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五色五行五味与养生详解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季养生论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季养生论文章来源网络黄帝内经脏腑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五色与四性是祖国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颜色分别对不同的脏腑器官有所补益,均衡摄取才是真正治病、防病、保健、养生。
中医认为五行对应养体内的器官,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水为肾,就保健治疗而言,五色《即青(绿)、赤、黄、白、黑》的药材及食物分别对应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因此对人体的五脏有不同的滋补作用。
青色对应五行为木,入肝能增强脏腑之气。
肝为解毒的器官所以青色食物有清肝解毒的作用。
赤色对应五行为火,入心能增强心脏之气,提高人体组织中细胞的活性,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流感及各种病毒的入侵,有清血、补血、通血的功效。
黄色对应五行为土,入脾,能增强脾脏之气,促进和调节新陈代谢,提高脾脏功能的抗病能力。
白色对应五行为金,入肺,可增强肺腑之气,提高肺腑器官抗病毒能力,止咳化痰,治虚劳咳血。
黑色对应五行为水,入肾,能增强肾脏之气,治阳痿遗精,腰腺酸病,补亏损及久病不复者。
可保健、养颜、抗衰、防癌,对生殖排尿系统大有好处。
一、五行1、五行学说来源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食物五味、五色与五脏、五行
食物五味、五色与五脏、五行肺、肝、肾、心、脾。
金、木、水、火、土。
辛、酸、咸、苦、甜。
白、青、黑、赤、黄。
辛入肺:辛辣食物容易让人上火,而上火的症状就是口舌生疮、咽喉肿痛、风火牙疼,心开窍于舌,心包开窍于咽喉,这是心火太旺的结果。
是由于辛辣入肺太过导致肺反侮心所致,即金侮火。
酸入肝:酸味食物容易伤胃,胃部疾病大多由于胃酸过多所致。
酸味入肝太过,导致肝气犯脾,脾与胃相表里,这就是肝克胃,即木克土。
苦入心:苦味的东西比较寒凉,虽然可以泻心火。
却因为心为君主之官不受邪,其所克受之。
这就是心克肺,即火克金。
由于肺朝百脉,太过寒凉的东西由肺通过百脉布达全身,故而寒邪易伤及脾胃肾等其他脏腑。
甜入脾:甜味的东西吃得太多,身体代谢不了,进入脾胃后排入膀胱,就形成尿糖,也就是糖尿病。
这是因为脾胃克肾与膀胱,即土克水所致。
咸入肾:咸的东西吃多了,肾脏代谢不完,就推送到心脏里,心脏里的血液由于盐分浓度加大导致输送减缓。
这时身体自动调节大脑的供血量,会导致血压升高。
这就是肾克心,水克火。
也就是《内经》里说的“盐者胜血”的由来。
肺有疾,不宜苦(火克金);肝有疾,不宜辛(金克木);肾有疾,不宜甜(土克水);心有疾,不宜咸(水克火);脾有疾,不宜酸(木克土)。
用现代医学术语表达出来,五味与五脏、五行的关系就是:肺部有疾病,多因寒湿所致,苦味的食物性寒凉,故不宜再吃,以免寒上加寒,加重病情。
肝部有疾病,多因肝郁火旺,辛辣刺激的食物会加重体内火气,故不宜再食用,以免火上浇油。
肾脏有疾病,多因肾阳不足引起肾虚所致,“辛甘发散为阳”。
甜的食物会增加肾阳的散发,加重肾虚状况。
心脏有疾病,多为血脉不畅,咸味食物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减缓血液流速,故不宜食用,以免加重心脏供血不足的负担。
脾胃有疾病,多因胃酸过多,水湿运化失调所致。
酸味的食物增加胃液酸性,降低脾脏运送水液的功能。
故不宜食用,以免脾虚湿盛,胃痛加剧。
五色与五脏、五行:肺与大肠有疾,不宜吃赤红色的食物(火克金)。
中医的五行、五窍、五色、五志、五味
中医的五行、五窍、五色、五志、五味(一)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五行是:木火土金水按大自然规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各脏器之间有着相互的关系,从而形成统一整体,人体五脏,又是五大元素,有着对应关系。
肾属水,肾主骨,肾是血液循环的过滤器;肝属木,肝主免疫,肝是解毒的;心属火,心是动力泵,心是推动血液运行的脏器;脾属土,脾胃不和。
胃是容纳,脾是吸收,向全身供水液;肺属金,肺是宰相,肺是吸收,呼出废气,吸入氧气肾是先天之本: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肝;肝功能调养好了,滋养心;心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脾;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肾。
这是相生,也是良性循环。
与肾向对应的是膀胱,如有肾虚的朋友小便多;与肝对应的是胆,肝胆相照;与心对应的是小肠,心系小肠;与脾相对应的是胃,脾胃不和。
与肺对应是大肠,这是五俯。
再就是五窍:肾开窍于耳,耳鸣,耳闭,耳朵发炎,都与肾虚有关。
肝开窍于目,眼睛发干,发涩,发雾,与肝脏有关;心开窍于舌,舌头发麻。
起泡,溃烂与心脏有关;脾开窍唇,口发干,唇发干,都是脾胃不和;肺开窍与鼻,嗅觉差,与肺脏有关,这是五窍。
再就是五色:肾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黑【肾虚】肝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青【造血功能差】心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红【血液循环弱】脾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黄【消化系统功能弱】肺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白【呼吸系统功能弱】乃五色。
再就是五志:肾功能弱的人,恐惧,胆小,害怕,肾虚;肝功能弱的人,易怒,怒伤肝,脾气大,火气大;心功能弱的人,喜,容易激动,喜伤心,乐极生悲;脾功能弱的人,爱思,思伤脾胃,吃不得,睡不得,恶性循环;肺功能弱的人,悲忧,多愁善感。
这是五志。
再就是五味:肾功能弱的人,喜咸(肾病的人少吃盐)肝功能弱的人,喜酸;心功能弱的人,喜苦;脾功能弱的人,喜甜;肺功能弱的人,喜辛辣,这是五味。
这些都是学习颜面望诊的依据,有相生就有相克:肾功能弱的人,首先影响心脏(肾是人的第二心脏)心功能弱的人,影响肺脏;肺功能弱的人,影响肝脏;肝功能弱的人,影响脾脏;脾功能弱的人,影响肾脏,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源。
黄帝内经脏腑五色
黄帝内经脏腑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五色与四性是祖国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颜色分别对不同的脏腑器官有所补益,均衡摄取才是真正治病、防病、保健、养生。
中医认为五行对应养体内的器官,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水为肾,就保健治疗而言,五色《即青(绿)、赤、黄、白、黑》的药材及食物分别对应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因此对人体的五脏有不同的滋补作用。
青色对应五行为木,入肝能增强脏腑之气。
肝为解毒的器官所以青色食物有清肝解毒的作用。
赤色对应五行为火,入心能增强心脏之气,提高人体组织中细胞的活性,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流感及各种病毒的入侵,有清血、补血、通血的功效。
黄色对应五行为土,入脾,能增强脾脏之气,促进和调节新陈代谢,提高脾脏功能的抗病能力。
白色对应五行为金,入肺,可增强肺腑之气,提高肺腑器官抗病毒能力,止咳化痰,治虚劳咳血。
黑色对应五行为水,入肾,能增强肾脏之气,治阳痿遗精,腰腺酸病,补亏损及久病不复者。
可保健、养颜、抗衰、防癌,对生殖排尿系统大有好处。
一、五行1、五行学说来源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季养生论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季养生论文章来源网络黄帝内经脏腑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五色与四性是祖国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颜色分别对不同的脏腑器官有所补益,均衡摄取才是真正治病、防病、保健、养生。
中医认为五行对应养体内的器官,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水为肾,就保健治疗而言,五色《即青(绿)、赤、黄、白、黑》的药材及食物分别对应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因此对人体的五脏有不同的滋补作用。
青色对应五行为木,入肝能增强脏腑之气。
肝为解毒的器官所以青色食物有清肝解毒的作用。
赤色对应五行为火,入心能增强心脏之气,提高人体组织中细胞的活性,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流感及各种病毒的入侵,有清血、补血、通血的功效。
黄色对应五行为土,入脾,能增强脾脏之气,促进和调节新陈代谢,提高脾脏功能的抗病能力。
白色对应五行为金,入肺,可增强肺腑之气,提高肺腑器官抗病毒能力,止咳化痰,治虚劳咳血。
黑色对应五行为水,入肾,能增强肾脏之气,治阳痿遗精,腰腺酸病,补亏损及久病不复者。
可保健、养颜、抗衰、防癌,对生殖排尿系统大有好处。
一、五行1、五行学说来源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五色五味入五脏
五色五味入五脏中医的养生讲究五色五味入五脏,青色酸入肝,红色苦味入心,黄色甘味入脾,白色辛味入肺,黑色咸味入肾。
换个通俗的解释就是每天要吃五种颜色即青红黄白黑的蔬菜和水果,菜肴要搭配酸苦甘辛咸五味。
五味五色五脏酸青肝苦赤心甘黄脾辛白肺咸黑肾这是”五行说“中和饮食有关的内容平日,我们每次进餐的时候就要注意五色五味的营养搭配五味大家都应该知道,现在来说说五色的相应食物。
比如:黄色——苹果、白色——洋葱、黑色(深色的食物)——茄子青色——西兰花、红色——胡萝卜再来解释一下五味对五脏的影响:吃的太咸对肾不好,对高血压患者也有严重影响;辛即辛辣,经过处理的辣就会失去它原有的功效例如:辣椒酱苦对心好,心属火,苦瓜就有降火的作用;甘即甜,在吃正餐前要避免吃太多甜食,容易造成胃的饱足感,影响正常的进餐。
五行和五脏五行和人体的对应关系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代表五种物质属性,是抽象概念,是代号,不要理解具体的某种东西。
五行理论在我国有很长的历史。
五是个普遍的数字,五指、五官、五脏、五味。
有很多事物可以分为五类,所以五行理论是有物质基础的。
在中医里,用五行描述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系统的功能和关系,注意这里的五脏也是个功能概念(称为藏象),并不限于具体的解剖上的五脏。
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同一行的事物相互感应,但过度则害。
比如怒则伤肝。
范进中举是过喜伤心的典型例子。
再比如适当的甘味是补脾的,但味过于甘,又能呆胃滞脾。
五行的生克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为叙述方便,生者称为母,被生者称为子)。
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
相生和相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
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两者都很重要,不要觉得相生就好,相克就不好。
中医讲五味五色五方及五脏的养生关系
中医讲五味五色五方及五脏的养生关系用中医和易经来说明其中的关系和养生方法早在3000年前,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就提出人要健康,就要吃五色、五味食物。
五色是指青赤黄白黑,可以肝心脾肺肾,五味即酸苦甘辛咸,可滋补肝心脾肺肾。
早在《易经》中就有阴阳和五行相结合,所以饮食也与五行相对应。
五味分入五脏,各有阴阳偏差,“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
”人体作为内外统一的有机整体,通过五味、五色调和并且顺应五态,就可以调整人的容颜和身体。
青入肝,所以喝酒时,如果配一点青梅子,那么青色和酸味就会对喝酒者的肝起到双重保护作用,从而减少酒精对肝的损害;红养心,红色的食品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对心脏左右益处,如山里红、桃子、红心萝卜、西瓜等;黄养脾,如南瓜、黄豆、玉米等黄色食物就可以起到养脾的作用;而白色的东西养我们的肺,大家都知道,白色的萝卜可以化痰,而藕、梨、白色的肉也是可以润肺养肺;黑色是养肾的,黑色的东西对于补肾、抗衰老是最有效果的,多吃点黑色的食品,如黑豆、黑芝麻、桑葚、木耳、香菇、黑米、黑鱼,可补肾,对于女性抗衰老最有效。
苦入心,性苦的食物可以养心。
因此,夏天时,宜多吃一点苦瓜、苦茶、稍苦一点的绿茶等苦性的食物。
还有我们常会碰到酸味食品,那些以酸味为主的乌梅、石榴、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富含维生素C,不仅可以助消化,还有防癌、抗衰老、降血压、软化血管等功效。
而五味指的是:味过于酸:酸味补肝,味过于酸,反能伤肝,引起肝气偏胜,就会克伐脾胃(木克土),导致脾胃消化功能障碍。
味过于咸:咸味补肾,味过于咸,反能伤肾,损坏骨头,还会导致肾气偏胜,就会抑遏心气(水克火),引起气短。
味过于甘:甘味补脾,味过于甘,反能伤脾,引起胃胀不适,还会克伐肾水(土克水),出现面黑。
味过于苦:苦味补心,味过于苦,反能伤心,导致心肺功能障碍(火克金)。
味过于辛:辛味补肺,味过于辛,反能伤肺,出现筋道弛缓不利(金克木),又因为肺主气,伤气可引起神伤而发生精神衰弱。
五味五色养五脏
五味五色养五脏食物的“五味”和“五色”与人体的“五脏”相互滋养。
不同颜色和味道的食物,养生保健的功效是不尽相同的。
在挑选食物时,需五味五色搭配,才有利于健康。
一、五味与阴阳五味阴阳之分,当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岐伯所言“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阳为气,阴为味”为据。
味属阴,趋向下窍;气属阳,趋向上窍。
五味中,味厚的属纯阴,味薄的属阴中之阳。
味厚的有泻下作用,味薄的有疏通作用。
气薄的能向外发泄邪气,气厚的能助阳发热。
1、辛、甘为阳辛甘味药物药性主要入腠理经络,汗尿于外,外为阳。
“辛甘发散为阳”,辛甘发散清阳之气于皮肤腠理以为汗,气为阳,表为阳,此是辛甘味为阳之道理,主要是从“气化”的角度来分析的。
辛有发散,行气,行血的功能。
这种升发,向上,相对来说是比较阳的方面,所以辛属阳。
甘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一般用于治疗虚证的滋补强壮药。
能治疗虚证,而自身也具有偏正偏阳的属性,所以甘属阳。
二、酸、苦、咸为阴酸苦咸三味药物药性主要入脏腑三焦之里,里为阴。
“酸苦涌泄为阴”,酸、苦入脏腑三焦,上涌以吐污秽,下泄以通大便,污秽、大便皆为有形之物,有形之物为阴,无形之气为阳,且脏腑三焦为里,里为阴,外为阳,是以酸、苦为阴;“咸味涌泄为阴”,咸亦能催吐促泄,道理通于酸、苦,是以咸亦为阴。
此时酸苦咸三味为阴之道理,三者主要是从“浊阴”的角度来讲的。
另外,五味可影响到阴阳的盛衰,从阴阳属性上分,气属阳,味属阴,味厚者为阴中之阴,薄者为阴中之阳;从五味运动转化而言,辛甘发散属阳,酸苦涌泄属阴,咸味涌泄属阴。
二、五味与五脏《黄帝内经》曰:“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
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
”换言之,心喜苦、肺喜辛、肝喜酸、脾喜甘、肾喜咸。
说明五味对于五脏各有所归,即在同等条件下,药物优先分布于所宜的脏腑且浓度较大,其次按相宜性大小顺次分布于其他脏腑且浓度较小。
由此而形成药物在机体各脏腑配布的时间和量上的差异,以保证相宜性大的脏腑具有较高的药物浓度,以便发挥选择性治疗作用。
五行、 五脏、五腑、 五官、 五华、 五味、五色、 五情、五液和身体的调养全在这儿!!!
五行、五脏、五腑、五官、五华、五味、五色、五情、五液和身体的调养全在这儿!!!五行是相邻相生,相隔相克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生为发展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克为平衡中医学里讲究“五行、五气、五脏、五味、五色”,他们彼此勾连,相互提携,相生相克。
五行和谐与否直关身体运营,哪一项强了弱了都会出现相应的身体症状,所以,了解机体五行也是健康的必要。
木属木的时令:春季属木的器官:肝、胆、眼睛。
工作过于辛苦时第一要维护的就是肝脏。
因为肝是身体里集中藏血的器官,你玩命工作它就得玩命储血。
五行本来是按肝→心→脾→肺→肾这个方向相生的,肝过劳虚弱,心、脾、肺、肾都进入波及范围,而且过劳积累的怒气也会伤肝。
所以加班时的零食不妨准备一些酸味的,比如话梅。
如果木系某个器官感觉不舒服,可以多吃一些属木的青色食物。
它们对应人体的肝脏及胆,含有大量的叶绿素、维生素及纤维素,能协助器官加速排出体内的毒素。
属木的情志:怒属木的味道:酸味属木的食物:青色食品推荐食物:白菜、包心菜和菠菜等各式叶菜属火的时令:夏季。
属火的器官:心、小肠、舌属火的情志:喜属火的味道:苦味属火的食物:赤色食品。
心属火,这时候容易上火,心绪不宁,心跳加快,给心脏增加负担,所以夏季最重要的是养心。
除了多吃养心食物之外,根据五行相克原理,肾克制心火,冬季好好补养肾气是个有远见的方法。
养心最好吃些赤色食物,它们对应的是同为红色的血液及负责血液循环的心脏,气色不佳、四肢冰冷的虚寒体质人更可以多吃一些。
推荐食物:红豆、红枣、胡萝卜、红辣椒、西红柿土属土的时令:长夏。
是指在夏天中干热过去,开始下雨的一段时间。
属土的器官:脾、胃、口属土的情志:思属土的味道:甘味属土的食物:黄色食品。
长夏多雨,是一年中最湿的时期。
湿气过多会伤害脾胃,脾胃受伤影响食欲,所以盛夏季节我们总是没有胃口。
这时候在饮食上就要“多甘多苦”,多吃甜的食物能补充脾气;按五行来讲,属火的心滋养属土的脾,多吃苦味强心的结果也是健脾。
五色五味五行与五脏六腑
五色五味五行与五脏六腑
中医认为五行对应人体内的器官,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水为肾,就保健治疗而言,五色《即青(绿)、赤、黄、白、黑》的药材及食物分别对应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因此对人体的五脏有不同的滋补作用。
青色对应五行为木,入肝能增强脏腑之气。
肝为解毒的器官所以青色食物有清肝解毒的作用。
赤色对应五行为火,入心能增强心脏之气,提高人体组织中细胞的活性,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流感及各种病毒的入侵,有清血、补血、通血的功效。
黄色对应五行为土,入脾,能增强脾脏之气,促进和调节新陈代谢,提高脾脏功能的抗病能力。
白色对应五行为金,入肺,可增强肺腑之气,提高肺腑器官抗病毒能力,止咳化痰,治虚劳咳血。
黑色对应五行为水,入肾,能增强肾脏之气,治阳痿遗精,腰腺酸病,补亏损及久病不复者。
可保健、养颜、抗衰、防癌,对生殖排尿系统大有好处。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黄帝内经:五脏、五行、五情、五色、五味、五季养生论
黄帝内经:五净、五止、五情、五色、五味、五季养死论之阳早格格创做文章根源搜集黄帝内经净腑五色、五味、五净、五官、五止对于应表五色与四性是祖国中医药教中要害的组成部分,分歧的颜色分别对于分歧的净腑器官有所补益,均衡摄与才是真真治病、防病、保健、养死.中医认为五止对于应养体内的器官,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火为肾,便保健治疗而止,五色《即青(绿)、赤、黄、黑、乌》的药材及食物分别对于应五止(即金、木、火、火、土)果此对于人体的五净有分歧的滋补效用.青色对于应五止为木,进肝能巩固净腑之气.肝为解毒的器官所以青色食物有浑肝解毒的效用.赤色对于应五止为火,进心能巩固心净之气,普及人体构制中细胞的活性,可巩固人体免疫功能,防止流感及百般病毒的侵犯,有浑血、补血、通血的成果.黄色对于应五止为土,进脾,能巩固脾净之气,促进战安排新陈代开,普及脾净功能的抗病本领.红色对于应五止为金,进肺,可巩固肺腑之气,普及肺腑器官抗病毒本领,止咳化痰,治真劳咳血.乌色对于应五止为火,进肾,能巩固肾净之气,治阳痿遗细,腰腺酸病,补盈益及暂病不复者.可保健、养颜、抗衰、防癌,对于死殖排尿系统大有佳处.一、五止1、五止教道根源五止教道是华夏保守文化之细髓天圆,是指木(死少、死法、温战、条达舒畅)、火(温热、降腾、明明)、土(死化、装载、受纳)、金(浑净、浑肃、支敛)、火(热凉、滋润、背下运止)五种物量的疏通.华夏古代群众正在少暂的死计战死产试验中认识到木、火、土、金、火是必不可少的最基础物量,并由此扩充为世间十足真物皆是由木、火、土、金、火那五种基础物量之间的疏通变更死成的,那五种物量之间,存留着既相互资死又相互拘束的关系,正在不竭的相死相克疏通中保护着动背的仄稳,那便是五止教道的基础涵义.2、五止相死相克的关系五止教道认为,五止之间存留着死、克、乘、侮的关系.五止的相死相克关系不妨阐明真物之间的相互通联,而五止的相乘相侮则不妨用去表示真物之间仄稳被挨破后的相互效用.相死即相互资死战相互帮少.五止相死的序次是:木死火,火死土,土死金,金死火,火死木.相克即相互克制战相互拘束.五止的相克序次为:木克土,土克火,火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死相克是稀不可分的,不死,真物便无法爆收战死少;而不克,真物无所拘束,便无法保护仄常的协做关系.惟有脆持相死相克的动背仄稳,才搞使真物仄常的爆收与死少.二、五止与五净保守中医教认为,人的有机完全是以五净为核心形成的一个极为搀纯的统一体,它以五净为主,协同六腑,以经络动做搜集,通联躯体构制器官,产死五大系统.那是中医教系统论的一部分.所以要道中医养死便不克不迭不道五净之间内正在的通联战相互死少的关系.木→火→土→金→火肝→心→脾→肺→肾如木死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躲血,心主血脉,肝躲血功能仄常有帮于心主血脉功能仄常收挥.火死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死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仄常,血能营脾;脾才搞收挥主运化、死血、统血的功能.土死金,即脾土帮肺金,脾能益气,化气愤血,转输细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仄常.金死火,即肺金养肾火,肺主浑肃,肾主躲细,肺气肃落有帮于肾躲细、纳气、主火之功.火死木,即肾火滋肝木,肾躲细,肝躲血,肾细可化肝血,以帮肝功能的仄常收挥.那种五净相互死少的关系,便是用五止相死表里去证明的.用五止相克证明五净间的相互拘束关系:如心属火,肾属火,火克火,即肾火能拘束心火,如肾火上济于心,不妨防止心火之卑烈.肺属金,心属火,火克金,即心火能拘束肺金,如心火之阳热,可压制肺气浑肃之太过.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即肺金能拘束肝木,如肺气浑肃太过,可压制肝阳的上卑.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即肝木能拘束脾土.如肝气条达,可疏鼓脾气之壅滞.肾属火,脾属土,土克火,即脾土能拘束肾火,如脾土的运化,能防止肾火的泛滥.那种五净之间的相互拘束关系,便是用五止相克表里去证明的.三、五味与五净1、酸死肝:酸味食物有巩固消化功能战呵护肝净的效用.常吃不但是不妨帮闲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饥病菌,另有防感冒、落血压、硬化血管之成果.以酸味为主的酸梅、石榴、西黑柿、山楂、橙子,均含有维死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2、苦死心:古有良药苦心之道,中医认为苦味食物能鼓、能燥、能脆阳,具备除干战利尿的效用.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常吃能防止毒素的聚集,防治百般疮症.3、苦进脾:性苦的食物不妨补养气血、补充热量、排除疲倦、调胃解毒,还具备慢解痉挛等效用.如黑糖、桂圆肉、蜂蜜、米里食品等,皆是补苦食物的不错选采用.4、辛进肺:中医认为辛味食物有收汗、理气之成果.人们常吃的葱、姜、蒜、辣椒、胡椒,均是以辛味为主的食物,那些食物既能呵护血管,有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效用,时常食用,可防止风热感冒,但是患有痔疮便秘、肾经衰强者不可食用.5、咸进肾:咸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中医认为咸味食物有安排人体细胞战血液渗透、脆持仄常代开的成果.咸味有鼓下、硬脆、集结战补益阳血等效用.如盐、海戴、紫菜、海蜇等属于劣量的咸味食品.四、五色、五谷与五净1、肝色青:宜食糙米、牛肉、枣、葵;青色应肝.2、心色赤:宜食小豆、李、韭;赤色应心,故而念要里若桃花,可补以维死素C歉富的食物,如西黑柿、橘子、黑苹果.3、肺色黑:宜食麦、杏、韭;红色应肺,念肌肤好黑,可常食富含蛋黑量的食物,如豆浆、牛奶一类.4、脾色黄:宜食大豆、栗;黄色应脾,所以里色暗重的人,可辅以黄色、味苦的食物,如胡萝卜、蛋黄等.5、肾色乌:宜食桃、葱;乌色应肾,所以肤色较深的人少吃色素增加过多的食物.五、五官与五净1、鼻为肺之官鼻子的形状为胃气所主,鼻孔为肺气所主,所以肺启窍于鼻,鼻是肺之官,只消人的肺有病最先便会表示正在鼻子上.那里道的鼻子主要指的是鼻孔里边,肺热则鼻孔出气细、热;肺热则鼻孔冒凉气.比圆当人得肺病的时间,便会出现喘息鼻弛的症状.2、目为肝之官肝启窍于目,得了肝病会正在眼睛上有所表示,普遍得肝病的人二个眼角会收青.孩子如果受到惊吓,鼻梁处常会出现青筋大概者青痕,那也与肝有联系.正在中医的五色战五净的配属里,肝主青色.那个青色本去不是咱们通常所睹的青草、树叶的绿色,而是苍色.肝是从肾火内里死收出去的,苍那个颜色是乌色与青色的一个过度之色.逆便道一个问题:如果人正在冬季不养佳身体,到了秋天气机便死收不起去,便会死病.所以,相识颜色战净腑的对于应关系对于养死保健是有裨益的,咱们通常不妨通过瞅察表情的变更对于身体的情景做出推断.3、心唇为脾之官脾启窍于心,心唇是脾之官.得脾病的人会出现唇黄大概者嘴唇四里收黄、嘴唇脱皮、流血等症状,那些皆是阳明燥火太衰制成的.4、舌为心之官舌为心之官.心净有病普遍会出现舌头不机动、舌卷缩等症状.心误,时常道错话,也是心气缺乏的象.《黄帝内经》上有:心病者,舌卷缩,颧赤.颧赤是道心净有病的话,颧骨那个部位会收黑.除了颧骨,咱们凡是死计中还要留神印堂,果为心病还会表示正在印堂处.印堂位于二眉之间,此处如果突然天收黑,而且图案如灯花状,是心神将集的象,咱们越收要当心,那喊“祸祸正在旦夕间”,大概会有重病突收.印堂收乌也不是件佳事,从中医的角度道,那相称于火气凌心,便是肾火太多,心火太强,肾火上去使心火的功能收挥不了.那也是一个很伤害的旗号.咱们正在凡是死计中要对于印堂颜色的变越收以留神.5、耳为肾之官耳朵是肾之官.耳朵的病皆市跟肾相关.《黄帝内经》里有“肾启窍于耳”的道法.得肾病的人会有耳聋、耳鸣的症状.五官通利则五味、五色、五音圆能俱辨.中医认为五官与净腑器官的关系极为稀切,通过相识五官的病变便不妨创制隐躲正在身体内的五净的病变,所以咱们要时刻留神五官的变更,才搞注意到相联系的五净的情况.简直到五官的养死要领,很简朴:常关眼,养神;少道话,养心;稳固呼吸,养肺;多食好味,养心;少惹烦纯,非礼勿听,养耳.六、五情与五净1、“心正在志为喜”“心正在志为喜”是指心的死理功能战细神情志与“喜”有关.《素问?举痛论》道:“喜则气战志达,营卫通利”.喜悦的历程,犹如人体能源(细神能源战肌体能源)的释搁历程,赢得释搁的能源,将产死本能源,展启新的细神活动,并支配着身体活力,创制出新的功绩.如:能普及人的大脑及所有神经系统的活力,充集收挥肌体的潜能,普及脑力战体力处事的效用战耐暂力,使人感触死计战处事中充谦兴趣战自疑心,进而动做起去隐得沉快有力、敏捷、准确、细力充沛;能使心净、血管的肌肉疏通加强,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开火仄普及;能扩弛肺部,使呼吸疏通加强,肺活量删大,有用处肺部二氧化碳战氧气的接换;能加强消化器官的疏通,减少消化液的分泌,进而删进食欲,帮闲消化,促进新陈代开.2、“肝正在志为喜”喜是人们受到中界刺激时的一种热烈的情绪反应,是一种不良的情志刺激.喜与肝的关系最为稀切,故称“肝正在志为喜”.一圆里,震喜不妨伤肝,引导疏鼓得常,肝气卑奋,血随气涌,可睹里黑目赤,心烦易喜,甚则可睹吐血、衄血、卒然昏倒、昏迷不醉.另一圆里,如肝得疏鼓,也可致情志得常,表示为情绪不稳,心烦易喜.3、“脾正在志为思”脾正在志为思.思,即思虑、思索,是人体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人的思虑的情志活动主假如通过脾去表黑的.思是细神下度集结的思索、谋虑的一种情志.当人重湎于思索大概焦慢时,往往会出现饮食有趣、食欲下落.有的妇女不妨果为处事紧弛,思维下度集结引导月经量少,经期混治等,那与脾主统血的功能相普遍.4、“肺正在志为忧(悲)”古代医家对于忧忧的患者留神瞅察分解后创制,肺是表黑人的忧忧、悲伤的情志活动的主要器官.当人果忧忧而哭泣时,会痛哭流涕,涕,便是肺分泌的黏液.人哭泣的时间,肺气衰,黏液分泌删加,而肺启窍于鼻,所以涕便从鼻中流出了.肺主气,为声音之总司,忧忧悲伤哭泣,还会引导声音嘶哑、呼吸慢促等.肺主皮毛,故忧忧会使人的里部皱纹删加.5、“肾正在志为恐”恐为肾志,肾是人们表黑恐慌之志的主要净器.恐是人们对于真物惧怕的一种细神状态,对于肌体的死理活动是一种不良的刺激.《素问?举痛论》道:“恐则气下,惊则气治.”即是证明恐慌的刺激,对于肌体气机的运止可爆收不良的效用.“恐则气下”,是指人正在恐惊状态中,上焦的气机关塞不畅,可使气迫于下焦,则下焦爆收胀谦,甚则遗尿.“惊则气治”,则是指肌体仄常的死理活动,可果惊慌而爆收一时性的扰治,出现心神大概,脚脚无措等局里.七、五季与五净1、秋宜降补:秋季阳气初死,天里复苏,万物死收进与,内应肝净,应根据秋季的个性,果势利导,应用桑叶、菊花、死姜等降集之品以充分安排人体的阳气,使气血调战.2、夏宜浑补:夏季炎热、火邪炽衰,万物繁茂,内应心净,应根据夏令之时,人体净腑气血旺衰,采与金银花、荷叶、莲子等浑浓、浑热之品安排人体阳阳气血.3、少夏宜浓补:少夏时值夏、秋之际,天热下落,矮干上蒸,干热相缠,内应脾净,应采与赤小豆、绿豆、藿香等浓渗之品,利干健脾以达到气血死化有源.4、秋宜凉补:秋季阳气支敛,阳气滋少,气候搞燥,内应肺净,此时五净刚刚从夏季旺衰的代开中舒慢过去,应采与百合、乌芝麻等滋阳死津之品,以安排夏季净腑功能的仄衡.5、冬宜温补:冬季天气热热,阳气深躲,内应肾净,此时应根据冬季启躲的个性,以桂圆、核桃仁、阿胶等温补之品去滋补人体气血之缺乏,是净腑的气血旺衰,符合自然界的变更.五止、五净、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之间息息相关、稀不可分,只消掌握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应用到凡是的养死中,疑赖您自会有一个健壮的体魄.。
人体五脏各对应哪五色和五味?
人体五脏各对应哪五色和五味?
这是咱们中国的传统中医理论,有一定的科学性,用在养生上常见的是五脏各自对应五行;同样对应五色和五味。
即:金对应肺部味辛属白色;肝对应木味酸属绿色;水对应肾味咸属黑色;火对应心味苦,属红色;土对应脾味辛属黄色。
咱们的老祖宗也真的让人佩服,搞出来的这些理论真的很有道理。
马礼堂先生传下来的的六字诀功夫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创编的(马礼堂先生只是传人不是发明者)如今六字诀已经传遍大江南北了。
另外说句题外话,有种大雁六合功比起六字诀效果更好每天练十几分钟那效果好及了。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与五行与保健食品的关系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与五行与保健食品的关系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心主脉,【五脏于五体的关系】五脏与五官.五行 .五体.五志 .五色.五声.五味的关系。
五官:舌目口鼻耳五行:火木土金水五脏:心肝脾肺肾五体:脉筋肉皮骨五志:喜怒思忧恐五色:红青黄白黑五声:笑呼颜呻哭五味:苦酸甘辛咸五指与五脏的关系大足趾→金属→肺→大肠(相表里)秋调肺忧伤肺色为白二足趾→土属→脾→胃(:::)思伤脾色为黄三足趾→火属→心→小肠(:::)夏调心喜伤心色为红四中趾→木属→肝→胆(:::)春调肝怒伤肝色为青五足趾→水属→肾→膀胱(:::)冬调肾恐伤肾色为黑人体仿佛是一部复杂精密的仪器,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高速运转。
人体由10亿亿个细胞组成,细胞与细胞、器官与器官之间协调运作,因为,不能不说每个器官都是一个奇迹。
有耳朵听音乐,有眼睛看风景,有嗅觉闻花香,有味蕾尝佳肴……这架肉体机器最神奇的力量就是再生。
伤口破了,可以自动愈合;骨折之后,可以自动长好。
但这种再生能力会随着机体的衰老而下降,要想不断激发身体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主要还是要靠不同的食物提供均衡营养,以便不断地清理滋养器官来达成。
一、营养均衡是关键民以食为天,世界卫生组织营养专家公布:每人每天要吃30种以上不同食物才能达到身体需要。
日本专家强调每人每天要吃至少50种甚至80种食物。
因为饮食与健康有很大关系,所以这就是日本女性成为世界寿命冠军的原因之一。
西方营养专家将食物中的营养分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和水七大类。
其中纤维素人体不能吸收利用,但肠道的乳酸菌需要它,同时它还能促进肠蠕动,帮助消化和排泄。
水是生命的载体,它占体重的60%以上。
而其余五种营养元素按其作用在人体内的需求比例分别是:63。
5%的碳水化合物,23%的蛋白质和12%的脂肪,其余两种仅占1。
老中医:五色五味五脏理论是什么意思?
中医“木、火、土、金、水”五行学说,其相对应的颜色分别是青、赤、黄、白、黑五色,相对的脏腑分别是肝、心、脾、肺、肾五脏,相对应的气味分别是酸、苦、甘、辛、咸五味。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五色、五味与五脏相合的关系是:“白色、辛味与肺相合;赤色、苦味与心相合,青色、酸味与肝相合,黄色、甘味与脾相合,黑色、咸味与肾相合。
”可见,根据五色五味五脏的理论,可知某种颜色和气味的食物与药物可以有益于某脏器的健康或治疗该脏器的疾病。
白色食物-润肺白色在五行中属金,入肺经,偏重于益气行气。
白色食物可使人体获得淀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十余种营养素,有助于呼吸系统。
对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脂肪肝等患者,食用白色食物会更有益健康。
白色食物的典型代表是:大米、面粉、牛奶、银耳、茭白、冬瓜、白萝卜、大蒜。
其中牛奶中的乳脂还含有能阻止各种癌肿生长的结合亚油酸,而且它还是最为安全和优质的钙源。
红色食物-养心红色在五行中属火,入心经,红色食物是优质蛋白、糖类、膳食纤维和多种无机盐的重要来源。
红色食物一般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性,它们富含番茄红素、单宁酸等,可以保护细胞,具有消炎泻火、清热解毒的作用。
诸如红薯、番茄、草莓、枸杞子、杨梅、山楂等都是常见的红色食物。
除此之外,红色食物大多含有丰富的铁,能够起到补血的作用。
如各种畜禽肉类、鱼虾、红豆、红枣等食物。
是优质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来源,具有补血活血及补阳的功效,可保护心血管、延缓衰老。
黄色食物-健脾黄色在五行中属土,入脾经。
黄色食物含有大量植物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中佳品。
最适合高血压、高血脂等人群食用。
除此之外,黄色食物所含有的维生素E,能够减少皮肤色斑、延缓衰老,对脾、胰等脏器大有益处,并且能够调节胃肠消化功能。
常见的黄色食物有玉米、花生、黄豆、南瓜、橙子、胡萝卜、香蕉等食物。
含有大量植物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可提升人体免疫力。
黑色食物-补肾五行中黑色主水,入肾经,经常吃一些黑色食物可以补肾。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五色与四性是祖国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颜色分别对不同的脏腑器官有所补益,均衡摄取才是真正治病、防病、保健、养生。
中医认为五行对应养体内的器官,木为肝,火为心,土为脾,水为肾,就保健治疗而言,五色《即青(绿)、赤、黄、白、黑》的药材及食物分别对应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因此对人体的五脏有不同的滋补作用。
青色对应五行为木,入肝能增强脏腑之气。
肝为解毒的器官所以青色食物有清肝解毒的作用。
赤色对应五行为火,入心能增强心脏之气,提高人体组织中细胞的活性,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预防流感及各种病毒的入侵,有清血、补血、通血的功效。
黄色对应五行为土,入脾,能增强脾脏之气,促进和调节新陈代谢,提高脾脏功能的抗病能力。
白色对应五行为金,入肺,可增强肺腑之气,提高肺腑器官抗病毒能力,止咳化痰,治虚劳咳血。
黑色对应五行为水,入肾,能增强肾脏之气,治阳痿遗精,腰腺酸病,补亏损及久病不复者。
可保健、养颜、抗衰、防癌,对生殖排尿系统大有好处。
一、五行1、五行学说来源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
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色入五脏
中医讲究五行说,所谓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在五行学说中,人体还被划分为“五脏”,所谓五脏指的是肝、心、脾、肺、肾。
而这里所说的五脏与西医的器官概念并不完全相同,它还包含了人体精神的作用。
而食物也根据它们的味道和颜色被划分为五类,与人体的“五脏”相互对应,相互滋养。
肝肝属木,中医认为肝是解毒器官,肝支配着全身肌肉,关节,眼睛与肝也有密切关系。
酸:在五行中发现酸味与肝胆之间的关联最大,它能作用于肝胆,能控制筋络,酸味有使身体收缩的功能,让身体不太油腻。
绿:绿色的食物能帮助肝胆舒缓压力,调节肝胆功能,特别是在清热,平息肝胆之火上有一定作用。
李子:清肝除热,适合于肝虚有热。
心心在五行中属火,火焰是向上升的,而心在生理上是上开窍于舌,在病变时,如果发生舌尖赤痛,面部红赤等现象,都认为是心火上炎,所以用五行中的火,来代表五脏中的心。
苦:苦味的食物和心、小肠的关联最大,苦味有排除燥热的功能,所以夏天应该多吃苦味的食物。
红:红色的食物能作用于心,有助于减轻疲劳,令人精神倍增。
辣椒:温中散寒脾脾在五行中属土,没有脾胃的消化和吸收,人也就得不到营养而不能生存。
同时,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一日三餐和每天排泄,都有一定的规律,也就是稳定的现象,所以用五行中的土来代替五脏中的脾。
甜:甜味的食物作用于脾、胃、肌肉,吃甜味会使人懒洋洋的,有消除紧张,恢复疲劳,补充血糖的功能。
黄:黄色的食物能帮助培养开朗的心情,同时让人集中精神。
肺肺在五行中属金,金属都有声音,而人的语言声音,是由肺气鼓动而成,同时肺是娇贵的脏器,怕火气的熏蒸,所以用五行中的金来代表五脏中的肺,肺支配呼吸,也支配皮肤的排泄。
白:白色的食物与悲伤有关。
花生:润肺止咳,特别适合于肺燥咳嗽。
山药:补助肺气,特别适合于肺虚咳嗽。
糥米:益气固表,用于气虚不固。
豆腐:清肺健肤。
肾咸:咸味的食物由肾及膀胱代谢,而咸味也有软化硬物及促使排泄的功能。
黑:黑色的食物大多是补肾的佳品。
五脏对五味
五脏对五味
五脏对五味
第一课:五脏,五脏对应五行, 五脏对应五味
五脏有:脾脏,肝脏,肺脏,心脏,肾脏。
五脏对应五行:脾脏属土,肝脏属木,肺脏属金,心脏属火,肾脏属水。
五脏对应五味:脾脏喜甜,肝脏喜酸,肺脏喜辣,心脏喜苦,肾脏喜咸
五脏对应五色:思伤脾,黄豆补脾,脾开窍于口
怒伤肝,绿豆是养肝的,肝开窍于目,肝主血管,肝是人的解毒工厂。
药和食物里的毒素要经过肝脏解毒,所以不要把药当饭吃,恐伤肾:肾主骨,肾开窍于耳,中老年人的腰腿疼痛许多属于肾虚,耳鸣也是肾虚,黑色食物补肾。
冬季适于补肾,麻酱也是补肾的。
经典格言:“食疗胜药疗。
”要想身体好,先把饭吃好。
有病先食疗,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医院是厨房,最好的药物是食疗,最好的疗效是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与五行的关系五行:金、水、木、火、土(顺位生,意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隔位克,意即金克木,水克火,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五色:白、黑、绿、红、黄(向上对应五行,下同)五味:辛、咸、酸、苦、甘五脏:肺、肾、肝、心、脾五官:鼻、耳、目、舌、口五色(注):以豆为例,绿豆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入肝经为木性;红豆有补血、利尿、促进心脏活动的功效,入心经为火性;黄豆益气补脾,入脾经为土性;白豆含有较多的钙质,入肺经属金性;黑豆治消胀,下气,性寒,入肾经属水性。
再如:一个五行缺木的人,应多吃绿色的食物,多穿戴绿色的衣服饰品,甚至多些接近绿色的东西。
五味与五脏(注):《黄帝内经》中有记载:食物的酸味与肝相应,有增强肝脏的功能;苦味与心相应,可增强心的功能;甘味与脾相应,可增强脾的功能;辛味与肺相应,可增强肺的功能;咸味与肾相应,可增强肾的功能。
但是,在选择食物时,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于健康;若五味过偏,会引起疾病的发生。
如:酸味太过容易造成肝气太旺而克制脾胃功能(木克土);苦味太过又很容易造成心火太旺而克制肺气(火克金);甘味太过很容易造成脾胃过旺而克制肾气(土克水);辛味太过容易造成肺气过盛而克制肝气(金克木);咸味过多很容易造成肾气过盛而克制心气(水克火)。
五脏与五官(注):人的五官与五脏也有直接联系: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
肝有病者,眼中必有病象,如眼黄,眼涩,畏光,流泪;脾有病者,必口中乏味,食而不化,唇干裂;肺有病者,会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流鼻血,不辨香臭;心有病者,舌尖红,或舌头转动不灵,吐字不清;肾有病者,耳中蝉鸣,或痒,或背,或聋。
凡五官之病,中医不仅治五官,更兼治五脏。
附:各类食物与五脏滋补关系1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
以酸味为主的乌梅、山萸肉、石榴、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富含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
2苦生心:古有良药苦口之说,中医认为苦味食物能泄、能燥、能坚阴,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
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常吃能防止毒素的积累,治疗各种疮症。
3甘入脾:性甘的食物可以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还具有缓解痉挛等作用,如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都是补甘食物的不错选择。
4辛入肺:中医认为辛味食物有发汗、理气之功效。
人们常吃的葱、蒜、姜、辣椒、胡椒,均是以辛味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既能保护血管、又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
但患有痔疮便秘、神经衰弱者不宜食用。
5咸入肾:咸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
中医认为咸味食物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
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海带、紫菜、海蜇等属于优质的咸味食物。
中医古籍对情绪和脏腑有如下记载:“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
”人体五脏失调会引起不同情绪反应,反之,情绪又会影响五脏。
所以保护身体,不狂喜、不大悲、不嗔怒、不惊不忧不恐,可以从懂得原理开始。
情志:喜对应脏腑:心情志过激致病病机:“过喜”或“暴喜”会使心气消耗过度。
内伤脏腑的病理表现:注意力下降,头晕,心悸,入睡不深,时常惊醒。
严重时可引起精神失常,或突然晕倒。
调养方法:推拿按摩心经或心包经可使血脉通畅,心气充沛,神志安宁。
内服中成药:生脉饮、补心气口服液。
情志:怒对应脏腑:肝情志过激致病病机:“盛怒”、“暴怒” 导致肝气亢奋,过度消耗肝血,使肝血不足,则出现阳亢而阴不足的病理状态;“怒则气上”,气过升而不降,使气机升降失衡,也会影响到肝及其他脏的功能。
内伤脏腑的病理表现:肝气逆行,使得血液运行失常,消化功能出现障碍,常出现腹胀腹痛腹泻。
严重时还可出现吐血、中风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调养方法:推拿按摩肝经和胆经可以通畅肝气,保持其正常的疏泄功能,调整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输布畅达,使得情志舒畅。
可以自制枸杞梅菊饮,配制方法:枸杞15克、乌梅10克、菊花10克,开水泡服。
情志:忧对应脏腑:肺情志过激致病病机:愁忧、情绪抑郁导致肺气闭塞。
忧愁的刺激量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就会使气机闭塞而致病。
内伤脏腑的病理表现:肺气阻滞,导致胸闷、气短、呼吸不利,进而出现喘促咳嗽等症。
情志:思对应脏腑:脾情志过激致病病机:是指思维长时间的高度集中,思虑太过。
气血受阻,郁结在一处,不能通畅运行到周身而致病。
内伤脏腑的病理表现:气机郁结则脾胃功能失常,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出现食欲下降,食后腹胀,消化不良,便秘,腹泻等症状。
严重者则会有贫血、水肿、严重营养不良。
调养方法:推拿按摩胃经腧穴可以强健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功能,保证气血在经脉内正常运行。
尤其足三里穴,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穴,疗效显著。
可用中成药:越鞠丸、参苓白术丸。
情志:惊恐对应脏腑:肾情志过激致病病机:惊恐不是直接伤肾,而是先通过心的感受,继而由肾承受。
前者多伤及心神,后者则多伤肾气。
内伤脏腑的病理表现:恐惧不仅伤肾气,还直接损伤肾精,惊伤心神,使诸脏气血失调。
可出现精神萎靡、嗜睡、神经衰弱、人体免疫力紊乱或低下、心悸、甚至休克、痴呆等症。
调养方法:推拿按摩肾经腧穴和关元、气海、命门、肾俞等全身强壮穴能调补肾精,有效延缓衰老,更能增强记忆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心理承受力。
可服中成药: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自制金樱子茶:金樱子10克、淮山药20克、五味子10克代茶饮。
五神与五脏烟建华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学术体系以五脏为主体,精神活动亦纳入其中,不仅形成了神志五脏之内涵(五脏又称五神脏),而且建构了中医神志学——五脏藏神的理论系统,充分体现了中医学精神理论的学术特色,并为其临床诊治各种精神障碍疾患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心藏神此论五脏之一的心与五神之一的神,认为心在五神中所主之神是自觉意识,惟人独有、因而是最后形成的、最高层次的神志机括,其主要活动内容是“任物”,主持思维过程、情绪反应及神志活动产生的聪明智慧等,因而总领魂魄,并赅意志,统制七情五志。
心在五行属火,《素问·解精微论》说:“火之精为神”,故只有心神精明,火耀阳旺,才能驱散阴霾鬼魍梦幻,保持精神健康。
火亢阳盛、火微阳败都是心神病证的主要病机。
由于自觉意识是人神标志,所以心在神志系统突显其要,并有助于其在整个生命领域的主宰地位,但二者是两个层次的问题,不可混为一谈。
肝藏魂肝在五行属木,魂为木之精。
《素问·阴阳离合论》说:“天复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
”而木之为物,正是根于阴而出于阳,有沟通阴阳之德。
其母水,其子火,合于五脏,则乙癸同源、心肝同气。
合之于魂,以潜意识影响心神之灵拙,是心神的基础,随神往来则光明爽朗、聪明智慧,此阳界人间之事;神敛神衰,独魂为动,则为梦、为幻,此阴间冥界之际。
《灵枢·本神》说:“肝藏血,血舍魂”,以魂归血藏为论,故后世医家有云:“魂昼日游于目,夜则归于肝。
”肺藏魄肺在五行属金,魄为金之精。
魄是形体中感知、运动本能,乃动物即有的低级生命机能,所谓形中有气,知觉存焉,故《灵枢·本神》说:“肺藏气,气舍魄。
”但魄的这种本能,非魂不能激活,亦非魂不能达于心神,因而是心神“任物”的基础;并与魂动静离合,阴阳相成,则魄之迟速亦与魂有关。
魂魄合则为实,在心神主导下开展健全的精神活动;离则为虚,失去心神主导,为梦、为幻。
其中心神、魂魄的相互作用,亦体现了金、木、火之间的五行制化关系。
脾藏意,肾藏志意发于心、主于脾,其用为思,以其土德而贯余脏、调诸神。
志发于心、主于肾,以水德沉静、坚毅而固志不移。
意志二者相合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不仅能认识事物、主动适应事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造自己和事物。
在神志活动中,它是心神主导的、能影响思维、心理情绪乃至于脏腑气血的调控机制。
正如《灵枢·本脏》所说:“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
”“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是道家所说“识神”的代表。
《内经》关于五脏五神的理论,主要是通过五脏的精气活动、阴阳五行关系,探讨与把握精神活动的机理与规律。
它注重的是精神活动中各个部分、各种因素的整体关系,精神活动与躯体生理、乃至于生存环境的整体关系,五脏则被赋予这种机制及其障碍诊治的主体,这与西医学从脑髓神经解剖形态及其物质分泌来研究精神活动,在研究思路、方法上有着根本差别。
按《内经》五脏藏神之理,解剖脑的机能可能被分为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五个部分,分为五脏所主,而五脏主全神功能,可能还包括周围神经及其它与精神活动相关的众多内容。
因此,在概念、理论的科学内涵上大不相同,各成体系;在诊治规范上,各具特色,各有优劣。
总之,“道不同”,各有存在价值,我们的同道完全不必自惭形秽,千方百计、费尽心思挖掘幽潜于古代文献中有关头脑精神资料,来证明我们“自古有之”。
其实,从甲骨文字、《说文解字》、《尔雅·释诂》都可以找出头脑精神的联系,从《道藏》南北朝、宋代文献也可找出对脑观察及其对精神、形体关系的记载,但在方法学上这与严格意义上的生命科学与医学科学研究相去甚远,更谈不上形成相应的概念、理论。
因此,关于“心主神明”还是“脑主神明”的争论,由于没有可比性而毫无意义;改弦易辙,从脑髓解剖实体改造中医神志理论,建立所谓的“中医脑学”没有必要,结果也必然徒劳无功。
五脏养生法甚有讲究,尤乘,字生洲,别号无求予。
清代医学家。
早年习儒,后弃而习医,从师于名医李中梓。
由于他学医刻苦,肯于钻研,重视防与治,不仅善于治病,亦善于养生。
着有《寿世青编》上、下两卷。
尤乘对脏腑甚有研究,他在《养生说》中,提出了五脏养生要言,其论述概不用药,主要讲述摄养之法。
他说:“疗身不如疗心”,认为,人的生命以五脏为主体,协调脏腑的功能。
是一条重要的养生法则。
寡欲——养心之道尤乘在《养生说》首先指出:“养心莫善于寡欲,目无妄视,耳无妄听,口无妄言,心无妄动,贪嗔痴爱,是非人我,一切放下,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忧,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然,应以自然,信其自去,忿怒恐惧,好乐忧患,皆得其正,以养心之法也。
”尤乘这一番话对于人们日常如何养心很有帮助。
中医学认为,“心”为“君主之官”。
《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指出了“神明”在思维,调节行为和统帅全身生理活动等中的特殊机能,而这些都是由“心”所主。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
”“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
”人有“七情六欲”,欲望过大,好高骛远,心神必然过于躁动,神不内守,乱而不定,必然忧乱脏腑,耗伤气血,轻则招生疾病,甚至催人衰老,减短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