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水肿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及防治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及防治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及防治仔猪水肿病,又称皮肤水肿病,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猪只常见的疾病。

水肿病通常在仔猪出生后的48小时内出现,严重时可导致仔猪死亡。

水肿病的发生会给养猪场带来经济损失,因此及时防治水肿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及防治进行探讨。

一、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原因1. 遗传水肿病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一些品种的仔猪更容易患病。

一般来说,长毛猪更容易发生水肿病,而短毛猪较少患病。

2. 动物交叉传染仔猪水肿病病原体可以通过仔猪之间的密切接触传播,一旦场内有仔猪患病,容易导致其他仔猪感染,加重疾病的传播。

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会影响水肿病的发生。

舍内湿度过大、通风不畅、粪便清理不及时等会增加水肿病的发生风险。

4. 饲养管理不良的饲养管理也是造成水肿病的重要原因。

饲料供应不足、饮水不干净等都会增加仔猪患水肿病的可能性。

二、仔猪水肿病的防治措施1. 严格的饲养管理为减少水肿病的发生,首先要保证良好的饲养管理。

饲料要保持新鲜,水的清洁和充足供应,舍内要保持干燥,避免积水。

饲养者还需定期清理粪便和保持通风。

2. 注重疫苗接种仔猪水肿病可以通过疫苗接种进行控制。

在仔猪出生后不久,就应该进行水肿病的疫苗接种,以提高仔猪的免疫能力,减少水肿病的发生。

3. 饲料营养均衡有关研究表明,饲料的营养不均衡也会导致仔猪水肿病的发生。

饲养者应该注意饲料的合理配比,确保仔猪获得全面的营养。

4. 个体照顾仔猪水肿病首先发生在刚出生的仔猪身上,饲养者应该随时观察仔猪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进行处理,避免疾病蔓延。

5. 防治有关病虫害一些外来病虫害也可能会传播水肿病,因此饲养者应该注意对猪圈的消毒和卫生,保持猪圈干净和无病虫害。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饲养管理等。

饲养者应重视水肿病的防治工作,采取多种措施降低水肿病的发生风险,确保仔猪的健康生长。

仔猪水肿病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仔猪水肿病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96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23年40卷第8期猪群保健H E A L T H仔猪水肿病是一种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急性细菌性传染病,该病的临床发病特征主要为引起仔猪全身性不同程度水肿和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

仔猪感染后发病率相对较高,且致死率极高。

仔猪水肿病的预防需加强饲养管理水平,减少外界环境等发病诱因隐患,对患病猪只进行及时治疗,对症用药,可有效治疗仔猪水肿病并降低致死率。

本文对仔猪水肿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表现和组织病理变化进行论述,并对目前该病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养猪场临床防治仔猪水肿病提供参考。

1 发病原因1.1 饲养环境因素若仔猪饲养猪舍过于潮湿,温差较大,或者猪舍肮脏、通风保暖工作欠缺以及周围空气质量不佳,则会导致饲养环境内各种病原菌大量滋生,且仔猪抵抗力较弱,增加仔猪发生水肿病的风险。

1.2 消化功能因素仔猪的消化器官和功能均尚未发育完全,胃肠道内虽然含有消化作用的蛋白酶和游离酸盐,但其含量相对较少,因此无法发挥正常的消化功能,进而不能有效地吸收和利用摄入蛋白质。

仔猪无法高效消化摄入饲料,胃肠道内充满残余蛋仔猪水肿病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孙 琰(新宾满族自治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抚顺 113200)白质、淀粉、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极易成为肠道内大肠杆菌的天然培养基,为其生长繁殖提供营养和适宜环境,致病性大肠杆菌快速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同时仔猪体内有害菌群可使大量残余蛋白质在其肠道内发生腐败发酵,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并刺激肠道神经,使仔猪发生腹泻和消化不良,最后均导致仔猪发生水肿病。

1.3 饲料搭配因素仔猪因胃肠消化功能未发育完善,经常在饲喂过程中出现与饲料搭配或饲喂量相关的消化性疾病,若未根据生长阶段配置合理饲料和设置饲喂量,则极易诱发相关性疾病。

豆粕为饲料中的主要成分,其含有植物凝血素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若仔猪饲料中含有较多豆粕,较高含量的凝血素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可能严重损害小肠绒毛并降低蛋白酶的活性,一定程度损害仔猪肠胃,从而诱发仔猪水肿病。

仔猪水肿病发病原因及症状防治

仔猪水肿病发病原因及症状防治

S i y a n g t i a n d e仔猪水肿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运动共济失调,惊厥,局部或全身麻痹及眼睑部水肿。

该病病程短,治愈率低,致死率高,发病率为5%~30%,死亡率达90%以上,已成为养猪业危害较严重的疾病之一。

一、发病原因1.管理不善管理不善,卫生不良,消毒不严,营养缺乏,引起肠道微生物变化,促进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生长繁殖,导致发病。

2.断奶应激反映断奶后饲料单一或喂给大量蛋白饲料引起仔猪胃肠机能紊乱,有利于致病菌繁殖并产生毒素诱发本病。

3.消化功能不全由于初生仔猪的消化器官容积小,胃肠内的消化酶和胃酸分泌不足,如果饲料中添加的植物性蛋白质过多时,蛋白质不能彻底分解,使肠内容物腐败、发酵,刺激肠末梢感受器蠕动增强,从而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等。

继而发生水肿病,因营养过剩而引起的水肿病多数归于死亡。

4.母源抗体因素通过胎盘、初乳或卵从母体所获得的抗体称为母源抗体。

仔猪出生后,母源抗体的随着母乳经小肠传给仔猪,母源性大肠杆菌性抗体在仔猪体内维持时间是8-36天.所以断奶后容易引起本病的发生。

5.饲料中维生素E、硒的缺乏饲料单一或饲料搭配不当,常造成猪缺硒、缺乏维生素E。

维生素E和硒在机体内共同参与机体的抗氧化防御体系,两者有复杂的补偿和协同作用,机体缺乏时,免疫器官正常结构遭到破坏,抗病力减弱,引起仔猪营养不良,消化酶活性降低,影响消化道正常生理机能,肠道菌群失调。

从而为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增殖、附着和毒素产生与吸收创造了条件。

二、临床症状仔猪突然发病,体温常无变化,急性病例常见患猪突然跃起,然后倒地抽搐,肌肉震颤,四肢乱蹬,口角有少量白沫,角弓反张,呼吸急促,来不及救治就死亡;慢性病例常见患猪四肢无力,喜卧,共济失调,走路摇摆,呼吸急促,采食量无变化或少量减少,个别的体温升高,有的腹泻排灰色或黄绿色稀粪,有的便秘排干硬的粪球,有的盲目乱冲,叫声嘶哑,对外界声音等刺激敏感,肌肉震颤,触之惊叫。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畜牧渔业论文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畜牧渔业论文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畜牧渔业论文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朱萍(黑龙江省桦南县畜牧兽医局154400)1 发病原因本病多发生于断奶前后至2月龄的仔猪,如果仔猪体况健壮、生长较快更易发生。

本病具有传染性,一旦有发病情况,会陆续出现病猪,逐渐扩展至全群。

现将具体原因做如下分析。

病原微生物是导致仔猪水肿病的重要原因,主要传染源是仔猪粪便。

溶血性大肠杆菌也是传染源之一,病菌在仔猪饮水和采食过程进入,之后引起仔猪水肿病。

养殖户饲养仔猪时,为了节约成本,减少添加各种微量元素,常常购买廉价饲料,或者饲喂过程不按仔猪采食比例,随意饲喂。

饲料中缺少适量的微量元素导致生长期的仔猪体质下降,各项免疫器官发育不良,从而在抗病能力上得不到加强。

加上消化道内缺少有益菌,严重影响了消化功能,从而致使肠道内有害微生物剧增,最终产生毒素引起水肿病的发生。

仔猪自身应激因素。

通过实践表明,部分仔猪水肿病与自身应激因素存在很大关系。

例如:仔猪断奶、天气变化、舍内温差、饲养环境、疫苗接种等应激,都会引起仔猪不适应。

导致抗病能力减退,使仔猪肠胃功能出现紊乱,最终会引起溶血性大肠杆菌病,影响消化道的正常功能,产生致使水肿病的病毒。

2 临床症状仔猪发病非常突然,主要表现嘴部有白沫,并且精神异常,食欲不振导致食量快速降低。

四肢无力带有体温偏低,走路时不稳定,对外界事物非常敏感,急性水肿病患猪会在短期内迅速死亡。

发病时脸部和眼部水肿比较明显,主要从头部开始水肿,也会在腹部和颈部出现水肿。

若快速发病会在1~3 小时内死亡。

很少仔猪可以转为慢性,虽然患病时间延迟,但是也会出现瘫痪等症状。

发病时皮肤上有出血斑或出血点,其中耳尖、腹下以及四肢末部常见。

通过相关的剖检检查,病死仔猪的喉头和胃壁还有心包腔及肠系膜等处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水肿。

同时发现胃底部多数为弥散性出血。

3 治疗方法消肿解毒。

目的是强心利尿的同时缓解仔猪组织水肿和神经症状,有效的清理体内毒素。

仔猪水肿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

仔猪水肿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
仔 猪 , 季均 可 发生 , 流行广 泛 。 各 且
抗病力减弱 ,引起仔猪肝营养不 良,消化酶活性降 低 ,影响消化道的正常生理机能 ,消化过程生理失 调 , 道 正 常 p 值 和 菌群 体 系发 生 变 化 , 而 为某 肠 H 从
些致 病 性 大肠 杆 菌 的增 殖 、附 着 和毒 素 产生 与 吸 收 创造 了条 件 。
酸度 , 促进 胃蛋 白酶 的分 泌 , 提高食糜中蛋 白的消化 率, 同时提高 日 增重 , 又可减少致病性大肠杆菌 的增 殖 。由于有 机酸 能够 抑制 和杀 灭 大肠杆 菌 , 菌等 肠球 有 害肠 道 菌 的孽 生 、 繁殖 有 利 于益 生 菌 的增 殖 , 保持
肠 道 微 生态 平 衡 ,从 而起 到防 止 和减 少 水肿 病 发生 的作 用 。
状 态 机体 的淋 巴 系统 功 能退 化 和淋 巴细 胞 减 少 , 对
保持为 0 ~ .毫克 / .0 3 4 千克 , 维生素 E为 10 20毫 5 —0 克/ 千克 水平 。
3 药物治疗
对 已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猪进行治疗时治愈的可
能不大 ,对尚未表现临床症状且处在疾病潜伏期和 具有病源性大肠杆菌的同窝仔猪采用抗菌药物或其
加 强科 学 的饲养 管 理 , 高仔 猪 自身 的抗 病 力 , 提 避 免应 激现 象 的发生 , 预防水 肿病 的关 键 。 是 在 饲料 中添 加 2 3 %~ %的有 机 酸 或食 醋 , 有 效 可 地 预 防水 肿病 的发 生 。有 机 酸可 以增加 仔 猪 胃内的
性大肠杆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而产生毒素 ,由肠道
磺胺 嘧啶注射液 1 毫升 ,0 O 1%的维生素 C 5 针 毫升, 地塞米松 5 毫升。将芒硝 2 克 、 0 土霉素片 5 O毫克 / 千克体重 同时灌服, 天 1 I 次。

仔猪水肿病的治疗与预防

仔猪水肿病的治疗与预防

2020年第11期仔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感染引起,这种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极易引起猪中毒,引发一系列不可控危害。

尽管养殖户付出了很大的精力,但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依旧极高,对养殖场户影响很大。

对此,养殖人员的及时治疗及有效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1猪水肿病的危害仔猪水肿病的发生主要与饲养管理措施和养殖环境、气候突变有关。

当仔猪感染水肿病后,其所使用的食物以及排泄的粪便都会成为污染源,造成猪群发生聚集性感染,不利于养殖业的发展。

近年来大量养殖户对生猪疾病防控有了很大提高不断呈现的新型疾病,的防控措施仍存在差距。

一旦仔猪疾病暴发,不仅会损害养殖户的利益,削弱养殖户的养殖信心,也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严重阻碍了养猪业的发展。

2发病原因临床证明,仔猪水肿病一般发生于新断奶仔猪,科学家将其归结为仔猪对环境骤变做出的应激反应。

具体来看,仔猪在断奶后如果直接喂养含蛋白质过多的饲料,将会因不适应而发生应激反应,直接造成抵抗力下降。

在给仔猪喂养过渡饲料后仍出现水肿现象,应考虑饲料的质量问题。

当仔猪过渡饲料中含有豆粕时,需要对饲料进行精细加工,避免仔猪对豆粕内的蛋白质发生免疫反应。

而在实际过渡喂养过程中,对过渡饲料缺乏专业加工,致使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较高,仔猪断奶后再次接触即会发生腹泻和水肿。

猪舍的养殖环境也是仔猪水肿病发生的一大诱因,具体包括气候环境以及卫生环境。

由于仔猪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气候的过高过低都会影响仔猪生长,诱发水肿病。

另外,猪舍的卫生管理也十分重要,只有在卫生干净的环境下,才会避免细菌感染,为仔猪的健康生长保驾护航。

3治疗与预防仔猪水肿病的发病速度以及传染速度十分迅猛,因此,这对饲养人员的饲养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管理人员需要在日常的饲养工作中加强细节管理,多观察、多记录,争取做到对疾病的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在发现仔猪有水肿病的症状后,要立刻采取应急措施,将病猪进行科学隔离,防止疾病的最大化。

另外还要高度重视饲料的选择,拒绝喂养高蛋白饲料,一经发现应立刻断绝。

探讨仔猪水肿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探讨仔猪水肿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探讨仔猪水肿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作者:于新东来源:《科学与财富》2015年第16期仔猪水肿病诊断一般不会发生困难,特定的发病年龄、急性病程、水肿及麻痹特征通过剖检即可做出结论。

死猪剖检可见特征性胃大粘膜下的胶冻样的水肿病变。

大肠及结肠肠系膜严重水肿亦很常见。

如果见到全身充血和出血,还需考虑与猪瘟及丹毒的鉴别问题。

一、发病原因1. 断奶应激反映随着日龄的增长,仔猪肠胃内的消化酶不断增加,但由于断奶应激,各种消化酶的活性有所下降。

从而使消化生理功能失调,导致肠道微生物区系失去平衡,大肠杆菌数量增加,乳酸杆菌数量减少,大肠杆菌/乳酸杆菌比例增加引起腹泻。

而早期断奶应激可降低仔猪体内循环抗体的水平。

抑制细胞免疫力,从而导致溶血性大肠杆菌过度繁殖产生毒素.被机体吸收后而发生水肿。

2.消化功能不全由于初生仔猪的消化器官容积小,胃肠内的消化酶和胃酸分泌不足,如果饲料中添加的植物性蛋白质过多时,蛋白质不能彻底分解,使肠内容物腐败、发酵,刺激肠末梢感受器蠕动增强,从而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等。

继而发生水肿病,因营养过剩而引起的水肿病多数归于死亡。

3.母源抗体因素通过胎盘、初乳或卵从母体所获得的抗体称为母源抗体。

仔猪出生后,母源抗体的随着母乳经小肠传给仔猪,母源性大肠杆菌性抗体在仔猪体内维持时间是8-36天.所以断奶后容易引起本病的发生。

3. 饲料中维生素E、硒的缺乏饲料单一或饲料搭配不当,常造成猪缺硒、缺乏维生素E。

维生素E和硒在机体内共同参与机体的抗氧化防御体系,两者有复杂的补偿和协同作用,机体缺乏时,免疫器官正常结构遭到破坏,抗病力减弱,引起仔猪营养不良,消化酶活性降低,影响消化道正常生理机能,肠道菌群失调。

从而为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增殖、附着和毒素产生与吸收创造了条件。

二、临床症状水肿病暴发的第一个表现通常是在敏感猪群中一头或几头猪死亡,平常往往观察不到临床症状,被感染的猪大多数很健壮。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发病初期有些猪食欲不振,眼睑水肿,结膜充血、皮肤发红,呼吸困难,声音嘶哑,感觉过敏,触之惊叫。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猪仔水肿病怎么预防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猪仔水肿病怎么预防

【仔猪水肿病的防治】猪仔水肿病怎么预防近些年,仔猪水肿病发病较多,死亡率高,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引起兽医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

临床上一些兽医时常将仔猪水肿病误诊为一般的消化系统疾病,很大程度上把它与仔猪副伤寒、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等疾病相混淆,造成误诊,耽误治疗,所以只有正确鉴别仔猪水肿病使其与仔猪副伤寒等疾病区分开,再加上有效防治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

结合临床实践,现将仔猪水肿病的鉴别与防治措施简述如下:一、流行病学仔猪水肿病由溶血性大肠肝菌引起,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多集中于4~5月及9~11月。

营养良好、刚断奶的仔猪多发,所以又称断奶仔猪的肠毒血症。

发病率约为15%~30%。

二、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仔猪水肿病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以眼睑、头颈、胸、结膜及全身水肿为其特征症状,并表现神经症状,精神忧郁,食欲降低,四肢无力,皮肤红疹,体温正常或略高,便秘,腹泻,呕吐,呼吸困难,声音嘶哑。

病程较短,有的仅数小时,一般为1~2d,少数长达7d以上,死亡率约为90%。

病理剖检主要表现为水肿,胃水肿,胃壁(主要是胃大变和贲门部)肥厚,可达数厘米;全身大部分淋巴水肿、充血甚至出血;眼睑皮下水肿;及血管充血;心包、胸腹腔积液。

肠系膜及小肠粘膜也常有水肿。

三、防治措施杜绝病原或病猪的带入。

在有本病的猪群中,对断乳仔猪按每千克体重5~20mg添加适宜的抗菌药,如新霉素、土霉素、氯霉素等。

还可用呋喃唑酮(5~20mg/kg体重)或乳酸菌制剂预防此病。

病猪一般采取口服抗菌药,或用盐类泻剂抑制或排除肠道细菌及其产物,对慢性病例效果尚好。

也可以按照下面方法进行治疗。

1.按说明用量腹腔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同时用2.5%恩诺沙星注射液、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硫酸镁注射液,按说明用量分别肌肉注射。

2.樟脑磺酸钠、硫酸庆大霉素按说明用量静脉滴注或缓慢推注,同时分别按说明用量肌肉注射呋喃苯胺酸(速尿)、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猪排尿后,用补液盐或电解多维饮水。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及防治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及防治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及防治仔猪水肿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病,主要发生在出生后7天至1个月龄的仔猪上。

本文将从发生原因、症状表现以及防治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发生原因仔猪水肿病是由于仔猪体内水分代谢失调引起的。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 母猪营养不良:母猪缺乏足够的营养,会导致仔猪生长发育不良,水肿病易发。

2. 环境不良:仔猪生活环境潮湿、温度过低或过高,空气不流通,容易引发疾病。

3. 母仔分离压力:母仔分离过程中,仔猪受到较大压力,抵抗力下降易得病。

4. 饲养管理不当:饲喂不合理的饲料配方,或饲养密度过高,会增加仔猪患病的风险。

二、症状表现仔猪水肿病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点:1. 体重下降:仔猪水肿病会导致仔猪食欲不振,摄食量减少,进而引起体重下降。

2. 水肿:仔猪全身或部分部位出现水肿,主要表现为眼睑、四肢、腹部等处肿胀。

3. 呼吸困难:仔猪病情重时,会有呼吸困难、喘气,严重时甚至可导致死亡。

三、防治措施针对仔猪水肿病的防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饲养管理:保持仔猪生活环境的干燥、清洁,适度调节温度和通风,避免环境变化过大。

2. 合理饲喂:科学合理地进行饲料配方,保证母猪的营养需求,提高仔猪的抵抗力。

3. 预防注射:根据疫情情况,及时进行仔猪必要的预防注射,增强其免疫力,减少感染的机会。

4. 饮水管理:保证仔猪饮水的干净和无污染,定期清洗水槽,避免细菌感染。

5. 增强抵抗力:给予仔猪适宜的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饲料,增强其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通过以上几点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仔猪水肿病的发生。

养殖户在日常饲养管理中要加强对仔猪的观察,及时发现病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提高养殖效益。

仔猪水肿病

仔猪水肿病

昆明瑞特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地址:昆明市南坝(省种鸡场综合楼)电话:(0871)3554229,3554278 传真:3554335仔猪水肿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一、原因分析1、原发原因:溶血性大肠杆菌,重要的毒素,水肿毒素2、诱发原因(1)断奶应激(2)饲喂因素(营养过高)(3)应激因素:气候突变、寒冷剌激、环境变迁转群)、长途运输、防疫注射、饲养管理发生改变、生长过快。

(4)遗传因素(5)硒和维E缺乏昆明瑞特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地址:昆明市南坝(省种鸡场综合楼)电话:(0871)3554229,3554278 传真:3554335二、防治措施1、带猪消毒:杀特灵、高氯灵或喷雾灵交换,每周不得少于2次,频率越高,效果越确实。

2、饮水消毒(根据水中微生物指标确定选用紫虹泡腾片)。

3、仔猪断奶后3天,经水投服加强力拜固舒+口服补液盐,控制断奶应激。

4、仔猪断奶后5~7天,口服对大肠杆菌较敏感的抗生素(硫酸粘杆菌素+氟喹诺酮类,硫酸新霉素+氟喹诺酮类)预防溶血性大肠杆菌感染。

5、断奶后8~10日龄,口服益菌多0.05克/千克体重。

6、不可避免应激状况,料或水添加营养抗应激剂(强力拜固舒、力生素)。

7、断奶前后限制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饲料增加日粮中纤维素含量。

8、断奶后质量不要更换饲料太急。

昆明瑞特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地址:昆明市南坝(省种鸡场综合楼)电话:(0871)3554229,3554278 传真:3554335三、发病的处理措施1、全场用高效消毒剂带猪消毒,每日一次直到控制。

2、全群仔猪口服补液盐+敏感抗生素(硫酸新霉素+氟喹诺酮类,硫酸粘杆菌素+氟喹诺酮类,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氟喹诺酮类)。

3、发病仔猪用下列方案处理(往往来不及治疗,仅有一定效果。

(1)庆大霉素+地噻咪松注射,口服轻泻剂。

(2)庆大霉素+维E硒酸钠注射,口服轻泻剂。

(3)阿莫西林+地噻咪松(或VE亚硒钠)注射。

(4)口服安静剂。

4、保持仔猪的安静。

仔猪水肿病的病因及预防

仔猪水肿病的病因及预防

龙源期刊网
仔猪水肿病的病因及预防
作者:
来源:《吉林科技报》2015年第15期
仔猪水肿病(又称仔猪大肠杆菌肠毒血症),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所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一种散发性疾病。

在阴雨潮湿、气候多变的季节刚断奶的健壮仔猪为多发,此病,首先了解病因,然后采取预防措施。

一、病因分析
1.仔猪胃肠发育不健全、维生素E或维生素B缺乏、食物碱性过强或植物源性蛋白质含量过高,引起胃蛋白酶和游离盐酸原发性或继发性不足,使溶血性大肠杆菌大量繁殖而产生毒素。

2.饲养管理不当、仔猪舍阴冷潮湿、卫生条件差,在天气突变、免疫接种、转群运输等应激因素的作用下,免疫力降低而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溶血性大肠杆菌过量繁殖,产生毒素。

二、预防措施
1.母猪在分娩前1个月注射大肠杆菌疫苗,使仔猪出生时有足够的母源抗体或在仔猪20
日龄时注射水肿油乳剂疫苗,从而保证仔猪在断奶时获得足够的免疫抗体。

2.开始补料时,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应太高,补饲的同时补充维生素E和维生素B,以刺激胃腺发育,使仔猪在断奶时胃腺能分泌足够的胃蛋白酶和盐酸消化食入的蛋白质。

3.仔猪进栏前应将猪舍及用具彻底消毒,饲养期间每周带猪消毒2~3次,每天通风换气30分钟以上;转群运输、免疫接种时应注意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

4.饲料应新鲜,饲料营养应科学、合理,定时定量饲喂,过期、发霉变质或受污染的饲料不能再用来饲喂。

饲养期间还应注意冬季增温保暖、夏季降温防暑。

5.发现病猪及时隔离、治疗,病死猪尸体、病猪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应及时销毁或者无害化处理。

(车明卓)。

仔猪水肿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仔猪水肿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收稿 日期 :0 90 —0 2 0 —31 李朝兵 , ,9 8年生 , 男 17 本科 , 助理畜牧师。
3 合措施 , 在一 定范 围 内较好 的控制 了本病 的发生 , 膜肺 炎的诊 治 [] 中 国兽 医杂 王 J.
志 ,9 8 8 :52 . 19 ( )2 —6
1 发病 原 因
1 1 致病 微 生物 .
仔猪 消化 器官容 积小 , 发育 不 完善 , 胃不分 泌淀
引起仔 猪水 肿病 的病原 是 由致病性 大肠 埃希 氏 粉酶 , 小肠 和胰 脏分 泌 的消化 酶也很 少 , 不能充 分消 菌某 些血 清型 引起 的 , 常见 的 OK菌 群 , 是 与仔猪 黄 化 吸收饲 料 中的 营养物 质 , 被消 化 的蛋 白质 ( 未 尤其
亚急 性 为 6 ~8 。如治 疗 及 时 7 O 0/ 9 6 2 h不 死 , 有 的病 猪逐渐 康复 。

些仔 猪采 食量 大 , 入 高蛋 白 , 摄 高碳 水化 合物 营养
多 , 应激 作 出的反应 则更 强烈 , 对 因此 生长 快 的仔 猪 更易 发病 。
1 3 消化 系统 机 能 .
部 分仔 猪 出现空 嚼 , 伸 出 口外 , 能 缩 回, 后 昏 常 能 引起消 化不 良和 腹泻造 成肠 道正 常菌群 失调使 舌 不 最
迷 死亡 。一 般体温 正 常或稍高 , 程短 , 的仅 几个 致 病性 大肠 杆菌 增殖 , 仔猪 在 断 奶 后 短 时 间 内诱 病 有 使 小时 , 通常 为 1 。急 性病 例死 亡几乎 为 10/, 发仔猪 水肿 病 。本 身仔 猪生 长 过 快 也是 一 种 应 激 , ~2d 0 9 6
痢基 本相 同 , 02 08 O1 8 O1 9 O1 1等 群 , 有 、 、 3、 3、 4 以 是植 物性 蛋 白质 ) 肠 道后 引起 的过敏反 应 , 绒 毛 进 肠 O1 9 3 多见 。 猪 水 肿 病 是 大 肠 埃 希 氏菌 的溶 血 性 受 到损 伤 , 仔 消化功 能下 降造成 消化 不 良和腹泻 , 再则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及防治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及防治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及防治
仔猪水肿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病,常见于出生2-7天的仔猪。

病猪的全身均有浮肿,尤以腹部、泌尿生殖系统和胸腹腔为多见。

本文将主要介绍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发生原因:
1. 饲养管理不当:没有对母猪进行适当的预防和治疗,导致乳汁质量差,仔猪在吮吸乳汁时摄入了较多水分。

2. 高温环境:高温环境下,猪舍空气湿度大,仔猪能耗增加,进食减少,造成水分摄入不足。

3. 哺乳秩序紊乱:在仔猪密集饲养的环境中,强势仔猪会抢夺较多的乳汁,导致弱仔猪乳汁摄入不足。

4. 仔猪吸食污染物:在饲料、水源或环境中存在有害物质,例如霉变饲料、大肠杆菌等,仔猪摄入后引起水肿病。

5. 高产种母猪:高产种母猪在哺乳期需提供较高的营养,而部分母猪可能无法满足需求,导致乳汁质量下降。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环境条件、哺乳秩序、饲料水源及母猪遗传素质等因素密切相关。

只有做好综合防治措施,才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仔猪水肿病的发生。

猪水肿病及其防治

猪水肿病及其防治

猪水肿病及其防治 2004-12-20猪水肿病是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疾病,是由某些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传染性肠毒血症,这些大肠杆菌可产生一种侵入血流并破坏血管壁的外毒素,因为胃黏膜下和结肠系膜的水肿是此病的主要特点,因此将该病称为水肿病,该病是危害仔猪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发病率仅次于腹泻病。

一、流行病学本病从发病季节上看,一般3~5月为发病高峰,以后逐渐减少,9~10月又有回升,即春秋季节易发。

从发病年龄和体况上看,主要发生断奶前后,体重在8~15k g,以断奶后的仔猪发病率较高,而且同窝生长健壮的仔猪易发。

本病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快。

仔猪水肿病的发病率低于30%,但病死率却高达80%~90%。

二、发病原因1、溶血性大肠杆菌溶血性大肠杆菌是本病发生的关键因素,病菌在仔猪肠道内不断繁殖,产生毒素,经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逐渐在仔猪体内积聚,引起毒血症,毒素积聚到一定程度,就引起仔猪发病,导致死亡。

2、仔猪不健全的消化系统刚刚断乳的仔猪,由于消化功能不健全,消化酶活性低,胃酸分泌少,这就使仔猪消化生理功能容易失调,导致肠道内菌群失去平衡,也就容易导致致病性大肠杆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而产生毒素,由肠道吸收,引发了水肿病的发生。

3、日粮蛋白质水平过高当前,在饲料界有的厂家追求高蛋白质的精饲料,致使饲料蛋白质居高不下。

但是,早期断奶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决定了对植物性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差,较多的饲料蛋白质进入肠道后发生腐败,对消化器官组织发生伤害,肠道绒毛缩短,消化酶活性下降,肠吸收功能降低,导致消化不良和腹泻,未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或未被吸收的氨基酸进入肠道后,会破坏肠道内微生素菌群,使其失调,给致病性大肠杆菌创造了良好的增殖环境,致使产生的毒素被肠道吸收,造成水肿病的发生。

4、应激反应断奶、环境改变、疫苗接种、气候突变,运输、冷热刺激、饲养管理及饲料改变等,这些应激原刺激仔猪机体,根据应激反应原理,机体在受刺激后,通过下丘脑和垂体,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量增加,继而血液中皮质酮升高,心跳加快,血压上升等一系列变化,处于应激状态机体的淋巴系统功能退化和淋巴细胞减少,对病原菌的抵抗力减弱,也就引发了消化不良和腹泻,致使肠道正常菌群体系失调,也就导致大肠杆菌等有害菌大量增殖,造成水肿病的发生。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及防治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及防治

仔猪水肿病的发生及防治仔猪水肿病是一种严重的仔猪疾病,其病原体为大肠杆菌,疾病发生率高、死亡率也高,对仔猪的生长性能与免疫力均有影响。

因此,必须严格防治此病,以确保仔猪健康成长。

一、病因仔猪水肿病的病原体大多是Escherichia coli(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菌,危害极大。

它们以乳汁、母猪的血和粪便为生,它们在猪群中的增加通常与温度上升和湿度增加有关,这是因为这些条件有助于增加大肠杆菌的生长,并为其他病原体的繁殖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病原体可通过鼻子或口腔进入体内,并通过血流或淋巴液在体内传播,引起全身性感染。

猪类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特别是在出生后的第一天之内,母猪的抗体也已从它的身上消失,这会使他们更加容易感染。

此外,如果仔猪没有吸收足够的初乳,也会减弱它们的免疫力,从而更容易感染大肠杆菌。

二、临床症状仔猪水肿病,有时称为大肠杆菌败血症,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后期症状加重,主要表现为下面几点:1. 水肿。

仔猪感染病菌后,体内毒素的积累会导致水肿。

起初水肿主要出现在眼睛周围和脱氧的炎症部位,但在疾病恶化后,整个体表都会出现水肿。

2. 体温上升。

仔猪体内的毒素会引起体温升高。

3. 呼吸困难。

水肿可堵塞气道,导致呼吸困难。

4. 消化道问题。

病菌侵入体内后,可引起腹泻和呕吐等消化道问题。

5. 痉挛、惊厥等。

严重病例会导致痉挛和惊厥症状,并最终导致死亡。

三、防治措施1. 对症治疗。

一旦发现仔猪感染大肠杆菌,需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以缓解症状。

2. 提高空气质量。

仔猪水肿病主要是因为水分过多导致氧气的供应不足,因此正确调节仔猪饮水量可缓解水肿症状,同时要保持空气流通和空气过滤。

3. 提高脱氧处理技术水平。

对仔猪进行适当的脱氧处理可有效降低仔猪群体感染率。

4. 保证仔猪缓慢适应环境。

需要逐步调整仔猪的环境条件,逐渐适应新环境,以避免由于环境变化造成的压力和相关危害。

5.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引起仔猪水肿病的原因、诊治方法和治疗措施综述

引起仔猪水肿病的原因、诊治方法和治疗措施综述

DOI:10.3969/j.issn.1003-1650.2024.14.036仔猪水肿病是生猪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主要影响断奶后45~80日龄的仔猪。

由于该病发病急症状不明显,易导致突然死亡,且致死率较高。

因此,对仔猪水肿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该病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以便养殖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并做出准确诊断。

随后,提出了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降低经济损失。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强调了改善养殖环境、提高饲料质量、增强免疫力以及定期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等综合防控策略的重要性,旨在帮助生猪养殖人员更好地应对仔猪水肿病,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断奶后的仔猪面临着多种疾病的威胁,其中水肿病尤为突出。

该病以水肿和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着仔猪的健康和生长。

一旦感染,仔猪可能出现局部水肿、精神萎靡、口吐白沫、四肢无力、声音嘶哑及体温升高等症状。

有的病猪感染后症状不明显,易导致误诊和延误治疗,增加了疾病的致死率。

因此,对仔猪水肿病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生猪养殖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这一常见疾病,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一、常见的发病原因1、致病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经过仔细研究,我们发现大肠杆菌导致仔猪发生水肿病的关键因素。

具体来说,这些毒素具有极强的细胞毒性,特别是志贺毒素,其毒性程度极高。

在毒素的繁殖过程中,它们会对仔猪的机体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进而诱发水肿病的发生。

这一发现为我们进一步了解仔猪水肿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预防和治疗该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①致病机理: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某种方式(如摄入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仔猪体内,并在肠道内繁殖。

在繁殖过程中,这些病原菌会产生多种毒素,其中志贺毒素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当志贺毒素被吸收进入肠道细胞,开始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起始阶段,导致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受阻,从而使细胞受到损伤。

仔猪水肿病的综合防治

仔猪水肿病的综合防治

中国动物保健2020.06仔猪水肿病究其历史,最早是出现于英国。

在当时,病猪发病后头部、眼部、耳部、肛门等处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肿,未等研究人员对此种症状给出一个合理解释就出现急性死疾病防治仔猪水肿病的综合防治张克荣,吴静(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种畜场广西柳州545003)水肿病是在仔猪断奶前后由溶血性大肠杆菌诱发的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也称急性肠毒血症。

这种病虽然没有像其他流行病一样高的发病率,但一旦患上,仔猪会突发疾病,往往出现运动能力急速下降,行动缓慢,头部有水肿、麻痹等症状,致死率较高,因而也是畜牧养殖业比较关注的一种疾病。

在通过对病原体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后发现单纯用抗生素是达不到较好痊愈的目的的,还需结合其他方面进行综合防治才最有效。

水肿病;病菌;防治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0.06.020亡。

经分析,这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所引起,导致患病仔猪全身的毛细血管以及小血管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比如通透性增大了,水液过量往外渗。

因此才有患病猪所呈现的水肿症状。

较高的致死性不得不让养猪业寻求并采取更有效的确诊及防治措施。

只有尽早更有效的确定是何种病原体导致的疾病才能对症下药,才能采取治愈效果更快副作用更小的防治措施。

因而为了能够推动畜牧业、养殖业和养猪业更长远的的发展,必须研发有针对性的疫苗和治疗药物进行防治。

1仔猪水肿病的发病病因仔猪水肿病的病原体溶血性大肠杆菌在正常情况下是少量存在于猪体内的,一般这部分的病菌不会对猪的身体造成什么不良影响。

但是一旦当受到外界环境中一些因素的影响,这种溶血性大肠杆菌在外界环境条件适宜的时候就会不断地进行繁殖,产生更多的病菌。

而这些病原体又会源源不断的产生包括神经毒素和水肿毒素在内的各种有毒的危害宿主的物质。

溶血性大肠杆菌这种有害毒素的不断产生,使得中枢神经系统、皮下组织等各种部位受到严重损伤,无法维持仔猪体内正常的水分运转[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仔猪水肿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仔猪水肿病,又名仔猪肠毒血症,是由大肠杆菌引发的一种烈性、急性传染病。

该病多发于春秋季节断奶1~2周后的仔猪,发病率达10%~25%,致死率高达90%以上。

该病虽发病率不高,但一旦发病,通常是致死性的,很难挽救。

病猪以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济失调和眼睑水肿为主要特征。

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养猪业带来严重危害,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1 发病原因1.1 病原因素本病的病原为溶血性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显阴性,无芽胞,无荚膜,有鞭毛。

此类大肠杆菌在哺乳期间即有少量存在于仔猪肠道内,但在哺乳条件下并不致病。

在适当诱因(如断奶、饲料突变、天气变化等)的作用下,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特别是胃肠功能紊乱。

肠内的微生态平衡破坏,促进了溶血性大肠杆菌在仔猪肠道内不断繁殖,产生毒素。

经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后逐渐在仔猪体内积聚,引起毒血症,毒素积聚到一定程度,就引起仔猪发病,导致死亡。

1.2 母源性大肠杆菌性抗体因素仔猪出生后,母源抗体的传递是通过小肠吸收以母乳而获得,母源性大肠杆菌性抗体在仔猪体内维持时间是7—35天,所以断奶后易发病。

1.3消化功能不健全在仔猪阶段,猪胃肠内缺乏胃蛋白酶和游离盐酸,难以消化蛋白质。

特别是植物性蛋白质。

如饲料中添加过多的豆粕,由于豆粕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植物凝血素,后者会损伤小肠绒毛,一旦绒毛被损伤便会降低蛋白质的吸收,前者则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引起蛋白质分解吸收,一般情况下初喂这些饲料还不至于发病,到中后期,由于蛋白质不能彻底分解,使肠内容物腐败、发酵,刺激肠末梢感受器蠕动增强,从而引起腹泻、消不良。

继而发生水肿病,因营养过剩而引起的水肿病多数归于死亡。

1.4 断奶应激因素随着日龄的增长,仔猪肠胃内的消化酶不断增加,但由于断奶应激,各种消化酶的活性有所下降。

从而使消化生理功能失调,导致肠道菌落失调。

而早期断奶应激可降低仔猪体内循环抗体的水平。

抑制细胞免疫力,从而导致溶血性大肠杆菌过度繁殖产生毒素,被机体吸收后而发生水肿。

1.5 饲料因素目前,有的饲料厂家为追求高蛋白、高产出的精饲料,使得饲料蛋白水平过高,而早期断奶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决定了对植物性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差,较多饲料蛋白进入肠道后发生腐败,对消化器官组织发生伤害,导致消化不良和腹泻,未消化的蛋向质或未被吸收的氨基酸进入肠道后,导致肠道微生物区系的紊乱而利于本菌繁殖产生毒素,诱发该病。

饲料中维生素E、硒的缺乏;维生素E 和硒在机体内共同参与机体的抗氧化防御体系,保护细胞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免受脂质过氧化物游离基的破坏,两者有复杂的补偿和协同作用,机体缺乏时,免疫器官正常结构遭到破坏,抗病力减弱,引起仔猪营养不良,消化酶活性降低,影响消化道正常生理机能,肠道菌群失调,从而为某些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增殖、附着和毒素产生与吸收创造了条件。

1.6 饲养管理不当仔猪的生活都有一定的规律性,严防突然改变饲养条件及饲养方式,尤其在某些关键时刻更应该注意,如:断奶前后,生喂料突然改为熟喂料,或熟喂料突然改为生喂料,不定时定量,忽饱忽饥,偶尔喂一顿酸食或喝一顿凉水等。

因为这些条件极易使肠道微生物群发生平衡失调,导致溶血性大肠杆菌过度繁殖产生毒素,被机体吸收后而发生水肿。

1.7其他因素其它诱因如某些猪场仔猪过早断奶、环境改变、疫苗接种、气候突变、运输、冷热刺激等应激原刺激仔猪机体也能使其对病原菌的抵抗力减弱,就引发了消化不良和腹泻,致使肠道正常菌群体系失调,也就导致大肠杆菌等有害菌大量繁殖,造成水肿病的发生。

2 防治措施2.1 预防措施2.1.1加强卫生消毒每批仔猪转入前和转出后,应把猪舍、门窗、墙壁、地面等用水冲干净,再用2.5%的氢氧化钠喷洒消毒,以喷湿为宜。

母猪转入产仔舍前3天,用0.5%的高锰酸钾或者1:600百毒杀喷洒消毒。

母猪产仔后应每天清理一次粪尿,保持产仔舍的干燥与清洁,每隔2天用0.5%的高锰酸钾消毒一次,有利于杀灭圈舍及周围环境的致病菌。

2.1.2加强饲养管理哺乳母猪的饲料营养要全面,且喂量适宜,以保证乳汁的质量、数量和仔猪有充足的营养,是仔猪体质强壮,增强抗病力。

乳猪应尽早诱食和补料。

仔猪断奶应循序进行,如30日龄断奶,应在24~30日龄时逐渐减少哺乳母猪的采食量;同时逐步增加仔猪的采食量,直到断奶完全,但严禁饲喂太饱,以防消化不良。

断奶仔猪每天应喂4~8次,每次为6~7成饱,切忌一次饲喂太饱、采食量长期超出体质要求的正常需要量。

仔猪饲料要求营养全面、均衡、量足,切忌中途突然换料或大幅度改变饲料配方。

2.1.3减少应激反应合理的早期断奶可提高母猪的繁殖能力,加快仔猪的生长。

但早期断奶对仔猪来说是一种应激,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母子分离的心理应激:二是仔猪从分娩舍到保育舍的环境应激;三是仔猪营养从母乳转向饲料的营养应激。

国内外专家对这3种应激都作了一些研究报道,其研究结果表明,这3种应激中以营养应激最为强烈,影响也最大,而心理应激和环境应激的影响则较小。

为此,则应在断奶前及早开始补料来过度适应。

实践证明,从7日龄开始,用乳猪料诱食,使仔猪在断奶前能适应植物性饲料。

胃肠消化机能得到适应、锻炼和加强,断奶后1周内不要更换饲料,1周后采取逐渐换成仔猪料的方法,可以减轻仔猪断奶后营养应激的影响。

2.1.4降低仔猪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仔猪早期断奶后胃酸分泌少,各种蛋白酶的活性低,尤其不适应植物性蛋白质高的饲料。

因此,断奶后3周内仔猪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不应高于19%,其中植物蛋白不应高于15%。

2.1.5 应用酸化剂仔猪断奶后1个月内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1.00%–1.50%的柠檬酸(乳酸和食醋也可),提高胃内酸度,既适合有益的乳酸杆菌的繁殖,又能抑制有害大肠埃希氏菌及其他病原菌的滋生繁殖,还可提高消化酶的活性,对控制水肿病和仔猪腹泻都有明显的效果。

值得大力推广。

2.1.6 补充铁和硒仔猪常常发生缺铁性贫血现象,缺铁性贫血不仅影响仔猪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会引起继发感染大肠埃希氏菌,导致腹泻和水肿病的发生。

为此,仔猪应在3日龄内股内侧注射牲血素、铁钻针、丰血宝等补铁补血剂。

在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一维生素E添加剂,或肌肉注射亚硒酸钠注射液,亚硒酸钠一维生素E缺乏,机体免疫器官遭过氧化物破坏,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并改善饲养管理,不仅可以预防白肌病、仔猪肝营养不良和桑葚心等病的发生,而且还对仔猪水肿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2.1.7断奶前后驱虫在仔猪断奶前后使用各种驱虫剂驱虫,可以避免寄生虫侵蚀肠黏膜,防止大肠杆菌侵入破损肠黏膜,从而可减少仔猪水肿病和腹泻的发生。

2.1.8药物预防对断奶前三天至一周或断奶后两周内的仔猪,分别用磺胺眯、磺胺二甲基咯咤、痢特灵三种药物对仔猪水肿病进行投药预防。

仔猪断奶时,按0.3~0.5毫升每公斤体重肌注猪水肿抗体,间隔7~10天重复给药一次,可使断奶仔猪安全度过水肿病易发期。

仔猪出生后分别于20日龄和40日龄深部肌注猪康宁5~10毫升/每头,可预防因硒和维生素E缺乏而诱发此病。

一窝或一群中有一头猪突发水肿病后,应当立即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治疗量的抗菌药,添加药物应与原预防预防用药是不同类的抗菌药(如换成慢呼清),连用7-10天。

2.1.9疫苗预防目前国内已有许多科研单位和厂家研制生产水肿病疫苗和预防仔猪黄、白痢的菌苗,所有这些疫苗都可预防仔猪的大肠杆菌病。

我们采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的K88、K99基因工程苗在仔猪断奶前、后给仔猪皮下注射1/4头份~1/3头份,发现不仅使仔猪断奶后腹泻降低了90%以上,而且仔猪水肿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我国采用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微生物室研制的仔猪水肿、副伤寒二联灭活菌苗(中试产品),给临产20d的怀孕母猪和15日龄以上的仔猪每头肌肉注射2ml,使仔猪水肿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下降了约30%。

因此,应用疫苗预防该病效果明显,费用也较低,值得大力推广。

2.2 治疗措施仔猪水肿病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只能采取对症治疗,治疗原则为抗菌消炎、利尿脱水消肿,促进有毒物质排出及增强机体抵抗力。

主要是使用抗菌药物以抑制肠道内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繁殖,同时采用一些对症疗法。

因该病是由某些溶血性大肠杆菌在仔猪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毒素进入血液,导致本病发生。

治疗一般是针对那些还没有表现临床症状而处于潜伏期和发病的同窝仔猪。

一旦发现本病,必须对全窝仔猪采取综合治疗的措施,限制采食量,降低饲料中蛋白质水平,适当增加饲料中纤维素的含量,添加有机酸并内服抗菌素药物。

2.2.1药物治疗仔猪水肿病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只能采取对症治疗,治疗原则为抗菌消炎、利尿脱水消肿,促进有毒物质排出及增强机体抵抗力。

主要是使用抗菌药物以抑制肠道内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繁殖,同时采用一些对症疗法。

2.2.1.1 发病早期可用活性炭20克加水200毫升灌肠,以使其吸附毒素阻止机体吸收。

等1-2小时后用人工盐100克或硫酸镁50克加水400毫升,配成溶液再灌肠使活性炭吸附的毒素排出体外。

或肌肉注射亚硒酸钠VE针5毫升/头肌肉注射水肿抗毒素每头每次5毫升,2次/天连用3-5天,地塞米松每头每次5毫升2次/天,连用3-5天肌肉注射磺胺嘧啶钠注射液5-l0毫升/次,2次/天同时给病猪辅助注射呋噻咪每天1-2毫升,每天一次直至症状消失。

2.2.1.2 发病初期出现精神萎顿,食欲降低,腹泻、拉稀时即开始肌肉注射硫酸卡那霉素100 万IU/头,地塞米松5 mg/头,也可肌注20% 磺胺嘧啶钠20ml/头,每日2 次,连续3~5 d,治愈率可达80% 以上。

)2.2.1.3 症状轻者每头每次饲喂人工盐25g,有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的病猪,静脉滴注50%葡萄糖50mL、20%甘露醇50mL、12.5%Vc25mL,每日1次,每次5毫升,连用3天。

用上述方法综合防治,治愈率为90%。

2.2.1.4 病猪出现神经症状时,可用5%的葡萄糖水200-400毫升、安钠加05-2克、20%甘露醇50-100毫升混合后静注,每天1次,连用3天,以缓解脑部水肿和颅内压升高。

2.2.1.5 对于腹泻时间较长或已经出现脱水症状的仔猪,可用口服补液盐(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加温水1kg),同时加入乳酸环丙沙星可溶性粉按10g/kg,混合在一起,让猪自由饮用。

2.2.1.6 体质弱或较严重的病猪可静脉注射并结合肌注VB12、胎盘、肌苷各1毫升以增强体质促进康复。

2.2.1.7 对于重症者出现四肢麻痹,共济失调,眼睑水肿者可用20% 磺胺嘧啶钠注射液20 ml,50% 葡萄糖注射液50 ml,安钠咖30 ml,VC针10 ml,地塞米松15 ml 进行静脉注射,同时肌肉注射恩诺沙星注射液 4 ml,地塞米松10 ml,安痛定10 ml,1 日2 次,连用3 天,临床效果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