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5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了解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掌握指数评价法、专家评价法 了解环境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分析 了解模糊集理论在环境质量评价中应用
指数评价法 专家评价法 经济评价法 运筹学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一、指数评价法
环境质量是各个环境要素优劣的综合概念。衡量 环境质量优劣的因素很多,通常用环境中污染物 质的含量来表达。 人们希望从众多的表述环境质量的数值中找到一 个有代表性的数值,简明确切地表达一定时空范 围内的环境质量状况。 环境质量指数就是这样一个有代表性的数,是质 量好坏的表征,既可以表示单因子的,也可以表 示多因子的环境质量状况。
一、指数评价法
3、空气污染指数
பைடு நூலகம்
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 简称 API)就 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 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用于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 度和空气质量状况。 这种方法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 化趋势。 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项目暂定为:二氧 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随着环境保护工 作的深入和监测技术水平的提高,再调整增加其它 污染项目,以便更为客观地反应污染状况。
主要环节
(1)收集、整理数据和资料 在收集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所要评价的 区域环境要素背景的监测数据和资料。 在现有监测数据不足时,要组织环境背景特 征的调查,设计监测网络系统,确定本地区 环境内污染物和各种有关参数的背景值。 监测计划的内容、监测网点的设置,或根据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目的、任务及评价 区域自然环境特点、污染源分布的具体情况 来确定。
第5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土壤学ppt课件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 场附近的农田(蔬菜地除外)土壤,土质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 不造成污染及危害.
本标准仅对土壤中镉、汞、铬、锌、砷、铜、铅、镍、六六六、DDT 10项指标做了规定,对其他重金属和难降解危险性化合物未做规定。
固体废弃物在掩埋或堆放过程中产生的渗出液、滤沥液进入土壤, 能改变土质和土壤结构,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危害土壤环境。
矿业工程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损失土壤资源 污染土壤环境:产生的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 弃物等对土壤环境产生污染性的影响。 引发和加速土壤退化和破坏 ➢挖掘采剥改变了矿区的地质、地貌、植被等,加剧 了水土流失,从而引发土壤退化和破坏; ➢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 加速了土壤的退化和破坏。
一般,一级评价的内容应包括以上各个方面,三级评价可利用现有资料和参照
类比项目从简,二级评价类似一级评价,但工作深度可视情况适当减少。
评价范围
①项目建设可能破坏原有的植被和地貌范围; ②可能受项目排放的废水污染的区域; ③项目排放到大气中的气态和颗粒态有毒污染物由于干或湿
沉降作用而受较重污染的区域; ④项目排放的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性废物堆放和填埋场周
2.相关性原则:通过研究不同层次各子系统间的联系性质、方式及联系 的程度,判别环境影响的传递性,逐层逐级传递的方式、速度和强度。
3.主导性原则:必须抓住建设项目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引起的主要土壤环 境问题。
4.动态性原则:土壤环境影响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动态过程。不同建设 阶段的环境影响的迭加性和累积性、影响的短期性与长期性、影响的 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等都是不断变化的。
环境质量评价 第5章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水环境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SURFACEWATER ENVIRONMENT HJ/T 2.3---2018
三、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
相关内容请参见《导则》附录部分
已知某工厂的排污断面上BOD5的浓度为65mg/L,DO为7mg/L,受纳水体的河流平均流速为1.8km/d,河水的K1=0.18d-1,K2=2d-1,试求:距离为1.5km处的BOD和DO的浓度;
某二类水质监测点数据如下,请用单项水质标准指数对其进行评价(单位为mg/L)
非持久性污染物: O’connor河口模式
(3)常用湖泊(水库)模型适用条件
A、湖泊完全混合衰减模式(包括动态模式和平衡模式两个模式)适用条件(3个): a、小湖(库); b、非持久性污染物; c、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 动态模式适用于预测需反映随时间变化,平衡模式只反映长期平均浓度。
非持久性污染物
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
在利用数学模式预测河流水质时,充分混合段可以采用一维模式或零维模式预测断面平均水质;在混合过程段需采用二维模式进行预测。 大、中河流一、二级评价,且排放口下游3~5km以内有集中取水点或其他特别重要的环保目标时,均应采用二维模式预测混合过程段水质。
Hale Waihona Puke 均匀河段长10km,有一含BOD的废水从这一河段的上游端点流入废水流量为 q =0.2m3/s,BOD浓度C2=200mg/L,上游河水流量 Q =2.0m3/s, BOD浓度C1=2mg/L,河水的平均流速 u =20km/d,BOD的衰减系数 k=2/d,求废水入河口以下(下游) 1km、2km、5km 处的河水中 BOD 的浓度。 解:河段初始断面河水中BOD浓度为:
第五章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第五章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是地球表面具有肥力、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对于人类和陆生生物而言,土壤是岩石圈中最重要的部分。
与地球直径相比地表土壤的厚度仅为十几厘米,相比之下微乎其微,但正是这薄薄的一层土壤,才使得地球上有了广袤的森林、农田和草原,人类得以从中获取宝贵的生产和生活资源,拥有肥沃的土壤及与之相适宜的气候,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一笔珍贵的财富。
土壤即是生产食物的场所,同时也是大量污染物的接纳场所。
如从工厂排放出的烟雾、化肥、杀虫剂及其他一些污染物质进入土壤后造成土壤污染,并在循环过程中造成水、大气和生物体的污染。
土壤污染严重污染地下水、影响农产品安全、国际贸易、危及人类健康日本痛痛病事件1955年至1972年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的公害事件。
1955年,在神通川流域河岸出现了一种怪病,症状初始是腰、背、手、脚等各关节疼痛,随后遍及全身,有针刺般痛感,数年后骨骼严重畸形,骨脆易折,甚至轻微活动或咳嗽,都能引起多发性病理骨折,最后衰弱疼痛而死。
经调查分析,痛痛病是河岸的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水体,使稻米含镉。
而当地居民长期饮用受镉污染的河水,以及食用含镉稻米,致使镉在体内蓄积而中毒致病。
日本水俣病事件氯乙烯和醋酸乙烯在制造过程中要使用含汞(Hg)的催化剂,这使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汞。
当汞在水中被水生物食用后,会转化成甲基汞。
水俣湾由于常年的工业废水排放而被严重污染了,水俣湾里的鱼虾类也由此被污染了。
这些被污染的鱼虾通过食物链又进入了动物和人类的体内。
甲基汞通过鱼虾进入人体,被肠胃吸收,侵害脑部和身体其他部分。
进入脑部的甲基汞会使脑萎缩,侵害神经细胞,破坏掌握身体平衡的小脑和知觉系统。
我国土壤污染日趋严重,耕地、城市土壤、矿区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且土壤的污染源呈多样化的特点。
有资料显示,农药和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染及其他类型的土壤污染所导致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全国每年仅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的粮食达1000多万吨,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人民币。
05-环境影响评价与安全预评价
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② 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
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③ 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 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例题1】下列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 管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影响环境的范围,对建设 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 B.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当编 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C.可能造成较大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当编 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D.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不需进行环境影响 评价的建设项目,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答案】 B
② 承担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发展规划和重大经济开发
计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③ 拟定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④ 负责审定重大开发建设活动环境影响报告书。
2.制度体系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是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法律手段。 (1)环境保护立法的依据和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对环境保护的规定。 (2)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其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的环境保护综合法, 依法确立和规范了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用法律把 环境影响评价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拓展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标志着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3)行政法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国务 院颁布)是指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极为重要和可操作性强的 行政法规。 (4)部门行政规章和地方行政法规。
2.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登记表的内容
环境影响报告表 填写单位 必须由具有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 单位填写 环境影响登记表 不要求是具备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 单位,一般是建设单位自行填写。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以及防止大气环境进 一步恶化的综合防治措施。
(二)评价因子和标准的选择
1. 评价因子的选择
(1)尘:降尘、飘尘、悬浮微粒 (2)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等 (3)有害元素:氟、铅、汞、镉、砷等 (4)有机物:苯并[α]芘、总烃等
MAQI
I c2
I
2 s
I
2 p
I
2 n
I
2 o
式中I:各污染物的分指数,下角字母分别代表c为CO;s为SO2;p为 颗粒物质;n为NO2;o为氧化剂。
Ic
c8
Sc8
2
c1
Sc1
2
Is
sa
Ssa
2
s 24
S s 24
2
s3
Ss3
2
Ip
pa
S pa
2
p24
S p24
(2)O3:阔叶植物下表皮出现不规则的小点或小斑,部分下陷,小点变
成红棕色,小斑褪成白色。随植物受害程度的加重,叶子可发生密集的小点 (斑),并可联结成较大的斑。禾本科植物最初坏死区(小斑)不联结,随后可造 成较大的坏死区。针叶树叶顶部发生棕色死尖(枯尖),和SO2伤害症状相似, 但棕色和绿色组织分布不规则。
表5-6 格林指数分级
污染物
SO2(10-6) 烟雾系数(COH单位/1000英尺)
指数分级
希望水平 0.06 0.9 25
警戒水平 0.3 3.0 50
极限水平 1.5 10.0 100
格林大气综合污染指数适用于寒季或以燃煤为主要污染源的场
合。当污染综合指数小于25时,说明空气清洁而安全;当指数大于 50时,说明空气有潜在危险性。当指数达50、60、68时,应分别 发出一、二、三级警报,采取减轻污染的有关措施。当指数等于68 时,相当于煤烟型大气污染事件的水平。
环境评价教程(徐新阳版)课后题答案
环境评价教程(徐新阳版)课后题答案环境评价教程(徐新阳版) 课后题答案第⼀章环境评价概述1、什么是环境、环境要素?环境有哪些功能?A环境:环境是以⼈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是影响⼈类⽣命和发展的各种⾃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
B环境要素: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的、性质不向⽽⼜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
构成环境的基本要素包括:光、热、⽔、⼟、⽓、动植物以及这些⾃然要素与⼈类长期共处所产⽣的各种依存关系。
C环境功能有:⼀⽅⾯,它是⼈类⽣存和发展的最终物质来源;另⼀⽅⾯,它承受着⼈类活动产⽣的废弃物和各种作⽤的结果2、什么是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有哪些价值?A环境质量:有⼈认为:环境质量就是环境的优劣程度.是对⼈类的⽣存和繁衍以及社会发展的适宜程度。
也有⼈认为:环境质量是外境系统客观存在的—种本质属性,是能够⽤定性和定量的⽅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B环境质量的价值:a⼈类健康⽣存的需要b⼈类⽣活条件改善和提⾼的需要c⼈类⽣产发展的需要d维持⾃然⽣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需要3、什么是环境评价?开展环境评价⼯作有什么意义?A环境评价:环境评价就是按照⼀定的标准和⽅法对环境质量给予定性或定量的说明和描述。
B开展环境评价⼯作的意义:环境评价是⼀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实⽤性强的学科,它为环境管理、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环境标准的制定、⽣态环境制定、⽣态环境建设及环境规划提供技术依据,为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信息,是环境保护的⼀项基础⼯作,是贯彻“预防为主、预防结合、综合治理“环境管理原则的具体体现。
同时,环境评价⼯作中,尤其是对⼀些以前没有遇到过的建设项⽬进⾏环境影响评价时,必然要开展⼀些基础研究或专项研究,从⽽促进了环境科学的发展。
4、环境评价的主要⽅法有哪些?指数评价法专家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经济学评价法运筹学评价法5、简述环境评价的基本⼯作程序第⼀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作为研究有关⽂件,进⾏初步的⼯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等级,编制评价⼤纲;第⼆阶段为正式⼯作阶段,其主要⼯作为详细的⼯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作为汇总,分析第⼆阶段⼯作所得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6、什么是环境标准?中国的环境标准体系包括哪些内容?A环境标准:环境标准是政府为保护⼈体健康、改善环境质量、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从⽽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制定的环境保护技术法规。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环境工程基本原理,理解水处理、大气治理和固废处理的基本技术方法。
2. 使学生了解环境工程在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
3.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环境工程领域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环境工程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进行简单的环境质量评价。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能独立完成环境工程相关实验,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解决环境工程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2.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激发其探究环境科学领域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对环境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有基本的认识。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环境工程原理概述:介绍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任务和目标,使学生了解环境工程在保护环境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教材第一章“环境工程概述”2. 水处理技术:讲解水的污染来源、水处理技术原理及方法,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
教学内容:教材第二章“水处理技术”1-4节3. 大气治理技术:介绍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及治理技术,如脱硫、脱硝、除尘等。
教学内容:教材第三章“大气治理技术”1-3节4. 固废处理与资源化:讲解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方法及资源化利用,如填埋、焚烧、堆肥等。
教学内容:教材第四章“固废处理与资源化”1-3节5. 环境质量评价:介绍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程序,使学生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技能。
张从版环境评价习题
张从版环境评价习题环境评价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环境评价概述》一、概念1.环境质量2.环境评价3.环境标准4.环境质量标准5.污染物排放标准二、填空题1.环境质量的价值包括(经济)、(健康)、(生态)和(文化)。
2.环境评价的对象是(环境质量和价值)。
3.按照评价的时间,环境评价分为(过去)、(现状)和(影响)。
4.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国家法律中肯定下来的国家是(美国)。
5.东欧与前苏联的环境评价主要侧重于(河流)和(地理)。
6.我国的环境评价经历了(尝试)、(探索)、(发展)和(评价)四个阶段。
7.环境质量指数的基本形式是( p=c/s )。
三、简答题1.环境评价的意义。
2.环境质量指数的作用。
答:环境质量指数评价的主要步骤。
收集整理环境数据和资料;确定评价的要素和影子;指数的选用与综合;质量分级4.简述专家评价法。
5、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构成是怎样的?6、某监测点数据如下(单位是mg/L),请用单项水质标准指数对其进行评价,BOD COD DO Cd Cr Cu As 石油酚15 10 9第二章《环境评价信息的获取》一、概念1.特尔斐法2.专家二、简答题1.污染源调查的意义。
掌握污染源的类型、数量和分布情况了解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确定区域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提出污染治理和控制措施2.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公式。
3.环境背景值的含义。
4.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收集资料;现场测量;摇杆发5.如何制定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确定检测项目;确定检测范围;确定检测周期;确定监测点位6.大气监测项目有哪些?7.特尔斐法环境预测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8.大气监测频率9.地面水监测频率。
10.土壤监测的布点方法三、计算题1.某地区建有化工厂、纺织厂和家用电器厂,其污水排放量与污染物监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试确定该地区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项目化工厂纺织厂家用电器厂评价标准(mg/l )污水量(万m 3/a) CODcr(mg/L)560 428 76 10 悬浮物(mg/L)62 25 75 50 挥发酚(mg/L)六价铬(mg/L)2.在某河的源头处采集的10个样品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如下表,据此计算水环境背景值。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知识点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知识点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基本概念:A.自然因素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称为社会环境B.环境的基本特征: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和价值性C.环境影响: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环境影响的概念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D.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按评价对象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按环境要素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预测、选择、导向(核心)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法律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制度A.第一个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1969年)B.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1979年) C.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确立环评制度D.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并于从2003年9月1日正式实施,环境影响评价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入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E.2004年,人事部、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F.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综合法、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相关法G.《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它是指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极为重要和可操作性强的行政法规。
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具有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程序(针对建设项目环评)、分类管理(针对建设项目环评)、分级审批、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可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可只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第五章 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第十章 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关于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的进一步解释
环境资源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是“支付意愿”或“受偿意 愿”。
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_WTP):是指经济当事人支付一定 数量的金额以换取某一数量的商品、劳务或生产要素的意愿。
受偿意愿(willingness to accept compensation_WTA) :是指经 济当事人在得到一定数量的货币或非货币补偿的条件下,放弃 一定数量的商品、劳务或生产要素的意愿。
最后,对产量的减少进行价值评估,最简便的方法是将减少的庄 稼产量乘以其市场价格。
(二)生产率变பைடு நூலகம்法
又称生产效应法。该法的依据是,环境变化可以通过生产过 程影响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和利润,或是通过消费品的供给与 价格变动影响消费者福利。其基本步骤如下:
(1)估计环境变化对受者造成的物理效果和范围。如:森林砍 伐所造成的后果之一是导致土壤损失3%,受影响的区域有 100hm2。
要览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价值评估方法的框架 第三节 直接市场评价法 第四节 揭示偏好价值评估法 第五节 陈述偏好法 第六节 评价方法的选择
第一节 引言
环境价值评估的必要性:环境物品的价—值背 离。 环境价值评估的一般思路:计算相关群体对某 一环境物品的总支付意愿(受偿意愿)。
第二节 价值评估方法的框架
由此,对于环境质量由Q0改善为Q1 ,消费者的最大支付意 愿可以表示为:
水环境评价
水质因子数≥10。
中等:污染物类型数=2,且拟预测的水质因子数<10;
或者污染物类型数=1,但拟预测的水质因子数≥7。
简单:污染物类型数=1,且拟预测的水质因子数<7。
受纳(纳污)水域的规模
河流以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流量划分:
大河 中河 小河 ≥150m3/s 15~150m3/s ≤15m3/s
点污染源调查的原则
点污染源调查以搜集现有资料为主,必要 时补充现场调查及实测。
点源调查的深度根据评价级别及其与建设 项目的关系而定 注意与受纳水域相应时期的水文、水质特 征调查。
点污染源调查的基本内容
a、点源的概况
b、污水源强数据 c、企业用排水状况 d、企业废污水处理设施状况
5000>Q≥1000; 1000>Q≥200;
污水排放量不包括间接冷却水、循环水以及 其他含污染物极少的洁净下水的排放量,但包括 含热量大的冷却水的排放量。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
污水水质分为复杂、中等、简单三种情况
主要是按污水中的特征污染物类型数和拟 预测的水质影响因子个数界定: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划分
向弥散系数Dx =10m2 /s。求排放点下游10km
处的苯酚浓度。
解:①起始点处完全混合后的初始浓度
②考虑纵向弥散条件下的下游10km处的浓度 得
③忽略纵向弥散时的下游10km处的浓度得:
二维水质模型
混合区
是 指工程排污口至下游均匀混合断面之间的水域, 在此区域内污染物可以超过水质标准,是水体的一 个敏感区域,又叫超标水域。 位置—敏感水域(主要功能区)不允许混合区(超 标水域)存在 大小—混合区(超标水域)影响的范围,不影响鱼 类通道主要邻近水域的功能(即水质要求) 形状—简单且易界定边界
第五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大气污染:大气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的特性改变,从而影响大气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造成大气质量恶化的现象。
即由于人类活动而使空气环境质量变坏的现象。
2.大气污染源:一个能够释放污染物到大气中的装置。
按来源分为自然和认为污染源,人为污染源又分为工业、交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
按污染源的几何形状:点、线、面、体源。
按污染物排放时间分:连续、瞬时、间歇源。
按排放形式分: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
按几何高度:高架源、地面源。
无组织排放:凡不通过排气筒或通过15m以下的排气筒的排放。
连续点源源强:以单位时间内排放的物质或体积表示。
瞬时源源恰:以排放的总质量或总体积表示。
3.大气污染物: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
根据其形成过程,可将其分为一次、二次污染物;根据存在形态,可分为颗粒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种类,分粉尘类,有害气体类,湿雾类,放射性污染,酸雨。
按烟雾分伦敦、光化学烟雾。
颗粒物按粒径分:TSP ≤ 100微米。
PM10≤10微米。
降尘>10微米。
粉尘>0.5微米。
4.综合性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先行业,后地方,国家顺序执行。
5.发布空气质量预报的因子:SO2,TSP,PM10。
6.一次污染物:指直接从各种排放源进入大气,在大气中保持其原有的化学性质。
如TSP,NO X,SO2。
7.二次污染物:指在一次污染物之间或大气中非污染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
如光化学烟雾,酸性沉积物,O3。
8.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9.《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其指标体系为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和无组织监控浓度限值。
10.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对项目实施的大气环境影响的程度、范围和几率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和对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环境质量评价课件PPT课件
• 课程任务: • 应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理
论、有关的法规、标准,以及环境影响评 价的程序和方法,了解大气、水、土壤、 噪声等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为以后 从事环境保护、管理和规划和科学研究等 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程内容
• 第一章: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 •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 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 • 第四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 第五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 第六章: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 第七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3、环境影响评价
(3)制定出预防环境污染的多项措施 选用适当的数学模式进行预测后,如果预测结果和实
际要求的环境标准不符,预测结果中大气环境、水环境、 土壤环境中一种或多种污染物超过规定的环境标准,那么 就要采用多种预防措施,这一点我国和国外是有区别的, 下面看一下所采取的几种预防措施:
(四)按照评价时间分类
• 3、环境影响评价 • 定义:根据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或一个项目的建设规
模,对某一区域未来的环境质量进行预测和评价,或对某 一个建设项目对所在区域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称 为环境影响评价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的定义:指对规划 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 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 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二、环境评价的分类
• (一)按照环境要素分类 •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质量评价、声环境质
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等 • 单要素评价 • 多要素评价(联合评价):对两个或两个以上要
素同时进行评价 •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如果在单要素评价的基础上
5.-环境质量评价图的绘制(共21张)
第二节 环境质量评价(píngjià)图的绘制方法
第3页,共21页。
2.制图(zhì tú)方法
第4页,共21页。
第5页,共21页。
第6页,共21页。
第7页,共21页。
第8页,共21页。
第9页,共21页。
第10页,共2页,共21页。
第13页,共21页。
第五章 环境质量 评价图的绘制 (huán jìnɡ zhìliànɡ)
第1页,共21页。
第一节 环境质量评价(píngjià)图的分类
按环境要素:大气、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图等;
按区域类型:城市、流域、海域、农业区、风景游览
区、区域环境质量图; 按性质:普通图和环境质量评价地图。
第2页,共21页。
第14页,共21页。
第15页,共21页。
第16页,共21页。
第17页,共21页。
第18页,共21页。
第19页,共21页。
第20页,共21页。
第21页,共21页。
化工环保课后题答案
绪论1、试分析现代化工生产的特点;答:现代化学工业一般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生产物料大多属于有害危险物质;第二,生产工艺参数苛刻;第三,生产规模大型化;第四,生产过程连续化、自动化;2、什么是环保管理“三同时”原则什么是环保管理八项制度答:环保管理“三同时”原则是指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环保八项制度指“三同时”制度;环境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以及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定量考核、污染集中控制和污染限期治理制度;3、什么是安全生产“五同时”原则答:安全生产“五同时”原则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价生产时,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价安全工作;第一篇化工环境保护技术概述1、简述化工环境污染的种类;答:化工环境污染的种类,按污染物质的性质可分为无机化工污染和有机化工污染;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废气、废水及废渣;2、简述化工环境保护研究的主要内容;答: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化工污染的防治;第二,环境质量评价;第三,化工环境系统工程;3、简述花红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答:化工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化工生产的原料、半成品及产品;可能的原因是化学反应不完全;原料不纯;物料泄漏;产品使用不当及其废弃物;二化工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主要有燃烧过程;冷却水;副反应和副产品;生产事故造成的化工污染;第一章化工废水处理技术1、衡量水污染的主要指标及其基本定义;答:常用的水污染指标有:生化需氧量BOD,表示在有饱和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20度,经过一定天数讲解每升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游离氧的量,常用单位mg/L,常以5日为测定BOD的标准时间;化学需氧量COD,表示用强氧化剂把有机物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所消耗的相当氧量;总需氧量TOD,当有机物完全被氧化时,C、H、N、S分别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水、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硫时所消耗的氧量;总有机碳TOC,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总含碳量,以碳含量表示;悬浮物SS,水样过滤后,滤膜或滤纸上截留下来的物质;PH;有毒物质,表示水中所含对生物有害物质的含量;大肠杆菌群数,指每升水中所含大肠杆菌的数目;2、试叙述废水处理的主要原则;答:化工废水处理的主要原则首先是从清洁生产的角度出发,改革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污染物,防止废水外排,进行综合利用和回收;3、简述废水分级处理的主要内容;答:废水处理深度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一级处理主要分离水中的悬浮固体物、胶状物、浮油或重油等,可以采用栅网过滤、自然沉淀、上浮、隔油等方法;二级处理主要是去除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溶解物和部分胶状的污染物,用以减少废水的BOD和COD,通常采用生物化学法处理,这是含有机物废水处理的主体部分;三级处理主要是去除生物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和废水中溶解的无机污染物,常用的方法有活性炭吸附和化学氧化,也可采用离子交换或膜分离技术等;4、简述浮选法清楚废水污染物的原理;答:浮选法就是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作为载体去粘附废水中的污染物,使其密度小于水而浮到水面,实现固液或液液分离的过程;浮选法主要根据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原理,使污水中固体污染物粘附在小气泡上;5、简述评定活性污泥的主要指标;答:主要指标有以下几项: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指1L混合液内所含的悬浮固体SS的量,也称污泥浓度;污泥沉降比SV%,是指一定量的曝气池废水静置30min后,沉淀污泥与废水的体积比,用%表示;污泥容积指数SVI,又称污泥指数,是指一定量的曝气池废水经30min沉淀后,1g干污泥所占有沉淀污泥容积的体积,单位是ml/g,它实质是反映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指1L混合液内所含挥发性悬浮固体的量,单位为g/L;6、简述生化法处理废水对水质的基本要求;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PH,一般对好氧生物处理的PH可保持在6~9范围内,对厌氧生物处理,PH应保持在~8之间;温度,一般生物处理要求水温控制在20~35度之间;水中的营养物及其毒物,一般对氮、磷的需要量应满足BOD5:N:P=100:5:1质量比;氧气,好氧生物一般要求反应器废水中保持溶解氧浓度在2~4mg/L 左右为宜;有机物浓度,一般进水BOD5值以不超过1000mg/L及不低于100mg/L为宜;7、简述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答:好氧生物处理时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微生物参与,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代谢过程;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主要是厌氧菌的作用,来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兼性氧化也叫兼气性氧化或兼气性分解,是兼气性微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果,兼性微生物既能在有氧环境中也能在无氧条件下生存;8、简述我国地面水质量标准分类和废水排放标准分级;答:按功能高低分为5类,一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二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三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四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五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第二章化工废气处理技术1、按其存在状态空气污染物可分为哪两大类,并简述其基本处理方法;答:可分为颗粒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颗粒污染物可通过机械式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等4类除尘设备除去;气态污染物则可通过吸收法、吸附法、催化转化法、燃烧法和冷却法等除去;2、简述粉尘粒度的两种分布;答:第一种为分级分布,对应的有分级分布曲线,表示每种粒径的粒子占全部粒子总数的分率f与其粒子的粒径x之间的关系,即f曲线,分级分布曲线又称为频率分布曲线;第二种为积分分布,对应的有积分分布曲线,它反映大于某粒径的尘粒占全部尘粒的分率R与此粒径x之间的关系,即R曲线,积分分布曲线又称为累积分布曲线;3、简述催化法脱除氮氧化物的原理;答:在催化剂作用下,用还原剂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为无害的氮气和水的方法称为催化还原法;依催化剂与废气中的氧气发生作用与否,分为两类:非选择性催化还原,在钯催化剂的作用下,还原剂不加选择的与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氧气同时发生反应,作为还原剂气体可用氢气和甲烷等;选择性催化还原,在铂催化剂的作用下,还原剂只选择性的与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反应,而不与废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常用的还原剂气体为氨气和硫化氢等;第三章化工废渣处理技术1、简述废渣预处理技术;答:固体废物预处理是指用物理、化学方法,将废渣转变成便于运输、贮存、回收利用和处置的形态;预处理技术常用的方法有分选、压实、破碎和固化等;常用的固化技术有水泥基固化法、石灰基固化法、热塑性材料固化法、高分子有机物聚合稳定法和玻璃基固化法;2、简述废渣处理中焚烧法和热分解法技术原理;答:焚烧法是将可燃固体废物集中在焚烧炉中通空气彻底燃烧的方法;热分解法是利用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受热分解的过程;焚烧是放热的,热解是吸热的;焚烧的产物主要有二氧化碳和水,而热解的产物主要是可燃的低分子化合物;3、简述磷石膏制取硫酸钾的原理及流程;答: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磷石膏在水溶液中与碳酸氢铵反应生成硫酸铵与碳酸钙,分离出的副产品碳酸钙可用于生产石灰、水泥或土建;第二部分是硫酸铵溶液在促进剂的作用下与氯化钾在90度左右时进行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氯化铵;4、简述常用化工废渣处理的方法及特点;答:对于化工废渣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卫生填埋法、焚烧法、热解法,微生物分解法和转化利用法5种;化学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特点有:产生和排放量大;危险废物种类多,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高;对土壤的污染;对水域的污染;对大气的污染;废弃物再资源化可能性大;第四章化工清洁生产概要1、简述化工清洁生产的原理与技术;答:化工清洁生产的原理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设计、生产安全化学品;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尽量使用可再生资源;设计选择安全、高效的化学反应;采用环境友好的溶剂、助剂、催化剂;催化剂使用优于化学试剂;合理使用和节省能源;预防污染的检测和控制;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化学;化工清洁生产的主要技术有超临界流体技术、新型催化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微波技术、超声技术、膜技术、辐射加工技术等;2、何谓清洁生产答:我国法律定义清洁生产为: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3、简述现代化工清洁生产的途径;答:实现化工清洁生产的途径有;革新产品体系,正确规划产品方案及选择原料路线;实现资源和能源充分、综合利用;采用高效设备和少废、无废的工艺;组织物料和能源循环使用系统;加强管理,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采取必要的末端“三废”处理;4、何谓循环经济有什么优点答:循环经济是围绕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所进行的社会生产和再生活动,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馈过程,以尽可能少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发展效益;循环经济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3RReduce,Reuse,Recycle原则;5、“生态经济”、“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三者之间有何关联答:这三个概念本质上是完全相洽的;从内涵看,“循环经济”本身就是“清洁生产”技术库中的组成部分;而“清洁生产”又是生态经济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但这三个概念不是替代关系;循环经济更进一步突出了“物质循环使用”与“废弃物再利用”在资源环境问题中的意义;根据中国当前的经济—环境现实状况,就经济—社会层面而言,“生态经济”提法较为恰当;就经济活动层面而言,“清洁生产”的提法较为贴切;就资源环境问题的发展方向而言,“循环经济”的提法最有前途,可见循环经济是一个理想的、应当优先追求和重点发展的前景;它诞生、成长于“清洁生产”、“生态经济”的大环境下;后者为前者创造实施与发展的条件;在能实施“循环”的地方,应优先和坚决贯彻“循环经济”思想;5、试分析湿法磷酸清洁工艺的特点;答:第一,在突出主要产品磷酸制备的同时,通过“封闭循环”、工艺消化,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第二,磷矿中的氟通过吸收和相关反应,可制备NaSiF6等氟化学产品,反应产生的硫酸可返回系统用于分解磷矿;第三,磷石膏和碳酸氢铵反应转化为硫酸铵,然后再与氯化钾反应,磷石膏的转化率可达95%以上,氯化钾的转化率可达92%以上;第四,磷石膏转化中产生的碳酸钙,通过进一步处理可作为微细碳酸钙材料,也可通过净化处理,然后和磷酸反应生成磷酸钙盐,作为添加剂或助剂;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简述环境质量评价的任务和目的;答:环境质量评价的任务使在大量的检测数据和调查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来说明、确定和预测一定区域范围内人类活动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影响程度;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目的是为环境管理和环境规划提供依据,同时也是为了比较各地区受污染的程度,从而达到控制、保护、利用、改善环境质量,使之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相适应;3、常用的环境质量评价参数有哪些答:常用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参数有以下4种:1颗粒物:降尘、总悬浮颗粒物TSP、飘尘;2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3有害元素:氟、铅、汞、砷、氯、镉等;4:有机物:芳烃、卤代烃、总烃;4、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答:环境影响评价按评价对象可分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划中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和说明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价;2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1建设项目概况;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状况;3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5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6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7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5、环境影响评价一般分为哪几类答:根据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按评价对象可将环境影响评价分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又分为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两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按照环境影响程度可分为3类: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对环境影响很小的;第二篇化工安全生产技术概述1、简述生产事故分类;答:生产事故按发生的原因可分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按事故造成的后果可分为:人身伤亡事故和非人身伤亡事故;2、何谓生产事故答:生产事故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者损坏设备设施或者造成经济损失的,导致原生产经营活动暂时中止或永远终止的意外事件;3、简述安全技术基本内容及其与生产技术的关系;答:化工安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预防工伤事故和其他各类事故的安全技术;预防职业性伤害的安全技术;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安全技术是生产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技术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安全技术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而发展;4、简述评定化工生产事故各等级的主要指标;答:工伤事故按伤害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按照目前的划分标准,死亡事故按伤亡人数多少又可分为:1一般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人至2人的事故;2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3人至9人的事故;3特大伤亡事故:指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非人身伤亡事故是指未造成人身伤亡,但造成经济损失的生产事故;一般当事故造成生产装置停产或减产,日产量降低50%以上的称重大事故;日产量降低10%~50%的称一般事故;第六章化工安全设计与安全管理1、如何确定化工设备设计的温度和压力选择化工设备材质要考虑哪些因素答:设计温度和设计压力应考虑到在最恶劣条件可能达到的温度和压力,而不是正常操作条件下的温度和压力;选择加工设备所用的材质,要考虑防腐、设备类型、设计温度和设计压力; 2、确定企业安全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行政首长责任制;安全生产,人人呢有责;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小组与安全监督员;安全第一,重在预防;3、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有哪些基本内容答:第一,安全标准与规章制度的制定;第二,全员安全培训教育的实施;第三,安全检查;4、生产安全管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包括工艺操作安全管理;化学危险品的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5、简述人机工程原则;答: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以研究人、机械、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如何使机械、环境符合人的形态学、生理学、心理学方面的特性,使人、机械、环境相互协调,以求达到人的能力与作业活动要求相适应,创造舒适、高效、安全的劳动条件的学科;人机工程原则主要包括工程技术方面、工作环境设计、工作量设计三方面的内容;第七章化工防火防爆技术1、请解释下列名词:燃烧、爆炸、闪点、着火点、自燃、自燃点、爆炸极限、危险度;答:燃烧是一种同时伴有发光、发热的激烈的氧化反应;其特征是发光、发热、生成新物质;爆炸:物质自一种状态迅速的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巨大能量的同时产生巨大声响的现象称为爆炸;闪点:引起闪燃时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当火源接近易燃或可燃液体时,液面上的蒸气与空气混合物会发生瞬间火苗或闪光,这种现象称为闪燃;着火点:引发物质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着火点;自燃:指可燃混合气体或蒸汽自身热量或与无火花、无火焰的热表面接触,使温度升高,以及化学反应速度急剧增长而引起的着火现象;自燃点: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就是自燃点,也称为最低引燃温度;爆炸极限:可燃物质与空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合气,遇到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危险度:可燃性气体或蒸气的危险度为该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上下限之差除以爆炸下限值;2、简述燃烧条件及形式;答: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有可燃物存在;有助燃物存在;有着火源;按参加反应的相态不同,可分为均一系燃烧和非均一系燃烧;均一系燃烧时指燃烧反应在同一相中进行;非均一系燃烧是指燃烧反应在不同相中进行;根据可燃性气体的燃烧过程,又分为混合燃烧和扩散燃烧;混合燃烧是指可燃气体预先同空气或氧气混合而进行的燃烧;扩散燃烧是指可燃性气体由于喷出,同周围空气或氧气接触,可燃性气体分子与氧分子相互扩散,一边混合,一边进行的燃烧;3、简述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答:主要有一下几点:原始温度;原始压力;惰性介质;容器的尺寸和材质;点火源;两种以上可燃气体或蒸气混合物的爆炸极限;可燃气体与可燃粉尘混合物的爆炸极限;其他因素;4、简述可燃物危险性的主要指标;答:评定气体火灾爆炸危险性的主要指标是爆炸极限和自燃点;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是闪点和爆炸温度极限;5、化工生产需控制的点火源有哪些答:主要有明火的控制;预防摩擦与撞击产生的火花;电器火花的控制;其他火源的控制四种;6、简述防爆电气设备的类型及标志;答: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增安型标志e;隔爆型标志d;充油型标志o;正压充气型标志p;本质安全型标志i;防爆特殊型标志s;充沙型电气设备标志g;无火花型标志n;7、简述化工生产火灾的扑救原则;答:火灾扑救的一般原则是:报警早,损失小;边报警,边救活;先控制,后灭火;先救人,后救物;防中毒,防窒息;听指挥,莫惊慌;第八章工业毒物的危害及防护技术1、简述毒物毒性评价指标;答:第一类,LD100或LC100:表示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即能引起实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最低浓度;第二类,LD50或LC50:表示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即能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MLD或MLC:表示最小致死剂量或浓度,即能引起实验动物中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LD0或LC0:表示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即使全组染毒,但实验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或浓度;2、简述工业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答: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有3个,即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在生产过程中,毒物最主要的是通过呼吸道侵入,其次是皮肤,而经消化道侵入的较少;当生产中发生意外事故时,毒物有可能直接冲入口腔;生活性中毒则以消化道进入为主;3、简述化工生产防毒的“五同时”和“三同时”原则;答:“五同时”原则就是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三同时”原则是指对于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防毒技术措施要执行“三同时”,即同时设计、施工、投产的原则;4、简述急性中毒现场抢救原则;答: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应遵循下列原则:救护者应做好个人防护;切断毒物源;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促进生命器官功能恢复;补充:1、废水中投入混凝剂后,胶体因电位差降低或消除,破坏了颗粒的稳定状态称脱稳;脱稳颗粒相互聚集为较大颗粒的过程称为凝聚;未经脱稳的胶体也可形成大的颗粒,这种现象称为絮凝;2、吸附剂必须满足的要求有:吸附能力强;吸附选择性好;吸附平衡浓度低;容易再生和再利用;机械强度好;化学性质稳定;来源容易;价格便宜;3、脱附再生是吸附的逆过程,即在吸附剂结构不发生变化或变化极小的情况下,用某种方法将被吸附物质从吸附剂孔隙中除去,恢复吸附剂的吸附功能的过程;吸附剂的再生方法有加热再生、药剂再生、化学氧化再生、湿式氧化再生、生物再生等;4、发酵是将浓缩污泥置于密闭的消化池中,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使有机物分解稳定,这种有机物厌氧分解的过程成为发酵;5、除尘装置的处理量表示的是除尘装置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处理烟气量的大小,是表明装置处理能力大小的参数,烟气量一般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流量来表示,单位为m3/h;6、除尘装置的分级效率是指装置对某一粒径d为中心,粒径宽度为l范围的烟尘除尘效率,具体数值用同一时间内除尘装置除下的该粒径范围内的烟尘量占进入装置的该粒径范围内的烟尘量的百分比来表示;7、工业上已应用的脱除二氧化硫的方法主要为湿法,即用液体吸收剂洗涤烟气,吸收所含的二氧化硫;其次为干法,即用吸附剂或催化剂脱除废气中的二氧化硫;8、化工废渣的防治对策有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基本任务是将有害固体废物通过工程处理,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的自然环境;减量化处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和减小固体废物的数量和容积;资源化的基本任务使采取工艺措施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近期环境检测资料对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 →当前的环境决策提供依据。
影响评价 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据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预测该地区将来的环境质量 (新、改、扩建项目、特区城市、农工商联合体的环评)。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预估拟建项目对未来环境影响。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按区域
•局地性 •区域性 •流域性 •全球性
•二、 环境质量评价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
• 环境质量评价是认识和研究环境 的一种科学方法,是对环境质量优劣 的定量描述。是对一切可能引起环境 发生变化的人类社会行为,包括政策、 法令在内的一切活动,从保护环境的 角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定。
• 什么是
• 环境质量评价?
•污染源评价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二、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数理统计法 环境质量指数法
基本原理: 选择一定数量的评价参数进行统计分 析后,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或转换 成在综合加权的基础上进行比较。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基本要素
1.监测数据:是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资料 2.评价参数:即监测指标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3.兼顾最高分指数和平均分指数的环境质量 指数——I1大气质量指数
n 计算大气综合质量时,不仅要考虑平均分指数, 而且要适当兼顾最高分指数。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n 计算方便,形式简单,它适当兼顾了最 高分指数的影响,又考虑了平均分指数
n 各分指数都为1, 则l1=1, 各分指数都为2, 则I2=2,
一般选择排放量大、浓度高、毒性强、难于在环 境中降解、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危害大的污染 物(污染因子),以及反映环境要素基本性质的 其他因子作为评价参数。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3.评价标准 通常采用环境卫生标准或环境质量标准作为评 价标准。
4.评价权重 评价标准的倒数、权重系数、公众意见、专家 建议
5.环境质量的分级 根据环境质量的数值及其对应的效应作质量等 级划分,以此赋予每个环境质量数值的含义。
•
可用
•资源质量 •生物资源 •人群健康 •人类生活
•的尺度来衡量
• 标准——是否适合于人类生存和发展。
•(一)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
•1.比较各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 •2.确定环境综合整治对象; •3.提供城市环境规划与治理的依据; •4.研究环境质量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5.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是确定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对环境 污染贡献顺序的特征量。
•污染源评价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 某污染物等标负荷的分担率
Ki=Pi/Pn ×100% Pn=∑Pi= ∑Ci/∣Coi∣·Qi i: 污染物的种类;
➢ 某污染源在区域中的等标污染负荷的 分担率:
Kn=Pn/Pm×100%; Pm= ∑Pn m: 污染源个数 Pn: 某污染源 Pm: 总污染源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城市中设有若干个监测点时,可用大气质量 玫瑰图 (p379)
n 大气质量玫瑰图:将每个监测点的大气质量 指数I1(见前述)和大气污染超标指数I2及它们 的各分指数用作图方法标示,使人一目了然 地看出全市大气质量的分布和各点差异状况。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5.分段线性函数型质量指数
n 各分指数与其实测浓度呈分段线性函数关 系,指数的表示也以各分指数分别表示或 选择最高的表示,并赋于其健康效应含义 和应采取的措施。
• 既可以是地理区域的评价,如水系,风景旅游区及 海域等;也可是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评价,如上海市、 北京市等的环境质量评价等。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三、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1.污染源: n 找出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2.环境质量: •核心内容 n 数理统计法 n 环境质量指数法 3.环境效应:
n Fi = mi / di 式中: Fi为i污染物的排毒系数;
mi为i污染物的排放量(kg/d); di为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
n 假设每日排放的i污染物数量长期内全部被人 们吸入或摄入时,可引起呈现慢性中毒效应的 人数。可以计算总的排毒系数和 区域内各污染源或各污染物的排毒系数占全 区域总排毒系数的分担率,从而确定应列为 环境污染治理重点对象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 污染物。
1.概念 参照环境卫生标准(或环境质量标准)作为
评价依据,将大量监测数据经统计处理后求得 其代表值,代入专门设计的计算式,换算成无 量纲的数值,用于定量和客观地评价环境质 量 ,也称“环境污染指数”。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2.设计原则
指数应与评价因素具有相关性、可比性、 可加性,而且直观易懂。
•环境质量指数法
• 广义上的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环境的结构、状态、 质量、功能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可能发生的变化进 行预测,对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活动的协调性进 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
•环境质量评价的核心问题—研究环境质量的好
坏 •目前它是以:是否适于人类生存和发展(通常是以 • 对人类健康的适宜程度)作为判别的标准
•就自然环境而言,
•环境质量指数法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指数常用的计算方法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1.比值简单叠加型环境质量指数
n 是将各污染物的监测浓度除以卫生标准或环境 质量标准的比值相加。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2.比值算术均数型环境质量指数 是在比值简单叠加的基础上加以平均。
n 计算简便,消除了选用参数个数的影响。但由 于它是各分指数的平均值,所以得出的总质量 指数可能会掩盖个别高浓度参数的影响。
n 用于反映大气质量动态变化趋势,某监 测点环境质量指数。
n 根据大气质量指数I1的值,一般可将大 气质量分为5级(表1)。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表1 按大气质量指数I1划分的大气质量级别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4、大气污染超标指数
•由若干个超标分指数综合而成。反映历次超标浓度 总和的数量,并以末完成监测数据计划次数的相对 比例作为权重。此类指数中有代表性的是大气污染 超标指数(I2)。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二)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
•按评价因素
•单要素环境质量评价 •综合环境质量评价
•反映大气、水、土壤等 各单项环境因素的质量。
•反映综合若干环境因 素构成的质量。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按时间评价
回顾性评价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回顾评价
据一个地区历年的资料→了解环境质量的发展演变过程。
2.污染源综合评价方法 n 等标污染负荷 n 排毒系数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①等标污染负荷
n 用以评价各污染源和各污染物的相对危害程度
n 计算式为:Pi=mi/Ci Pi为i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 mi为i污染物的排放量(kg/d); Ci为i污染物的评价标准,采用国家规定的排放浓
度标准(mg/l或mg/m3)。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n 等标污染负荷分担率最高的一种污染物,即 为最主要的污染物。
n 等标污染负荷分担率最高的工厂,即为该区 域最主要的污染源。
n 按分担率大小顺序排列各污染源和各污染物, 即可列出环境污染治理应予考虑的优先顺序。
•污染源评价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2.排毒系数
n 是表示污染源排放的各种污染物对人群健康潜 在危害程度的一种相对指标,它体现了污染物 的排放数量和毒性。
n 我国目前使用的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API)也是按照该原理建 立的每天向社会上报告的空气质量指数。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n 我国媒体每天播报的全国主要城市空气状况方法。 (1)污染参数的选取
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 入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API)的项 目定为: PM10、SO2、NO2、CO、O3。
素的总环境质量的需要。 n 大量监测数据经过综合计算成几个环境质量指数
后,可提纲挚领地表达环境质量,既综合概括, 又简明扼要。
•环境质量指数法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5.意义:反映时空环境质量;比较同期不同地 点的环境质量;公布环境质量的信息依据。
n 可用于评价某地环境质量各年(或月、日)的 变化情况,或比较环境治理前后环境质量的 改变即考核治理效果,以及比较同时期各城 市(或各监测点)的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基本要素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二)数理统计法
n 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出有代 表性的统计值,然后对照卫生标准,做出 环境质量评价。
n 数理统计法是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方法, 其得到的统计值可作为其他评价方法的基 础资料。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三)环境质量指数法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dex)
包括环境质量对生物群落、人群 健康、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污染源
•环境质量评价内容
•环境质量
•环境效应
•环境的综合评价、规划和治理
•环境卫生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Section 2 •环境质量现状评
价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一、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程序
•确定评价对象,明确评价目的
污染物种类、数量、分布等。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三)方法 单项污染物评价 污染物的综合评价
•污染源的调查评价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1.单一污染物评价方法
n 污染物排放的相对含量(排放浓度) n 绝对量(排放体积和质量) n 超标率(超过排放标准率) n 超标倍数 n 检出率 n 标准差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概念:把i污染物的排放量稀释到其相应排放标准时所 需的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