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的冲击
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https://img.taocdn.com/s3/m/d656863776c66137ee0619d8.png)
高中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一、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⑴原因:①经济根源 (根本原因) :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②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和香料的追求;③商业危机:(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使东西方商路受阻;④宗教根源:传播基督教;⑤政治原因:欧洲各国君主强化王权,积极扩张⑥《马可波罗游记》的刺激⑵可能性(条件):①西欧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②西、葡两国王室的支持③地圆说等地理知识丰富2、新航路开辟的经过:航海家支持国时间成就迪亚士葡萄牙1487 到达非洲好望角达·伽马葡萄牙1497 开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路哥伦布西班牙1492 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大陆麦哲伦西班牙1519--1522 欧洲-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环球航行)注:麦哲伦在菲律宾被杀,并没亲自完成环球航行,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⑴对世界市场形成意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⑵对欧洲:欧洲的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⑶对亚非美洲: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白银大量地流入亚洲,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⑷对世界:①全球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②人类由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二、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1、荷兰殖民扩张⑴对外贸易发达。
17世纪上半叶,荷兰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⑵组建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参与殖民竞争。
2、英国的殖民扩张(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成就海上霸主)⑴手段:①海盗式劫掠;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②进行商业战争。
③组织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拓展殖民地。
(英属东印度公司)④进行残酷的黑奴贸易。
2019高考历史复习考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2019高考历史复习考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https://img.taocdn.com/s3/m/e9e4a8530b1c59eef8c7b4ff.png)
2019高考历史复习考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1500年左右,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新航路开辟,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以新航路开辟为契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两次工业革命则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推动力,工业革命以蒸汽为动力,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为动力,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世界市场的发展和形成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统一的世界市场总体的形成大约经历了400年的时间。
世界市场的初级阶段是从15世纪末到18世纪60年代,这时的世界市场的地理范围是有限的。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是世界市场迅猛发展的时期,这时期整个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
因为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产业资本取代了商业资本,在世界市场上居支配地位,它促动了国际专业化分工及国际贸易的深化。
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是世界市场总体的形成时期,这时期的世界市场垄断资本占主导地位,形成了以金本位制为特征的多边贸易体系和世界货币。
世界市场的规模持续扩大,商品种类持续繁多。
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世界市场向多元化、多极化发展。
二次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分工出现细分的趋势,因而使国际分工形式发生很大变化,原来的部门间的分工向部门内分工转化,这使部门内贸易得到快速发展,出现经济世界化的特点。
此外,世界市场区域化、集团化发展日益明显,世界经济表现一体化、世界化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各国纷纷把先进技术用于出口商品的升级换代,所以,世界技术贸易市场发展非常迅猛,技术贸易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工业文明的“欧风美雨”吹到了中国。
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国家对中国实行商品输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复习课件5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复习课件5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https://img.taocdn.com/s3/m/fa65c66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6.png)
英国资产阶级将被迫在印度实行的一切,既不会使 人民群众得到解放,也不会根本改善他们的社会状况, 因为这两者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 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但是,有一点他们是一定 能够做到的,这就是为这两者创造物质前提。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 (l2分)
材料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 走到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 经济与 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 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 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 故称“三角贸易”。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 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 到达欧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 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 后,以这些黑人换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 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 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 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对早期殖民扩张原因及影响的认识
原因:欧洲列强之所以进行殖民扩张,归根 到底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影响:
对殖民国家:
(一)新航路的开辟
-------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二)早期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三)两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形成
资
本
主
开始出现 新航路的开辟
义
世
界
逐步扩展 殖民扩张与掠夺
市
场
的 形
初步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
成
和 发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https://img.taocdn.com/s3/m/4d8d926f02768e9951e73898.png)
工业文明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中国 (农业文明)
自然经济瓦解 近代企业产生 社会生活变化
欧洲 (工业文明)
新航路开辟 殖民扩张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形成
冲击
新阶级、新思想
……
什么是旧航路?
(1)从中国或印度出发,到中亚沿里海和黑海沿岸到达 小亚细亚转往欧洲。 (2)从印度出发,由海路到波斯湾,然后经两河流域抵 达地中海东岸。 (3)从中国出发,由海路进红海,然后陆路穿越苏伊士 地带前往埃及转往欧洲。
阅读教材P33,填下表:
人物
迪亚士 达· 伽马 哥伦布 麦哲伦
时间
1487 1497-1498 1492 1519
支持国家 葡萄牙
葡萄牙 西班牙
成就
到达好望角 绕过非洲到 达印度 抵达美洲 第一次环球 航行
西班牙
记忆技巧:
西往西
葡往东
时间顺序“的哥打折”
商品交换—— 欧洲销往美洲、非洲:酒类、布匹、武器、工 艺品……
政治:半殖半封开始 西起 方对 工中 业国 文的 明冲 崛击
经济:
小农经济解体
近代企业兴起
外资企业
洋务工业
思想:向西方学习
民族工业
(技术——制度——思想文化)
社会生活: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列强入侵→攫取特权→外国商品冲击→小农经济 解体,近代企业产生 1.资本主义入侵 (1)列强攫取经济特权
①黑人的反抗与斗争,打击了黑奴贸易。 ②工业革命开展,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 主义国家改变了剥削方式,变殖民地为其商品市 场和原料产地。 ③各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度的确立与完善,民主、 平等、人道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推动奴隶贸易的 废除。
殖民扩张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改变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https://img.taocdn.com/s3/m/4c1b9a1c650e52ea55189858.png)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一)考点提示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知识清单知识梳理新航路的开辟(1)原因经济因素:西方对东方黄金和物产的渴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切断了传统的东西方贸易通道。
政治因素:统治者希望扩张海外殖民地。
精神动力:天主教会希望传播天主教;人文主义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的推动。
客观条件: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进步(多桅帆船、罗盘针、航海图、武器装备);地理知识的提高(地圆学说);葡、西两国优越的地理位置。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急需资本原始积累和扩大商品市场。
(2)概况迪亚士:1488年开始,发现好望角,开辟沿非洲西海岸,由大西洋进入印度洋的航路,为以后开辟到达亚洲的航路奠定了基础。
达·伽马:1497年开始,开辟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的航路。
哥伦布:1492年开始,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麦哲伦率领的船队:1519~1522年,完成环球航行。
(3)影响推动地理大发现;证实地圆学说的正确性,促进科技进步。
加强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贸易中心和贸易方式发生变化。
推动早期殖民侵略。
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工业革命(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英国工业革命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条件:劳动力、生产技术(提供了可能性)、世界市场(提供了必要性);进程:时间——18世纪50年代至1840年前后;开始:“万能蒸汽机”的问世;部门:棉纺织→冶金→采煤→交通;动力: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生产组织形式:手工工厂出现;完成:1840年以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手工劳动。
2、工业革命的扩展到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等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
3、影响:(1)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2)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的变革;(3)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同时,工业革命在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技术、生产方式;(4)促进了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复习课课件
![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复习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43c0dc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ae.png)
2023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复习课课件pptCATALOGUE 目录•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案例分析•复习与总结01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代议制民主等政治体制的改革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
资本主义经济新航路的开辟、海外贸易的扩张和殖民地的掠夺,为工业革命积累了资本和市场需求。
技术积累手工工场的长期发展,为机器大工业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基础。
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纺织业珍妮机、水力纺纱机、自动织布机等新技术的发明,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能源领域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解决了动力问题,提高了生产能力。
交通运输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出现,缩短了时空距离,加速了商品流通。
03社会结构工业革命带来了阶级矛盾和社会不平等问题,推动了工人运动和社会改革的发展。
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01经济结构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产业结构,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02国际格局工业革命增强了英法等国的实力,推动了殖民扩张和领土争夺。
02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1列强入侵23列强入侵是工业文明崛起后,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侵略。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战争等方式,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割让土地、支付巨额赔款等,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列强入侵导致了中国的经济贫困、政治动荡和社会不稳定。
面对列强入侵,中国社会各阶层开始觉醒,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
戊戌变法是中国政府为了改革政治体制而开展的一场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推进民主化进程。
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了推翻封建专制而发起的一场革命,最终导致了清朝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洋务运动是中国政府为了自强而开展的一场运动,旨在引进西方技术、培养人才、发展工业等。
中国的反应与变革03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包括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社会不公等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
工业文明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01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2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2](https://img.taocdn.com/s3/m/b2a95c3a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e.png)
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交往更加频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
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的经济纽带逐渐形成。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19世纪中期,幕府统治结束和的“开国”,标志着世界市场形成。
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顶点,使世界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殖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在国际贸易中给予他国最惠国待遇,逐渐取消关税保护。
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
1 / 1。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https://img.taocdn.com/s3/m/23c2ff38aaea998fcc220e3d.png)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专题二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核心线索】1、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将世界连成了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2、西欧国家通过早期殖民扩张,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原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为工业革命的出现提供了前提。
3、两次工业革命后,亚、非、拉美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终于形成。
4、单元线索: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逐渐解体;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曲折发展。
◇【知识整合】一、新航路的开辟1、开辟新航路的背景:(1)、必要性(原因):①、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游记》欧洲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动机);③、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④、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⑤、思想因素: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潮一人文主义鼓励冒险、勇于开拓、进取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可能性(条件):①、科学技术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②、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过程:①、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暴风角);②、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直达印度;③、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④、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3、影响(1)、对世界:①、加强了欧洲同亚、非及美洲之间的联系,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②、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③、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2)、对欧洲:①、欧洲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②、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欧洲富国,西欧一些国家开始进行早期殖民扩张。
③、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最主要影响)二、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1、荷兰殖民扩张①、主要方式:进行海外贸。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https://img.taocdn.com/s3/m/26084e5cdd3383c4ba4cd258.png)
径) 影响
对殖民者(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资金和市场) 对殖民地(亚洲、非洲、美洲)(辨证分析 破坏性和建设性)
对世界而言: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世界地区间经济联系加
强。
整理ppt
延伸阅读:
《大国崛起》共12集,分别讲述了九个大国的兴衰历程它们分别是:
第一集:海洋时代(开篇•葡西)
第二集:小国大业(荷兰)
大
麦哲伦环球航行(1519)
发
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现
②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影响 ③西欧国家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④逐渐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对欧洲 对亚非美
⑤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整理ppt ⑥证实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对世界
重点突破: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人说它
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有人说它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也有人认为它是 殖民掠夺之路,以及人类思想震撼之路.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1.世界市场联系之路: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第三集:走向现代(英国上)
第四集:工业先声(英国下)
第五集: 激情岁月(法国)
第六集:帝国春秋(德国)
第七集:百年维新(日本)
第八集:寻道图强(俄国)
第九集:风云新途(苏联)
第十集:新国新梦(美国·上)
第十一集:危局新政(美国·下)
第十二集: 大道行思(结篇)。
《大国崛起》的导语写到: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
展的影响。
贯穿三课的主线是什么?
形成过程 1.开始形成 新航路开辟
资本主义
2.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
的形成
3.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
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 形成途径 界市场整的理p主pt 要途径。
高考历史复习——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高考历史复习——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https://img.taocdn.com/s3/m/9a3bdf76561252d380eb6eeb.png)
专题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考纲】1.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3)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以来的服饰和饮食等物质生活的变化及其原因;近代以来婚丧嫁娶等社会习俗和社交礼仪的变迁及其原因。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发展与更新的过程;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3)大众传媒的发展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考点突破典例讲练】考点一新航路的开辟例1 地圆说的流行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之一。
图5是新航路开辟不久一位德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它反映出( )A .世界各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B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C .人们对世界尚缺乏全面了解D .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日渐频繁解析:C .绘制地图即德国人眼中的世界,从地图可以看出这幅地图是不完整的,没有北美洲、非洲大陆、大洋洲等,时间又是新航路开辟不久,故选C 。
例2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这反映了当时( )A .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B .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C .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D .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结合基本史实分析选项。
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阶段复习课课件
![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阶段复习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59df4c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9a.png)
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1 2 3
改变生产方式
工业革命带来了机器化大生产方式,改变了传 统的手工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资 本主义国家得以快速发展。
世界经济中心转移
工业革命使得欧洲国家成为世界经济中心,掌 握了全球经济命脉,而其他国家则逐渐沦为附 庸。
推动全球化
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贸易和资本流动,促进了 全球化进程,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历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 国的冲击阶段复习课课件
2023-11-01
目录• 工业革命的背Fra bibliotek • 工业革命的过程 •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冲击 • 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启示 • 复习和巩固
01
工业革命的背景
工业革命的定义
工业革命是一段从18世纪中叶开始,以蒸汽机、纺织机械、机床等机械化生产设备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为特征的技术革命。
土地制度
中国的土地制度以封建地主所有制为主,农民只有 少量土地。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经济影响
01
02
03
贸易结构变化
经济结构变化
技术引进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西方国家 开始向中国大量出口工业品,导 致中国传统手工业品滞销。
工业革命推动了中国传统农业经 济的解体,大量农民失去土地, 被迫进入城市谋生。
中国开始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技 术,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
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
工业革命的发生需要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条件。其中,市 场的发展是工业革命得以发生的关键因素。
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欧洲市场不断扩大,商品需求量 不断增加。同时,政治制度的变化也为工业革命提供了 条件。
此外,技术的发展也是工业革命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 例如,蒸汽机的发明使得工厂不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纺织机械的出现则提高了生产效率。
工业文明的崛起及其对中国的冲击
![工业文明的崛起及其对中国的冲击](https://img.taocdn.com/s3/m/68df7e7e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5.png)
解析: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对美洲的殖民掠夺,促进了欧洲的发展,但对当地的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实行野蛮的种族灭绝政策,带来了更大的灾难。
答案:A
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10、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11、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12、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完美。。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9、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知识点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知识点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0c9e806529647d27285214.png)
必修II第二单元复习提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3、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4、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5、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6、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7、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8、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9、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与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工业文明的崛起(世界潮流)(一)、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了解)1、产生:欧洲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中国三大发明的影响(联系马克思的评述);14、15世纪首先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联系文艺复兴。
2、主要形式:(跟中国明代相同)一个是原来的手工业作坊主开始雇佣劳动力,成为资本家;另一个是商人投入生产领域,成为早期的资本家(包买商)3、影响:工业文明的起源(二)、新航路开辟(工业文明崛起的重要前提——资本原始积累的条件)1、开辟的原因:(1)经济根源: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2)社会根源:西欧对黄金和东方贵重商品(特别是香料)的追求(3)客观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强大,使原来的陆路受阻(4)马可波罗的影响和高额利润的刺激(5)文化动因:传播基督教的要求(6)文艺复兴的影响(推崇人文主义—→个人冒险精神)[注意: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是相互影响的]开辟的条件:(7)西班牙、葡萄牙王权的强化,提供了保障(8)生产力的进步——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可联系指南针的应用)(9)知识的进步——地图的绘制、地圆学说的提出等2、开辟的过程(1)方向;葡萄牙向东、西班牙向西(2)具体人物(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同学们自己整理表格记忆] (3)对比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①目的:开辟新的贸易航路(经济);宣扬国威,加强友好往来(政治)②性质: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封建制度下的贡赐贸易③规模:新航路规模小、人少、船小;郑和规模庞大人数众多④时间:郑和下西洋历时长,且早半个世纪⑤影响:新航路促进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郑和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但无益于国计民生3、影响:(1)全球角度:①在欧、亚、非、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②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经济体系,人来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的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https://img.taocdn.com/s3/m/d7395e3fa45177232f60a26c.png)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概述】一、工业文明的崛起(一)含义:农耕文明:政治: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商业为补充思想:儒家思想是封建传统主流思想具有保守性科技:传统科技领域、科技无转化生产力工业文明:政治: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经济:工业生产思想: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等)科技:近代自然科学、科技转化生产力(工业革命)(1、资本主义发展及影响是怎样的?2、资本主义的扩张性?)☆(二)过程及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开始形成 15世纪末~18世纪中期新航路开辟后和早期殖民扩张初步形成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最终形成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二、对中国冲击(1、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是怎样一步一步加深的?2、中国近代化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历程?)1.经济结构变动:(鸦片战后~1949年)(1)自然经济解体(仍占主导),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2)近代工业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19世纪70年代~1949年)(3)经济成分逐渐多样化(外国资本、民族资本、官僚资本)2.社会生活变迁:衣、食、住、行、礼等方面变化3.政治制度冲击:政治民主化道路的探索(必修一)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15C末~16C:明朝)【考纲要求】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
2.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知识线索】一、新航路??的开辟1.背景(1)经济根源: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根)(2)社会根源:欧洲人对贵金属和香料的强烈渴望。
(3)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使东西方商路受阻(直)(4)宗教因素:传播基督教是海外扩张的重要推动力。
(5)客观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具备了远洋航海的条件,罗盘针的运用等。
(6)主观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扶持,航海家的探险精神。
【名词解释】1、新航路和商业危机??(1)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及其对中国的冲击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及其对中国的冲击](https://img.taocdn.com/s3/m/ea0c6cfd770bf78a6529542b.png)
D
1、从欧洲出发最先到达东方国家的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迪亚士 达 伽马 C.麦哲伦 D.哥伦布 麦哲伦 哥伦布
B A
2、新航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相比,共同之处 、新航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相比, 有 ①都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 ②都使用了 中国发明的指南针 ③都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 重大影响 ④都以寻找黄金为目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①② ②③ ③④ ①④
1492
哥伦布
15191519-1522 麦哲伦 葡萄牙
环球航行
西班牙王 室
1487 葡萄牙 里斯本
好望角
葡萄牙 里斯本 卡里库特 马林迪 达·伽马
1497年 1497年 葡萄牙
达·伽马
好望角
印度
哥 伦 布
发现了中美洲地峡和 南美洲大陆。 南美洲大陆。 1492年 1492年 洪都拉斯 哥伦布 欧洲——美洲 欧洲 美洲
3、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是( ) 、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是( A.英国、法国 英国、 B.西班牙、意大利 西班牙、 英国 西班牙 C.西班牙、葡萄牙 西班牙、 D.葡萄牙、德意志 葡萄牙、 西班牙 葡萄牙
C
4、对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对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表述中, A.时间是1519~1522年 时间是1519 A.时间是1519~1522年 B.支持他远航的是西班牙王室 B.支持他远航的是西班牙王室 C.他是葡萄牙人 C.他是葡萄牙人 D.他绕地球一周回到了葡萄牙 D.他绕地球一周回到了葡萄牙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关于世 界联系Biblioteka 强的话选择题T35
专题 7 │ 专题备考引擎
高频考点
高考试卷 2010年安徽 2010年安徽 2010年上海 2010年上海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岳麓版][复习课件)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岳麓版][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e105db050876323112126e.png)
商品在中国享有与中国商品和第三国商品同 等的关税
二、大量洋货涌入中国:
1、原因:列强获得大量政治经济特权 2、从滞销到畅销: 滞销(19世纪40-60年代) ①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②盲目的输入③白银外 流导致人民购买力下降 畅销(19世纪60年代以后) ①列强攫取了更多特 权(低关税和子口税,更多的通商口岸) ②产品适合中国市场,物美价廉
三、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步变动瓦解
1、原因:资本主义的入侵 2、瓦解表现---家庭手工业的破产及其与农业的分离 (1)外国机制棉纺织商品的倾销,导致城乡家庭手工棉 纺织业的衰败及其与农业的分离—小农经济瓦解的 标志 (2)外国资本加强对中国原料的掠夺,中国农产品商品 化迅速发展 (3)小农经济解体速度不同,导致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 极不平衡。(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差距拉大) (4)中国逐步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 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经济走向全球化) (5)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买办阶层的兴起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 和对中国的冲击
单元线索----两条线索
一、工业文明的崛起
(一)新航路的开辟 7 (二)早期殖民扩张 8 (三)两次工业革命 9 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民族危机日益加剧;客观上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0、11、12、13、
二、对中国的冲击
产生了消极的恶果(为主);同时也产 生了客观上的进步影响。
7、评价: (1)局限性:存在着种种弊端,其结果也未能达 到“自强”“求富”的目的。(根本原因:没有改 变中国落后的根源——腐朽的封建制度) (2)积极意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推动了中 国的近代化。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 验。 ②培养了一批科技外交人才。 ③刺激了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 ④为中国军事近代 化创造了条件。 ⑤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 义的经济侵略。 知识扩展:早期民用工业的创办形式大多为官 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属于官僚资本(后来如民国 时期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四大家族)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的冲击
![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的冲击](https://img.taocdn.com/s3/m/b1c912cb2cc58bd63186bdab.png)
C.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大众传媒的进步
交通
1.铁路事业的发展: ①诞生:1881年唐胥铁路②发展:1909年京张铁路,铁路史上 的里程碑;建国后飞速发展。 2.水运事业的兴衰: ①诞生: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②发展:1900年民间兴办各种轮 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在列强的排挤下艰难求生;新中国成立后国 家统一管理,或较快发展。③衰落:20世纪90年代 3.航空: ①开始: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 业的开始;②1918年中国航空事业真正起步;③1920年中国首 条航线北京至天津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 4.特点: ①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一定发展② 受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带有半殖民地色彩③地域之间的发展 不平衡
5.日益萎缩
时间:抗战时期(1937--1945) 原因:①日本的侵略;
②官僚资本的压榨;
表现:在沦陷区,民族企业或毁灭或被吞并; 在国统区,大量企业倒闭;
6.陷入绝境
时间: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原因:①美国经济侵略加剧;
②官僚资本垄断经济,挤压民族工业; ③国民政府征收苛捐杂税; 表现: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
3.影响:
①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基础。自然经济的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从 根本上冲击着封建制度,客观上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发展,使中国社会 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②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市场; ③是列强侵华的结果之一。中国社会的商品化程度虽增强了,但中国经 济却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3.特点
①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 ②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加快而不断加深; ③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 ④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42
1840 洋装、西餐 西式住宅出现 师夷长技 以制夷
太平天 国运动 八国联 军侵华
洋务 运动
近代报刊 出现,水 运近代化 新文化运动
甲午战争
维新思潮
义和团运动 1898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1900 民族资本 主义初步 发展 维新变 法运动 三民主义
1911 民族资本主 义迅速发展
1915 马克思主 义的传播
知识梳理: 第四阶段
现代化新发展(1919--1927)
政治: 1919五四运动、1921中共“一大” 、 1922“二大、1924
国民党一大、国共合作 、国民革命。
经济: 思想: 世界:
一战后,民族工业萧条下去 孙中山新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国山东问题、《九国公约》 1926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7第一座私营广播 电台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变化
近代
衣 食 住
女装:旗袍等;男装: 长袍、西服、中山装等
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新中国成立后
中山装、 列宁装、 连衣裙 军装 干部服
改革开放以来
异彩纷呈、多元化、 个性化
19世纪40年代起,西餐 传入,中西餐并行于世
鸦战后,出现西式住宅, 中西合璧。30年代京津 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
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主题: 反侵略,求独立 (政治) 反专制,求民主 (政治) 创实业,求富强 (经济) 学西学,求进步 (思想文化)
1853年,马克思在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说: “英国在印度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 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那么,工业革命后,英国等 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给中国带来那些影响呢? 试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个方面说明.
近代化新道路的实践 (1927--1949)
政治: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 1927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红军
长征、1935遵义会议、抗日战争、1945中共七大。1942年解放区 土改,1946全面内战爆发时间和粉碎国民党进攻、三大战役、渡 江战役;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经济: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官僚资本主义经济(1927---1949)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破坏性使命”
政治上: 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领土、领海、司
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使中国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 经济上: 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思想上: 侵略者的船坚炮利,使“天朝上国”的迷梦破灭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思想: 维新变法思想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主共和,实业救国,陈独 秀等的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史实 世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瓜分狂潮),一战,俄国十月革命 中山装;婚姻、丧葬和其他社会风俗的变化。1896上海放映、1905年 社会生活: 拍摄电影,1906无线电报、有轨电车,20世纪初自行车出现在城市的大街 小巷。维新运动时期的报纸《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民国时期 通俗性报刊的活跃和电影 阶段特征: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近 代化的主角,他们将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 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最突出是在政治领域开创性地建立了共和 制,经济上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在甲午战 后到一战期间有了长足的发展,思想文化的近代化也有突破,开始由传统文化 向近代化转型。社会生活,世俗文化方面正式进入“中西合璧”阶段
社会生活: 20年代改良旗袍、民航事业起步、1924年上海公共汽车、 阶段特征阐释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中国无产阶 级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近代化的主角,中国共产党成 立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 发动国民革命,开 创中国近代化的新纪元,近代化进入全新阶段。
知识梳理:
第五阶段
工业文明冲击下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将中国变化放到世界大背景下(工业文明的冲击)去认识
近代化史观认为:
近代化进程一般指在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下,人类社会 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主要包括经济的 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大 众化等。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是与中国走向衰败、沦为半殖民地以及各 种革命运动连绵不断的过程重叠在一起的。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与 革命化,实质上都是中国近代化总进程中旧体制向新体制转变的 特殊形式。
中国社会进一步沉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国工业近代化起步,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 近代化运动集中在经济方面。这一阶段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 中产生;社会生活上,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在生活中逐渐推广
知识梳理:
第三阶段
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阶段 (1895—1919前)
政治: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 革命: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临时约法》 颁布、袁世凯窃取政权,北洋军阀统治,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工 业 文 明 对 中 国 的 冲 击
政治
独立自主-半殖半封 人民反帝反封建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经济
近代工业兴起 思想 社会生活 向西方学习
洋务运动 民族资本
衣食住行 风俗习惯
鸦片战争
自然经济 逐渐解体
第二次鸦 片战争 1851
1856
中体西 用思想
民族资 本主义 产生
早期维 新思想
瓜分狂潮 1894
1840—1860年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下,中国社会在不自觉地孕育着进步因 素,但传统自然经济根深蒂固,专制势力仍很强大,广大的中国人思想仍然僵化, 近代化的历程也并没有真正开始,但中华文明出现新的拐点。
知识梳理:
政治:
第二阶段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1860--1895)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左宗棠收复新疆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中体西用”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洋务运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经济:
思想:
世界: 中国经济进一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资本输出
社会生活: 1865第一艘轮船、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1866邮政、
1873《昭文新报》1877有线电报、1882电话、19世纪中后期 自行车传入,铁路较快发展
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
政治:中国社会开始一步步沉沦,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中国人民开始了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斗争 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新的经济因素尚初在萌芽状态。 思想: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接触,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开始主 张向西方学习,开启了民智,专制势力仍很强大,广大的中国人思想仍然僵化。 从世界角度看: 中国开始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社会生活上:外国生活方式开始进入中国
“建设性的使命”
经济上: 近代工业产生(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 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
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破坏性使命”
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马关条约》到《辛丑条 约》的签订,使中国逐步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民族危机加深。 经济上: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向中国输出资本和掠 夺原料,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思想: 毛泽东思想(工农武装割据 ) 世界: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 社会生活: 1928近代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
阶段特征阐释: 1927年开始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近代化艰难进行,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近代 化有所发展,抗战时期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 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 本阶段近代化重点在政治领域: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近代化的历史任务,1949 年中国人民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新中国,为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风俗 改变婚姻制度等;改变 习惯 婚丧仪式、社交礼仪等
恋爱自由 婚姻自主
火葬
各种娱乐休闲活动成为 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
1919
交通、航空、婚姻、社会习俗不断变化
知识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经济:
第一阶段
中华文明的拐点 (1840--1860)
政治: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三元里抗英、太平天国运动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思想: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 世界(整体史观):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社会生活上: 西装、西餐、西式住宅的传入;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建设性的使命”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 政治上: 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 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在中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 经济上: 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 一步发展 思想上: 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资产阶级维新派 的维新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激进民 主主义者的民主与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