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与地狱比邻教案
《天堂与地狱比邻》教案副本
《天堂与地狱比邻》教案-副本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引起学生对天堂与地狱概念的兴趣。
1.2 引导学生思考天堂与地狱在人类文化和宗教中的重要性。
1.3 分配阅读材料:《天堂与地狱比邻》一文。
第二章:文学作品分析2.1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天堂与地狱比邻》一文,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2.2 学生讨论并分析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探讨其对天堂与地狱的描绘。
2.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天堂与地狱形象对社会和个人价值观的影响。
第三章:宗教文化探讨3.1 教师介绍世界主要宗教对天堂与地狱的理解,引发学生对不同文化观念的思考。
3.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不同宗教对天堂与地狱的描述和信仰。
3.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宗教对人类行为和社会道德的影响。
第四章:哲学思考4.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天堂与地狱的存在对于人类的意义,探讨其对人类行为和选择的引导作用。
4.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天堂与地狱存在的不同观点和思考。
4.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对于天堂与地狱的理解和信仰。
第五章:实践与应用5.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天堂与地狱的概念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提高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5.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如何实践天堂与地狱概念的想法和计划。
5.3 教师总结并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行善、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第六章:比较研究6.1 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文化、宗教中的天堂与地狱概念进行比较研究。
6.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各种天堂与地狱概念的异同,并分享比较研究的结果。
6.3 教师总结学生的比较研究成果,强调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
第七章:作品创作与展示7.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对天堂与地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一篇关于天堂与地狱的故事、诗歌或散文。
7.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分享对天堂与地狱的思考和感悟。
7.3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天堂与地狱比邻 教案教学提纲
天堂与地狱比邻教案天堂与地狱比邻教案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与结构。
2、能力目标:学习用寓言、用举例、用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感受来阐述观点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领会作者所阐述的观点,把握作者职业成功的关键要素,培养热爱工作的态度。
检查学生出勤;提醒学生准备好上课所需学习用品、做好上课准备。
巡视、检查、提醒。
1、复习检查上周所学内容,讲评作业。
2、导入带领学生做一个关于“测试你的工作态度”的心理测试,请几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测试结果。
给出一些线索,让同学们猜猜是哪个人物:他是人类第一个亿万富翁他被称作“石油大王”比尔.盖茨把他作为自己唯一的崇拜对象公布答案:洛克菲勒展示作者给儿子的38封家书:洛克菲勒是怎样创造这样的奇迹的呢?这与洛克菲勒的财富观和对子女的教育观息息相关——热爱工作、崇尚节俭,并热衷于慈善事业。
这些,在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第三封信。
这是一封家书,也是一篇说理性散文,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企业家是如何看待劳动、看待职业,又是如何对待自己工作的点点滴滴。
第12课天堂与地狱比邻一、介绍作者约翰“洛克菲勒(1839-1937)出生于纽约州哈得逊河畔的一个名叫杨佳的小镇。
他的父母,个性截然不同:母亲是个一言一行都皈依《圣经》的虔诚的基督教徒,她勤快、节俭、朴实,家教严格;而父亲却是个讲究实际的花花公子,他自信、好冒险,善交际。
洛克菲勒作为长子,他从父亲那里学会了讲求实际的经商之道,又从母亲那里学到了精细、节俭、守信用、一丝不苟的长处,这对他日后的成功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在商业界,提起美国洛克菲勒家族的财富盛名,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来形容绝不为过。
这个迄今已繁盛了六代的“世界财富标记”与美国乃至国际政经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朗读课文,正音释义学生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正音释义:1.磐(pán )石:厚而大的石头。
5《天堂与地狱比邻》教案
《天堂与地狱比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观点。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道德和价值观等话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感和节奏。
2.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难点、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涉及的人生、道德和价值观等话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或引导学生回顾相关文学作品,引出本课的主题《天堂与地狱比邻》。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3. 课文解析: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涉及的人生、道德和价值观等话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5. 总结: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或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主题讨论:评估学生在主题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深度、表达能力等。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天堂与地狱比邻》的文本。
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课文朗读或相关视频资料。
3.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文学作品的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阅读其他文学作品,与《天堂与地狱比邻》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作者对人生、道德和价值观的阐述。
2. 创意写作:鼓励学生以《天堂与地狱比邻》为主题,进行创意写作,可以是短文、诗歌或剧本等形式,以此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天堂与地狱比邻》的读后感,谈谈自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八、教学反馈1. 通过课堂观察和作业批改,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写作能力。
《天堂与地狱比邻》教案
教 具
多媒体课件
作业拟用时
30分钟
教学过程设计
课 后 小 结
※学材
课本、多媒体出示的相关文字、视频等材料。
※引导问题
1.洛克菲勒写这封信的良苦用心是什么?单从这封信本身看,你认为洛克菲勒的儿子能理解父亲的用心吗?为什么?
2.作者在信中说:“工作是一项特权,它带来比维持生活更多的内容。工作是所有生意的基础,所有繁荣的来源,也是天才的塑造者。”你是如何理解这段话的?
(1)作者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的?从中他获得了哪些收获?这对我们未来的职业生活都有哪些启迪?
(2)一位来自农村的保姆,用10年的时间实现了自己的梦。2009年,她在上海买了一小套房子,将丈夫接来上海,在她雇主的公司打工;这年,她的女儿也考进了上海的一所大学。10年间,她从来没有失业过,在雇主良好的口碑中先后服务过20多个家庭。最后,她被介绍给现在的雇主,成为这个家庭3个家政服务员的主管。面对记者的镜头,她说:10年前,她的梦想就是能够在这个大都市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现在她终于实现了。当问及现在的梦想时,她说:希望女儿毕业后也能留这个城市,像自己一样快乐地工作。
5分钟
板书设计
天堂与地狱比邻
洛克菲勒
工作是一项特权
工作是一种信念
工作是一种态度
北京市应用高级技工学校
2016~2017学年 第一学期
教 案
课程名称:语文
授课班级:16数控 16机电
规定学时:2
应有教案:1
实有教案:1
教师姓名:王莹
课 程
语文
授课教师
王莹
课题章节
《天堂与地狱比邻》
审 批
授课班级
16机电 16数控
12语文教案--天堂与地狱比邻
※学材
课本、多媒体出示的相关文字、视频等材料。
※引导问题
1.洛克菲勒写这封信的良苦用心是什么?单从这封信本身看,你认为洛克菲勒的儿子能理解父亲的用心吗?为什么?
2.作者在信中说:“工作是一项特权,它带来比维持生活更多的内容。
工作是所有生意的基础,所有繁荣的来源,也是天才的塑造者。
”你是如何理解这段话的?
3.作者在信的最后说:“检视一下你的工作态度,那会让我们都感觉愉快。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4.找出能揭示这封信核心思想的一个句子,说说你的理由和理解。
※效果检查
1.基础测试
2.心得笔记
3.生活连线
4.习题册作业
※评价
综合你在研讨探究、心得笔记、创意讲谈、生活连线四个模块的学习情况核定本单元成绩:为□A(优)□B(较优)□C(合格)□D(不合格)。
最新中职语文授课教案:天堂与地狱比邻
一、字词:
繁文缛节:繁琐而不必要地礼节。
磐石:厚而大地石头。
二、文章背景资料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1839年7月8日–1937年5月23日)美国资本家,也是上世纪第一个亿万富翁,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人们对他毁誉参半。他极为沉默寡言、神秘莫测,一生都在各种不同角色和层层神话的掩饰下度过。《福布斯》网站曾公布过“美国史上15大富豪”排行榜,最终约翰·洛克菲勒名列榜首。他创建标准石油公司,实际上就是美国石油业的开始。
2、找学生朗读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工作信念才获得成功的意义。
3、找三位同学表演三位不同石匠工作态度,让大家一起讨论那个石匠最值得你欣赏?他的工作态度带给你什么样的反思?
4、人生的天堂或地狱其实就掌握在谁的手里?为什么?
这篇书信体说理散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11段):开篇寓言故事引出工作对于一个人的意义——失去工作就等于失去快乐。
第二部分(第12-19段):提出观点:热爱工作是一种信念。
第三部分(第20-23段):工作是一种态度,它决定了我们快乐与否——天堂和地狱都由自己建造。
第四部分(第24段):再次强调工作态度的重要性。
五、课文探究
1、洛克菲勒写这封信的良苦用心是什么?单从这封信本身看,你认为洛克菲勒的儿子能理解父亲的用心吗?为什么?
(2)学会感恩,学会从底层做起,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3、作者在信的最后说:“检视一下你的工作态度,那会让我们都感觉愉快。”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讨论明确:
(1)你做了就能对工作产生愉快的感觉。
(2)你做了,我就会愉快。
(3)你对工作感到愉快了,我就会因此更加愉快。
《天堂与地狱相邻》教案
《天堂与地狱相邻》教案天堂与地狱相邻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介绍并探讨文学作品《天堂与地狱相邻》的重要主题和教学方法。
该作品讲述了一个关于善与恶、天堂与地狱的故事,增加学生们对道德和人性的思考。
教学目标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 理解并分析《天堂与地狱相邻》的核心主题;- 探讨作品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通过文学作品对人性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和判断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教学活动1. 首先,给学生介绍《天堂与地狱相邻》的故事背景和作者简介。
让学生了解作品的上下文,并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了解。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作品中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
随后,每个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3. 个人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作品主题的短文,包括对人性、道德以及天堂与地狱的思考。
鼓励学生从个人经历或其他文学作品中寻找例证来支持他们的观点。
4. 小组辩论:让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就作品中的某个道德问题展开辩论。
辩论过程中,要求学生提出合理的论点,并能够相互倾听、回应对方的观点。
促进学生思辩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5. 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对作品的展示。
他们可以通过演讲、小剧场或其他形式将作品中的情节和主题呈现给全班同学。
这样的展示不仅加深理解,还提升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6. 闭幕讨论:在教学结束前,开展一次总结性的讨论,让学生回顾他们在研究期间的体验和收获。
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提出问题和意见,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建议。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 检查学生的个人作业,评估他们对作品主题、道德和伦理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辩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辩论技巧;- 评估学生在展示中对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收集学生在闭幕讨论中的反馈和建议,用于教师的教学改进。
《天堂与地狱比邻》教案副本
《天堂与地狱比邻》教案-副本第一章:引言1.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的。
激发学生对天堂与地狱比邻这个话题的好奇心和兴趣。
1.2 教学内容:课程主题介绍:天堂与地狱比邻课程目标介绍:探索天堂与地狱的关系,理解它们在人类文化中的意义。
1.3 教学步骤:1.3.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天堂和地狱的概念。
1.3.2 介绍课程主题:简述天堂与地狱比邻的概念和本课程的目的。
1.3.3 激发兴趣:分享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趣闻,让学生对天堂与地狱比邻产生兴趣。
第二章:天堂的观念2.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天堂的定义和不同文化中的天堂观念。
引导学生思考天堂的意义和价值。
2.2 教学内容:天堂的定义和特点不同文化中的天堂观念2.3 教学步骤:2.3.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天堂的定义和意义。
2.3.2 讲解天堂的定义:详细解释天堂的概念和特点。
2.3.3 介绍不同文化中的天堂观念:分享不同文化和宗教对天堂的理解和描述。
第三章:地狱的观念3.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狱的定义和不同文化中的地狱观念。
引导学生思考地狱的意义和价值。
3.2 教学内容:地狱的定义和特点不同文化中的地狱观念3.3 教学步骤:3.3.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地狱的定义和意义。
3.3.2 讲解地狱的定义:详细解释地狱的概念和特点。
3.3.3 介绍不同文化中的地狱观念:分享不同文化和宗教对地狱的理解和描述。
第四章:天堂与地狱的关系4.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天堂与地狱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天堂与地狱的关系对人类的意义。
4.2 教学内容:天堂与地狱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天堂与地狱关系对人类的意义4.3 教学步骤:4.3.1 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天堂与地狱之间的关系。
4.3.2 讲解天堂与地狱的关系:详细解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4.3.3 探讨天堂与地狱关系对人类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关系如何影响人类的行为和价值观。
5《天堂与地狱比邻》教案
5《天堂与地狱比邻》教案教案:《天堂与地狱比邻》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者以及小说的背景知识;2.掌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发展;3.分析和解读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发展;2.分析和解读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2.分析和解读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法、讲解探究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出示小说的封面,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小说的内容;2.引导学生回顾自己阅读过的名著,询问学生对于小说《天堂与地狱比邻》的期待。
Step 2:了解背景知识(15分钟)1.分享小说的作者和作家的相关信息,如姓名、生平等;2.介绍小说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Step 3:阅读和理解(3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小说的开头部分,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读后感;2.学生独立阅读小说的后续部分,并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题;3.小组内学生分享彼此的理解和观点。
Step 4:主题和意义解读(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并提出相关问题;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准备展示中的解读和观点;3.学生进行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Step 5:延伸拓展(10分钟)1.鼓励学生选择其他作品或名著,进行阅读并进行比较和分析;2.引导学生参与相关的讨论和撰写读书笔记。
Step 6:课堂总结(5分钟)1.教师进行小结,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学生进行课堂反馈,回答教师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疑惑。
六、教学反思:。
《天堂与地狱比邻》教案
(1)主要论据
1)一则欧洲寓言。作者以这则寓言开篇,是为了引出工作对于一个人的意义——失去工作就等于失去快乐。
2)“我”从未品尝过失业滋味的事实。表明自己从不把工作视为苦役,相反能够从工作中找到无限快乐。
(2)语句的含意
“特权”在这里是指,工作除了作为生活主要来源之外,还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可以从工作中学到经商的方法;二是工作可以创造出除去生活需要之外的更多财富;三是工作可以发掘人的潜能,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而富有智慧。
明确:
(1)主要论据
三个石匠对待工作的态度。同样的工作,三种不同的态度,决定了三种不同的人生感受,作者意在说明工作态度决定人生快乐与否。
2.阅读第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为论述“热爱工作是一种信念”,作者列举了哪些主要论据?这些论据各有什么作用? 。
(2)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1)不管一个人的野心有多么大,他至少要先起步,才能到达高峰。
2)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劳苦的最高报酬,不在于我们所获得的,而在于我们会因此成为什么。
明确:
课时
2
班级
19中技
授课方法Βιβλιοθήκη 与步骤授课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步骤:
1.知识回顾
2.导入新课
3.新课教学
4.课堂小结
5.拓展练习
6.布置作业
作业题数
1
拟用时间
80min
教
学
目
标
通过学习:
1.让学生了解作者,理解课文内容与结构。
2.使学生掌握用寓言、用举例、用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感受来阐述观点的写作方法。
(2)句子理解
1)这句话指出,要想成功,必须从头做起,逐步进行。
《天堂与地狱比邻》教案副本
《天堂与地狱比邻》教案-副本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天堂与地狱比邻》是一部描绘人类内心世界的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在天堂和地狱之间的徘徊,探讨了人性、道德、信仰等主题。
本课程旨在通过分析这部小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生意义,提升文学素养。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了解《天堂与地狱比邻》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掌握小说中的关键人物和情节。
1.2.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2.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人生意义,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章:作者及作品背景2.1 作者简介(此处可填写作者的姓名、生平、代表作品等信息)2.2 作品背景(此处可填写作品的创作背景、历史背景、主题等信息)第三章:小说情节梳理3.1 主要人物(列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关系)3.2 故事梗概(概括小说的情节发展,可用表格、流程图等形式呈现)3.3 关键情节分析(分析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如转折点、高潮等)第四章:主题探讨4.1 人类内心世界的探讨(分析小说中对人性、心理的描绘,如主人公的内心挣扎等)4.2 道德与信仰的考量(分析小说中对道德、信仰的探讨,如主人公在面临困境时的选择等)4.3 人生意义的启示(总结小说对人生意义的启示,如追求幸福、珍惜生活等)第五章:教学实践5.1 课堂讨论(设计关于小说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的讨论题目,激发学生思考)5.2 写作练习(布置与小说主题相关的写作任务,如写一篇读后感、心得体会等)5.3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如表演小说中的片段、制作海报等)第六章:文学技巧分析6.1 叙述手法(分析小说采用的叙述手法,如顺叙、倒叙、插叙等)6.2 人物塑造(探讨作者如何通过细节、对话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6.3 象征与隐喻(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元素,如天堂、地狱的象征意义等)第七章:章节感悟与启示7.1 章节内容回顾(回顾每个章节的主要内容,提炼重点信息)7.2 感悟与启示(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哲理和生活启示)第八章:拓展阅读与推荐8.1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与《天堂与地狱比邻》主题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诗歌等)8.2 学术研究资料(提供与小说相关的学术研究资料,如评论文章、论文等)第九章:课程总结与评价9.1 课程收获(总结学生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技能和人生哲理)9.2 学生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成果等进行评价)9.3 改进建议(针对课程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第十章:教学资源与拓展10.1 教学资源(整理课程中所使用的教学资源,如教材、课件、视频等)10.2 拓展活动(设计课后拓展活动,如参观相关展览、举办文学讲座等)10.3 课程推荐(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推荐相关的课程或活动)重点解析教案《天堂与地狱比邻》副本涵盖了从课程介绍到教学资源与拓展的十个章节。
5《天堂与地狱比邻》教案
《天堂与地狱比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天堂与地狱比邻》这篇文章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2)培养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3)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主题;(2)运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探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理解天堂与地狱比邻的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关注人生,思考人生价值;(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面对困境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及作者简介(1)介绍文章背景,让学生了解文章创作的年代及社会环境;(2)简介作者生平及主要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
2. 文章内容梳理(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2)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题;(3)讲解文章中的难点、重点词汇和句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以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含义,预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2)完成相关练习,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案例分析(1)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如天堂、地狱等;(2)引导学生思考天堂与地狱比邻的内涵,探讨人生价值。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文章内容,整理学习笔记;3. 推荐一篇类似主题的文学作品,下节课进行分享。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3. 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天堂与地狱比邻》原文2. 相关资料:作者其他作品、生平介绍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4. 辅助材料:相关象征意义的研究资料、学生作业样本七、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其思考和表达能力。
天堂与地狱比邻教案
天堂与地狱比邻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天堂与地狱比邻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 学会运用天堂与地狱比邻这个成语,丰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或者黑板。
2. 学生每人一份课文。
教学过程:导入:1. 老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天堂与地狱比邻’ 这个成语吗?它的意思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回答。
2. 老师解释成语的意思:“天堂与地狱比邻是指好人与坏人、道德高尚与堕落低劣的人法相邻的情景,意思是说两者相距很近。
”呈现:3.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将一份课文,要求学生找出其中含有天堂与地狱比邻这个成语的句子,并解释其意义。
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4. 老师在黑板上呈现一个表格,让学生将他们找到的句子都填写在表格中。
然后,进行整理和总结。
活动:5. 老师设计一个情景,让学生利用天堂与地狱比邻这个成语编写一个对话,展示成语的运用。
可以分组进行表演,然后全班进行评价和点评。
巩固:6. 老师要求学生写一篇小短文,讲述一个有关天堂与地狱比邻的故事,要求运用这个成语。
学生可以在课后完成,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互相分享和讨论。
7. 老师集中学生的作品,进行评选,选出最好的作品,并进行表彰。
拓展:8. 提醒学生平时多注意语言表达,尝试使用天堂与地狱比邻成语,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天堂与地狱比邻这个成语的意义与用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小组合作和活动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演讲能力,同时对成语的运用也有了更丰富的认识。
《天堂与地狱比邻》教学设计
《天堂与地狱比邻》教学设计作者:张艳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41期一、教材分析1.课文的地位与作用《天堂与地狱比邻》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语文第五版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品读职业”。
在第一单元“零点起飞”中,学生已经通过具体的文章对人的灵魂追求以及做人做事中人性的美丽有了了解。
在此基础上,本篇课文将通过“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信,为中职学生初步了解职场开启一扇窗。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人生的天堂或地狱其实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一句的深刻内涵。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学,创造自主、合作的气氛,调动群体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深入理解作者是如何看待劳动、看待职业的。
【情感价值观】反思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思考将以怎样的工作态度迎接未来职业生涯中的挑战。
3.重点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重点】学习一个功成名就的企业家是如何看待劳动、职业,又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的。
【难点】理解作者“人生的天堂或地狱其实就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解决了这一难点,对于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从而顺利走入职场是有极大帮助的。
二、教材处理1.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学生为职高一年级,语文基础较差,对语文课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尚在形成之中。
根据这种情况,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进入特定情境,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对问题的认识、理解能力,引发学生对未来职业态度的思考。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为完成教学目标,解决重点难点,布置以下预习:①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②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作者,编写采访提纲。
通过预习题目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便于课上活动顺利进行。
三、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法:巧妙导入,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课文;通过角色扮演,整体感知课文。
2.引导探究法:引导学生对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并联系实际做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天堂与地狱比邻》教案
《天堂与地狱比邻》教案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人生的天堂或地狱其实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内在涵义。
2.研究用寓言、举例、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感受来阐述观点的写作方法。
3.把握作者获得职业成功的关键要素,用以指导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的主题课文主题:热爱工作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2)检视一下你的工作态度,那会让我们都感觉愉快。
授课方法:讲授法、举例法、讨论法授课过程一、课文导入(一)提问导入课文1、地球上第一个亿万富翁是谁?1910年,财富达到10亿美元。
2、被世界公认的“石油大王”是谁?1870年,创立XXX,与全盛时期控制了90%的全美炼油业。
3、世界首富XXX"把谁作为自己唯一的崇敬对象?(XXX以其为榜样,在到达奇迹顶峰的壮年急流勇退,专心投入慈善奇迹2008年6月27日正式退出XXX,并把580亿美圆个人财富尽数捐到XXX与XXX)并说:“我心目中的赚钱英雄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XXX。
(二)简介XXXXXX(1839年7月8日-1937年5月23日),美国实业家、慈善家,XXX王朝首创者,以革命了石油产业与塑造现代慈善的企业化结构而闻名。
1870年他创立了标准石油,在全盛期他垄断了全美90%的石油市场,成为美国第一位十亿富豪与全球首富。
另一方面,XXX在别人生的后四十年努力于慈善奇迹,主如果教育和医药范畴。
他出资建立XXX,资助北美医学研究,广设黉舍,并在暮年将大部分财富捐出资助慈善与研究奇迹。
至今为止,在美国提起XXX家族,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来形容绝不为过。
在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后辈不思进取,坐吃山空),而XXX至今已经绵延六代,仍然生机勃勃、如日中天。
XXX是怎样创造这样的奇迹的呢?这与XXX的财富观和对子女的教育观息息相关——热爱工作、崇尚节俭并热衷于慈善事业。
这些,在XXX写给儿子的38封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研究新课(一)整体感知课文1、关于本文《天堂与地狱比邻》这既是一封家书,又是一篇说理文。
5《天堂与地狱比邻》教案
5《天堂与地狱比邻》教案
《天堂与地狱比邻》是一部由法国作家喬治·梅切熱创作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天堂和地狱之间的故事。
小说中展现了人性的善良与邪恶,探讨了道德与悔改的概念。
下面是一份关于这部小说的教案,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人物。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天堂与地狱比邻》这部小说的背景和作者;
2.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人物,分析其内涵和意义;
3.培养学生对人性善恶的思考能力,促进道德观念的形成;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小说《天堂与地狱比邻》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
2.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
3.小说表达的主题和内涵;
4.小说对人性、道德和悔改的探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认为天堂和地狱是什么样的地方?人们的行为和品德会导致他们进入哪个地方?
2.教学主体
(2)讨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
通过对主人公和反派角色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人性的善与恶,以及悔恕与改变的意义。
(3)分析小说表达的主题和内涵。
探讨小说中探讨的主题,如道德选择、自我救赎、对他人的影响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主题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4)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就人性、道德和悔改等议题展开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3.拓展延伸
邀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天堂与地狱比邻》的读后感或小结,表达自己对这部小说的理解和感悟。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小说中的一些片段或人物形象,探讨其背后的含义和象征性。
5《天堂与地狱比邻》教案
《天堂与地狱比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说《天堂与地狱比邻》的主题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小说《天堂与地狱比邻》的情节梳理。
2.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3. 小说主题的探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说情节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主题的探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主题,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主题。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小说中的具体情节,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象征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小说《天堂与地狱比邻》的作者及其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情节梳理:详细讲解小说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发展。
3.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让学生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小说的主题,如现实与理想、善与恶等。
5. 案例分析:选取小说中的具体情节,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象征意义。
6.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7.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拓展阅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分析。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阐述和交流能力。
七、课后作业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八、教学资源1. 小说《天堂与地狱比邻》文本。
2. 与主题相关的电影或纪录片,用于辅助教学。
3. 参考资料:有关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资料。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及背景,讲解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天堂与地狱比邻》教案副本
《天堂与地狱比邻》教案-副本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天堂与地狱比邻》这部作品的背景及作者。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道德和伦理问题。
1.2 教学内容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
分析作品的主题和创作背景。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进行分析。
第二章:人物分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冲突。
2.2 教学内容分析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探讨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冲突。
2.3 教学方法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运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共同探讨人物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情节分析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情节结构和叙事手法。
引导学生关注情节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价值观。
3.2 教学内容分析作品的情节结构和叙事手法。
探讨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价值观。
3.3 教学方法采用情节线索追踪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情节。
运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作品社会问题和价值观的理解。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4.2 教学内容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
探讨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4.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的主题。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作品在现实社会的启示和影响进行分析。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成果,提升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思考,提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成果,提升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进行拓展阅读和思考。
5.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学习成果和感悟。
运用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思考。
第六章:文学手法分析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和识别作品中的文学手法。
《天堂与地狱比邻》说课稿
《天堂与地狱比邻》说课稿
《天堂与地狱比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洛克菲勒给儿子的38封信的第三封信。
在我国这类信件一般称为家书。
家书没有华丽的辞藻,由于一般关系都是很亲密的,内容上大多语言朴质,充满了期待和爱。
本文作者正是将自己对职业的理解进行了现身说法,做了一番诠释。
在这些诠释中我们能得到许多启示,这就是本文的教学目标:
1、理解工作的意义,它带来比维持生活更多的内容。
2、热爱工作是一种信念。
学会先起步,不挑剔工作。
3、自己赋予工作一种意义,学会成功。
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工作的意义。
难点在于如何学会赋予工作意义。
二、互动创新
通过热点“生”评——观点“师”说——看点“视”听的三方互动,将学生评论,教师说法和电视媒体的声音结合起来,紧密结合生活进行互动教学,营造“家事,国事,天下事。
”的探讨氛围。
三、互动预期
课堂上客观看待作者的生活经历、舆论的宣传,指导学生从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去认识作者的观点:
1、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最大限度的使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讨论,发现学生独特的个性,创造性的思维。
1/ 1。
天堂与地狱比邻 PPT学习教案
此文特点以及结论
1、用寓言故事引出:工作对 于一个人的意义——失去工 作就等于失去快乐。
2、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热 爱工作对人生职业成功的重 要意义。
3、用三个不同的石匠的工作 态度,工作是一种态度它决 定着快乐与否。 第16页/共20页
4、结论:人生的天堂和地狱其
课程小结
试用一句话概括文中洛 克菲勒要对儿子说的话
第4页/共20页
一、字词:
繁文缛节:繁琐而不必要地礼节。 磐石:厚而大地石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5页/共20页
1、边朗读边圈画出每段的关 键词句。
2、理清文章脉络。
第6页/共20页
整体感知
1、三位学生分角色表演寓言故事,有侍者、死去的人 、解说三个角色来朗读让同学讨论寓言告诉我们什 么?
第12页/共20页
三位石匠的工作态度给予我们 什么启示?
同样是石匠,同样在雕塑石像,如果你
问他们:“你在这做什么?” ”第一 个石匠说:“你看到了嘛,我正在
凿石头,凿完这块我就可以回家了。” 这种人永远视工作为惩罚,在他嘴里最 常吐出的一个字就是“累”。
第13页/共20页
第二个石匠:另一个人可能会说:“你看到了嘛,
2、朗读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工作信念才获得成功的。 3、三位同学表演三位不同石匠工作态度,让大家一起
讨论哪个石匠最值得你欣赏?他的工作态度带给你 什么样的反思? 4、人生的天堂或地狱其实就掌握在谁的手里?为什么?
第7页/共20页
寓言故事
有一则寓言很有意味,也让我感触良多。那则寓言说:在古 老的欧洲,有一个人在他死的时候,发现自己来到一个美妙 而又能享受一切的地方。他刚踏进那片乐土,就有个看似侍 者模样的人走过来问他:“先生,您有什么需要吗?在这里 您可以拥有一切您想要的:所有美味佳肴,所有可能的娱乐 以及各式各样的消遣,其中不乏妙龄美女,都可以让您尽情 享用。” 这个人听了以后,感到有些惊奇,但非常高兴,他暗自窃喜: 这不正是我在人世间的梦想嘛!一整天他都在品尝所有的佳 肴美食,同时尽享美色的滋味。然而,有一天,他却对这一 切感到索然无味了,于是他就对侍者说:“我对这一切感到 很厌烦,我需要做一些事情。你可以给我找一份工作做吗? 他没想到,他所得到的回答却是摇头:“很抱歉,我的先生, 这是我们这里惟一不能为您做的。这里没有工作可以给您。” 这个人非常沮丧,愤怒地挥动着手说:“这真是太糟糕了! 那我干脆就留在地狱好了!“您以为,您在什么地方呢?” 那位侍者温和地说。约翰,这则很富幽默感的寓言,似乎告 诉我:失去工作就等于失去快乐。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些 人却要在失业之后,才能体会到这一点,这真不幸!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并从工作中学习经营自己事业的一切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归纳第二问:能理解。作为一封家书,和自己的儿子谈论职业态度这个严肃的问题,作者既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也没有用《圣经》哲人的理论,而是用寓言、故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娓娓道来,使孩子倍感亲切而自愿接受父亲的观点,这就将孩子自然带进快乐的工作王国,自主地领略工作的美妙和魅力
④如果你衷心喜爱所从事的工作,成功也就离你不远了。
⑤热爱工作是一种信念。怀着这个信念,我们能把绝望的大山凿成一块希望的磐石。
⑥不管一个人的野心有多大,他至少要先起步,才能到达高峰。一旦起步,继续前进就不太困难了。工作越是困难或不愉快,越要立刻去做。如果他等的时间越久,就变得越困难、可怕。
⑦我永远也忘不了我的第一份工作—做簿记员的经历。
洛克菲勒虽然成为了空前绝后的巨富,但他不烟不酒、不赌不色,一生精细、勤俭、务实、守信用、一丝不苟。时时刻刻都在给他的子女灌输他的价值观。防止他们挥金如土的第一步是不让他们知道父亲是一个富人,孩子小时侯就培养他们做轻微的家务,为了让孩子互相谦让,只买一辆自行车给四个孩子去学校。
在商业界,提起美国洛克菲勒家族的财富盛名,用“家喻户晓来形容绝不为过。根据2008年的《福布斯》世界富豪排行榜,当时的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的身价为620亿美元,如果洛克菲勒现在还在世,他的身价有2000多亿美元。对于中国人来说,富不过三代似乎是铁一样的定律,然而洛克菲勒家族从发迹至今已经延续六代,仍未现没落的迹象。。那么洛克菲勒是怎样创造这样的奇迹呢?今天就到《天堂与地狱比邻》一文中找答案。
南京浦镇车辆厂技工学校
对学生的启迪:我是学生,我可能想听一些别人成功的案例,和为什么别人能取得成功,虽然每个人走的路不同,但是我想有些成功的共同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只要对工作充满热心,以喜悦的心情对待工作中的一切”。我作为一个学生,可以从中学到一辈子受益的美德和优点。
四、课堂小结
1、请学生概括本文的写作特点
文中用寓言、用实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阐释职业的意义和内涵,没有说教,文风重实际。
3、找出能揭示这封信核心思想的一个句子,说说你的理由和理解。
天堂和地狱都由自己建造。
三、拓展延伸
作者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的?从中他获得了哪些收获?这对我们未来的职业生活都有哪些启迪?
点拨:作者非常热爱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并把热爱工作当做一种信念。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去做。
作者从中获得:只要对工作充满热心,以喜悦的心情对待工作中的一切,就可以赢得“加薪”。 而劳动的最高报酬是它能够丰富自己的人生内涵,提高自己的个人价值,展示个人魅力。
2、作者在信中说:“工作是一项特权,它带来比维持
生活更多的内容。工作是所有生意的基础,所有繁荣的来源,也是天才的塑造者。”你是如何理解这段话的?
归纳:这段话强调工作是一项“特权”。这里“特权”
的含义是指工作除了作为生活主要来源之外,还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可以从工作中学到经商的方法;二是工作可以创造出除去生活需要之外的更多财富;三是工作可以发掘人的潜能,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而富有智慧。
亲身经历(第11至19段)敬业对成功的意义。
三个石匠故事(第20至23段)工作是一种态度。
叮嘱儿子(第24段) 视工作为一种乐趣
明确体现作者观点的语句:
①我从不把工作视为毫无乐趣的苦役,并且能从工作中找到无限的快乐。
②工作是所有生意的基础,所有繁荣的来源,也是天才的塑造者。
③工作以细水长流般的储蓄来表现自己的价值,并奠定人们生命幸福的基础。
教 案 纸
第 页
天堂与地狱比邻
一、导入新课
1、设置问题
①地球上第一个亿万富翁是谁?
②全球著名的投资商,2008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排在第一位,成为世界首富的是谁?
③被世界公认的“石油大王”是谁?
④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人是谁?
⑤世界首富"把谁作为自己唯一的崇拜对象,
2、简介洛克菲勒:
1839年7月8日–1937年5月23日)美国实业家,慈善家。以革命了石油工业与塑造现代慈善的企业化结构而闻名。
二、学习新课
(一)整体感知课文
1、关于本文
《天堂与地狱比邻》这既是一封家书,又是一篇说理文。这是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家书中的第三封。从信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企业家,如何看待劳动、看待职业,又是如何看待自己工作的点点滴滴。
2、初读课文
1)梳理课文结构
2)划出体现作者观点的语句;
明确课文结构:
寓言故事(第1至10段)工作对于人生的意义
2、学习本文意义
十六七岁的年龄应该是尝试规划人生、设计人生未来方向的时候,那么大家对自己的未来都有哪些设计和规划呢?大家在选择自己的专业的时候进行过周密的思考吗?
在本文中,洛克菲勒谈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遵循的若干原则,以及自己职业选择的初步方向。文中所表述的一些见解和许多哲理性的语句都深入实际,给人启迪,时隔一个多世纪,本文仍对广大青年在现实生活中起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3结束语:
洛克菲勒家族在美国的社会、政治、经济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广泛的影响力。这个家族以百年长盛不衰成就了一个传奇。在今天这个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渴求创新、渴求财富与成功的时代,人们热衷于研究富豪成功的经历,希望找到成功的捷径。但是,我们读了洛克菲勒给儿子的信之后发现,富豪的成功并没有捷径,没有秘籍,如果说有的话,就在于对工作的热爱,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创造力。不仅如此,只要对工作报以热情,我们就可以获得快乐的人生。
1870年他创立了标准石油,在全盛期他垄断了全美90%的石油市场,成为美国第一位十亿富豪与全球首富。
另一方面,洛克菲勒在他人生的后40年致力于慈善事业,主要是教育和医药领域。他出资成立洛克菲勒研究所,资助北美医学研究,广设学校。今天的两所美国顶尖大学:芝加哥大学、与洛克菲勒大学都是他创办的。并在晚年将大部分财产捐出资助慈善与研究事业,
由此进入本课的学习
学生默读课文,在文中找
师生互动完成
进行这一环节时穿插朗读语句
学生归纳
注意:这一环节请学生结合课文中具体内容对作者观点的归纳
采用讨论方式
师生共同完成
从文中找出主要观点,再结合个人的实际阐述。
分享成长历程
师生共同完成
模拟答案
学生归纳
点一、两名
同学说说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师小结
讨论时教师举往届生对待第一份工作的正反例子
⑧做好你该做的事,出色完成你该完成的工作,理想的薪金必然会来。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劳作的最高报酬,不在于名利,而在于我们会因此成为什么。
⑨天堂和地狱都由自己建造。
⑩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 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
(二)研读探究
1、洛克菲勒写这封信的良苦用心是什么?单从这封信本身看,你认为洛克菲勒的儿子能理解父亲的用心吗?为什么?
五、作业布置
1、抄写பைடு நூலகம்克菲勒名言
补充洛克菲勒名言
我不靠天赐的运气活着,但我靠策划运气发达”。
“要让金钱当我的奴隶,而不能让我当金钱的奴隶”。
“一个人不是在计划成功,就是在计划失败”
2写读后感
“
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
比尔·盖茨说:“我心目中的赚钱英雄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洛克菲勒。
加深学生对作者的了解,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