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合集下载

浅析学习迁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学习迁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浅析学习迁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作者:张珣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7年第03期迁移理论提出,知识是具有迁移性的,某一种知识的学习过程与结果会对其他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

因此可以得知,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有着一定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已学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不单单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利用学校迁移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提升学习效率与质量,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发散思维。

其中,归纳迁移法、累积迁移法、延伸迁移法都是十分常见的学习迁移方法,现文章主要针对学习迁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以期可以为学习迁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归纳迁移法的应用归纳迁移法即为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吸收、累积新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从已经学习的、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中寻找到与即将要学习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且从中进行归纳整理,摸索出内在规律与概念,从而迁移到新学习的知识点当中,让学生脑海中的知识点可以进行更新,变得更加全面、更加具有整体性,并且形成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

这样学生就可以针对新的知识点与旧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且从新的知识点中对旧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从旧的知识点中来更好的掌握新的知识点。

例如,在进行初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在《核舟记》这一篇课文“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中,“简”是作通假字用,与“捡”同义,即为挑选的意义;而在《出师表》这一篇课文中的句子“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句子中的“简”字与《核舟记》中的“简”字用法是一样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能够马上理解并掌握,并且深化了“简”字的用法。

这种方式是最为简单的归纳迁移法。

如果文言文中所涉及的词汇在不同的课文中有着不同的含义以及引申变化,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主的将已经学过的知识与新学的知识点进行对比。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迁移理论的应用价值研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迁移理论的应用价值研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迁移理论的应用价值研究摘要:迁移理论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通过在一个特定的情境或范围内的认知发展影响学生另一个层次的认知水平提升,是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迁移理论的影响下,初中语文教师应优化阅读教学的方式,善于运用迁移理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带领初中生走出固定化的思维框架,为初中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探索空间。

基于此,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迁移理论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迁移理论;应用价值引言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语文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依据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不断创新理念,优化传统教学模式。

然而,进行实践教学时,还有部分教师秉持传统教育观念,不能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壁垒,以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流于形式,教学质量一直不能有效提升,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

因此,新课程背景下,对传统的阅读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和优化,是一线教师研究和关注的重点。

一、初中阅读教学之多角度阅读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具有活跃的思维,但却很难长时间地保持在活跃状态,这就会导致学生在进行文章的阅读时沉不下心来找出答案,无法进行深入阅读。

虽然这样的阅读可以勉强对题目进行解答,但是准确率不高,答案较为片面。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开展多角度阅读,让学生找到不同的阅读切入点,通过多角度思考,找到文章的核心内容。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台阶》时,教师就需要知道,这篇文章中蕴含着一定的深意,而且联系了作者的生活经验,如果学生只是单纯地为了解答课后习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阅读,那么学生是无法掌握核心内容的,是无法了解文章主题的。

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阅读篇目的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手段,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样的导入语说出:“我国最大的特点就是地大物博,而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相信同学们已经对自己的家乡的风俗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可以透过这种风俗看到人情。

迁移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迁移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迁移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作者:赵晓雪来源:《语文天地》2022年第06期迁移理论中的迁移是一个对知识巩固和升华的学习过程,是新旧知识之间相辅相成的正向迁移,反之,相互制约则变成了负向迁移。

近年来新课改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教师在传授给学生书本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他们在语文学习上的迁移能力,这样才能促使他们发散思维、实现知识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认清迁移理论并合理有效应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增质减负。

一、归纳迁移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知识存在互通性,学生在学习新知或是做练习时,不免会发现有些问题和内容似曾出现过,然而又无法讲明白这一知识点从何而来,说到底还是学生自己缺乏知识归纳能力。

将之前所学知识加以积累并进行分类、归总,掌握其中的规律和联系,则能将旧知应用到新知中来,更有利于学生触类旁通提高学习能力。

学生在归纳知识的同时也能形成自我知识体系,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比如,《愚公移山》:“翼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

”《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在古代尤为看重阴阳之说,很多事物都喜以阴阳对称来表示两面性,而山水的阴阳则一般是指山南水北为陽,山北水南为阴。

如果学生注意在平时学习中对这些知识内容进行归纳,今后再碰到类似知识点就能规避许多学习障碍了。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被公认的学习重难点,特别是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各种句式的活用等都是学生难以吃透的知识点。

但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文言文中的理论知识是有限的,大部分文章也可相互套用,因此在日常学习中注意归纳就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出师表》:“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陈涉世家》:“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利者。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这三篇文言文中都出现了一个“当”字,然而其用意却不同。

同时,一些句式有的是宾语前置、状语后置或是形容词用作动词等,这些都有其潜在规律,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归纳,那么在学习时便能将理论知识准确迁移到新知识之中。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迁移理论应用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迁移理论应用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迁移理论应用迁移理论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通过在一个特定的情境或范围内的认知发展影响学生另一个层次的认知水平提升,是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迁移理论的影响下,初中语文教师应优化阅读教学的方式,善于运用迁移理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带领初中生走出固定化的思维框架,为初中生的语文阅读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探索空间。

基于此,本文围绕迁移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明确迁移目标,迁移有的放矢(一)知识迁移知识迁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迁移内容,主要是指学生在新知的学习中能够通过已经掌握的知识或积累的经验过渡到未知的领域之中,帮助学生降低对新知的学习与理解难度,以消除学生在新知学习中的陌生感与畏惧感。

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以学生在小学时学习过的《少年闰土》为知识迁移的材料,帮助学生从对《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的回忆中了解作者,以对作者的了解为新旧知识迁移的连接点,思考作者原名、字、籍贯、身份以及代表作等,让初中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更感亲近。

(二)技能迁移技能的迁移主要是指听、说、读、写等语言学习中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语言能力的迁移。

这种技能的迁移需要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引领学生在由表及里的文本内涵挖掘中,实现四项基本技能向较高层次迁移,建立更为完善的语文阅读技能体系。

以“诗歌的修辞手法”这一项技能的迁移为例。

其技能的迁移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为:明确并掌握诗歌修辞手法技能,能够从诗歌的写作手法分析中,明确运用了哪些具体的修辞;结合诗歌中的诗句内容解释修辞手法运用的艺术效果。

第二个层次为:娴熟地运用本节课中涉及的修辞手法,顺利地解决上一环节中的问题。

第三个层次为:将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运用到其他体裁的文本中,如散文;分析其他问题,如散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结合具体段落内容解读该种修辞手法运用的艺术效果。

迁移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迁移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就 这些 问题 进行 讨论 . 从 而得 到行 家的指 正 。
【 关键词 】 迁移理论 初 中语文 教 学 应用策略 【 中图分类号】 G 6 3 3 . 3 【 文献标识码 】 A
迁 移理 论 迁移原是教育心理学上 的一个专用名词 , 是指一种认知( 学 习) 对另一种认知( 学习) 的影响。具体 而言, 是指在 某一种学科 , 场合或情境 中获得的认知对在另一种学科 、 场合或情境中获得 的 认知的影响。迁移可以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两种。 前面所学 的知识 对 后 面所 学知识 的影响 称之 为顺 向迁移 . 反之 则 为逆 向 迁 移. 顺 向 迁移和 逆 向迁 移都 有正 负之 分 。凡 一种 学 习对 另一 种 学 习起促 进 作 用的称 之 为正 迁移 . 反 之 则 为 负迁移 。 迁移现 象在社会 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 , 比如 , 会 打羽毛球的 人 学打乒乓球 比从 来不打球的人学得更快一些 ; 学过一 门语言之 后再学另一门语言比从来不接触外语的人学习效果要好。 这是因 为, 事物之 间是普遍联 系的 , 它们既相互区别又有着不同程度的 相 似 。 另外人 的 情感 方 式和认 知 方式也 是 相通 的 , 在 认 知客 观世 界 时, 既有可能相互借鉴, 也可能造成混淆。

全国著名教育家钱梦龙先生说 : “ 学法促教法 , 教 法导学法 , 教学苟俱进 。 ‘ 不教’ 境乃达。” 这一精辟的论述, 道 出了学法和教 法之 间的关系, 也道 出了掌握 学法的重要性。 其 实目前 , 我国教育 界最重大的教育观念改革就是以传统的教 师教为主转变为以学 生的 自主 学 习为主 。 而 学法 的 迁移就 是教 给 学 生学 习的 方 法后 让
教改 ・ 教研
课程 教育研究

迁移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迁移理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3.技能迁移。 语文学习技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与 复杂性,难以具体地为语文学习技能下定 论,可以简单的将语文技能概括为听说读 写四个方面,在此过程中需要不断培养学 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在 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技能迁移渗 透到各个环节中。为了有效实现技能迁 移,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要带领学生深入探究阅读内容,由表及 里,由浅入深,语文阅读学习的规律是掌 握技能的基础,技能迁移是知识内容与学 习过程中的转换。技能迁移具有一定的难 度,也是迁移理论中的深层内容。不但可 以培养初中生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建 立良好的阅读技能,还能让学生在语文阅 读学习过程中,将已经掌握的语文阅读方 法与技巧,尝试运用到新的阅读素材中。 语文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其 一,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语文阅读 技能,并且要让学生具备初中语文课程标 准要求的阅读能力。其二,通过语文阅读 训练,使得学生能够将自身的阅读能力充 分的发挥出来。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 胆尝试将语文阅读技能运用到阅读中,从 而切实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整个 过程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实现 技能迁移。例如,当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 要分析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根据 具体语句进行分析,呈现了怎样的写作效 果。并将这一阅读技巧运用到散文、诗歌
关键词:迁移理论 初中语文 阅读 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主要帮助学生积累语 文知识,语文本身是一门工具学科,学好 语文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 学科知识。语文知识内部具有一定的关联 性,在迁移理论下,学生能够更好地找到 语文知识内部的联系,掌握正确的语文学 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以 此探究语文知识,探究知识之间的关联 性,从而通过掌握一种知识,探究另一种 知识如何学习。
2020·28

浅谈迁移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迁移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于境 ,借 景抒 情”。在 《 小 石潭记 》中,作 者 写到 “ 闻水 声 , 如 鸣 佩 环 ,心 乐 之 ” 这 个
【 关键 词 】迁移方 法;轻松 学习;提 高
质 量
在 当今 提 倡 新 课 程 理 念 的 大 背 景 下 ,如 何施行 素质教育 习 效 率 ,要 把 语 文 学 好 ,没 有 好 的 学 习方 法,学习技巧 ,是非 常困难的。经过 多年 的教学经验和体会 ,我 觉得 迁移的语文 学 习法 ,不 乏是一种好 的学习思路 ,它能起 到潜移 默化的作用 ,起到 了举一 反三引领学 生 积 极 学 习 的作 用 。在 教 学 中 ,经 过 老 师 的 点拨能达到师生互动,引起教学共 鸣的作用 。 能 激 发 老 师 和 学 生 的 学 习 灵 感 ,更 好 的 激 发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 生知识迁移 能力,是 提高教学质 量 的重要途径 ,是培 养学 生发现 问题 、分析 问题 、解决问题 的 良好方法 ,是提高学生思 维 能 力 的 有 效 途 径 ,更 是 开 发 学 生 智 力 的必 要 手 段 。 因 此 ,在 语 文 教 学 中 。我 十 分 重 视 学生知识迁移 能力 的培养 ,作了如下几 点探 索: 共 性 原 理 迁 移 所 谓 共 性 原 理 迁 移 ,是 指 学 习过 程 中 , 知识 间 的 诸 多 因素 具 有 共 同 特 点 而 产 生 普 遍 的概念、原理 、规律 ,可 以作 为认识其它类 似知识 的基础 。新 旧知识在材料性质 、知识 联 系 及 学 习 目的 、方 法 等 方 面 越 是 相 同或 相 似,则 前一 个 知识 越 是对 后一 个 知识 发 生 迁 移 作用 。美 国 心理 学 家、教 育家 桑 代克 ( 1 8 7 4~ 1 9 4 9) 认 为,学 习发生迁移是 由于 两种情况有共 同因素,它们对人们 的能力 和 心理 特 点 有共 同要 求 。 在 语 文 教学 中 , 我们 主要 通 过 知识 对 比 , 寻 找 知 识 间 的 内 在 联 系 ,探 求 它 们 的共 同 特 点、 共 同原理、 共 同规律 , 然后运用这些特点、 原理 、 规律指导学生去学习新的知识 , 达到 “ 一 把钥匙打开 多把锁”的 目的,从而培养 学生 的知 识 迁 移能 力 。 在 阅读 教学 中,我们 采取掌握规 律、典 型 引路 、 原 理迁 移 的方 法 , 促 使 学 生 知识 迁 移 。 如:在 议论文单元教 学中 ,首先引导学 生寻 找议论文所共 有的 内在相 同因素 ,即:①要 素相 同, 都有论点、论据、论证;②结构相似 , 大都有引论、本论 、结论 ;③论证步骤相似 , 提出问题 ( 是什么 ),分析问题 ( 为什么 )、 解决问题 ( 怎 么办 );④ 论证方法相 似,理 论论证 、事实论证 、理论 事实结合论证 、正 反对 比论证 、围绕 中心层层论证或从几个方 面分别开展论证 等;⑤语 言的严密性 。然后 重点分析一篇 范文 ,进行实践 ,掌握 规律, 最后指导学生 运用这些原理 、规律去分 析其 它议 论 文 。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习迁移的价值和运用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习迁移的价值和运用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习迁移的价值和运用新课程要求构建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但不少教师依然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运用学习迁移去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很多学生也不能利用已经学习的知识去理解新的知识的学习。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遵循学习迁移规律,通过学习迁移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值得探究。

一、学习迁移在语文学习中的必要性中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孤立的知识学习和片面的课时划分的情况,教学中不能很好的利用学习迁移规律去更好的构建新的知识和认识。

特别是对于文章的阅读和写作,经常出现“黑瞎子偷玉米”偷一个丢一个的现象。

忙半天只剩下一个的现象,学习迁移运用的效果不好非常普遍。

而且我们发现,在平时教学中觉得学生无论在课堂回答还是课后练习中,往往难以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正确把握解题要领,随意性很大,回答不到“点子”上。

然后教师不得不把那些知识再分析、讲解,做许多反反复复的工作。

造成学习效果不好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我们教学中没有很好的利用学习迁移的规律,教学没有连贯性和整体性。

另外,《语文课程标准》对学习内容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阅读上,要求学生在三年的语文学习中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写作上,要求学生能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

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运用迁移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写作教学中学习的“迁移”运用习作教学中的迁移运用的研究,主要是指利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在写作中从会想,会读到会写。

而且,引导学生利用方法的迁移,掌握修改方法。

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摘要】本文通过对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将学习迁移理论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文章首先对学习迁移理论进行概述,然后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实践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加以说明。

接着分析了学习迁移理论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启示,同时也探讨了教学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实践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同时总结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中语文教学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学习迁移理论、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运用、案例分析、启示、问题与对策、实践总结、展望未来、实践效果。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备受关注。

语文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习迁移理论的提出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有必要研究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通过深入探讨学习迁移理论的相关概念和原理,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教学效果,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提高语文素养水平。

研究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效果,不仅可以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也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本文旨在探讨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进一步了解学习迁移理论在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和帮助学生学习的方式。

通过分析学习迁移理论的相关概念和原理,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和需求,探讨如何有效地运用学习迁移理论指导语文教学实践。

迁移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迁移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迁移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经过实验可以了解到,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去学习一件从来没有学习过的事物,学生会本能的对学习产生畏惧感,部分学生还会由于对学习新的事物不太习惯,内心排斥学习。

于是教学就会没有效率。

然而如果教师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学生就会觉得学习新知识也不是太难,从而愿意尝试学习。

学生如果有自主学习语文的愿望,教师的教学效率就会提高。

在传统语文教学方法中,教师常常无视学生已有的旧知识,甚至认为已经学过的知识就不用再学了,而直接让学生学习新知识,结果学生学习新知识呈现很大的差异性,部分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内心就开始排斥语文学习。

为了让学生更自主地学习语文,教师要用迁移理论引导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进行回忆,与新知识衔接,教师就能引导学生组合两种知识,学生就能不太困难地拓展已经学过的知识。

一、迁移理论在识字教学中的学习小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汉字时,要注意到中国汉字是一种音形意结合的图形汉字。

中国汉字往往代表一幅图画,或者一幅图画结合一个意思,或者一幅表音一幅表意结合出一个汉字。

教师了解到汉字的特点,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迁移新知识。

小学生一般会认识非常简单的汉字,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学习新汉字。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小学语文苏教版识字6时,教师要让学生观察以下几个汉字:“呵、嘿、呼”,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发现这些字都是人们用口头表达的语言,所以有一个口字,教师让学生看到,这类汉字就是一个表音,一个表意。

学生只要记会一个偏旁就能理解与它相关的汉字。

教师再给学生看另一组汉字:“困、围、圄”,学生不太明白这些字的意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汉字都是被包围起来,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再看这些汉字的形状就能深入理解这些汉字的意思。

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学习新知识,学生就不会觉得自己在学习陌生的东西,他们会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地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

迁移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迁移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迁移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迁移是一条古老的心理学定律,它指的是一种知识、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知识、技能学习的影响,即我们平常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根据迁移影响的性质,可将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已有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学习的积极影响,叫正迁移。

例如,会骑自行车的人,就较容易掌握摩托车的鸳驶技能,学会了平面几何有助于学习立体几何等,均属于正迁移。

已有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学习的干扰作用,叫负迁移。

如学习汉语字母对学习英语字母的干扰,就属于负迁移。

研究学习中的迁移现象,促进正迁移的产生,消除负迁移的干扰,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国的许多教育家对学习迁移有过不少精辟的论述。

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指出过:“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认为,教师举一,学生不能反三,这样的学生可以不必再教。

这是从学生的角度,说明迁移规律对学习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叶圣陶先生则说得更具体:“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这是从教师的角度,说明迁移规律对教学的重要意义。

叶圣陶先生曾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名言,其本质意义也在于揭示了迁移规律对提高教学效率的极端重要性。

西方许多教育家,对学习迁移曾作长期的卓有成效的研究。

代表性的研究派别有早期官能心理学的“形式训练说”,桑代克的“共同要素说”,贾德的“概括迁移说”和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关系转换说”。

综合起来看,这些理论研究认为,促进学习迁移要提供以下条件:(一)学习客体之间要有共同要素,共同要素越多,迁移越容易发生;(二)学习主体要有类化能力,即能对不同学习材料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三)师生之间要形成训练机制,通过反复训练实现迁移。

这些理论研究,对于我们当前开展和推进新一轮课改,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本文拟从若干方面来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迁移。

一、由字到字的迁移教生字,有的教师常常孤立地单个单个地教。

关于迁移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关于迁移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一 一

本 上 的 知 识 却 相 当有 限 。 因此 .迁 移 理 论 在 语 文 中显 得 更 明 显 。从 写 作 方 面 来 看 , 中 学 要 学 会 所 有 类 型 的文 章 , 不 同类 型 的文章在巾学教材中都有所体现。 通 过 比较 同 类 型 的 文 章 , 学 生 可 以体 会 语 言 的 运 用 。 在 阅读 方 面 , 同类 型 的文 章 可 以引 起 学生的共鸣 . 能 够 加 深 对 文 章 的理 解 。 学 生 可在 不 同背 景 下 对 比分 析 作 品 , 升 华 对 语 言 的 理 解 。总 而 言 之 , 语 文 课 本 只 是 语 文 这 门 学 科 的 一 个 载 体 .我 们 需 要 通 过 它使 学 生 学 会 举 一 反 j. 触 类 旁通 , 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二、 迁 移 学 习 法在 中 学语 文教 学 中 的应 用 分 析 ( 一) 学 习能 力的 迁 移 前 面 阐 述 的 主 要 是 在 文 章 内容 方 面 的 迁 移 。也 是 最 基 础 的迁移 , 在此基础上 , 我 们 还 要 把 握 学 习 能力 方 面 的 迁 移 。 所 谓 学 习 能 力 的 迁 移 是 指 通 过 学 会 分 析 的 方 法 和 写 作 的 特 点 摆 脱 课 本 的 束缚 , 进 行 更 高 层 次 的 自主 学 习 。比如 我 们 在 课 堂 上 学习了如何分析小说 , 如何对一篇小说进行鉴赏 。 学生就可 以 凭 借 这 个 技 巧 鉴 赏 戏剧 。 老 师 应 当 创 造 合 理 的 环境 条件 , 让 学 级限制 , 解除 了人 为的对音 响的控 制 , 也 暗 合 了 后 现 代 的 反 美 学意 义 。尽 管对 偶 然音 乐 的褒 贬不 一 , 但它打破传统 , 是 任何 都成 为 可能 的思 想 。 对 所 有 学 科 领 域 都 应 是 有 所 启

关于迁移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关于迁移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关于迁移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1 绪论迁移理论最早产生于十八世纪的欧洲,它是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用我们比较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

我们可以将学习迁移分为两类,一种是之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产生影响,另一种是指后来的学习对之前学习的影响。

从效果上来说我们可以分为正的迁移,即某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有促进作用,以及负的迁移,即某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产生阻碍的作用。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说法,叫做举一反三,这也是迁移理论的一种体现。

2 迁移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语文课堂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而课本上的知识却相当有限。

因此,迁移理论在语文的应用中显得更加明显。

从写作方面来看,中学要学会所有类型的文章,不同类型的文章在中学教材中都有所体现。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题材的文章,进而掌握相应不同文章的区别,例如记叙与散文的区别点所在。

通过比较同类型的文章,学生可以体会语言的运用。

在阅读方面,同类型的文章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够加深我们对文章的理解,不同背景下作品对比能够使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升华对语言的理解。

总而言之,语文课本只是语文这门学科的一个载体,我们需要通过它来使学生举一反三,旁类触通,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3 中学语文教师应当具备的迁移能力从前文的分析来看,中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要求学生学会教材、课本知识,而是通过教材的学习来领悟学习语文的窍门。

因此,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我们课堂上的重点,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

从效果方面分析,我们可以将迁移分为正面迁移和负面迁移,作为中学语文老师,我们应当防止负面迁移的产生,努力促成正面迁移。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是一个引路人,在这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应当具备相应的条件。

接下来我们分析在迁移教学中,老师应当具备哪些基础能力。

3.1 要有迁移教学的内在规划。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过程中的迁移训练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局限于课本内容的传授,在课堂上,主动采取恰当的迁移策略来让学生进行学习。

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习迁移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理论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学习迁移理论强调学习的深化和延伸,通过将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新的领域中去,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习迁移理论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去,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意义。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探讨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学习迁移理论的基本概念学习迁移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认为学习应该是有广度和深度的,不仅仅是为了应试而学习一些表面的知识,而是要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去。

学习迁移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近迁移和远迁移。

近迁移是指在相似的学习环境中,将已经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和情境中去。

远迁移是指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将已经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领域和问题中去。

学习迁移的核心概念是“深度学习”,不仅要理解知识,更要能够运用知识。

二、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对语言知识和文学作品的学习和理解,但往往忽视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学习迁移理论的运用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将已经学到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去,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三、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迁移需要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和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个性化的任务和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并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去。

2.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如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迁移理论 语文阅读教学 应用论文

迁移理论 语文阅读教学 应用论文

迁移理论论文:迁移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文摘要】迁移原是教育心理学上的一个专用名词,是指一种认知(学习)对另一种认知(学习)的影响。

具体而言,是指在某一种学科,场合或情境中获得的认知对在另一种学科、场合或情境中获得的认知的影响。

迁移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比如,会打羽毛球的人,学习打网球,比不会打羽毛球的人学打网球更容易;学了汉语拼音后再去学习英语字母的学生,比没有学汉语拼音就去学英语字母的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差些,产生这种作用的原因在于这两种认知之间存在相似性和相同性,加速或减弱了学习者对另一种学习的认识。

学习迁移现象之所以普遍存在,从客观世界来看,主要是因为客观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有时甚至存在相似性,同时,人的认知方式和情感养成方式也是相通的,这使得人们在认知世界时,存在相互借鉴。

这种借鉴有时有利于新事物的认知,有时则会产生混淆。

从中可以看出,学习者需要的是前者。

把迁移理论运用到具体学科上,已不是一个新的话题,但是如何更好地运用到具体学科上,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对语文教学来说,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强调的是内在的语言积累,要把学过的语言知识,语言学习的例子等,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结构。

语文学习,也不像是...【英文摘要】Migration is a special term i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Concretely, migration is the influence acquires in one subject, occasion or situation to another subject, occasionor situation. Migration exists in our daily life. For example, the person who can play badminton is easier to learn tennis ball than the person who can’t play badminton; the student who has learnt Chinese phonetic is easier to learn English letter than the one who hasn’t learnt. Why? the reason is that the two cognition has comparability, t...【关键词】迁移理论语文阅读教学应用【英文关键词】Migration theory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Application【目录】迁移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文摘要5-6英文摘要6-71 绪论10-15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10-111.1.1 问题的提出10-111.1.2 问题的研究意义1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2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31.3 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3-141.3.1 本文的研究目的131.3.2 本文的研究内容131.3.3 本文的研究思路131.3.4 本文的研究方法13-141.4 创新之处14-152“迁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概念界定15-212.1 “迁移”的教学含义15-162.2 “迁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教学含义16-202.2.1 “迁移”与“运用”的区别16-172.2.2 “迁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教学含义17-202.3 小结20-213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迁移理论概述21-273.1 迁移的分类21-233.2 发生迁移的条件23-243.3 产生负迁移的因素24-253.4认知策略迁移理论在阅读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方向25-263.5 小结26-274 迁移理论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误区及反思27-364.1 迁移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误区27-324.1.1 偏离教学目标,迁移成为“空谈”27-294.1.2 漠视学生经验,迁移目标“划一”29-304.1.3 方法缺少变化,迁移模式“单一”30-314.1.4 忽略情感态度,迁移产生“障碍”31-324.2 对存在的问题的反思32-354.2.1 教师对迁移理论不甚了解324.2.2 教材内容的编制有待改进32-344.2.3 教学方法的采用有待完善34-354.3 小结35-365 迁移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正确运用的策略36-485.1 对准焦距,把握教学目标36-385.2 研究类型,规避逆负迁移38-395.3 分析学情,强调学生经验39-415.4 研究教材,甄选教学方法41-435.5 重视情感,斟酌切入角度43-475.6 小结47-48参考文献48-50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科研情况50-51附录 B:调查问卷51-53致谢53。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迁移理论的运用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迁移理论的运用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迁移理论的运用
金军华
【期刊名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9(000)016
【摘要】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

如何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民族素质,是当前教学改革中值得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叶圣陶论语文教育》178页)叶先生的这一教学思想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指导思想,渗透着知识和方法的迁移。

教育心理学认为,迁移是学习活动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迁移理论,
【总页数】2页(P47-48)
【作者】金军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探析迁移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J], 白剑峰
2.为迁移而教——谈迁移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J], 丁正兰
3.论学习迁移理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 [J], 刘思林;李学明
4.中学语文教学中学习迁移的价值和运用 [J], 王从波
5.声乐教学中的学习迁移——心理学中学习迁移理论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J], 徐鸣;李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迁移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摘要:举一反三是我们一句传统的古语,作为老师,课堂上我们除了教会学生学习知识以外,更重要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成为我们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迁移理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地位日益显现。

本文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分析了迁移理论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并且针对迁移理论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一定的要求。

结合中学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笔者分两方面介绍了迁移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一个是知识文化方面的迁移,另一个是学习能力方面的迁移,为提高迁移理论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迁移理论;中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55-02
一、绪论
迁移理论最早产生于十八世纪的欧洲,它是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用我们比较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

我们可以将学习迁移分为两类,一种是之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产生影响,另一种是指后来的学习对之前学习的影响。

从效果上来说我们可以分为正的迁移,即某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有促进作用,以及负的迁移,即某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产生阻碍的作用。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说法,叫做举一反三,这也是迁移理论的一种体现。

二、迁移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
语文课堂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而课本上的知识却相当有限。

因此,迁移理论在语文的应用中显得更加明显。

从写作方面来看,中学要学会所有类型的文章,不同类型的文章在中学教材中都有所体现。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题材的文章,进而掌握相应不同文章的区别,例如记叙与散文的区别点所在。

通过比较同类型的文章,学生可以体会语言的运用。

在阅读方面,同类型的文章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够加深我们对文章的理解,不同背景下作品对比能够使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升华对语言的理解。

总而言之,语文课本只是语文这门学科的一个载体,我们需要通过它来使学生举一反三,旁类触通,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三、中学语文教师应当具备的迁移能力
从前文的分析来看,中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要求学生学会教材、课本知识,而是通过教材的学习来领悟学习语文的窍门。

因此,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我们课堂上的重点,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

从效果方面分析,我们可以将迁移分为正面迁移和负面迁移,作为中学语文老师,我们应当防止负面迁移的产生,努力促成正面迁移。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是一个引路人,在这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应当具备相应的条件。

接下来我们分析在迁移教学中,老师应当具备哪些基础能力。

(一)要有迁移教学的内在规划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学过程中的迁移训练给予足够的重
视。

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局限于课本内容的传授,在课堂上,主动采取恰当的迁移策略来让学生进行学习。

迁移的技能需要老师用心思考,并且在课堂上不断锻炼而提高的。

迁移的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她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学习迁移技巧的时候,老师也要学会迁移,其知识结构也会随之改变。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培养自身的敏锐性,要能够在教学中展开联想,让迁移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当迁移教学方法开始内化,成为老师的一种习惯时,迁移教学方法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二)知识的广泛性
我们在进行迁移教学中,除了方法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东西让我们施展各种迁移技巧,很难想象一个自身知识匮乏的老师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产生有效的迁移。

语文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它所包含的知识非常广泛,远远不是语文课本所能体现出来的。

作为学科引路人,我们需要在将大量课本之外的元素带入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中。

中学总共有八到九门课程需要学习,各门课程之间的交叉非常广泛,作为老师需要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广泛猎取知识,以此来夯实我们的教学技能基础。

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数量呈几何级数量增长,为了保持教学方式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为提高迁移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三)强化概括能力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它是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我们需要提高它的利用效率。

如前文所述,我们需要广泛的知识,如何
将广泛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迁移对我们也是一个考验。

我们需要强化自身的概括能力,以此来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

一方面,我们要将大量的知识概括成为简短的语言,同时还要对各种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将其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

四、迁移学习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知识文化内容方面的迁移
这主要指的是对文章内容理解方面的沟通,通过不同时间学习的内容来相互促进学习的效果。

它的主要应用的领域在于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上,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方面。

比如在古文的学习方面,我们就可以很好的采用迁移的学习方。

古代语言在表达方面跟我们现代差别比较大,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吃力,尤其是一个一个单项的记忆给学生增添了极大的困难。

但我们将大量的古文放在一起,就会发现古文的语言表达方式会有大量的趋同性,我们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将其联系起来,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古文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学生通过迁移学习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文言文的整体表达统一认识,在遇到类似文言文时,可以举一反三,提高学习的效率。

在阅读文章时,我们可以将同一个作者的不同作品结合起来一起学习,例如我们中学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有《孔乙己》、《友邦惊诧论》、《阿q正传》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几篇文章简要的进行对比,分析鲁迅文笔的一些特点,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话能够让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作品加深印象,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其文章内涵。

我们还
可将教材里类似的文章结合起来进行比较,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文章类别这一概念,然后触类旁通,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当起到一个指引的作用。

比如说在学习《智取生辰纲》时,我们应当结合《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进行比较,针对性地提出以下问题:小说的背景是什么,它跟作者的出身环境有什么联系?不同的场景跟小说主角的性格特点有什么联系。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文章形成归类,对阅读同一类文章会有相同方式的理解。

(二)学习能力的迁移
前面我们阐述的主要是在文章内容方面的迁移,也是最基础的迁移,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把握学习能力方面的迁移。

所谓学习能力的迁移是指通过学会分析的方法和写作的特点来让我们摆脱课本的束缚,进行更高层次的自主学习。

比如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如何分析小说,如何对一篇小说进行鉴赏,学生可以凭借这个技巧来对戏剧等进行鉴赏。

老师应当创造合理的环境条件,让学生实现学习技能上的迁移。

在这里,我们要采取两步走的策略。

首先,在课堂上我们的学分析方法要有规律性,每一步都要具有客观性,我们需要让学生体验整个过程,让学生明白分析的一般规律,明白拿到一个作品应当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

其次,课堂上的阐述老师往往会限制学生的发挥,因此我们还需要在课外安排学生进行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只有通过进行类似的共同工作,学生才能对分析方法产生共鸣,不是只学习其表面形式。

课后练习内容与课堂知识之间的重叠程度越
高,产生的迁移的效果将会越明显,因此,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也是我们老师需要认真思考的地方。

参考文献:
\[1\]陈晓华.语文教学中运用迁移理论的探索\[j\].教学创新,2011,(8).
\[2\]董泽华.试论迁移理论在研究性语文学习中的应用\[j\].文教资料,2006,(9).
\[3\]白晋荣.关于迁移理论的几点思考\[j\].心理科
学,2007,(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