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谢晋模式的得与失

合集下载

谢晋电影史该如何讲述

谢晋电影史该如何讲述

谢晋:电影史该如何讲述谢晋,当代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重要坐标。

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的异常激烈的否定之后,肯定谢晋电影的声音渐渐成为主流。

然而,在什么层面上对谢晋电影加以肯定,作为电影史如何讲述谢晋电影的问题,似乎仍然有讨论的必要。

一、“政治与道德及其置换的秘密”用于史上是否恰当这一判定是汪晖发表于《电影艺术》1990年第2期上的一篇文章的标题,但却作为对谢晋电影的评价出现在电影史中①,这不能不令人感到困惑。

既然人们承认谢晋“文革”后的电影具有人道主义追求的明确特征,那么所提及的“政治”、“道德”和谢晋的人道主义表达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在谢晋电影中是将“道德”与“政治”(或“主流政治话语”)相互置换,抑或是道德成为与某种政治相抗衡的力量?如果是从汪晖原文的意义来使用“政治与道德及其置换的秘密”,显然属于前者,并且重点是放在“秘密”的揭示上——即最终合于“政治”。

如此一来,人道主义的表达依据便成了问题。

如果说谢晋电影中的“道德”是与那种非人性的政治相抗衡的力量,那也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

对谢晋电影的历史评价问题,难以逾越的正是“政治与道德及其置换的秘密”生成的文化语境。

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电影语境中,不可避免地受当时知识界的主流思想所左右,并成了中国电影和文化发展到今日的因由之一部分。

艺术是在对历史和社会现实基础上的表达,抑或是虚化历史现实背景、偏重超然现实之外的主观感受的表达,最终的结果有着很大的差异。

同样,对电影的文化评价以何种标准尺度来进行,结论自然也会花样繁多,难免会出现与文本南辕北辙的问题。

余英时写于1988年的《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激进与保守》一文中,对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十年间的知识界主流作了这样的描述:“西方文化主流中的民主、自由、人权个性解放等观念再度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中心价值。

全面谴责中国文化传统和全面拥抱西方现代文化似乎是当前的思想主调,这是不难理解的。

最后一个大师——论谢晋电影的政治意识、女性形象和叙事风格

最后一个大师——论谢晋电影的政治意识、女性形象和叙事风格

最后一个大师——论谢晋电影的政治意识、女性形象和叙事风格最后一个大师——论谢晋电影的政治意识、女性形象和叙事风格谢晋是中国电影界的传奇人物,他以其独特的政治意识、创新的女性形象塑造以及独特的叙事风格为人称道。

本文将就谢晋电影中的政治意识、女性形象与叙事风格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谢晋的电影作品在政治意识方面十分突出。

由于他在大革命时期成长,他的电影充满了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社会问题的批判。

他的作品多以现实主义手法表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晚春》。

该片以辽阔的大地为背景,通过描述在战争年代生活的妇女们的命运,批判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苦难。

谢晋通过对女性生活的真实描绘,揭示了战争年代妇女的艰辛与忍耐,展现了女性的坚毅与勇敢。

谢晋通过电影向观众传递出一种强烈的政治立场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怀。

谢晋的电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也是其独特之处。

谢晋通过他的电影,捕捉到了女性的内在世界,塑造出了一系列强大而独立的女性形象。

和当时的电影创作不同,他的女性形象普遍追求真实性,将女性置于电影的核心地位。

例如,在《天浴》中,谢晋塑造的女性角色“方若琳”是一个才艺出众的知识分子,她独立而勇敢,不惧世俗的眼光,追求自己的梦想。

谢晋的电影里,女性形象往往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和独立的思想,代表了当时中国妇女觉醒的力量和潜能。

除了政治意识和女性形象的塑造,谢晋的电影叙事风格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的电影往往以线性叙事、回忆和幻想等多重叙事手法交织,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观影体验。

例如,在《红高粱》中,谢晋在叙事中巧妙地融入了回忆和幻想的元素,以多线叙事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家族三代人的命运沉浮。

通过这种手法,谢晋成功地营造出电影独特的氛围和情绪,将观众带入其中,与影片中的角色共同感受他们的命运。

总结起来,谢晋具有很高的政治意识,体现在其电影作品中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批判。

在他的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十分独特,揭示了女性的内在世界和力量。

另外,他的电影叙事风格新颖,以多重叙事的方式让观众沉浸其中,共同感受角色的命运。

关于谢晋电影

关于谢晋电影

关于谢晋电影之我见关于电影评论,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新手。

但是在人生观上,却实是有一定的自己的见解了。

关于谢晋这位才华横溢的导演,我想引用黑格尔一个很有名的理论:存在即合理。

众所周知谢晋是一位才华横溢且极受广大人民群众喜欢的导演,他的一生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经典作品。

《牧马人》、《天云山传奇》、《芙蓉镇》等等一系列的朱大可先生口中所谓的“模式化”的谢氏电影,仅这三部电影就大大小小或国内外奖项25项奖项①,在当时可是几乎可以代表我们中国电影界最高水平的作品。

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做到情感与党宣两不误已经很难得了。

影片中经常会自觉的把生活中的体悟感受提升到哲理的高度,展示出对生活、对历史深刻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而且其影片中始终洋溢着一种积极着向上的旋律,这在当时刚刚历经浩劫的中国、和人民来说起着一种积极、充满希望的氛围,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人心的作用。

其实电影抛开艺术的层面来说,更多的是鼓舞人心娱乐观众的作用,很显然谢晋电影的电影已经做到了这两点。

在当时信仰迷失的年代里能做到这点我无比敬仰谢晋先生,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尤其是这么明显已经成功的作品。

注:①:《天云山传奇》——第一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最佳美术奖、第四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文化部1980优秀影片奖、香港第一届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奖、《牧马人》——第六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配角奖、文化部1982优秀影片奖、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剪辑奖《芙蓉镇》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美术奖、第十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女演员奖、最佳男配角奖、广播电影电视部1986-1987年优秀影片奖、第二十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水晶球奖、第三十三届西班牙瓦亚多利德国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表彰奖和观众奖、法国第五届蒙彼利埃国际电影节金熊猫奖、捷克斯洛伐克第四十届劳动人民电影节荣誉奖。

谢晋家庭伦理情节剧电影的叙事方式分析——以影片《芙蓉镇》为例

谢晋家庭伦理情节剧电影的叙事方式分析——以影片《芙蓉镇》为例
此外,谢晋善于用镜头来营造影片的场景氛围 , 在《芙蓉镇》里,潮湿昏暗的青灰色石板街营造了压 抑的空间氛围,诉说着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精神状态。 同时,这样的镜头运用又是导演讲述故事时的一种诗 意化的表达方式。
2.3大团圆结局模式 道德伦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精神要素,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劝善惩恶的道德规训作 用。受传统伦理道德因素的影响,中国历来的文艺作 品,如小说和戏剧,在人物安排上往往分为鲜明的善 恶对立的双方,在结局安排上则表现为好人在经历磨 难后终于获得善报而坏人最终受到惩罚的大团圆结 局。在这种文化传统以及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下 ,中 国的家庭伦理情节剧电影也形成了善恶有报的大团圆 结局模式。在“家族本位”以及“家国同构”的传统 文化的熏陶下,中国人自古就非常重视“家”的意义, 家庭和睦、家庭团圆向来是中国人内心的期盼和追求,
在谢晋的家庭伦理情节剧电影中,善恶的二元对 立已成为一种固有的模式,作为补偿,好人最终会拥 有一个圆满的家庭;作为惩罚,坏人则无法得到家庭 的温暖。谢晋以家庭的圆满与否作为对人物奖励或惩 戒的标准,具有震慑人心的意义,从而完成了观众心 目中对道德的想象。谢晋在他新时期的电影《芙蓉镇》 中,就对这种道德的补偿与惩罚进行了明晰的展现。 胡玉音和秦书田作为善的一方,在经历了种种不公与 磨难之后,最终回归平静幸福的生活,一家人得以团 圆。在这里,道德以给胡玉音和秦书田一个温暖家庭 的形式对遭受苦难的他们进行了补偿。而李国香和王 秋赦作为恶的一方,因为“横行霸道”,均没有一个 完满的家庭,王秋赦最终还以疯癫结局 。在这里,道 德以让两人家庭缺失的形式对其进行了惩罚 。总的来 说,影片以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达到了劝善惩恶的目的 , 使观众的情感得到了慰藉。
冯晴岚对孤苦的罗群的关怀和照顾、李秀芝对穷困的 许灵均的不离不弃、胡玉音和“五类分子”秦书田的 相濡以沫等细节中。

谢晋的电影风格电影评论

谢晋的电影风格电影评论

谢晋的电影风格电影评论第一篇:谢晋的电影风格电影评论谢晋的电影风格:好人蒙冤“,“价值发现“,“道德感化“,“善必胜恶“四项道德母题.(略)向观众提供了化解社会冲突的奇异的道德神话.谢晋儒学的标志是妇女造型,柔顺,善良,勤劳,坚忍,温良恭俭,三从四德,自我牺牲等诸多品质堆积而成了老式女人的标准图像,它是男权文化的畸形产物,妇女在此只是男人的附庸,她们仅仅被用以发现和证实男人的价值并向男人出示幸福.恋家主义密码借助“爱国主义“而改装而出,厮守古老生活方式的心理惰性,某种对家庭和土地的农民式的眷恋.爱情剧情的模式如下:1、在恶劣悲惨的政治境遇中,主人公遇到了他(她),开始常常只是友谊或者工作关系。

2、两人产生了真挚、强烈、纯真的爱情或友谊。

3、这一感情成为主人公承受政治压迫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4、这一关系受到政治力量的破坏。

5、主人公承受政治、爱情两方面的打击,经历最痛苦、艰难的阶段(这个阶段常常是伴随着上述政治主线进行到第六步的时候与其相呼应)。

6、结果也有两种:(1)主人公没能渡过难关,没能与其爱人团聚。

(2)主人公渡过难关,和其爱人重聚。

叙事模式可以归纳如下:1、主人公生活在一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中(这一特定的社会环境常常是文-革时期极左路线时期,四清或者反右斗争等)。

2、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给主人公形成了迫害,使正义蒙冤。

3、主人公试图摆脱这种压迫。

4、主人公被置于十分悲惨的境地。

5、群众同情和帮助主人公。

6、极左路线对主人公的迫害达到顶点。

7、结局有两种:(1)政治环境不变,主人公承受不了这种压力,崩溃或死亡。

(2)政治环境改变,主人公获得解放。

在谢晋模式的这类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两套对立的价值对立系统。

一套是由影片所呈现的那个年代的政治现实所建立的价值对立系统,另一套对立系统则是从主人公的角度(其实也是从作者的角度)所建立的善恶、压迫与被压迫的对立。

第二篇:电影评论电影评论电影评论,简称影评,是对一部电影的导演、演员、镜头语言、拍摄技术、剧情、线索、环境、色彩、光线等进行分析和批评,又称电影批评。

当下中国电影语境中对“谢晋模式”的思考

当下中国电影语境中对“谢晋模式”的思考

当下中国电影语境中对“谢晋模式”的思考作者:魏敏来源:《消费导刊》2009年第18期[摘要]谢晋电影代表了中国电影的一个高峰,而八十年代中期关于“谢晋模式”的讨论也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焦点,但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电影已经发生的巨大的变化,本文认为应当在当下新的电影语境中重新思考“谢晋模式”,并从谢晋电影中探寻有益因素,促进中国民族电影的发展。

[关键词]谢晋模式伦理情节剧大众电影在中国电影艺术领域,谢晋导演是成绩斐然的大师级人物。

从1954年独立执导故事片《水乡的春天》开始,谢晋导演坚持创作五十余年,共拍摄了30余部电影作品,其中《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天云山传奇》、《芙蓉镇》等影片曾先后十六次在国内外获奖,为中国电影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也因为独特的导演艺术风格在影坛独树一帜,确立了自己作为一个优秀的导演艺术家在新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应有的地位。

谢晋导演的电影作品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时刻不忘把镜头对准现实生活,对准时代风云,对准民族命运,呼唤人性、歌颂人性美。

这些构成了谢晋电影最重要的命题,在他新时期的一系列影片,在1986年6月的上海“城市文学、电影讨论会”上,理论批评者朱大可先生引入了“谢晋模式”的论题并对此进行了批判,认为“谢晋模式”是“中国文化变革进程中的一个严重不协和音。

”[1]如同抛入中国电影界的一颗石子,这一论题立刻激起了一场众生喧哗、轰轰烈烈的关于“谢晋模式”的大讨论。

实际上,在20世纪80年代这场论争中批评的声音认为谢晋电影是模式化、道德化、商业化、好莱坞化的,认为谢晋电影表现了大众性、商业性或者生存智慧,例如朱大可就在声讨谢晋的檄文《谢晋电影模式的缺陷》中指出:“以电影本体的眼光去审视谢晋模式,那么它将完全符合所谓‘常规电影’的下列指标:既可赚钱,又能满足观众的各种道德匮缺和生命欲望,‘雅俗共赏’,皆大快活。

”[2]在当时的文化环境中,这些对于谢晋电影的批评是非常激烈的,但是换作今天的电影语境,我们会发现批评的语义已经变得模糊。

最后一个大师——论谢晋电影的政治意识、女性形象和叙事风格

最后一个大师——论谢晋电影的政治意识、女性形象和叙事风格

最后一个大师——论谢晋电影的政治意识、女性形象和叙事风格最后一个大师——论谢晋电影的政治意识、女性形象和叙事风格导语:中国电影史上有无数杰出的电影大师,其中一个备受赞誉的大师是谢晋。

谢晋是中国电影史上最后一个大师,他对电影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浓厚的政治意识、生动的女性形象以及独特的叙事风格。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以揭示谢晋电影的独特魅力。

一、政治意识谢晋的电影作品中浸透着浓厚的政治意识。

这并不奇怪,因为他生活和创作的时代正是中国的政治高潮。

在他的作品中,他经常揭示社会现实的弊端和矛盾,并以此来进行政治批判。

例如在电影《晚春小品》中,他关注了农民工的权益问题,揭示了城乡差距和阶级矛盾。

这部电影以正义的视角展现了无产阶级的生活状态,让人们对社会不公感到震撼。

此外,谢晋还在电影中深入探讨了文化大革命和留下的创伤,以及中国人民在那个时期所经历的痛苦和煎熬。

二、女性形象谢晋的电影还以生动的女性形象著称。

他以独特的镜头语言展现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变化。

他的女性角色不仅饱含人性的复杂性,而且经历着社会变革的折磨和磨砺。

在电影《红粉》中,他描述了一个女子由纯真到伤痛再到奋斗的过程,让观众触动和思考。

另外,谢晋还创造了一系列的女性角色,如《爱在阳光下》中的乔小云、《晚春小品》中的小谢等等。

这些角色代表了不同阶层和社会背景的女性,展现了她们的意志和生活态度。

谢晋通过女性形象的塑造,探索了性别和社会的关系,呼吁人们对女性权益的关注。

三、叙事风格谢晋的电影在叙事风格方面独具特色。

他往往采用年代跨度较长的叙事方式,通过跨越时空的叙述手法,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蜕变。

在电影《黄土地》中,谢晋以一个农村家庭为主线,通过三代人的故事,揭示了中国农民在历史转型时期的艰辛和顽强生命力。

他的叙事手法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此外,谢晋还以纪实的手法呈现现实生活,以真实的镜头记录人们的生活状况。

朱大可论谢晋电影模式的缺陷

朱大可论谢晋电影模式的缺陷

朱大可:论谢晋电影模式的缺陷从《啊,摇篮》的女主人公由悍妇向慈母转变的那个瞬间开始,经过《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的反复经营,某种我称之为谢晋模式的东西便进入中国电影史,成为最令人关注的文化现象之一。

在谢晋模式中包含着各种表层和深部的文化密码,它们服从着某些共同的结构、功能和特性。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它的情感扩张主义:道德激情以影片主人公为中心机智而巧妙地向四周震荡、激励出观众席间人们的无数热泪,观众被抛向任人摆布的位置,并在情感昏迷中被迫接受艺术家的传统伦理概念。

任何一个有常识的人将惊讶地发现,这种以煽情性为最高目标的陈旧美学意识,同中世纪的宗教传播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它是对目前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主体独立意识、现代反思性人格和科学理性主义的一次含蓄否定,但正是这种催泪技巧为票房赚取了大量货币。

正如一切俗文化的既定模式那样,谢晋的道德情感密码又总是按规定程序编排,从中可分离出“好人蒙冤”、“价值发现”、“道德感化”、“善必胜恶”四项道德母体,无论《传奇》、《牧马人》和《花环》,总有一些好人(罗群、许灵均、靳开来)不幸误入冤界、人的尊严被肆意剥夺,接着便有天使般温存善良的女子翩然降临(冯晴岚、李秀芝),慰抚其痛楚孤寂的灵魂,这一切便感化了自私自利者(赵蒙生母子)、一直软弱者(宋薇)和出卖朋友者,继而又感化了观众。

上述冥冥道德力量有力保证了一个善必胜恶结局的出现:罗群官复原职,而吴遥被遣送至党校学习;许灵均当上了教师,且有天方夜谭式的美国财宝向他发出迷人的召唤;靳开来稍有例外,但在雷震的“天理难容”式的怒吼中,还是敷设了善必胜恶的明亮线索。

于是谢晋便向观众提供了化解社会冲突的奇异的道德神话。

只要稍加思考便可发现,谢晋的道德神话同好莱坞有某种亲缘关系。

那类灰姑娘故事曾经是好莱坞商业电影的主要模式之一,它恪守从“好人蒙冤”(辛德瑞拉遭继母虐待),“价值发现”(王子一见倾心)、“道德感化”(继母回心转意)到“善必胜恶”(终成眷属、成为皇后)的深部结构。

三重话语结构的审美张力——“谢晋模式”浅论

三重话语结构的审美张力——“谢晋模式”浅论
八年抗战十年动乱都以长时段的叙事方式折射家国安危的生死关这样的对比也许有些简单化但是我们要看到的是?谢晋模式?与官方意识形态的同构大多是通过?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除了芙蓉镇谢晋的电影对于官方话语的反思确实力度有限尤其是当牧马人中的许灵均深受挫折的时候农场的书记握着他的手说?相信人民相信党?的镜头已经成为历史话语的陈迹而无法为当下的多数人所接受
安 徽文学
AN HUI WENXUE 文

பைடு நூலகம்
三重话语结构的审美张力
“ 谢晋模式 ” 浅 论
刘 杨
( 复 旦大 学 )


摘 要: “ 谢晋模式” 中对 主 流 意 识 形 态 的价 值 认 同 十 在 当 时 的历 史 环 境 中是 震 撼 和 感 动 人 的 分 明 显 .这 曾 经 在 2 0世 纪 8 0年 代 被 一 些 学者 所批 从 这个 意义 上讲 .我 们 不 能 简 单 地 否 定 谢 晋 . 况 判 但 以历 史化 的 眼光 来 看待 谢 晋 的 电影 . “ 谢晋模式” 且 意识 形 态 话 语 只是 谢 晋 电影 的一 部 分 内 容 而 已 实 的 话语 结构 其 实有 三 个 层 次 的张 力 . 是 官 方意 识 形 态、 际上 . 谢 晋 在 电影 中并 没 有 忽 略 个 人 主 体 话 语 和个 人 个 人话 语 和 民间 审 美意 境 的有 机 结合 .正 因如 此 才成 主体 生 命 , 在谢 晋早 期 的 电影 中 , 这 种 对个 体 生命 意识 就 了谢 晋 在 电影界 的地 位 和在 当时观 众 中 的影 响 的关 注 已然 存 在 . 有论 者 曾 指 出 : “ 1 9 5 7年 创 作 《 女 篮 关键词 : 谢 晋 模 式 意 识 形 态 个 人 话 语 民 间 五 号》 开始 , 随着 镜 语 表 述 的成 熟 和 女 性 视 点 的 确 立 . 生命 意识便成 为谢晋电影创作 的主体意识 . 《 女 篮 五 在 中 国漫 长 的 百 年 发 展 史 中 . “ 独 特 的 行 业 内在 号 》 、 《 红色娘子军》 、 《 舞 台姐 妹 》 、 《 啊, 摇 篮》 等都是 以 法 则 和 共享 的社 会 外 在 因素 的交 互 作 用 . 构成 了中国 女 性 视 点 所 结 构 的 生 命 的生 存 状 态 和 心 路 历 程 的生 电 影 导 演 非 自然 时 间脉 络 的代 际发 展 过 程 ” 【 1 】 谢 晋 无 动 表 述 , 林洁 、 吴琼花 、 竺春花 、 邢月红 、 李 楠 都 在 自己 疑 是 这 个 代 际 发 展过 程 中 “ 第三代” 导 演 的代 表 人 物 的 生存 抉 择 中体 验 生 命 的酸 、 甜、 苦、 辣及其意义 。” [ 3 1 又 因 创 作 生 命力 旺 盛 . 他与第 四代 、 第 五 代 导 演 得 以 而 即使 是 “ 谢晋模式” 下 的典 型 电影 诸 如 《 高 山下 的花 “ 同 台亮 相 ” 。 关 于谢 晋 , 争论最多 、 影 响 最 大 的学 术 话 环 》 中个 人 话 语 也 依 然 存 在 , 甚 至 可 以说 是 丰 富 了 电 题 应该 是 “ 谢晋模式” . 这 不 啻 成 为 研究 谢 晋 无 法 绕 开 影 的意义 。 电影《 高山下的花环》 的结尾有一组镜头值 的 一个 话 题 。在 笔 者 看 来 , “ 谢晋模式” 如 果 单 纯 地 是 得 注 意 . 雷 军 长 望 着 梁 大 娘 和 玉 秀所 坐 的那 辆 车 渐 渐 为 主 流 意识 形态 张本 . 他 在 电 影 史 上 充 其 量 也 不 过 是 地 远 去 . 心情 却 始 终 难 以 平 复 . 因 为 他 的儿 子 也 在 越 御 用 电 影人 . 事 实 上 谢 晋 电影 中的 话 语 结 构 是 十 分 复 南 战场 上 牺 牲 了 此时 . 画 面 出 现 的是 身穿 戎 装 的他 杂的. 笔 者 参 考 并 改 造 陈 思 和 教授 的观 点 . 认为“ 谢 晋 缓 缓 地 举 起 了右 手 . 向着 那远 去 的 车敬 了一 个 严 肃 而 模 式” 下 的 电 影 中存 在 着 官 方 意 识 形 态 、 个 人 本 位 话 庄 重 的 军 礼 要 特 别 说 明 的是 谢 晋 这 里 用 的 是 慢 镜 语、 民间 话 语 三 重 变 奏 , 当然 在 不 同 的时 代 、 不 同 的影 头 .而 且 他 从 三 个 不 同 角 度 接 连 重 复 了两 次 该 组 镜 头 尽 管 这 可 以被 解 读 为 虽 然 是 主 流 意 识形 态 对 “ 炮 片 中这 三重 话 语 的表 现 策 略 和 强 度 也 有 所 差 异 在“ 谢晋模式” 中. 最 为 重 要话 语 维 度无 疑 是 官 方 灰 ” 的价 值 追 认 . 但 也 不 能 不 说 是 尊 重 个 体 生 命 的一 意 识形 态 。如 有 论 者 指 出 : “ 《 天 云 山传 奇 》 、 《 牧马人 》 种表现 。 和《 芙 蓉镇 》 以 家 论 国 的话 语 方 式 跟 1 9 4 8年 蔡 楚 生 、 随 着 时 间推 移 . 谢 晋 在镜 头 调 度 和 使 用 上 也 更 加 郑 君 里 的《 一 江 春水 向东 流 》 遥相呼应: 八年抗战 、 十 年 关 注 个 人 话 语 。在 《 芙蓉 镇 》 中, 最 能 打 动 人 的其 实 并 动乱 .都 以 长 时段 的叙 事 方 式 折射 家 国安 危 的生 死 关 不 是 秦 书 田右 派 平 反 时 的 喜 悦 . 反 而 是 他 和 胡 玉 音 的 系。 ” 田 这样 的对 比也 许 有 些 简单 化 . 但 是 我 们 要看 到 的 爱 情 故 事 这 里 我 们 不 妨 宕 开 些 篇 幅 对 谢晋 所 采 用 的 是。 “ 谢 晋模 式 ” 与 官 方 意识 形 态 的 同构 大 多是 通过 “ 以 镜语展 开分析 : 在 讲 述 两人 相 恋 的 过 程 时 , 谢 晋 最 初 家喻国” 来 完成 的 。 从 某 种意 义 上 来说 , 除 了《 芙蓉 镇 》 , 用 的是 高 机 位 俯 拍 两 人 扫 地 . 此 时 两 个 人 作 为 生 命 个 谢 晋 的 电影 对 于 官方 话 语 的 反思 确 实 力度 有 限 .尤 其 体 在 年 代 的 渺 小 与无 力 感 即 通 过 镜 头 显 现 出 紧 接 是 当《 牧马人》 中 的许 灵 均 深 受 挫 折 的 时 候 , 农 场 的 书 着 . 他 改用 了 中 景镜 头去 侧 拍 两 个 人 从 相 继 到 并 肩 扫 记 握 着 他 的手 说 “ 相信 人 民 、 相信党” 的镜 头 已 经 成 为 马 路 , 以此 来 体 现 两 人 关 系 的 日渐 融 洽 和 亲 密 . 最 后 历 史 话 语 的 陈迹 而 无法 为 当 下 的多 数 人 所接 受 :许 灵 他 用 近 景 镜 头 拍 他 们 两 人 边 扫 时 的 嬉 闹 可 以说 . 这 均 被 摘 掉 右 派 帽 子 的 时候 . 谢 晋 用 蒙 太 奇 中镜 头 切换 几 个 镜 头 以 蒙 太 奇 的 方 式 组 接 . 诗 意 化 地 叙 述 了 这 两 来拍许灵均和他爱人的不同反应 . 她 的爱 人 不 以 为 然 人 从 隔 膜 到 热 恋 的 过 程 . 这 样 的 电影 情 节 构 造 方 式 恰 而拿着补给许灵均的一笔钱露出笑容 . 与许灵均 说 自 恰 是 在 宏 观 历 史 演 进 中突 出 了 个体 生命 意义 的探 寻 . 己有 了“ 政 治新 生 ” 也 形 成 了 鲜 明 的 反 差 其 意 味 丰 富 性 业 已超 出 小 说 原 文本 的简 单 叙 述 有 学 当然 . 我们 不 能 以现 在 的标 准 和 创 作 环 境 去 要 求 者 就 提 出文 学 作 品 的 影 视 改 编 “ 绝 不 是 原 始 材 料 的 一 当时的谢晋。在笔者看来 , 谢 晋 的 部 分 电影 虽 然 具 有 种 机 械 复本 . 而是 从 一 套 表 现 世 界 的 成 规 转 化 和 变换 较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 甚 至 视 为 官 方 话 语 宣 传 服 务 成 另 一 套 ” . p 】 那 么谢 晋 在 赋 予 这 些 历 史 中的 个 人 以话 的影片 . 但整体 来说 . 谢 晋 的 电影 中 大 部 分 还 是 称 得 语 空 间 时 确 实 “ 做 到 了把 ‘ 政 治 概念 ’ 推到后景 . 把‘ 美 上 同代 人 中 的 尚 佳 之 作 尤 其 是 新 时期 之 后 的反 思 三 好 的 情 操 ’ 推 到前 景 的 办 法 . 来 突 出道 德 批 判 的 重 要 部 曲, 《 天云山传奇》 、 《 牧马人》 、 《 芙蓉 镇 》 不 仅 仅 具 备 性 .进 而 以 反 思 性 的伦 理 情 感 弥 合 悲 剧 性 的历 史 话 家 国 一 体 的 艺 术 话 语结 构 . 更 重 要 的 是 谢 晋 在 镜 头 语 语 ” 。【 4 l 这里 潜 在 地 融 入 了 个人 本 位 的立 场 . 构成 了其 言 的 使 用 和镜 头 内的 调 度 上 .达 到 了 当 时 的较 高 水 电影 美 学 价 值 的 重要 维 度 准 ,而 且 其反 思力 量 虽 然不 能完 全 脱 离 政 治 话 语 . 但 “ 谢晋 模式” 中的另外 一维话语 ( 下转第 5 8页 )

朱大可论谢晋电影模式的缺陷

朱大可论谢晋电影模式的缺陷

朱大可论谢晋电影模式的缺陷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朱大可:论谢晋电影模式的缺陷从《啊,摇篮》的女主人公由悍妇向慈母转变的那个瞬间开始,经过《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的反复经营,某种我称之为谢晋模式的东西便进入中国电影史,成为最令人关注的文化现象之一。

在谢晋模式中包含着各种表层和深部的文化密码,它们服从着某些共同的结构、功能和特性。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它的情感扩张主义:道德激情以影片主人公为中心机智而巧妙地向四周震荡、激励出观众席间人们的无数热泪,观众被抛向任人摆布的位置,并在情感昏迷中被迫接受艺术家的传统伦理概念。

任何一个有常识的人将惊讶地发现,这种以煽情性为最高目标的陈旧美学意识,同中世纪的宗教传播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它是对目前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主体独立意识、现代反思性人格和科学理性主义的一次含蓄否定,但正是这种催泪技巧为票房赚取了大量货币。

正如一切俗文化的既定模式那样,谢晋的道德情感密码又总是按规定程序编排,从中可分离出“好人蒙冤”、“价值发现”、“道德感化”、“善必胜恶”四项道德母体,无论《传奇》、《牧马人》和《花环》,总有一些好人(罗群、许灵均、靳开来)不幸误入冤界、人的尊严被肆意剥夺,接着便有天使般温存善良的女子翩然降临(冯晴岚、李秀芝),慰抚其痛楚孤寂的灵魂,这一切便感化了自私自利者(赵蒙生母子)、一直软弱者(宋薇)和出卖朋友者,继而又感化了观众。

上述冥冥道德力量有力保证了一个善必胜恶结局的出现:罗群官复原职,而吴遥被遣送至党校学习;许灵均当上了教师,且有天方夜谭式的美国财宝向他发出迷人的召唤;靳开来稍有例外,但在雷震的“天理难容”式的怒吼中,还是敷设了善必胜恶的明亮线索。

于是谢晋便向观众提供了化解社会冲突的奇异的道德神话。

只要稍加思考便可发现,谢晋的道德神话同好莱坞有某种亲缘关系。

那类灰姑娘故事曾经是好莱坞商业电影的主要模式之一,它恪守从“好人蒙冤”(辛德瑞拉遭继母虐待),“价值发现”(王子一见倾心)、“道德感化”(继母回心转意)到“善必胜恶”(终成眷属、成为皇后)的深部结构。

谢晋的主旋律电影的当代借鉴价值

谢晋的主旋律电影的当代借鉴价值

谢晋的主旋律电影的当代借鉴价值2018年10月, 绍兴籍着名导演谢晋逝世10周年。

谢导生前的作品多为主旋律电影, 教育和鼓舞了几代人。

作为一代名导, 谢晋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追求与审美理念, 他执导的电影作品在传播主流价值观、强化国家意识形态功能方面, 具有其他影视艺术作品不可替代的作用。

进入新时代后, 谢晋的主旋律电影对我们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谢晋电影的主题表达及其传播特征中国电影已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程, 而谢晋导演的主旋律电影作品则整整影响了人们50多年, 并且后续效应还在。

1923年11月, 谢晋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上虞谢塘, 1948年就开始导演生涯, 从事电影故事片的拍摄。

新中国成立后, 他单独导演或参与导演了30多部电影, 其中绝大多数为主旋律作品, 并创下了我国电影史上至今还无人能够突破的20多亿人次观影的纪录。

谢晋既是一位艺术家, 更是一位思想家, 他所执导的电影弘扬了主旋律, 凸显了独有的审美价值。

无论是前期的《女篮五号》《红色娘子军》《大李小李和老李》《舞台姐妹》和《鸡毛信》, 还是中后期的《天云山传奇》《牧马人》《秋瑾》《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和《鸦片战争》等, 都有紧跟时代、贴近观众的特点, 同时又体现出了明显的人民性和民族性, 爱国主义内涵丰富。

这些作品选择的题材既反映时代精神和现实感召, 又具有很强的通俗性并追求大众化, 充分迎合了广大观众的审美习惯。

主旋律电影这种类型是我国特有的, 特征是题材重大、叙事庄重, 并且具有严肃的现实主义风格。

谢晋执导的电影紧跟时代节奏, 具有非常明显的政治色彩, 有人甚至称其为倾向性很强的“政治电影”。

谢晋执导的诸多电影作品, 把政治导向与社会伦理结合了起来, 在现实主义指导下进行审视。

“故事性强的主旋律电影, 将弘扬价值观、讴歌英雄人物的主题内化于故事本身的魅力之中, 这是普罗大众易于接受的文本形式。

”(1) 主旋律电影具有导向功能, 这主要反映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和价值取向等层面。

谢晋专题研究报告

谢晋专题研究报告

罗群被遣返到农村监督劳动,冯晴岚对罗群久已怀有敬佩与爱慕之情,因而离开考察队,来到罗 群身边,排除外来的种种压力,和他结了婚。两人真挚相爱,患难与共。 “四人帮”被粉碎后,吴遥任地委书记兼组织部长,宋薇也升任地委组织部副部长。一天,年青 姑娘周渝贞向宋薇谈起她在天云山见到一个名叫罗群的马车夫,至今还是个没有改正的右派分子。 宋薇问心有愧,决定亲自过问罗群的冤案,但遭到吴遥粗暴的干涉。宋薇坚持为罗群向上级申诉, 冲破重重阻力,终于使罗群得以改正。正当这一喜讯传来时,冯晴岚却因劳累过度而与世长辞。宋薇 来到冯晴岚的墓地,远远望见罗群在墓前默哀。
• 1954年独立执导淮剧短片《蓝桥会》后升为导演。 他执导的长短影片有 20 多部。 在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得银质奖 章、1960 年获得墨西哥国际电影节银帽奖。1998年 获香港(海外)文学艺术家协会颁发的中华文学及 艺术家金龙奖“ ”称号。获上海市文 学艺术杰出贡献奖。2005 年,获第 25 届 。2007 年,获第10 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 影杰出艺术成就奖。 • 谢晋于2008年10月18日在其老家浙江上虞下榻的 酒店辞世,享年85岁。
《牧马人》
本片根据张贤亮小说《灵与肉》改编。由于封建婚 姻,许景由与妻子一直不和,后来丢下妻儿离家出走。 在许景由走后的第4天,许灵均的母亲就病故了。从此, 他孤苦伶仃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 夜晚,许景由向儿子倾吐思念之情,许灵均也向父亲倾诉自己的坎坷经历: 1957年,他被 打成“右派”,来到西北牧场劳动。是劳动陶治了他的感情,是质朴、善良的牧区人民温暖 了他的心。他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在牧场的那些岁月。 • 十年动乱中,郭嘌子等牧民想方设法保护他免遭横祸。在他们之中,他找到了父亲和母亲, 找到了温暖和希望,找到了勇气和力量。李秀芝是从四川逃荒到敕勒川牧场的农村姑娘,善 良的郭嘌子将她带到许灵均的小破屋里。秀芝不嫌许灵均是“右派”,许灵均感激秀芝对他 的信任。秀芝把他破旧的小屋,收拾得焕然一新,并养起了鸡、鸭、鸽,成了“海陆空”司 令。 • 不久,他们又有了儿子清清,为这个幸福的家庭又增添了新的欢乐。粉碎“四人帮”后,许 灵均错划的“右派”得到改正,他又走上讲台,把知识奉献给牧场的后代,许景由不再勉强 儿子跟他走了。他嘱托儿子在大陆为他买块墓地,死后他想葬在祖国。

众说谢晋相关资料

众说谢晋相关资料

众说谢晋众说谢晋谢晋,中国当代文坛上备受争议的名字。

他的作品独具特色,引发了众多观点和评价。

无论是他的小说还是影视作品,谢晋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剧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众说纷纭,究竟谢晋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还是众矢之的呢?本文将以不同的角度,探讨众说谢晋的问题。

谢晋,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其作品的精神内核牵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

他的小说常常以生活为蓝本,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他们复杂而真实的情感。

在谢晋的笔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思想丰富多样。

他对于时代和社会的关注,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给人以深思。

然而,众说谢晋的观点不止于此。

有人认为,谢晋的作品缺乏主线,情节紊乱,读起来令人头疼。

这种观点认为,谢晋的作品过于琐碎,而且过分强调了个人情感,缺乏整体的叙事结构。

他的故事情节并不流畅,读者很难沉浸其中,无法体会到真正的艺术魅力。

此外,谢晋在影视创作方面的争议也不可忽视。

他的影视作品经常被指责为煽情、俗套,缺乏真实感。

有人认为,谢晋过分追求观众情感共鸣,不论是主题还是表达方式都过于平庸。

这种观点就认为,谢晋的作品往往把观众当作被情感操控的对象,缺乏对于艺术的尊重和倾听。

然而,对于众说谢晋的争议,我们需要进行更加全面客观的观察。

谢晋的作品虽然有缺点,但也有不可忽视的优点。

他通过真实的人物形象刻画,展现出了人性的复杂与多变。

他不回避人性的丑陋和阴暗面,用扎实的笔触展现了人物的真实内在影视创作方面,谢晋的作品也并非一无是处。

他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现实主义意义。

谢晋通过影视作品展现了社会的冷漠和真实的伤害,这种拷问和反思对于当代社会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他的作品激发了观众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进而影响了社会的进步。

综上所述,众说谢晋的分析仍然存在多种观点和评价。

他的作品有其独特的魅力,却也有一些缺陷。

在评价谢晋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充分认识到他的优点和不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谢晋的作品,并从中汲取文学艺术的力量谢晋作品的煽情与俗套,确实是一些观众和评论家对他的诟病之处。

著名导演谢晋睿智而犀利的口才

著名导演谢晋睿智而犀利的口才

著名导演谢晋睿智而犀利的口才2021年10月18日凌晨,有“电影教父”之称的著名导演谢晋在家乡浙江上虞逝世,享年85岁。

他为中国的电影事业奔忙一生,在50多年的导演生涯中执导了20余部脍炙人口的影片,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影人才。

如今,谢晋虽已驾鹤西去,但他那睿智而犀利的话语仍然回荡在我们心头,久久难以忘怀。

“最后的审片者是历史、时间、人民”谢晋从影50多年来,不仅在国际、国内影坛享有盛誉,还多次获奖,六次获得“百花奖”,这在中国电影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然而,谢晋在荣誉面前,从来都是泰然处之,表现得很低调。

他说:我常常碰到很多观众跟我讲,谢导,我是从小看你的电影长大的,我太喜欢看你的电影了。

我觉得这个话对我的激励,比捧一个奖杯还重啊!这也是我最大的幸福。

经历了那么多风雨后,我不在乎获奖。

我在乎片子是否能留存下去。

因为,最后的审片者是历史、时间、人民。

在谢晋看来,老百姓的褒奖“比捧一个奖杯还重”,所以他引用了观众的那句话——“谢导,我是从小看你的电影长大的,我太喜欢看你的电影了”,并把它当作“最大的幸福”,其拳拳之言发自肺腑,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让人为之动容。

“最后的审片者是历史、时间、人民”,这是谢晋对他自己50多年来电影生涯的经验总结,其认识由表及里、高屋建瓴,其话语言近旨远、饱含哲理,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谢晋是中国电影的里程碑,他的精神必将永驻人间。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谢晋拍摄了三分钟的公益短片《中国,站立成树》,为灾区祈福。

如今,他虽已离我们远去,但他那充满魅力的话语却焕发着光芒,像他的电影一样必将在人们心中“站立成树”,流芳百世。

“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要为自己的民族塑造形象”纵观谢晋的影片,从《女篮五号》到《红色娘子军》,从《芙蓉镇》到《鸦片战争》,无不体现了谢晋对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在他眼里,电影的社会功能远远比商业功能重要,并且应该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他说:我每导演一部影片,都是我一次生命的燃烧,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要为自己的民族塑造形象。

亦师亦友说谢晋

亦师亦友说谢晋
了个影视城 居然还不多看 中国电影?因为我偶尔看看中国电 影 ,多数要让我睡觉:电影语言干瘪 ,画面构 图
缺 乏 美感 ,“ 蒙太 奇 ”拖 沓 ( 许 多过场 在我 这 个外
行看来都应剪掉 ) ,服装、化妆、道具粗制滥造 , 虽然我们不能像 泰坦尼克号 那样精细到电影 中用的碟子 少了泰坦尼克号的标记就推 倒重拍 , 但至少时代总要交代清楚吧, 而不少中国电影 ( 尤
作 家典 藏
称 为 经 典 。其 原 因就 在 于 谢 晋 的每 一 部 影 片 无 不
谢 晋 和 我 一 样 ,是 个 “ 主 题先 行 ”者 ,这 也
贯 穿着 “ 情” 。在没 有高 科 技可 以运 用 ,没有 大投 常 常 被 人 诟 病 。其 实 ,“ 主题 先 行 ”与 信 马 由缰 ,
作 家 典 藏

乖・ J 币赤友 胡 寸 号


张 贤亮 要 碰 上这 事 我 能 挺 得住 挺 不 住 ?老 实 说 ,他 碰 到
的 有 些 事 要 放 在 我 身 上 , 我 大概 很 难 挺 得 过 去 。
八方风雨集于一身,外患加 上内忧 ,生活 中所有 的遭遇无不令人感到 自身的脆弱,周围没有任何
其 是 电视 连续 剧 )受香 港 电视 连续 剧 的 影 响 ,画 面 中的 服 装 、化 妆 、道 具 让 你搞 不 清 剧情 和 人物 是 在 什 么 年 代 。香 港 电 视 连 续 剧 是 纯 娱 乐 性 的 , 人们 并 不 追 究 它 的不 合 情理 。内地 电影 、 电视 连 续剧带有 “ 教 育 ” 任 务 ,人 们 当然 有 权 要 求 它符 合情 节 所 需 的真 实 性 。更 让 我 看不 下 去 的 是演 员 的表 演 ,真可 谓 “ 叹为 观 止 ” ,很 多演 员连 “ 死” 都不会 “ 死” ,临 “ 死” 前还 要找 块干 净 的地 方慢

中国第三代影视大导演”谢晋苦难又辉煌的一生600字

中国第三代影视大导演”谢晋苦难又辉煌的一生600字

中国第三代影视大导演”谢晋苦难又辉煌的一生600

谢晋的一生跌宕起伏,而生活赋予他的磨难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则是对人性深刻的挖掘和反思。

谢晋是现实主义电影的集大成者,被归为“第三代”。

其自成系列的影片几乎成为相当长一个历史阶段中国电影不可逾越的经典,虽然在整个中国电影史的代际序列上,但实际上他完成了对代际的超越,谢晋从影50年来的二十多部作品几
近一本五十年代以来社会起落的大事记。

爱电影到“痴迷”程度的谢晋曾表示:“希望生命结束在摄影机旁”,如今,我们集体缅怀。

谢晋和妻子拥有四个孩子,除了大儿子谢衍最健康,这几个孩子几乎都有点小毛病。

谢晋的妻子在怀孕老三的时候身体不是特别的好,为了能让宝宝吃好,妻子两个人一商量就给孩子请了乳娘,没有想到的是乳娘患有哮喘病,最终导致了老三的智力发育不好。

老四出生的时候很健康,家里事情过多把儿子送到了托儿所,但是没有想到孩子在那里并没有被照顾的很好,因为高烧等疾病引发了羊癫疯等连锁反应,最后也变成了智力不全的智障儿。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谢晋伤心不已,伴随着内心愧疚,他开始对孩子投入更多的关爱与呵护,不管在哪里都时刻惦记着自己的孩子。

老三的身体一直不好,38岁时,老三离开了他们,颓废好久的
谢晋最终鼓起了勇气面对生活,更加关注“认知也有限”的老四了。

然而,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2008年8月23日,谢衍查出了肝
癌,不久就不幸去世了,享年59岁。

最健康的孩子也撒手而去,让85岁的高龄的谢晋难以承受,同年10月,伤心欲绝的谢晋也离开了我们。

谢晋导演曾经按着古语传统说过:孩子们是我前世的“债”,他们是“讨债鬼”,然而我今生却欠他们太多,我还没有还清他们就离开我而去了。

回味大师创作中的模式

回味大师创作中的模式

回味大师创作中的“模式”文/陈振丽近来常常情不自禁地回味谢晋导演创作中的“模式”。

所谓“模式”,并非谢导演自己拟定的,而是前些年听到的一种评论。

记得我刚看到这种说法时,也不顾自己是个普通电影人,就忍不住写了一篇《浅议谢晋模式》文,不料省级刊物刊登了这篇与《浅论电影剪辑艺术》的文章。

无论用浅议与浅论,是我对自己真实的评价,而且直书谢晋大师的模式我确实有些汗颜,因本人非星非家,只不过跟随谢导演学习实践了几部电影,就好像一个茹毛孩子企图解释一位大人的辉煌,确实够不着。

但想到八十年代风起“谢晋模式”时,我就毫无顾忌地写了《浅议谢晋模式》,并于同日投到一家省级刊物。

编辑擅自修改了这个敏感的文名,我还去问了为什么。

我也并非张扬人,有如此非写不能平我心的胆,实在是大师的电影艺术风范深度地感染了我。

像谢晋导演这样以电影艺术为生命,这样精益求精,这样刚正不阿,这样令观众称赞、令无数电影人望尘莫及的大师,能在他的身旁学习,聆听、目睹、感受他的部分电影创作,就让我觉得是一种难得的幸运,其外还需要什么理由吗?孜孜以求的人总是难免让人有所不理解!像谢晋导演这样的电影大师,在我国的影坛是难能有几位与他比拟的。

想能对他的所谓“模式”详尽地说得透彻,别说我了,就是某些专家也怕吃力。

在一位个性上平和近人,家庭中多磨多难的人身上,总结出他的许多坚持、坚强与超乎常人的责任心,倒不难,我以为谢晋导演首先是个视家难为亲缘的乐天派!视国殇为己任的好战士!是能鸣出观众心声的心理学士!他的笔迹未必能与书法家相比,他的文章作品也未必有多少问世,他的绘画水平也未曾领略过,但他用自己独有的电影笔书写的电影语言是从他的心田流出的涓涓细流;这细流有时候汇成滚滚洪流!有时候是爱的暖流!有时候是爱恨交加的企盼!有时候又是一幅幅景色美不胜收、寓情于景、令人思索的人生画卷!最不可忽略的,他还是一位视老酒为终身老友的酒翁!李白斗酒诗百篇,谢晋饮酒生发的是戏的方案、戏的细节和戏的魂。

对“谢晋模式”的再思考

对“谢晋模式”的再思考

对“谢晋模式”的再思考
汪雄飞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1992(000)005
【摘要】曾有一段时期,电影界有人提出了“谢晋模式”这个概念,并对之大加征伐。

如果一位导演,循规守旧,在艺术探索上裹足不前,这固然是不应该的。

但是,简简单单地把注重戏剧冲突,故事性强,长于抒情的影片类型给予否定,岂不又步入了另一种极端? 第五代导演崛起后,淡化情节,推崇理念,并以之作为尺度衡量艺术品位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种时髦,也阻隔了观众和银幕的交流,是新时期故事片不很受观
众亲睐的原因之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汪雄飞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5
【相关文献】
1.任务型写作模式的再思考与再改进——听一节初一英语写作课有感 [J], 孙容梅
2.关注核心素养构建常态模式——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常态教学模式的再思考 [J], 林景
3.任务型写作模式的再思考与再改进——听一节初一英语写作课有感 [J], 孙容梅;
4.当下中国电影语境中对“谢晋模式”的思考 [J], 魏敏
5.超越精英治理模式:行业协会治理模式再思考 [J], 李利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谢晋模式的得与失
谢晋是我国第三代伦理影片导演中具有代表性的著名导演,被认为传统伦理片最后一位导演。

从1948年任电影《哑妻》助理导演开始到1997年由他执导的历史题材影片《鸦片战争》,50多年的电影生涯形成了谢晋自己独有的一套电影风格,那就是我们所谓的“谢晋模式”。

“谢晋模式”讨论以来关于它的褒贬得失可谓是众说纷纭,看完谢导的经典“文革三部曲”《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我开始反思“谢晋模式”的得与失。

既然是探讨“谢晋模式”的得与失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什么是“谢晋模式”(以“文革三部曲”为例)
时代背景模式:无论是爱情还是工作乃至生活都是以一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中(这一特定的社会环境常常是文革时期极左路线时期,四清或者反右斗争等)作为故事的时代背景。

爱情模式:在恶劣悲惨的政治境遇中,主人公遇到了他(她),男女主角同甘苦共患难,由相识到相知最后走向相爱。

爱情结果与政治背景有很大关系,大致可分为两类:主人公没能渡过难关,没能与其爱人团聚。

政策的改变或者主人公的相濡以沫最终得以渡过难关,有情人终成眷属。

剧情发展模式:先是主人公生活在一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中,紧接着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对主人公形成了迫害,使正义蒙冤。

在主人公被
臵于十分悲惨的境地中时,群众的同情和帮助成为主人公生活下去的勇气与希望来源。

最后就是特定时代背景有了截然相反的变化,主人公的沉冤得雪,生活得到改善。

说完了“谢晋模式”,我们再来看看谢晋模式在“文革三部曲”中的体现。

(《牧马人》为例)
影片通过男主角许灵均的一系列回忆把我们带回了那个是非黑白
颠倒的混乱时代,也引出男女主角在那动荡的时代相濡以沫生活的感人故事。

在那动荡的年代中,人民只知道搞“武斗”荒废了生产,以至于连家人都养不活。

从四川逃荒来的李秀芝姑娘在好心牧民郭口扁(pi ǎ)子的介绍下认识了身为“右派”的许灵均。

李秀芝是那么的信任饱受多年苦难的许灵均,丝毫不嫌弃他的政治身份。

善良的姑娘闯进了许灵均内心的世界,品行端正的许灵均也深深地打动了善良的姑娘,他们终于结下了美满的姻缘。

共同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政治的包袱,还有了爱情的结晶,最后“四人帮”的粉碎为这个幸福的家庭增添了更多的欢笑。

这无疑就是对“谢晋模式”中“爱情模式”、“背景模式”的最有力的印证。

许灵均顶住了漫长的艰苦生活,这其中除了他自己的坚定信念以及其妻子的帮助,更多的还有善良的牧民的帮助。

老牧民董大爷给他钉上门帘子挡冷风,董大娘送来了热腾腾的面条,十年动乱中,郭口扁pia子等牧民想方设法保护他免遭横祸。

在他们之中,许灵均找到了父亲和母亲,
找到了温暖和希望,找到了勇气和力量。

这无疑又是对“谢晋模式”中“剧情发展模式”的有力论证。

看完了“谢晋模式”在其电影中的具体体现,接下来我们看看“谢晋模式”的得与失。

谢晋模式的得:
谢晋的电影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影响,他的革命三部曲为什么能赢得那么高的票房,捧红那么多的“明星”,获得那么多的奖项。

我认为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谢晋模式反映出了人性在危难中表现出来的“真”、“善”、“美”。

无论是《牧马人》中男女主角感人的爱情故事,还是剧中善良牧民们的古道热心;无论是《芙蓉镇》中王秋赦小人得志嘴脸,还是秦书田“苟活”下去的坚定信念;无论是《天运上传奇》中罗群至始至终的清醒与执着,还是宋薇开始的动摇和醒悟,都体现出了在政治背景下的人物命运和极端条件下的种种表现。

这是对现实生活中人们面对严峻形式、高压、权与利的诸多反映的表现与深思。

这种表现方式与开启中国灾难报道里程碑的“三色报”中的“黑色咏叹”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反映的都是人性在灾难面前有的坚毅不倒最终升华蜕变,有的则信念动摇、随大流甚至为虎作伥最终永远堕落。

源于生活,而又超脱于生活的电影才能引起观众们强烈的情感共鸣。

在群众引起广大的反响,在影片的票房与影片的内涵上达到完美的契合点。

“谢晋电影”模式中的“爱情模式”也是很值得令人称道的。

尤其是在21世纪的今天。

谢晋电影中的爱情都是在患难中涌现出来的,爱情之花之所以开的那么美丽长久,那是因为经过了苦难烈火的淬炼。

在患难中相识,在患难中相知,最终相恋相爱,彼此对对方的人品、性格、能力都可谓是了如指掌。

只了解对方的理想、信念才能从思想上出发,立足于行动互相支持鼓励。

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爱情貌似越来越功利化、现实化。

离婚率高的离谱,更不要说恋爱的分手。

结婚甚至恋爱的基础条件都变成了什么有车啊、有房什么的。

相互之间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光鲜的外表上,丝毫经不起困难岁月的考验。

夫妻尚且是“大难临头各自飞”,更不要奢望恋人在你危难时刻对你仍然不离不弃,安慰鼓励在你的身旁。

现在像李秀芝、胡玉英那样坚毅、善良、忠贞的好姑娘已经为数不多了,像许灵均、秦书田那样品性纯良、体贴、坚忍好男人更是绝种了。

所以谢晋模式的爱情模式对现代人爱情观、婚姻观是具有很大的反思价值的。

谢晋模式的失
谢晋模式中的“时代背景模式”是他电影中最为鲜明的亮点,他为人们揭开了那段遥远而又动荡的岁月面纱。

历史教科书上关于那段不堪回首岁月的篇幅实在是太少了,仅凭只言片语后人是很难想象先进知识分子在那期间所饱受的苦难和煎熬的。

“文革三部曲”都惯用人物回忆的形式,再辅以沉重的内心独白,让人们真切感受到那段岁月的真实面目。

但我不得不说,谢晋模式在反应时代的同时,加入了太多的对其他元素——社会主
义、爱国主义等的“歌颂”。

其剧情发展模式中惯用的善良的人民群众给苦难的主角雪中送炭的情节设计也有点太过煽情做作,好像导演有过于主观化的嫌疑。

以《牧马人》为例,剧中许灵均在劳改中不堪折磨有了寻死的念头,但是画面却迅速转变——低沉昏暗天空下的马厩旁边有一个缰绳套索,主人公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但紧接着出现的是主角年少时佩戴着红领巾站在光芒四射的红五星下敬礼的画面。

主人公想起了他所享受过的新中国的诸多温暖,想起他劳教是董大爷等人对他的关爱,于是许灵均打消了寻死的念头。

这在我看来就有点做作了,这一段的剧情有点试图以新中国给人民带来希望和光明来掩盖文革给群众造成的伤害的嫌疑。

怕死是人类的本能,真正面对死亡的那一刻是需要莫大勇气的,把主角打消死亡的元因强加大这样的方式上是有失偏颇的。

故事中父子两人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争论也带有浓重的为社会主义作秀的嫌疑。

另外剧中目不识丁但又给予主角无私帮助的群众人物似乎太多了,那样的时代是一个人人自危的时代,没有文化的农民们对于阶级斗阵更是有种盲目的冲动。

不要说去帮助“左派”、“右派”,与他们撇开关系明哲保身,不去落井下石就不错了。

所以剧情发展模式中过多的政治化剧情安排是“谢晋模式”的一大败笔。

当然这也许是导演为了通过审核的无奈之举。

“谢晋模式”的得失争论已久,但不管如何,既然人们还在探讨它的得与失,就能说明“谢晋模式”存在的价值。

不管“谢晋模式”是不是只属于某个时代,我们都不能忘记谢晋本人对中国电影的巨大贡献,谨以此文缅怀谢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