57) 强很多。
②分子内氢键的形成使化合物酸性减弱。
无机含氧酸的酸性与分子结构
无机含氧酸的酸性与分子结构已知元素有不同化合价的多种含氧酸,从理论上讲,几乎没有什么指导性原理能帮助我们理解这些含氧酸的相对强度。
但是,如果把所有的含氧酸用通式(HO)mXOn来表示,则很快就可以看到一些规律性,式中m和n取决于中心原子的化合价。
例如,氯的含氧酸,即HClO、HClO2 、HClO3 、HClO4可以表示為(OH)Cl、(OH)ClO、(OH)ClO2、(OH)ClO3。
在这个系列中,m 是常数,n从0增加到3,这反映了氯的化合价从+1增加到+7。
当n值从0增加到3时,含氧酸酸性逐渐变强。
在考虑这些含氧酸的酸强度时,OH基团的数目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在酸性的强弱方面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含氧酸电离时形成的阴离子的相对稳定性也是影响含氧酸的酸性的重要因素。
含氧酸所形成阴离子上的电荷可以分散到这个非羟基的氧原子上。
因此,非羟基氧原子的数目越大(n值越大),电荷越容易分散。
根据上述理论和已知磷酸(H3PO4)、亚磷酸(H3PO3)均为中强酸,亚砷酸(H3AsO3)是一个极弱酸。
试写出H3PO3、H3PO4、H3AsO3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指出它们各是几元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道概念、理论、元素综合试题的特点是:理论是大纲和教材里没有的,是试题题干中提供的,要求考生通过自学理解给出的理论知识;亚磷酸、亚砷酸的结构和性质,对于考生而言是全新的。
对于本题而言,理解含氧酸的有关规律至关重要。
写出HC1O、H2SO3、H2SO4、HCIO4的结构式有助于理解和运用理论。
HC1O的结构式为H——O——Cl,其分子中有一个——OH,是一元酸,非羟基氧原子数是0,HC1O是极弱酸;H2SO3的结构简式为,在H2SO3分子中有2个——OH,所以H2SO3是二元酸,H2SO3分子中有一个非羟基氧原子,H2SO3是一个中强酸;H2SO4的结构式为:,在H2SO4分子中有2个——OH,所以,是二元酸。
有机酸强弱判断
有机酸强弱判断取代羧酸酸性的强弱与整个分子结构有关,任何能使羧酸负离子稳定性加强的因素,都使酸性增强;反之,任何使羧酸负离子稳定性减弱的因素,都使酸性减弱。
这些因素有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立体效应。
一、诱导效应饱和一元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氢原子被卤素、羟基、硝基等电负性大的集团取代后,由于这些基团有吸电子作用,对羧基产生了吸电性诱导效应,降低了羰基碳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使得负电荷更为分散而稳定,所以酸性增强。
例如酸性FCH2COOH>ClCH2COOH>BrC H2COOH>ICH2COOH;Cl3CCOOH>Cl2CHCOOH>ClCH2COOH>CH3COOH,取代基的诱导效应在饱和链上的传递随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小。
例如酸性CH3CH2CHClCOOH>CH3CHClCH2COOH>CH2ClCH2CH2COOH他们的PKa分别为2.86、4.41、4.70。
诱导效应(I)是以氢为比较标准,如果电子云偏向取代基,则该取代基具有吸电子的诱导效应(-I效应);如果电子云偏离取代基,则该取代基具有供电子的诱导效应(+I效应)。
原子或基团诱导效应的大小与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基团的结构密切相关:1、同周期的原子或其与氢原子所形成的基团,随电子序数的增大而吸电性的-I效应增强。
同族原子或其所形成的同型集团,则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吸电性的_I效应减弱。
供电性的供电子效应则反之。
2、与羧基相连的基团含不饱和健的都具有-I效应,其强度随不饱和程度增加而增大。
3、二元羧酸的解离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解离时,要受另一个羧基的-I效应的影响,两个羧基相距越近-I效应越大。
当一个羧基解离形成负离子后就产生+I效应,使得第二个羧基不易解离。
二、共轭效应共轭体系中有-NO2、-CN、-COOH、-CHO、-COR等吸电子基团取代时,能降低共轭体系的电子云密度,产生吸电共轭效应(-C效应),其电子云转移方向与基团吸电性的-I效应一致,当有-NH2、-NHR、-OH、-OR、-OCOR、-Cl、-Br等基团取代时,由于pπ共轭增加了共轭体系的电子云密度,产生了供电共轭效应(+C效应),电子云移动方向与基团吸电性的-I效应相反。
基于路易斯酸碱理论谈无机酸酸性强弱的判断
基于路易斯酸碱理论谈无机酸酸性强弱的判断《基于路易斯酸碱理论来探讨无机酸酸性强弱》
路易斯酸碱理论可以用来分析无机酸的酸性强弱,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方法。
根据路易斯酸碱理论,可以将无机酸的酸性强弱分为几个特点:
一、无机酸的水溶解度
无机酸的水溶解度是决定酸性强弱的重要因素,无机酸的水溶解度越高,则酸性越强。
二、无机酸的离子半径
无机酸的离子半径也会影响酸性的强弱。
通常情况下,离子半径越小的无机酸离子,其酸性就越强,比如氯质酸。
三、无机酸的电离程度
通常情况下,电离程度越高,无机酸的酸性也就越强。
而电离程度越
低,无机酸的酸性也就越弱。
四、无机酸的分子结构
酸性还可以受到无机酸分子结构的影响。
比如一些具有氢原子的中空酸,比如氢氧化物,可以很好地容纳水分子,使得其具有较强的酸性。
总之,无机酸的酸性强弱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而路易斯酸碱理论是
分析无机酸酸性强弱的重要理论之一。
因此,只要掌握好路易斯酸碱
理论,就可以有效地判断无机酸的酸性强弱,为无机酸的实际应用提
供关键信息。
有机酸强弱判断[整理]
有机酸强弱判断[整理]有机酸是指在分子中含有羧基(COOH)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可以在水溶液中失去一个或多个质子(H),从而形成相应的阴离子。
有机酸的强弱依赖于其酸性和解离度。
一般来说,酸性越强,解离度越高,有机酸就越强。
以下是一些判断有机酸强弱的方法:1.酸性常数(Ka):酸性常数是有机酸溶液中弱酸(HA)和水(H2O)的反应系数(HA + H2O ⇋H3O+ + A-)中的平衡常数。
Ka越大,其酸性就越强。
一些强酸的Ka值可达10^10或更高,而弱酸的Ka值一般小于10^-5。
2.阴离子稳定性:有机酸阴离子越稳定,其解离度就越高,酸性就越强。
典型的例子是苯甲酸(Ka = 6.4×10^-5)和对硝基苯甲酸(Ka = 1.6×10^-3)。
两者都有一个羧基,但是后者的阴离子更加稳定,因为硝基基团能够通过共振结构分散负电荷。
3.共振能力:有机酸的酸性也与其分子内的共振能力有关。
共振能力越强,阴离子就越稳定,解离度就越高,酸性也就越强。
例如,苯甲酸的羧基通过共振结构和苯环相连,导致其阴离子的稳定性提高。
4.分子结构:分子内的空间结构也影响有机酸的强弱。
例如,顺式-苯二甲酸(Ka = 1.5×10^-3)的两个羧基相对靠近,导致酸性较强,而对式-苯二甲酸(Ka = 3.2×10^-5)的两个羧基相对远离,酸性就更弱。
5.溶液中的离子强度:溶液的离子强度也会影响有机酸的酸性。
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之间的距离变小,反应被阻碍,酸性就会降低。
因此,判断有机酸的强弱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除了上述因素外,温度和溶液浓度等也会影响有机酸的酸性。
理解有机酸的强弱对于化学反应和生物化学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酸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酸性强弱的判断依据目前判断酸性强弱的唯一标准就是判断其中的氢原子在水中是否容易电离成氢离子。
一种酸越易电离,它的酸性越强。
例如盐酸,它在水中的电离度是百分之一百,也就是说盐酸的氢原子全部电离成氢离子,因此盐酸是强酸。
对于无氧酸来说,在元素周期表中,卤素的无氧酸是同周期中最强的。
例如盐酸强过氢硫酸。
而对于同族元素来说,非氢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无氧酸的酸性越强。
例如在卤族元素中,盐酸的酸性强于氢氟酸的酸性,而且氢溴酸强于盐酸。
对于氢硫酸酸性弱于盐酸这个问题,其实是这样的。
在氢硫酸溶液里,硫化氢分子内存在着氢键,这个氢键使硫化氢的结构更加稳定,所以氢在水中更加不容易电离出来,所以硫化氢的酸性弱于盐酸的酸性。
其实氢键的存在是很广的,在水中就有氢键的存在。
水的熔沸点之所以比硫化氢高的多,就是由于分子键存在氢键。
对于有氧酸来说,酸性是比较好判断的。
判断无氧酸的酸性只要看酸根中的主元素的非金属性。
非金属性越强的酸性越强。
这是普遍规律。
在有氧酸根中,主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与氧的结合能力就越强,于是与氢之间的键的键能就越小,氢就越容易游离出来。
但是,有很多非金属都有不同的正价态,也就能形成很多种有氧酸,分别叫高某酸,某酸,亚某酸,次某酸。
对同种元素形成的有氧酸之间的比较规律就是高价态的酸酸性强于底价态的酸的酸性,也就是,高某酸强于某酸强于亚某酸强于次某酸。
原因与以上相同。
有些高价酸在通常情况下氧化性强于酸性,就是说通常这些酸都显氧化性而不显酸性,比如高锰酸和高氯酸。
在书写方程式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忽略了酸的强氧化性。
有机酸的酸性更好判断。
一般来说,分子量越大的酸酸性越弱。
因为在有机酸中,酸显酸性是因为有羧基的存在。
如果酸的原子量很大,与羧几相连的碳与羧基中的氧的碳氧键就越弱,相应的氧氢键就越强,所以氢就越不容易游离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疑难问题简释
19
酸性强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一、含氧酸的酸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含氧酸的分子中,原子的排列顺序是H—O—R ,(有的含氧酸有配位键H—O—R→O )。
含氧酸的酸性强弱主要取决于结构中的两个因素:
1.比较中心原子跟氧的化学键的极性和氢氧键的极性,如果R—O 键的极性越小,对于氢氧键来说极性就越大,就越容易发生H—O 键的断裂,酸性就越强。
我们知道,同周期元素中,随R 的电荷数的增大,半径变得越小,R—O 键的极性就越小,R—O 间的引力加大,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
因此,Si 、P 、S 、Cl 的电荷数从4到7,而原子半径减小,所以H 4SiO 4、H 3PO 4、H 2SO 4、HClO 4的酸性依次增强。
2.含氧酸分子中未被氢化的氧原子数越多,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
因为,未被氢化的氧原子数越多,因氧的电负性大,中心原子电子向未被氢化的氧原子转移,中心原子从O—H 键中吸引的电子也就越多,更易离解出H +。
所以,酸性HClO 4> HClO 3> HClO ,因为HClO 4分子中有三个未被氢化的氧原子,而次氯酸分子中没有未被氢化的氧原子。
二、无氧酸的酸性强度
无氧酸的酸性强度是指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强度。
同主族元素的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自上而下增强。
如酸性HF<HCl<HBr<HI ,H 2O<H 2S<H 2Se<H 2Te 。
同周期自左至右酸性增强,如H 2O<HF ,H 2S<HCl 。
那么又该如何理解?
从热力学循环计算可知无氧酸的酸性强度。
无氧酸HX 的离解过程分解为:
HX 电离过程的总能量可表示为:
从以上分解可知,HX 的电离程度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离解能D ;②电子亲合能Y ;③阴离子水合能。
ϑϑϑϑ321ΔH Y ΔH I D ΔH H +++++=∆ϑ
3ΔH
高中化学疑难问题简释
在HF 、HCl 、HBr 、HI 分子中,HF 分子的化学键极性最强,因此,离解能D 特别大,说明吸热多,虽然F 原子的电子亲合能Y 和F 离子水合能也稍大,但总的热效应仍以离解能D 为主,因此,HF 更难电离,酸性也在同类中最弱。
在H 2O 与HF 、H 2S 与HCl 的比较中,由于X 原子的电子亲合能和离子水合能的影响大于离解能的影响,HF 的离解能虽然比H 2O 大,HCl 的离解能也比H 2S 大,但因电子亲合能和离子水合能的关系,总的效应还是放热多,因此HF 比H 2O 容易电离,HCl 比H 2S 容易电离,所以酸性HF 比H 2O 强、HCl 比H 2S 强。
3Δ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