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环境影响评价——习题汇总(1)
第三章——习 题 第三章
(1)简述清洁生产概念。 )简述清洁生产概念。 (2)试述清洁生产在环评中的作用。 )试述清洁生产在环评中的作用。 (3)叙述清洁生产的评价指标体系。 )叙述清洁生产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四章——习 题 第四章
(1)某工厂烧煤 t/h,含硫量为 )某工厂烧煤10 ,含硫量为3%,燃烧后有 ,燃烧后有80%的 的 SO2自烟囱排出,若排气筒有效烟云高度为 m,烟囱 自烟囱排出,若排气筒有效烟云高度为50 , 出口高度出的平均风速为5 级时, 出口高度出的平均风速为 m/s,求大气稳定度位 级时, ,求大气稳定度位D级时 在排气筒下风向为500 m处,垂直平均风向轴线水平距 在排气筒下风向为 处 m处评价点所增加的 处评价点所增加的SO 浓度值( =35.7m, 离50 m处评价点所增加的SO2浓度值(设σy=35.7m, σz=17.77m)。 )。 (2)在大气环境现状评价中一般来说污染源调查应包括 ) 哪些内容?通常采取哪些调查方法? 哪些内容?通常采取哪些调查方法? (3)在选取大气环境预测方法时,应考虑哪些方面的因 )在选取大气环境预测方法时, 素?
第五章——习 题 第五章
长的均匀稳态河段, (7)一个 km长的均匀稳态河段,平均宽 )一个10 长的均匀稳态河段 平均宽B=500 m,水 , 深H=2.5 m,u=1 m/s,My=1 m2/s。一个工厂于河岸 , , 。 边排放含盐废液10 ,盐的质量浓度为10% 边排放含盐废液 m3/h,盐的质量浓度为 %[100 g(盐)/L(水)]。求排污口下游 km和3 km处污染物扩散 盐 水 。求排污口下游1 和 处污染物扩散 形成的污染带宽度及最大的污染物浓度。 形成的污染带宽度及最大的污染物浓度。
第五章——习 题 第五章
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对环境不同的□01态度和□02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
04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
(2)环境问题:由于人类对环境采取了□03不恰当、□2.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05环境承受能力时。
(1)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06自身的净化能力,导致环境质量(2)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下降。
1.判断正误。
(1)人类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2)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就是指环境污染。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①人口压力②城镇化进程加快③资源不合理利用④片面追求经济增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C解析城镇化进程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不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3.简述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
提示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自然资源枯竭,自然资源枯竭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1.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表现01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
(1)自然资源枯竭:森林减少、□02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3)环境污染:□03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等。
,2.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3.全球性与局域性(1)全球性环境问题:酸雨、臭氧层破坏、□08全球变暖等。
(2)局域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事件等。
1.判断正误。
(1)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污染程度也低于发达国家。
(×)(2)随着各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当前,环境问题已经开始减轻。
(×)2.下列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有( )①酸雨②土壤盐碱化③臭氧层破坏④噪声污染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答案 A解析酸雨和臭氧层破坏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土壤盐碱化和噪声污染主要发生在特定区域。
环境质量评价系统分析 (1)
第一章1、 环境质量:一般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的生存繁衍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2、 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环境的优劣所进行的一种定量描述,即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定和预测。
第二章1、模型的结构:白箱、灰箱、黑箱第三章一、指数评价的模型: 1、单因子指数:iii S C I =(3-1)I i 为第i 种污染物环境质量指数,C i 为第i 种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浓度,S i 为第i 种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评价标准。
I 越小越好 <1,转评价标准越好;=1 临界状态,I 的数值越大表示单项的环境质量越差。
对于溶解氧和pH 值而言,其单项水质参数具有不同的定义式,分别如式:(3-2)和(3-3))23(910-<⨯-=≥--=DO DO DODODO DO DO DOS DO S DO S C S C I S C S O C O I ,对于;,对于 式中:O S 为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解氧,I DO 为溶解氧指数,C DO 和S DO 为相应的溶解氧浓度检测值和评价标准值。
)33(0.70.70.70.70.70.7->--=<--=pH pH pH I pH pH pH I u pH d PH ,对于;,对于式中:pH 为检测值,I pH 为pH 指数,pH d 为评价标准值的下限,pH u 为评价标准值的上限。
例1:根据在某湖泊三个采样点上,进行采样分析的结果,用地面水3级标准水温15度时, 计算各采样点单因子指数 O S =10.043(1) 均值型多因子指数:∑∑====n i iin i i S C n I n I 1111 n 为参与评价的因子数,其余符号含义同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
(2) 计权型多因子环境质量指数:∑==ni i i I W I 1W i 为第i 个环境因子的权系数(3) 内梅罗指数:2)()(22i i AveI MaxI I +=MaxIi 为各单因子指数的最大者,AveI i 为各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的平均值。
化工环保课后题答案解析
绪论1、试分析现代化工生产得特点。
答:现代化学工业一般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生产物料大多属于有害危险物质;第二,生产工艺参数苛刻;第三,生产规模大型化;第四,生产过程连续化、自动化。
2、什么就是环保管理“三同时”原则?什么就是环保管理八项制度?答:环保管理“三同时”原则就是指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环保八项制度指“三同时”制度;环境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制度以及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定量考核、污染集中控制与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3、什么就是安全生产“五同时”原则?答:安全生产“五同时”原则即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价生产时,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价安全工作。
第一篇化工环境保护技术概述1、简述化工环境污染得种类。
答:化工环境污染得种类,按污染物质得性质可分为无机化工污染与有机化工污染;按污染物得形态可分为废气、废水及废渣。
2、简述化工环境保护研究得主要内容。
答: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得内容:第一,化工污染得防治;第二,环境质量评价;第三,化工环境系统工程。
3、简述花红污染物得主要来源。
答:化工污染物得主要来源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化工生产得原料、半成品及产品。
可能得原因就是化学反应不完全;原料不纯;物料泄漏;产品使用不当及其废弃物。
(二)化工生产过程中排放得废弃物。
主要有燃烧过程;冷却水;副反应与副产品;生产事故造成得化工污染。
第一章化工废水处理技术1、衡量水污染得主要指标及其基本定义。
答:常用得水污染指标有:生化需氧量(BOD),表示在有饱与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20度,经过一定天数讲解每升水中有机物所消耗得游离氧得量,常用单位mg/L,常以5日为测定BOD得标准时间;化学需氧量(COD),表示用强氧化剂把有机物氧化为水与二氧化碳所消耗得相当氧量;总需氧量(TOD),当有机物完全被氧化时,C、H、N、S分别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水、一氧化氮与二氧化硫时所消耗得氧量;总有机碳(TOC),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得总含碳量,以碳含量表示;悬浮物(SS),水样过滤后,滤膜或滤纸上截留下来得物质;PH;有毒物质,表示水中所含对生物有害物质得含量;大肠杆菌群数,指每升水中所含大肠杆菌得数目。
5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了解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掌握指数评价法、专家评价法 了解环境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分析 了解模糊集理论在环境质量评价中应用
指数评价法 专家评价法 经济评价法 运筹学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一、指数评价法
环境质量是各个环境要素优劣的综合概念。衡量 环境质量优劣的因素很多,通常用环境中污染物 质的含量来表达。 人们希望从众多的表述环境质量的数值中找到一 个有代表性的数值,简明确切地表达一定时空范 围内的环境质量状况。 环境质量指数就是这样一个有代表性的数,是质 量好坏的表征,既可以表示单因子的,也可以表 示多因子的环境质量状况。
一、指数评价法
3、空气污染指数
பைடு நூலகம்
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 简称 API)就 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 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用于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 度和空气质量状况。 这种方法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 化趋势。 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项目暂定为:二氧 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随着环境保护工 作的深入和监测技术水平的提高,再调整增加其它 污染项目,以便更为客观地反应污染状况。
主要环节
(1)收集、整理数据和资料 在收集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所要评价的 区域环境要素背景的监测数据和资料。 在现有监测数据不足时,要组织环境背景特 征的调查,设计监测网络系统,确定本地区 环境内污染物和各种有关参数的背景值。 监测计划的内容、监测网点的设置,或根据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目的、任务及评价 区域自然环境特点、污染源分布的具体情况 来确定。
2020春新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环境问 题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 壤污染
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
区 表现 固体废弃物污染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别 方式 噪声污染
土地盐碱化
放射性污染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海洋污染
生物多样性减少
联系
都是环境问题的基本形式,环境污染往往会导致生态破 坏
境问题更加严峻。
问题思考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发展中国家多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环境承受着经
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②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
到发展中国家;③发展中国家限于经济技术水平较低,没有足够能
力进行环境整治。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3)全球性环境问题 世界部分地区的环境问题,其中有些环境问题已经超越国界和地 域的界线,甚至发展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破坏、 全球变暖等。还有些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 水体污染等,也有从局部向全球蔓延的趋势。 问题思考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酸雨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我国长江以南各大城市中,燃烧的大多是含硫量高的煤, 酸性气体排放量大;②南方土壤呈酸性,大气中灰尘颗粒均呈酸性, 难以中和大气和雨水中的酸;③南方多丘陵,酸性气体不易扩散,而 北方地形平坦辽阔,风力强劲,易于酸性气体扩散;④南方气候湿润, 降水多,而北方气候相对干燥,降水较少。
自主预习
自我检测
二、选择题 读漫画《逼牛太甚》,完成下题。 A.过度垦荒,水土流失 B.过度放牧,草场退化 C.建设占地,耕地减少 D.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 解析:依据图示“违法占地”信息可知,该漫画反映的是建设占地、 耕地减少的环境问题。 答案:C
(新教材)高一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共39张PPT)
•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 环境问题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 程中,人类对环境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
• 环境问题就是由于人类对环境采取了不恰当、不友好的态度 和做法所导致的结果。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思考: (1)如何解读图中的模式?
市的变化。
• 3. 新建的乡村聚落一般临近区域主要公路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学习目标: 1. 运用资料,说明世界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
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 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大会通过了 《人类环境宣言》,并决定成立联合 国环境规划署。这次会议标志着人类 对环境问题的觉醒,也是人类第一次 在全球范围内携手面对环境问题的挑 战。你知道环境问题为什么引发了全 人类的关注?人类又面临着哪些环境 问题呢?
人口多;耕地面积少;粮食产量低,粮食缺乏。
2.图示垦荒方式有哪些?分别对环境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
垦荒形式:围湖造田;开垦草场;毁林开荒。 负面影响:围湖造田——湿地减少,水利破坏;开垦草场——草 场破坏,风沙侵蚀;毁林开荒——森林减少,水土流失。
3.耕地面积大了,并没有解决吃饭问题,反而越垦越贫穷,说说其中的道理。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
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
对于人类排放的废弃物,自然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容纳、分解和清 除等作用。但是,如果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 身的净化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
【思考】
张从版环境评价习题
环境评价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环境评价概述》一、概念1.环境质量2.环境评价3.环境标准4.环境质量标准5.污染物排放标准二、填空题1.环境质量的价值包括(经济)、(健康)、(生态)和(文化)。
2.环境评价的对象是(环境质量和价值)。
3.按照评价的时间,环境评价分为(过去)、(现状)和(影响)。
4.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国家法律中肯定下来的国家是(美国)。
5.东欧与前苏联的环境评价主要侧重于(河流)和(地理)。
6.我国的环境评价经历了(尝试)、(探索)、(发展)和(评价)四个阶段。
7.环境质量指数的基本形式是( p=c/s )。
三、简答题1.环境评价的意义。
2.环境质量指数的作用。
答:环境质量指数评价的主要步骤。
收集整理环境数据和资料;确定评价的要素和影子;指数的选用与综合;质量分级4.简述专家评价法。
5、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构成是怎样的?6、某监测点数据如下(单位是mg/L),请用单项水质标准指数对其进行评价,BOD COD DO Cd Cr Cu As 石油酚15 10 9第二章《环境评价信息的获取》一、概念1.特尔斐法2.专家二、简答题1.污染源调查的意义。
掌握污染源的类型、数量和分布情况了解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确定区域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提出污染治理和控制措施2.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公式。
3.环境背景值的含义。
4.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收集资料;现场测量;摇杆发5.如何制定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确定检测项目;确定检测范围;确定检测周期;确定监测点位6.大气监测项目有哪些?7.特尔斐法环境预测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8.大气监测频率9.地面水监测频率。
10.土壤监测的布点方法三、计算题1.某地区建有化工厂、纺织厂和家用电器厂,其污水排放量与污染物监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试确定该地区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项目化工厂 纺织厂 家用电器厂 评价标准 (mg/l ) 污水量(万m 3/a)CODcr(mg/L)560 428 76 10 悬浮物(mg/L)62 25 75 50 挥发酚(mg/L)六价铬(mg/L)2.在某河的源头处采集的10个样品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如下表,据此计算水环境背景值。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 (2002年5月1日执行)[001]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2002年5月1日执行)新闻类别:政策法规发布日期:2002-3-24 22:21:58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10号《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已于2002年2月26日经第53次部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部长:汪光焘二○○二年三月五日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保证装饰装修工程质量和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城市从事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活动,实施对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活动的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是指住宅竣工验收合格后,业主或者住宅使用人(以下简称装修人)对住宅室内进行装饰装修的建筑活动。
第三条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应当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第四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活动的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活动的管理工作。
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活动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五条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活动,禁止下列行为:(一)未经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变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二)将没有防水要求的房间或者阳台改为卫生间、厨房间;(三)扩大承重墙上原有的门窗尺寸,拆除连接阳台的砖、混凝土墙体;(四)损坏房屋原有节能设施,降低节能效果;(五)其他影响建筑结构和使用安全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建筑主体,是指建筑实体的结构构造,包括屋盖、楼盖、梁、柱、支撑、墙体、连接接点和基础等。
本办法所称承重结构,是指直接将本身自重与各种外加作用力系统地传递给基础地基的主要结构构件和其连接接点,包括承重墙体、立杆、柱、框架柱、支墩、楼板、梁、屋架、悬索等。
第六条装修人从事住宅室内装饰装修活动,未经批准,不得有下列行为:(一)搭建建筑物、构筑物;(二)改变住宅外立面,在非承重外墙上开门、窗;(三)拆改供暖管道和设施;(四)拆改燃气管道和设施。
《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教学大纲
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制药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课程代码:27E03527学时分配:32赋予学分:1.5先修课程:药物化学、药理学等后续课程:毕业综合训练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根据现代制药生产的特点,结合典型实例,比较完整、系统而又简明地介绍了制药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技术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篇化工环境保护技术,重点介绍了化工废水、废气、废渣的治理及环境质量评价等;第二篇化工安全生产技术,重点介绍了化工防火防爆、防职业中毒、压力容器和化工检修等安全技术。
此外,还以一定的篇幅介绍了化工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化工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等内容。
本教材着眼于新世纪高素质制药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兼顾理论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特别强调了“源头解决、以防为主”的思想。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和安全生产第一的思想观念,掌握化工环境保护和化工安全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以后的工程设计中、技术开发中、生产管理中,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评价和控制危险,促进制药工业的发展和生产顺利进行。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概论 2课时1.1现代化学工业生产的特点1.2 典型化工污染与安全事故的危害1.3 我国的环境保护与安全事业第二章化工废水处理技术 4课时2.1 化工废水及其处理原则2.2 物理处理法2.3 化学处理方法2.4 物理化学处理法2.5 生化处理法2.6 污泥的处理第三章化工废气处理技术 4课时3.1 化工废气及其处理原则3.2 除尘技术3.3气态污染的一般处理技术3.4二氧化硫废气治理技术3.5 氮氧化物废气的治理第四章化工废渣处理技术4 课时4.1 化工废渣及其防治对策4.2 化工废渣的一般处理技术4.3 典型化工废渣的回收利用技术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2 课时5.1 环境质量评价概况5.2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5.3 环境影响评价第六章化工安全设计与安全管理 2 课时6.1 化工生产中的危险因素6.2 化工安全设计6.3 安全生产管理与人的因素第七章化工防火防爆技术2课时7.1 燃烧与爆炸7.2 化工物料的火灾危险性评估7.3 防火防爆的基本技术措施7.4 消防设施及措施第八章工业毒物的危害及防护技术2课时8.1工业毒物的分类及毒性评价8.2 工业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和危害8.3 防毒、防尘技术措施8.4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原则第九章压力容器和化工检修的安全技术4课时9.1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9.2 化工检修安全技术第十章化工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2课时10.1 安全系统工程简介10.2 安全检查表法10.3 事故树分析法10.4 化工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10.5 事件树分析法五、教学设备和设施教室,黑板,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以及防止大气环境进 一步恶化的综合防治措施。
(二)评价因子和标准的选择
1. 评价因子的选择
(1)尘:降尘、飘尘、悬浮微粒 (2)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等 (3)有害元素:氟、铅、汞、镉、砷等 (4)有机物:苯并[α]芘、总烃等
MAQI
I c2
I
2 s
I
2 p
I
2 n
I
2 o
式中I:各污染物的分指数,下角字母分别代表c为CO;s为SO2;p为 颗粒物质;n为NO2;o为氧化剂。
Ic
c8
Sc8
2
c1
Sc1
2
Is
sa
Ssa
2
s 24
S s 24
2
s3
Ss3
2
Ip
pa
S pa
2
p24
S p24
(2)O3:阔叶植物下表皮出现不规则的小点或小斑,部分下陷,小点变
成红棕色,小斑褪成白色。随植物受害程度的加重,叶子可发生密集的小点 (斑),并可联结成较大的斑。禾本科植物最初坏死区(小斑)不联结,随后可造 成较大的坏死区。针叶树叶顶部发生棕色死尖(枯尖),和SO2伤害症状相似, 但棕色和绿色组织分布不规则。
表5-6 格林指数分级
污染物
SO2(10-6) 烟雾系数(COH单位/1000英尺)
指数分级
希望水平 0.06 0.9 25
警戒水平 0.3 3.0 50
极限水平 1.5 10.0 100
格林大气综合污染指数适用于寒季或以燃煤为主要污染源的场
合。当污染综合指数小于25时,说明空气清洁而安全;当指数大于 50时,说明空气有潜在危险性。当指数达50、60、68时,应分别 发出一、二、三级警报,采取减轻污染的有关措施。当指数等于68 时,相当于煤烟型大气污染事件的水平。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知识点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知识点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基本概念:A.自然因素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称为社会环境B.环境的基本特征: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和价值性C.环境影响: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环境影响的概念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D.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按评价对象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按环境要素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预测、选择、导向(核心)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法律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制度A.第一个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1969年)B.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1979年) C.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确立环评制度D.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并于从2003年9月1日正式实施,环境影响评价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入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E.2004年,人事部、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F.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综合法、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相关法G.《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它是指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极为重要和可操作性强的行政法规。
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具有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程序(针对建设项目环评)、分类管理(针对建设项目环评)、分级审批、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可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可只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第5章-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1-2节).
二 土壤污染的概念、特点、种类、来源及后果
• 土壤污染是指有害物质的含量超过了土壤自然本底 的含量和土壤的自净能力,因而破坏了土壤系统原 来的平衡,使土壤的作用和理化性质发生了变化。
• 土壤污染除影响食物的卫生品质外,也明显地影响到农作 物的其他品质。有些地区污灌已经使得蔬菜的味道变差, 易烂,甚至出现难闻的异味;农产品的储藏品质和加工品 质也不能满足深加工的要求。
3.土壤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 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作)物体中积累, 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 人畜健康,引发癌症和其他疾病等。
气体污染物在气溶胶的溶解;
空气中粒状污染物对气体污染物的吸附作用, 或粒状污染物表面上的化学物质与气体污染物之间的化学 反应;
气体污染物在太阳光作用下的光化学反应。
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 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 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 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 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 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 物,其毒性一般比一次 污染物还强。
• 目前,我国对这方面的情况仍缺乏全面的调 查和研究,对土壤污染导致污染疾病的总体 情况并不清楚。但是,从个别城市的重点调 查结果来看,情况并不乐观。我国的研究表 明,土壤和粮食污染与一些地区居民肝肿大 之间有明显的关系。
4.土壤污染导致其他环境问题
• 土地受到污染后,含重金属浓度较高的污染表土容易在风力和水 力的作用下分别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地表水污 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次生生态环境问题。
二氧化碳 氖 氦
甲烷
浓度 (ppm) 780,900 209,400 9,300 315 18 5.2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1节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含答案)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1节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一、选择题1.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喜欢吃麻辣食品,这是因为当地A.气候寒冷干燥B.气候炎热干燥C.气候温暖潮湿D.气候干燥、温差大2.我同各地传统面食中,山西大同有刀削面,甘肃兰州有拉面,四川有担担面。
这一现象描述的是A.文化的地理差异B.服饰的地理差异C.饮食的地理差异D.体育的地理差异3.下列民居与其地理环境特征组合正确的是()A.西双版纳竹楼——炎热干燥B.北方土墙平顶——降水充沛C.南方砖墙斜顶——降水稀少D.西北房屋墙壁厚——冬季寒冷4.玲玲说她家每天早餐吃玉米稀饭、馒头等,中餐和晚餐以面条和饺子为主食,水果吃得最多的是苹果,她家可能住在( )A.山东B.湖南C.广东D.海南5.我国自然环境差异大,造就了各地服饰、饮食、民居等文化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西藏日温差大,藏族传统服饰是藏袍B.新疆气候寒冷,维吾尔族常喝酥油茶C.云南气候湿热,傣族传统建筑是窑洞D.内蒙古地势平坦,蒙古族擅长赛龙舟6.下列传统民居中,多出现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是()A.水乡人家-B.葡萄干晾房-C.蒙古包-D.窑洞-7.下列关于民俗与地形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竹楼是青藏高原上常见的一种民居住宅B.秦腔是产生于四川盆地的一种地方民歌C.“袖珍小马有能耐,火车没有汽车快”是内蒙古高原的交通写照D.云贵高原地区的耕作区和居民区多分布于当地叫做“坝子”的地方8.下列分别是北方与南方居民主食的是()A.大米、谷子B.高粱、玉米C.面食、谷子D.面食、大米9.传统民居可以体现一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图为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景观,其中位于南方地区的民居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我国国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各地区人们衣食住行截然不同,尤其是饮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四川火锅以麻、辣特点著称,其主要自然原因是A.由于海拔较高,终年低温B.当地干旱,风沙较大C.纬度较高,冬季寒冷干燥D.地处盆地,多阴雨天气,雾多、日照少11.大同的刀削面、应县凉粉、柳林的碗托、运城的花馍都是山西的著名美食,这种饮食习惯是因为A.山西降水较多,河网密集B.面食含糖高,抵御寒冷、保温C.位于黄土高原,以旱地作物为主D.当地气候干旱缺水12.读“从亚洲到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B.气温C.纬度差异D.地形13.下列组合正确的是()A.砖墙斜顶房﹣﹣西北内陆B.土墙平顶房﹣﹣东南沿海C.窑洞﹣﹣黄土高原D.晾葡萄房﹣﹣云贵高原14.我国北方人喜食面食,南方人喜食米食,沿海人喜食海鲜,内蒙古、新疆、西藏人喜食牛羊肉,这些事例能够说明饮食习惯的形成受区域()A.气候的影响很大B.物产的影响很大C.经济水平高低的影响很大D.海拔高低的影响很大15.东南亚的主要民居是A.竹楼B.四合院C.窑洞D.吊脚楼《航拍中国·黑龙江》拍摄了被誉为“中国雪乡”的双峰林场,当地民居多为人字形屋项、窗户较小的木屋。
5.-环境质量评价图的绘制(共21张)
第二节 环境质量评价(píngjià)图的绘制方法
第3页,共21页。
2.制图(zhì tú)方法
第4页,共21页。
第5页,共21页。
第6页,共21页。
第7页,共21页。
第8页,共21页。
第9页,共21页。
第10页,共2页,共21页。
第13页,共21页。
第五章 环境质量 评价图的绘制 (huán jìnɡ zhìliànɡ)
第1页,共21页。
第一节 环境质量评价(píngjià)图的分类
按环境要素:大气、水环境、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图等;
按区域类型:城市、流域、海域、农业区、风景游览
区、区域环境质量图; 按性质:普通图和环境质量评价地图。
第2页,共21页。
第14页,共21页。
第15页,共21页。
第16页,共21页。
第17页,共21页。
第18页,共21页。
第19页,共21页。
第20页,共21页。
第21页,共2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中设有若干个监测点时,可用大气质量 玫瑰图 (p379)
n 大气质量玫瑰图:将每个监测点的大气质量 指数I1(见前述)和大气污染超标指数I2及它们 的各分指数用作图方法标示,使人一目了然 地看出全市大气质量的分布和各点差异状况。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5.分段线性函数型质量指数
环境质量评价的核心问题—研究环境质量的好坏
目前它是以:是否适于人类生存和发展(通常是以 对人类健康的适宜程度)作为判别的标准
就自然环境而言, 可用
资源质量 生物资源 人群健康 人类生活
的尺度来衡量
标准——是否适合于人类生存和发展。
(一)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
1.比较各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 2.确定环境综合整治对象; 3.提供城市环境规划与治理的依据; 4.研究环境质量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5.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n 用于反映大气质量动态变化趋势,某监 测点环境质量指数。
n 根据大气质量指数I1的值,一般可将大 气质量分为5级(表1)。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表1 按大气质量指数I1划分的大气质量级别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4、大气污染超标指数
由若干个超标分指数综合而成。反映历次超标浓度 总和的数量,并以末完成监测数据计划次数的相对 比例作为权重。此类指数中有代表性的是大气污染 超标指数(I2)。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三)环境质量指数法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dex)
1.概念 参照环境卫生标准(或环境质量标准)作为
评价依据,将大量监测数据经统计处理后求得 其代表值,代入专门设计的计算式,换算成无 量纲的数值,用于定量和客观地评价环境质 量 ,也称“环境污染指数”。
(water quality index)、土壤质量指数(soil quality index)等; 它们或是由若干个用单独某一个污染物或参数反 映环境质量的"分指数",或是用该要素若干污染 物或参数按一定原理合并构成反映几个污染物共 同存在下的"综合质量指数"。
环境质量指数法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包括环境质量对生物群落、人群 健康、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污染源
环境质量评价内容
环境质量
环境效应
环境的综合评价、规划和治理
环境卫生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Section 2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一、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程序
确定评价对象,明确评价目的
局地性
区域性
流域性
全球性
既可以是地理区域的评价,如水系,风景旅游区及 海域等;也可是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评价,如上海市、 北京市等的环境质量评价等。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三、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1.污染源: n 找出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2.环境质量: 核心内容 n 数理统计法 n 环境质量指数法 3.环境效应:
5.环境质量的分级 根据环境质量的数值及其对应的效应作质量等 级划分,以此赋予每个环境质量数值的含义。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基本要素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二)数理统计法
n 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出有代 表性的统计值,然后对照卫生标准,做出 环境质量评价。
n 数理统计法是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方法, 其得到的统计值可作为其他评价方法的基 础资料。
环境质量变化的特征
1.环境质量在环境自然演变过程中会出现环境质量的变异, 可能是缓慢的,也可能是灾变性的。
2.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质量变化有直接的和间接的作用, 而环境质量影响则具有正负反馈效应和时滞性。
3.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质量变化,通常分为人为作用、环 境参数变化、环境质量变异三个阶段。
二、 环境质量评价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sessment
污染源评价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二、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数理统计法 环境质量指数法
基本原理: 选择一定数量的评价参数进行统计分 析后,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或转换 成在综合加权的基础上进行比较。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基本要素
1.监测数据:是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资料 2.评价参数:即监测指标
n 各分指数与其实测浓度呈分段线性函数关 系,指数的表示也以各分指数分别表示或 选择最高的表示,并赋于其健康效应含义 和应采取的措施。
n 我国目前使用的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API)也是按照该原理建 立的每天向社会上报告的空气质量指数。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n 我国媒体每天播报的全国主要城市空气状况方法。 (1)污染参数的选取
污染源评价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总等标污染负荷 n 几种污染物或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
之和。 某厂总等标污染负荷 某区域总等标污染负荷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等标污染负荷比(分担率)
是指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的等标污 染负荷在总的等标污染负荷中所占的比重。
是确定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对环境 污染贡献顺序的特征量。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n 等标污染负荷分担率最高的一种污染物,即 为最主要的污染物。
n 等标污染负荷分担率最高的工厂,即为该区 域最主要的污染源。
n 按分担率大小顺序排列各污染源和各污染物, 即可列出环境污染治理应予考虑的优先顺序。
污染源评价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2.排毒系数
n 是表示污染源排放的各种污染物对人群健康潜 在危害程度的一种相对指标,它体现了污染物 的排放数量和毒性。
n 它也适用于向管理部门和公众提供关于环境 质量状况的信息。
环境质量指数法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6.方法
n 比值法: 是以Ci/Si的形式作为各污染物的分指数。
n 评分法: 是将各污染物参数按其监测值大小定出评分, 应用时根据污染物实测的数据就可求得其评 分。
n 从比值法和评分法得到的几个分指数可以构 成一个综合质量指数,常用的方法有简单叠 加、算术均数和加权平均等。
污染源调查评价
环境监测调查评价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环境效应分析
研究污染规律,环境污染趋势预测
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方案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二、污染源的调查评价
(一)目的 筛选和确定主要的污染源 筛选和确定主要的污染物(种类、性质、浓度) 评价治理的措施和效果
(二)内容
污染源位置、规模;
污染物种类、数量、分布等。
环境质量指数法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环境质量指数常用的计算方法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1.比值简单叠加型环境质量指数
n 是将各污染物的监测浓度除以卫生标准或环境 质量标准的比值相加。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2.比值算术均数型环境质量指数 是在比值简单叠加的基础上加以平均。
n 计算简便,消除了选用参数个数的影响。但由 于它是各分指数的平均值,所以得出的总质量 指数可能会掩盖个别高浓度参数的影响。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3.兼顾最高分指数和平均分指数的环境质量 指数——I1大气质量指数
n 计算大气综合质量时,不仅要考虑平均分指数, 而且要适当兼顾最高分指数。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n 计算方便,形式简单,它适当兼顾了最 高分指数的影响,又考虑了平均分指数
n 各分指数都为1, 则l1=1, 各分指数都为2, 则I2=2,
环境质量评价是认识和研究环境 的一种科学方法,是对环境质量优劣 的定量描述。是对一切可能引起环境 发生变化的人类社会行为,包括政策、 法令在内的一切活动,从保护环境的 角度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定。
什么是 环境质量评价?
广义上的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环境的结构、状态、 质量、功能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可能发生的变化进 行预测,对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活动的协调性进 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
现状评价
据近期环境检测资料对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 →当前的环境决策提供依据。
影响评价 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
据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预测该地区将来的环境质量 (新、改、扩建项目、特区城市、农工商联合体的环评)。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预估拟建项目对未来环境影响。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按区域
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 入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API)的项 目定为: PM10、SO2、NO2、CO、O3。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2.设计原则
指数应与评价因素具有相关性、可比性、 可加性,而且直观易懂。
环境质量指数法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3.分类:环境质量指数可分为单要素环境
质量指数和总环境质量指数两大类。
环境质量指数法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n 单要素的环境质量指数 有大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水质指数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2020/12/11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第一节 概述
环境质量评价
?
一 、概念
环境质量是环境素质好坏的表征
环境质量
①是环境状态惯性大小表示—从一种状态变化
到另一种状态的难易程度
②是环境质量是环境状态品质优劣的表示
环境质量是不断变化的,环境质量变化有自然作用 过程,也有人为作用过程。
污染源评价
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1)
➢ 某污染物等标负荷的分担率
Ki=Pi/Pn ×100% Pn=∑Pi= ∑Ci/∣Coi∣·Qi i: 污染物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