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的传统文化建设
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与价值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精神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宝贵财富。
然而,在当代社会中,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和全球化的影响,传统文化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并展示如何合理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一、弘扬国家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独特标识和精神基因,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独特魅力和民族特色。
在当代社会,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家文化自信成为一种软实力的展示与竞争。
通过传统文化的弘扬,可以增强国家文化自信,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二、传承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承载着丰厚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
在当代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快速变革的情况下,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可以给人们提供价值判断的准绳和道德观念的基石,引导人们正确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三、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传统文化强调家庭观念、崇尚和谐与稳定的价值理念。
在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快速,竞争激烈,压力大,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频繁发生变化。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现实生活的文化冲击,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
四、塑造个人个性与品格传统文化注重人的内在修养和品格养成,强调道德修养和品德塑造。
在当代社会,人们普遍注重物质追求和个人利益,缺乏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的约束。
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助于人们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并形成积极向上的品格和行为习惯。
五、激发创造力与创新思维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当代社会,创新和创造力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借鉴,可以激发创造力与创新思维,拓宽思维边界,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六、保护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文化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节约利用。
在当代社会,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资源压力。
如何抓好新形势下的文化传承工作
如何抓好新形势下的文化传承工作引言新形势下,文化传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抓好新形势下的文化传承工作,以确保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并融入现代社会。
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1. 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普及化,加大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场所的宣传力度。
2.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学校和教育机构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并加大对相关教师的培训力度。
3.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互动式传统文化教育工具,提高教育效果。
二、保护传统文化遗产1. 加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工作,确保历史遗迹得以保留。
2.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设立奖励机制鼓励个人和组织投入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3.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对破坏文化遗产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三、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1. 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节庆活动,吸引人们参与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2. 加强文化艺术交流,邀请国内外艺术家与传统文化专家合作,推动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3. 创新传统文化表达形式,结合现代元素,使传统文化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发挥新媒体的作用1. 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宣传和推广传统文化。
2. 创新传统文化内容的表现形式,制作有趣、有价值的文化传承视频、音频等,吸引年轻人的关注。
3. 提供线上研究平台,让更多人通过网络研究与了解传统文化。
结论在新形势下,抓好文化传承工作是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
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以及发挥新媒体的作用,我们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其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传承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传承作为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国家,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加速推进,许多传统文化逐渐失去了生命力,甚至濒临消亡。
传承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文化的责任与使命,也是现代社会文化多元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所以,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传承。
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传统文化是指具有历史沉淀和文化内涵的一种文化形态。
传统文化包含了中国上千年的文化积淀,如曲艺、民间故事、传统医学、茶文化、书法、绘画等。
这些文化品种既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
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传统文化遭遇了一些挑战。
为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许多政府部门、文化机构和学者做出了努力。
他们提出了各种措施,以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
下面列举一些重要举措。
1. 鼓励国外游客来中国游览我国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和支撑。
近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飞跃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旅游中体验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
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开始关注和学习中华文化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如:中国的武术、京剧、中国民乐等等。
这些都是将中华文化推广给外国人、传播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2. 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推广近年来,我国的教育部门也逐渐注重传统文化的教学,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之中。
尤其是一些艺术院校和高级中学,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质。
更重要的是,高校的文化交流也可以为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提供良好的平台。
3. 传统文化的继承家庭和社区的作用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从家庭、社区开始的。
一些著名文化学者也表达了对家庭和社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的重视。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家庭、社区的作用尤为重要。
这些机构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向年轻人和未成年人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能。
新形势下加强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进。
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资金投入不足
一些地方政府对文化建设的投入 相对较少,导致文化资源匮乏、 设施陈旧等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
决。
体制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在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 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弊端,如政 出多门、条块分割等,影响了文 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社会参与度不高
文化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但目前公众对文化建设的参与 度和认同感有待提高,社会力量 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尚未充分发
区文化资源匮乏,人们难以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02
文化创新能力不足
尽管我国文化产业在规模上不断扩大,但在内容创新和质量提升方面仍
有较大空间,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作品。
03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文化建设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化人才队伍,但目前我国在文化
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文化建设的深入推
04
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案例分析:成功的文化建设案例
案例一:故宫博物院的文化创新
• 传统文化创新传承。
• 故宫博物院通过与时尚品牌合作,推出文创产品,让 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生活,成功实现文化传承与创 新的结合。
• 多元文化融合。
案例二:深圳的文化城市建设
• 深圳作为移民城市,积极吸收多元文化,通过举办 丰富的文化活动,推动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打造出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文化城市。
发掘和保护文化遗产
1 2 3
完善法规制度
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确保文化遗产的发 掘、保护和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强化考古研究
加强考古队伍建设和考古研究,深入挖掘历史文 化资源,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学术支持 。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群众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在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化产品质量不高、传统文化传承困难、文化消费习惯转变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促进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是文化产品质量不高。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大量的文化产品涌现,但质量良莠不齐。
一些低质量、低俗化的文化产品充斥着市场,影响了群众的审美品位和文化素养。
二是传统文化传承困难。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不足,导致传统文化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
三是文化消费习惯转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消费观念也在发生改变,传统的文化消费模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市场需求不断变化,文化供给不足以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促进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
一是提高文化产品质量。
政府和各文化产业单位可以加大对文化产品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文化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引导市场向高品质、高水平的文化产品发展。
二是加强传统文化传承。
政府可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和宣传,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意识,鼓励年轻一代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保护和传承好传统文化。
三是满足多样化文化需求。
政府和文化产业单位可以加大对多元文化的推广和宣传力度,提供更多元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引导和塑造人们健康、积极的文化消费观念。
新形势下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试论新形势下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摘要:我国具有极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它是世界文化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
在五千多年的中华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该文是笔者根据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结合现代文化文明所做出的一系列剖视,对当今中华文明的继承创新探讨一下自己的理解,希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能够日益繁荣昌盛。
关键词:中华文明国际形势继承传播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09.156文化的定义是什么,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它们是人类智慧结晶,也是人类世界精神的阶梯。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有些历史文化正在退出人们的视野,在此情况下,该文笔者作为一个中华文明孕育环境下生长的中国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对我国文化的继承性创造性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为我国传统文化世界的继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1 新时代下,中华文明的继承发展中国独特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文化文明孕育了传统气息的中国人,中华文化的传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下文将根据中华文明的继承与发展做简要介绍。
1.1 特殊环境下中华文明的传承中国的地理环境因素影响我国的传统文明,我国拥有比较大的地理跨度,幅员辽阔,这一系列的客观环境决定了我们文明文化中拥有的地域性环境特征。
这些客观存在的地理环境对于我国文化的继承传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2 中华传统文化继承的本质特征独特性是中华文化的特征,由于地域环境的不同,处于其客观环境下的文化形式随着地域环境不同而拥有不同的文化形式。
这也是核心优势的一种体现。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文化悠久,无论是建筑文化还是语言文化都具有中华文明特有的符号,第一,文化符号是一种文化特殊性的集中体现。
我国的文化符号很容易与其他文明孕育的符号相区别,这是每种文明的重要属性之一,中华文明具有很强的辨析度,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孔孟文化,儒学文化都是对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
新形势下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
新形势下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备受关注。
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
在这个新形势下,我们如何看待和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引导年轻一代去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这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二、新形势下的传统文化现状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文化在年轻人心中的地位渐渐被削弱。
许多传统文化元素以及相关的价值观念逐渐被时尚、商业和娱乐所替代。
尤其是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一些不合理的、低俗的文化产品大行其道,对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更加明显。
传统文化的面临着挑战和困境。
三、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面对当前的形势,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需要从学校教育入手,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
学校应该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也能接触到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历史、宗教、道德、哲学、法律等相关内容。
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推广传统文化的相关活动,例如举办传统文化节日、展览、讲座等,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
四、对于新形势下传统文化的个人理解和观点在我看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重要而且复杂的工作。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对于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在尊重其他文化的前提下,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
我们也需要审视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不合理和过时的部分,对其进行合理的发展和创新,使之符合当代社会的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五、结语在新形势下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文化自信时代在变,文化也在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自信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典作品传承了几千年,历久弥新。
在新时代中,如何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并且让其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成了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无论是在文化价值还是民族精神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传统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为我们打开了前人磨灭的智慧之门,让后人能够更好地把握自身乃至民族的本质。
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是植根于百姓、培养民众精神力量和文化素养的重要力量源泉。
另外,传统文化还能够让我们了解历史沿革和民族发展的轨迹,从而认识自己、理解自我,并在民族认同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当代社会,我们面临的是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也是文化传承创新和文化安全保障的新课题。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让传统文化在变革中得到强化,保持了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当代生命力。
在电子化信息的时代,传统文化适应新时代,出现了新的表现方式,比如网络文化、数字文化等。
当前,数字文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已经在更高程度上加速了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传统文化适应新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融入科技时代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三、文化自信与弘扬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是新时代的核心精神和价值取向,是坚定的文化立场和文化自觉的具体体现和实践。
文化自信要求我们对传统文化心存敬畏,以此为源泉,努力推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统筹多种发展,塑造丰富多样的文化形态,建设中华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
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
在传承弘扬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和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实质内涵,开展保护、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研究,强化民族文化自觉。
要加强国学教育、经典诵读和经典文化传承和创新,培养和造就爱国贤才、文化名人和学术权威,为国家文化繁荣奠定基础和赋能。
浅谈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浅谈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牵涉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民族的独特风貌,是历史的记忆和根基。
而创新则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既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尊重和保护,又需要结合现实需求进行创新和发展。
首先,传统文化传承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传统文化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是整个民族的根与魂。
传统文化传承是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和承认,是对前人智慧的传承和继承。
只有传承传统文化,才能真正继承和弘扬民族的精神文化遗产,将其发扬光大,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我们民族的文化底蕴。
其次,传统文化传承需要创新。
传统文化虽然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和丰富的内涵,但它需要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传统文化的创新可以使其更加活力四射、富有生命力。
在传承中融入创新,可以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和活力,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紧密相连的,两者不可偏废。
传统文化传承的核心是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将其传递给后代;而传统文化创新则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为其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
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一种有机结合,是统一于多样性的关系。
只有在传承中创新,才能使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焕发出勃勃生机。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教育中,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其次,应加大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力度,加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整理和传承。
同时,要鼓励创新,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最后,政府和社会应共同参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工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事业。
总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
只有在传承与创新的双重推动下,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关于如何在新时代进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文章
关于如何在新时代进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文章如何在新时代进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导语:随着时代发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的重要任务。
在新时代,如何进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共同挑战。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为读者带来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1.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价值和意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是实现文化自信、推动文明进步、促进乡村振兴、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它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是与国家现代化进程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现状和问题然而,当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依然面临转型时期的多重挑战。
它需要在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融入当代社会,面对现实问题,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困惑。
二、深度探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1. 加强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加强文化自信。
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民族,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2. 推动科技创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二是推动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现代文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我们要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和投入,培育创新型人才,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
3.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三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群众基础,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们要积极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风尚。
三、广度探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1. 建设现代文明教育体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之一是建设现代文明教育体系。
我们要加强对公民的教育和培养,提高大众的文明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
2. 促进文艺创作繁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之二是促进文艺创作的繁荣。
新时代下中华传统文化挑战与发展
新时代下中华传统文化挑战与发展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华传统文化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根源,它经过千百年的沉淀和积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人文精神。
在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的今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互动与融合正在掀起新的热潮。
一、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虽然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很多优秀的方面,但是面对现代化的冲击,它也遭受到了许多的挑战。
首先,各种新型文化的冲击使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的影响力大大缩小。
年轻人往往更加崇尚现代化、时尚化、国际化的文化趋势,而不再像前辈那样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依托。
其次,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消费主义思潮,使得市场逐渐成为影响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传统文化的市场竞争力遭受到严重挑战。
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和商业化开发难度大,使得它在商业领域中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再次,网络技术的普及和信息爆炸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与此同时,智能化技术和时代的变迁,也使得传统文化的形态和受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些因素使得许多传统文化的元素逐渐消逝,只留下了形式,使传承减弱。
二、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在新的发展阶段中,传统文化需要寻找一个与时代共同发展的道路。
传统文化不应该被孤立起来,而是要与时俱进,与现代化相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以下是几个传统文化发展的方向:1. 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
在全球文化交流的今天,取长补短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要让传统文化更具有现代性,就需要借鉴国内外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
同时,也要注重文化创新,发扬文化的独特魅力,制造出符合时代潮流并独具中华韵味的新文化形态。
2. 加强文化教育和宣传。
文化教育和宣传是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正规教育、新媒体宣传、社会场馆、大型文化活动等多种渠道,弘扬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3.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可以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当代市场需求,拓展传统文化产业的版图和商业空间。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谈谈看法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近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仍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我个人对这个话题的理解和看法。
一、传承与发展的历史渊源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承载着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光辉。
我们可以从古代的经典文化、传统礼仪、古代思想等多个方面来追溯中华传统文化的渊源。
这些文化元素以其博大精深、博古通今的魅力,影响并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
传统文化也在历史的长河中融合外来文明的精华,并与之交融,甚至被其他文明所传承和发展。
二、当代的传承与发展在当代社会,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不断面临着诸多挑战。
社会快速发展和多元化的文化冲击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压力,另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给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传承并不等于停留,中华传统文化在传承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发展。
就像一棵参天大树一样,传统文化深深扎根于我国大地,吸取养分,展现着生机与活力。
传统文化不应被束缚,而是应该与时俱进,融合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三、我的个人看法作为我的文章写手,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持着坚定的信念。
我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它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文化精髓。
我也认为传统文化应该与时俱进,融合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我希望通过我的文章,能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添上一份微薄之力。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的事业。
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启发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并共同致力于传承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谢谢。
以上是我根据你提供的主题撰写的文章,希望能够满足你的要求。
如果需要进行修改或调整,请随时告诉我。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和丰富的过程。
在当代社会,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但也有许多机遇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分析1. 传统文化教育缺失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但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教育缺失严重,很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对传统文化抱有偏见或误解。
这种情况导致了传统文化的流失和传承困境。
2. 商业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商业化对传统文化的侵蚀也愈发严重。
传统文化被过度商业化,失去了应有的内涵和魅力,成为了单纯的商品和娱乐元素。
3.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脱节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逐渐脱节,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显得有些“过时”,难以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同。
二、对策建议1.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向学生传授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念。
加大传统文化普及度,扩大传统文化教育的覆盖面和深度。
2. 立法保护传统文化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出台相关法律和政策,保护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遗产,遏制商业化对传统文化的侵蚀,保护传统文化的纯粹性和原汁原味。
3. 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要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的活力,让人们在现代生活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实用性。
4. 利用新媒体推广传统文化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评台,推广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实现传统文化的时代更新。
三、个人观点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支柱,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应该积极采取行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保护传统文化、推广传统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更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共同努力,传承好、弘扬好、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支柱。
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是国家的瑰宝,更是影响和塑造了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某些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在现今社会中,由于物质文化的消费和现代化的影响,很多人的精神世界正在发生着变化。
传统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就面临着失去传承的威胁。
具体表现在:1.很多传统文化载体,如传统戏曲、乐器等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人们遗忘,甚至不再有人继承。
2.现代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越来越缺少了兴趣和理解。
解决方案:1.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通过音乐、电影等文化载体来具体呈现传统文化。
2.加强传统文化遗产维护的力度,将文化遗产保护好,并加强对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
3.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中增加传统文化课程。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的某些价值观念和现代社会的一些规则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冲突。
例如传统文化强调家长权威、长辈的权威和尊重等观念,而现代社会则强调平等、民主、自由等价值观。
这种冲突往往会导致两种文化之间的难以调和甚至撕裂。
解决方案:1.加强文化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认识和理解。
2.制定相关法律,完善法律体系,增强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保障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合法性和存在价值。
3.加强传统文化的解读和梳理,通过新的文化载体来传播传统文化,并增加与现代社会的沟通和交流。
三、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融合关系融合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传统文化也应该在融合进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然而,在与其他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1.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传统文化需与外来文化进行融合,但融合中可能导致其部分特征的消失。
2.文化交流中,部分不符合传统文化的观念可能会出现,导致文化自身矛盾。
谈谈你对我国文化建设的理解
谈谈你对我国文化建设的理解我国文化建设是指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融入现代文明成果,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人民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文化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认为我国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传统医药、中华武术等。
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观念。
在文化建设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和研究这些传统文化,使其成为引领现代社会发展的智慧和力量。
我国文化建设需要与时俱进,融入现代文明成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文明对于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要借鉴吸收西方等其他国家的先进文化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化形式。
例如,我们可以将传统的戏曲艺术与现代舞台技术相结合,创作出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感的戏剧作品。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新兴文化形式的引导和管理,促进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产品的产生和传播。
我国文化建设还需要注重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
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体和受益者,他们的文化需求应成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们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幸福感。
我认为我国文化建设还需要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
文化是不同国家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友谊。
我们可以通过举办文化展览、文化交流活动等形式,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成就,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同。
同时,我们也要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的文化成果,以丰富我国的文化内涵,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我国文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文明成果,注重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一宗宝贵财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综合性、包容性、文化内涵深度和广度、文化精神力量等方面都有其独特魅力。
在当今世界端与复杂的社会大背景下,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既是保持文化自信、弘扬独特文明的需要,也是推进文化创新、促进人类共同进步的必要条件。
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1、承传文化的历史使命。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每一代人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为了防止文化断层,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基因。
2、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的强盛之基,也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之本。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传承和发展这种传统文化,可以加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并且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中更好地展示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特色。
3、推进文化创新创意。
中国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其中既有对世界的贡献,也与现代文明之间息息相关。
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对现代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的应用,促进文化创新和发展。
二、现代社会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的困难和挑战1、传统文化的普及程度和接受度。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难度主要在于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普及程度和接受度不高。
与当代最热门的娱乐或时尚文化相比,传统文化缺乏趣味,且缺乏吸引人们注意的手段和平台。
这样就使得传统文化的普及成为了一个困难的问题。
2、传承渠道的狭窄。
现代社会的传承渠道一般都与商业经济密切相关,普及度较高的文化产品往往与数字产品市场存在较高的相关性,这种市场导向方式能够对现代文化提供强劲的推动力。
但是,连接传统文化和现代商业的桥梁很少,使传统文化的传承受阻。
3、传统文化的教育体系不完善。
在当代教育中,传统文化几乎被排除在了教育体系之外。
教学严重依赖于机械式的记忆与理解,而忽略了对传统文化根源的探讨和思考,使得学生习得的传统文化知识由于缺乏深刻的理解而缺乏本质上的意义,传承困难。
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困境及建议
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困境及建议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灵魂。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面临着一些困境。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这些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传统文化价值观转变困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转变,这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困难。
许多年轻人更加追求物质享受和个人利益,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度下降。
为了应对这一困境,我们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参与。
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展览、演出等活动,让年轻人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脱节困境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
许多人过于追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忽视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创新传统文化的形式与内容。
例如,在现代音乐中融入传统乐器的演奏,或是在现代建筑中运用传统建筑风格的元素等。
这样既能保留传统文化的特色,又能使其与现代生活相融合。
三、传统文化传承机构缺乏支持困境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组织来进行,然而,目前许多传统文化传承机构面临着经费不足、人才流失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政府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传承机构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经费和人力资源。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传承人的培训和激励,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困境在现今教育体系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地位相对较低,学校教育更注重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培养,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传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将传统文化纳入学校教育的内容之中。
可以通过开设传统文化选修课程、组织传统文化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五、传统文化传承方式单一困境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主要依赖于口头传承和师徒传承,这种方式存在着传承效率低、传承范围狭窄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我们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移动应用等,将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技艺进行数字化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累的文化精华,它承载着丰富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审美情趣以及人际交往方式等。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并指出应采取的策略,以确保其可持续的未来。
一、传承与创新并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键在于传统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在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必须加以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例如,在文化艺术领域,继承传统的技艺和审美观念,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创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具备现代视角的艺术作品。
传承与创新并行可以使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教育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正确认识与传达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是培养后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关键。
学校和家庭应该合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包括讲授传统文化知识、组织传统文化活动以及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等方面。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以保持其传承与发展。
三、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在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播面临着全新的机遇。
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技术手段,可以将传统文化以更加现代化和便捷的形式展示给广大群众。
各级政府和文化机构应该积极支持和推动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包括建设传统文化数字资源库、开设线上线下互动体验活动等。
通过数字化传播,可以拓宽传统文化的受众群体,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国际交流与交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限于国内,还需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
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可以让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各地的文化进行交融,形成新的文化合力。
同时,通过与国外的文化交流,也能够获得更多开拓视野和拓展传统文化的机会。
因此,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并实现创新发展。
关于传统文化建设的建议
关于传统文化建设的建议
1.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力度,包括传统文化的知识传授和传统文化活动的组织。
此外,社会也应该提供更多机会让年轻人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如文化展览、讲座、工作坊等。
2. 保护传统文化遗产: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同时,应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人员和机构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意识。
3. 加强传统文化研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对接与创新。
鼓励学者、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相关研究,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金。
4. 倡导传统文化价值观: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回归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的仁爱、尊敬、孝顺等核心价值观念。
通过媒体、教育等渠道向公众普及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5. 结合现代社会需求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并不是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对立的,可以通过结合现代社会需求,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例如,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产品创新中,以及传统文化与旅游、体育等产业的结合。
6.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广中国传统文化。
建立文化交流机制,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了解与友谊。
总之,传统文化建设需要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措施和持续的投入,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
《传承》2009年第4期[作者简介]王克兢(1986-),男,安徽六安人,安庆师范学院政法学院2007级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硕士研究生。
安徽安庆246133。
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
全球化浪潮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推行发展起来的一种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世界性的行为。
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同时也包括文化实力的竞争。
主导全球化进程的西方发达国家把西方的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大量的传输到世界各地,对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冲击。
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这一时代背景下,应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建设,适应于全球化的时代要求,适合和促进国家在新时代新的发展任务。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一)传统文化的民族自创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创造的。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社会的少数几个民族之一。
中国是农业文明时代创意精神、创新系统和创造能力都非常发达的国家。
中国农耕经济孕育出的儒家文化,其爱好和平、讲究秩序、追求务实与和谐的文化特征,培养了民族坚韧忍耐的性格,并使其民族文化显示出了强劲的持续性和延续力。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构筑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
梁漱溟先生说:“中国文化独自创发,慢慢形成,非从他受。
”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民族的、自创的特性,使得“历史上与中国文化若后若先之古代文化,如埃及、巴比伦、印度、波斯、希腊等,或已夭折,或已转易,或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
惟中国能以其自创之文化绵永其独立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
传统文化的这一民族的、自创的特性,使得“中国文化自具特征,自成体系,与其他文化差距较大”。
[1](P7-8)(二)传统文化的包容多样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兼收并蓄、求同存异的多样性的文化实体。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缔造的,包含了各族人民的优秀文化成果,凝聚着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形势下的传统文化建设
描述: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形势下,应如何做好传统文化建设呢?一、挖掘和阐发优秀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以“崇尚道德”和“礼义之邦”而著称于世界民族之林。
爱国、诚信、厚仁、重义、敬亲、贵和、求新、好学、勤俭、奉公等道德要求,经过数千年的不断陶冶、实践和发展,已经融人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中国人古代一直存在着以民为本的思想。
商周时代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苟子说:“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些思想本身,是进步的。
在人生态度上,司马迁那种虽处逆境而奋发有为,苏东坡豪放达观的胸怀。
孟子“我善养浩然之气”,伟大诗^杜甫“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抱负。
均是一种健康的精神境界。
对待自然、命运上,苟子“制天命而用之”,柳宗元、刘禹锡的“天人交相胜”,王夫子的“相天”、“造命”说,无不包含着人定胜天的思想光辉。
在对待个体生命的权利和自由上,《古诗十九首》和阮籍《咏怀诗》
对人生意义的关注,《世说新语》中对个人价值的肯定,《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都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注入了一般新鲜的血液。
在对待个人与社会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位卑不肯忘忧国”、“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均是很高尚的精神境界。
“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时代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方面。
二、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群众教育群众教育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文化是由人创造的,也是由人传承的,如果优秀传统文化不对人发生作用,不能深入人心,不能成为人的精神追求、精神力量、精神财富,传承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内化为人的文化素养,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实现知行合一,才能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阐述文化建设时强调了“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目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了“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等,这些要求揭示了文化传承、创新、发展都必须作用于人,要内化为人的文化素养,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
群众教育重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基本精神。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表现的形
式和载体也是非常丰富。
除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还有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统节日等,但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和载体都体现了一些基本精神。
发挥群众教育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基础性作用,关键是要通过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基本精神。
比如,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就是为了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而执著追求,这种积极向上、坚韧奋发、革故鼎新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始终不屈不挠、傲然挺立的重要原因。
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传承这种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自强不息”精神。
事实上,我国传统文化中还蕴含着许多值得弘扬的基本精神,应通过群众教育把这些基本精神传承下去。
三、加强民间传统文化遗产保护与抢救中国的崛起让世界为之瞩目,中国的强盛更应重新焕发国人的民族意识,传统文化和民俗艺术应该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肩负着中国和世界之间沟通和理解的桥梁和纽带。
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但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这些几千年古老文明的载体历久弥新,仍然闪烁着璀灿的光芒。
重新认识传统文化——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从远古流传至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
然而,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影响,这些节日正在逐
渐丧失魅力。
而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些舶来的“洋节”却越过越红火。
传统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受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会自然形成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其精神影响力是巨大的。
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就是因为有这些东西包装着我们,真的被遗弃了,那我们在精神上就很难说是一个完整的中国人。
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漠视节日文化的衰落。
应在保护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弘扬传统节日方面率先行动,这需要各种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当然,年轻人更要积极参与传统节日文化,通过各种方式去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最近,国家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保护工作加大了力度,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入围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向社会公布,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进入了实施阶段。
我们有理由相信,传统节日文化在未来的岁月里,将不断创新发展、发扬光大。
四、创新传统文化的内涵文化不只是传承,更重要的是创新。
在创新过程中,正在不断培育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会越来越显示出一种从容的、本土化的风范,会越来越把历史上的核心价值,身体力行地传导到每一个公民的行为之中。
同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其长处。
“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恩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中国人崇高天伦,这是西方文化往往比不上的,很大程度上温暖
着我们的人生,支持着我们战胜各种困难。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面对生活中种种挑战,中国人并不屈服,而始终保持一种信心、斗志,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仁者爱人”。
中国人常常讲究道德,以友善态度看人,以友善态度对待其它民族,这对于国内社会秩序的建立,对于国际社会良好秩序的建立,其作用也是积极的。
有着强烈的为国为民建功立业思想。
从马援的马革裹尸,霍去病的“匈奴未破,何以家为”,曹操的“对酒当家,人生几何”,到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均体现这种强烈抱负的存在。
等等。
所有这些,都是西方文化望尘莫及的。
但传统文化也要创新。
在抱怨年轻人“忘本”,把传统都丢光了的同时,一些民俗专家认为,针对“传统之冷”的危机,关键问题不是怎样保护。
而是需要创新。
短短几年工夫,“情人节”从无人知晓到现在炒得火热,商家功不可没。
他们针对年轻人追求甜蜜、浪漫的心理。
在“情人节”尚早之时便开始运作,用尽各种花招吸引顾客,应景打造各式各样的巧克力、鲜花、蛋糕、项链等产品。
而元宵节的汤圆从制作到推广都没有什么“想象的空间”,商家们的灰心让元宵这种让国人提起来引以自豪的吃食,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应采取措施,进一步挖掘各种节日文化的内涵,赋予新的元素。
应该扶植传统节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应该注意文化的保护,组织专门力量研究传统节庆形成的历史、它的发展和对这个民族起到的作
用,以便知晓其精华,传承其在道德教育、伦理教育、培育民族精神等方面的有益之处。
最重要的是在内容上积极引导,在传统节庆日给出专门时间,组织大型的、健康有益的、寓教于乐的活动,不断倡导、继承、创新节日文化。
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我们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
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
而且,正是这种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为我们,所要做的是同先辈们一样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
这不但是每个中华儿女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根本途径,更是祖国对我们的要求。
让我们一起为中华传统文化这颗长寿树浇水、施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