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的冲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42
1840 洋装、西餐 西式住宅出现 师夷长技 以制夷
太平天 国运动 八国联 军侵华
洋务 运动
近代报刊 出现,水 运近代化 新文化运动
甲午战争
维新思潮
义和团运动 1898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1900 民族资本 主义初步 发展 维新变 法运动 三民主义
1911 民族资本主 义迅速发展
1915 马克思主 义的传播
知识梳理: 第四阶段
现代化新发展(1919--1927)
政治: 1919五四运动、1921中共“一大” 、 1922“二大、1924
国民党一大、国共合作 、国民革命。
经济: 思想: 世界:
一战后,民族工业萧条下去 孙中山新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国山东问题、《九国公约》 1926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7第一座私营广播 电台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变化
近代
衣 食 住
女装:旗袍等;男装: 长袍、西服、中山装等
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新中国成立后
中山装、 列宁装、 连衣裙 军装 干部服
改革开放以来
异彩纷呈、多元化、 个性化
19世纪40年代起,西餐 传入,中西餐并行于世
鸦战后,出现西式住宅, 中西合璧。30年代京津 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
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主题: 反侵略,求独立 (政治) 反专制,求民主 (政治) 创实业,求富强 (经济) 学西学,求进步 (思想文化)
1853年,马克思在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说: “英国在印度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 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那么,工业革命后,英国等 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给中国带来那些影响呢? 试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个方面说明.
近代化新道路的实践 (1927--1949)
政治: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 1927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红军
长征、1935遵义会议、抗日战争、1945中共七大。1942年解放区 土改,1946全面内战爆发时间和粉碎国民党进攻、三大战役、渡 江战役;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经济: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官僚资本主义经济(1927---1949)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破坏性使命”
政治上: 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领土、领海、司
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使中国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 经济上: 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思想上: 侵略者的船坚炮利,使“天朝上国”的迷梦破灭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思想: 维新变法思想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主共和,实业救国,陈独 秀等的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史实 世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瓜分狂潮),一战,俄国十月革命 中山装;婚姻、丧葬和其他社会风俗的变化。1896上海放映、1905年 社会生活: 拍摄电影,1906无线电报、有轨电车,20世纪初自行车出现在城市的大街 小巷。维新运动时期的报纸《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民国时期 通俗性报刊的活跃和电影 阶段特征: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近 代化的主角,他们将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 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最突出是在政治领域开创性地建立了共和 制,经济上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在甲午战 后到一战期间有了长足的发展,思想文化的近代化也有突破,开始由传统文化 向近代化转型。社会生活,世俗文化方面正式进入“中西合璧”阶段
社会生活: 20年代改良旗袍、民航事业起步、1924年上海公共汽车、 阶段特征阐释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中国无产阶 级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近代化的主角,中国共产党成 立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 发动国民革命,开 创中国近代化的新纪元,近代化进入全新阶段。
知识梳理:
第五阶段
工业文明冲击下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将中国变化放到世界大背景下(工业文明的冲击)去认识
近代化史观认为:
近代化进程一般指在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下,人类社会 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主要包括经济的 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的科学化、大 众化等。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是与中国走向衰败、沦为半殖民地以及各 种革命运动连绵不断的过程重叠在一起的。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与 革命化,实质上都是中国近代化总进程中旧体制向新体制转变的 特殊形式。
中国社会进一步沉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国工业近代化起步,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 近代化运动集中在经济方面。这一阶段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 中产生;社会生活上,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在生活中逐渐推广
知识梳理:
第三阶段
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阶段 (1895—1919前)
政治: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 革命: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临时约法》 颁布、袁世凯窃取政权,北洋军阀统治,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工 业 文 明 对 中 国 的 冲 击
政治
独立自主-半殖半封 人民反帝反封建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经济
近代工业兴起 思想 社会生活 向西方学习
洋务运动 民族资本
衣食住行 风俗习惯
鸦片战争
自然经济 逐渐解体
第二次鸦 片战争 1851
1856
中体西 用思想
民族资 本主义 产生
早期维 新思想
瓜分狂潮 1894
1840—1860年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下,中国社会在不自觉地孕育着进步因 素,但传统自然经济根深蒂固,专制势力仍很强大,广大的中国人思想仍然僵化, 近代化的历程也并没有真正开始,但中华文明出现新的拐点。
知识梳理:
政治:
第二阶段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1860--1895)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左宗棠收复新疆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中体西用”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洋务运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经济:
思想:
世界: 中国经济进一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资本输出
社会生活: 1865第一艘轮船、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1866邮政、
1873《昭文新报》1877有线电报、1882电话、19世纪中后期 自行车传入,铁路较快发展
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
政治:中国社会开始一步步沉沦,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中国人民开始了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斗争 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新的经济因素尚初在萌芽状态。 思想: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接触,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开始主 张向西方学习,开启了民智,专制势力仍很强大,广大的中国人思想仍然僵化。 从世界角度看: 中国开始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社会生活上:外国生活方式开始进入中国
“建设性的使命”
经济上: 近代工业产生(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 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
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破坏性使命”
政治上: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马关条约》到《辛丑条 约》的签订,使中国逐步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民族危机加深。 经济上: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向中国输出资本和掠 夺原料,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思想: 毛泽东思想(工农武装割据 ) 世界: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 社会生活: 1928近代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
阶段特征阐释: 1927年开始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近代化艰难进行,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近代 化有所发展,抗战时期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 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 本阶段近代化重点在政治领域: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近代化的历史任务,1949 年中国人民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新中国,为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风俗 改变婚姻制度等;改变 习惯 婚丧仪式、社交礼仪等
恋爱自由 婚姻自主
火葬
各种娱乐休闲活动成为 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
1919
交通、航空、婚姻、社会习俗不断变化
知识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经济:
第一阶段
中华文明的拐点 (1840--1860)
政治: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三元里抗英、太平天国运动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思想: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等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 世界(整体史观):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社会生活上: 西装、西餐、西式住宅的传入;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建设性的使命”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 政治上: 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 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在中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 经济上: 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 一步发展 思想上: 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资产阶级维新派 的维新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激进民 主主义者的民主与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