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剖析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大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大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大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一、问题分析1. 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感:在传统的大学课堂中,教师通常是主导者,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单向传授的教学模式缺乏互动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

2. 内容单一化和知识过载:部分大学课堂内容过于专业化,缺乏实际应用性。

同时,在信息时代,知识爆炸使得教材内容过多而琐碎,给学生带来了巨大压力。

3. 考试导向和应试压力:许多大学课程依赖高强度笔试形式的考核方式。

这种考试导向会使得教育目标偏离真正培养人才所需的综合素质。

二、解决方案1. 提倡互动式教学模式为了增加大学课堂内外部的互动性和参与感,可以引入以下措施:(1)小组讨论活动: 将一个较大班级切割成小组,并要求他们合作完成特定任务或问题。

小组讨论可以鼓励同伴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提高学习效果。

(2)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 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或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并促使他们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关键思考和讨论。

(3)课堂游戏化:引入一些教育游戏、在线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强他们对知识的记忆与应用能力。

2. 多元化的教材及评估方式(1)注重实践应用:将专业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加专业化课程中案例研究、实地调研、项目实践等环节。

这种融合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和运用能力。

(2)开放式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丰富多样的数字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选择。

例如,在线图书馆、开放式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网络教育平台等工具可以拓宽同学们获取信息渠道及自主精进所需技巧素养能力方面有很大助益。

3. 培养综合能力和素质教育(1)个性化的学习规划:通过咨询、辅导和选修课程等方式,帮助学生制定个人学习目标和计划。

这样的指导有利于培养学术与专业的双重能力。

(2)鼓励实践参与: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例如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际中锻炼综合素质,并加深对课堂知识内容的理解。

(3)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意识:在大学课堂中引入项目式教育或团队合作项目,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以及领导参与能力。

大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分析报告

大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分析报告

大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分析报告一、引言在当今社会,高等教育的发展成为国家整体素质进步和经济繁荣的重要标志。

而作为高等教育培养优秀人才的核心环节,大学课堂所面临的问题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大学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二、缺乏互动与参与1. 学生被动接受传统授课方式目前许多大学课堂普遍采用传统授课模式,教师在讲台上进行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收信息。

这种方式既难以激发学生参与主动性,也限制了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

2. 缺乏师生互动沟通机会由于班级规模过大或者授课时间不足导致,在现有条件下很难实现有效师生互动沟通。

这使得老师无法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理解程度和困惑之处;同时也影响了师生之间深入交流的机会。

三、考核方法单一化问题1. 侧重于记忆和应试技巧现有的考核方式普遍侧重于对学生记忆能力和应试技巧的测试,而缺乏对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团队合作等综合素养的考察。

这种单一化的考核容易导致教与学脱节,限制了学生全面发展。

2. 缺乏个性化评价标准目前许多大学课堂中评价标准过分强调成果量化指标,不够关注个体差异和发展潜力。

这使得课堂教育演变为拘泥于分数追求的竞争场域,限制了每位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可能性。

四、解决方案1. 推行互动式授课模式采用问题导向和案例研究等方法,在大学课堂中引入互动式授课模式,鼓励师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和讨论。

例如,通过小组讨论或在线平台发布题目进行集体研究与解答。

2. 倡导建设性反馈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师生关系氛围,并倡导建设性反馈文化。

老师应积极回应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指正错误、改进表现。

3. 引入多元化评价方式在课堂考核中,建议逐步引入多元化评价方式,如项目报告、展示演讲、实践操作等。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在知识理解和能力培养方面的发展情况。

4.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倡导教师不断自我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资源等。

大学生课堂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大学生课堂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大学生课堂存在的问题与分析一、大学生课堂存在的问题1. 缺乏积极参与大学生在课堂中往往缺乏积极主动的参与态度。

这表现在他们对问题的回答不积极,课堂问答往往沉寂无声。

很多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缺乏互动与主动思考,导致课堂氛围单调,学习效果降低。

2. 注意力不集中由于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着各种干扰因素,大学生在课堂上很容易分散注意力。

他们经常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或者陷入自己的思考,而忽视了教师的讲解内容。

这导致了信息获取的困难,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3. 缺乏合作意识在课堂上,大学生往往缺乏合作意识。

他们习惯于独立完成任务,而不愿与同学们合作学习。

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学习效果的低下。

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分析问题的原因1. 教育体制的问题大学生课堂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体制的问题。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单向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参与的动力和主观能动性。

2. 学习动机的问题学习动机也是大学生课堂问题的原因之一。

由于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紧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强。

他们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而缺乏充分的内在动机和兴趣驱动。

3. 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

这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较困难,对于教师的讲解也难以产生兴趣和共鸣。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1.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例如,可以引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问题导向学习等方式,让学生通过互动参与来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 提高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应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效果,增强学习动机和兴趣。

3.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大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分析报告

大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分析报告

大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分析报告一、引言大学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重要场所,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问题的存在。

本文将以分析报告的形式,探讨大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信息传递障碍1.教师讲授方式单一大多数大学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方式,这种方式过于单一,缺乏互动与参与。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去。

2.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差异由于学生的差异性,他们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程度不同。

然而,现有的教学模式往往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节奏。

解决方案:- 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以及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提倡个性化教育,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资源,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在线平台或课后辅导进行解答,使学生有更多机会获得个性化教育。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1.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当前的课堂评价体系过于偏重考试成绩,这导致了学生们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应试需求,而非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

同时,这也加大了教师们备考和阅卷的工作量。

2.评价指标单一化评价体系往往过于依赖标准化的考试和论文,忽视了学生在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上的表现。

这种评价体系无法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解决方案:- 考试成绩不可全面代表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引入多元评价方式,如课堂参与度、实践项目、小组作业等;- 鼓励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和科研,通过实践和创新来评价学生的能力;- 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优势和改进的方向。

四、缺乏实践机会1.理论与实践脱节大学课堂往往偏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操作的机会。

这导致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缺乏处理和解决的能力。

2.实习机会不足某些专业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实习机会,学生无法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难以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解决方案:- 引入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模拟,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 与行业建立合作关系,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如实习、实训等;- 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开设项目合作,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大学生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大学生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在大学生课堂上,存在着一些常见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

以下将详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缺乏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意愿许多大学生在课堂上缺乏积极参与讨论的意愿,常常保持被动的学习态度。

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对课程内容的兴趣不高或缺乏自信心所致。

大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而没有主动地思考和提问。

2. 注意力分散和缺乏专注力大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往往比较分散,他们会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上的社交媒体和游戏来分散注意力。

这不仅会影响个人的学习效果,还会对其他同学的学习造成干扰。

3. 缺乏课前准备和自主学习许多大学生对课前准备和自主学习缺乏重视,仅仅依赖老师的讲解和教材的内容进行学习。

这种被动学习的方式往往难以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4. 缺乏深度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大学生普遍存在缺乏深度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的问题。

他们往往只能记住表面的知识,而无法理解和分析问题的本质,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二、对策建议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高大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应采取以下对策。

1. 提高课堂互动性和参与度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小组讨论、案例研究、项目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的意愿。

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发言机会,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表达观点,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

2. 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力教师可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同时,限制学生使用手机、电脑等分散注意力的工具,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 培养学生的课前准备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作业或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

同时,鼓励学生主动了解和探索相关的知识,并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分析案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鼓励学生参与辩论、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提出观点的能力。

大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3)

大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3)

大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一级标题:引言大学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素质的重要场所。

然而,随着大学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必须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改进方法。

本文将探讨大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级标题:问题一:教师单向传授教育在许多大学课堂中,教师通常以单向传授的方式进行教学,缺乏互动与参与。

这种传统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成为被动接受者,丧失了主动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进方法一:鼓励互动和合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促进互动与合作来改变现状。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课程中。

此外,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在线平台或社交媒体来促进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也是一个有效途径。

改进方法二:采用多元化评估方法除了传统的笔试形式外,多元化的评估方法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小组项目、口头报告和实践操作等任务来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鼓励他们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

二级标题:问题二:大班教学导致个别学生被忽视在大部分大学课堂上,班级规模庞大,导致教师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体需求。

这使得一些学生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甚至可能落后于其他同学。

改进方法一:启动小班教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入小班教学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采用小班制度可以有效地减少师生比例,提高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关注度,并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通过与少量学生进行更深入交流和互动,教师能够更清楚地了解他们的强项和需求,并为其提供针对性支持。

改进方法二:利用智能化技术辅助教学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在线课程或电子授课系统是改善大班教学的另一种方法。

通过录制和传播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节奏进行学习,并随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互动。

这种方式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更多关注和指导,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

二级标题:问题三: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脱离实际在某些大学课堂中,教师过于注重纸上谈兵、理论推导而忽视实际应用。

大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大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大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一、大学课堂存在的问题1. 课程内容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大学课堂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课程内容的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脱节。

很多学生认为,大学课堂中的理论知识与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并没有直接关联,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

课堂上以讲授理论为主,而缺乏对实践操作的引导和训练,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2. 学生参与度不高大学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是一个常见问题。

许多教学环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表达的机会。

部分学生态度消极,对课堂内容缺乏兴趣和投入,影响了学习效果。

此外,大班授课的形式也限制了学生的个体表达和参与度。

3. 缺少互动和讨论在传统的大学课堂中,缺少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

教学形式单一,仅仅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少。

这样的课堂氛围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动力,缺乏思维碰撞和新的观点启发。

学生的学习成果难以得到及时反馈和分享,也限制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大学课堂的改进建议1. 关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了解决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问题,可以将实践案例引入课堂,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可以通过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提供实际操作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

2. 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大学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思考和参与讨论。

鼓励学生在授课之外进行相关阅读和研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交流和合作。

3. 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可以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例如,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和技术,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或研究成果,提供学术报告和演讲的机会。

此外,可以组织互动讲座、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学生与专家学者的面对面交流与互动。

4. 提供有效的学习反馈机制为了鼓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进步,大学课堂可以建立有效的学习反馈机制。

大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大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大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措施一、大学课堂存在的问题1.1 缺乏学生参与度在传统大学课堂中,教师通常以讲授为主导,而学生则扮演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

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机会。

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只是简单地倾听教师的讲解,缺乏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交流。

1.2 内容冗杂、缺乏实践性许多大学课堂的内容存在过于庞杂的问题,教材厚重且繁琐,难以深入理解和消化。

同时,许多课程重视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

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应用其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挑战。

1.3 缺乏个性化教学传统大学课堂往往采用批量化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难以兼顾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导致学生个性发展受限。

此外,教学中缺乏及时的反馈和评估机制,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进展。

1.4 缺乏跨学科教学许多大学课堂侧重于单一学科的教学,忽视了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

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往往是复杂多元的,需要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应用。

然而,传统大学课堂缺乏跨学科教学的机会,学生只能局限于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2.1 倡导互动式教学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度,大学课堂应更加注重互动式教学。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参与讨论,建立起良好的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沟通。

通过课堂上的小组活动、案例研究和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2.2 强调实践性教学大学课堂的内容应更加关注实践操作。

通过实验室实训、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学习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挑战。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3 推行个性化教育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大学课堂应推行个性化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的个人辅导和小组辅导,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支持。

同时,建立有效的学习反馈和评估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

大学生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描述在当前高等教育环境下,大学生课堂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

首先,一些学生缺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

他们可能出于各种原因,包括缺乏兴趣、对教师授课方式不满意或者自信心不足,而未能积极参与到讨论和互动中来。

其次,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这种模式强调老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并评估他们记忆和理解程度,在激发创造力和培养综合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二、问题分析1. 缺乏积极参与问题:这主要受到学生自身心理、个人兴趣以及社交压力等多重因素影响。

高考竞争压力使得某些同学只关注成绩而忽略了真正有效的知识获取方式。

2. 教师主导型教学模式:这种传统模式过分强调单向传授知识给学生,并且依赖于笔记和背书形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和思辨能力。

三、对策建议1. 提倡互动式课堂:增加课堂参与机会,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

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

2. 引入案例教学:使用真实案例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讨论案例,激发同学们主动探索、思考和应用知识的欲望,在实际情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鼓励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育效果。

音频、视频等视听材料可以使得抽象概念更具形象化特征,并且有助于激发兴趣并提高记忆效果。

四、落地推广1. 强化培养模式转变意识:高校应该鼓励教师从被动监管到主动服务转型,并建立相应培训机制以适应新型时代要求。

2. 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变革:政府及相关部门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高校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开设补贴项目以资助创新教育活动的实施。

3. 营造良好的校内和校外环境:学生心理、家庭背景等因素对参与课堂活动产生深远影响。

学校和家长可以相互合作,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引导。

五、问题解决后的预期效果1. 提高知识获取质量:通过积极参与互动式课堂和案例教学,大学生将更加主动地探索和交流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大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在大学教育中,课堂是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和知识传授的重要场所。

然而,大学课堂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本文将探讨大学课堂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内容不具备针对性1. 学生背景差异导致难度不协调大学生来自不同的高中以及各种社会背景,他们在受教育程度、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

然而,一些教师往往设计课程时未充分考虑到这种差异。

结果是有些同学可能觉得授课过于简单,而有些同学则感到困惑和难以跟上。

2. 教材选用不当另一个问题是教材选用不当。

有时候,老师使用过于复杂或者过于简单的教材,远离了学生实际需求和水平。

这种情况下,无论是简单笔记还是深入思考都变得困难。

对策一:针对性教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

通过了解学生的背景和水平,可以更好地调整课堂内容和难度。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教材,确保课堂内容与学生实际需要相符。

三、缺乏互动与参与1. 教师主导型授课模式过于普遍在一些大学课堂中,教师往往是信息输出者,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

这种单向传授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2. 缺乏有效的讨论和交流机会除了传统的授课方式,一些大学课堂也缺乏讨论和交流机会。

无法进行有效的讨论和互相分享意见限制了思维启发和知识交流。

对策二:促进互动参与为了增加课堂互动和参与度,教师可以尝试引入主题对话或小组讨论等互动活动。

同时,可以通过问题解答环节来鼓励学生提问,并且给予充分回应。

此外,使用现代技术如在线问答工具或互动投票系统,可以提供更多的交流渠道。

四、评价方式不合理1. 重视测试而忽略其他形式的评估在大学课堂中,一些教师过于强调测试成绩作为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主要衡量标准。

这种评估方式使得学生只追求分数而忽视了对知识内容的深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 缺乏详细和及时的反馈另一个问题是教师在给予学生反馈时缺乏及时性和具体性。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第一篇: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摘要】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高等教育扩招政策的推进,大学课堂教学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是课堂研究领域的问题之一,研究大学生课堂行为有助于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真实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对大学课堂的认识,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原因;影响;教育对策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情境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学习活动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益的行为。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干扰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师生的身心健康也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成为影响高等教育有效开展的制约因素。

为研究和探讨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根据观察部分大学生上课情况,并课后访问大学生的上课感受,本文列举出了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成因,影响及其针对这一些列问题的教育对策。

一、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通过平时上课时观察、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和学生代表交谈等形式,我们统计发现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按照发生的等级由高到低依次是:睡觉、开小差、看课外书、聊天、玩手机、做其他作业、听音乐、吃零食、迟到、早退等等。

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具有性别差异,在外显行为上男生比女生更明显,在内隐行为表现上女生比男生更为明显。

从调查的结果可知,文科生比理科生更容易出现问题行为。

文科生专业逃课率为14%,非专业课为25%;理科生分别为7%和21%。

上公共课比上专业课的课堂问题行为多,表现为公共课比专业课出勤率低等。

从年龄来看,年龄越大课堂问题行为越严重。

即将毕业的学生面临就业和考研,许多课程干脆就不上了,甚至长时间不在学校。

二、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带来的影响1.影响学生个人的学习效果,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极大的损害性。

2.这些课堂问题行为致使课堂气氛压抑、沉闷、缺乏活力,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大学生上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大学生上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大学生上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大学是一个让年轻人充实自己、拓展视野的重要阶段。

作为大学生,上课是我们获取知识和锻炼自我能力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实际上课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上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在大学中,有些同学对待上课常常持消极态度,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

他们可能只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课,而没有真正理解和吸收所传达的知识。

这种情况可能与高中阶段纯粹记忆性学习的方式有关,导致他们依然保持被动接受知识的心态。

针对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培养同学们对知识内容的主动思考意识。

老师在授课时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同学们积极思考并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

同时,培养同学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尤为重要。

开展小组讨论、研讨会等互动的教学形式,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缺乏实战经验和实践机会另一个问题是,在大学课程体系中,缺乏针对实际应用的内容和机会。

很多大学生在上完一门专业知识课后,却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导致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学可以通过增加实践环节的方式提供更多机会给学生去实践和运用知识。

例如,开设虚拟实验室或模拟商业场景等教学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并且培养他们在真实场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校企合作项目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与企业合作,在职场环境下锻炼素质和技能。

三、拓展性选修课少大部分本科专业设置了一些必修课程,而在选修方面却相对较少。

这导致了同学们在本专业以外的领域了解和掌握有限,无法全面发展自己。

鉴于这个问题,学校可以适当增加拓展性选修课程。

这些选修课可以覆盖不同学科领域,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机会去选择和接触到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全方位的知识积累将使大学生在未来步入社会后更具竞争力,同时也能够满足他们对广泛知识掌握的要求。

四、缺乏针对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每位大学生都是独立个体,他们在思维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上有所区别。

大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大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1. 课程内容单一大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课程内容单一的问题。

许多专业的课程设置相对固定,容易陷入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和灵活性。

这样的情况下,会导致学生们在接触到不同领域知识时感到乏味和无趣,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

2. 教师过分依赖讲授另一个问题是,在大学教室中,很多教师过分依赖纯粹的讲授方式。

他们将重点放在向学生传达信息上,而忽视了鼓励积极参与和思考能力发展等因素。

这种單方面流露摧毁了互动、合作与创造性思维发展 students' ability to interact, cooperate, and develop creative thinking。

3. 学生被动接受知識同时,在当前大学环境下也普遍存在着被动获取知識、被消费知識的现象。

老师长时间地向學就學科必要基础理論與其他角度進行灌输,并没有太多激勵或引導學生去进一步发掘相关知識。

这使得学生们只是被动接受信息,缺乏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解决方案及对策1. 多样化课程设置为了应对课程内容单一的问题,大学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包括增加选修课程、开展跨专业合作项目,以及提供实践机会等。

此外,引入优秀行业人士分享经验和研究成果也可丰富教材内容。

2. 鼓励互动与合作为了解决教师过分依赖讲授方式造成的问题,大学可以鼓励互动与合作式教育模式。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或问题解决等活动,培养学生们在团队中相互协作、交流思想和品牌出来勇于表达的能力能够促進他們深挖.3. 实施启发式教育实施启发式教育是激发学生成为自主思考者的关键之道。

而不仅仅将知識灌输给他们旨在通过鼓励自主研究、问题解决和批判思维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项目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或者开展探索性实践活动可以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深入了解课程内容,并通过应用知識于實踐来加強对所讨论内容的理解。

4. 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为了实现这些改变,大学需要致力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大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大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大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分析一、引言大学课堂是高等教育中最核心的环节之一,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场所。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问题存在于大学课堂中。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缺乏互动与参与度在传统形式的大学课堂上,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授。

这种单向的教学模式使得许多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所掌握内容难以深刻理解。

同时,缺乏互动交流也限制了知识交流和思维碰撞。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改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来增加参与度。

例如,在每个上课环节前设立5分钟小组讨论时间,鼓励同窗之间自由交流并产生思考;引入案例分享、角色扮演等活跃气氛的方法;采用在线平台或即时投票系统促进实时反馈等手段。

三、内容设计不合理在某些情况下,由于课程设计的不合理,一些重要内容未被充分传授。

例如,在某些专业课中,实践操作比理论学习更为重要。

然而,在教学安排上,可能存在过多时间用于纸上谈兵而忽视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优化课程设计,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并加强使用真实案例和模拟环境进行训练。

此外,在设置选修或实验室课程时,应根据专业需求和科技发展趋势进行灵活调整。

四、学生参与度低在大学阶段,部分同学存在自觉性不高、对知识缺乏热情的现象。

他们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仅满足于应付作业和考试,并认为完成任务就等同于完成了学习。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可以通过激发同学们内部的自我驱动力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鼓励并肯定每位同学所做出的进步和贡献;其次教师可以采用多样性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能力。

五、评估方式单一化现行大部分高校仍采用笔试作为主要评估方式。

这种形式的评估存在着一定局限性,无法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实际应用能力。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尝试引入多元化评估方式。

大学上课存在的问题及改正措施

大学上课存在的问题及改正措施

大学上课存在的问题及改正措施一、问题分析1. 教学内容不够与实际联系紧密许多大学课程安排的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脱节,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这导致了学生在校期间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2. 传统的单向传授式教学方式过时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单方面灌输知识给予学生,并缺少积极互动。

这种模式无法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和创造力,限制了他们全面发展。

3. 缺乏足够的沟通交流机会大班级规模庞大,往往导致师生之间难以进行充分有效的双向交流。

这使得教师无法准确了解学生对于所授知识点是否理解透彻。

4. 缺乏专业素养培养机会现阶段很多专业类课程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在培养行业人才方面有明显不足。

许多毕业生面临工作要求较高却无法胜任相关职位。

二、改正措施1.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应更加贴近实际情况,增加实践性课程,让学生能够将知识应用于解决真实问题中。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2.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传统单向传授式教学方式需转变为互动式、启发式和案例分析等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项目研究等活动来激发学生思考,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提供在线交流平台大班规模使得面对面沟通较为困难,因此需要建立良好的在线交流平台。

这一举措可以增强师生互动,在线答疑、网上讨论以及电子邮件沟通可以提高信息传达效率。

4. 开设专业素养培养课程除了理论知识之外,开设专门关注技术与职业素养培养的选修课是必要的。

例如,在工程类专业中引入项目管理或职场礼仪等相关内容,帮助毕业生成为即战力。

5. 加强教师培训与评价教师是塑造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因素,所以需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与评价。

提供更多机会参加专业发展研讨会、交流互助,并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将优秀教师从骨干中选拔出来。

6.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大学应该鼓励并提供机会给予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活动。

这有利于拓宽学生成长空间,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改进效果预期通过上述改正措施的实施,期望达到以下效果:1. 提升毕业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2. 培养出具备较高职场竞争力的专业人才;3. 促进校企合作及产学研结合;4. 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及自主思考意识;5. 加强大班规模下得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上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上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上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描述在大学校园里,上课是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然而,随着社交媒体和其他形式的娱乐活动不断发展,大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缺勤率高、参与度低、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缺乏互动等。

1. 缺勤率高由于自由度增加和责任心减少,部分大学生容易产生放纵的倾向。

他们可能选择翘课或者没有充分重视上课的重要性。

高缺勤率不能只归因于懒惰或无聊,还有其他原因如迷茫、抑郁或对某门科目不感兴趣等。

2. 参与度低很多大学生在上课时仅保持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并没有积极参与到授课过程中去。

这种态度可能导致他们错过了互动和探讨的宝贵机会。

3. 注意力分散现代社会信息爆炸使得人们更加容易分心,在手机等电子设备成为必需品之后,更是普遍出现了“抬头族”。

大学生在上课时经常看手机、刷微信或者沉迷于其他社交媒体平台,导致无法专注于老师的授课内容。

4. 缺乏互动上大学后,很多学生不再和老师保持紧密联系。

他们缺乏与教师的对话和讨论机会,造成了学术交流的匮乏。

此外,由于课程容量较大,也影响了与同学之间的互动。

二、解决对策1. 提高教育质量为了吸引更多的关注并激发兴趣,教师应改进授课方法。

增加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等活动是一种有效途径。

此外,在准备不同科目授课计划时考虑到个别差异也非常重要。

2. 增强参与度提高学生主动性是提升参与度必要手段之一。

鼓励他们积极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见解以及钻研更深层次问题。

同时开设座谈会和研讨会等形式可以增加互動與發言機會。

3. 创造积极上课氛围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需要创造积极上课氛围。

可以采用一些小游戏和互动环节来活跃课堂气氛。

此外,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正面评价也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 引导科技合理使用科技在现代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其合理使用至关重要。

学校应制定相关规定并向学生进行宣传,例如禁止在课堂上查看社交媒体或玩游戏,并提供必要的工具支持如安装网站屏蔽软件等。

大学生上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

大学生上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

大学生上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大学生上课存在的问题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在校期间所接受的教育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发展,更与国家的繁荣稳定息息相关。

然而,如今大学生上课存在一系列问题,阻碍了他们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效果。

以下将从时间管理不善、缺乏积极主动性和应试教育思维等方面分析这些问题。

1. 时间管理不善大学生普遍面临着时间管理不善的困境。

一方面,大学生在课堂以外还要进行各种社团活动和兼职工作,导致时间碎片化严重;另一方面,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对大学生产生了强烈吸引力,容易分散注意力。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他们经常处于时间紧迫和效率低下的状态。

2. 缺乏积极主动性大学生上课时普遍缺乏积极主动性,缺乏对于课程内容的探索与提问。

他们往往只是机械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流于形式而缺乏真正的思考。

这种被动接受教育的态度限制了他们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才智和潜力。

3. 应试教育思维束缚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往往深受应试教育思维的束缚。

他们对于经验性知识关注过多,重视死记硬背和应试技巧。

这种失衡导致了大学生在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存在明显不足。

二、对策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大学生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对策来改善现状,并提高上课效果和个人能力。

1. 合理规划时间大学生首先要意识到时间管理对于个人成长至关重要,在每周或每日开始前制定合理的计划,确保足够时间投入到学习中。

同时,要注意减少时间碎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将过多时间用于社交娱乐或沉迷于电子设备。

2. 培养积极主动性大学生应当培养对知识的热爱,拓宽自己的学习范围。

在课堂上要积极思考和提问,关注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前沿问题和实际案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此外,还可以主动参与学术讨论、创新项目等活动,培养自己的才艺和领导力。

3. 打破应试教育思维大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日常学习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大学生课堂学习消极行为表现、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课堂学习消极行为表现、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课堂学习消极行为表现、原因及对策一、大学生课堂学习消极行为表现大学生课堂学习消极行为,是指在课堂学习这一特定的情境里,学生表现出的不积极参与学习的行为。

大学生课堂学习的消极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不认真听课,甚至不听课。

具体表现是,注意力不集中,有的甚至玩手机、聊天,有的看课外书,有的上课睡觉。

第二,不互动。

从目前大学课堂看,师生互动普遍不多。

即使有互动,也主要是学生的群体参与,个体参与性较差。

共同回答问题较多,单独表达自己观点的很少。

第三,逃课。

当今大学课堂学生逃课现象比较普遍。

从逃课学生的年级看,据有关调查显示:大一至大三逃课率很高,且年级越高,逃课率越高。

所以,时下大学校园里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大一是“实习生”,观察积累,瞅准机会,偶尔逃之;大二是“熟练工”分轻重缓急,酌情逃之。

大三大四是“老油条”,逃课没商量。

从逃课的课程结构看,基础课逃课率在25%以上,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而公共课逃课率已达50%以上,选修课达60%。

[1] 从逃课学生的性别看,据笔者观察,男生逃课的次数多于女生。

大学生课堂学习消极行为表现的原因简析大学生课堂学习消极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教师和学校的原因。

(一)从学生层面看,大学生课堂学习消极行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其一,缺乏阶段测试。

很多高校每学期只有一次期末考试。

虽然平时表现也计入学期期末成绩,但所占比重不足以引起学生对平时学习的重视。

据调查,有13%的学生认为大学的考试可以“60 分万岁”“无所谓”。

正因为压力小,所以,许多学生才缺少学习动力;正因为压力小,所以才消极。

其二,基础教育留下的隐患。

在中小学阶段,尤其是初、高中阶段,教师和家长为鼓励学生刻苦学习,经常说“等到大学就可以放松了,就不用学习了。

”经过十年寒窗苦读,这种观念无疑在学生们心里埋下了厌学的种子。

暗示他们,使他们误以为高中学习生活的结束就标志着人生学习过程的终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剖析及对策研究摘要」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的难点,本文在 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剖析了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1 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对策研究“从广义上讲, 问题行为’是一个术语,它指任何一种引起麻烦的行为,或者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麻烦。

大多数教师同意将‘妨碍教学—学习过程的行为’作为对问题行为的解释”。

由于问题行为往往就是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的结合体,在儿童时期表现更为明显,我国的一些学者在研究中发现,有问题行为的高中学生约占半数、初中生约占 70,因此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更多侧重在中小学课堂中。

当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从传统的学年制向西方的学分制转型时,大学生的逃课情况突显出来,受到了较高的关注,湖南大学美雅国际教育学院甚至出台指纹考勤机制强制学生上课。

然而笔者对所在高校 229 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后发现,承认有逃课行为的学生占 68.12,承认存在课堂问题行为的高达 100,这说明虽然学校采取了学风督查、优良学风班评比等各种手段来推动学风建设,但依然是治标不治本。

究竟如何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大学课堂的吸引力,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大学教育最终能达到育人目的,是我们研究课堂问题行为的主要目的。

一、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形成原因(一)急功近利社会思潮的冲击现代价值观认为当前社会最重要的核心目标是经济增长,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成就动机成为重要的个人价值取向,而成就的评价标准则是经济收入的最大化。

在这种主导思潮卜,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也出现转变,功利价值和个人价值受到推崇,大学的学习最终只是为了增加就业时的祛码,有能力没文凭就得不到认可,这种外在的氛围造成学生学习的功利化、务实化倾向。

另一方面,教育面向社会的要求尚未能完全实现,现行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脱节,国家教育体制相对于市场高效、实用、创新的社会需求滞后。

大学生渴望获得自主权,将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与适应社会市场竞争相结合,而高校的教学目的更多侧重于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这种矛盾对于处于被动层的大学生而言,只能无奈接受,但接受不代表接纳,当目标无法用手段实现时,越轨行为就会发生,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就成为越轨的一个显性表现。

(二)校园精神文化影响的缺失校园文化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先于个体而存在,对人的影响与作用不但潜移默化、无孔不入,而且可以内化为人本身的人格、素质、个性。

特别是校园精神文化,它对学校广大师生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力和持久的继承在市场经济和高校扩招的大潮冲击卜,高等教育外围扩大,高校办学的功利性日渐明显,大学文化仅仅成为校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代名词,大学校园大了、建筑美了、设施多了,人文气息少了,大学精神失了;教师科研量大了、论文发表多了、职称高了,威信却低了,课堂育人功能淡化了。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不断趋向成熟的年龄层次,学生成长的特定文化环境必然会对其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产生影响,如果校风、教风存在问题,最终就会导致学风问题。

(三)教学管理理念的落后我国教学改革一直提倡、“思想改革是先导”,所有的教学管理行为都必须在教学管理思想和观念的指导卜进行。

虽然我国的教学管理已作了许多探索,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行政权力过多介入学术事务,使得许多教学问题带上了行政色彩,学术民主管理难以实施,特别是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作为教学两大主体的任课教师和学生缺少发言权,培养计划的滞后性影响了因材施教的实施,教师、学生个性无法展示,上课积极性被挫: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不高、创新意识欠缺,教育管理理论滞后于教学实践,经验管理多于科学管理,也阻碍了教学改革的进展。

(四)教师教育意识的淡化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主体,教师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传递,更在于指导学生开展自我思考、评价与改进,以帮助学生实现人格塑造。

但高校扩招导致教育投入严重不足,这给教师队伍水平、教育观念、培养模式、管理体制带来许多问题。

新任教师培训时问短、教学压力大、教学水平无法迅速提高;老教师科研任务重,考核指标高,教学变成了非主流任务。

教师对教学的关注侧重于如何按时完成,而忽视了学这门课的学生对教学的需求,更谈不上利用课堂开展育人工作了。

调查显示,在“对所上课不感兴趣的原因”一题中,选择老师上课听不懂的占32.75,选择授课内容空洞枯燥、照本宣读的占31},这说明老师不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不关心教学效果,不能够因材施教,成为学生反映的普遍问题;在“什么样的老师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一题中,53.71%的学生认可课堂沟通多的老师;在“如何着手提高上课听讲率”一题中,43.23%的学生认为要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互动性。

从教学心理学上来说,学习情境如课堂环境、师生关系都会对学习者产生影响,学生渴望教学上的互动,如果教师有探索的愿望,这种情绪会鼓励学生,进而带动更多的学习者。

教学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

一旦教师不重视课堂教学,缺乏钻研精神,将不利于形成优良的教风,更不利于促进优良的学风。

(五)学生自主意识的不足“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是影响课堂问题行为的最根本原因。

虽然学生更多的是将逃课和不认真听讲的责任推卸到学校和教师身上,但根据调查, 逃课后你会做什么”一题中选择上网、睡觉和无所事事的人占了 78},这说明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缺乏进取精神是引起课堂问题行为的内因。

同辈集体在大学生生活中的影响不容忽视,这种通过所谓“校园规则”所施加的影响在无形中左右着学生的动态,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学生会受到周围不良学习者的影响,由被动学习者变为干扰学习者,这也是大学二年级逃课现象出现激增的原因。

学生自主成长意识不足、缺少人生规划都与成长环境密切相关,现代的大学生生活环境优越,不少学生从未离开过家长,进入大学后,学习进度由家长安排变为自主决定,缺少家长和老师的督促,很多人反而变得茫然无措。

二、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对策课堂问题行为是一个因学校、教师、学生多方面存在不足而引发的问题,它的解决也需要多方的合力作用,无论是学校、任课老师还是管理人员,都应当认真思考,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特色校园文化,以无形之力规范学生在教育转型期,教育资源的增加是必须的,但高校的发展不应比于规模的扩大,教育需要理性回归,高校要从注重外延扩张转移到打造内涵实质的阶段。

教育的人才培养观不是对现有人才进行培养,而要从“百年树人”的长远目标来培养人才。

教育不仅是要做人会做事,更重要的是要做人会做人。

学校在办学理念上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要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树立“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根本,提高文化素质为基础,全面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的新型的人才培养观念。

学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应结合自身发展,布局有学校特色的建筑场所,加强师生对大学深层次观念文化的理解,以提高文明素养;要用发展眼光看问题,科学合理地制定规章制度,塑造良好校园制度文化,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要凝练体现师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和行为规范、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的校园精神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和学风的三力作用,引导问题学生,使其个体行为和价值观念顺应周围环境,改进其不良行为厂学校除了注重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满足学生物质利益层面的需求,更要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发展需求。

高校要注重校园文化活动阵地的建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素养,净化校园环境。

(二)改进教学管理手段,以科学管理服务学生科学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的必然要求,科学管理的实施则依赖于教学管理人员。

新形势卜,教学管理面临着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人本化教学体系的创建等一系列问题,要想很好的完成这些任务,必须依靠一支专业化的教学管理队伍。

学校要重视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鼓励他们开展教学管理理论研究,经常召开教师、专家与教学管理人员的研讨会,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

教学管理人员要围绕学术服务这个中心开展工作,从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大纲编写、教材选择、教学方法上卜功夫研究,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要合理安排组织教学,鼓励教师开设有特色的新课程,扩大老师的教学空问;要研究教学方法,调整课程结构,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增加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要探索多样化的考试方法,合理命题,教考分离。

(三)加大任课教师的培养,以优良师资吸引学生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管理者和组织者,他的教学水平在课堂引导上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要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加强大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使他们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团结协作;要建立合理的教学梯队,帮助新教师实现心理转型,提高新教师的教学水平。

学校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质量的问题,更重要地在于合理定位,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要开设名师讲坛,鼓励教授上课,展现大家风范;要以能力为标准,建立合理的晋升机制,改变“教书教不成教授”的现状;要建构严格的教师评聘制度,提高教师的竞争意识,合理利用考核手段,帮助教师成长。

(四)创新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课堂参与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互动的主要场所,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教育活动成效的大小。

就某种意义而言,教育的基本目的是改善交往,教学本质是师生之问的平等交流,教师承担着在课堂中改善交往的责任。

教师要建立新的教育理念,认清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而是让学生在获得知识、习得方法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通过树立对话交往的教学观,在教学中建立良好的交往J清境,教师可以在互动性的教育环境中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非公开性教育经验,如心理文化、制度与非制度文化等,这种无形教育的收效远远高于有意识的教育方法。

教师要学会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h}尊重学生人格,正视学生主体地位,给学生发展以自主权;应改变自身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要讲出新意,学会引起学生注意,采用多种形式授课,使学生产生新奇感,使理论联系实际,寓教于乐。

(五)加强大学规划,帮助学生寻找目标虽然外因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干扰,但是学习最强烈的和最可靠的动力仍来自学习者本人。

当学生个人对未来的选择和追求目标明确时,他那种要使自己成功的动力会决定他对生存和发展做出理性判断,从而促使其近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

大学生自身要积极开展心理调适和职业需求分析,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确定奋斗目标。

辅导员应注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适应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鼓励他们的创造性和自我表现欲,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胆识,教会他们正确对待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根本上解决课堂问题行为厂参考文献:C17(美)林格伦著,章志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2」方展画.高等教育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3」吴鲁平.中国当代大学生问题报告[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4]李子华.教师课堂问题行为及其预防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7.(11).[5」陈刚.大学生“逃课”的心理动力分析及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5.(8).[6」龚发云.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思考[[J].高教探索,2007.(6).(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