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范文精选:三字经:孔子虚心请教项橐的故事
三字经的故事短篇
三字经的故事短篇三字经的故事短篇《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并称为三⼤国学启蒙读物。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化遗产,它短⼩精悍、琅琅上⼝,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地理、道德以及⼀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下⾯有整理的三字经的故事短篇,欢迎阅读!三字经的故事:《囊萤映雪》“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这是两个关于勤学的故事。
晋代的⼀个名叫车胤的孩⼦,他家中贫苦,没钱买灯油,⼜想晚上读书,于是在夏天的晚上,抓⼀把萤⽕⾍装在⽩布袋⼦⾥⾯,靠着微弱的灯光读书;映雪是晋代的孙康,在冬天的夜⾥,利⽤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这两个⼈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学之⼈。
三字经的故事:【孔⼦相师】有⼀天,七岁的项橐和⼩伙伴们在路上玩筑⼟为城的游戏,正巧孔⼦率众弟⼦经过。
他们只顾埋头游戏,没有躲避孔⼦乘坐的车。
孔⼦弟⼦下车责备,项橐回答说:从古⾄今,只有车避城,哪有城躲车?孔⼦看⼩⼩的项橐说得头头是道,⼼⾥欢喜,便令弟⼦绕道⽽⾏。
孔⼦⼼想,这⼩孩聪明,我倒要考考他,便问:什么⼭上没有⽯头?什么⽔⾥没有鱼⼉?什么门没有门闩?什么车没有轮⼦?什么⽜不⽣犊⼉?什么马不产驹⼉?什么⼑没有环?什么⽕没有烟?什么男⼈没有妻⼦?什么⼥⼈没有丈夫?什么天短?什么天长?什么树没有枝⼉?什么城⾥没有官⼉?什么⼈有名没有字⼉?项橐想了想,回答说:⼟⼭上没有⽯头,井⽔⾥没有鱼⼉,空门没有门闩,舆车没有轮⼦,泥⽜不⽣犊⼉,⽊马不产驹⼉,砍⼑没有环,萤⽕没有烟,神仙没有妻⼦,仙⼥没有丈夫,冬天⽩天短,夏天⽩天长,枯树没有枝⼉,空城没有官⼉,⼩孩⼦有名没有字⼉。
孔⼦听完,暗暗吃惊项橐的聪明。
项橐接着反问孔⼦:鹅鸭为什么能浮在⽔⾯上?雁鹤为什么善于鸣叫?松柏为什么冬夏常青?孔⼦回答:鹅鸭能浮在⽔⾯上,是因为它们的脚是⽅的;雁鹤善于鸣叫,是因为它们的脖⼦长;松柏冬夏常青,是因为树⼼坚实。
项橐笑着说:不对!龟鳖能浮在⽔⾯上,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脚⽅吗?青蛙善于鸣叫,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脖⼦长吗?⽵⼦冬夏常青,难道是因为⽵⼼坚实吗?孔⼦知道项橐⾮常聪明,知识渊博,惊叹:后⽣可畏也,后⽣可畏也!⼜对弟⼦们说:项橐虽幼,可以为师。
项橐三难孔子_故事
项橐三难孔子项橐三难孔子春秋时期,有个聪明好问的孩子叫项橐。
有一天,项橐在路边玩耍,看见了孔子和他的弟干们。
项橐早就听说孔子的大名,便走上前恭敬地说:“我有问题向您请教:请问早晨的太阳离我们近,还是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近呢?”孔子说:“孩子,你是怎么看的呢?”项橐说:“我看好像是早上的太阳离我们近些。
因为太阳刚出来时,像车上的篷盖那么大,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碗口那么大了,这不是由于离我们远的看上去就小,而离我们近的看上去就大吗?”孔子说:“你说得对。
”可项橐又问:“先生,早晨的太阳看起来红彤形的,却一点儿不热,可中午的太阳烤得人满头大汗。
我们知道,火离我们远就会感到冷,离我们近就会感到热。
这是不是又说明早晨的太阳离我们远而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近呢?”孔子深思了一会儿说:“嗯,有道理。
”项橐可不高兴了,对孔子说:“开始我说早晨大阳离我们近,您说对;现在又说中午太阳离我们近,您也说对。
到底哪一个对呢?”“这个…”孔子一时回答不上来。
他的弟子也你看你我看你,无人能够解答。
项橐说:“您是有学问的圣人呀,怎么连这个也说不清楚呢?”孔子说:“孩子,圣人也有不懂的东西呀!”在春秋时代,孔子的学问是当时最高的了,但他仍然会遇上不能回答的难题。
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再大的学问也是想对而言的,世————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上只有学问非常高的人,没有无所不知的人。
即使到现在,科学发展到今天的程度,我们仍然有许多未解之谜需要澄清,需要去探索。
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就没有理由骄傲和自满,没有理由不虚心和谦恭,我们还要学习项橐勇于向前人挑战的勇气和精神,向更高的目标攀登。
2————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孔子和项橐的故事_项橐考孔子的故事
孔子和项橐的故事_项橐考孔子的故事项橐,春秋莒国人,被称为神童。
孔子曾经拜项橐为师,关于孔子和项橐的故事有很多。
下面是为你搜集孔子和项橐的故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名丘,字仲尼,设教于鲁国之西。
一日率诸弟子御车游赴秦国之地,路逢数儿嬉戏,中有一儿不戏。
孔子驻车问曰:“独汝不戏,何也?”小儿答曰:“凡戏无益。
衣破难缝,上辱父母,下及门中,必有斗争。
劳而无功,岂为好事,故乃不戏。
”遂低头以瓦片作城。
孔子责之曰:“何不避车乎?”小儿答曰:“自古及今,为当车避于城,不当城避于车。
”孔子乃勒车论道,下车而问焉:“汝年尚幼,何多诈乎?”小儿答曰:“人生三岁,分别父母,兔生三日,走地畎亩,鱼生三日,游于江湖。
天生自然,岂谓诈乎?”孔子曰:“汝居何乡何里何姓何名何字?”小儿答曰:“吾居敝乡贱地,姓项名橐,未有字也。
”孔子曰:“吾欲共汝同游,汝意下如何?”小儿答曰:“家有严父,须当事之,家有慈母,须当养之,家有贤兄,须当顺之,家有弱弟,须当教之,家有明师,须当学之,何暇同游也?”孔子曰:“吾车中有三十二棋子,与汝弈博,汝意下如何?”小儿答曰:“天子好博,四海不理,诸侯好博,有妨政纪,士儒好博,学问废驰,小人好博,输却家计,奴婢好博,必受鞭扑,农夫好博,耕种失时,是故不博也。
”孔子曰:“吾欲与汝平却天下,汝意下如何?”小儿答曰:“天下不可平也,或有高山,或有江湖,或有王侯,或有奴婢,平却高山,鸟兽无依,填却江湖,鱼鳖无归,除却王侯,民多是非,绝却奴婢,君子使谁?天下荡荡,岂可平乎?”孔子曰:“汝知天下,何火无烟,何水无鱼,何山无石,何树无枝,何人无妇,何女无夫,何牛无犊,何马无驹,何雄无雌,何雌无雄,何为君子,何为小人,何为不足,何为有余,何城无市,何人无字?”小儿答曰:“萤火无烟,井水无鱼,土山无石,枯树无枝,仙人无妇,玉女无夫,土牛无犊,木马无驹,孤雄无雌,孤雌无雄,贤为君子,愚为小人,冬日不足,夏日有余,皇城无市,小人无字。
孔子拜师
《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昔仲尼,师项橐(tuó)。
”“仲尼”大家都知道是孔子,而“项橐”是燕国一少年。
有一天,项橐见到孔子时说:“听说孔先生很有学问,特来求教。
”孔子笑着说:“请讲。
”项橐朝孔子拱拱手问:“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听后说:“你真是问得怪,江河湖海,什么水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也难于开花。
”项橐一听格格直笑,晃着脑袋说:“不对。
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
”孔子叹道:“后生可畏啊!老夫愿拜你为师。
”
从“孔子拜师”的故事中,我们应得到两点启示:一是学问(知识)是无止境的;二是要善于观察、分析、积累。
若只捧着现有的知识,坐而不学,将被社会淘汰。
要不,孔圣人为什么会败在项少年手下呢?。
三字经解释: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导语】孔⼦曾经拜郯⼦学礼仪;拜长弘和师橐学乐曲;拜⽼⼦学⼈⽣哲学。
孔⼦曾说过:三个⼈⼀起同⾏,其中⼀定有⼀个⼈值得我向他学习和效法的”。
下⾯是分享的三字经解释: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欢迎阅读参考! xīzhòngní 昔仲尼 shīxiàngtuó 师项橐 gǔshèngxián 古圣贤 shàngqínxué 尚勤学 【注释】 仲尼: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
项橐:七岁为孔⼦学琴⽼师。
【解释】 从前,孔⼦是个⼗分好学的⼈,当时鲁国有⼀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就曾向他学习。
像孔⼦这样伟⼤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呢? 【启⽰】 孔⼦曾经拜郯⼦学礼仪;拜长弘和师橐学乐曲;拜⽼⼦学⼈⽣哲学。
孔⼦曾说过:三个⼈⼀起同⾏,其中⼀定有⼀个⼈值得我向他学习和效法的”。
【故事】 春秋时代,有⼀次,孔⼦与学⽣坐着马车出门,在途中看到许多孩童在路边嬉戏。
其中有个叫相橐的⼩孩在道路上独⾃玩着筑城的游戏。
孔⼦的弟⼦便⾛到⼩孩的⾝边,告诉他车⼦要经过,请他道路旁玩,只见项橐理直⽓壮地对他们说:“我只听过马车饶着城⾛,没听过拆城让马车过的道理。
”孔⼦听了⼩孩的话,便对他说:“你⼩⼩年纪,却懂得很多吗!”“⼩鱼⽣下来⼏天就可以在⽔中⾃在地游来游去,⽽兔⼦⽣下三天,就能跑好远,我的年纪不他们都⼤,当然应该懂很多事了。
”孔⼦听到项橐不服⽓的回答,便决定考考他。
“你知道什么⼭没有⽯头?什么树没有树枝?什么⽕没有烟吗?”“⼟⼭没⽯头,枯树没树枝,萤⽕⾍没烟。
”项橐这个⼩朋友是不是很聪明呢? 【赏析】 孔⼦是圣⼈,是中国的万世师表。
孔⼦⼀⽣勤学好问,孜孜不倦,学⽽不厌。
⼦⽈:“⼗室之⾢,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孔⼦有⼀次进⼊太庙,为了不失礼节,事事都要问太庙的⼈,“⼦⼊太庙,每事问”就是这件事情的记录。
“孔⼦师项棄”来源于⼀个有趣的两⼩⼉辩⽇的故事。
三字经小故事(精选20个)
《三字经小故事》三字经小故事精选(一):【孔融让梨】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
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十分喜爱他。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就应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就应让着他。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向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三字经小故事精选(二):【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
这个善良的本性,每一个人都相同,之后因为个人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便产生了很大的差别。
如果幼小的时候不施以良好的教育,那么他的性情便会受到不好的影响而有所改变。
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有恒而专心一致的去教育孩子。
晋朝时,有个名叫周处得人。
他是一个本性善良的人,但是,由于他自小便没了爹娘,在无人教导的情形下,周处的性情变的很残暴,行为也十分野蛮。
周处喜欢欺负弱小,常常因为自己不高兴,就把别人打的头破血流的,所以,村里得人见了他,总是躲的远远的。
这几天,村子里出现了一只凶恶的老虎,在山脚下的大湖里也出现了一只可怕的蛟龙,常常侵害村里的农作物,甚至还把农民活生生吞掉,大家觉得很害怕,甚至把老虎、蛟龙及周处合称三害,还说三害不除,村民将永无安宁之日。
周处听说了村里来了这三害好打架的个性使他立刻到山里一拳就把老虎给打死了,之后又到湖里抓蛟龙,在湖里追了三天三夜,才消灭了蛟龙。
岸上的村民见周处一向没有浮出水面,还以为他和蛟龙同归于尽了,于是,大家便在岸上庆祝除去了三害。
周处回到了村子里,明白了自己竟是第三害后,从此下决心改过自新,不在做个让人家厌恶的人。
三字经小故事精选(三):【黄香温席】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
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
孔子拜小孩项橐为师的故事
孔子拜小孩项橐为师的故事项橐是个小孩,而孔子曾拜项橐为师,是真的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孔子拜小孩项橐为师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相师的故事孔子相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在《史记》中也有记载,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有一日,孔子带领着弟子们路过一处地方,孔子见到有一个孩子在路中间用沙土建造了一座“城池”把自己围在里面。
孔子很好奇,于是询问小孩:“你为什么要在路中间玩耍,不躲开马车呢?”那孩子则伶俐的反问道:“从来只有马车躲避城池的,哪有人说城池要给马车让路的。
这个国家的人们都说孔老先生是个学识渊博,知天文,明地理,是整个天下最有学问的人。
今天看来实在是名不副实,传言夸大啊。
”孔子被讽刺地不知言语,于是问其姓名,那孩子回答自己叫做项橐。
之后,孔子晃过神来,决定为难一下那小孩,给自己挽回一点颜面,结果孔子提出了一堆难题都被项橐一一解答。
孔子冷静下来后,调整好心态对项橐俯下身子心服口服道:“有志不在年高,达者为先,我应该拜你为师。
”孔子觉得项橐年纪小小就有渊博的知识,并且能言善辩,连自己也要甘拜下风。
于是之后对弟子们训诫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矣,治学当不矜不傲,对自己不如的人应该不耻下问。
”这就是孔子相师,感叹“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宋代的应麟编写《三字经》记载到:“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孔子的生平事迹孔子(公元前551年,即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479年,即鲁哀公十六年),名孔丘,字仲尼。
庚戌年戊子月庚子日甲申时,孔子出生于春秋末期的鲁国陬邑,也就是当今的山东省曲阜市。
他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集大成者,是儒家学派思想的始祖。
孔子是从宋国逃出来的殷遗贵族的后裔,宋国夏邑是其祖籍,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市。
孔子自小过着清贫的生活。
三岁时,父亲就离开人世。
母亲颜氏就带着他离开出生地尼山,来到阙里。
生活拮据的他,做过许多工作来补贴家用。
虽然经济上困难,但也抵挡不了孔子对求学的热情。
孔子拜七岁神童项橐为师的故事
孔子拜七岁神童项橐为师的故事第一篇:孔子拜七岁神童项橐为师的故事孔子拜七岁神童项橐为师的故事项橐(tuó),是中国古代的神童。
年仅7岁就当了孔子的老师。
《孔子项橐相问书》叙述的就是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有趣故事。
孔子周游列国,四处讲学,宣扬儒家思想。
一天,他正在坐车赶路,发现有三个小孩正在玩,其中一个小孩用沙土堆成了一座城。
这个小孩就是项橐。
车被城挡住了,走不了了。
可是这个小孩仍然在玩着,兴致勃勃,就象没有看见一样。
孔子下车,微笑着说“你怎么不知道车来了要让路呢”项橐这才抬起头来拿起大人的口气说:“从古至今,只听说车要绕城而过,那有城要避开车的道理?”孔子听了非常诧异,小孩如此能言善辩,而且象成年人一样镇定自若。
孔子对这个孩子产生了兴趣,决定要考考他,就问道:“你知道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中没有鱼?什么门关不上?什么牛没法生牛犊?什么马不能生马驹?什么刀上没有环?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样的男人没有妻子?什么样的女人没有丈夫?什么时候白天短?什么时候白天长?什么树不长杈?什么样的城没有使者?什么人没有孩子?。
”孔子一口气提了40多个问题。
项橐认真听完,不慌不忙地回答:“土山,井水,空门,泥牛,木马,砍刀,萤火,仙人,仙女,冬天,夏天,枯树,空城,小孩。
”这些问题涉及天文地理,自然现象,家庭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内容广泛,项橐都能对答如流,滴水不漏。
孔子佩服,连说六个“善哉”!项橐并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人们所尊敬的孔子,项橐朝孔子拱拱手问:“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听后说:“你真是问得怪,江河湖海,什么水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也难于开花。
”项橐一听格格直笑,晃着脑袋说:“不对。
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
”孔子叹道:“后生可畏啊!老夫愿拜你为师。
”孔子又说:“我车中有棋,咱们赌一盘吧。
”谁知项橐一本正经地拒绝,振振有辞地说:“我不赌博,天子好赌,天下就不能太平,天公也不作美,诸侯好赌,就无心思治理国家;官吏好赌,就会耽误处理文案;农民好赌,就会错过耕种庄稼的好时机,做学问的好赌,就会忘了诗书礼仪,小孩子好赌博,该挨揍。
关于虚心的历史故事
关于虚心的历史故事
《孔子与项橐的故事:虚心求教》
在很久很久以前,大圣人孔子那可是知识渊博,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传播学问。
有一天,他们坐着马车赶路,天气炎热,大家都有点疲惫。
走着走着,就看到路边有个小孩,那小孩就是项橐,正用树枝在地上画着什么。
孔子的马车走近了,项橐却一点也不慌张,没有避让的意思。
孔子的弟子们就有点不高兴了,心想这小孩怎么如此无礼。
其中一个弟子就大声说道:“小孩,你为何不躲开,没看到夫子的马车吗?”项橐却不慌不忙地抬起头,眼睛亮晶晶地说:“我听说马车遇到城池要绕行,你们看我在地上画的这方方的,不就是一座城池吗?你们的马车怎么能直接压过去呢?”
孔子一听,觉得这小孩不简单啊!他赶忙下了马车,走到项橐跟前,笑着说:“小友说得有理,是我们疏忽了。
”孔子就和项橐聊了起来,他发现这小孩虽然年纪小,但是思维敏捷,对很多事情都有独特的见解。
孔子就问他一些天文地理的问题,项橐都能对答如流。
孔子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大名鼎鼎的圣人就轻视这个小孩,反而虚心地听项橐说话,还不时点头称赞。
周围的弟子们都有点惊讶,平时都是夫子给大家讲学,现在夫子却像个学生一样认真听一个小孩讲话。
从那以后,孔子常常跟弟子们提起这件事,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小小的孩童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有了些学问就骄傲自满。
”孔子在面对项橐时的虚心态度,也让他的学问更加深厚,他不断地从身边的人和事中汲取知识,不管对方身份高低贵贱。
这也告诉我们呀,不管自己多厉害,都要有一颗虚心的心,因为说不定在哪个角落,就有能让我们受益匪浅的人或事在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关于三字经的故事【三篇】
关于三字经的故事【三篇】【孔子相师】有一天,七岁的项橐和小伙伴们在路上玩筑土为城的游戏,正巧孔子率众弟子经过。
他们只顾埋头游戏,没有躲避孔子乘坐的车。
孔子弟子下车责备,项橐回答说:从古至今,只有车避城,哪有城躲车?孔子看小小的项橐说得头头是道,心里欢喜,便令弟子绕道而行。
孔子心想,这小孩聪明,我倒要考考他,便问: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里没有鱼儿?什么门没有门闩?什么车没有轮子?什么牛不生犊儿?什么马不产驹儿?什么刀没有环?什么火没有烟?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什么天短?什么天长?什么树没有枝儿?什么城里没有官儿?什么人有名没有字儿?项橐想了想,回答说:土山上没有石头,井水里没有鱼儿,空门没有门闩,舆车没有轮子,泥牛不生犊儿,木马不产驹儿,砍刀没有环,萤火没有烟,神仙没有妻子,仙女没有丈夫,冬天白天短,夏天白天长,枯树没有枝儿,空城没有官儿,小孩子有名没有字儿。
孔子听完,暗暗吃惊项橐的聪明。
项橐接着反问孔子:鹅鸭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雁鹤为什么善于鸣叫?松柏为什么冬夏常青?孔子回答:鹅鸭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们的脚是方的;雁鹤善于鸣叫,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松柏冬夏常青,是因为树心坚实。
项橐笑着说:不对!龟鳖能浮在水面上,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脚方吗?青蛙善于鸣叫,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吗?竹子冬夏常青,难道是因为竹心坚实吗?孔子知道项橐非常聪明,知识渊博,惊叹:后生可畏也,后生可畏也!又对弟子们说:项橐虽幼,能够为师。
这就是孔子师项橐的由来。
孔子师项橐的传说《三字经》: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一天,孔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
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
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那孩子眨了眨眼睛回答:“咱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
不过,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
因为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呢?”孔子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项橐。
[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故事]项橐考孔子的故事
[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故事]项橐考孔子的故事第一篇项橐考孔子的故事:三字经原文及意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所处的环境和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环境的影响而改变,至于教育的诸多规律中,应注重培养孩子的专心致志、持之以恒。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zhù)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从坟场附近搬到屠宰场边,再三迁至学校旁),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dòu)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因而窦禹钧美名远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duò)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
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玉不琢(zhuó) 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做人的道理,也就成不了大器。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结交益友,学习学习待人、处事、应对、进退的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孝顺父母是儿女应该做到的。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美德,应该及早教育培养。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其次才是增广见闻学习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明白数字的变化,并研读古圣先贤的文章,来修养自己。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
《三字经》历史典故:孔子相师
《三字经》历史典故:孔子相师《三字经》历史典故:孔子相师《三字经》原文:昔仲尼,师项。
古圣贤,尚勤学。
【故事】一天,孔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
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
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那孩子眨了眨眼睛回答:“咱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
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
因为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呢?”孔子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项。
”孔子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连串问题来难项:“你的'嘴很厉害,我想考考你——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里没有鱼儿?什么门没有门闩?什么车没有轮子?什么牛不生犊儿?什么马不产驹儿?什么刀没有环?什么火没有烟?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什么天太短?什么天太长?什么树没有树枝?什么城里没有官员?什么人没有别名?”问完,孔子盯着项露出微笑。
项想了想说:“您听着——土山上没有石头,井水中没有鱼儿,无门扇的门没有门闩,用人抬的轿子没有轮子,泥牛不生犊儿,木马不产驹儿,砍刀上没有环,萤火虫的火没有烟,神仙没有妻子,仙女没有丈夫,冬天白日里短,夏天白日里长,枯死的树木没有树枝,空城里没有官员,小孩子没有别名。
”孔子大惊,这孩子竟智慧过人!项这时不容孔子多想,反问他说:“现在轮到我考您了——鹅和鸭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鸿雁和仙鹤为什么善于鸣叫?松柏为什么冬夏常青?”孔子答道:“鹅和鸭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脚是方的;鸿雁和仙鹤善于鸣叫,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松柏冬夏常青,是因为它们的树心坚实。
”“不对!”项大声说,“龟鳖能浮在水面上,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脚方吗?青蛙善于鸣叫,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吗?胡竹冬夏常青,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茎心坚实吗?”孔子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得长叹一声,俯下身子对项和蔼地说:“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
”回头对弟子们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矣。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_《三字经》_原文_解释_翻译_相关故事
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出处】《三字经》【解释】春秋时代的孔子,是一位好学不倦的人,尽管他已学富五车,却从不以自己的学问自满,反而处处向人请教、学习。
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年纪虽小,却才华横溢。
孔子就曾向他虚心请教,丝毫不以向晚辈学习为耻。
自幼年时起,孔子便立定研究学问的志向,而且终生努力不懈。
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且如此,我们平凡之辈实在应该更加努力才对。
【故事延伸】孔子师项橐孔子自从遇到神童项橐后,一直还想再见他一面。
这天,他们果然又相遇了。
孔子来时没注意,袍子被棘子挂破了。
一个弟子很恼火,便对围观的人有所指的说:“此地棘子甚多,自幼长刺,大了更恶,实乃无用之材。
”项橐也在其中,一听便知弦外有音,他问:“先生们,什么是‘有用之材’?”孔子说:“诸木之中,唯有四季长青的松柏最好。
”项橐接着问:“松柏确实是有用之材,你能说出松柏为什么四季长青吗?”孔子说:“因为松柏木质硬,无孔、心红。
”项橐接着又问:“那竹子可是心白有孔,为什么也四季长青?”孔子无言以对。
当晚不欢而散,各自休息。
第二天一早,孔子便遣弟子去找项橐交谈。
去的人回来告诉孔子,项橐和几个小伙伴们到东边看日出去了。
孔子便亲自到村东去找。
不一会儿便发现了项橐和另一个小孩儿正在池塘边争执着什么。
于是孔子便凑了过去,只见两个小孩儿争得面红耳赤。
那个小孩儿指着太阳说:“你看!你看!早晨它像车轮子,中午就像个盘盂,这不是早晨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吗?”项橐说:“离我们近必定晒人厉害,可早晨虽大,反而沧沧凉凉;但到了中午却像火盆烤人,开水烫人呢?”正当二人相持不下时,孔子来了。
他们便请教孔子。
孔子哼哼啊啊也没说出个所以然。
这时,有群鹅在池塘哇哇叫着戏水。
项橐就问孔子:“鹅的叫声为什么这样大?”孔子说:“因为它的脖子长。
”项橐说:“蛤蟆、蛙子脖子很短,叫声也不小。
”孔子又吱吱呜呜了。
项橐诚恳地说:“人们都说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伦纲常,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圣人,怎么这些事不给俺讲清楚呢?”孔子长叹一声,俯下身子对项橐和蔼地说:“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
三字经解释: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导语】孔⼦曾经拜郯⼦学礼仪;拜长弘和师橐学乐曲;拜⽼⼦学⼈⽣哲学。
孔⼦曾说过:三个⼈⼀起同⾏,其中⼀定有⼀个⼈值得我向他学习和效法的”。
下⾯是分享的三字经解释: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欢迎阅读参考! xīzhòngní 昔仲尼 shīxiàngtuó 师项橐 gǔshèngxián 古圣贤 shàngqínxué 尚勤学 【注释】 仲尼: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
项橐:七岁为孔⼦学琴⽼师。
【解释】 从前,孔⼦是个⼗分好学的⼈,当时鲁国有⼀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就曾向他学习。
像孔⼦这样伟⼤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呢? 【启⽰】 孔⼦曾经拜郯⼦学礼仪;拜长弘和师橐学乐曲;拜⽼⼦学⼈⽣哲学。
孔⼦曾说过:三个⼈⼀起同⾏,其中⼀定有⼀个⼈值得我向他学习和效法的”。
【故事】 春秋时代,有⼀次,孔⼦与学⽣坐着马车出门,在途中看到许多孩童在路边嬉戏。
其中有个叫相橐的⼩孩在道路上独⾃玩着筑城的游戏。
孔⼦的弟⼦便⾛到⼩孩的⾝边,告诉他车⼦要经过,请他道路旁玩,只见项橐理直⽓壮地对他们说:“我只听过马车饶着城⾛,没听过拆城让马车过的道理。
”孔⼦听了⼩孩的话,便对他说:“你⼩⼩年纪,却懂得很多吗!”“⼩鱼⽣下来⼏天就可以在⽔中⾃在地游来游去,⽽兔⼦⽣下三天,就能跑好远,我的年纪不他们都⼤,当然应该懂很多事了。
”孔⼦听到项橐不服⽓的回答,便决定考考他。
“你知道什么⼭没有⽯头?什么树没有树枝?什么⽕没有烟吗?”“⼟⼭没⽯头,枯树没树枝,萤⽕⾍没烟。
”项橐这个⼩朋友是不是很聪明呢? 【赏析】 孔⼦是圣⼈,是中国的万世师表。
孔⼦⼀⽣勤学好问,孜孜不倦,学⽽不厌。
⼦⽈:“⼗室之⾢,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孔⼦有⼀次进⼊太庙,为了不失礼节,事事都要问太庙的⼈,“⼦⼊太庙,每事问”就是这件事情的记录。
“孔⼦师项棄”来源于⼀个有趣的两⼩⼉辩⽇的故事。
项橐和孔 子的故事
项橐和孔子的故事《项橐和孔子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两个非常特别的人物,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孔子,另一个是聪明伶俐的孩童项橐。
孔子,那可是当时学问最为渊博的人,他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学说和思想。
而项橐呢,虽然只是个小小的孩子,却有着超乎常人的智慧。
据说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弟子们驾车赶路,走到了一个地方,被一群孩子在路上用泥土筑起的“城堡”挡住了去路。
孔子让驾车的弟子去叫孩子们把“城堡”挪开。
其他孩子都跑开了,只有项橐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孔子便亲自下车,问项橐:“你为什么不躲开呀?”项橐眨眨眼睛,理直气壮地说:“从古至今,只有车子避让城,哪有城避让车子的道理!”孔子一听,心中暗暗吃惊,这孩子小小年纪,竟能说出如此有道理的话。
孔子觉得项橐聪明过人,就决定考考他。
孔子问:“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里没有鱼儿?什么门没有门闩?什么车没有轮子?什么牛不生犊儿?什么马不产驹儿?什么刀没有环?什么火没有烟?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什么天太短?什么天太长?什么树没有树枝?什么城里没有官员?什么人没有别名?”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项橐不慌不忙地回答:“土山上没有石头,井水中没有鱼儿,无门扇的门没有门闩,用人抬的轿子没有轮子,泥牛不生犊儿,木马不产驹儿,砍柴的刀没有环,萤火虫的火没有烟,神仙没有妻子,仙女没有丈夫,冬天白日里短,夏天白日里长,枯树没有树枝,空城里没有官员,刚出生的婴儿没有别名。
”孔子听了,连连称赞项橐回答得巧妙。
孔子接着又问项橐:“你知道天上有多少星辰,地上有多少五谷吗?”项橐说:“天上星辰无数,地上五谷杂粮说不尽。
”孔子又问:“那你说说自己的眉毛有多少根?”项橐笑了笑说:“先生,我来问您,您的眉毛又有多少根呢?”孔子被问得哑口无言。
经过这番问答,孔子对项橐的聪明才智佩服不已。
他感慨地对弟子们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孩子虽小,却有如此的智慧,我都要向他学习啊!”这个故事被人们传颂了很久很久,它告诉我们,无论年龄大小,只要有智慧和才华,都值得被尊重和学习。
孔子师项橐的故事
项橐三难孔子的故事项橐,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出生在岚山办事处碑廓镇北7公里圣公山下的竹河崖,并有“钢铁不入,用茅草叶劙”的超凡故事。
曾被大圣人孔子叩拜为师。
《三字经》记述:“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后世尊项橐为圣公,山因而得其名。
孔子在鲁国设坛讲学,门下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尝闻莒国之东南海边有纪障城,周围百姓淳厚且皆博学。
一日孔子与弟子计议东游,博其民情,悟其智慧。
待数乘车马风尘仆仆来到今碑廓地境,但见山川秀丽,地坦禾丰,这纪障地方果是富庶之邦。
孔子尽兴观赏。
正当与弟子纵兴谈笑,策马东行,见前边大道上几个戏耍的玩童躲于路边,唯有一玩童立于路中不动。
此童正是项橐。
子路见状,停车呵斥,还是不动。
孔子在车上探身问道:“无知顽童阻车于路中,是为何意?”项橐见老者出言不逊,心生不快,决计要戏弄一下这些人,就说:“城池在此,车马安能过去。
”孔子道:“城在何处?”“筑于足下。
”孔子见这孩童不亢不卑,气质非凡,便屈尊下车观看,果见小儿立于石子摆成的“城”中,孔子笑道:“此城何用?”“御车马军兵。
”“小儿戏言,车马从此过,又待如何?”“城固门关,焉能过乎?”孔子上下打量孩童,思忖道:这纪障地方的人果真聪慧,连小儿都如此伶俐,只不过有些恃才傲慢,待吾详察。
于是孔子问道:“却又如何?”“城躲车马,车马躲城?”孔子无言以对,随绕“城”而过。
孔子与弟子受此戏弄,怏怏不快。
见路边一农夫锄地,子路便蓄意戏问道:“农家做何?”农夫答道:“锄地。
”“看你忙忙碌碌,不知手中之物日抬几度?”见农夫答不出,师徒正欲窃喜,项橐从后赶来答道:“我父年年锄地,自知手中之物日抬几度,先生行必乘车马,想必知马蹄日抬几度?”子路哑然。
孔子见小儿聪颖机敏,列国少见,非神童莫属,便下车细察。
“观你孩童才智过人,今你我各出一题,互为应对,胜者为师,如何?”项橐道:“不可戏我。
”“童叟无欺。
”孔子接着说:“人生于世,皆托日月星辰之光,地生五谷,方养众多生灵,且问小儿,天有多少星辰,地上多少五谷?”项橐答道:“天高不可丈量,地广不能尺度,一天一夜星辰,一年一茬五谷。
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故事
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故事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和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相传在孔子年轻时,他曾经拜访过项橐。
项橐是当时的著名学者,他的学识渊博,深受人们的敬重。
孔子虽然也有一定的学识,但是对于项橐的学问却感到十分钦佩。
于是,孔子决定拜访项橐,并向他学习。
当孔子见到项橐时,他恭敬地向项橐请教。
项橐很欣赏孔子的才华和学识,便决定收他为徒。
从此,孔子便跟随项橐学习,虚心向他请教各种问题,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识。
在项橐的教导下,孔子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还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项橐教导孔子要谦虚谨慎,要尊重长辈,要关心他人,要勇于承担责任。
孔子虚心接受,虚心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
在项橐的悉心教导下,孔子的学识和品德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他成为了当时的杰出学者和思想家,他的学说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项橐的教导和栽培。
项橐收孔子为徒,不仅是因为孔子的才华,更是因为孔子的谦虚和虚心。
正是因为这种谦虚和虚心,孔子才能够得到项橐的悉心教导,才能够不断地完善自己,最终成为了一代伟人。
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谦虚谨慎,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够成就一番伟业。
这个故事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激励着人们不断地追求进步,不断地完善自己。
总之,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故事,是一段感人至深的佳话。
这个故事不仅告诉我们要谦虚谨慎,要虚心向他人学习,更告诉我们要尊重师长,要勇于承担责任。
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够成就一番伟业。
这个故事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激励着人们不断地追求进步,不断地完善自己。
《三字经》历史典故:孔子相师
《三字经》历史典故:孔子相师《三字经》历史典故:孔子相师《三字经》原文:昔仲尼,师项。
古圣贤,尚勤学。
【故事】一天,孔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
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
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那孩子眨了眨眼睛回答:“咱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
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
因为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呢?”孔子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项。
”孔子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连串问题来难项:“你的'嘴很厉害,我想考考你——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里没有鱼儿?什么门没有门闩?什么车没有轮子?什么牛不生犊儿?什么马不产驹儿?什么刀没有环?什么火没有烟?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什么天太短?什么天太长?什么树没有树枝?什么城里没有官员?什么人没有别名?”问完,孔子盯着项露出微笑。
项想了想说:“您听着——土山上没有石头,井水中没有鱼儿,无门扇的门没有门闩,用人抬的轿子没有轮子,泥牛不生犊儿,木马不产驹儿,砍刀上没有环,萤火虫的火没有烟,神仙没有妻子,仙女没有丈夫,冬天白日里短,夏天白日里长,枯死的树木没有树枝,空城里没有官员,小孩子没有别名。
”孔子大惊,这孩子竟智慧过人!项这时不容孔子多想,反问他说:“现在轮到我考您了——鹅和鸭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鸿雁和仙鹤为什么善于鸣叫?松柏为什么冬夏常青?”孔子答道:“鹅和鸭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脚是方的;鸿雁和仙鹤善于鸣叫,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松柏冬夏常青,是因为它们的树心坚实。
”“不对!”项大声说,“龟鳖能浮在水面上,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脚方吗?青蛙善于鸣叫,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吗?胡竹冬夏常青,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茎心坚实吗?”孔子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得长叹一声,俯下身子对项和蔼地说:“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
”回头对弟子们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孔子虚心请教项橐的故事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这里说的是孔子勤学的故事。
孔子说过,“人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有学而不知者”。
即使是生而知之者还是要学习,有的人天分很高很聪明,但是不认真求学问,倚仗自己的天才胡作非为,就把自己给毁了。
孔子是圣人,也还是活到老学到老,他曾向七岁的项橐请教问题,给后人做了好榜样。
项橐是春秋时期的神童,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问题,所以被后世尊为“圣公”。
相传,孔子有一次与弟子们东游。
待车马行至齐地纪障城的时候,大道边上有几个戏耍的玩童,有一童子立于路中不动。
子路见状,停车呵斥道:“小孩子怎么不让车呢?碰到你怎么办?”童子说:“城池在此,车马安能通过?”孔子探身道:“城在何处?”童子说:“筑于足下。
”孔子下车观看,果见小儿立于石子、瓦片摆成的“城”中。
童子问:“是城让车马,还是车马让城?”孔子笑道:“好伶俐的童子!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小儿答道:“我叫项橐,年方七岁。
请教您是哪一位?”孔子答道:“我是鲁国孔丘”。
项橐惊道:“您就是鼎鼎大名的孔夫子!那么我请教您三个问题,答的出来我就让城让路,答不出来就请绕城而过”。
孔子觉得项橐小孩很有意思,于是笑道:“一言为定”!项橐说:“天地人为三才,夫子可知天有多少星辰、地多少五谷、人有多少根眉毛?”孔子摇头说:“我还真的不知道”。
项橐得意道:“我来告诉你,天有一夜星辰,地有一茬五谷,人有黑白两根眉毛。
”项橐再问:“请教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答道:“江河湖海,水中都有鱼;柴草灯烛,是火就有烟;没有叶不成树,没有枝又哪里有花呢?”项橐听后晃着脑袋说:“不对,是井水没鱼,萤火没烟,枯树没叶,雪花没枝。
”项橐又问:“什么山上无石?什么车子无轮?什么牛无犊?什么马无驹?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孔子逗他道:“啊呀,我还是不知道。
”项橐又道:“土山无石,轿车无轮,泥牛无犊儿,木马无驹儿,神仙无妻,仙女无夫”。
孔子心中实在是敬佩这个七岁的孩子,于是向项橐行礼,绕城而过。
这就是后世传说的“项橐三难孔夫子”的故事。
历史上确有孔子向项橐请教有关音乐问题的记述,“三难”则纯属传说故事。
山东纪城碑廓镇东北八公里处有一山,名叫躲子山,传说项橐就是在此山避难时遇害的。
项橐三难孔子的故事盛传之后,各国诸侯都派人打探项橐的住处,以便为我所用。
为避祸项橐就藏到山里,但被吴国、齐国的武士发现了。
两国武士为争夺项橐打斗起来,吴人看劫持不成就将项橐刺死了,其时项橐年仅十二岁。
拓展阅读:昔仲尼师项橐——圣公山的传说在山清水秀、交通便利的袁家庄村后,住着一户姓项的人家,妻魏氏。
此家男耕女织,待人诚恳,邻里和睦,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魏氏怀孕后,在家仍纺线织布,料理家务,出门拾草、捞柴、捡茹、挖药,样样都干。
这年的阴历四月初八日,与邻居姑嫂二人一块儿到幽儿崮挖药材。
来到崮顶西北角,感到腹中阵阵坠痛,不一会儿,魏氏生了一个男孩,哇啦一声,响彻山谷。
邻居姑嫂二人前来帮忙,想脱件上衣包孩子回家,但孩子脐带还未断,母婴仍相联,姑嫂二人就用随带的柴刀剁,铲子铲,忙活了一大会儿,汗流满面,脐带仍未截断。
这时魏氏想起平时经常被茅草叶子划破手指,�捌平挪保�就让姑嫂二人用茅草�笆允裕�果然奏效,一�傲蕉希�嫂子抱着孩子,村姑搀扶着魏氏,一同往回走。
丈夫听说妻子在山上生了孩子,就跑去迎。
接过孩子一看,小孩子长的天格方圆,地格饱满,脱口而出说,像个小橐(口袋)就叫他橐吧!魏氏同意,因姓项,以后大名就叫项橐。
语出惊人小项橐长得眉清目秀,水洗一般,无师自通,聪明过人。
他自小就喜欢观察事物,遇事好砸破砂锅问(纹)到底。
提出的问题使好多大人难以回答。
夏天项橐见电闪雷鸣,瓢泼大雨随之而降,就问父亲:“天为啥打闪打雷?”父亲说:“是天老爷让打闪忍娘娘照明,孔子像他打雷轰劈坏人和妖怪。
”项橐反问:“那坏人和妖怪只有夏天有,冬天没有吗?”父亲张口结舌说不出道理来。
一天,舅舅来走亲,晚上在院里乘凉,天空晴朗,繁星满天,舅舅逗项橐说:“橐儿,你说天上有多少颗星?”项橐说:“跟地上的人一样多。
”接着反问舅舅:“你头发有多少?”舅舅回答:“跟你的一样多,不信你数数呀!”项橐说:“行,你把头发拔下来,我就数。
”惹得在座的人哈哈大笑。
一次项橐正在门口玩,忽听鸡群嘎嘎叫,只看见鸡乱窜,找埝躲藏。
项橐抬头看,一只老雕翻上覆下的要抓那只带一群小鸡正在觅食的老母鸡。
这时,项橐左手拢住老母鸡,右手扳倒一棵腊树条,一条腿蜷,一条腿跪,昂头看着有恃无恐的老雕,当老雕再次俯冲下来,项橐右手一松,只听扑哧一声,老雕挨了一腊条,返回蓝天,再也不敢回来了。
从凉汪里打捞上来项橐常问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妈妈说,是你爸爸打鱼,从凉汪里打捞上来,用渔篓背回来的。
项橐虽然不信,但对凉汪却产生了兴趣,老想去看看。
凉汪在湾沟河上,因水冬暖夏凉而得名,离袁家庄有五六里,发源于圣公山前,袁家庄东西两条小河便是湾沟河的上游。
夏天的一个中午:项橐和几个小伙伴,顺流而下,来到凉汪,正遇着一个怪物张牙裂嘴的要吃老渔翁,那怪物像水牛,长着独角,两眼发光,还会说话。
看到这种情况,几个小伙伴都有些打悚,便往后退。
项橐想弄个明白,便问:“老大爷,怎么回事?”老渔翁说:“刚才我在打鱼,不想捞出一个小葫芦,上面系着黄绫符子。
我便解开绫,拔出瓶塞,想看看里面装的啥东西,不料想钻出一个小东西,一打滚便长成这个冤家。
二话不说,就要吃我。
”那怪物阴阳怪气的说:“我被玉皇大帝关在这里上千年了,没捞着吃人,现在又饿又渴,不吃你吃谁!”项橐一眨眼高声对老渔翁说:“你偌大年纪,还骗我们小孩,它这么大个身驱,还能装进小葫芦里吗?”老渔翁急着说:“不信你问它!”小项橐便对那怪物说:“你真能屈能伸,就再钻进这葫芦里做个样子我们看看,如果是真的,不但可以吃这老人,连我们这些小孩也可以吃!”那怪物听了很高兴,便越缩越小,最后变的像条小泥鳅,嘟的钻进葫芦里,项橐随即将塞子拧紧。
高喊,快拿黄绫符子来。
将黄绫扎在葫芦细腰上,又把它扔进凉汪,老渔翁这才恍然大悟,非常感激项橐救他的命。
项橐告诉大伙,以后不要再碰这个孽种。
从此怪物再也没有出现过。
有一次,一个官差路过这里,他对项橐的聪明才智早有耳闻,就想亲自见识一番,便以人马皆饿为名,来到项橐家说明来意。
项父母平时很好客,经常接济人。
这次见是官差,二话没说便找了草料喂马,随后又问差爷想吃什么,官差便说:“米面饭都行,但要廿样菜”。
这可把项父母难住了,拿什么拼这廿样菜呢?这时项橐从外面玩耍回来,见父母面有难色,就问父母是怎么回事。
父母就把经过说了一遍。
项橐略加思索,便对母亲说:“烙个大饼,用大蒜和酱拌生、熟两盘韭菜就行了。
”母亲不解,项橐解释说:“生韭熟韭,二韭(九)一十八,再加上蒜和酱,正好廿样。
”母亲虽然心里不踏实,但也只好如此照办了。
等到饭菜上桌时,把那个官差惊得目瞪口呆,暗暗佩服项橐的聪明才智。
话没腿走千里俗话说,“话没腿走千里”,一个七岁的小孩儿这样聪明伶俐,很快传遍了四面八方,也传到了正在周游列国的孔老夫子耳朵里。
孔子想借东游看海,来会会这位神童。
一天中午饭后,父亲去锄地,项橐跟着玩儿。
在地头的路上用小石头围了个圈,里面用薄板石盖了间小屋。
正玩的高兴时,忽然从西南驿道上来了辆马车,上面坐着位长者,头挽髻,宽袖长袍。
后面跟着一些弟子。
驾车的便是那个人死冠不免的子路。
他头戴盔,身披甲,手执长鞭,嘴里不断的喊,驾,驾!猛然看见一个小孩蹲在路中间玩,就大声吆喝:“闪开!闪开!”项橐若无其事,照样玩他的。
子路满脸怒气,伸手要揍项橐,被孔子禁止。
孔子下车问:“你这小孩子怎么不让路?”项橐说:“城躲马?还是马躲城?”孔子一时语塞,弟子们也哑口无言。
只好绕“城”而过。
子路气未消,走到地那头去麻烦了一会儿项父才走。
项橐见他们走后,去问父亲,他们说什么来。
父亲这般如此的说了一遍,项橐说他们再回来,你就这样告诉他们。
再说孔子向北走了一会儿,看天色已晚,离驿站尚远。
特别听说神童就在这一带,未很好交谈感到很惋惜。
便决定原路返回,在此住宿。
回来后,子路果然又去麻烦项父问:“你的锄一天到底锄多少下?”项父回答:“你的马蹄一天抬多少下,我的锄就锄多少下。
”孔子听后很愕然,便问:“那会儿你说不知道,这会又这样讲,是谁教你的?”项父是个厚道人,不会说谎,便对孔子说了实话。
孔子断定这个小孩就是他要见的神童。
便吩咐弟子们找店住下。
打算进一步找项橐交谈交谈。
这地方无论是民宅还是店家,都种秋齐棘子当院墙。
孔子进店没注意,袍子被棘子挂破了。
一个弟子很恼火,便对围观的人有所指的说:“此地棘子甚多,自幼长刺,大了更恶,实乃无用之材。
”项橐也在其中,一听便知弦外有音,就问:“先生们,什么是‘有用之材’?”孔子说:“诸木之中,唯有四季长青的松柏最好。
”项橐接着问:“松柏确实是有用之材,你能说出松柏为什么四季长青吗?”孔子说:“因为松柏木质硬,无孔、心红。
”项橐接着又问:“那竹子可是心白有孔,为什么也四季长青?”孔子无言以对。
当晚不欢而散,各自休息。
【本文档仅供参考学习用途,欢迎大家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