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格战争
2008年俄格五日战争
南奥塞梯独立问题
• 南奥塞梯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从1989年 起,南奥塞梯就要求与俄罗斯境内的北奥塞梯 合并。苏联解体后,南奥塞梯自治州一直谋求 独立,不服从格中央政府的管理。1992年南奥 塞梯通过全民公决,要求成立独立共和国及与 北奥塞梯合并。因此,格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 地方当局的矛盾恶化,并导致大规模武装冲突。 长期以来,由于南奥塞梯当局与俄罗斯关系密 切,格鲁吉亚经常指责俄罗斯暗中支持南奥塞 梯谋求独立。俄格双方在南奥塞梯问题上龃龉 不断。
——回顾2008年俄格战争
2008年8月8号北京奥运会当天,在格鲁 吉亚境内发生的一场战争,交战一方为格鲁 吉亚政府,另一方为单方面宣布独立的南奥 塞梯,及其支持者阿布哈兹和俄罗斯。自8月 1日开始,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发生数次交火, 8月8日凌晨格鲁吉亚展开全面军事行动并很 快控制了2/3以上的南奥塞梯地区,包围了其 首府茨欣瓦利。俄罗斯军队于8日进入南奥塞 梯地区,9日展开军事行动很快控制了茨欣瓦 利,并在随后几日占领了南奥塞梯以外的格 鲁吉亚领土和军事基地。[1]这是一次较大的 领土主权冲突。
科索沃独立
• 俄罗斯一直强烈反对独立的科索沃,在美 欧一些国家的支持下,2008年初宣布独立, 欧美立即承认其独立,把联合国反对的分 裂变成了正义的独立。科索沃是斯拉夫民 族的文化摇篮,但却被美国绕过联合国之后, 先攻击后"霸占"然后直接支持使其独立!独 立极大的伤害了同为斯拉夫民族的俄罗斯 的文化和民族情感,感觉恍如被扇了一记耳 光,此恨在心,却无奈难报。
历史问题
俄罗斯历史上经过残酷而且长时间的战争,才征服了整个高 加索地区。苏联将高加索山以南称为外高加索,划分成格鲁吉亚、 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三个加盟共和国。高加索山以北称为北高加 索,划归俄罗斯联邦。高加索山南北都有奥塞梯。苏联根据高加 索山把北奥塞梯划归俄罗斯,南奥塞梯划归格鲁吉亚。这样奥塞 梯被人为一分为二,埋下隐患。 格鲁吉亚在苏联时期分离主义倾向一直非常严重,斯大林虽然是 格鲁吉亚人,也一直在格鲁吉亚进行严厉镇压。苏联解体的时候, 格鲁吉亚就是一只带头羊。苏联解体以后,格鲁吉亚一直非常支 持北高加索地区的分离主义势力,特别是车臣。格鲁吉亚一直是 ,形成对俄罗斯包围和威胁, 特别是吸收独联体国家(前苏联加盟共和 国)加入北约议题上,让俄罗斯受到强大 的压力!又传出美国准备吸收乌克兰和格 鲁吉亚加入北约组织的消息,以及格鲁吉亚 的亲美政权的迫切希望加入北约投入美国 怀抱的做法,让俄罗斯忍无可忍!
苏俄战争作为新时代青年演讲
苏俄战争作为新时代青年演讲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俄乌战争。
俄罗斯的果敢果断和乌克兰的反抗让人眼前一亮:在当今和平年代能看到战争,也是让我感觉不可思议,让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自己做为一名中华儿女而感动骄做与庆辛。
这次的主角是冷战失败者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尽管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硬汉形象已深入人心,但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是俄罗斯国力根本无法与西方对抗。
加上俄罗斯已被西方媒体塑造为咄咄逼人的“恶霸”形象,其战争引起的震惊自然也非同寻常。
战争的规模已相当于一次大规模的地区战争。
2008年俄罗斯与格鲁吉亚打了一场俄格战争,但格鲁吉亚与乌克兰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格鲁吉亚国土面积不到7万平方公里,人口370万,军队数量不到2万人。
乌克兰国土面积超过6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4000万,军队数量超过20万,完全是一个中等强国的规模。
目前战争还在进行之中,甚至缺乏确切的战况信息与伤亡数字。
从时代上看,大国间的博弈行为特征表明世界仍然处于后冷战时代,未来关键仍然是要走出冷战思维。
后冷战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各大国间无法像冷战那样构筑两个平行市场、建立两个平行安全体系。
当前与西方有着重大矛盾的中、俄一方面尽力应对西方的压制,另一方面从来没有真正尝试建立起完全与西方割裂的另一个阵营与平行体系,中俄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也一再强调不结盟、不针对第三方。
西方把能源外交视为俄罗斯的威胁手段,但反过来看这何尝又不是俄罗斯与西方市场紧密相联的重要表现。
但后冷战时代也仍然带有冷战时代的某些固有特征,如强调零和性安全思维与军事对抗。
北约五次东扩就是这一逻辑的反映,而俄乌战争只不过这一进程累积到一定程度的大爆发而已。
这场正在进行的俄乌战争,让我感受到战争的残酷,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也让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感到庆辛和骄傲!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俄格战争作战评析
2008年8月8日,北京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第29届奥运会开幕了!可是在亚洲的另一边,一场战火却正在蔓延!!北京时间8月8日2时,当地时间8月7日22时,格鲁吉亚军队对南奥塞梯首府发动闪击战,坦克大炮等分三路向茨欣瓦利突击。
8月8日9时,格军攻占了茨欣瓦利。
他们大概打得太顺手了,于是在10时40分,开始袭击驻扎在格鲁吉亚的俄罗斯维和部队。
近几年,格鲁吉亚与俄罗斯的关系越来越“火爆”:先是说你打了我的无人机,然后是活捉你“偷运导弹”的士兵。
这也难怪,格鲁吉亚现在可是紧跟美国教练,冲击北约奖牌。
美国直升机,法国导弹艇,德国步枪,都被慷慨送来,还附带培训服务。
他们大概以为已经学了“葵花点穴手”,可以冲着北极熊高喊:“我上面有人”,“小心我点你哦!”遭受袭击后,俄罗斯军队立刻做出反应。
15时,俄罗斯做出将格军逐出南奥塞梯的决定;20分钟后,俄军装甲车队进入南奥塞梯;50分钟后,装甲部队开进茨欣瓦利……第58集团军、第74空降师、特种部队相继上阵,空军、海军也全力配合。
格鲁吉亚,不过2万多军人、1万多准军事部队;第58集团军,编制员额7万人,参加过车臣战争、别斯兰人质解救。
战争的结局不会有什么悬念,因为这简直就是一招“排~~山~倒海”。
但格军的表现也太有点那个了。
开战之初,他们利用偷偷准备的S-200击落了俄罗斯的图-22,还有苏-25等,小露了一把脸。
但经过五天交战后,格军就只剩下溃败了:公路上被摧毁的坦克车辆随处可见;被遗弃的火炮遍布城区;海军主力被对手堵在港内点名,最后生生被拖出港口凿沉!大概美国老师教他们的,是“降龙十巴掌”。
开战六天后,在国际社会调解下,双方战事终于平息。
对于奥运会期间这场极不和谐的杂音,我们该怎么看呢?六天战事中双方军队的表现到底如何?两家的恩怨是如何积下的?格鲁吉亚的“上面到底是什么人”?从车臣、别斯兰走来的第58集团军有哪些过人之处?让我们一起来解读———俄格格鲁吉亚一现昙花莽撞开战格鲁吉亚在最初的二十个小时中占据主动,击败南奥塞梯军队,并一度攻占茨欣瓦利。
俄格战争与国际局势走向
俄格战争与国际局势走向国际政治研究室李少军2008年8月8日爆发的俄格战争,作为北约东扩背景下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日趋紧张的产物,已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在华盛顿,很多人把一事件描述为国际事务的转折点。
1西方国家的坚决反对的声音和俄罗斯强硬的不妥协立场,使人们担忧会发生一场冷战式的新对抗。
事实上,在媒体文章和政治家的言词中,“冷战”一词已频频出现。
由于这场冲突以及随后形成的对抗态势是发生在大国之间,因此其动因、走向及对国际局势的总体影响就成了非常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俄格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俄格战争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美国和北约不断触碰俄罗斯的地缘“红线”,超出了俄容忍的限度。
继一些东欧和波罗的海国家加入北约后,美国又把北约东扩的触角伸向了外高加索,力图在这一地区挤压俄的战略空间。
尽管2008年4月布加勒斯特北约首脑会议未同意格鲁吉亚加入“成员国行动计划”,但承诺格鲁吉亚最终可以加入北约。
格作为绕开俄罗斯的里海石油输出管线(从巴库到土耳其杰伊汗港)的途经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对于这个地区,俄罗斯以果断的军事行动表明了自己对西方不退让的立场。
俄这次敢于对美国直接支持的格鲁吉亚的军事行动实施坚决反击,从决策的角度讲,可能有这样几方面的考虑:一是格首先动手,给俄提供了出兵的“黄金时机”;二是美国深陷伊拉克与阿富汗,不可能在格与俄进行军事对抗;三是欧洲国家,特别是“老欧洲”,依赖于俄的能源,难以与俄彻底撕破脸;四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反恐、防扩散和欧洲安全问题上离不开俄的合作。
俄这次采取的军事行动,虽然从战术上讲拿到了符合自己愿望的停火协议,实现了地缘控制的目标,但在战略上不可避免地会进一步加剧与西方国家的紧张关系。
面对西方国家的谴责以及可能的“制裁”与“惩罚”,俄罗斯以“破釜沉舟”的态度表明,它并非在处理一起因擦枪走火而导致的偶然事件,而是在实施一项深思熟虑的战略选择,即俄与西方自冷战结束以来的战略互动要开始一个新阶段。
俄格冲突中的中国表态
俄格冲突中的中国态度我们既不赞成俄方宣布支持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地独立的唐突做法,更不能苟同(和事实上助长)西方阵营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
今年八月初以来,由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对抗引发的危机,已演变成俄罗斯与美国为首的北约及整个西方阵营的新一轮对峙。
它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也对中国的表态带来复杂微妙的压力。
中国外交上迄今为止对此事的回应十分谨慎,保持了客观中立、主张对话解决问题的立场。
明确中国的原则立场无疑是必要的。
我个人认为,如果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阐述并有所行动,可以更充分地表达中国的基本利益所在和公众的实际倾向性,显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权衡各种大的利害关系,这里提几点看法。
首先,凡事要有个大的是非判断。
格鲁吉亚危机的性质及根源究竟何在?格鲁吉亚8月6日就已宣布出兵南奥塞梯,从7日深夜到8日凌晨,政府军大规模集结,攻入南奥塞梯首府和占领了周围的地区。
经过12个小时的战斗,南奥塞梯首府变成了一片废墟,上千名平民在战火中丧生。
此举无视俄罗斯部署在格鲁吉亚的维和部队,直接向俄罗斯发出了挑衅,俄军很快介入。
而与此同时,美国连连发表声明支持格鲁吉亚,要求俄方撤军。
这件事表面上由格俄两国的长期矛盾所引发,深层次上是美国及西方多年来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特别是北约东扩的恶果之一。
其次,格俄战争反映了俄罗斯对北约无休止东扩的反抗。
中国适当而公开地表达出这种看法,是有必要的。
这里的分寸在于,我们既不赞成俄方宣布支持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两地独立的唐突做法,更不能苟同(和事实上助长)西方阵营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
特别是,美国及其盟国与俄罗斯在格鲁吉亚及周边黑海一带的对峙,将不仅加剧欧洲安全形势的紧张,也可能威胁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所谓的"拉回冷战",其实是由美国和西方最先诱发的,而绝非只是俄罗斯一方的责任。
这场对峙仍远未结束。
俄方手中至少握有三柄"杀手锏",可以适时加以反击:一是加强军事压力,依靠其令人生畏的核武及海空力量,对北约、欧洲一些国家及美国的行动加以反制;二是减少甚至切断对西欧及中东欧支持北约扩张政策的国家的天然气供应,这些天然气占有相关国家天然气消费量的四分之一左右;三是退出与美国达成的各种军控与裁军协议,尤其是中断在伊朗核问题上与美国和欧盟立场的协调。
体现快速反应战争案例
体现快速反应战争案例俄格战争,是2008年8月8日至13日,俄罗斯军队对进攻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地区的格鲁吉亚军队实施的陆海空联合反击作战。
俄军仅用5天便赢得胜利,因而此战也被称为“五日战争”。
这是俄罗斯独立以来首次对外用兵,也是一个世界大国为对抗西方战略遏制而对毗邻小国实施的一场小规模、低强度的跨境控制战。
尽管暴露了一些不足,但总体来说俄军展现出压倒性优势,用速度和规模向世界宣示:虽然沉寂多年,俄军依然是世界上最强悍的军队之一。
战争背景200多年前,沙俄征服了整个高加索地区。
1774年,奥塞梯作为一个完整国家并入俄国版图。
苏联将高加索山以南称为外高加索,划分成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三个加盟共和国。
高加索山以北称为北高加索,划归俄罗斯联邦。
高加索山南北都有奥塞梯。
苏联根据高加索山把北奥塞梯划归俄罗斯,南奥塞梯划归格鲁吉亚。
这样奥塞梯被人为一分为二,埋下隐患。
1992年,南奥塞梯通过全民公决,要求独立并与北奥塞梯合并,格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地方当局矛盾激化,并导致大规模武装冲突。
1992年,俄罗斯、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北奥塞梯四方最高领导人就和平解决南奥塞梯武装冲突问题举行会谈,达成停火协议,双方随后实现停火。
根据协议,俄罗斯、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三方组成混合维和部队在冲突地区执行维和使命。
2004年萨卡什维利上台后,格鲁吉亚政府一直奉行融入西方、加入北约的政策。
2008年是格鲁吉亚加入北约“成员国行动计划”的关键时期。
对于俄罗斯来说,北约东扩是其面临的主要外部威胁。
2005年和2007年因为撤销俄军事基地,格俄险些爆发战争,但北约对格鲁吉亚的支持令俄罗斯最终妥协。
格军实力提升与俄一再退让,助长了萨卡什维利解决领土争端的冒险心理,2008年1月他在连任竞选时许诺,将在新的总统任期内“彻底而轻松地”解决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问题。
2008年7月,南奥塞梯安全形势骤然紧张,不断发生交火和炮击事件。
作战经过俄格战争历时5天,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红河学院作业封面
俄格战争之我见院系:理学院专业: 2012化学年级: 2012学生姓名:李文廷学号: 201201020446任课教师:日俄格战争之我见综述:2008年8月8日爆发的俄格战争,从西方国家的立场来看,尽管都对俄采取的军事行动持反对态度,但对如何处理与俄罗斯关系却有不同的战略考虑。
从美国来讲,作为北约东扩的主要推动者和格鲁吉亚入盟的最坚定支持者,无疑是以遏制俄的战略空间,防止俄再度崛起为重要的国家利益。
综观各方的利益,可以得出这样几点初步结论:第一,俄罗斯虽然有西方化的梦想,但实现大国目标是更现实的利益,俄会坚定不移地维护这种利益;第二,美国虽然有遏制俄发展的战略意图,但不会在俄未挑战其全球利益的情况下与俄进行全面对抗;第三,虽然“老欧洲”不认同俄的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但会保持与俄的经济合作与安全对话;第四,与俄矛盾较尖锐的“新欧洲”国家尽管会采取某些令俄不能接受的行动,但如果得不到美欧的倾力支持,不可能对局势产生决定性影响。
一.俄格战争之背景2008年8月8日爆发的俄格战争,俄格战争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美国和北约不断触碰俄罗斯的地缘“红线”,超出了俄容忍的限度。
继一些东欧和波罗的海国家加入北约后,美国又把北约东扩的触角伸向了外高加索,力图在这一地区挤压俄的战略空间。
尽管2008年4月布加勒斯特北约首脑会议未同意格鲁吉亚加入“成员国行动计划”,但承诺格鲁吉亚最终可以加入北约。
格作为绕开俄罗斯的里海石油输出管线(从巴库到土耳其杰伊汗港)的途经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对于这个地区,俄罗斯以果断的军事行动表明了自己对西方不退让的立场。
作为北约东扩背景下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日趋紧张的产物,已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在华盛顿,很多人把一事件描述为国际事务的转折点。
西方国家的坚决反对的声音和俄罗斯强硬的不妥协立场,使人们担忧会发生一场冷战式的新对抗。
由于这场冲突以及随后形成的对抗态势是发生在大国之间,因此其动因、走向及对国际局势的总体影响就成了非常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俄格战争解读
俄格战争对中国的启发战争分析俄格战争是典型的“战争是政治手段”案例。
1.俄格力量对比格鲁吉亚:现役21150人,其中陆军17767人,海军495人,空军1310人,国民卫队1578人。
此外,还有准军事部队11700人,其中包括边防警卫队防警卫队和内务部的部队。
装备:128辆坦克,9架战斗机。
俄罗斯:武装力量现役人员:102.7万人。
其中陆军36万人,空军16万人,海军14.2万人,核威慑部队8万人,指挥和后勤支援部队25万人,空降部队3.5万人。
此外,还有准军事部队41.8万人,其中包括边防部队、内务和联邦安全部门的部队。
俄罗斯还能动员2000万预备役人员。
装备:2.3万辆坦克,空军拥有1736架战斗机。
此外,俄罗斯四大舰队(北方舰队、太平洋舰队、黑海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还有245架战斗机。
从硬实力来说,俄格战争在一开始胜负已分。
更要命的是格鲁吉亚没有纵深,没有强大的海陆空。
更没有发动人民战争。
所以这次战争不像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只是“争”---政治利益上的争。
说白了就是一场象征性的战争来进行一场政治赌博。
但是现在我们还不能说谁输谁赢。
萨卡什维利一没有因此下台。
萨卡什维利的这次赌博到底使他成了英雄还是狗熊呢?真的很难说。
在战争的开始,格鲁吉亚表现了一定的战斗力,以一种貌似闪电战的手段占领茨欣瓦利。
过程如下:格鲁吉亚军队于奥运会开幕当天面对此前久攻不克的南奥塞梯军队,分别从克维莫尼科季、普里西越过边境,兵分三路,从茨欣瓦利的南、东、西三个方向发动突然袭击。
战斗中使用了T-72坦克、BMP-1/2步兵战车、“达纳”152毫米自行火炮、BM-21火箭炮等重型武器。
还出动了苏25强击机轰炸南奥塞梯军队,配合地面部队推进,用时不到13小时,就攻占了茨欣瓦利。
但我有点怀疑,俄罗斯应该早就知道了格鲁吉亚的动向,在战争初期阶段有一种刻意放纵的感觉,因为按道理,格鲁吉亚军队一出动,俄罗斯就应该知道了,并且有了打击的能力,那为什么要等到茨欣瓦利被占领才出兵呢?答案只能是“有意放纵!”其实我们更关心的是俄罗斯的军队的行动。
俄罗斯的战争决策与指挥体制
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政治和经济制度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军事改革却一直不到位。
历任国防部长都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方案,对军队系统的若干方面进行了改革,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但这些改革都没能改变俄军的整体架构和战略态势。
2008年8月的俄格冲突,令俄军上下都意识到了改革的必要性。
虽然俄罗斯只用5天就赢得了这场战争。
但这可不像美军的“外科手术”式打击那么轻松潇洒,还暴露了不少问题。
俄军总结经验教训,迅速启动以“重塑军队面貌”为目的的新一轮军事改革,吸收车臣战争、伊拉克战争和俄格冲突的经验教训,着力建设一支“精干、高效、机动”的新型一体化军队。
决策与指挥体制的调整是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一、战争决策与军事指挥体制俄罗斯认为,国家领导和军队领导和协调职能,诸军兵种、军区领率机关的领导职能,以及在内部武装冲突时组建联合军队及其指挥机构的有关问题。
(一)战争决策体制在俄罗斯,战争决策依据的法律文件有《俄联邦安全构想》《俄联邦军事学说》《俄联邦信息安全学说》《俄联邦国防法》《俄联邦安全法》等。
这些法律文件代表着俄罗斯战争决策的依据和主要观点,也保证了战争决策始终处于一定的监督之下,避免了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俄罗斯负责战争决策的机构是“联邦安全会议”,主席由总统担任,成员由安全会议秘书、总理、国防部长、财政部长、能源部长、内务部长、紧急情况部长等要员组成。
(安全会议秘书这一职位很重要,其他人都是兼职)战争补充、战斗训练的所有基本职能)和军区扩权(由陆军战役战略军团提升为“地区性跨军种联合战略军团”,平时和战时具有对辖区内陆、海、空军部队的作战指挥及行政管理权,并可在战时指挥辖区内边防、内卫等其他强力部门部队),打破了以往军种之间、部门之间的指挥体制壁垒,在战略方向建立了简明清晰的联合指挥关系。
1.战区级联合作战指挥链的重心在军区与我军不同,俄军没有建立战区,军团由临时性“作战隶属”改为“直接隶属”,按照《军区条例》对“直接隶属关系”的解释,即在所有问题上隶属于军区司令部。
俄格冲突及其对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影响_房乐宪
俄格冲突及其对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影响房乐宪陈隆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872)[摘 要]2008年8月以来,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围绕南奥塞梯问题发生冲突,使高加索地区的地缘政治形势以及相关的大国关系更加复杂。
俄格冲突的实质是北约与俄罗斯之间对于战略空间的争夺。
冲突发生以来,俄罗斯与北约关系恶化、合作受损,俄美关系出现局部紧张但不致出现全面对抗,俄欧关系合作的主流依然存在。
[关键词]南奥塞梯问题;俄格冲突;俄美关系;俄欧关系;北约[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2528(2008)11-0067-042008年8月8日,格鲁吉亚军队从空中和地面向南奥塞梯发动大规模进攻,并迅速占领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
紧接着俄第58集团军部分部队开进南奥塞梯,增援驻扎在冲突地区的俄维和部队。
双方交火持续五天,格军溃败。
8月12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俄罗斯决定结束“迫使格鲁吉亚当局实现和平”的军事行动,并于当天同前往斡旋的法国总统萨科齐达成包括撤军在内的解决南奥塞梯冲突的六项原则协议。
①但此后该地区政治形势更趋复杂。
8月25日,俄联邦议会上下两院全票通过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当局提出的要求俄承认其独立的呼吁书。
8月26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俄罗斯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
9月2日,格鲁吉亚宣布同俄罗斯断交。
9月9日俄罗斯宣布与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并于9月15日与它们分别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俄格冲突过后,相关各方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
这一军事冲突虽已结,束但其对当前国际关系特别是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影响值得关注。
一、俄格冲突的实质格鲁吉亚原是苏联一个加盟共和国。
随着苏联走向解体,格鲁吉亚于1991年4月正式宣布独立。
但独立后的格鲁吉亚存在严重民族分离问题。
俄格之间这次冲突的主要矛盾在于格鲁吉亚境内的阿布哈兹与南奥塞梯的独立问题。
南奥塞梯与阿布哈兹分别于1990年和1992年宣布独立,格鲁吉亚中央当局无法容忍,立刻派兵进驻,两地武装冲突爆发。
俄格战争解读
俄格战争对中国的启发战争分析俄格战争是典型的“战争是政治手段”案例。
1.俄格力量对比格鲁吉亚:现役21150人,其中陆军17767人,海军495人,空军1310人,国民卫队1578人。
此外,还有准军事部队11700人,其中包括边防警卫队防警卫队和内务部的部队。
装备:128辆坦克,9架战斗机。
俄罗斯:武装力量现役人员:102.7万人。
其中陆军36万人,空军16万人,海军14.2万人,核威慑部队8万人,指挥和后勤支援部队25万人,空降部队3.5万人。
此外,还有准军事部队41.8万人,其中包括边防部队、内务和联邦安全部门的部队。
俄罗斯还能动员2000万预备役人员。
装备:2.3万辆坦克,空军拥有1736架战斗机。
此外,俄罗斯四大舰队(北方舰队、太平洋舰队、黑海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还有245架战斗机。
从硬实力来说,俄格战争在一开始胜负已分。
更要命的是格鲁吉亚没有纵深,没有强大的海陆空。
更没有发动人民战争。
所以这次战争不像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只是“争”---政治利益上的争。
说白了就是一场象征性的战争来进行一场政治赌博。
但是现在我们还不能说谁输谁赢。
萨卡什维利一没有因此下台。
萨卡什维利的这次赌博到底使他成了英雄还是狗熊呢?真的很难说。
在战争的开始,格鲁吉亚表现了一定的战斗力,以一种貌似闪电战的手段占领茨欣瓦利。
过程如下:格鲁吉亚军队于奥运会开幕当天面对此前久攻不克的南奥塞梯军队,分别从克维莫尼科季、普里西越过边境,兵分三路,从茨欣瓦利的南、东、西三个方向发动突然袭击。
战斗中使用了T-72坦克、BMP-1/2步兵战车、“达纳”152毫米自行火炮、BM-21火箭炮等重型武器。
还出动了苏25强击机轰炸南奥塞梯军队,配合地面部队推进,用时不到13小时,就攻占了茨欣瓦利。
但我有点怀疑,俄罗斯应该早就知道了格鲁吉亚的动向,在战争初期阶段有一种刻意放纵的感觉,因为按道理,格鲁吉亚军队一出动,俄罗斯就应该知道了,并且有了打击的能力,那为什么要等到茨欣瓦利被占领才出兵呢?答案只能是“有意放纵!”其实我们更关心的是俄罗斯的军队的行动。
纸上谈兵——由1:1000000外高加索地图说开去
纸上谈兵——由1:1000000外高加索地图说开去先简单地回顾一下2008年的俄格五日战争起因和过程。
南奥塞梯问题实际上是与阿扎尔自治共和国及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的独立运动相并列的,属于苏联解体的遗留问题。
1940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完成了它的疆界划定,按照苏联宪法,其加盟共和国拥有高度政治权力,可以自主地建立外交关系、拥有军队,甚至是自己的宪法(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更是作为反法西斯同盟签约国和联合国创始成员国与苏联并立于联合国中)。
而这些加盟共和国领下还有诸多更小的民族/地区自治共和国(诸如俄罗斯联邦、格鲁吉亚、乌克兰、阿塞拜疆……)。
整个苏联时期由于全部的130多个民族至少在法律上是平等的,理论上各级民族共和国也是平等的,所以除高加索这个民族王国之外,苏联全境一直都比较平静。
但联盟崩溃后,一夜间获得了独立的15个共和国就在民族问题上遭遇了比苏联时期更大的麻烦:由于必须正面一个民族领导其他民族的现实问题,在摩尔多瓦与乌克兰之间有拒绝被罗马尼亚吞并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在乌克兰东部有亲俄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在俄联邦内部有一直躁动不安的鞑靼共和国、刚刚平息战火的车臣共和国;而阿塞拜疆又与亚美尼亚为了一个纳希切万共和国争斗不休。
最后就是这个拥有三个自治共和国(州)的格鲁吉亚——西南部的阿扎尔自治共和国于2004年被格中央政府收服;阿布哈兹共和国自苏联解体后就因格鲁吉亚对其的“吞并”行为而爆发战争,并最终演变为整个高加索山地民族与格鲁吉亚人的冲突,最终格鲁吉亚惨败,阿布哈兹处于事实上的独立状态。
南奥塞梯自治州是格政府最后一个要对付的目标(本世纪初),此时的南奥形势不觉间已变得非常微妙——如格鲁吉亚控制了南奥,那么近则可以缩短阿布哈兹与北高加索民族(第二次车臣战争后则为俄联邦政府)的联系,使其处于内线地位而被动;远则有利于北约东扩,进一步在俄罗斯的“柔软腹部”深深地插进一把匕首。
而对于俄罗斯来说,守住南奥塞梯,无疑就是守住了大俄罗斯国家圈的底线。
混合战争的先行者: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将军
俄”的过程和叙利亚战场的现实环境,分明可以看到其中闪烁着复杂时代背景下战争的新形态——混合战争的光彩。
不过,在西方军事界,它还有个独具俄罗斯特色的名词,叫做“格拉西莫夫战术”。
时至今日,混合战争俨然已成为国家间对抗的全生于喀山市。
青年时期的格拉西莫夫在喀山苏沃罗夫军事学校接受教育,这是俄罗斯众多专门研究军事科目的中学之一。
1977年,他从喀山高级坦克指挥学校毕业,历任北方集群和远东军区排长、连长、营长。
1987年,他在苏联装甲兵学院进修,这格拉西莫夫将军在其带领俄军进行革旧图新的改革生涯中逐获盛名莫夫是“一位地道的军人,拥有从总参到基层部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作战经验”。
格拉西莫夫获得了众多的奖章,2016年更是被授予“俄罗斯联邦英雄”的最高荣誉称号。
是什么让格拉西莫夫与众不同?与俄罗斯军队中那些同样称职、有功劳和久经沙场的将军相比,格拉西莫夫将军的履历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那么,他是如何做到与众不同和富有魅力的呢?或许是因为他肩负了非同寻常的举措,对涉及国防的各个领域都有所触及。
届时起,以“重塑军队面貌、提高部队机动性和快速反应能力”为核心的俄罗斯军事改革大跨步前进。
2012年,俄罗斯国防部爆出了重大的贪污腐败丑闻。
迫使总统普京解除了时任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的职务,任命莫斯科州州长绍伊古为新任防长。
随后又解除了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长马卡罗夫的职务,任命时任俄中央军区司令格拉西莫夫为俄军总参谋长兼国防部第一副部长。
普京在任命格拉西莫格拉西莫夫深得总统普京的信任实现政治-军事目标的传统方法格拉西莫夫提出的实现政治-军事目标的新方法格拉西莫夫提出的使用军事力量的适应性方法。
南奥塞梯俄格军事冲突战评析
南奥塞梯俄格军事冲突战评析作者:鲁瑞海,等来源:《轻兵器》 2011年第15期□鲁瑞海佟鑫2008年8月8日~18日,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在南奥塞梯地区发生了武装冲突——先是格鲁吉亚军队出动大炮、坦克和作战飞机等重型武器,向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发动进攻;随后俄罗斯以保护南境内的本国公民为由,迅速出动战机和坦克予以回应。
冲突中,格方动用兵力约1.2万人,俄方动用兵力约2万人。
截至8月20日,共导致俄军方64人死亡、323人受伤、14人失踪;格军方215人死亡、1469人受伤、70人失踪;南奥塞梯居民约1600人死亡,近4万平民沦为难民。
此次冲突最终以俄罗斯获胜而告终,这是在当今国际战略格局和政治大背景下,一场典型的边境军事冲突,也是一次具有当今时代特点的边境反击作战。
具有深层历史背景的冲突南奥塞梯原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位于高加索高原的南部,与俄罗斯境内的北奥塞梯隔山相望,面积0.3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9万,主要生活着奥塞梯人、俄罗斯人和格鲁吉亚人。
南奥塞梯多山,89.3%地区的海拔在1000m以上。
经济以农业为主,大部分人口以农业为生,有少量工业,主要集中在首府茨欣瓦利外围地区。
南奥塞梯与北奥塞梯本是一个整体,19世纪初先后被沙俄吞并。
1917年“ 十月革命”后,奥塞梯被一分为二,其中北奥塞梯划归苏联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南奥塞梯划归同属苏联的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在1922年4月20日成立南奥塞梯自治州。
1990年,格鲁吉亚开始迈出从苏联独立出来的第一步,南奥塞梯议会却于同年9月宣布成立忠于莫斯科的、独立的南奥塞梯苏维埃民主共和国,格鲁吉亚国会则宣布取消南奥塞梯的自治地位。
1991年底格鲁吉亚与南奥塞梯的冲突不断扩大,造成约1 000人死亡,数十万南奥塞梯人逃离家园,其中大部分人进入北奥塞梯。
1992年1月,南奥塞梯通过全民公决,要求成立独立共和国。
自此,格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地方当局的矛盾急剧恶化,最后导致发生大规模冲突,并扩展到北奥地区。
俄格冲突与上海合作组织
俄格冲突与上海合作组织赵华胜【内容提要】俄格冲突给国际关系带来的变化使上海合作组织面临极为复杂的国际和地区环境。
冲突除导致俄美时抗加剧给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方向提出严峻挑战外,当事国俄罗斯的对外政策、对前苏联地区(尤其是中亚地区)的政策及其对上海合作组织的政策态度,都会对上海合作组织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新的形势下,上海合作组织应在区域经济合作上有所突破,在地区安全(如阿富汗局势)上有所作为,以保持该组织的良好状态和发展活力。
【关链词】俄格冲突;上海合作组织;影响与挑战【中圈分类号】Dsls【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241(2009)01-0036-06 【作者简介】赵华胜,复旦大学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俄格冲突已经过去,但它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和问题。
这些影响和问题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上海合作组织身上。
俄罗斯是冲突的主要当事国,这使上海合作组织客观上无法置身于这一事件之外,它所产生的问题不能不带到上海合作组织的内部。
上海合作组织地处高加索周边,多数成员也是独联体国家,这使上海合作组织必然会对这一事件特别敏感。
俄格冲突给国际关系带来的变化也使上海合作组织面临着更复杂的国际和地区环境。
在新的环境下,上海合作组织需要做出适当的反应。
俄格冲突是否给上海合作组织带来危机?俄格冲突发生的时间恰在上海合作组织首脑会晤前后,分别是在2008年8月8日和8月28日,这使上海合作组织杜尚别峰会笼罩在俄格冲突的政治氛围中。
俄格爆发战争,美国支持格鲁吉亚,俄罗斯则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俄美严重对立。
处于冲突漩涡之中的俄罗斯急需同情和支持。
在这种背景下,上海合作组织杜尚别峰会就成为聚焦点,它不仅将表明俄罗斯能否得到支持,也将表明上海合作组织将扮演什么角色。
杜尚别峰会的结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西方舆论对杜尚别峰会给予很悲观的评价。
美国陆军军事学院战略研究所的勃兰克教授评论说:“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人侵、占领和肢解对上海合作组织来说即使不是危机,也是最大的挑战。
战例分析之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战例分析之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俄格冲突一.国际背景当前的国际大势,依然是一超多强的格局,主要矛盾依然是以美国为首的单极化和以世界大多数国家主张的多极化之间的矛盾,这两点没有变化。
虽然是一超多强的战略格局,但是一超与多强之间的实力对比,差距在逐渐缩小。
美国面临着多强挑战自己全球霸权利益的危机,多强在各自区域范围内,挑战美国的霸权利益。
从朝鲜核危机、伊朗核危机、地中海联盟计划、北极主权争端等等,都是多强纷纷挑战美国全球霸权的体现。
美国持续利用北约东扩,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
特别是美国在中东欧部署反导系统,准备接纳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家加入北约,这些都挑战了俄罗斯的战略底线,直接威胁了俄罗斯的战略利益。
这必然迫使俄罗斯利用一场战争来进行对抗,以维护自身利益,改变自己的战略被动地位。
同时,美国经济陷入低迷,军事上陷入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泥潭,政治上处于总统竞选阶段。
而俄罗斯经济上逐渐恢复,军事上力量增强,政治上稳定,这使俄罗斯具有反击美国的勇气和实力。
以上三点,使俄罗斯利用格鲁吉亚这次军事冒险行动,挑战美国的借口、勇气和实力。
二.事件背景:南奥塞梯是格鲁吉亚的一个自治州,面积3900平方公里,人口约19万,主要由奥塞梯人、俄罗斯人和格鲁吉亚人组成。
南奥塞梯与俄罗斯北奥塞梯接壤。
从1989年起,南奥塞梯就要求与俄罗斯境内的北奥塞梯合并。
苏联解体后,南奥塞梯自治州一直谋求独立,不服从格中央政府的管辖。
南奥塞梯1992年1月通过全民公决,要求成立独立共和国及与北奥塞梯合并。
因此,格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地方当局的矛盾急剧恶化,并导致大规模武装冲突。
格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地方当局的矛盾也严重影响了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关系。
长期以来,由于南奥塞梯当局与俄罗斯关系密切,格鲁吉亚经常指责俄罗斯暗中支持南奥塞梯。
俄格双方在南奥塞梯问题上龃龉不断。
1992年6月24日,俄罗斯、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北奥塞梯四方最高领导人就和平解决南奥塞梯武装冲突问题首次举行会谈,达成有关实现停火、成立维持和平部队和监督委员会的协议,格奥冲突双方随后实现停火。
《穿越火线》解说文案_穿越火线:中国人你学不会
《穿越火线》解说文案_穿越火线:中国人你学不会俄罗斯动作/剧情/奇幻电影《穿越火线》,于2013年上映,由贾尼克•法伊济耶夫导演,迈克尔•A•莱纳贾尼克•法伊济耶夫编剧,影片讲述了影片以2008年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发生的五日战争为背景。
故事讲述一位离异的母亲为了和新男友共度周末,不得不将宝贝儿子交给当兵的前夫代管。
谁知,前夫执行任务的地方却爆发激烈战事,令儿子也身陷战区、命运未卜。
母亲于是只身前往,要救出孩子脱离险境……。
中国在崛起的美梦中飘飘然之时,中国电影的崛起却步履蹒跚,一不小心就被原本瞧不上人的邻居超越了,像伊朗,悄然奉出了《一次离别》,一下就将中国电影摔出了很远;还有印度,《三个白痴》的横空出世,留给中国电影人的也只是背影;而俄罗斯,且不说《守夜人》,只眼下的《穿越火线》就让人刮目相看。
虽然,在中国的电影院里,这部片子的上座率不是那么好看,但认真看过,就必须得承认这部片子比国内电影进步太多了。
作为一部战争片,《穿越火线》用超赞的想象力将发生在为时不远的现代战争串了起来,通过一位居住在莫斯科的母亲,穿越整条战线,去战场最前线去挽救自己儿子的故事,伴随着年轻母亲而去的俄罗斯大兵,联合行动有一种《拯救大兵瑞恩》的味道。
不聚焦于战争本身,而是从支线出发,挖掘战争中的人性、救赎,展现的是个人英雄,国家及民族立场都隐在了故事的后面,但隐藏不代表没有,旗帜鲜明的视角,还是将正邪明显区分了开来,这种表现因为隐形而不让人觉得过于突兀,也更容易接受。
不像国产战争片,往往都只有国家,只有立场,而不见个人,不见人性的光辉,即便是又人物,也都是过于脸谱化。
国内最好的战争片,莫过于《集结号》了,但拿它与外国的战争片比一比,差距之大,非常明显。
《穿越火线》中的那场发生于2008年的俄格战争,就不为中国人所熟知。
因为那场战争只有五天,也称“5日战争”,还因为其发生在2008年8月8日-8月13日5天,而这5天,尤其是8月8日,恰恰是2008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当天。
从俄格冲突看西方媒体的舆论战
从俄格冲突看西⽅媒体的舆论战2019-09-292008年8⽉8⽇⾄12⽇发⽣的南奥塞梯战争,充分体现了舆论战在现代战争中的作⽤。
如果说俄罗斯打赢了⼀场军事和政治战争的话,格鲁吉亚和西⽅则打赢了⼀场媒体战、舆论战。
如果说和平谈判是通过谈判桌拿到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那么舆论战争就是通过媒体达到军事⼿段达不到的⽬的。
西⽅媒体在配合格鲁吉亚开展军事⾏动,在争取受众意识、铺垫社会舆论⽅⾯确实达到了⾼度的专业⽔准,为格鲁吉亚在政治和外交空间争取到了相当的回旋余地。
本⽂拟讨论西⽅媒体发动舆论战的主要⽅式。
直接灌输巧妙暗⽰顺应和利⽤受众的⼼理定势、根深蒂固的看法和观念,⽤⼤量信息进⾏直接灌输,辅以巧妙的背景和⼼理暗⽰,是西⽅媒体的惯⽤套路。
英国⼴播公司在战争第⼆天的新闻节⽬中把“俄罗斯⼊侵格鲁吉亚”作为头条新闻报道,说俄军战机开始轰炸哥⾥。
电视记者从现场发回报道,只见他⾝穿防弹⾐,以隆隆巨响的炸弹爆炸画⾯做背景,对着话筒说,这⾥有格鲁吉亚的三个军事基地,驻有上千名格军⼠兵,所以招致俄罗斯空军的轰炸;然后画⾯切换到格鲁吉亚⼠兵四散躲避炮⽕的镜头。
①战争⼀开始就由西⽅媒体给这场战争性质定性,让⼈们⼀接触到这个新闻事实就产⽣是俄罗斯“⼊侵”了格鲁吉亚的印象。
⼼理学研究表明,即便对⽅完全不同意你的观点,事实上你的表达仍会对其产⽣⼼理影响。
西⽅媒体深谙此道,在直接灌输其意见观点的同时,施以巧妙的⼼理暗⽰。
在英国⼴播公司新闻节⽬中的第⼆条新闻才是南奥塞梯⾸府茨欣⽡利的战事进展情况的报道,根据头条新闻的强势效应原理,第⼀条新闻俄罗斯的⼊侵远⽐第⼆条战事进展情况重要得多。
通过这种直接灌输加巧妙暗⽰的报道策略,强⼤的俄罗斯帝国对⼀个弱⼩的刚刚从专制中解放出来的“民主”邻国发动了⼀场侵略,⼀个⼊侵者和⼀个受害者的舆论形象就展现在了受众⾯前。
当年美国《时代》周刊新闻编辑⼿上常备两套赫鲁晓夫的照⽚:⼀套是正⾯形象,另⼀套则是恶劣形象,以供随时按照⽂字需要,配上不同形象的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力对比
俄格军力对比
俄军第58集团军·在俄罗斯现有的20多个合成集团军里,
这次战争共造成格鲁吉亚军队215人死 亡,1469人受伤,4人失踪;俄罗斯军 队74人死亡,171人负伤,19人失踪, 以及约1600南奥塞梯平民死亡。
俄格反应
格鲁吉亚和俄罗斯都将暴力冲突 所造成的人道主义危机和金融市 场动荡归咎于对方。大体而言, 格鲁吉亚将战争定性为俄罗斯对 其领土的入侵。而俄罗斯则指控 格鲁吉亚屠杀奥塞梯人,同时威 胁到了俄驻南奥塞梯维和部队的 安全。大多数国际社会成员(包括 国家、国际组织和民间团体)均呼 吁双方恪守和平保持克制。其中 一些国家支持格鲁吉亚捍卫本国 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动,另一些 则为俄罗斯的军事调停出面。
8月6日,格鲁吉亚称,他们损失了一辆装甲运兵车并且有3名士兵受伤,另有 10名格鲁吉亚士兵在零星的战斗中阵亡。
8月8日:闪电攻击
8月8日凌晨,格军分三路突然向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发动攻势,战斗伊始 格军兵锋就直指南奥首府茨欣瓦利四周的高地,使用坦克、飞机、装甲车等 协同作战。8月8日凌晨04时45分,格鲁吉亚部队使用多管火箭炮和重型火炮 对城市炮击,进而出动两个营的兵力在坦克和装甲运兵车掩护下占领首府茨 欣瓦利。导致千多名当地居民和13名俄罗斯维和士兵死亡,150名士兵受伤。 茨欣瓦利市严重损毁。 8月8日,俄联邦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在克里姆林宫召集国家安全会议紧 急会议,做出将格鲁吉亚军队逐出南奥塞梯的决定。随后俄军的军事行动令世 界瞠目:15时20分,俄罗斯军队装甲输送车队进入南奥塞梯境内;15时50分, 俄罗斯装甲部队开进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16时,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将向驻 扎在茨欣瓦利的俄罗斯维和部队增援;17时20分,俄罗斯国防部第58集团军赶 往茨欣瓦利,增援驻扎在那里的维和部队。
背景二:美国“玫瑰革命”
美国与欧洲推动“玫瑰革 命”,在格鲁吉亚支持群 众示威,将谢瓦尔德纳泽 推翻,建立亲西方政府。 然后部署加入北约组织, 构成对俄国的半包围。俄 国对此甚不满,于是幕后 支持格国的少数族裔分裂, 如南奥塞梯及阿布哈兹。 格鲁吉亚也在美国撑腰下, 处处与俄为敌。
背景三:资源问题
战争背景
背景一:南奥塞梯独立问题
高加索山南北都有奥塞梯,苏联解体后,南奥塞梯自治州一直 谋求独立,不服从格中央政府的管辖。1992年1月,与俄罗斯北 奥塞梯接壤的南奥塞梯通过全民公决,要求成立独立共和国及 与北奥塞梯合并。格中央政府与南奥塞梯地方当局的矛盾由此 急剧恶化,并导致大规模武装冲突。 1992年6月24日,俄罗斯、格鲁吉亚和南奥塞梯、北奥塞梯四方 最高领导人就和平解决南奥塞梯武装冲突问题首次举行会谈, 达成有关实现停火、成立维持和平部队和监督委员会的协议。 根据协议,有关方面成立了解决格奥冲突的混合监督委员会和 混合维和部队。 2006年11月12日,南奥塞梯再次就独立问题进行全民公决,绝 大多数公民支持南奥塞梯独立。但这一结果没有得到国际社会 的承认。
模向世人证明,俄军依然还是世界上最 强有力的军队之一
格鲁吉亚—战略误判,先胜而后败
格政府高层认为有美国做靠山,俄罗斯不
★战略误判
敢出兵,后又将希望寄托在美军出兵或者
西方斡旋 格武装力量与俄相比太过弱小,倾国之
★力量悬殊
力也只有现役人员21547人,装备128辆 坦克,9架战斗机
格军战前已有五分之一军人明确表示不
停火撤军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8月12日早些时 候向国防部下令暂停针对格鲁吉亚的 军事行动。但据俄罗斯维和部队发言 人称,俄方停火后,在南奥塞梯的格 鲁吉亚军队仍然不时地在不同位置向 俄军射击。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 表示格鲁吉亚决定退出独联体,俄罗 斯对此表示遗憾。 经过美国对条约的解释,格鲁吉亚方面已于8月15日签订停火协议。但是直到 16日,俄军仍旧是处于轰炸格鲁吉亚的状态。俄国军队没有退出格鲁吉亚的显 示。俄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宣布在8月22日全体俄军撤离到南奥塞梯,部分驻 守在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
格鲁吉亚:仓惶败退
面对俄军强大的正面攻击行动。格军开始从占 领的各处地区沿公路后撤,公路上的格军装甲 目标成了俄罗斯空军的活靶子,从茨欣瓦利通 向哥里和首都第比利斯的多条道路,成了格军 的绝命之路,被摧毁的坦克、步兵战车、装甲 输送车和汽车随处可见,被遗弃的D-30式122 毫米榴弹炮和迫击炮遍布城区。在俄空军强大 的空中火力打击下,格军的后撤行动只能用溃 败来形容,指望着美军介入帮忙的萨卡什维利 方寸大乱,面对退兵洪流,除了频繁的抗议与 呼吁外没有任何作为。格鲁吉亚军队以卵击石, 付出的自然是鲜血的代价。
格鲁吉亚军力·拥有现役军人21000余人,其中陆军5个旅
17000多人,空军有3个团及防空部队,海军拥有各类小型舰 艇19艘。另有国民卫队1500多人、准军事人员万余人。武器 包括苏式T72坦克、捷克制造的40管火箭炮、斯洛伐克产的大 口径自行火炮、苏-24轰炸机、苏-25强击机、苏式萨姆导弹 等
战争经过
★空降奇兵
★全维攻击
俄罗斯—后发制人,有备而无患
随着格鲁吉亚坚定倒向北约,妄图依靠西
★判断准确
方对抗俄罗斯,俄高层判断,和平时日无
多,战争为时不远 2005年,俄军启用全新作战计划,包括
★预案充分
在各种应急情况下对战区力量与舰队的 调遣,甚至细化到连一级调动
在这次“闪击战”中,俄军以速度和规
★彰显实力
误炸误伤的情况广泛存在
★意志薄弱
愿打仗,并有近十分之一的人在教育后 因不知悔改而受罚
俄军反思—暴露问题,大胜非完胜
★主战装备
战争中,俄军近95%的装甲武器都 达到了最大使用年限,甚至有约 15%的武器未战先失效 俄军指挥仍主要依靠传统步话机 及电台,而这些老旧装备在战争 中极不可靠
★互联互通
★训练水平
俄军飞行员训练时间短,战争中
万成现代战争专题
——俄格八月战争全景式回顾
事件开端
2008年8月8号北京奥运会当天,在格 鲁吉亚境内发生的一场战争,交战一 方为格鲁吉亚政府,另一方为单方面 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在奥运会期间开战,违 宣布独立的南奥塞梯,及其支持者阿 背了奥运精神。 布哈兹和俄罗斯。自 8月1日开始,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鲁吉亚和南奥塞梯发生数次交火, 8月 8日凌晨格鲁吉亚展开全面军事行动并 很快控制了2/3以上的南奥塞梯地区, 包围了其首府茨欣瓦利。俄罗斯军队 于8日入侵主权国家格鲁吉亚,进入南 奥塞梯地区。
俄罗斯第58集团军是规模最大、战斗力最强的,编制内包括两 个摩托化步兵师又3个摩托化步兵旅,独立山地旅、高炮旅、 导弹旅各一个,满员达到7万多人。
俄军第4空军集团军·隶属于俄罗斯北高加索军区,编制
为轰炸机师、歼击轰炸机师各一个,另有 4个防空航空团、一 个空中侦察团、一支电子战直升机部队,除飞机外,另有地空 导弹发射架上百部。
8月1日-Leabharlann 月7日:格南交战8月1日,格鲁吉亚方面首先突然向南奥塞梯发动战争。激烈战斗在格鲁吉亚 部队和南奥塞梯准军事武装之间展开。战斗造成6人死亡,21人受伤。交战双 方指责对方先开火。 8月3日,俄罗斯政府准许南奥塞梯人开始疏散到俄罗斯境内。交火第一天, 共有20辆巴士载着难民撤离交火区。 8月4日,5个营的俄罗斯部队部署到连接南奥塞梯与北奥塞梯的罗基隧道。零 星的战斗持续数天。
战争深思
战争回放—陆海空网,全维“闪击战”
驻格的俄维和部队50分钟就从驻地抵达茨
★快速动员
欣瓦利,俄第58集团军在接到命令140分钟
内即完成一切作战准备 一个连的俄空降兵突然在当时驻有一个 格军山地营的塞纳基陆军基地上空从天 而降,打了守卫在那里的格军一个措手 不及 开战后,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网络攻击 迅即全面展开,使得包括媒体、通信和 交通运输系统在内的格鲁吉亚官方网站 全部瘫痪
后续动态
在国际调停下,2008年8月13日,格俄双 方就停火原则达成一致。8月18日,俄军 开始从南奥塞梯撤军。8月26日,俄罗斯 联邦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命令,宣布承 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8月28日, 格鲁吉亚宣布与俄罗斯断交。9月10日, 俄罗斯与南奥塞梯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战争影响
战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