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2020年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试题及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试题及答案【篇一: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答案12】、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并将其前面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土地的水平范围包括()a. 陆地、内陆水域和滩涂b. 陆地、内陆水域、滩涂和海洋c. 陆地和内陆水域d. 地球表层所有陆地部分2.合理利用土地的首要问题是()a. 提高全民族素质,人人懂得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b. 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c.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d. 加强土地管理,包括地权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3.某乡土地总面积1000公顷,其中未利用土地100公顷,林地200公顷,有林地100公顷。
该乡土地利用率和森林覆盖率分别是()a. 90%和20%b. 90%和30%c. 70%和10%d. 90%和10%4.土地利用规划所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a. 农业用地和非农业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b. 土地利用中需要与可能的矛盾c. 各用地部门之间的矛盾d. 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5.土地人口承载量是指()a.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最多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b.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至少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c.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和生活水平上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d.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下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6.在土地利用分区中,用地区之间()a. 可以重合,还可以有复区b. 不可以重合,也不可以有复区c. 可以重合,不可以有复区d. 不可以重合,可以有复区7.从土地管理角度,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是()a. 土地利用的全部问题b.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问题c. 如何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问题d.土地利用方式的问题8.农业生产用地结构的确定必须根据()a. 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 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和质量c. 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d. 土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和质量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有关部门审批实施,就具有()a. 控制土地利用效应b. 行政效应c. 监督土地利用效应d. 法律效应10.不宜作为水库库址的是()a. “肚大口小底平”地形的地区b. 集水面积大的地区c. 喀斯特地貌地区d. 占用部分农田地区11.单位耕地面积产量反映()a. 耕地利用的经济效益b. 耕地利用程度c. 耕地利用的社会效益d. 耕地利用的生态效益12.不是土地利用分区基本依据的是()a.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b. 土地评价c. 自然社会经济资料d. 单位和个人用地需求13.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手段分()a. 行政、技术和经济手段b. 行政、技术、经济和法律手段c. 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d. 行政、技术和法律手段14.不属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中土地利用评述内容的是()a. 土地利用成绩b. 土地利用问题c.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意见d. 土地利用分区15.不属于土地利用规划范畴的是()a.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 土地估价c. 土地利用规划设计d.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1.基本农田不单指“高产稳产”农田,还包括必须保留的中低产田。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形成性考核册标准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参考答案1.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性?并简要说明参考答案:土地资源的特性:(1)面积的有限性;(2)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3)整体性; (4)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 (5)多用途性;(6)社会性。
2.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参考答案:是因为人口快速增长已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为了满足食物需求,人类将林地、草地、湿地等开垦为农田,在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相当多的开垦耕地已成为不毛之地,人口的增加对居住、交通、文化娱乐等用地的要求也增加,大量肥沃良田正在转变为非农业用地;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由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渍化、酸化、贫瘠化、污染等造成土地生物生产潜力降低或生物产品质量降低,大面积的耕地、林地、草地不同程度的退化,高化肥、农药的投入,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同时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全球食物的98%是陆地生产的,海洋和陆地水域生产不到2%,植物性食品占人类膳食的92%,而只占8%的动物性产品大部分也间接来自于植物性产品,这些决定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3.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特性?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是因为土地资源的特性决定的。
首先是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人口增加对土地造成的压力;其次是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使用要因地制宜;第三,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有整体性,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完整的土地生态系统;第四,土地资源有多用途性;最后,是土地资源的社会性。
由于这些原因,决定了要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就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4.土地利用规划的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依据其范围或层次可以分为:(1)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2)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3)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生产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供参考)
作业一一、选择题1、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是( C )A输入B输出 C转换D整理2、生产过程需要输入的资源要素有( ABCDE)A人B财 C物D信息E技术3、产品的品种、产量和生产的专业化程度在企业生产系统技术、组织、经济效果方面的综合表现称为(B )A生产形式 B生产类型 C生产流程D生产系统4、按生产工艺特性分类可将生产类型分为两大类( AD )A加工装配方式 B生产型 C劳动服务型D流程式生产E备货式生产5、按专业化程度不同,加工装配式生产类型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BCE )A分解型生产 B全能型生产 C总装型生产D流水型生产E混合型生产6、加工装配式生产的特点是工艺过程的( D )A集合性B流程性 C连续性D离散性7、按组织生产的特点可将生产类型分为( ADE)A备货型生产 B计划型生产 C随机型生产D订货型生产E大规模定制生产8、小批量或批量生产的制约因素是( A )A生产数量不足 B品种多 C人员少D设备不足9、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ABCD )A生产战略制定 B产品设计 C生产系统设计D生产系统的运行管理E质量管理10、产品的属性主要有( ABDE )A价格B质量 C价值D使用价值E品牌11、产品外形设计的原则有( ABC )A美观B安全 C便于搬运D豪华E便手拆卸12、服务蓝图的三条分界线是( BCE )A自然分界线 B互动分界线 C可视分界线D物理分界线E内部互动分界线13、服务蓝图中的四种行为分别是( ABCE )A顾客行为 B前台员工行为 C后台员工行为D服务行为E支持活动二、简答题1、简述生产过程的性质和组织的特点。
生产过程的性质。
(1)生产过程是一种转换的过程和人的劳动过程。
生产过程是一种活动,是一种通过人的劳动,有时还会借助一定的自然力,将劳动对象(资源)转化为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产品的一系列过程。
转换过程中,人的劳动是核心。
(2)生产过程是商品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的特点:(1)生产转换工艺有可能发生变化。
国开《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1•土地资源有哪些特性?请简要说明。
答案解释:(1)面积的有限性,由于受地球表面陆地部分的空间限制,土地的面积(或称土地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因而,人们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
(2)位置的固定性。
表现在:①每块土地绝对位置(经纬度)的固定性;②各块土地之间的相对位置(距离)是固定的;③一般来说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每块土地所处的环境及其物质构成基本上也是固定的。
(3)区域的差异性。
各种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在我国乃至世界性的分布都是不均匀的,人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土地的地域特征,以便能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地资源。
(4)整体性。
土地是地表各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5)再生性与非再生性。
(6)多用途性。
(7)社会性。
2.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是什么?答案解释: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o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①政策性,土地利用规划不是一项纯技术性、价值中立的工作,而是一项政府行为,是为一定的制度和政策服务的;②整体性,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与土地需求的增长性要求规划时必须从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出发,在全部土地资源的层面上选择规划方案,合理配置土地资源;③兼容性,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是多维的,有社会的、经济的、生态环境的目标,也有公益的、私人的或国家的、地区的目标等,规划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多目标之间的协调;④折中性,由于土地面积的有限性致使土地资源分配方案具有折中性,是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个人目的和公共目的调和折中的结果;⑤动态性,规划的动态性是指其微分决策的积分O3.试述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原则。
答案解释:(1)综合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分):(2)系统性原则。
不同层次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互相关联(2分);(3)灵活性与动态性的原则。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_百度文库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公式一、确定补充资料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现金的期末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初余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现金的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
一般企业很少有现金等价物,故该公式未考虑此因素,如有则应相应填列。
二、确定主表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数-实收资本或股本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应付债券期初数)2.借款收到的现金=(短期借款期末数-短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3.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投资人未按期缴纳股权的罚款现金收入等。
4.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短期借款期初数-短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剔除利息)+(应付债券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剔除利息)5.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应付股利借方发生额+利息支出+长期借款利息+在建工程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预提费用中“计提利息”贷方余额-票据贴现利息支出6.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收购本公司股票,退还联营单位的联营投资等)、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固定资产,除首期付款支付的现金以外的其他各期所支付的现金等。
三、确定主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短期投资期初数-短期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该公式中,如期初数小于期末数,则在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利润表投资收益-(应收利息期末数-应收利息期初数)-(应收股利期末数-应收股利期初数)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固定资产清理”的贷方余额+(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收回融资租赁设备本金等。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整理版]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整理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参考答案1(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性,并简要说明参考答案: 土地资源的特性:(1)面积的有限性;,(2)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3)整体性;,(4)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5)多用途性;(6)社会性。
2(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 参考答案: 是因为人口快速增长已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为了满足食物需求,人类将林地、草地、湿地等开垦为农田,在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相当多的开垦耕地已成为不毛之地,人口的增加对居住、交通、文化娱乐等用地的要求也增加,大量肥沃良田正在转变为非农业用地;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由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渍化、酸化、贫瘠化、污染等造成土地生物生产潜力降低或生物产品质量降低,大面积的耕地、林地、草地不同程度的退化,高化肥、农药的投入,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同时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全球食物的98%是陆地生产的,海洋和陆地水域生产不到2%,植物性食品占人类膳食的92%,而只占8%的动物性产品大部分也间接来自于植物性产品,这些决定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3(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特性,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是因为土地资源的特性决定的。
首先是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人口增加对土地造成的压力; 其次是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使用要因地制宜;第三,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有整体性,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完整的土地生态系统;第四,土地资源有多用途性;最后,是土地资源的社会性。
由于这些原因,决定了要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就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4(土地利用规划的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依据其范围或层次可以分为:(1)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2)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3)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参考答案1.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性?并简要说明参考答案:土地资源的特性:(1)面积的有限性;(2)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3)整体性;(4)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5)多用途性;(6)社会性。
2.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参考答案:是因为人口快速增长已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为了满足食物需求,人类将林地、草地、湿地等开垦为农田,在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相当多的开垦耕地已成为不毛之地,人口的增加对居住、交通、文化娱乐等用地的要求也增加,大量肥沃良田正在转变为非农业用地;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由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渍化、酸化、贫瘠化、污染等造成土地生物生产潜力降低或生物产品质量降低,大面积的耕地、林地、草地不同程度的退化,高化肥、农药的投入,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同时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全球食物的98%是陆地生产的,海洋和陆地水域生产不到2%,植物性食品占人类膳食的92%,而只占8%的动物性产品大部分也间接来自于植物性产品,这些决定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3.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特性?参考答案: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是因为土地资源的特性决定的。
首先是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人口增加对土地造成的压力;其次是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使用要因地制宜;第三,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有整体性,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完整的土地生态系统;第四,土地资源有多用途性;最后,是土地资源的社会性。
由于这些原因,决定了要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就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4.土地利用规划的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土地利用规划依据其范围或层次可以分为:(1)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2)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3)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农村经济管理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完整版
农村经济管理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农村经济管理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农村经济管理作业1一、名词解释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生产时间是指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投入农也生产开始,至农产品收获为止所需的时间。
它是由农业生物的自然生长时间决定的。
劳动时间则是指劳动者利用劳动资料作用与劳动对象的时间。
决策:决策就是择优,是指根据预定的目标,做出行动的决定。
决策是一个过程,即决策要经过提出问题,收集资料,确立目标,拟订方案,分析评价,最后选定方案,以及跟踪检查决策方案的执行情况等一系列活动。
土地制度:也叫土地所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中土地所有关系的总称。
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社区合作组织内部的一种责任制形式。
在农业生产中农户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承包经营集体的土地和其他大型生产资料,按照合同规定自主地进行生产和经营,其经营收入除按合同规定上缴一小部分给集体及缴纳国家税金外,全部归于农户。
集体作为发包方除进行必要的协调管理和经营某些工副业外,只为农户提供生产服务。
股份合作制:是指把合作制成员参加劳动、按劳分配和提取公共积累与股份制筹集资金、按股分配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
二、填空题1、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外汇贡献2、阶段性、结构性、地区性3、国家、集体、个人4、国情、社会政治制度、历史和文化的影响5、所有权、经营权、劳动方式、分配方式6、组织功能、中介功能、载体功能、服务功能三、问答题1.简述农业的特点。
(1)自然再生产与经济生产的交织是农业的基本特点(2)农业生产必须遵循生物学规律进行(3)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4)农业生产在空间是具有分散性(5)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很大(6)农业生产时间和劳动生产时间不相一致(7)农业生产在时间上具有季节性(8)农业生产的综合性(9)农产品是人们的基本生活资料2.在发达国家经济开始起步时,大都选择了优先工业的发展道路,为什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最主要的生产部分。
土地规划与利用试题答案
土地规划与利用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土地规划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可持续性原则B. 公平性原则C. 经济性原则D. 随机性原则答案:D2. 下列关于土地利用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进行开发、管理和保护的活动。
B. 土地利用的目的是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和生态价值。
C. 土地利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不能随意改变土地的原有状态。
D. 土地利用的类型包括农业、工业、住宅、商业等多种用途。
答案:C3. 土地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保障国家安全B.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C.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D. 所有以上目的答案:D4.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A.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B. 土地需求的预测与分析C. 土地利用的结构与布局D. 土地价格的调控政策答案:D5.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主体通常是:A. 土地所有者B. 土地使用者C. 政府部门D. 私营企业答案:C二、填空题1. 土地规划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土地资源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合理利用有效保护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答案:自然资源社会经济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答案: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4. 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应当优先保障__________用地和__________用地。
答案:农业公共设施5.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订应当根据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变化进行。
答案:社会经济发展土地资源状况三、简答题1. 简述土地规划的重要性。
答案:土地规划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土地规划,可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同时也有助于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
最新电大土地利用规划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4完整版
最新电大土地利用规划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4完整版参考答案:土地利用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确定土地利用总体方向、总量和总体布局;2)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进行详细的分区、分段、分类和分步规划;3)土地利用管理规划:对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管理措施进行规划,包括土地利用的管理机构、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等;4)土地利用评价:对土地利用进行评价,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评价,为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利用规划根据范围或层次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包括区域内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目的是确定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
第二种是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如耕地、草地、林地等,其主要内容是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第三种是针对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如土地保护规划、土地开发规划、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气象因素是影响土地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中,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温度条件与土地利用、降水与土地利用和保护、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都是主要的气象因素。
这些因素对土地的肥力、水分、植被生长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不同地貌类型对土地特性的影响也不同。
山地丘陵区容易产生水土流失,需要重视水土保持措施。
这些地区土壤的特点是土层薄、土壤粗骨性,含有大量岩屑砾石,漏水漏肥,保蓄能力低,易遭干旱。
因此,石质山地一般不宜种植需要耕作的作物,而宜于林业或牧业。
在进行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利用决策时,需要注意坡度因素、山区土地资源的垂直分布规律以及缺水问题。
平原区的共同特点是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水分条件较好,适宜发展农业和建设用地。
平原区可分为山前扇形平原、冲积平原、滨海平原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特点。
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时,需要考虑这些不同类型的平原的特点,以制定合适的利用方案。
最全电大职业技能实训20版“一村一”乡镇企业管理专业全五科形成性考核答案
“一村一”乡镇企业管理专业<<生产管理>>技能实训参考答案1、在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企业职工工资的结果是(减少财政收入)2、下列税种中,属于财产税的有(契税)3、土地增值税所具有的双重性质指(资源税与所得税)4、国际税收的本质是指(国与国的税收分配关系)5、比照市场标准一般只适用跨国关联企业之间的(工业品销售转让)6、理顺国家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关系的根本原则,是实行(税利分流)7、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剩余产品)8、财政的性质属于(历史范畴).9、融资租赁比较适用于使用寿命或技术寿命较长的生产设备。
√10、企业实际负担的债券利息=债务利息×(1+所得税率)。
×11、筹资决策的目标,是要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以求得股东权益最大化。
√12、留用利润成本率与普通股成本率相同。
×13、资金成本不包括投资风险价值。
×14、资金成本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资金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而形成的一种财务概念。
√15、资金成本率越高,使用资金效益越大。
×16、商业汇票在同城、异地均可使用。
√17、融资租赁的租赁费不能计人企业制造成本。
√18、优先股股票是介于普通股股票和债券之间的一种混合性有价证券。
√19、利用商业信用筹资不需要负担资金成本。
×20、企业综合资金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也就是企业最优化的资本结构。
√21、如果企业完全不负债,则财务杠杆系为0。
×22、发行普通股没有固定的利息负担,因此,其资金成本比发行债券低。
×23、一般来说,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财务风险也就越小。
×24、在资金成本中,优先股资金成本最高。
×25、下列项目中,同普通股成本负相关的是_普通股金额___。
26、某公司利用长期债券、优先股、普通股、留存收益筹集了长期资金1 000万元,分别为300万元、100万元、500万元、100万元,资金成本率分别为6%,11%,12%,15%。
《土地利用规划(一村一)》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一村一)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不属于地下水的是( )。
A.上层滞水 B.潜水
C.承压水 D.雨水
2.按照八大类土地分类,下列土地利用类别不属于交通用地的是( )。
A.沟渠 B.公路
C.民用机场 D.农村道路
3.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中的作用不包括( )。
A.规划的定量化和科学化 B.计算更为精准
C.评价过程和规划过程的“可视化” D.动态规划功能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订的时限一般是( )。
A.二至三年 B.三至五年
C.五年或十年 D.十年或二十年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价原则不包括( )。
A.因地制宜原则 B.层次性原则
C.主导性原则 D.协调原则
6.能表征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的指标是( )。
A.绿色植物覆盖率 B.单位耕地马力数
C.建筑密度 D.土地垦殖率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主要体现在( )。
A.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B.对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控制
C.对土地整理、复垦潜力分析 D.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8.影响水土流失因素中,目前人类可控制的是( )。
A.单位面积上的土壤流失量 B.降雨因子
C.土壤可蚀性因子 D.坡度因子
9.土壤腐殖质的热容量比空气、矿物质大,比水( )。
A.大 B.相当。
最新电大土地利用规划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4完整版
最新电大土地利用规划形成性考核册答案1-4完整版参考答案:土地利用规划包括以下内容: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土地利用的总体方向、总体布局和总体指导思想;2)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方向和思路,对各类土地进行详细规划,包括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生态保护与恢复规划等;3)土地利用实施方案: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实施的具体措施和步骤;4)土地利用监测和评估:对土地利用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分为三种类型: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和针对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其中,总体规划主要确定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详细利用规划主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专项规划则包括土地保护规划、土地开发规划、土地复垦规划和土地整理规划等。
气象因素对土地特性的影响包括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温度条件与土地利用、降水与土地利用和保护以及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山地丘陵区的土地特性受到水土流失、土层薄、土壤粗骨性、水肥贮藏容量低、漏水漏肥、保蓄能力低、缺水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利用管理上需要重视水土保持措施,并发展林业或牧业等适宜的经营方式。
在进行土地资源评价和利用决策时,需要考虑坡度因素、山区土地资源的垂直分布规律和缺水问题等。
平原区的共同特点是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因此适宜发展农业和建设用地。
不同类型的平原区还有各自的特点,例如山前扇形平原、冲积平原、滨海平原等。
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和开发时,需要考虑这些特点,并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利用方式和投入适当的基础设施。
山前平原的物质组成及其特征一般为:从山口出来的扇顶物质较粗,坡度大;到扇的中、下部物质逐渐变细,坡度逐渐变小,面积逐渐变大;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逐渐由山前平原向冲积平原过渡。
山前平原地面平缓,具有一定的坡降,排水良好,既有丰富的地表水,又有水量丰富、埋藏不深而便于开采的地下水资源,发展农业的水土条件均较为优越,故常为农业集约化生产基地。
《农村经济管理》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带页码)
《农村经济管理》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第一次一、名词解释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P2决策:是对经济活动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发展方向、经营项目。
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应采取的重大措施等作出选择和决定。
P19土地制度:也叫土地所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中土地所有关系的总称,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P28管理二重性:经济管理是在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中进行的,由于社会再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两重性,既之人与自然结合的过程,又是人与人结合的过程,因而决定着管理的两重性。
这两重性就是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P18二、填空题1、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外汇贡献。
P92、劳动力、农产品、资金。
3、国家、集体、个人。
P2234、国情、社会政治制度、历史与文化的影响。
P285、所有权的统和分、经营权的统和分、劳动方式的统和分、分配方式的统和分。
P326、组织功能、中介功能、载体功能、服务功能。
P61三、问答题1、简述农业的特点。
P3答:(1)自然再生产与经济生产的交织是农业的基本特点;(2)农业生产必须遵循生物学规律进行;(3)土寺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4)农业生产在空间上具有分散性;(5)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大;(6)农业的生产日间和劳动时间不相一致;(7)农业生产在时间上具有季节性;(8)农业生产的综合性;(9)家产品是人们的基本生活资料。
2、在发达国家经济开始起步时,大都选择了优先工业的发展道路,为什么?P6—7答: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最主要的生产部分。
其产值和劳动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料原始积累主要来自农民剩余的转移。
农业对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所作出的牺牲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要求。
3、为什么说社会心理方法是农村经济管理方法的补充?P25答:(1)农村经济管理的心理方法是指借助社会心理学的知识,通过了解劳动者集体和个人的社会心理特点,按照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社会心理活动规律,来有的放失地开展工作,进行农村经济管理的方法。
农村政策法规(一村一)》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农村政策法规(一村一)》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家庭承包经营权是农户对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具有物权属性。
(2分)4)承包方自主决定经营方式家庭承包经营权的承包方可以自主决定经营方式,包括自耕、出租、转包、合作等方式。
(2分)5)承包方有保障和补偿措施家庭承包经营权的承包方在土地征收、流转、转包等情况下,有保障和补偿措施。
(2分)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根据土地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耕地的承包期限为30年,草地的承包期限为30年至50年,林地的承包期限为30年至70年。
(8分)4.我国渔业生产方针是什么?我国渔业生产方针是“发展海洋渔业,保护渔业资源,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8分)5.共有的特征。
共有的特征是指多个人共同享有某一财产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共有权、共有利益和共有管理等方面。
(8分)6.义务教育免费的具体措施有什么?义务教育免费的具体措施包括:政府投入资金,保障义务教育经费;免除学杂费和书本费等费用;提供免费的午餐、住宿和交通等服务;建设和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设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8分)三、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1.如何改革我国的城乡就业制度?我国城乡就业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1)加强就业政策的协调,促进城乡就业机会均等化。
(4分)2)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提高就业信息透明度和效率。
(4分)3)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4分)4)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进城就业。
(4分)2.试论述物权和债权的区别。
物权是指对某一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是一种绝对权利,具有排他性、绝对性和永久性等特征。
(8分)债权是指债权人向债务人主张的一种权利,是一种相对权利,具有相对性、可转让性和可请求性等特征。
(8分)物权和债权的主体、客体、内容、性质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首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方式和内容都由法律规定,承包方可以直接行使承包经营权并获得收益。
2020-2021某大学《土地利用规划学》期末课程考试试卷B(含答案)
2020-2021《土地利用规划学》期末课程考试试卷B课程代码: 考试日期:适用专业: 考试时间:2小时 考试形式:闭卷(敬请考生注意:本试卷共5页)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1.土地利用规划2.土地需求量预测3.公路选线4.土地的人口承载力5.城镇体系规划6.土地供需分析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装 订 线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1.土地利用计划按计划时效可分为:、。
2.我国居民点布局的形式主要有四种,即:、、、。
3.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按规划深度可分为:、、。
4.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主要有:、、、、。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主要有:、、、。
6.土地质量评价按其目标可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和。
7.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编制方法主要有:、、。
8.在土地利用分区中,常用的分区方法有:、、、。
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主要有:、、。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1.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为了便于编制规划和实施规划,在我国一般采用行政区划单位的规划体系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什么是吉尼系数和恩格尔系数,并简述衡量小康水平的指标是哪些?3.简述我国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程序或步骤?4.简述北方地区机井用地的要求是什么?5.简述公路选线时应遵循哪些原则?四、补全空格题(10分)下面是某地区2001年到2010年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的平衡表,空格表示数据是0,请在有问号的地方填上正确的数字。
(单位:公顷)五、论述题(第1小题8分,第2小题14分,共22分)1、试分析地租和地价理论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意义?2、简要地介绍一下你所在的居民点用地主要特点有哪些?并从组织生产和生活的要求,建筑要求,卫生保健要求,兽医防疫要求等四方面来分析你所处居民点的用地是否合理?2020-2021《土地利用规划学》期末课程考试试卷B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1.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1参考答案1.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性?并简要说明参考答案:土地资源的特性:(1)面积的有限性;(2)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3)整体性;(4)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5)多用途性;(6)社会性。
2.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参考答案:是因为人口快速增长已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为了满足食物需求,人类将林地、草地、湿地等开垦为农田,在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相当多的开垦耕地已成为不毛之地,人口的增加对居住、交通、文化娱乐等用地的要求也增加,大量肥沃良田正在转变为非农业用地;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由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渍化、酸化、贫瘠化、污染等造成土地生物生产潜力降低或生物产品质量降低,大面积的耕地、林地、草地不同程度的退化,高化肥、农药的投入,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同时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全球食物的98%是陆地生产的,海洋和陆地水域生产不到2%,植物性食品占人类膳食的92%,而只占8%的动物性产品大部分也间接来自于植物性产品,这些决定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3.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特性?参考答案: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是因为土地资源的特性决定的。
首先是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人口增加对土地造成的压力;其次是土地资源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使用要因地制宜;第三,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有整体性,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完整的土地生态系统;第四,土地资源有多用途性;最后,是土地资源的社会性。
由于这些原因,决定了要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就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4.土地利用规划的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土地利用规划依据其范围或层次可以分为:(1)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2)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3)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5.影响土地特性的气象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地特性的?参考答案:(1).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2).温度条件与土地利用(3).降水与土地利用和保护(4).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6.各种地貌类型是如何影响土地特性的?参考答案:(1)山地丘陵区山地与丘陵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在利用管理上首要重视的是水土保持措施。
山地丘陵土壤还具有土层薄、土壤粗骨性的特点。
土层浅薄,坚硬的基岩埋藏浅,从而限制植物的扎根,土壤的水肥贮藏容量低。
土壤含有大量岩屑砾石,漏水漏肥,保蓄能力低,易遭干旱。
石质山地一般还有大量岩石露头,影响耕作,因此,一般不宜种植需要耕作的作物,而宜于林业或牧业。
进行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决策应当注意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坡度因素,坡度直接决定了土地资源质量等级和土地利用的方式选择,而且也与水土流失的潜在危险密切相关;二是山区土地资源的垂直分布规律,由于分布具有一定的立体性,类型丰富多样,在土地资源开发时,要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和山地立体生态经济系统;三是一般山地丘陵地区存在缺水问题,应根据水资源分布特点,合理安排土地利用方式和开发治理途径。
(2)平原平原的共同特点是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因此,平原区的土地肥沃,农田基本建设方便,是良好的发展农业的地区。
平原交通方便,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投入较少,也是建设用地的良好场所。
平原可分为山前扇形平原、冲积平原、滨海平原等。
这些平原又各有其特点。
山前平原的物质组成及其特征一般是:出山口的扇顶物质较粗,坡度大,到扇的中、下部物质逐渐变细,坡度逐渐变小,面积逐渐变大,随着海拔高度的降低逐渐由山前平原向冲积平原过渡。
山前平原一般地面平缓,具有一定的坡降,故地面排水良好,既有丰富的地表水,又有水量丰富、埋藏不深而便于开采的地下水资源,发展农业的水土条件均较为优越,故常为农业集约化生产基地。
冲积平原:当河流到达中、下游地区之后,由于坡度变小,河水中所携带的悬浮物质进一步沉积,形成了广大的冲积平原,如我国的松嫩平原、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汉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由于冲积平原的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故均为我国的主要农业区和耕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
在地质构造的沉降低洼区,由于降水补给而形成湖泊,湖水携带的细泥物质经静水沉积而形成湖积平原。
淡水湖泊在我国多为良好的渔业、农业和牧区。
如南方的洞庭湖、鄱阳湖、太湖以及北方的白洋淀、微山湖等。
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水产品生产基地;而西北干旱的内陆湖泊由于有盐化特征,因此多用于牧业,或因含盐量过高而成为非农业利用的土地资源。
滨海平原一般均分布于沉降性海岸,包括河流三角洲与海积平原两种。
河流三角洲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出海口附近沉积而成,在我国南方降水量丰富的三角洲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由于降水充沛,淡水资源丰富,土壤自然脱盐良好,且肥力较高,故多为良好的农业垦殖区与海产品养殖区;而北方地区(如黄河的现代三角洲等),由于降水量少,土壤脱盐较差,且淡水资源有限,故其农业开发利用常受到一定限制。
滨海平原的开发利用除用于海水养殖以外,主要视其淡水资源和面积等因素而定,一般淡水资源丰富、面积较大的滨海平原,适宜于围垦农用。
由于滨海平原往往靠近大城市和工业区,特别是靠近沿海开发区,其开发效益相对较高。
因此,对滨海平原、尤其是河流三角洲的土地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经济与战略意义。
7.影响土地特性的水资源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参考答案:降水:表示降水特征的变量有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降水变率。
蒸发包括水面蒸发和土壤蒸发。
水面蒸发速度和蒸发面上的水气压有关。
蒸发速度还因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土壤表面的蒸发,与水面蒸发情况不同。
它与土壤的结构和土壤水分含量有关。
土壤水分的蒸发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蒸发发生于土表,第二阶段,土表开始变干,蒸发速度减慢,第三阶段,蒸发发生于较深的土层中。
有植物覆盖的土表,因植物遮荫,白天土表温度较低,土壤蒸发比裸露土壤小。
但是,土壤水分为植物根系吸收,然后通过植物的蒸腾转变为水气进入空气中,故土壤水分的总散失量比裸地多。
通过植物体表蒸发水分的过程称为蒸腾。
植物通过根毛吸进水分,然后经输导组织到达叶片及其它器官,再经气孔及植物体表面蒸发到空气中。
植物的地面覆盖密度、根密度和深度的增加,都可使蒸腾速度加大。
植物的需水量,指植物蒸腾和植被下土壤表面蒸发的总耗水量,即农田总蒸发量。
城市给水水源可分为地下水源及地表水源两大类。
地表水是城市主要的水源。
地表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冰川积雪等。
就人类可以利用的地下水资源来说,地下水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尽管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水资源,但一般可以水量、水质和水的保证率来表示一个地区的水资源状况,水资源的这三个要素也关系到一个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
一个地区的土地开发利用与管理,•受当地水资源总量的制约。
仅有水资源总量还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地区的水资源状况,水量的年际与年内分布的均匀程度是衡量水资源状况的重要变量,也制约着土地利用方式与管理。
水质关系到水资源可被利用的程度和用途。
对于饮用水水质标准,应该是不含传染病菌和有毒物质或这些有害物质的浓度不至于致病,再就是水中溶解的化学元素不损害身体健康,最好是含对人体健康有利的矿质元素。
对于灌溉用水的水质,应符合作物正常生长,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保证农产品品质。
8.影响土地特性的土壤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参考答案:(1)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对土壤性状如养分含量、通气透水性、保水保肥性以及耕作性状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土壤中各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各粒级土粒占土壤质量的百分数叫做土壤质地(也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
土壤质地不同,对土壤的各种性状影响较大。
土壤的农业生产性状包括土壤的肥力性状、耕作性状和作物反应的综合反应能力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这些性状的表现程度都与土壤质地密切相关。
(2).土壤构型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土体中的物质不断发生移动和淀积。
引起土体内部物质的分异,逐渐形成了发生层次,不同的发生层次组合便构成了土壤剖面,一般分为表土层(A)、心土层(B)、底土层(C)。
土壤剖面是土壤最典型、最综合的特征之一,它可以反映土壤形成环境的特征、土壤类型的特征以及土壤前发育程度等,对土壤的水分、温度以及肥力状况等均有显著影响。
(3).土壤可溶盐含量和pH值(A)土壤中可溶盐对作物的危害造成作物生理干旱、破坏养分均衡、直接毒害作用(B)土壤pH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一般pH值在6.0-8.5的土壤对大多数作物生长都是适宜的。
但也有些喜酸性或喜碱性的作物例外。
比如,茶树要在酸性(pH6.0-5.0)土壤上才能生长好,板栗适宜于在微酸性(pH7.0-6.0)土壤上生长。
土壤的pH值影响土壤中的某些养分元素的有效性,从而影响植物生长。
土地管理上,对于酸性土壤可以通过施用石灰中和酸性,对于碱性土壤要改碱洗盐;或者是选择耐酸、耐碱品种;施用肥料也要注意pH 值对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4)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A)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来源及其组成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所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的各种动、植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合成的产物。
(B)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增强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促进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还有其他方面的作用,如在一定浓度下,腐殖酸能促进微生物和植物的生理活性,减少土壤中农药的残留量和重金属的毒害等。
土壤有机质不但是植物养分供给的源泉之一,而且它也是保持土壤良好的物理性质的物质。
所以,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可作为土壤综合肥力的一项重要标志。
(C)土壤养分的作用植物从土壤中获得三大营养因素:N、P、K;同时,也从土壤中获取Zn、Mn、Cu、Fe、B等微量营养因素。
因此,土壤中这些速效养分的含量影响着植物生长,是土壤肥力水平或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耕地生产力的指标。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2参考答案1.什么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参考答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在时间上、空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有:(1)根据县级规划的要求和和本乡(镇)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确定本乡土地利用的目标、发展方向和各类用地指标,重点安排好耕地、生态环境用地及其它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用地,确定村镇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规模和范围;(2)进行土地用途分区,落实每一块土地的具体用途和限制条件;(3)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