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 比 第3课时 比的应用 【名师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上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3课时比的应用(按比分配)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上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3课时比的应用(按比分配)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数学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
问题:(1)从这个信息中你能想到什么?(2)根据这个信息能确定这个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吗?【设计意图】简单的知识回顾,帮助学生回忆学习过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课做准备,让学生能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2.引入新课。
比的应用十分广泛,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跳出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把连比转化成总数的几分之几。
分散解决问题的难点,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1.教学教材54页例2。
(1)PPT课件出示教材54页例2:如果按1∶4的比配制了一瓶500 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2)阅读与理解。
①题目中要配制什么?(配制500 mL的稀释液)②是按什么进行配制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按1∶4的比进行配制)③“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是1∶4”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在500 mL的稀释液中,浓缩液的体积占1份,水的体积占4份,一共是5份,浓缩液的体积占稀释液体积的几分之几,水的体积占稀释液体积的几分之几)(3)分析与解答。
讨论:你能求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各是多少毫升吗?(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解答)交流汇报。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解法)思路一先把比化成分数,用分数乘法来解答。
每份是:500÷5=100(mL)浓缩液的体积:500×1 =100(mL)水的体积:500×4 =400(mL)(2)按比例分配的问题也可以转化成分数问题,先把比转化成,再用总数× 。
设计意图: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知,重点是把几个量的比转化成这几个量分别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通过读题、释疑、讨论等帮助学生弄清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常用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1.某妇产科医院上月新生婴儿303名,男女婴儿人数之比是51︰50。
第四单元_第03课时—比的应用(教学设计)-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第四单元_第03课时—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理解比的应用。
2.掌握比的应用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解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比的应用解题方法的掌握。
2.培养学生合作解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10分钟)
1.教师出示两种不同的水果,如苹果和梨子,问学生哪种水果更多。
2.引出比的概念,并提示学生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2. 学习新知(25分钟)
1.教师让学生观看一种比的应用情境的视频,引出比的应用的概念。
2.教师出示几组用比表示的数据,让学生分组自主探究比的应用解题方法。
3.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题目后,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3. 练习(30分钟)
1.学生分小组,进行比的应用的解题练习。
2.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积极合作,互相帮助。
4. 总结(10分钟)
1.学生汇报自己所在小组的解题情况。
2.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已经学会的知识点。
四、教学评价方法
1.通过解题练习和合作中表现来评价学生解题能力和合作能力。
2.对于掌握比的应用解题方法和技巧的学生,教师进行仔细认真的笔试考查。
五、教学后记
本课时穿插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包括方法导入、视频观看、小组合作练习等等。
但是掌握比的应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在大量的适当练习中不断加深理解和掌握技巧。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及时进行适当的巩固和复习,以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3节《比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3节《比的应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掌握比的概念与应用,并能够灵活运用比的方法进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讨论与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比的概念与应用;
•灵活运用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比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工具:比例尺、比例尺模型等;
–实际生活中的比例题目。
2.学生准备:
–认真复习前几节课的知识;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互动。
四、教学过程
1. 比的概念引入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比例现象,引出比的概念,并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比的理解。
2. 比的应用探讨
•老师提出几个实际生活中的比例问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使用比的方法解决。
3. 小组合作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共同探讨一个生活中的比例问题,并展示解决方法与结果。
4. 拓展练习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比例现象,并用比的方法加以解决和计算。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比的概念与应用,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与应用,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3课时 比的应用
师:可以用怎样的方法对结果进行验证?
预设:看浓缩液与水的比是不是等于1:4。
小结:体现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看清楚1:4到底是哪两个量之间的比。
3.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一)基本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第1题。
(1)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2)交流:说说你的方法。
2.学生独立尝试,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请不同做法的学生上台板演,交流汇报。
预设(1):48÷(5+7)=4(人);
女生:4×5=20(人);男生:4×7=28(人)。
师:介绍一下你的想法吧。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和第三步分别是什么意思?这种方法是先求什么?再算什么?还有不同的解法吗?
预设(2):女生:48× =28(人);男生:48× =28(人)。
2.分析与解答。
预设(1):每份是500÷5=100(mL),浓缩液有100×1=100(mL),水有100×4=400(mL)。
师:这里的5表示什么?(把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
预设(2):浓缩液:500× =100(mL)水:500× =400(mL)。
师: 表示什么?(浓缩液占总体积的 ;) 呢?(水占总体积的 。)
师:这种方法中, 是什么意思?48× 呢?
4.小结: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我们再一起来看看(配合课件演示)。
方法1是根据比的意义,看看一共分成几份,先求出一份的数量,再算几份的数量;方法2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看看男生、女生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的知识来解决。这两种方法都不失为好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二)揭示课题
师:像上题这样,把数量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分配。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按比分配。(板书课题:按比分配)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3.比的应用》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 3.比的应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 3.比的应用》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以及比的应用。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基本概念,本节课则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学会如何进行比的运算,以及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比的存在,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整个单元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对比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小数和百分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和比的运算,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并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掌握比的运算方法。
同时,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讨比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学会比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意义,通过合作交流,探讨比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的概念,比的运算方法,以及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比的运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生动的教学演示,同时,利用黑板,进行板书,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运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例,让学生感受比的存在,引出比的概念。
2.新课:讲解比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比的运算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4.3比的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4.教学策略多样:本节课采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的知识。同时,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4.3比的应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小学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4.3比的应用于实际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掌握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关注小组合作的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合理的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比的定义、比的性质、比的大小比较、求比值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情境为导入,让学生感知比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和动手操作,探究比的性质和运算方法。在对比的求值和实际应用环节,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比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4.3《比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4.3《比的应用》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比的应用场景,理解比的概念;2.掌握比的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大小操作;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比的概念和运算方法;2.比较大小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1.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包括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2.通过生动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板书工具等教学资源;2.学生准备课本、笔和纸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引入“比”的概念,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小明身高是小红的两倍”,帮助学生理解比的含义。
2. 学习内容1.根据教材内容,介绍比的定义和运算规则;2.带领学生学习比的运算方法,并进行实例讲解;3.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比的练习,加深理解。
3. 拓展应用教师设计一些案例进行比的拓展应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4. 练习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比的运算方法的掌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介绍了比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比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比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比的知识进行推理和分析。
教师应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确保他们对比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资料1.《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2.《小学数学教学指导大纲》以上为《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4.3《比的应用》教案》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掌握比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3课时比的应用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3课时比的应用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3课时,比的应用。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题来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求比值的方法,并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够正确求出比值。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比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们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入比的概念,比如“小华买了3个苹果,小明买了5个苹果,他们苹果的个数之比是多少?”2. 例题讲解:我会用PPT展示一些例题,讲解求比值的方法,比如“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另一辆汽车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两辆汽车的行驶速度之比是多少?”我会让学生们一起跟我计算比值。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然后我会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
4. 实际问题解决: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运用比的知识来解决,比如“一个班级有20个男生,15个女生,男女生的人数之比是多少?如果班级再来5个女生,男女生的人数之比会变成什么?”六、板书设计我会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在黑板上,包括比的概念,求比值的方法,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华有2个橘子,小明有4个橘子,他们橘子的个数之比是多少?2. 一辆自行车以15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一辆摩托车以3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两辆车的行驶速度之比是多少?答案:1. 比值是1:22. 比值是1:2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比的概念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还是会有困难。
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多地给学生提供实际问题,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比的知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第4单元比-第3课时比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第4单元比-第3课时比的应用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的第三课时主要讲述了比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概念、比的基本性质以及求比值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比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不知道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的形式,或者在求比值时出现计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这些学情,帮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的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求已知比的前项或后项,求比值,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际问题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理解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求已知比的前项或后项,求比值。
2.教学难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的形式,以及在求比值时如何避免计算错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比的应用的思考,导入新课。
2.讲解新课:讲解比的应用,如何求已知比的前项或后项,求比值。
3.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的形式,并求出比值。
4.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解决几个实际问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比的应用教案-数学六年级上第四单元比第3课时人教版
第四单元比第3课时比的应用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1.2过程与方法: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不同解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析以及概况的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考点2.1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2.2 教学难点: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求各部分量。
2.3 考点分析: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不同解法。
3专家建议1、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弄清几个关键的概念以及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要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说说稀释液的配制过程,正确理解500毫升表示哪个量。
2、引导学生借助已学的知识,自主探索利用多样性的策略解决问题。
3、重视直观模型的作用。
本节课中用直观图表示出1:4的具体含义,对于学生理解1:4在这儿表示的时哪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如何进一步表示浓缩液、水的体积与稀释液总体积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检验时一是把浓缩液与水的体积相加,看是不是等于总量500毫升,二是把两种液体的比化简,看是不是等于1:4。
5、充分利用习题资源,对按比例分配问题加以巩固。
4 教学方法尊重学生起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按比例分配的的方法。
5教学用具课件6 教学过程6.1回顾旧知,导入新知。
1、100克盐溶解在1000克水中,盐和水的质量最简整数比是(1:10 ),盐和盐水的质量最简整数比是(1:11 ),比值是(111 )。
2、甲数与乙数的比值是5,乙数与甲数的最简整数比是(1:5 )。
3、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2:1 )。
如果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5,那么甲数是乙数的(53 )。
4、数学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
问题:(1) 从这个信息中你能想到什么?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45。
(答案不唯一) (2) 根据这个信息能确定这个兴趣小组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吗?无法确定男生和女生的人数。
人教版数学六上第四单元《比》第三节比的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六上第四单元《比》第三节比的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整理和复习以及相关练习,更好地掌握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掌握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会熟练地求比值和化简比。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概括、梳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巩固基础知识,激发问题意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发展数学思维。
【情感与态度目标】渗透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复习重点:整理、复习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的读、写法,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应用等相关知识。
复习难点:加强知识间的对比,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过程:1.交流完成前测所需要的知识点。
(1)比的意义;(2)比的各部分名称;(3)比的读、写法;(4)比的基本性质;(5)比的应用。
2.分别公布每道题的错题率。
二、评价出错题目让学生分析:运用了什么知识?为什么出错?对你有什么启发?(一)判断足球赛中记录的“2:0”是一个比。
()理解比的意义,区分“比分”和“比”。
(二)填空(1)沟通比、分数、小数和除法之间的联系;(2)沟通比和分数之间的联系;(3)求比值是要先统一单位。
(三)先化简比,再求比值12/20(四)解决问题1.菜站运来黄瓜、西红柿、茄子共300千克,其中黄瓜是180千克,西红柿与茄子质量的比是7:5,运来茄子多少千克?审清题意,找准把谁分配,按什么比分配。
三、综合练习(小卷子,当堂完成后交流,评价。
)1.填空。
汽车5小时行200千米,火车3小时行180千米。
(1)汽车行驶路程和时间的比是();火车速度可以说成()与()的比,比值是()。
(2)5:3是()与()。
(3)火车和汽车速度的比是():()。
2.判断。
(1)小明今年10岁,父亲今年37岁,父亲与儿子岁数的比是10:37。
()(2)一项工程,师傅独做7天完成,徒弟独做9天完成,师徒工作效率的比是7:9。
()3.解决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3节《比的应用》教案(定稿)
先学后教
二、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比的应用”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2、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
重难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解答比例分配应用题。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安排、教师及学生活动设计
二次设计
辅助环节
一、复习:
1、我们在教学中学过平均分,平均分的结果有什么特点?(每份都相等)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个数量分成不等的几部分,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课堂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你是怎样想的?说说解题时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同学们,现在同桌交换练习本互相检查作业,如果全对了请你打上100分,如果有错请你的同桌改错。
教师小结,并布置作业: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的应用,掌握了按比分配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1)求平均数得的总分数;(2)求每部分占总分数的几分之几;(3)用分数乘
教学
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探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3、渗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及函数思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做一做(课本49页做一做的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 3.比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 3.比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比的运用方法。
2.能够灵活运用比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背后的规律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鼓励学生勇于思考、发言,培养他们自信心。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意识,提高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比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2.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灵活运用比来解决生活问题。
难点1.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对比的掌握。
三、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比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它是用来表示两个数之间大小关系的符号。
在比的表示中,可以用“:”或“/”符号来表示。
示例:2:3,2/32. 比的应用方法比的应用方法主要包括比的大小关系、比的倍数关系、比的加减等。
比如,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用比来表示两种不同物品的价格比较,用比来表示不同长度之间的比例关系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图片展示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的基本概念。
2. 比的大小关系通过例题练习,让学生掌握比的大小关系,培养他们灵活运用比的能力。
示例:比较1:4和2:3的大小关系。
3. 比的应用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比来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
示例:小明买了3本书,小华买了4本书,比小明多买了几本书?4. 比的综合运用综合练习巩固学生对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并总结平时生活中可以运用比解决的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比的概念和应用展开,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比的运用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多与实际生活结合,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师们在教学中有所帮助,期待学生们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 3.比的应用》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 3.比的应用》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 3.比的应用》主要介绍了比的概念和比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比的概念、求比值的方法以及比的应用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求比值的方法,并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比的概念,求比值的方法,以及比的应用。
2.教学难点:求比值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比较两辆汽车的速度,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两个物体的速度。
从而引出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比的概念,以及求比值的方法。
同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比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上黑板进行解答。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四单元第03课时—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比较两个物体大小、长度或数量的时候吗?你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解决方法,教师引导他们总结出比的概念。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将系统地讲解比的概念、性质以及比例尺的应用。
1.比的概念:
-教师通过示例,讲解比的定义,即两个相同类别的量之间的比较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将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共同解决比例问题。
1.分组讨论:
-教师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比例问题,如地图上的距离计算、按比例分配等。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2.解决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部分工合作,利用比例尺和比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提示和建议,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撰写学习心得,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5.个性化作业:
-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分层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巩固所学知识。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提供适当的辅导,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提高作业完成质量。
5.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水平,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关爱,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都能获得成就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比的概念及其性质,能够灵活运用比进行问题分析。
2.掌握比例尺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距离和面积计算。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将采用生活实例和问题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比的概念的兴趣。
1.生活实例引入:
-教师展示两张不同比例的图片,如一张是放大后的蚂蚁和一张缩小后的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这两张图片中的生物看起来大小差异如此之大?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_第03课时—比的应用》(说课稿)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_第03课时—比的应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的第03课时,主要讲述了比的应用。
比的概念在数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涉及到数学本身的运算,还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各类学科中。
本课时将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掌握比的应用方法,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在学习本课时,需要将已学的知识与新的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比的应用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的应用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比的应用的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的应用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比的应用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时,我将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比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比的概念和应用方法:讲解比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比的应用方法。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应用方法解决问题。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解题方法。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比的概念2.比的应用方法b.求比与除法的关系c.求比与分数的关系3.注意事项八.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第3课时 比的应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比-第3课时比的应用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能够正确求比值,进行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实际应用。
第3课时《比的应用》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比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除法的基本概念,对于比的概念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在实际应用中,求比值、化简比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求比值、化简比的方法,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求比值、化简比的方法及实际应用。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应用。
2.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比的应用实例。
2.练习题:准备一些求比值、化简比的练习题。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比的应用,如:“某班有男生20人,女生15人,求男生与女生的比。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求比值、化简比的实例,如:“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是每小时60公里,另一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80公里,求两辆汽车的行驶速度比。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求比值、化简比。
同时,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互相学习。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第3课时 比的应用
第4单元 比第3课时 比的应用【教学内容】教材第52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 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分配问题。
2. 经历探索按比分配的过程,掌握解决按比分配的思路和方法,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3. 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培养优化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
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六(1)班40名同学参加大扫除,其中83的同学打扫教室,85的同学打扫操场。
(1)打扫教室、操场的同学各有多少人? (2)写出打扫教室、操场的人数比并化简比。
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解题思路。
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52页例2】1.阅读与理解。
师:同学们先仔细读题,再说说从题中知道了什么。
预设:500mL是配好后的稀释液的体积,1︰4表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之比,要求的是浓缩液和水各自的体积。
2.分析与解答。
(1)画图分析。
师:500mL是配好后的稀释液的体积,1∶4表示什么?你能画线段图表示吗?预设:1∶4表示在500mL的稀释液中,浓缩液占1份,水占4份,一共是5份。
(2)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预设1:把1∶4转化成份数,就是把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先算出每份的体积,再分别算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
每份是:500÷(1+4)=100)(mL浓缩液有:100×1=100)(mL水有:100×4=400)(mL预设2: 把1∶4转化成分数,浓缩液占总体积的411+,水占总体积的414+,再用乘法分别算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
浓缩液有:)(=+mL 100411500⨯ 水有:)(=+mL 400414500⨯3.回顾与反思。
师:怎样检验解答结果是否正确?预设:计算浓缩液体积和水体积的比,看是不是等于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
第3课时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学习中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分配应用题。
2.使学生经历解决“按比分配”问题的解决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观察、比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难点:正确分析、解答按比分配应用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学校刚才通知我编排一个六年级课程表,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科目,一周的课程共15节,同学们认为应怎么安排呢?
生1:那就简单了,要么就看情况随意分;要么就把15节课平均分成3份,语文、数学、英语各5节。
生2:我不同意随意分或用平均分的方法来安排,因为语文、数学、英语3个科目的内容不同,分量也不同。
生3:是啊,语文、数学的内容可多了,英语的内容则相对少一点,所以我认为小学阶段语文和数学的课时应占多一些,英语的节数要少一点。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我们以前学的是平均分的知识,但有些事情不一定非要按平均分来处理,例如刚刚讨论的问题,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课时数是按7∶5∶3来安排,那么三门课各排几节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问题:比的应用(出示课题)。
二、比的应用
教学课本第54页例2。
1.阅读与理解。
引导学生读题,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稀释液?
(2)配好后的稀释液由什么组成?(水和浓缩液)怎样配制?
(3)500mL是谁的体积?(配好后的稀释液)
(4)1∶4表示什么?(表示水和浓缩液的体积之比)
(5)要求的是什么?(水、浓缩液的体积)
2.分析与解答。
(l)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1∶4”这句话的含义。
“1∶4”表示如果有1份体积的浓缩液,那么就有4份体积的水,浓缩液和水加起来是5份体积,也就是稀释液有5份。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在理解“1∶4”的含义后,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请试一试。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解题思路,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来解决问题)
(3)交流探讨,体会不同解法。
先在小组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全班交流,一一展示、分析学生运用的不同解题方法。
学生会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假设浓缩液有1份,则水有4份,稀释液的总份数是1+4=5份;5份体积的稀释液共500mL,则每份体积有500÷5=100mL;所以,浓缩液有1份,体积是1×100=100mL,水有4份,体积是4×100=400mL。
板书:
每份是:500÷5=100mL
浓缩液有:1×100=100mL
水有:4×100=400mL
②假设浓缩液有1份,则水有4份,稀释液有
(1+4)份,那么浓缩液占总体积的1
1+4,水占总体积的
4
1+4
,已
知总体积500mL,即求浓缩液的体积就是求500mL的
1
1+4
是多少,
求水的体积就是求500mL的4
1+4
是多少。
板书:
浓缩液有:500×1
1+4
=100mL
水有:500×4
1+4
=400mL(或500-100=400mL)
(4)比较方法的异同,理解每种方法的解题思路。
师:同学们解答得很正确,谁来说说这两种方法的不同点?(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师:解决比分配问题,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用整数除法、乘法解决问题。
就是把一个总数按一定的比来分配,把各部分的比看作份数关系,先求出每一份数,再求出几份数。
另一种方法是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
就是把总量看作“单位1”,将各部分的比转化为总数的几分之几,直接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检验结果。
师:怎样知道计算的结果就是正确的呢?你有什么检验方法?
生1:用求得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相加,看看是否等于稀释液的总量;再用求出的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化简后看看是否与原比相等。
生2:如果浓缩液的体积是100mL,水的体积是400mL,那么浓缩液体积:水的体积=100∶400=(100÷100)∶(400÷100)=1∶4,且100+400=500mL,所以解法正确。
师:检验是生产上的一个重要程序,它是验证一个产品是否合格的必不可少的步骤。
检验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它能告诉我们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确,使我们养成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负责的态
度。
三、巩固练习
解答下列各题。
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长和宽的比是5∶3,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2.小明期末考试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平均分是96分,他语数外三门学科分数比是10:11:11,他三门各得多少分?
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然后集体交流,加深学生对不同的解题方法认识。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我们今天学习的“按比分配”问题有哪些特点?解决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很有条理。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我们学会了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有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我们应该学以致用,充分利用这些知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五、课外作业
完成教材和同步练习册对应练习。
维拓展训练
如图所示:圆中阴影部分面积占圆面积的16,占正方形面积的15;
三角形中阴影部分面积占三角形面积的19,占正方形面积的14。
求圆、
正方形、三角形的面积的最简整数比。
【答案】圆、正方形、三角形的最简整数比为24∶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