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
基于生态功能保护原理的绿道规划策略探讨——以珠三角绿道规划为例
Det x m peXi a , aBig L Hu, i i n l E a l/ aYu n Xi n , i iCh mi a Hu
[b ta t Gr e wa sa c lg c l r s ra i na p o c e e o igq ik . wof n a A s r c] e n ya ne oo ia e e v t p r a hi d v lp n uc l T d me t lh o is p o s y u na e r : t e
广州市绿道建设指引(4.12)发
广州市绿道建设指引(4.12)发广州市绿道规划建设技术指引(试行)按照广东省的统一要求,广州市绿道规划、设计、建设原则上按《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设计指引(试行)》执行,建设主要依托青山绿地工程、迎亚运工程和水环境治理工程的相关项目开展。
结合广州市实际情况,在征求相关意见的基础上,现编制本指引。
一、绿道的定义和分类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
绿道根据所处区位和目标功能不同分为三类:生态型、郊野型和都市型。
在绿道两边规定的控制范围内要控制新增与绿道功能不相容的项目。
生态型绿道主要是指连接景点、区域之间以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国道等路段以及河流、海岸沿线林带、绿化带为主体,贯通城乡的生态廊道,其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200m。
郊野型绿道主要是依托城市建成区、生态旅游景点周边的大块绿地、水体、连接道路和田野乡村所构建的绿色走廊,其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100m。
都市型绿道主要是指在城市建成区内,依托河道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地构建形成供市民休闲活动的通道,其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20m。
二、绿道的组成要素绿道主要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组成。
绿廊系统:是指在绿道控制范围区内的自然因素,包括由绿化、水体等组成的绿化缓冲区。
人工系统:是指在绿道的控制范围内,为满足绿道游憩功能而配建的设施,包括绿道游径、标识系统、服务系统及节点、基础设施等。
广州的绿道须主要包含四大要素:良好优美的绿化生态环境、标准合理的绿道游径(单车道、人行健步道)、统一清晰的标识系统、完善的综合服务设施。
三、绿道线路的选择广州市域范围内绿道分为三个层次:省规划的省级绿道,市规划的市级绿道,区(县级市)规划的区级绿道。
绿道的选线要结合现有的水道和道路系统,考虑其穿越区域的社会经济、自然气候、地形水文、植被、景观风貌等条件,并分析绿道穿越区域的基础设施、土地利用情况、用地权属等;绿道的选线要考虑资源的生态性,布局的整体性,交通的连通性,使用的安全便捷性,实施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性;绿道的选线要尽量联系贯穿各风景区、名胜古迹、公园、院校、场馆、商务商业中心;省、市、区级绿道要相互连接贯通,并突出地方特色。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绿道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9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科学规划、设计绿道,提高绿道建设水平,发挥绿道综合功能,在总结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绿道功能与组成、绿道分级与分类、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绿道选线、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和城乡规划司负责管理,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1 总则 (1)2 术语 (2)3 绿道功能与组成 (3)3.1 绿道功能 (3)3.2 绿道组成 (3)4 绿道分级与分类 (5)4.1 绿道分级 (5)4.2 绿道分类 (5)5 绿道规划设计总体要求 (6)5.1 规划设计原则 (6)5.2 规划设计成果 (6)6绿道选线 (9)6.1 基本要求 (9)6.2 分类选线 (10)7绿道要素规划设计要求 (11)7.1 绿道游径系统 (11)7.2 绿道绿化 (14)7.3 绿道设施 (15)附录1:引用标准及说明 (20)附录2: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21)1 总则1.0.1 为指导各地绿道规划设计,保障绿道建设水平,充分发挥绿道的复合功能,特制订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指导全国各地绿道的规划设计。
各地应本着“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统筹城乡、绿色低碳”的原则,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深化细化,保障切实可行。
1.0.3绿道的规划设计还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0.1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和构成基础,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 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粤建规函[2011]460号)
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PlanningGuideesloiUnfrbanGreenwayi nGuangdongProvince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 年7 月目录1 总则 (1)2 涵义及构成 (2)3 目标和原则 (3)4 选线方法 (6)5 基本要求 (8)6 典型地段城市绿道规划指引 (12)7 城市绿道构成要素规划指引 (20)1 总则1.1 为明确城市绿道内涵、规划目标和原则、选线方法与基本要求,指导全省城市绿道规划编制工作,形成城市绿色生活网络,制定本指引。
1.2 广东省城市绿道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及各城市与绿道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
1.3 本指引适用于广东省内城市绿道规划编制工作。
1.4 本指引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2 涵义及构成2.1 涵义广东省绿道网对应于是否穿越地级(以上)城市行政区域,由省立绿道和城市绿道两级网络构成。
城市绿道主要串联城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不限于城市建成区)的各类绿色开敞空间和重要的自然与人文节点,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自然节点,人文遗迹、历史村落、传统街区等人文节点,以及居住社区、中心商业区、大型文娱体育区、公共交通枢纽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
建设城市绿道对于保护与优化城市生态系统、引导形成合理的城乡空间格局、提供休闲游憩和慢行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2.2 构成城市绿道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两部分构成。
2.2.1 绿廊系统绿廊系统是城市绿道的绿色基底,主要由地带性植物群落、野生动物、水体、土壤等生态要素构成,包括自然本底环境与人工恢复的自然环境,具有生态维育、景观美化等功能。
2.2.2 人工系统人工系统由慢行系统、交通衔接系统、服务设施系统和标识系统等构成,具有休闲游憩、慢行交通等功能。
慢行系统: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综合慢行道。
交通衔接系统:包括绿道停车设施、绿道与城市其他交通系统的接驳设施等。
广东省省立绿道建设指引
⼴东省省⽴绿道建设指引⼴东省省⽴绿道建设指引Benchmark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Regional Greenways in Guangdong Province⼴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〇⼀⼀年五⽉⽬录1 总则 (1)2 建设要素和配置要求 (2)3 建设要求 (5)附录A 有关术语解释 (9)附录B 绿道基本配套设施分级设置要求 (12)附录C 绿道基本要素建设标准 (13)1 总则1.1为充分发挥省⽴绿道的基本使⽤功能,保障建设质量和建设效果,确保绿道建设符合⽣态、经济、安全、适⽤等要求,制定本指引。
1.2本指引为省⽴绿道建设提供基本参考标准,各地可根据实际予以深化或具体化。
城市绿道的建设可参照本指引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开展。
1.3省⽴绿道建设应遵循⽣态性、连通性、便利性、安全性、多样性、可⾏性的原则,充分体现地⽅⾃然和⼈⽂特⾊。
1.4省⽴绿道建设应充分依托和利⽤现有设施,与农林⽔利⼯程、环境治理⼯程、园林绿化⼯程等有效结合,节省投资,提⾼⼟地使⽤效率。
1.5省⽴绿道建设,除执⾏本指引外,还应符合现⾏⽣态、环保、⽂物保护、⽔利、防洪、防灾、建设等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6本指引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2 建设要素和配置要求2.1建设要素省⽴绿道可分为三⼤类型(⽣态型、郊野型、都市型),由五⼤系统(绿廊系统、慢⾏系统、交通衔接系统、服务设施系统、标识系统)构成,涵盖⼗六个基本要素(表2-1)。
表2-1 省⽴绿道建设基本要素表2.2配置要求按照绿道⽹建设时序,将建设阶段分为基本建成、全部到位和成熟完善三个阶段。
各阶段配置要求如下:(1)基本建成按照表2-2中规定要素的配置要求,完成省⽴绿道慢⾏道路⾯铺装,建设必要附属配套设施和标识系统,使其满⾜基本的使⽤要求。
(2)全部到位按照表2-2中规定要素的配置要求,全⾯完成省⽴绿道的建设,包括划定绿道控制区并实施有效空间管制,全部建成各项配套设施,全⾯完善沿线绿化,保障城际交界⾯互联互通,打造不少于总长度10%的⽰范段,从⽽满⾜⼈民群众正常的使⽤要求。
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
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目录前言 (1)一、绿道与绿道网 (3)(一)绿道 (3)(二)珠三角绿道网 (6)(三)建设珠三角绿道网的重要意义 (9)二、规划范围、依据与期限 (12)(一)规划范围 (12)(二)规划依据 (12)(三)规划期限 (13)三、规划目标和原则 (13)(一)规划目标 (13)(二)规划建设原则 (14)四、绿道网总体布局 (16)(一)布局基础条件分析 (16)(二)绿道网总体布局 (28)五、专项配套规划 (40)(一)配套设施 (41)(二)服务系统 (44)(三)交通衔接与换乘系统 (47)六、绿道网建设指引 (51)(一)分类建设指引 (51)1.生态型绿道 (51)2.郊野型绿道 (53)3.都市型绿道 (54)(二)分市建设指引 (57)1.广州市 (57)2.深圳市 (62)3.珠海市 (65)4.佛山市 (68)5.惠州市 (73)6.东莞市 (77)7.中山市 (81)8.江门市 (84)9.肇庆市 (87)七、实施机制与保障措施 (90)(一)组织管理 (90)(二)技术支持 (92)(三)政策措施 (93)(四)实施监督 (94)(五)维护管理 (95)前言改革开放30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珠三角)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南,锐意改革,扩大开放,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发展潜质的地区之一。
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以传统增长方式为特征的快速城镇化和非农建设用地的无序扩张,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冲击,严重制约珠三角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通过规划建设珠三角绿道网,在珠三角率先构建融合环保、运动、休闲和旅游等多种功能的绿道网络体系,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显得尤其必要和紧迫。
规划建设珠三角绿道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举措和实施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有利于推动珠三角生活休闲一体化乃至经济一体化;是建设宜居城乡的重要内容和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有效途径,充分体现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是扩内需促增长的创新手段,有利于拉动投资、提供就业岗位,进一步促进休闲消费。
本期聚焦:绿道规划与管理——绿道规划理论实践及其在我国城市规划整合中的对策研究
现状 用地资源整合
其它类型用地转换 废弃地 、废弃设施再利 用
现状为其 它类型用地 .城市 中具有用地性质转换或置换潜力的工业 .居住 ,公共 、交通等类型的用地 城市工业 旧址 、被修复的城市污染地块 、废弃的铁路 道路 高架 码头 仓库等设施用地
本期聚焦 :绿道规划与管理
F U : P A NI G A D M A AG M E T O R E W A OC S L N N N N E N FG EN Y
与绿道 的发 源地 美 国相 比 .我 国 国土面积 与其 相 当,而人 口数量则 为 其 4倍 多。而我国城 市 人 口的高密 度
的核 心种 群等 生态功 能的研 究明显 有
创建 国 家 层 面 的 步 行 路 径 游 憩 系 统 . 并 对于规 划步 道周边 沿线 的土地 进行
城 市与社 区层 面绿道 的涉及 并不是 太 多。 而从 《 山 市 绿 道 网建 设 规 划 佛 (0 0~ 2 2 ) 的数 据中 可 以发 现 21 00 》 佛 山市城 市绿道 长度是 区域绿 道总 长 度 的 3倍 多 .因而城 市绿 道 的建设任
疑 对 于 我 国 的 城 市 绿 地 系 统 规 划 和 绿 道 规 划提 出 了 更 高 的 要 求 。 33最 大可能 地拓展 城市 绿道 用地来 源 .
地 资源 ( 见表 1 。 )
而 到 了 市 区 之 内 .由 于 城 市 用 地
资源 的稀 缺特 点 ,作 为绿道 的城市 用
绿道论文城市绿道发展论文:基于绿道类别的武汉城市绿道发展方向分析
绿道论文城市绿道发展论文:基于绿道类别的武汉城市绿道发展方向分析摘要:城市绿道在当今城市发展中为改善绿色空间环境增添了更多可能,并对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不同地区需要建立适合各自城市风貌特色的绿道网络。
本文针对绿道的不同分类特点,分析了目前武汉城市绿地系统的不足,为武汉市未来建设城市绿道提出了规划建议。
关键词:绿道;类别;武汉城市绿道abstract:today,urban greenway helps to create more and more green space in the city's development, and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lso, the different regions need to build greenway systems which are very suitable for local feature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various categories of greenway,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deficiency of greenbelt system in wuhan now, for giving advice to build wuhan urban greenway on city planning.keywords:greenway;category;urban greenway of wuhan1引言“绿道”一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源于人们对城市环境的重视,也源于对大兴土木时环境问题被忽略的不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突飞猛进,城市人口从1.72亿增长到2009年的6.22亿,城市化率也从17.9%上升到2009年的46.6%,但是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的是城市绿色空间的急剧减少,造成了自然环境的严重恶化。
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粤建规函[2011]460号)
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PlanningGuideesloiUnfrbanGreenwayi nGuangdongProvince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 年7 月目录1 总则 (1)2 涵义及构成 (2)3 目标和原则 (3)4 选线方法 (6)5 基本要求 (8)6 典型地段城市绿道规划指引 (12)7 城市绿道构成要素规划指引 (20)1 总则1.1 为明确城市绿道内涵、规划目标和原则、选线方法与基本要求,指导全省城市绿道规划编制工作,形成城市绿色生活网络,制定本指引。
1.2 广东省城市绿道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及各城市与绿道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
1.3 本指引适用于广东省内城市绿道规划编制工作。
1.4 本指引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2 涵义及构成2.1 涵义广东省绿道网对应于是否穿越地级(以上)城市行政区域,由省立绿道和城市绿道两级网络构成。
城市绿道主要串联城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不限于城市建成区)的各类绿色开敞空间和重要的自然与人文节点,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自然节点,人文遗迹、历史村落、传统街区等人文节点,以及居住社区、中心商业区、大型文娱体育区、公共交通枢纽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
建设城市绿道对于保护与优化城市生态系统、引导形成合理的城乡空间格局、提供休闲游憩和慢行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2.2 构成城市绿道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两部分构成。
2.2.1 绿廊系统绿廊系统是城市绿道的绿色基底,主要由地带性植物群落、野生动物、水体、土壤等生态要素构成,包括自然本底环境与人工恢复的自然环境,具有生态维育、景观美化等功能。
2.2.2 人工系统人工系统由慢行系统、交通衔接系统、服务设施系统和标识系统等构成,具有休闲游憩、慢行交通等功能。
慢行系统: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综合慢行道。
交通衔接系统:包括绿道停车设施、绿道与城市其他交通系统的接驳设施等。
广州市绿道规划建设技术指引
广州市绿道规划建设技术指引(试行)按照广东省的统一要求,广州市绿道规划、设计、建设原则上按《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设计指引(试行)》执行,建设主要依托青山绿地工程、迎亚运工程和水环境治理工程的相关项目开展。
结合广州市实际情况,在征求相关意见的基础上,现编制本指引。
一、绿道的定义和分类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
绿道根据所处区位和目标功能不同分为三类:生态型、郊野型和都市型。
在绿道两边规定的控制范围内要控制新增与绿道功能不相容的项目。
生态型绿道主要是指连接景点、区域之间以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国道等路段以及河流、海岸沿线林带、绿化带为主体,贯通城乡的生态廊道,其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200m。
郊野型绿道主要是依托城市建成区、生态旅游景点周边的大块绿地、水体、连接道路和田野乡村所构建的绿色走廊,其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100m。
都市型绿道主要是指在城市建成区内,依托河道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地构建形成供市民休闲活动的通道,其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20m。
二、绿道的组成要素绿道主要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组成。
绿廊系统:是指在绿道控制范围区内的自然因素,包括由绿化、水体等组成的绿化缓冲区。
人工系统:是指在绿道的控制范围内,为满足绿道游憩功能而配建的设施,包括绿道游径、标识系统、服务系统及节点、基础设施等。
广州的绿道须主要包含四大要素:良好优美的绿化生态环境、标准合理的绿道游径(单车道、人行健步道)、统一清晰的标识系统、完善的综合服务设施。
三、绿道线路的选择广州市域范围内绿道分为三个层次:省规划的省级绿道,市规划的市级绿道,区(县级市)规划的区级绿道。
绿道的选线要结合现有的水道和道路系统,考虑其穿越区域的社会经济、自然气候、地形水文、植被、景观风貌等条件,并分析绿道穿越区域的基础设施、土地利用情况、用地权属等;绿道的选线要考虑资源的生态性,布局的整体性,交通的连通性,使用的安全便捷性,实施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性;绿道的选线要尽量联系贯穿各风景区、名胜古迹、公园、院校、场馆、商务商业中心;省、市、区级绿道要相互连接贯通,并突出地方特色。
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设计技术指引的思考
l 珠三角区域绿道
珠三角 区域绿道规划设计技术指引的思考
Tho gh so h ec c ud i sf he u t n te T hnial iel G ne t or Pln n n si fPea l v t a nig a d De gno r RierDel Rego a ina Gr n ee way
和思考^手 。 期为技术指引的不断完善和珠三角绿谨实践提供科学参考a
睦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 生态用地被蚕食 、 绿地被 割 、机动车为城市主导性交通等种种问题 , 裂 在珠
江三 角 洲这 个 济发达的 域表现得光为明& , 经 考虑到绿道 将 面临的种种问题, < 指 ) 在生态性、连
划建 设保护。因此,根据国 内 实践案例和国内法 规 ,针对珠三角自然±态、历史人 文资源的特点 ,
将珠 三角绿道的蛆成分为 由自 因素所构成的绿廊 然
系统 和为满足绿道游憩功能所配建 的人I系统两大 部分 。绿廊系统主要 由 地带性植物 群落、水体、± 壤等 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E构成 。是绿道控制范围 的主体 ,人I系统包括慢行道系统 、节点系统、标 识 统 、 务系 、 服 统 基础 施 f 0 - 3 1 日 1 ) 司 0 o
关键 词 t风景 园林 绿 道 研究 ,规 划导 则
… 。
搞 ■ ・珠 三 角区 域绿 道规 划作为 2 世纪 规划 主 题 的绿 道在 中 国的 首次 实 践 ,在 广东 地 区轰 轰 1 烈 烈 的得 以开 展。通 过 对 ( 三 角 区域绿 遘 f 珠 省立 )规划 设计 技术 指 >编制过 程 中的 思考 ^ 手 , 着重分 析 了指 引中 绿道 分娄 、绿 廊宽 度 、慢行 道 宽度 、景 观设 施 、节 点系统 及标 识系 统 等 绿道 组分 的量 化和设 计 细节 。 A src :h ln i f e rRvr eaR g nl rewa e it rcc f rewa b t tT ep nn o al i l e i a Ge n yit s p t e en y a a g P eD t o sh f a i og r
绿道建设基准技术规定
广州市绿道选线示意图,通过绿道建设连接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及生态通廊。
√
误区三
只建车道,不管配套 为方便珠三角城乡居民及外来游客能够便捷、有效、安全的使用绿道网资源 ,结合绿道需建设相关配套设施,以提供休憩、指示、停车、换乘、卫生、安全等服务 。否则绿道将无法正常使用。
只有车道,无相关配套设施
广州市绿道网 建设规划方案 5 城市绿道
共18条,长度360km。 增城市城市绿道 海鸥岛城市绿道 白坭河城市绿道 长洲岛城市绿道 龙头山城市绿道 大沙河城市绿道 环大坦沙城市绿道 浣花路城市绿道 萝岗区城市绿道 东濠涌城市绿道 新城市中轴线城市绿道 珠江前航道北城市绿道 珠江前航道南城市绿道 珠江前航道西城市绿道 花地河城市绿道 海珠涌城市绿道 沙河涌城市绿道 猎德涌城市绿道
×
误区四
过于人工化,不生态
如图所示:可以利用现有土路的尽量不重新铺设等级较高的硬质路面。
绿道案例(美国金门国家游憩区)
新加坡的乌敏岛生态绿道
新加坡的乌敏岛生态绿道
(三)、几个焦点
1、绿道建多宽?
■绿廊 通过绿道建设专项规划确定。从生态、城镇发展等方面论证;落实上层次规划、总体规划相关要求。 与水利、环保等部门专项规划协调。如水利河堤退缩与建设要求。 没有具体规定的:绿化缓冲区宽度控制
节点内部
绿道主线
3、能否建农家乐?
符合规划、环保等 位于村庄发展区 与其他设施结合
在区域绿道沿线节点,建设单车、滑板等健身器材的出租点以及便利店等商业服务设施; 在沿途特色乡村设置服务点,鼓励当地居民提供餐饮、农家乐、农业观光、花卉与乡土特产出售等服务。
二、区域绿道建设基准技术规定
(一) 、制订目的 (二) 、制订依据 (三) 、总体要求 (四) 、建设基本要素 (五) 、建设标准
珠三角区域绿道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
珠 三角 区域 绿道建 设 与管 理现 状
生态保护线;2 0 0 1年,广东省制定 了 区域 及 问题 绿地规划指引》 0 7年,广东省着手推进区 ;2 0
域绿地划定工作Ⅲ;2 0 0 9年,广东省开始借
行系统,组织有关单位编制 江三角洲绿道
咖
—删
P a v r et , e n et n t c。 ee b lma a e n e dRi l Gre b l eD a srt Gr n et n g me t o c u
改革开放 以来,珠 三角地 区经济快速发 美化 了城市,增加了城市的可使用绿地,还带 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取得令人瞩目成 动了旅游和健 身等康乐文化活动 的开展。虽
Gr en e tCo s r ta d Man ge e b l n tuc n a men fPea l v l / o Cha g h g, to r RierDet Ga a n z en W an e gh i So g Ya i g g Ch n u , n t n
o r e b lwh n P a l v r r e e o me t p e . o i r v e l i g e vr n f e n e t e e rRie g De a d v lp n e d T s mp e t vn n i me t n r t c e o h i o n d p o e t h a t
深圳绿道
绿道 CONTENTS
Tankertanker Design
4 绿道网空间布局结构
4.2 总体空间布局结构
结合深圳独具特色的“组团-轴带式”城市空间布局特征,规划以“四横八环十六纵”
来构建绿道网络骨架。总体看来,绿道网强调自然的过程和特点,通过绿色廊道将 城市的公园、街头绿地、自然保护区、农田、河流、滨水绿带和山地等纳入绿色网 络,使点、线、面、片、环、楔、廊等相互结合,构成一个自然、多样、高效、有 一定自我维持能力的动态绿色结构体系,从而促进城市与自然的协调(图07-09)。
生态控制线为基础,连接了全市13座山体,15个风景名胜区,1000个公园,12条河 流,总长度超过252km的海岸线,深南大道、宝安大道等重要的景观性道路,串 联起破碎化的生态斑块和生态廊道,有助于完善生态网络,增强生态空间的连通性。 以特色为核,挖掘历史文化与景观资源特色内涵,彰显城市特色精髓。绿道网串联 起全市约1000个公园、广场、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等兴趣点,对城 市中呈散点分布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景观特色资源加以有效组织,实现对特色资源进 行有效保护的同时,也不断强化城市的文化精髓,提高居民的地方归属感与自豪感。 同时,规划顺应城市地形、地貌,形成16条指状的由自然生态过程向城市肌理延伸、 渗透的山海风光绿道,强化城市山-海-城市特色体验,突出深圳独具特色的“组团 —轴带式”的城市空间格局。以道为媒,支持步行及非机动交通出行,倡导低碳绿 色生活方式。
连通便捷、配套完善的绿道网络体系,发挥绿道网改善生态环境、丰富居民生活、 鼓励低碳出行三大复合功能。 3.1 规划原则 绿道网建设遵循因地制宜、系统协调、以人为本三个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即尽可能 利用现有构筑物,登山道、公园园道、森林防火道、二线巡逻道等道路设施,减少 土建工程,避免大挖大填。系统协调即将绿道网规划置于整个城市的发展之中,与 城市功能分区、居住区、公共建筑、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等密切配合、协作,统 筹兼容多要素、多类型、多功能、多途径地满足人对自然的各种需求。以人为本即 在规划布局中准确分析居民需要,各级绿道按有效的服务半径均匀布局,使市民能
景观设计指引(3.12)
景观设计导则景观设计遵循珠三角绿道网建设精神,在原有总体规划原则的基础上,依据东莞市的地方特色,对经过东莞段的2、3、5号线进行细化和外延,提出工程设计指导措施。
1东莞2号线2号线整体设计思路为东海岸山林休闲绿道。
经东莞部分,北段展现水乡田园风光以及岭南农耕文化,南段展现郊野休闲山林风光。
设计中应充考虑现有景观,使之与周边农业园或名胜古迹等景点风格协调统一。
其具体设计指引见表1表1: 2号线东莞段景观设计指引2东莞3号线3号线整体设计思路为文化休闲绿道,东莞段以农业休闲、文化休闲、滨水休闲为主要功能。
其具体设计指引见表2表2: 3号线东莞段景观设计指引3东莞5号线5号线整体设计以深莞惠生态休闲绿道为特色。
东莞段需充分体现体山林风光和园区建设风貌,体现东莞山水城市空间格局,规划设计中要做到显山露水,借山用水的手法。
其具体设计指引见表3表3: 5号线东莞段景观设计指引植物设计导则植物种植设计应在充分利用原有植物的基础上进行,新增植物应与原有植物相协调,新旧植物形成一个植物群落,植物群落要做到风格协调,生态稳定,景观优美。
1新增植物选种原则1.1多样性原则1.1.1植物配置应体现植物的多样性,注意乔、灌、草结合,高中低充分利用空间,营造复层结构的植物群落,避免单一品种、单一层次的成片种植。
1.1.2在有条件,绿化带较宽的路段,应选择多树种、多花色植物进行配置,以增加植物层次和色彩,营造丰富的景观空间。
1.1.3建议都市型绿道每公顷绿地应有20种以上植物,郊野型绿道每公顷绿地应有40种以上植物,生态型绿道每公顷绿地应有60种以上植物。
1.2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1.2.1植物选择应根据绿道所经区域的土壤、水文和小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地分别在都市型、郊野型和生态型等路段选择适生植物。
1.2.2尽量选择本土树种,以保证绿道景观与本土植物景观的协调统一和植物的健壮生长。
如莞香、樟树、白玉兰、芒果、秋枫、石栗等。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绿道网规划建设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绿道网规划建设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文号:深府〔2010〕77号[内容纠错]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深圳市绿道网规划建设总体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深圳市人民政府二○一○年六月二十三日深圳市绿道网规划建设总体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推进珠三角地区一体化和特区一体化,打造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惠及民生的深圳绿道网体系,优化提升全市人居环境,根据《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绿道网建设的重要意义绿道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
绿道包括慢行道和配套设施两大部分,配套设施包括标志系统、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绿道建设内容包括路面铺设、绿化、服务区设置及相关服务配套设施,如停车场、交通接驳、通信设施、游览设施、自行车租赁、信息咨询、商业服务、治安管理、科普教育、文化展示、体育休闲、安全救助、森林防火、环境卫生、标识系统等。
绿道分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三个级别。
其中,区域绿道是指连接城市与城市,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支撑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绿道。
城市绿道是指连接城市重要组团,对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绿道。
社区绿道是指连接社区公园、小游园和街头绿地,主要为附近社区居民服务的绿道。
绿道网由众多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组成,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聚居区等,兼具生态保育、休闲游憩、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科研教育等多种功能,是一种能将生态保护、改善民生和经济发展完美结合的有效载体。
《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明确了珠三角绿道网建设的总体部署、目标和任务。
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在珠三角率先建成总长约1690公里的6条区域绿道;汪洋书记要求“一年基本建成,两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
广东省绿道控制区划定与管制工作指引
关于印发《广东省绿道控制区划定与管制工作指引》的通知(粤建规函[2011]203号)2011-04-15 下午02:12:43 来源: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点击数:2682粤建规函[2011]203号珠三角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为提升珠三角绿道网的规划建设水平,确保珠三角绿道网形成完整、良好的生态基底,依据《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的要求,我厅会同省有关职能部门编制了《广东省绿道控制区划定与管制工作指引》。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我厅反映。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三日广东省绿道控制区划定与管制工作指引1 总则1.1 【目的】为提高绿道网的规划与建设水平,指导绿道控制区的划定和管制,保护绿道的自然生态基底和历史文化资源,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安全,根据《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相关要求,制定本指引。
1.2 【概念】绿道控制区是为保障绿道的基本生态功能、营造良好的景观环境、维护各项设施的正常运转,沿绿道慢行道路缘线外侧一定范围划定并加以管制的空间,主要包括绿廊系统和为设置各类配套设施而应保护和控制的区域。
1.3 【功能】绿道控制区具有两方面功能:一是发挥防洪固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生态作用,为动植物生存繁衍和迁徙提供通道;二是为人们休闲和游憩活动提供设施与空间。
1.4 【职责分工】绿道控制区实行综合协调、分工负责的体制。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组织协调、统筹指导全省绿道控制区的划定与管制工作,省直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指导做好绿道控制区相应的管理工作;各市人民政府负责本市市域范围内绿道控制区的划定,并实施具体管制。
各市省立绿道控制区的划定成果及涉及管理制度的文件应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备案。
1.5 【绿道控制区调整】因国家、省、市重大项目建设、城市发展、生态保护需求,确需对绿道控制区进行局部调整的,应按有关程序报城市人民政府审批。
珠三角区域绿道网规划图
珠三角区域绿道网规划图
《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规划图
珠三角区域绿道网规划图
1号绿道
西起肇庆双龙湖旅游度假区,经佛山、广州、中山,至珠海观澳平台,途经50多个发展节点。
主线长约310公里,沿珠江西岸布局,以大山大海为特色。
2号绿道
北起广州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经增城、东莞、深圳,南至惠州巽寮湾休闲度假区,途经50多个发展节点。
主线长约470公里,沿珠江东岸布局,以山川田海为特色。
3号绿道
西起江门帝都温泉,经中山、广州、东莞、惠州,东至惠州黄沙洞自然保护区,途经60多个发展节点。
主线长约360公里,横贯珠江三角洲,以文化休闲为特色。
4号绿道
北起广州芙蓉嶂水源林保护区,向南途经佛山、珠海,南至珠海御温泉度假村,途经20多个发展节点。
主线长约220公里,纵贯珠三角中部,以生态休闲为特色。
5号绿道
北起惠州罗浮山自然保护区,途经东莞、深圳,南至深圳银湖森林公园,途经20多个发展节点。
主线长约120公里,纵贯珠三角东部,以生态休闲为特色。
6号绿道
北起肇庆贞山,向南途经佛山、江门,南至江门银湖湾湿地及古兜温泉,途经16个发展节点。
主线长约120公里,纵贯珠三角西部,沿西江布局,以滨水休闲为特色。
2011年度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评选获奖项目
2011年度广东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评选获奖项目名单一、城市规划类一等奖(共24项)序号项目名称编制单位主要编制人员1 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罗勇、徐东辉、蔡云楠、何昉、温莉、杨玲、李枝坚、徐涵、方正兴、朱江、庄荣、杨春梅2 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北京大学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周一星、李贵才、张少康、马向明、曾辉、李枝坚、孟晓晨、蔡运龙、吴健生、仝德、罗小虹、李建平、徐涵、杨磊3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深圳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重光、尹强、邹兵、范钟铭、薛峰、秦元、王佳文、傅晓东、张健、杜建华、石爱华、李江、吕晓蓓、陈贞、陆佳4 珠江三角洲城乡一体化规划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罗小虹、罗勇、宋云、叶育成、王真、刘罗军、沙丰、温雅、龚蔚霞、王岚、郑泽爽、谷蓉、姚远5 佛山市城乡统筹规划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王磊、刘洁贞、温春阳、谭国昭、张翔、曹胜威、许险峰、刘宏、陈穗嘉、司徒卓林6 兰州新区总体规划方案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王富海、陈宏军、叶树南、蒋峻涛、邝瑞景、齐奕、吴雄、刘泽洲、蔡籽焓、钱征寒、周丽亚、张建荣、秦潇、刘晋文、厉洁7 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管理办法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徐忠平、周劲、孙峰、王承旭、陈敦鹏、潘海霞、曾璇、吴晓莉、张武强、李孝娟、蔡志敏、丁强、王晓东、杨燕、陈慧莉8 城市规划“一张图”管理体系综合研究及“一张图建设”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深圳市规划国土房产信息中心徐忠平、杨成韫、刘全波、周劲、杜建华、魏广玉、陈柳新、刘晓明、罗裕霖、邱俊、周丽娟、苏建忠、谢冬、唐豪、高俊为9 惠民之州,广东省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惠州市三大轴线发展战略研究及行动计划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黄皓、张留昆、董金莲、钟凯、刘谦、曹丰林、杨丹涛、向晓夏、王政伟、李德友、施为学、李中华、王洋、杨景10 东莞市塘厦镇科苑城西南片区地块包装规划研究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陈志军、谭歆瀚、王鲁峰、刘招明、谢灿成、杨景胜、李志兵、邹承辉、陈巧英、刘兴峰、熊育善、刘慧怡、郝云庆、王斌、邱小勇11 广佛同城化城市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王东、吕传廷、黎云、吴超、严明昆、魏凌波、李开平、郑静、刘松龄、黄宇频、张嘉懿、何洁妍、连玮、魏宗财、陈筱玲12 深圳市南山02-01&02号片区【蛇口地区】法定图则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李晨、丁强、张一成、刘志刚、葛军阳、刘磊、彭首瑜、郭永刚、钟文辉、叶惠婧、詹国庆、黎祺君、叶艳峰、陶帅、姚文琪13 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蔡云楠、朱志军、彭涛、王进安、郭冠颂、梁申亮、陈友浩、李爱城、张秋芳、周志华、杨戈、王晓昉、王茂霖、韦娅、左韫14 珠海市中心城区前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温雅、宋云、龚蔚霞、卢丹梅、闻雪浩、汪志雄、刘罗军、刘洋、吴剑平、陈长云、马强、徐建华、张强、雷闪15 广州市白鹅潭地区城市设计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美国SOM有限公司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Craig Hartman、GeneSchnair、吕传廷、EllenLou、Lucy Ling、王玉、匡晓明、景国胜、MichaelPowell、姚燕华、王霖、陈亚斌、常华、纪悦、余倩雯16 黄河水城——东营总体城市设计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东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张震宇、覃美洁、孙庆荣、王富海、郭新民、李延庆、刘泉、蒋迎迎、李凤会、修福辉、王萍、葛海明、祁爱玲、赵会才、苗均强17 龙岗整体城市设计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艾奕康环境规划设计(上海)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朱荣远、夏青、张若冰、石爱华、牛瑞玲、陈晓晶、律严、陈琳、李立人、王星、孔晓青、庄顼琳、何晓嫦、彭水清、刑鼎18 佛山市“三旧”改造专项规划(2010-2015)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卢丹梅、刘宏、杨玲、展安、罗坤、闻雪浩、罗勇、罗小虹、徐建华、叶育成、吴丹、邱权震、陈穗嘉、司徒卓林19 中山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中山市规划设计院、华南理工大学吴庆洲、何俊文、何少杨、沈建桑、吴伟仪、肖旻、邓晓军、刘晖、张晴、张智敏、梁耀文、王贺飞、董睿、关丽华、刘绘宇20 广州市海珠区南华西旧城更新改造规划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王世福、张智敏、冯志坚、梁志伟、陈达良、唐玮鸿、陈起川、吴铭宁、范婉华、李强21 深圳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10-2015)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李江、邹兵、薛峰、徐荣、贺传皎、胡盈盈、刘昕、王吉勇、樊行、朱恩平、汪亮、蔡耿生、陆佳、周铭、缪春胜22 江门市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江门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张晓春、林涛、陈建凯、郭宏亮、李焱、林健生、唐建安、毛应萍、李道勇、高作刚、井西振、曾宪谋、岑象炯、张以红、熊栩23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20)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宗传苓、覃矞、谭国威、段仲渊、何龙庆、杨应科、张欣、孙莉、陈振武、史卿、刘永平、龙俊仁、张俊、蔺源、刘建华24 天府低碳城—成都大源商务商业核心区地下空间及市政基础设施保障系统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蔡云楠、李少云、杨玉奎、杨戈、刘海明、刘明宇、张玉红、舒然、朱晓宇、刘德、巫思聪、卫敏辉、朱卓元、潘峰、皮浩二等奖(共37项)序号项目名称编制单位主要编制人员1 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试行)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曾宪川、马向明、何昉、郭建华、蔡云楠、庄荣、李枝坚、高阳、徐涵、李洪斌、杨春梅、李欣、韦梦鹍、李辉2 广东省省立绿道建设指引研究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蔡云楠、方正兴、朱江、李洪斌、张晶、姚睿、袁媛、邱杰华、彭青、陈丹、曹靖、尹向东、潘韫静、李密滔、甘有军3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与管理研究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新、王晓东、孙蕾、于文悫、黎格伶、易文媛、魏杰、邱俊、李乔、刘龙胜、于林金、刘江涛、徐旭辉、李孝娟、林文雯4 海珠桥南广场地区旧城改造规划编制阶段的公众参与实践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周剑云、冯志坚、戚冬瑾、黄铎、张肖珊、石莹怡、蔡泰成、李信恒、杨可扬、蔚俊杰、周杨杨、岳超、黄智冠、刘姝婧、沈玉仙5 中山市五桂山生态保护区3级控制区域协调发展策略研究中山市规划设计院冯宗周、杜启云、周礼坤、罗竞哲、钟国平、王娟、钟振远、胡小强、欧阳洁、李燚、梁航、麦颖雯、黄茜、黄秀虹、田湘攸6 深圳市轨道交通三期沿线土地管理政策研究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施源、刘永红、傅晓东、刘龙胜、林强、喻乐军、戴小平、许亚萍、王卫城、韩娇、李怡婉、吴浩军、陈赐迪、叶媛7 广佛-新客站周边地区同城整合规划佛山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李汉飞、朱墨、冯萍、周文君、陈光、霍铭文、董一航、黄衍光、彭建德、何云、王成志、刘宏、黎云、渠铮、吴伟8 规划评估指引研究及其在深圳南山区的实践深圳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宋彦、陈燕萍、江志勇、李智慧、刘志丹、张昊哲、杨晓春、朱文健、袁磊、辜智慧、谭维宁、白鹏、李君兰、钟绍鹏、黄斌9 汕头市桑浦山龙泉岩片区专项控制规划汕头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许斯鹏、沈陆澄、张端明、李轶华、叶旭新、杨乐平、侯瑜文、程筠、赵蓓蓓、郑绵龙、邱立臻10 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规划(2010-2020)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张少康、马向明、由翌、陈静、李建平、魏剑丹、杨庆东、容伊梨、李敏、程红宁、龚斌、林伟强、凌霄、杨高华、曾胜庭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新区总体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汪光焘、戴逢、邵益生、陈建华、蔡云楠、郭丽娜、赖寿华、唐勇、刘瑛、焦舰、张晓明、易晓峰、马晓钧、周茂松、包延慧12 云浮资源环境城乡区域统筹发展规划广州中大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山大学规划设计院李郇、许学强、吕传廷、刘云刚、李珽、李凤珍、黄哲、蔡丽茹、邱凯付、冯萱、谢石营、冯满、史懿亭、陈勇13 遵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遵义市规划设计院王国恩、赖寿华、黄慧明、王建军、高小慧、朴莲花、刘明宇、肖荣波、刘昌盛、张晓明、丁卓明、朱毅华、张晓菲、赵玉忠、郑华坤14 揭阳市城镇体系规划(2008-2030)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张少康、王如荔、王浩、赵嘉新、温春阳、周祥胜、马星、杨嘉、马满林、黄开华、秦晴、李飞、曾斌、陈洋、邹伟勇15 云南省昆明市安宁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广州市科城规划勘测技术有限公司肖刚、陈革、徐键、孙钦毅、刘平、刘黄丁、朱露、林朔巍、王子敬、丁逸聪、罗洁、任学焘、易玲、黄义贤、李斌16 肇庆市端州城区旧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广州市科城规划勘测技术有限公司陈革、肖刚、彭汉明、夏少红、唐明思、牟胜举、梁怀强、孔伍梅、李晶、陈俊、黄凯、林朔巍、魏利茂、刘伟、何加威17 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湖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佛山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彭建德、朱墨、冯萍、黄勇文、温卫华、李汉飞、董一航、柯善友、赵路春、顾耀辉、杜梅、林凤金、区迅敏、李文芳18 广州市白云区同德街控制性详细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王玉、黄敏恩、黎亦众、袁媛、周文、许莉俊、许松辉、徐里格、林太志、司寰、钟燕芬、余倩雯、李志刚、张睿坚、王轩轩19 深圳市龙岗402-04号片区[龙歧-水头地区]法定图则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朱晓亮、杜雁、单樑、丁强、叶伟华、王世福、刘振科、刘浩、刘琛、荆万里、李斌、于怀湘、董恬、李理、任莲志20 安吉县城总体城市设计及近期行动规划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张震宇、修福辉、刘泉、王富海、朱旭辉、秦元、李凤会、徐源、覃美洁、王萍、王建新21 河源市东江、新丰江“两江四岸”总体城市设计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李洪斌、黄福平、马明、王进安、韦梦鹍、叶创基、滕熙、崔日初、彭文君、林超、黄雯、许宏福、赵颖、孙永生、杨伟22 浙江企业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城市设计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筑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朱骏、黄卫东、郭立德、杨晓楷、游俊霞、李连财、黄文钦、张晖、文素兴、王嘉、王书华、洪涛、冯果川、钟乔、龚晓文23 广州市国际商品展贸城修建性详细规划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李志、王如荔、黎杰群、刘洁、许刚、刘璐、钟肖建、孙华伟、韩琦、张艺、陈钟卫、杨俊峰、麦华、刘伟丞、蔡倩瑜24 日照城市中心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整合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叶树南、秦雨、梁有赜、陶涛、陈敏莉、张文秀、和烨、吴继芳、王卓娃、宋若蔚、陈亮、李明聪25 上步片区城市更新规划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黄卫东、母少辉、张瑱、罗玉雯、刘茜、黄晓聪、林忠健、朱震龙、罗允勤、洪涛、王嘉、郭立德、孔祥伟、于光宇、朱骏26 广州TIT纺织服装创意园旧厂改造规划设计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方浩、李鹏、吴丹、卓蕾、任小蔚、李梓明、施兆辉、区绮雯、李筠筠、苏虹、华红27 沙面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详细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朱志军、蔡云楠、袁奇峰、林兆璋、郭冠颂、朱毅艺、朴莲花、胡春华、朱理铭、蔡玉萍、李爱城、王进安、滕熙、龙子杰、陈霭雯28 深圳市绿道网专项规划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司马晓、黄卫东、丁强、单樑、盛鸣、刘浩、周亚琦、叶伟华、肇新宇、刘琛、邵凯、占思思、张雪莲、李理、张莹莹29 广州增江两岸景观整治规划设计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何镜堂、黄骏、林燕、王静、张春意、陆兢、邓毛颖、蒋万芳、何靖斌30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周边环境景观整治规划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蔡云楠、张晶、谢湃然、谢绮云、姚睿、陈丹、郭蕾、岑慧、卢俊余、黎茵、陈琦、刘为、李坚、司徒嘉韵、欧阳依妮31 东莞市“三旧”改造专项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2010-2015)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卢沛超、陈中平、孙稳石、李硕、莫碧文、石建业、谭名成、陈俊峰、刘慧怡、郭葆真、吕彦升、李嘉文、李香、邓玉昆、李丽君32 珠海市横琴新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专项规划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黄日增、但秋君、邓颂征、黄志华、詹志翔、朱玉玺、付朝晖、汤国华、刘重阳、张新建、罗磊、庄代文、邱华芳、王波、谭文杰33 光明新区再生水及雨洪利用详细规划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俞绍武、任心欣、丁年、唐绍杰、叶凌、刘应明、韩刚团、俞露、胡爱兵、杨晨、唐圣钧、彭剑、杨浪、王刚、何瑶34 中山市中心城区绿色照明专项规划(2009-2020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山市规划设计院梁峥、刘缨、方阳生、肖珈琦、陈郊、陈华熙、张霞、朱荣远、徐建杰、陈敏杰、黎军、聂洪文、陈树滔、张明星、蔡丽丽35 肇庆市端州城区户外广告规划肇庆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肇庆市地理信息与规划编制研究中心莫诗白、李华栋、冼文戈、莫世英、梁大炜、朱奕华、张鉴东、李爵、吕伟霞、唐明思、夏少红、刘敏、陈远通36 江门市主城区应急避护场所专项规划(2010—2020)江门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李焱、杨明豪、艾丽、周亮棠、陈玥琴、贾真颖、程燕捷、李仲斌、郭剑文、陈忠暖、陈静、方刘伟、周明、张均暖、杜健37 第16届亚运会期间交通组织方案研究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广州至信交通顾问有限公司邓兴栋、贺崇明、甘勇华、韦栋、李橘云、陈先龙、李健行、佘文晟、易斌、翁勇、罗典、宋程、江雪峰、熊文华、缪江华三等奖(共36项)序号项目名称编制单位主要编制人员1 珠港澳城市发展合作研究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李媛媛、李清、陈德绩、王冀、杨峥屏、干婕、何觅晨、周杨杨、喻宇2 佛山市新型交通系统规划研究佛山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李健民、陈光、凌小静、朱墨、顾耀辉、杨涛、冯萍、刘平、施泉、周冰艳、孙俊、赵宁辉、温卫华、丘胜辉、赵士韧3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统筹规划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王富海、周丽亚、蒋峻涛、王芬芳、王德家、吴恒志、张建荣、邝瑞景、秦潇、蒋锐、刘泽洲、张从果、刘晋文、蔡籽涵、姚康4 库尔勒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0-2030)广州市科城规划勘测技术有限公司肖刚、陈革、彭汉明、徐键、朱露、孙钦毅、姚苑平、林朔巍、刘平、高迎、滕宗焕、李斌、房艳强、战永祥、任学焘5 山西省高校新校区总体规划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孙一民、李锦生、汪奋强、张春阳、武亮、徐莹、夏晟、宁学军、王爱科、苏旭、张颖、黄烨勍、尹婕、李敏稚、苏平6 珠海市唐家湾地区分区规划调整(2008-2020)深圳市城市空间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钟哲、倪有为、梅欣、苗璐、叶青、陈君丽、刘松、刘伟峰、吴丽梅、吴丽娟、钟飞翔、宁教长、陈志明、李大杰、赵品明7 河源市万绿水城概念规划河源市规划设计院吴利民、骆国文、赵伟、肖晓科、陈妍婷、肖政、罗文干、崔为梅、黄培锋、黄建伟、柳兵强、李健美、陈斌、许维玲、何芳菲8 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市空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张源、蒋峻涛、秦潇、刘晋文、吴雄、齐奕、宋鉴龙、王好峰、江建华、梅欣、陈丹庆、刘泽洲、蔡籽焓、钟哲、倪有为9 东莞市东城世博北“三旧”改造单元规划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王世福、唐玮鸿、邓昭华、李浩、刘利雄、彭俊、钱楚敏、徐敏仪、罗润轩10 深圳市龙岗区LG202-09【龙西-五联】法定图则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宋波、黄皓、董金莲、由加、江溱、兰杰、杨明军、李锦、周珍、陈婧波、黄之文、宋来、张峰、冯先峰、何文彬11 帽峰山地区总体规划修编及AB1401-AB1404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王玉、林太志、许莉俊、黄敏恩、许松辉、董莹、王轩轩、徐里格、汪进、司寰、陈兴、潘云涛、陈俊权、梁旭初12 顺德西部生态产业新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佛山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李汉飞、朱墨、冯萍、黄衍光、刘鹏、霍铭文、周文君、彭建德、董一航、王成志、李碧辉、周新年、曹冬冬、胡念武、张兆有13 中山市中心城区马山片区(西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山市规划设计院方志、刘绘宇、杜启云、何永泉、刘敏坚、罗竞哲、林宇欣、刘锦贤、张成、张如涛、邓永华、李曦、李丽、梁耀文、钟国平14 南澳县青澳湾综合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汕头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许斯鹏、沈陆澄、张端明、陈晓云、叶旭新、杨乐平、杨桦、侯瑜文、李轶华、程筠、赵蓓蓓、郑绵龙、邱立臻、廖跃瀚15 临海市临港新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城市规划院邱峰、孙畅、钟震、李丹麟、卢晓锋、林燕霞、李淑銮、周素华、谌维、王帜、史小菲、张勋、刘显夫、金宇、叶媛16 广州国际茶叶物流园区整治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王玉、汪进、黎亦众、王霖、余倩雯、许松辉、梁智锋、徐里格、林太志、司寰、陈俊权、张苒、蓝岚、吴晓、曾春霞17 佛山市顺德区大良东区初级中学,东区小学项目广州市设计院陆勇、戴歆、许英贤、甘剑雄、鲍凡、陈志忠、聂珺18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新城区西片区概念性控制规划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郭永刚、李鑫、方圆、陈燕善、陈晓燕、姚俊、陈水友、袁永亮、雷茂民、李晓文19 江门市新会小鸟天堂景区规划设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蔡伟明、方小山、李博勰、计梁颖瑜、周艺、张国俊、刘雅琪、卢思岚、徐文芳、杨舒宁20 清远市清远大道城市设计清远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丘成杰、朱志军、蔡云楠、朱毅艺、王进安、张国坚、黄丽芳、陈友浩、郭冠颂、蔡玉萍、张少伟、王海辉、邓建明、石功敏、陈帝华21 深圳市龙岗区大运新城北拆迁安置片区详细蓝图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宋波、黄皓、由加、江溱、谢先桂、兰杰、张晖、王成、黄之文、张峰、杨明军、宋来、桂静捷、李钏、龙国谱22 韶关市新火车站站前片区城市设计广州亚城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林金龙、李建华、吴志勇、张晓生、王潇文、罗宗斌、苏怡新、郭冕、李建平、刘晓娜、刘俊杰、赵利、邹徽强、胡颍铨、刘顺辉23 佛山市汾江河整治地块四改造规划研究佛山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彭建德、朱隆斌、朱墨、冯萍、饶士凡、温卫华、李汉飞、霍铭文、余迅、格芬妮、杜梅、侯庆涛、钟崇正、李文芳、董一航24 广州市新港西路82号地块(五羊-本田摩托车厂等)改造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王玉、李慧蓉、王霖、黎亦众、许莉俊、汪进、周文、张苒、余倩雯、胡珊、徐里格、梁智锋、司寰、林太志、汪成刚25 荔湾区恩宁路旧城更新规划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王世福、周可斌、郑汉加、刘伟中、江伟辉、吴婷婷、唐韦、邓昭华、冯江、张智敏、陈建明、尉援、马思颖26 深圳市福田区下沙社区改造专项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朱荣远、王泽坚、周俊、龚志渊、李春海、陈皓、陈惠进、王婳、田长远、葛永军、卓伟德、张鑫、熊闽捷、杨默27 赣州市南门口地区综合改造专项规划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朱旭辉、赵明利、邓军、淮文斌、李远文、王胜利、朴龙虎、郭翔、申小艾、王好峰、宋鉴龙、黄伟璇、李炜基、谢嘉诚28 茂名市城市“三旧”改造专项规茂名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张党生、梁运飞、陈玉林、划张美虹、邹坚勇、邹汉军、张悦、苏琰、柯君亮、杨玉蓉、石哲、梁敏、李益文、黄月媚、劳君29 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黄宇东、张常路、孙稳石、李硕、莫碧文、谭名成、陈俊峰、涂志强、邓根旺、李诗婷、彭瑗、刘兴锋、王巍、袁志涛、吴奕涛30 佛山市顺德区交通规划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林群、张晓春、林涛、赵再先、周新年、吴超华、毛应萍、钟为民、郭宏亮、符林丽、李道勇、梁子斌、王岳如、卢海洪、唐洪31 深圳市黄线规划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刘应明、俞露、丁年、陈立新、刘松、邝璐、林木山、韩刚团、唐圣钧、李俊、车海霞、詹国庆、李鸿广、张华、杨守刚32 深圳市宝安区雨洪利用发展规划深圳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邹安平、张健君、罗志辉、周慧、刘天亮,陈立新,谢友竹,吴昌广,齐芳菲,陈健侠,杨淑芳,吕英俊,曹益宁,李虎,林玉鹏33 佛山市南海区内河涌综合整治规划佛山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朱墨、李友生、邹鹏、谭长鸿、何继红、周思迪、霍铭文、殷乐福、刘鹏、苏汝波、陈民利、陈军、李小春、任雨、黄俊艺34 肇庆市城区电力系统专项规划(2009-2020)肇庆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肇庆粤能电力设计有限公司肇庆市地理信息与规划编制研究中心陈肇明、张鉴东、李爵、冼文戈、朱奕华、吕伟霞、唐明思、林福泰、夏少红、莫世英、李华栋、梁大炜、黄庆坤、刘敏、陈远通35 深圳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傅晓东、魏杰、喻乐军、薛峰、孙薇、周军、陈晓、张武强、陈茵、杨伟、韩绘芳、刘江涛、任大伟、陈如波、张涛36 云浮市中心城区城市道路照明专项规划(2007-2025)云浮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范庆彤、侯琳霞、莫晓渝、邓春霞、冯婷、陈向文、周子钦、陈几力、黎城良、杨燕华表扬奖(共35项)序号项目名称编制单位主要编制人员1东莞市轨道交通会展中心站地区土地综合开发及交通接驳概念性规划国际竞赛成果深化深圳市城市空间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梅欣、欧阳南江、钟哲、钟飞翔、裴志武、陈中平、郑玉颜、关敬辉、李大杰、吴丽娟、宁教长、李倩、倪有为、黄平、张周2 广佛金沙洲地区同城整合规划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所广州市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王玉、林太志、黎亦众、许松辉、许莉俊、黄敏恩、王轩轩、董莹、陈兴、陈俊权、梁旭初、黎均文、司寰、徐里格、梁智锋3东莞市城市扩张与生态环境变化遥感动态监测研究东莞市新兰德城市规划技术服务中心东莞市地理信息与规划编制研究中心欧阳南江、裴志武、陈明辉、李少英、黎海波、高益忠、沈奇祥、欧阳松南、郭庆铭4 东莞市石龙火车站迁建站点地区规划研究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柏诚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陈志军、华翔、谭歆瀚、刘海波、熊育善、郝云庆、邱小勇、罗锦辉、王江燕、方斌、单静涛、何嘉宁、黄昕、林志向、郭庆铭5 广州与周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衔接规划专题研究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至信交通顾问有限公司贺崇明、欧阳长城、马小毅、吴梦、吴家友、姬霖、唐锐、陈先龙、徐士伟、姜美利、余二威、何正强、刘延晨、梁创佳、易斌6 平远县城总体发展概念规划梅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王宗、张晓、丘克涌、黄志勇、黄勇、石军、吴爱勤、丘晓文、朱亮、刘涛、吴正强、陈瑜娜、贾芳、徐志权、张文静7 珠海市中心城区分区规划(2007-2020)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向守乾、陈德绩、张虎、陈亚南、赖霜、谭文杰、马黎明、王波、詹志翔、刘重阳、邱华芳、兰小梅、王冀、罗文君、陈一波8 云安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20) 云浮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赖建州、魏建平、曹轶、许世光、赖学钊、张霄鹏、胡小军、王茜玺、李艳斌、林晓华、陈向文、冯婷、周子钦、侯琳霞、蔡晓岚9 惠州市海洋生态园总体规划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黄皓、由加、梁炳强、李新玉、姜薇、吴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试行)Guidelines for Planning and Design of Regional Greenways in Pearl River Delta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前言为深入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及《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关于建设“宜居城乡”的要求,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面开展宜居城乡建设的基础上,先行加快推进珠三角绿道网的规划建设,从而为区域绿地划定及管理工作积累经验。
为保障区域绿道(省立)规划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相关标准、指引和规范以及实际案例,并广泛吸纳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
目录1 总则 (1)2 区域绿道(省立)的定义和功能 (2)3 区域绿道(省立)的分类和组成 (4)4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6)5 绿廊系统规划设计 (8)6 慢行道规划设计 (10)7 节点系统规划设计 (12)8 标识系统规划设计 (15)9 服务系统规划设计 (16)10 基础设施规划设计 (18)附图 (20)附表 (23)1 总则1.0.1本指引为适应和满足珠江三角洲区域绿道(省立)规划建设的需求编制而成,旨在确保规划设计单位和建设管理单位在开展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建设时,准确理解规划理念、原则和方法,把握好设计要点、成本控制、工程施工、后期养护等有关环节的关键问题。
1.0.2本指引所指的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
1.0.3本指引主要针对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的规划设计工作,适用于珠三角地区的各城市。
1.0.4区域绿道(省立)是区域绿地的组成部分,应纳入区域绿地统一规划布局。
1.0.5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的实施,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建设、国土、环保、农业、林业、渔业、水利、旅游、文物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进行。
各部门应按照规划要求和职能分工,依法履行职责。
1.0.6区域绿道(省立)的规划设计应同时符合国家、广东省以及珠三角地区各城市的有关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
1.0.7城市绿道、社区绿道的规划设计可参照本指引。
1.0.8本指引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区域绿道(省立)的义务;有权监督区域绿道(省立)规划建设工作,检举违反区域绿道(省立)规划的行为。
2 区域绿道(省立)的定义和功能2.0.1区域绿道(省立)的定义区域绿道(省立)(Regional Greenway)是指连接城市与城市,对区域生态绿地保护和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绿道。
2.0.2区域绿道(省立)建设的意义建设区域绿道(省立)有助于优化珠三角景观格局、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促进旅游业,亦有助于统筹珠三角城乡发展并推动区域绿色基础设施一体化。
主要积极意义有:1.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为动植物的繁衍、迁徙提供廊道和生境。
2.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多贴近自然的休憩场所和减灾、避险空间,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素。
3. 保护自然和乡村原始景观特色,塑造良好城乡生态环境与自然景观。
4. 传承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以及历史人文资源5. 避免城镇无序扩张,战略性控制城乡区域重要生态资源,促进区域和谐发展。
2.0.3区域绿道(省立)的功能区域绿道(省立)具有以下四方面的主要功能:1.生态功能♦防洪固土、清洁水源、净化空气等;♦保护生物栖息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动物迁徙的通道;♦保护通风廊道,缓解热岛效应。
2.游憩功能♦亲近自然的空间;♦开展慢跑、散步、骑车、垂钓、泛舟等户外运动的场地;♦出行的清洁通道。
3.社会与文化功能♦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串联城市社区与历史建筑、古村落和文化遗迹的通道;♦为居民提供交流的空间场所,促进人际交往及社会和睦。
4.经济功能♦促进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为周边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提升周边土地价值。
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的意向(一)3 区域绿道(省立)的分类和组成3.0.1区域绿道(省立)的分类根据所处区位和目标功能不同,区域绿道(省立)可分为3类:生态型、郊野型和都市型。
♦生态型区域绿道(省立)主要沿城镇外围的自然河流、小溪、海岸及山脊线设立,通过对动植物栖息地的保护、创建、连接和管理,来维育珠三角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保障生物多样性,可供进行自然科考及野外徒步旅行。
生态型绿道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200m。
♦郊野型区域绿道(省立)主要依托城镇建成区周边的开敞绿地、水体、海岸和田野设立,包括登山道、栈道、慢行休闲道的形式,旨在为人们提供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绿色休闲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郊野型绿道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100m。
♦都市型区域绿道(省立)主要集中在城镇建成区,依托人文景区、公园广场和城镇道路两侧的绿地设立,为人们慢跑、散步等提供场所,发挥贯通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网的作用。
都市型绿道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20m。
3.0.2区域绿道(省立)控制范围是一个开放的线性空间,除以下允许保留和进入的用地类型或项目外,在绿道控制范围内应严格限制与区域绿道(省立)功能不兼容开发项目的进入:♦耕地、园地、林地、水域、湿地;♦公共性开敞绿地:各类公园、游乐园、野营基地、野生动物园、名胜古迹等;♦体育运动设施:高尔夫球场、滑草场、赛马场、马术表演场等;♦绿化比率高、景观佳或旷地型用地:自来水厂、小型污水厂等大型公共设施以及现存的具有岭南特色的村落等;♦生产性绿地:花圃、苗圃、植物园等;♦游憩服务设施:农家乐、渔家乐、烧烤场等;♦其它:纪念性林地、防护林等。
3.0.3区域绿道(省立)的组成区域绿道(省立)包括由自然因素所构成的绿廊系统和为满足绿道游憩功能所配建的人工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1. 区域绿道(省立)的绿廊系统主要由地带性植物群落、水体、土壤等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是绿道控制范围的主体。
2. 区域绿道(省立)的人工系统包括:♦发展节点: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和人文景点等重要游憩空间;♦慢行道:包括自行车道、步行道、无障碍道(残疾人专用道)、水道等非机动车道;♦标识系统:包括标识牌、引导牌、信息牌等标识设施;♦基础设施:包括出入口、停车场、环境卫生、照明、通讯等配套设施。
♦服务系统:包括换乘、租售、露营、咨询、救护、保安等服务设施;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的意向(二)4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4.0.1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应该遵循如下原则:生态性、连通性、安全性、便捷性、可操作性和经济性。
4.0.1.1 生态性原则是指应充分结合现有地形、水系、植被等自然资源特征,发挥绿道作为珠三角地区生物廊道的作用,尽量为珠三角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物种多样性的修复提供生境。
4.0.1.2 连通性原则是指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全线的贯通,发挥绿道沟通与联系自然、历史、人文节点的作用,并提供城市居民进入郊野的通道。
4.0.1.3 安全性原则是指应通过完善区域绿道(省立)中的标识系统、应急救助系统等与游客人身安全密切相关的配套设施,充分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
4.0.1.4 便捷性原则是指为方便游客进出,应提供与区域绿道(省立)相适应的机动交通支撑体系,可结合城市公交系统设置出入口,方便城市人流进出区域绿道(省立)网络,并考虑配套设施的方面适用。
4.0.1.5 可操作性原则是指区域绿道(省立)的规划设计具有实用性,具备乡土和地方特色,要易于施工建设、方便后期的维护管理。
4.0.1.6 经济性原则是指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中应合理利用具有优良性价比的、体现绿色、节能、低碳要求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
4.0.2应重视区域绿道(省立)示范段项目的标杆作用。
在《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指引下,科学选择率先启动的项目。
4.0.3对区域绿道(省立)的选线应以科学论证和分析为基础。
结合珠三角区域绿地规划和辖区内各城市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绿地系统规划、交通设施规划等专项规划成果,在现有交通体系与自然环境基础上,有效整合珠三角地区各种生态景观资源,实现区域绿道(省立)景观性、多样性与通达性的有机统一。
4.0.3.1 区域绿道(省立)作为一种线性景观廊道,其选线应结合珠三角地区现有线性水系和道路系统。
4.0.3.2 区域绿道(省立)作为珠三角绿道网络的骨架,选线宜贯穿珠三角地区主要的大块绿地并考虑与主要历史人文资源的连接。
4.0.3.3区域绿道(省立)作为一种生态廊道应充分考虑其生态性。
区域绿道(省立)控制范围的宽度应以生态型为主,但在穿越城郊或城市建成区时,由于周边土地利用现状的限制,可以按郊野型或都市型区域绿道(省立)的要求适当缩小控制范围的宽度。
4.0.4区域绿道(省立)的建设条件包括其穿越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气候条件、地形水文条件、植被条件、景观风貌等。
应重点分析其中的基础设施条件、土地利用状况(含用地权属)等。
4.0.5依据区域绿道(省立)所经地区的典型景观特征、游览设施特点、资源类型、区位因素,确定发展对策和功能选择;特别是区域绿道(省立)的功能定位,从而明确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的基调。
4.0.6明确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的范围与期限,并根据前期建设用地的具体分析提出分期建设目标,包括筹备期、建设前期、中期和远期的建设目标等。
4.0.7鼓励在区域绿道(省立)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尤其是对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研究制定区域绿道(省立)规划方案和技术方案,要调查研究区域绿道(省立)建设的环境条件,识别和分析构成环境影响的因素(包括污染环境因素和破坏环境因素),研究提出治理和保护环境的措施,比选和优化环境保护方案。
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的意向(三)5 绿廊系统规划设计5.0.1绿廊系统是区域绿道(省立)的生态基底,其主体包括植被、水体、土壤、野生动物资源等。
要坚持以生态保护、合理开发利用为主的基本原则,实现区域绿道(省立)的可持续发展。
5.0.2绿廊植被的规划设计应遵循“生态优先、保护生物多样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护、合理利用场地内现有的自然和人工植被,维护区域内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
5.0.2.1 对场地内受到破坏的地带性植物群落,应以地带性植物为主,采用生态修复等技术手段,恢复具地域特色的植物群落,并防止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生态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