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辩证法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与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与辩证法在当代社会中,马克思主义与辩证法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和思维方法,对于人们认识社会现象、探究社会规律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以马克思主义与辩证法为主题,分析其基本原理、应用场景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和社会科学理论,旨在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经济规律和阶级矛盾,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其核心思想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变革的机理。
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最终宿命是被无产阶级革命所推翻,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辩证法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法,用以分析和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
辩证法认为,事物存在的本质是矛盾的统一,一切事物都是在矛盾斗争中发展变化的。
辩证法强调对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冲突进行分析,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唯物主义和发展观,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整体,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和外部条件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在现实生活中,马克思主义与辩证法的应用广泛而深入。
首先,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被运用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辩证法作为一种思维工具,能够帮助人们深入分析和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在科学研究、社会管理和个人生活中,人们常常需要用到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以便更好地应对复杂的问题和变化的环境。
马克思主义与辩证法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不可忽视。
对于个人而言,掌握马克思主义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可以帮助个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面对各种问题和困惑时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
对于社会而言,马克思主义和辩证法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指导方针。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理想,鼓舞和引导着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目标而不懈奋斗。
唯物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唯物辩证法被视为基本方法论和认识论。
它与马克思主义密不可分,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
本文将探讨唯物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以及它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作用。
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是通过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而形成的一种认识方法。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辩证法的唯物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物质决定意识,而非相反。
2.辩证法的发展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3.辩证法的矛盾观。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通过解决矛盾可以推动事物的发展。
二、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作用。
1.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通过感觉、知觉等感性认识和思维、概念等理性认识相统一的过程。
而唯物辩证法提供了一种能够认识到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方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了认识论基础。
2.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用来研究社会现象和规律的方法体系,唯物辩证法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对社会现象进行全面、深入、批判性的认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3.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制定革命方略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
唯物辩证法通过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崩溃的必然性,为革命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唯物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作用1.揭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唯物辩证法通过对社会现象和规律的分析,指出社会发展是具有自身规律性的,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都是由于矛盾的斗争和自身内在规律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为基础的哲学体系,其中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的物质基础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辩证法则是分析和把握对象内部矛盾、变化与发展的方法。
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和推动的,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发展状况。
这意味着社会的变革是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而推动的。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内在的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通过阶级斗争的形式来解决。
历史的发展是一种辩证的、非线性的演变过程,社会的进步和革命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二、辩证法的方法论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方法。
它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规律,通过对事物的分析找出其内在的矛盾,进而推动事物的发展和演化。
1.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并且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内部。
矛盾的特殊性则是指每一对矛盾都有其特定的性质和表现形式。
2. 矛盾的主要和次要方面辩证法区分了矛盾的主要和次要方面。
主要方面对于事物的发展决定性作用,次要方面则在其主要方面的指导下发生变化。
3. 矛盾的转化辩证法认为,矛盾的转化是事物发展的驱动力。
在矛盾不断斗争、变化的过程中,新的方面取代旧的方面,形成新的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革。
4. 否定之否定辩证法强调事物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取消、转化和推进的过程。
在矛盾的斗争中,旧的事物被否定,但同时产生了新的事物,从而达到事物发展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这种方法论不仅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领域有重要应用,也指导着自然科学领域的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思想工具。
总结一句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方法论,通过分析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冲突、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可以深刻认识世界和推动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与辩证法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与辩证法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与辩证法的发展当今社会有两大主流思想体系,其一就是我国目前采用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但是他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每一种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建立在吸收其他思想的精华的基础上。
辩证法作为一种合理的世界观,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会对应不同的内容。
因为不同的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都不尽相同。
英雌在不同是时期辩证法的表现形式和包含的内容也往往会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一位哲学家提出了辩证主义思想。
这个人就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
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意思是说,有和无互相对立而产生,难和易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互相对立而出现。
这说明了世界上的事物是互相依存的,不是孤立存在的。
老子还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意思是祸内藏有福,福内潜有祸。
这说明了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老子的辩证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大发展,之后的很多思想家从中汲取到了营养。
其中最主要的人物就是汉代的大思想家董仲舒。
现在我们主要说一说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提出有较大联系的辩证思想。
辩证法的最初形式就是古代朴素辩证法。
他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代表思想。
而赫拉克利特被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他的朴素辩证法是对之前的哲学思想进行思考后,基于他们在哲学思想方面的矛盾点所提出。
这一点和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很类似,因为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往往在思想方面做得很好,但却忽视了作为一门哲学思想同样很重要的逻辑性。
而辩证法正是基于了对哲学体系进行逻辑性的思考而提出。
朴素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从具体物质形态去弹错世界万物的本原,一本体为出发点,从自然存在的院士具体物质形态去探究世界万物的本原。
第二,朴素辩证法从直观经验现象既理解本原存在,思考和表达的是食物之间的经验观察到的外在辩证联系,而不是事物之间内在的概念的规定和联系。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历程恩格斯在给威·桑巴特的信中写道:“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看法,即唯物辩证法。
哲学史的发展是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圆圈式行程。
对这一圆圈式行程,恩格斯在 1875年底至1877年1月之间分别在《自然辩证法》的导言和《反杜林论》的引论中进行了详细阐述,即从古希腊的辩证自然观到近代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再到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的演变过程。
但是,黑格尔哲学,作为唯心主义辩证法的集大成者,由于方法与体系的矛盾,必然要分化。
在对他的唯心主义体系的批判中,产生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
然而,费尔巴哈也仍然停留在半路上,他下半截是唯物主义者,上半截是唯心主义者;他没有批判地克服黑格尔,而是简单地把黑格尔当作无用的东西抛在一边。
他在批判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体系时,连同它的合理内核——辩证法——也一同抛弃了。
无论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还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都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
”对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扬弃,产生了一个新的、唯一的真正结出果实的派别,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既继承了唯物主义传统,又吸收了辩证法的积极成果。
因此,它不是对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简单否定,也不是简单回复。
这样就决定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辩证法既要与形而上学相对立,又要与唯心主义相对立。
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主要是把事物当作一成不变的东西去研究,当作抽象的、孤立的、片面的东西去研究,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缺乏联系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
相反,辩证法则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世界处在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这种辩证的观点首先是在黑格尔那里得到最详细的阐述的。
马克思主义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体系,它旨在揭示社会和自然现象中的内在规律以及驱动力。
马克思主义与自然辩证法的结合是其独特之处,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规律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作品中,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研究也在不断深化与完善。
首先,马克思主义强调了自然界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与社会相互联系的,社会的发展受制于自然界的物质基础。
自然界中存在着丰富而复杂的规律,而这些规律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进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探究自然界中的辩证法规律,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马克思主义探讨了自然辩证法的本质特点。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体系,它认为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
在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中,马克思主义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与斗争是推动自然界发展的重要力量,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是自然界中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为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对生态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生态学是研究物质与能量在生物圈中循环流动的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并将人与自然视为统一整体。
因此,马克思主义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这为当代生态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涉及到了自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自然辩证法的本质特点以及生态学的相关内容。
这一研究为我们深化对自然界的认识,探索自然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我们有必要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为构建绿色、可持续的社会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马克思主义是由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创立的一种关于社会发展和阶级斗争的政治哲学体系。
其中,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它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而辩证法观则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强调事物的矛盾性和相互转化的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类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是决定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生产关系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因此,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发展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历史过程。
与历史唯物主义相对应的是辩证法观。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观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相互作用和变化所引起的。
辩证法观强调了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辩证法观还强调了事物的矛盾性和对立统一的运动规律,指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相互转化和对立统一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不仅影响了当代中国和世界的社会发展,也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识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它承载了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学说精髓。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的核心思想是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和相互作用所决定的,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不仅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和体系之中,也影响了当代社会和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识观念。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观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观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理论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之一。
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观强调了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性,同时指出历史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矛盾的、多样化的过程。
本文将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观,以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演变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观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观立足于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三个重要观点:历史的物质基础决定历史的发展;矛盾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1. 历史的物质基础决定历史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以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为基础的。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它不仅包括物质生产力的提高,还包括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则是适应和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产物,它们的变革推动着历史的前进。
2. 矛盾是历史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观强调了矛盾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冲突,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历史发展是通过社会矛盾的不断运动和解决来实现的。
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
3. 历史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不是凭空发生的。
历史发展不是偶然的、无序的,而是有一定的规律和趋势。
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观的任务就是揭示这种规律和趋势,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观的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观不仅是一种哲学理论,更是一种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
它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历史、洞察当前和展望未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1. 正确认识历史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观提醒我们,历史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全面深入地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
只有通过辩证思维,分析历史的矛盾冲突以及解决矛盾的方式,才能正确理解历史,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
2. 洞察当前马克思主义历史辩证法观教导我们要从历史的发展和矛盾的变化中洞察当前的状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辩证法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辩证法观点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产生的一种社会理论体系,其基本原理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解释。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观点在其基本原理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将从历史唯物主义、矛盾学说以及实践论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揭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辩证法观点。
一、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之一,它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其规律性的,并通过对矛盾运动的认识揭示了这一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是社会矛盾不断的产生和解决。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阶级矛盾产生、斗争和解决的过程是不可避免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人类社会是不断演进的历史过程,各个阶级之间的斗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二、矛盾学说的阐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观点突出了矛盾的重要性,认为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矛盾学说的核心思想是“矛盾着的统一”,即任何事物都是由若干对立面构成的,这些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形成事物的发展过程。
矛盾学说强调了矛盾的普遍性、斗争性和发展性,指出了事物运动的内在规律。
三、实践论的要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观点中的实践论认为,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实践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实际活动,通过实践来改造自然和社会,实现人的目标和价值。
实践论强调了实践和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实践的发展也推动了认识的深化和提高。
十九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观点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人们在理论探索和实践改造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更为系统和科学的辩证法观点。
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实践中,人们认识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阶级矛盾和斗争,这为辩证法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实践基础。
同时,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观点的应用也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总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辩证法观点在解释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浅析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当代价值
浅析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当代价值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当代价值也日益凸显。
一、辩证法的现实意义1. 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设。
辩证法强调全面系统地把握和处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国家和社会、革命和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关系,这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唯物辩证法相契合。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中,辩证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为国家治理提供哲学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我国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并不断发展起来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法体现了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哲学指导,引领着我国的社会治理实践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3.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辩证法在经济发展问题上的思考,不仅包含了对经济规律和发展动力的深刻认识,还强调了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矛盾和问题的正确认识和有效解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1. 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引导我们全面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众多矛盾和问题。
在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中,把握和运用辩证思维,从而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2. 在文化建设中的应用。
引导我们正确看待文化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
在文化建设中应把握文化的内在联系和矛盾,实现对文化建设的科学指导。
三、辩证法的未来发展1. 加强对辩证法的研究和宣传。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深入研究和深入宣传,有利于提高人们对辩证法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2. 推动辩证法与现实生活的结合。
辩证法的内在原理和现实生活的实践相结合,能更好地发挥辩证法的指导作用。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当代价值,首先在于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的推动作用。
辩证法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的哲学指导作用也是当代价值的重要体现。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原理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原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
辩证法是一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方法,它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原理的核心是唯物辩证法,包括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辩证法的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它强调事物的根本属性是矛盾的统一。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矛盾,这种矛盾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例如,在社会中,阶级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自然界中,矛盾运动是自然界发展的动力。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辩证法的发展观是指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由旧的事物被新的事物取代的过程。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事物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是事物内在矛盾的必然结果。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原理强调,唯物辩证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方法,它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思维方法,它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总之,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是一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方法,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它是一种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思维方法。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原理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世界的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及其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及其意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和宗教的谬论”所无法企及的。
辩证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既是辨证的、互相依存的,更是有机的、统一的。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独立存在的,而人的意识、观念、思想等则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各种事物的内部联系和矛盾运动,认为世界是无尽的发展变化的。
马克思主义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对世界进行解释和认识,揭示了世界发展的内在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提供了哲学保障。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统一的、有机的。
唯物主义是对世界观的要求,辩证法是认识论的基础。
只有通过辩证法的方法,在科学实践中去认识、改造世界,才能真正实现唯物主义。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从而不断推进世界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将辩证统一、有机统一列为其基本原则,辩证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提供基本思路和方法。
最后,辩证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而辩证唯物主义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提供了哲学基础。
只有通过对辩证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才能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就。
总结来说,辩证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互相依存的。
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最高形式,辩证唯物主义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指导。
在当今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需要深刻理解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从唯物辩证法看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实践与创新
从唯物辩证法看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实践与创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体系,它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本文将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出发,探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实践与创新。
一、唯物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由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推动的,而辩证唯物主义则强调矛盾的普遍存在和解决矛盾的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强调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实践,人们能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并不断地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与创新1. 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使中国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富强繁荣的历史性跨越。
2. 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也经历了许多创新的过程。
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及改革开放的方针,使中国进入了一段快速发展的时期。
习近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思想,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三、唯物辩证法在中国实践中的体现1. 指导中国社会变革和发展唯物辩证法为中国的社会变革和发展提供了指导。
在改革开放中,中国注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
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2. 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社会上的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在实践中积极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辩证法的关联与应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辩证法的关联与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基本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和自然界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独特的辩证思维方式,与自然科学研究相辅相成,相互关联并得以应用。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辩证法的关联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体现。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辩证法有着密切的关联。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宇宙的发展是无始无终的、永恒不变的,一切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和运动之中的。
这种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背后蕴含着对自然界的辩证法的认识和分析。
自然辩证法则是指认识和把握自然界矛盾运动规律的哲学法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观、运动观和发展观,都与自然辩证法密不可分。
这种关联为我们深入认识和理解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自然辩证法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具体体现。
自然科学的研究常常以辩证法为思维方式,通过对矛盾的认识和分析,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然界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革新的源泉。
因此,自然辩证法在对待自然界的矛盾和问题时,强调通过对矛盾的辩证分析和解决,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在科学研究中,自然辩证法体现为对自然界运动和变化规律的认识和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各种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形成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
自然辩证法通过对这种矛盾关系的深入研究,揭示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和演化趋势。
例如,对于气候变化的研究中,科学家们通过对大气、海洋、陆地等要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研究,揭示了气候变化的矛盾和规律。
这种对自然界矛盾的辩证分析和研究,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在实际应用中,自然辩证法还体现为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可以通过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资源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与演变辩证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唯物观念和辩证法为核心。
它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思维观念的转变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与演变,揭示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发展脉络。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起源和初期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思想。
黑格尔提出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上半叶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思想进行了批判性继承和发展,创立了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确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同努力下逐渐确立和发展起来的。
他们认为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唯物生产力决定意识形态。
辩证唯物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贯穿于对社会历史、自然规律和人类思维的各个方面。
三、苏联时期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深化和发展20世纪初,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苏维埃政权建立。
在列宁和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对辩证唯物主义进行了深化和发展。
对“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机械唯物主义”进行批判,并提出了“法则性”的哲学观念。
苏联哲学在辩证唯物主义上有较为深刻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积淀。
四、中国将辩证唯物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发展历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指导下,根据中国特色和中国实际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在中国传统哲学和现实情况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拓展。
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的重要原则。
五、当代辩证唯物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和发展趋势当代辩证唯物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
尤其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和全球化进程中,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优势和实践价值日益显现。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唯物辩证法是指用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规律。
它包含了许多原理和观点,这篇文章将对其中一些重要的原理进行探讨。
一、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原理之一就是对立统一规律。
它强调一切存在都是相互对立统一的。
世界上没有孤立的事物,每个事物都包含着自己的对立面。
例如,生与死、上与下、阴与阳等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在对立统一中,事物在相互斗争中得到发展和进步。
只有辩证地看待事物的对立面,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质量互变规律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提出了质量互变的规律,也就是所谓的“数量质变”。
这一规律强调事物的质量变化是通过数量积累的过程来实现的。
当事物数量超过一定程度时,会引起质变。
比如水的温度逐渐上升,当达到100摄氏度时,水由液态变成气态,这就是质量的变化。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对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都有重要意义。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重要原理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它强调事物的发展是从否定到否定再到新的肯定的过程。
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旧的事物被新的事物所否定,但同时也保留了一部分旧事物的内容。
这一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不断推动事物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例如,封建社会被资本主义所否定,但资本主义却又保留了封建社会的一些制度和观念。
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是世界历史前进的动力。
四、具体与抽象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强调具体和抽象之间的辩证关系。
具体是指具体的个别事物,而抽象是对具体事物的概括和提炼。
具体和抽象是相互联系和互相制约的关系。
具体是抽象的基础,而抽象又反作用于具体。
具体和抽象相互转化,相互推进,推动事物的认识和发展。
例如,一个具体的苹果可以抽象为“水果”,反之,对“水果”这个抽象概念的认识又可以通过具体的苹果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与辩证法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与辩证法思想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以来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理论基础,是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体系。
其核心思想包括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思想,这两个方面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革命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指以物质生产方式为基础,通过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研究,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解释和预测。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物质生活方式的发展演变的结果。
在这种观点下,社会的变革与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冲突所驱动的。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贯穿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分析。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以私有制为核心,使得剩余价值权的不公平分配成为社会不平等的主要原因。
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带来了阶级矛盾的尖锐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将推动社会向着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发展。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突出了生产力的社会化和协作性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社会通过把生产资料及其管理权纳入工人的手中,以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正为目标。
在这个阶段,唯物史观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阶级关系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们通过共同的劳动来创造和分享社会财富。
最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预测了共产主义社会将会实现,那时社会将没有阶级和剥削,每个人将按需分配共同的财富,个体的自我实现将成为社会整体发展的目标。
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思想是指通过对社会和自然界发展的辩证过程的研究,认识和把握到事物的发展是具有矛盾性和对立统一规律的。
辩证法思想警示着我们不能停留在片面的和静止的阶段,而是应该从矛盾的对立面中找到事物的规律和发展的动力。
辩证法思想包括矛盾的普遍性、对立统一规律和事物发展的曲折性等方面。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和暂时的,只有通过斗争和矛盾的对立面的运动,事物才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唯物辩证法 发展
唯物辩证法发展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一,它作为一种辩证思维方式,既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又具有强大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唯物辩证法也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古代哲学时期,主要代表人物为阴阳家、墨家、道家等,这一阶段主要探讨物质和精神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第二阶段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主要代表人物为黑格尔、费尔巴哈、恩格斯、列宁等。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唯物辩证法进行了深化和完善,提出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第三阶段为现代哲学时期,主要代表人物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
这一阶段主要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唯物辩证法。
在今天的社会,唯物辩证法的发展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不断地深化对唯物辩证法的理解和研究,发掘其更深层次的内涵和价值,以更好地应对时代的变革和挑战。
- 1 -。
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
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论,指的是通过研究自然界中相互矛盾的力量及其发展变化来探求自然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
而马克思主义是在自然辩证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哲学理论,强调了人类历史的阶级斗争和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制度的影响。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万物是运动的、发展的,其运动变化是由内部的矛盾力量所决定的。
自然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本身就包含着其内部的矛盾,而这些矛盾源源不断地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
同时,自然辩证法认为矛盾有两个方面,即相互排斥的对立面和相互包容的统一面。
通过对矛盾的认识,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自然现象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则在自然辩证法的基础上,把矛盾的研究扩展到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中。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所决定的。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关系也在不断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反过来影响着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革。
例如,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产生了私有制,集中了财富和权力。
这就导致了社会阶级分化,阶级之间的斗争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人类社会的历史可以被看作是一系列的阶级斗争,而这种斗争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所决定的。
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条件下,人类可以消除阶级、消除剥削,进入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
这种“消灭阶级”的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和自然辩证法的显著区别。
总体来说,自然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都是研究矛盾的科学方法,但马克思主义把矛盾的研究扩展到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与实践中,包含着关于社会变革方向、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思考。
同时,两者共同的思想核心是对物质运动与变化的矛盾力量进行深度探究,进而发现内在规律与发展方向,促进人类更快速、更平等、更有效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辩证法——读列宁《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和《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辩证法——读列宁《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
义》和《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
段成夫
【期刊名称】《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07)002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一个过程,其发展的行程是一个斗争的历程,是在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数次交锋的胜利中前行的,道路曲折,前途光明.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坚持和继承的基础上,同时还要防止对马克
思主义的种种曲解.
【总页数】3页(P19-21)
【作者】段成夫
【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学校,安徽淮北,2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A81
【相关文献】
1.风物长宜放眼量--读列宁《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 [J], 梁柱
2.社会主义的实践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重读列宁《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J], 边正石
3.试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读《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 [J], 陈建洲
4.真理之树常青——读列宁《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 [J], 顾学宏
5.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看共产主义学说的强大生命力——学习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命运的论著札记 [J], 刘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与辩证法的发展
当今社会有两大主流思想体系,其一就是我国目前采用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但是他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每一种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建立在吸收其他思想的精华的基础上。
辩证法作为一种合理的世界观,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会对应不同的内容。
因为不同的时期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都不尽相同。
英雌在不同是时期辩证法的表现形式和包含的内容也往往会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一位哲学家提出了辩证主义思想。
这个人就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
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意思是说,有和无互相对立而产生,难和易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互相对立而出现。
这说明了世界上的事物是互相依存的,不是孤立存在的。
老子还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意思是祸内藏有福,福内潜有祸。
这说明了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老子的辩证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大发展,之后的很多思想家从中汲取到了营养。
其中最主要的人物就是汉代的大思想家董仲舒。
现在我们主要说一说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提出有较大联系的辩证思想。
辩证法的最初形式就是古代朴素辩证法。
他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代表思想。
而赫拉克利特被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他的朴素辩证法是对之前的哲学思想进行思考后,基于他们在哲学思想方面的矛盾点所提出。
这一点和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很类似,因为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往往在思想方面做得很好,但却忽视了作为一门哲学思想同样很重要的逻辑性。
而辩证法正是基于了对哲学体系进行逻辑性的思考而提出。
朴素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从具体物质形态去弹错世界万物的本原,一本体为出发点,从自然存在的院士具体物质形态去探究世界万物的本原。
第二,朴素辩证法从直观经验现象既理解本原存在,思考和表达的是食物之间的经验观察到的外在辩证联系,而不是事物之间内在的概念的规定和联系。
古代朴素辩证法的提出是对古代的其他哲学体系的一大冲击,因为他从逻辑方便对其他的哲学思想的正确行进行了拷问。
也促使其他的哲学思想向更完善的方向进行发展。
但正是因为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太过专注于逻辑性,这就是它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在思想方面就有了较大的不足。
在古代朴素辩证法之后,有较大的影响力的就是黑格尔的思辨辩证法。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黑格尔和马克思无疑是两位思想上的巨人。
而黑格尔的思想无疑是马克思思想的主要汲取方向。
他们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点,可以说马克思就是站在黑格尔的肩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系统的学科,他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人类历史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
但是马克思最基础最核心的就是让人们引以为豪的唯物主义哲学辩证法。
而黑格尔是辩证法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在继承前人关于辩证法的论述的基础上,对辩证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辩证法有很大的发展,让辩证法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思辨辩证法的主要论点就是对立面的统一。
他对古代朴素辩证法的最大发展就是提出了思想内容自身矛盾的必然行,并且论证了矛盾的客观性。
在一种思想的提出后,他的内部必然存在着种种矛盾。
这些矛盾往往不是因为经验的不同而产生,也不是因为人们在思考过程中的混乱,而是在一种思想
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
每种思想中都必然存在着矛盾,但是这种矛盾在某些方面往往有会产生同样的结果,这就是对立面的统一。
在黑格尔看来,表象的思维是物质点的思维,材料的思维。
而在黑格尔体系最具有显示意义的,就是在黑格尔的思想体系中,每一个人在思考问题时,既要从自身的角度来思考,也要从别人的角度出发来思考自身的问题。
也就是在思考是,既要从“自我”的角度进行思考,也要从“非我”的角度来思考。
“非我”不能脱离了“自我”而独立存在,“自我”也不能离开“非我”的约束。
“自我”往往受到自身情感因素的影响,而“非我”会受到社会的影响。
在最基础的层面上,“自我”和“非我”或许有较大的不同,但是在较高的层面上他们之间是统一的。
而只有从“自我”和“非我”两个方面同时考虑一件事情是,才能更好的看清事情的本质。
黑格尔的辩证法的真正“合理内核”正是他吸收了培根、洛克等归纳派的思想,而用于修正笛卡尔等人的唯理派的思想。
他的辩证法是反基础主义的(笛卡尔等人的唯理派是基础主义的,即他们主张用普遍原理为知识奠基),即他认为并不能象笛卡尔等人的唯理派所说的那样,能够一次性的找到普遍公理,然后以其作为理论的基础。
这表现在他的“正题-反题-合题”的辩证发展思想。
黑格尔的辩证法主要是逻辑性质(概念性质、命题性质)的,他是把辩证法作为逻辑学来做的(即思辨逻辑、辩证逻辑)。
他的“正题”是指演绎派和归纳派所说的“普遍概念”、“普遍命题”,只是演绎派是从绝对意义上说的,归纳派通常是从相对意义上说的,而黑格尔接受了归纳派的这种思想,通常也是从相对意义上来说的,要不会也不会有所谓的反题了;他的反题是对正题的反对性概念、命题和事例;合题则是更高层次、更基本的普遍概念和命题。
黑格尔正是用这种“正题-反题-合题”的辩证法思想,去修正传统形式逻辑的“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传统形式逻辑仅指传统演绎逻辑,而不包括归纳逻辑,因为归纳逻辑并不是“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而是“从多个小前提中归纳出大前提”。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根本区别不在于辩证思考,而在于方法论层面上如何辩证的思考。
黑格尔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来源之一。
而马克思主义是黑格尔哲学的真真继承者。
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合理内核也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原则。
但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有着本质的区别。
马克思说:“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他成为观念而甚至把它转化为独立主题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知识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果实从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得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恰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和黑格尔思想体系最大的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黑格尔力图用自我意识来说明人类精神的发生和发展史,从而说明意识在人类发展史上的能动作用。
而马克思虽然也强调自我意识,赞成用自我意识说明自然的真实性,单他既不把自己限制在自我意识中,也不把自我意识看做纯粹的主观精神。
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中,自我意识做为外在客观事物对人内在的反应,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人行动。
从而影响外在事物,但是人的自我意识更多的是做为外在事物对人内心的一种客观反应。
他反应的是外在客观事物,而不是由他决定外在的事物。
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黑格尔关于人的自我意识决定历史的发展的论述。
而在辩证法方面,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进行了极大的发展和补充,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包括:联系、发展、矛盾、辩证的否定观以及创新意识。
1.联系。
包括联系的多样性、普遍性、客观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
2.发展。
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前途光明道路曲折、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3.矛盾。
包括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矛盾分析法。
4.辩证的否定观及其创新意识。
包括辩证的否定实质是扬弃、树立创新意识。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提出了发展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这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就有了较大的区别。
并且提出了树立创新意识,使得马克思主义在自身发展方面远远超越其他的思想,并使之可以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为辩证法从古到今发展的产物,吸收了其他辩证法的精华,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对人们价值观的建立和提升自身对外界的认识能力有有很大的帮助。
作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实践者,我们也需要对其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为他的发展努力。
参考文献:
【1】新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安启念著
【2】浅谈马克思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侯荣华刘珂著
【3】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方法论研究倪志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