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doc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运动和静止一、学情分析在前一节中学生学习了运动的各种形式,学生对运动和静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认识上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体运动和静止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从而有效地创设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

再提出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结合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来判断参照物,学生兴趣往往比较浓厚,但参照物的选择只要让学生有常识性了解即可,不必展开。

机械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要让学生了解分类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

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理想化的运动模型,是物体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学生接受这个概念是有困难的,主要让学生接受用这种浅近的说法来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确认机械运动的判断要有一个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知道什么叫参照物。

能根据物体的运动判断所选的参照物以及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能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将机械运动划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能够根据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同,将直线运动划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2. 过程与方法:了解分类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理解匀速直线运动是一个理想化的运动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让学生接受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投影课本第51页阅读材料------《手为什么能抓住飞行中的子弹》。

组织同学阅读。

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1.什么是机械运动?科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也有位置的变化。

科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单元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单元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学会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3)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1. 机械运动的概念。

2. 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1. 参照物的选择。

2. 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运动现象,如汽车的行驶、自行车的骑行、行人的步行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1)讲解机械运动的定义,即物体位置的变化。

(2)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参照物的选择(1)讲解参照物的概念,强调判断物体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2)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3.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讲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即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2)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判断题目:判断下列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并说明理由。

(1)桌子上的书本。

(2)教室里的电灯。

(3)行驶的汽车。

2. 解释题目:解释下列现象,并说明所选的参照物。

(1)站在火车站台上,看到火车从身边驶过。

(2)坐在公交车上,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择以及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 拓展思考:运动和静止是如何相互转化的?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实验,评价学生对机械运动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初中物理初二物理下册《机械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初二物理下册《机械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4.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强化动手能力
本案例注重实验和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感受物理现象,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为培养创新意识奠定基础。
5.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本案例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关注学习过程。通过课堂提问、小组互评、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品质、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全面发展。
5.强调物理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机械运动中的速度、位移是如何计算的?
b.不同类型的机械运动有什么特点?
c.牛顿运动定律在机械运动中是如何应用的?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小组内或全班范围内进行解答。
2.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沟通、协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3.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如共同完成实验、制作研究报告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各小组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四)反思与评价
1.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会运用物理公式计算物体的速度和位移,并能解释实际运动问题。
3.掌握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如探究速度与时间、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4.了解并区分不同类型的机械运动,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等。

新八年级物理上机械运动教案

新八年级物理上机械运动教案

教学内容:新八年级物理上机械运动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物理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

2.掌握常见的机械运动和力的性质。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和种类。

2.力的概念和性质。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应用力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和应用机械运动的概念和种类。

四、教学准备1.教材《物理》2.多媒体课件3.实验器材和材料4.学生实验报告书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段物理运动的视频,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物理运动的思考。

2.学习(30分钟)(1)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2)通过实验展示不同种类机械运动的性质和规律,例如平直运动、圆周运动等。

(3)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总结运动物体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种类的机械运动的特点。

3.达标检测(15分钟)针对不同种类的机械运动,设计一道选择题来测试学生对机械运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例如:小明骑自行车绕操场一周,这是一种。

A.抛体运动B.圆周运动C.直线运动D.往复运动4.拓展延伸(2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实验,通过观察和实践,归纳力的性质和规律。

实验1:拉伸弹簧的力学性质实验2:观察滑轮的力学性质实验3:探究斜面上滑动物体的力学性质5.总结和评价(10分钟)通过学生实验报告和小组分享,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加深对物理运动和力性质的理解。

同时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根据学生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通过设置导入,学习,达标检测,拓展延伸以及总结和评价五个环节,既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物理运动和力的性质,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展示的方式,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初二物理下册《机械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初二物理下册《机械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4.教学资源:-开发互动式教学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模拟实验,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拓展阅读,增加知识面,提高物理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如播放运动员百米冲刺、赛车比赛等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运动状态。
2.归纳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加速度的概念、图象法的应用等。
3.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体会物理学的美妙,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4.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1.基础知识巩固: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计算题,旨在巩固学生对机械运动基本概念、公式及图象法的掌握。
-填空题:涉及机械运动类型、物理量的定义等,如“曲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方向是______。”
-选择题:考察对加速度、速度变化等概念的理解,如“物体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______。”
-计算题:求解物体在直线运动、曲线运动中的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如“一物体从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2秒后速度达到4m/s,求物体的加速度。”
初中物理初二物理下册《机械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掌握各种机械运动的定义、特点及分类,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等。
2.学会使用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物理量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3.掌握运用图象法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如速度-时间图象、位移-时间图象等。
(四)课堂练习
1.练习题目: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本节课的知识点,如计算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篇一:机械运动第一章常见的运动第1节机械运动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明白机械运动的概念;(2)明白参照物的概念,明白推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3)明白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1)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 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才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教学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说到运动,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四周的一切物体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运动着,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没有运动,也就没有我们。

下面这段录像是我在我们家的阳台上拍下来的一段公路上的情景,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放录像材料)在这段录像中。

有运动的汽车、行驶的自行车、步行的行人,有静止的楼房、树木、地面……,如何推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仍然静止的?如何样描绘物体的运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章常见的运动中的第一节——机械运动二、新课教学(一)机械运动1、提出征询题:在刚刚我们观看的录像中:有运动的汽车、行驶的自行车、步行的行人,有静止的楼房、树木、地面……,你是如何推断汽车、自行车、人是运动的?如何推断楼房、树木、地面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2、总结归纳:在物理学里,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关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板书)。

(二)参照物1、平常我们观察物体是否运动时是相关于什么物体而言的呢?请同学们观察课件:(1)小孩在公路上跑步。

(2)飞机在空中飞行(3)汽车在公路上行驶(4)小船在河水中行驶小结:我们推断上述物体的运动时,是它们相关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因此它们是运动的2、当我们座在行驶的汽车里,观看车外的景物时,会有什么感受?(1)请同学们接着观看录像,这段录像是我乘校车回密云的途中拍下来的一段。

机械运动教案初中

机械运动教案初中

机械运动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感。

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

2. 参照物的选择及其对运动和静止的影响。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机械运动的现象,如汽车行驶、自行车运动、行人步行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中有哪些是运动?哪些是静止?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二、探究机械运动的概念1. 让学生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物体,并说明判断的标准。

2. 总结出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3. 解释机械运动的特点: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是连续的、有序的。

三、理解参照物的选择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 引入参照物的概念: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需要选定一个参照物。

3.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原则:参照物可以是任何物体,但选择时要考虑研究的方便性。

四、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 让学生通过实例体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总结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需要选定参照物,不同的参照物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3. 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体育等。

五、巩固知识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

2.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关系?2. 让学生举例说明机械运动在科技、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七、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 强调机械运动在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

2.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参照物的概念分析问题。

3. 学生能认识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案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

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

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过程与方法: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进行特殊测量。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并会估测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

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教学难点1、单位的换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课本、钟表、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

体检时量身高、体重、血压等,买菜时称一下菜有多重等。

小刚到学校医务室去体检,医务人员给小刚量完身高后告诉小刚他的身高是163。

小刚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学生讨论并得出正确的结果:163 厘米或1 米63)讲解:上述问题告诉我们,测量时必须首先规定被测量量的单位。

为了世界各国交流的方便,1960 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二)进行新课一、长度的单位及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 m )。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卩m )、纳米(nm )。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dm = 10-1m ; 1mm = 10-3m ; 1nm = 10-9m 。

30km (公里),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 1dm ,手指的宽度大概是 1cm 。

2、 长度的估测问题 1 :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请 5 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问题 2: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 室的长度。

(请两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行估测)3、 长度的测量长度估测的结果精确度是不高的, 当精确度要求高时, 可以选择适宜的 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初中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初中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初中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物体的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物理量概念。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用图示法表达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还能用公式求解相关问题。

3.能够分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特点,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及相关问题,形成对直线加速度定义的初步认识。

二、教学重点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其图象的分析方法。

2.直线运动的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

3.直线运动的公式应用。

三、教学难点1.对直线加速度及其定义的初步理解。

2.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新知1. 以问题引入教师可问学生:你们观察到了哪些物体做直线运动?它们怎样运动的,有哪些规律?2. 以示范引导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张位移、时间、速度的相图(速度时间图)。

从上往下,图像是均匀变速运动图和匀速运动图。

第二步:知识讲解1. 直线运动的物理量直线运动是以物体运动的连续轨迹为直线的运动,简称直线运动。

而直线运动的物理量指描述直线运动性质的量,分为矢量量和标量量,其中的矢量量主要有位置矢量r、速度矢量v和加速度矢量a。

2.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物体匀速沿一条直线运动的过程。

它的特点是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恒定不变,且加速度为零。

公式为:v=Δr/Δt。

3. 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是物体运动速度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变化的过程。

它的特点是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随时间而变化,加速度为恒定量a。

公式为:a = Δv/Δt。

第三步:概念演绎1. 匀速直线运动图象教师在黑板上画匀速直线运动图。

学生观察后,可以说出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特点。

2. 变速直线运动图象教师在黑板上画变速直线运动图。

学生观察后,可以说出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特点。

第四步:技能训练1. 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求解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方程式,让学生计算加速度。

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公式解方程,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整章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整章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整章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学会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4.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

2. 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择。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及其判断方法。

4. 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

教学重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2. 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静止的相对性判断。

教学难点: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

2. 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视频或图片。

3. 实际问题案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提问:它们是否在运动?如何判断?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 讲解机械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返运动等。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展示教学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学生分享判断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2. 强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

第二课时: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机械运动概念和分类。

2. 提问: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参照物的概念: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时选取的基准物体。

2.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原则:任意选取、方便判断等。

三、课堂实验(15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参照物下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际问题分析(15分钟)1. 给出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优秀4篇)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优秀4篇)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优秀4篇)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经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教学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

【教学准备】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壹五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课件导入【展示课件】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

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

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设疑引题】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

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

)1.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感觉,并请2~3名同学回答感觉的结果。

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察,发现: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

初中物理教案 第一篇 机械运动

初中物理教案    第一篇 机械运动

2.v -t图象解读:
(1)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图象表示物体 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匀速直线运动:v -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水 平直线(如图甲),图象的纵坐标值就是物体运动的速 度,即v0。 (3)变速运动:图象不平行于时间轴(如图乙,物体做加 速运动)。
【名师点拨】 (1)参照物的选择。 ①任意性: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选研究对象本 身。 ②假定性:参照物一旦被选定,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不 动的。 ③方便性: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 照物。
(2)相对静止: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完全相同,以 其中任意一个为参照物,另一个物体都是静止的。例如,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始终是静止的。
【变式训练】 1.(2017·乐山中考)成绵乐高铁开 通两年来,极大地促进了沿线经济发 展。列车启动后,坐在车上的小明同 学觉得站在站台上的安全员在向后运动,他所选择的参 照物是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 于列车是______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解析】本题考查参照物的选择。坐在车上的小明同 学觉得站在站台上的安全员在向后运动,他所选择的 参照物是列车;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列车的位置没 有发生变化,因而是静止的。 答案:列车 静止
v 980 km / h
答案:运动 5.13
重难点4 速度图象的分析 【示范题4】(2017·兰州中考)甲、乙两同学在平直 的路面上同向行进,他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 此可判断__________同学运动较快,开始运动时两同 学相距__________m,图中的a点表示__________。
【解析】选D。窗外另一列车相对她不动,说明另一列 车和她坐的车相对静止,这两辆车可能相对地面都静 止,也可能以相同的速度同向行驶,故A选项错误;窗外 另一列车相对她向东行驶,则她坐的车可能静止,也可 能向西行驶,也可能以低于另一列车的速度向东行驶, 故B选项错误;小球突然“自动”向东滚动,则她坐的 车可能向西启动或加速,也可能是向东行驶在减速,故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优秀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优秀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第1 篇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1h=60min 1min=60s。

3、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二、运动的描述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s计算公式:t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ss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v= ,变形可得:s=vt,t= 。

tv2、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

初中物理的运动的描述教案

初中物理的运动的描述教案

初中物理的运动的描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

2. 让学生了解参照物的概念,明白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需要选定参照物。

3. 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知道如何根据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 参照物的概念: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需要选定一个参照物。

3. 运动的相对性: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行驶的汽车、飞鸟、流动的河水等,让学生感受到运动无处不在。

2. 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3. 引入参照物的概念:讲解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需要选定一个参照物。

通过实际例子,如坐在火车里的人,判断火车是运动还是静止,让学生理解参照物的重要性。

4. 讲解运动的相对性:通过实际例子,如骑自行车的人看待路边的树木,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5.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不同参照物下的物体运动状态。

6.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概念,以及运动的相对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机械运动、参照物和运动相对性的概念。

2. 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所学知识。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不同参照物下的物体运动状态。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概念、运动的相对性。

2. 教学难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的相对性。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实例,用于讲解和练习。

2. 准备PPT,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机械运动、参照物和运动相对性的概念。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机械运动》教案【优秀3篇】

《机械运动》教案【优秀3篇】

《机械运动》教案【优秀3篇】篇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经典教案篇一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Ⅰ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 v=s/t 变形 t=s/v,s=vt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机械运动Ⅱ变速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初中物理-八年级机械运动示例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机械运动示例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机械运动示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
2.认识机械运动的分类
3.通过实验,了解直线运动的特征
二、教学内容
1.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
2.机械运动的分类
3.直线运动的特征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介绍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

2.讲解机械运动的分类
在黑板上画出机械运动的分类,让学生理解每种机械运动的含义。

3.实验一:直线运动
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直线运动的特征
器材:木板、滑轮、弹簧、弹珠、导线、电池
步骤:
①将滑轮固定在木板上,连接弹簧和弹珠
②将导线和电池连接后,连接弹珠
③手动给弹珠一个向上的初速度,记录弹珠的运动轨迹
④比较不同初速度下弹珠到达终点的时间
结果:在直线运动中,初速度越大,弹珠到达终点的时间越短。

4.实验二:斜面运动
如果时间充裕,可以设计一些其他的实验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机械运动。

4.小结
通过整堂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还实践了直线运动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机械运动》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机械运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机械运动》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什么是参考系,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质点是用来代替实际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知道是否能把研究对象看作质点要根据研究的问题决定。

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能够区别位移和路程。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并会通过分析纸带上的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有以下一些概念:机械运动,参考系,质点,时刻和时间间隔,位移和路程,重点是质点和位移的概念,难点是位移概念。

教材在本章开始处列举了大量的实例,给出机械运动的概念,在本节一开始,也是通过生动的实例,给出参考系的概念,接着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学习质点的概念,渗透理想化思维方法;再进一步学习时刻与时间,位移和路程等概念。

每一小节重点突出,又相互关联,实例鲜明,配图恰当,便于学生的接受,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法建议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概念较多,很多知识初中时学过,并且这些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建议让同学自学讨论的方法进行,可让同学提前预习或课上给出时间看书,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或让同学看书后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并结合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质点和位移的概念教学难点:位移概念的引入与理解主要设计:一、参考系:(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讨论。

1、什么叫机械运动?请举一些实例说明。

初中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初中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初中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3.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物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特点和规律;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2.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3.物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特点和规律。

三、教学重点1.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2.物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特点和规律。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运动基本概念和运动的描述方法;•提问:什么是机械运动?有哪些常见的机械运动?请举例说明。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复运动和转动等;•引导学生思考各类机械运动的特点和实际应用。

3. 实验探究(30分钟)•分组进行平抛实验,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和观察,给出平抛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分组进行自由落体实验,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和观察,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学生归纳总结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4. 计算练习(20分钟)•给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计算练习题,包括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计算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公式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 拓展应用(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抛物线运动、圆周运动等;•根据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扩展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应用。

6. 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务必掌握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五、教学资源1.教材:初中物理教科书《物理》第八册;2.实验器材:球、标尺、计时器等;3.计算练习题。

六、教学评估1.实验报告评估:根据实验报告的内容和准确性评定学生对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程度;2.计算练习评估:根据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定其计算能力和解题思路;3.课堂参与评估: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回答问题、讨论和思考等,评定其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判定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

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2. 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静止的相对性3.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判定方法4.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提问:哪些物体是在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选取的参照物。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是用来判断物体运动静止的基准。

3. 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和静止取决于选取的参照物。

4. 讲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判定方法:速度恒定,方向不变。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让学生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自行车是否匀速直线运动。

2. 学生解答,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判定方法。

2. 强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提醒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机械运动,选取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静止情况。

2. 总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判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和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静止的相对性。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物体运动的情况,提高了观察实验能力。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overall,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机械运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在八年级的物理学习过程中,会学到《机械运动》这一课,那么老师在上课之前要做好教案的设计,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机械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

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
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完成下列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

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行练习。

教师口述:0.2千米=______厘米。

(答:2×104厘米)
500微米=______米。

(答:0.0005米)
对学生所答进行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

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

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

巩固上节所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
1.新课的引入
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

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板书:"第二章简单的运动
一、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
(1)什么是机械运动?
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对于回答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教师要明确指出是哪个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组织同学看课本图2—2,提问:图中的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答:图2—2中运动员、足球、列车、地球、人造卫星、太阳系、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问:图中的铁轨,地球上的树木、高山,我们教室中的课桌和椅子是运动的吗?
答:它们都在跟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他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小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板书:"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组织学生看课本图2—3,讨论: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小结:
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汽车中的乘客,这位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汽车、司机和乘客都在做机械运动。

但是司机和男孩所说乘客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

因为他们在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问:司机看到乘客没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以车厢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车厢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说乘客是静止的。

问:男孩看到乘客运动得很快,他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男孩以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房屋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路面有位置的改变。

所以他说乘客是运动的。

教师小结: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板书:"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①: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②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2)提问:看课本图2—4,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并排行驶,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说它们是运动的,你选什么物体为参照物。

答:选大地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

教师追问:在甲图中如果选卡车或收割机为参照物,在乙图中如果选受油机或加油机为参照物,另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答:另一物体是静止的。

因为它们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

教师小结:像卡车和收割机这样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则称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提问:请你解释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的道理。

要求学生用相对静止的道理予以解释。

教师指出: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举例说明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不相同。

例如列车中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车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4.匀速直线运动
(1)自然界中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2)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演示实验:启动节拍器,使两响之间间隔1秒钟(如果没有节拍器,可由学生读秒表)。

将1米长的内封气泡的玻璃管竖直靠放在黑板上。

使气泡由管底竖直上升,从零时刻开始,在每个节拍时,在气泡所在的位置旁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个短横线(以气泡的上沿或下沿为准),这些横线由下到上等距离排列。

改变节拍器摆锤的位置,增大(或减小)摆的周期,重做上述实验。

此时要平移玻璃管在黑板上的位置,每组记画横线不可重叠。

用刻度尺测相同的时间间隔内,气泡通过的距离。

提问:你认为气泡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教师讲述:运动的气泡经过的路线是直的,并且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距离相等,即快慢是不变的。

这种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板书:"3.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
匀速直线运动在自然界中并不多见,但是许多运动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

提问:百米跑运动员,从起跑线起跑,跑到终点,他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吗?(答: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

)
5.小结本节知识要点
三、布置作业
课本 P2—4,练习1、2、3、4。

(四)说明
由于在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中,参照物并未作为教学内容列出。

建议在教学中只需让学生对参照物的概念有个很初步的了解,懂得要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个参照物就够了,不要在教学中补充较为复杂的例题,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学反思
从本节课第一个教案的产生到上完这一节课,教案共进行了四次的修改,课件也经过多次选择和调整。

可以说是除了知识点一直保留下来以外,其余的地方都经过了大的改动。

期间得到了本校教研组老师、田林片老师和一些其他学校老师的大力帮助,特别得到了教研员赵老师的细心指导。

赵老师多次和我进行摩课,使我重新树立了信心。

在此,对各位老师的帮助深表谢意。

自有了开课的想法起,就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精心备出了第一稿教案,但在第一次试讲时感觉非常不好,自己都差点失去了信心,是在赵老师的帮助和鼓励下,才重新找回了自信。

经过几次试讲,其他老师帮助我不断的摩课,终于顺利地完成了这一节公开课。

整个过程中,对自己真的是一次磨练。

也给今后的教学带来了很多帮助。

本节课从开始的选材,中间的修改到最后的确定,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开始时思路比较狭隘,仅围绕教材和大纲选材,在各位老师的提醒下,开阔思路。

最后一遍试讲前正赶上神州六号的发射和回收,为了使本节课能有新意,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选用了神六作为本节课的线索,采纳了一些老师的建议,把练习放到"参照物"概念之后,让学生大量的活动,来巩固知识,并突出本节课的难
点。

虽然这一节课还算比较圆满的完成了,也得到了大家的好评,但我觉得还是留下了很多遗憾。

比方说,对于表格中的情景"大地扑面而来"的参照物选取时,学生理解不够透彻,现在想起来,其实可用"大小飞机的动画"演示就可以说明问题。

遗憾的是由于前面的学生活动用的时间长了,后面没来得及放映这段动画。

通过开设本节课,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虽然非常的辛苦,也留下了一些遗憾,但还是收获了很多在平时教学时学不到的东西。

再次感谢给予我帮助的各位老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