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级高一历史期末考试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 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 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一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1.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 重视陆地主权忽视海洋B. 积极培育国内经济市场C. 奉行“闭关锁国”政策D. 加强发展中外朝贡贸易【答案】C【解析】18世纪是中国清朝中后期,根据所学可知,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与西方积极武后海外市场截然相反,故C项正确。

清政府当时并没有海权意识,但陆地主权意识也很淡薄,故A项错误。

小农经济之下清朝并没有积极培育国内经济市场,故排除B项。

D项与材料主旨“选择陆地”不符,故排除。

2. 《周礼•地官•小司徒》载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

”对材料中表述的土地制度,理解正确的是A. 实质是一种土地国有制B. 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交换C. 农民在土地上分散劳动D. 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可得知,该土地制度为井田制,结合所学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故A项正确。

井田制下土地不能自由买卖,故B项错误。

井田制下农民在土地上集中劳动,故C项错误。

井田制商朝出现,排除D项。

点睛: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

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

实质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3. 当哥伦布伟大发现的消息传到威尼斯时,当地出现了极度的恐慌,证券、债券下跌了40%到50%。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金银价值下降导致物价波动B. 担心地中海的商路中心地位丧失C. 西班牙的殖民活动向印度拓展D. 世界金融中心从欧洲向亚洲转移【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于是出现了题干中“当哥伦布伟大发现的消息传到威尼斯时,当地出现了极度的恐慌,证券、债券下跌了40%到50%”的现象,故B项正确;A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故排除;CD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35小题,总分70分)1.(2分)2019年9月至今,考古专家对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大量精美的陶器、石器、骨器等人工遗物和少量炭化米、稻谷壳等早期稻作遗存。

经研究表明,井头山遗址文化层的年代最早距今8300多年。

这可以用来说明( )A.当时的长江流域已广泛栽培水稻B.长江流域进入文明时代稍早于黄河流域C.河姆渡文化时期江南已得到开发D.新石器时代宁波先民已经从事原始农业2.(2分)据《史记》记载,“武王••••••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师尚父于营丘,曰齐”。

材料中的“齐”()A.是首先得到分封的异姓功臣封国B.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C.主要官员必须由中央任免和考核D.被秦灭于公元前2世纪3.(2分)有学者认为,商鞅变法的独特之处在于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削弱奴隶主阶级,并逐步发展壮大了封建地主阶级,从而改变了秦国内部的阶级结构。

下列措施与之相符的是()A.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行政上普遍推行县制D.统一货币和度量衡4.(2分)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了“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的主张,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老子B.墨子C.荀子D.韩非子5.(2分)秦朝国内形势基本稳定后,秦军继续向周边的匈奴、越族地区用兵,并迁徙了大量华夏族平民到新占领地,许多移民在当地扎根落户。

这一举措产生的深远历史影响是()A.推动了边疆开发和民族交融B.导致了秦朝社会矛盾的严重激化C.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D.促进了秦朝中央集权国家的创立6.(2分)西汉时,针对废除盐铁官营的呼声,桑弘羊指出“令意总一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绝并兼之路也”。

可见,他主张盐铁官营的理由有()①限制工商业的发展①增加国家财政收入①平抑全国各地物价①提升全国盐铁产量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7.(2分)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下诏根据官爵高卑确定鲜卑族的门阀序列,选官上严格根据门阀的标准,“专崇门品,不有拔才之诏”。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含答案第一卷(选择题,30题,共60分)1.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

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封建秩序。

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A.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B.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C.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2.某段材料描述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下的官员——“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既有相职,却无相权。

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这段材料描述的是A.汉代的尚书令B.唐代的尚书省长官C.元代的中书省长官D.明代的内阁官员3.下列四则史料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②文章之士不根教化、进士以诗赋取人,不先道理,明经以墨义,考试不本儒术,选人以书判殿,最不尊人物③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

三句乘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4. 阅读近代英法美德四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相关知识,完成序号处内B. ①国王②任期制③世袭制④无⑤内阁C. ①总统②世袭制③任期制④有⑤首相D. ①首相②任期制③任期制④无⑤内阁5.“我们全都是希腊人。

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6.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

”古代罗马用以维护人们之间协调性的重要工具是A.权威B.理性C.法律D.宗教7.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1)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1)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理科)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做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指的是:A.B.C.D.【答案】C【解析】材料“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反映了隋唐时期江东地区的曲辕犁的特点,故C正确;A是耒耜,不符合曲辕犁的特点,故A 错误;B是翻车,属于灌溉工具,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D是筒车,也是灌溉工具,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曲辕犁的特点与功能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 史学研究者对某种工具描述道:“以水力传动机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具,用力少而见效多。

”该工具的使用:A. 促进了灌溉技术的发展B. 大大提高了农作物产量C. 有利于冶炼技术的提高D. 抑制了铁制农具的推广【答案】C【解析】材料“以水力传动机械,使皮制的鼓风囊连续开合,将空气送入冶铁炉,铸造农具”反映了东汉时期水排的特点与作用,水排以水力鼓风冶铁,不是灌溉工具,故A错误;水排与农作物产量无关,故B错误;水排以水力鼓风冶铁有利于冶炼技术的提高,故C正确;水排促进了铁制农具的推广,故D正确。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 试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 试试题(含解析)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分卷I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到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在实力上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

她这段话的最本质的含义是A. 英国失去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B. 国家实力是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C. 中国的综合实力超过了英国D. 香港问题的解决是中国外交的胜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在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在实力上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她这段话的最本质的含义是国家实力是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因此选B。

AC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祖国统一大业·香港问题【名师点睛】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祖国内地和台湾和平统一的问题以及在香港、澳门恢复行使我国主权的问题而提出的基本国策。

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内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整个国家的主体,同时允许台湾、香港、澳门保留资本主义制度。

在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

1979年元旦发表的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现状”。

国家实力是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

2. 梁启超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陈旭麓说,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的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二人都认为甲午中日战争()A. 有助于民族意识觉醒B. 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C. 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D. 是政治近代化的开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中国的民族具有的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可知二人都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有助于民族意识觉醒,故答案选A。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愧树下老鸦窝。

”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京津冀鲁豫及江淮地区广为传唱,妇孺皆知,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寻根文化。

影响“寻根文化”的主要因素是A. 神话传说B. 世袭现念C. 地理位置D. 宗法制度【答案】D【解析】宗法制度注重血缘关系,而“寻根文化”也是受血缘关系的影响,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寻根文化”和神话传说、世袭现念均毫无关联,所以选项A、B均不符合题意,排除;“寻根文化”也不涉及地理位置这个因素,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 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

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A. 事权的过分分制B. 科举制的完善C. 中央集权的加强D. 皇权专制削弱【答案】A【解析】“无效率”是由于官员过多,事权的过分分制而导致的,而不是科举制的完善、中央集权的加强的因素,皇权专制是加强的而非削弱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A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事权的过分分制往往会导致行政效率过低。

3. 《明史》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殷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A. 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 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C. 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事D. 大学士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答案】C【解析】大学士的确是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事的,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明太祖时期尚未正式设立,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朝没有丞相,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大学士一直未正式统率六部百司,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3)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3)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1.战国时期,诸侯国大力兴修水利工程,主要是为了()A. 发展长途贸易B. 运送军粮C. 发展小农经济D. 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春秋战国的时代主题是“战”与“农”。

水利工程可能兼具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等多种用途,但一般首要的是灌溉和防洪,主要从发展小农经济的角度出发,故C项正确;A是在明朝时期出现;运送军粮显然不是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此时国家尚未统一,不可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

2.明朝中期,山西大同等处,“膏腴土田……悉为豪强占种。

”这反映了当时A.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 农业耕作技术提高【答案】A【解析】材料中“膏腴土田……悉为豪强占种”说明当时土地兼并严重,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雇佣关系,故B项排除;C项是从19世纪中期开始,排除;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

3.黄梅戏《天仙配》中脍炙人口的《夫妻双双把家回》有一句对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词中描绘的是古代中国典型的经济特点,它是A. 有田同耕B. 集体经营C. 庄园为基本生产单位D. 小农户个体经营【答案】D【解析】“你耕田来我织布”说明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组织模式,故D正确;A属于太平天国运动纲领文件内容;B属于奴隶社会耕作模式;C属于封建庄园经济。

4.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

其最根本的原因是A.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略B. 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C. 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D. 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答案】D【解析】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主要是由于受到封建制度的压制而未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所以选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鸦片战争前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尚未不断侵略中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C均只是原因之一但均非“最根本的原因”,所以均是不符合题意的,排除;故本题选D。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试卷说明: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共60分)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这一年属于公元前A. 19世纪前期B. 20世纪后期C. 21世纪前期D. 21世纪后期【答案】C【解析】公元前的世纪和年代与公元后相反,公元前2070年属于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属于晚期,故C正确;其他时间标记不符合题意,排除。

2.“不行黜陟(官职的升迁或降黜)而藩国自析”。

这评价的是汉武帝实行的哪项措施A. 颁布“推恩令”B. 平定“七国之乱”C. 实行郡国并行D. 用察举制选官【答案】A【解析】材料出自《汉书·诸侯王表》,意思是说中央不刻意打击,诸侯国就自己解体,显然是汉武帝推行“推恩令”的作用,故A正确;B是汉景帝行为;C是汉高祖行为;D属于选官制度。

3.三省六部制经过长期发展,到隋唐时期才得以确立并完善。

其中尚书省下设六部,负责A. 决策B. 审议C. 执行D. 司法【答案】C【解析】三省六部制下尚书省负责执行,故C正确;A是中书省职责;B是门下省职责;D属于司法机构负责。

4.下图是中国某朝代中央政府的组织图,结合所学可判断其形成于时期A. 秦始皇B. 明成祖C. 康熙帝D. 雍正帝【答案】D【解析】雍正皇帝时期设立军机处,故D正确;其他选项皇帝在位时期均没有设置军机处,排除A、B和C。

5.有学者认为,北宋前期的中枢机构设置体现着“权力制衡”的精神。

下列各项可以作为佐证的是A. 设立内阁负责奏章票拟B. 派遣通判监督地方长官C. 派遣文官担任地方知州D. 设枢密院分理全国军务【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北宋前期的中枢机构”“权力制衡”并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时期全国军务归枢密院管理,以削弱宰相的军权,故D项正确;内阁制度创立于明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BC项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题干“中枢机构”不符,排除。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 版 新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 版 新人教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计50分)1. 下图是某考古资料对秦汉时期的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

该图客观上反映了秦汉时期A. 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 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C. 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D. 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体现的是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冶铁业是否以生产农具为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官营手工冶铁业是否发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反映铁制农具的问题而未反映出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仅仅是反映农业方面铁器、牛耕的使用,体现的是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

2. 西汉惠帝六年规定女子在15岁至30岁之间必须出嫁,否则多征税,此政策被历代王朝所借鉴。

而民间则有“女大三,抱金砖”的婚俗。

这体现了A. 政府鼓励早婚和人口繁衍B. 民间抵制政府的早婚规定C. 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D. 多子多福的传统伦理观念【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力的增多成为增加家庭财富的手段,故答案为C项。

由材料信息可知,不仅政府鼓励早婚,民间习俗亦鼓励早婚,故A项错误;民间婚俗“女大三,抱金砖”,与政府政策一致,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政府政策与民间婚俗对人口的影响,并未提到传统伦理观念,故D项错误。

3. 桑弘羊(西汉武帝时治粟都尉、大司农)实施“笼盐铁”后,大规模的私营作坊的发展受到限制……地方诸侯的收入大幅度减少。

可见,桑弘羊的措施A. 促进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B. 遏制了盐铁走私的现象C. 从经济上打击了王国力量D. 稳定了盐铁的价格【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实行“笼盐铁”政策,限制了私营作坊的发展,使得对地方诸侯的收入减少,这有利于经济上打击了王国力量,故C项正确;AB两项不是材料的主旨,应排除;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西周时期,分封的齐、鲁、燕、楚、秦等国,基本都是地广人稀、土地尚未开发的地区;到春秋时期,这些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周王室附近地区水平。

这表明分封制A. 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经济B. 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管理C. 促进了边远地区经济开发D. 导致了王室附近地区衰落【答案】C【解析】由“地广人稀、土地尚未开发”到“农业和手工业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周王室附近地区”说明由于分封制的实施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故C项正确;受分封的地方并不都是少数民族地区,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周王室对于地方的管理,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周边地区开发,并不是说周王室附近地区衰落,故D项错误。

中外朝制度2. 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解释“中朝”说,“中国,内朝也。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

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明实行中外朝A. 有利于中央权力加强B. 旨在终结丞相制度C. 有助于维护君主专制D. 加速了西汉的灭亡【答案】C【解析】中外朝制度主要是分割宰相的行政权,以加强皇权的集中,故C项正确;中外朝的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不是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材料目的是分割丞相权力,不是终结丞相制度,故B项错误;该措施有利于君主专制集权加强,并不是导致西汉灭亡的原因,故D项错误。

3. 下列两幅图为我国古代农业工具.两幅图体现的共同信息是A. 小农经济的个体性B. 农业注重精耕细作C. 农业灌溉工具发达D. 农用动力开始变革【答案】B【解析】图片左面反映的是唐朝时期灌溉工具筒车,右图是耕作方式工具,二者都体现出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故B项正确;A属于小农经济模式,不是耕作方式,排除;C只适用于筒车;农用动力开始变革是铁犁牛耕的发明,故D项错误。

2019年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实用word文档 (9页)

2019年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实用word文档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必修一的历史内容快学完了,期末考试也快到了,由于高一的学生对高中的考试不熟悉,所以我们不妨在考前自己找份历史试题,提前熟悉考试题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每小题列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此“制”是指A.嫡长子继承B.分封制C.三公九卿制D.宗法制2、“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

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 引自《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3、康熙在1711年亲自给一位巡抚下达的一段旨意:“今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兴一利则生一弊。

古人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职此事也。

” 康熙的本质用意是要求他A.无为而治,与民休息B.恪尽职守,以民为本C.墨守成规,拒绝改革D.维护皇权,稳定统治4、美国人石约翰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一书中写道:“无论如何,起义虽只是象征性、鲁莽的行动,但却是政府和人民联合行动的例证,由此能使西方从中吸取教训。

”下列能够论证上述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 反割台斗争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5、“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

材料中所说的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A.国民革命的兴起B.土地革命的开展C.抗日战争的胜利D.战略反攻的开始6、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

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考生注意: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填写好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在非答题区位置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1. 下列对于美国三权分立理解不正确的是A. 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行使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形成三权鼎立之势B. 每个部门都能通过某种方式牵制其他部门,以防止其中任何一个部门滥用权力C. 总统的权力力量最大,受到的制约和限制最小D. 基本原则是分权与制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美国的政体模式是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来构建的,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之间彼此制衡而又独立地行使自己的职能,尽管总统为权力的中心,但并不能说明总统的权力最大,凌驾于国会和最高法院之上或受到较小的约束,故C项表述错误,与美国史实不符。

考点: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

点评:此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宜用排除法。

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是美国政治中最突出的两点,成为美国政体的象征,它来源于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并严格照此执行,成为继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后有一个有开创性的政体。

2. 禹对中国政治文明的贡献主要是A. 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行之有效的制度B. 开创了王位世袭制C. 推行禅让制D. 发明了甲骨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是在秦朝;C是在原始社会后期;D是在商朝时期;禹建立夏朝,后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因此选B.考点:王位世袭制点评: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传袭制度.据说尧年老时,经民主推举和自己长期考察,确认舜才德出众,将首领位置让给舜;舜老时,如法炮制,传位于禹.禅让制实际上是以传贤为宗旨的民主选举首领制度.后被禹的儿子夏启破坏,代之以家天下的世袭制.3. 翻开美国历史,包括克林顿在内,共有九位美国总统曾在美国众议院被提案弹劾。

其中包括泰勒、强森、克里弗兰、胡佛、杜鲁门、尼克松、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民主党和共和党领袖都未能幸免。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人教_ 新目标版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人教_ 新目标版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4页,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 有学者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其主要原因是出于政治军事上的需要,炀帝个人的享乐欲望是其次要原因。

没有隋炀帝,运河还是会由别的人来开凿的。

这一看法的主要依据是A. 政治军事中心的南移B. 南北政权的分裂对峙C. 江南经济地位的上升D. 关中地区经济的没落【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江南经济地位的上升,需要加强对江南的经济控制才是开凿大运河的真正原因,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经济中心南移而非政治军事中心的南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隋炀帝时国家是统一的而非分裂对峙,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从地理位置来看开凿大运河和关中地区经济的没落无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从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开凿大运河的原因。

2. 五代末期,曾做过商人的后周世宗允许在开封汴河两岸建立商店。

宋太祖继承了这一政策,“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已来,不得禁止”。

从中可以得出A. 宋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 市的管理制度废除C. 宋代的市突破时空限制D. 新的经济因素出现【答案】C【解析】材料“在开封汴河两岸建立商店……令京城夜市自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反映了宋代商业突破了时空限制,故C正确;商业突破时空限制并不能说明宋朝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A错误;材料只能说明商业政策宽松,不能说明市的管理制度废除,故B错误;新的经济因素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材料未涉及,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汴河两岸建立商店……令京城夜市自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同时区分新的经济因素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商业突破时空限制的角度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河南省开封市职业高级中学2019年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开封市职业高级中学2019年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开封市职业高级中学2019年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苏联体现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B.苏联已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C.西方的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D.苏联形成了农、轻、重比例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A不符合史实;B应该发生在1937年;D与题干中的“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不符;材料“1933年8月14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的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故C项正确。

所以答案选C。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名师点睛】西方模式(美国)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工业化道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农业制度资本主义大农场集体化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两党制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人民代表大会制、政协制度(以中共为核心)2.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秦汉以来,民间交易,惟谷帛与钱,无用银之例。

明起,钞法竟不能复行,而银币代起,亦为中国史上一重要变更。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集权加强的必然要求B.资本主义萌芽的必然结果C.对外贸易和走私活动的推动D.白银矿藏资源的大量开采参考答案:C3. 据统计,1912~1913年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

这些法规和政策对整个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 )A.保证民族工业长期稳定发展B.民族工业生产布局日趋平衡C.规范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D.民族工业生产结构日趋合理参考答案:C考点:民族工业。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人教_新目标版(1)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人教_新目标版(1)

2019年下学期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期末考试满分:100分,完成时间:90分钟。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女吸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反映的是A. 自耕农经济的全面性B. 自耕农经济的完善性C. 自耕农经济的保守性D. 自耕农经济的进步性【答案】C【解析】“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说明很少与外界交流,体现出自耕农经济的封闭性,无法体现自耕农经济的全面性、完善性,排除AB;材料反映了自耕农这种经济形态很难进行技术革新和改造,具有保守性和落后性,故C正确,D 错误。

2. 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

”这说明当时A. 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 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 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 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明朝“海禁”政策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项“废止”一词说法明显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说法明显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结论题干信息没有提及,排除;从材料中“因势利导”、“易私贩为公贩”等信息说明政府对“海禁”政策有所放松,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政策·明朝“海禁”政策【名师点睛】关于明清时期实行“海禁”与“闭关政策”政策的原因,重点注意把握到以下方面:(1)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它使封建统治者自我满足,脱离于世界大势,盲目排外。

(2)封建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明朝统治者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统治;清朝统治者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B【解析】根据“有王虽小,元子(大宗)哉!”可知题意反映的是宗法制。

宗法制并不能“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故排除A项;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的制度,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的结合,故选B项;宗法制不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故排除C项;西周时期属于贵族政治,没有形成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故排除D项。

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西周对都城边长的严格限制,说明了分封制之下严格的等级关系,C项正确;A项中“各地经济实力的不平衡”和D项“以宫殿、庙坛为中心”材料都没有体现;西周时期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不对。

3.【答案】A【解析】从题干信息“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以及“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可以看出,该学者强调秦始皇废除了依靠血缘关系的世卿世禄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全部由皇帝任免。

B项属于经济方面;C项和D项中的“分权”、“军功”等表述均与材料不符,故A项正确。

4.【答案】C【解析】从题干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从两级制到三级制再到四级制,地方权力不断被分割,从而使地方的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故C项是正确;题干主要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枢权力体系的完善体现了专制主义不断加强,而且与与经济联系不大,故ABD项不符合题意。

5.【答案】C【解析】由材料“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如果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的信息可知,明朝内阁可以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而且对君权有一定的制约,因此C项符合题意;虽然内阁对君权有一定制约,但明朝的君主专制还是比前代大大强化了,因此A项错误;B项的“民主迹象”不符合史实;明朝内阁只是参与决策,但没有最终决策权,因此D项错误。

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的形成。

根据材料可知,三省官员都是皇帝亲近和直接指挥的秘书、宦官和侍从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为了侵夺以丞相为首“外朝”的权力而设立的“内朝”,故本题答案选B项。

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皇权的强化,并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政府效率的提高;D项错误,三省在隋唐时期成为定制,不是在魏晋时期。

7.【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

“陶片放逐法”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一个目不识丁的公民仅仅因为听烦了,就投了反对票,要求放逐阿里斯提德,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说明陶片放逐法容易导致民主权力的滥用,并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

故选C。

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的意义。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罗马法由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与曲解法律,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故D项正确,B项错误。

《十二铜表法》是在贵族的主导下产生,故A项错误;C 项不符合题意。

9.【答案】A【解析】材料中对于契约从不同形式进行分类,主要是适应实际生活中的需要,这有利于罗马法在实际操作的运用,故A项正确;B选项中民主制度材料没有提及,此时已经到了罗马帝国时期,而不是共和国时期,故排除B项;C选项中程序繁琐不符合材料中罗马法的特点,故排除C项;D选项中身份平等不是罗马法宗旨和目的,故D项错误。

10.【答案】D【解析】“不干涉”等是由于英国君主无权干涉,即没有实权、统而不治,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英国君主手中没有权力而非拒绝行使手中的权力,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君主并非国家最高权力象征,选项B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君主可以任命首相,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美国三权分立体制。

依据材料可知,美国国会否决了总统的议案,结合所学可知,国会拥有的是立法权,总统拥有的是行政权,所以这体现的是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不是行政权制约立法权;B选项错误,拥有司法权的是联邦法院,材料并未体现;D选项错误,拥有司法权的是联邦法院,材料并未体现。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杜鲁门总统否决了国会通过的中止价格监督的法案,按照美国联邦宪法的规定,他有权这么做,故排除A项;当时的杜鲁门总统为了争取选民支持而否决了国会通过的法案,说明美国总统需要对选民负责,因为他是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的,故B 项与题意相符;C项与二战后美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史实不符合;材料中未反映“降低了行政效率”,故D项错误。

13.【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法国总统由参议两院的联席国民议会按多数票选出,可连选连任。

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英国议会的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首相需由英王任命;B选项错误,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总统、国会、最高法院三权分立,彼此制约;D选项错误,德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4.【答案】D【解析】考点:《南京条约》的签订。

由题目中的信息“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即可选出D项;A项属于英国侵华战争的借口,与题目中的设问“主要目的”不符;传播宗教与开放通商口岸无关,故排除B项;C项开始于19世纪90年代甲午战争后,晚于《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1842年”。

15.【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可以看出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马关条约》反映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

故选C。

AB项还只是商品输出阶段;D项在《马关条约》后。

16.【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最终成为一纸空文是从结果来看,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可知此题强调的是临时约法明显的限袁倾向,故B项正确;材料与明确的反帝要求五官,故C 项错误;材料与强烈的排满情绪无关,故D项错误。

17.【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辛亥革命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对辛亥革命进行了两方面的评价,一方面推翻了封建帝制,促进了中国近代化,一方面没有改造封建思想,有其局限性。

A说法应该改为封建专制制度。

18.【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信息“20世纪初”“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学生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可知是五四运动,故选C;百日维新发生在19世纪末,而且不是以学生为先锋,排除A;BD发生在20世纪,但是不是学生发起,排除。

19.【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瞿秋白认为,革命不应该进攻敌人的中心城市,而应该在各省农村发动武装斗争。

也就是说,过去进攻敌人的中心城市方式不可取,应该将革命中心转移至农村。

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故A项正确;材料中不是遵循共产国际革命路线,故B 项错误;材料体现出大革命后对于革命道路探索,故C项错误;材料中共产党人已经认识到城市中心道路错误,故D项错误。

20.【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国内民族矛盾加剧,国民党通过一些途径与中共接触,推动了国共由对抗逐步转向合作,由此可知,外部环境推动两党关系转折,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共产国际要求国共两党结束内战,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时间“1935年”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国民党还没完全放弃武力剿共,故B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国民党通过一些途径与中共接触,但是没有体现西安事变推动政治局势改变,故D项错误。

21.【答案】C【解析】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属于第一手史料,最具说服力,故选C;ABD属于第二手史料,不是最具说服力的史料,排除。

22.【答案】C【解析】抗日战争胜利是在1945年9月,这是中国近代反对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但此时“民主”出现的频率相比较1946年来讲还是比较低,因此抗日战争的胜利不是“民主”出现频率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故排除A项;国共重庆谈判是在1945年8月到10月,是国共两党就中国的命运和前途进行的一次重要谈判,但确立和平民主建国方针是在重庆政协会议上,故排除B项;重庆政协会议的召开是在1946年1月,会议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因此“民主”出现的频率大增,故选C项;全国规模的内战结束是在1949年以后,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

2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主张建立合作组织,创立“新和谐公社”,但结果却是失败的,欧文的这一举动是解决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问题的一种尝试,A项正确。

欧文的“新和谐公社”思想不是成熟的思想理论,其实践结果是失败的,排除B。

欧文的“新和谐公社”虽然失败,但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但却不是“提供一个可行案例”,排除C。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与材料不符,排除D。

24.【答案】B【解析】社会主义理论最终在俄国成为了现实,所以社会主义理论不符合俄国的国情的说法明显错误,故排除A项;根据“俄国历史还没有磨出能够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普汉诺夫的意思是认为俄国当时尚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故选B项;题意中反映了普列汉诺夫认为俄国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但无法体现他反对俄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故排除C项;俄国应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说法明显与普列汉诺夫的意思不符,故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25.(1)特点:历代延续(由来已久);组织严密(层级分明);职能清晰。

(6分)(2)方式:设县令、县长管理郡县;建立完备的乡官制度(基层管理组织);乡官参与县政。

(6分)(3)不同: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是为专制统治服务,19世纪英国城市治理保障了民主政治,同时具有社会保障的职能。

(6分)影响:促进了英国城市自治的进程;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益;巩固英国的民主政治;维护了社会稳定;有助于缓和阶级矛盾。

(10分)26.【答案】示例论题: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

(4分)阐述:鸦片战争前,中国奉行“朝贡外交”理念,未建立正式的外交机构;鸦片战争以后,迫于列强压力,清政府在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