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艺学-6烃类裂解及裂解气分离
化学工艺学课件——06裂解气预分离与净化
品,使产品达不到规定的标准。尤其是生产聚合
级乙烯、丙烯,其杂质含量的控制是很严格的, 化
为了达到产品所要求的规格,必须脱除这些杂质,
学 工
对裂解气进行净化。
程 与
工
艺
教
研
室
化 学 工
酸性气体的脱除-来源和危害
艺
学 电 子
•
酸性气体杂质的来源
教 案
•
裂解气中的酸性气体主要是CO2,H2S和其
他气态硫化物。它们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①气体裂解原料带人的气体硫化物和CO2。 ②液体裂解原料中所含的硫化物在高温下与
氢和水蒸气反应生成的CO2和H2S,如:
③裂解原料烃和炉管中的结炭与水蒸气反应 化
可生成CO和CO2。
学 工
④当裂解炉中有氧进人时,氧与烃类反应生
程 与
成CO2。
工 艺 教
研
室
化 学 工
酸性气体的脱除-来源和危害
艺
学 电
教
研
室
化
学 工
酸性气体的脱除-乙醇胺法
艺
学
电
子
教
案
化 学 工 程 与 工 艺 教 研 室
化
学 工
酸性气体的脱除-乙醇胺法
艺
学 电 子
•
乙醇胺加热至45℃后送入吸收塔的顶部。裂
教 案
解气中的酸性气体大部分被乙醇胺溶液吸收
后,送入碱洗塔进一步净化。吸收了的CO2 和H2S的富液,由吸收塔釜采出.在富液中注
艺
学 电 子
•
3.4.1 裂解气预分馏的目的与任务
教 案
•
何为预分馏?
裂解炉出口的高温裂解气经急冷换热器的冷
化学工艺学概论ppt课件
③生物化工 采用农、林等生物资源以及非生物资源,通过发酵、 水解、酶催化而生产的化工产品
④矿产化工 以化学矿为原料的化工产品
⑤海洋化工 从海水中提炼的化工产品
1.1.2 化学工业的特征
⑴ 原料、生产方法和产品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⑵ 向大型化、综合化发展,精细化率也在不断提高 ⑶ 是多学科合作、生产技术密集型的生产部门 ⑷ 重视能量合理利用,采用节能工艺和方法 ⑸ 资金密集,投资回收速度快,利润高 ⑹ 化工生产中易燃、易爆、有毒、污染环境
1.1.1 化学工业的分类
➢ 分类方法主要按产品和原料来分类 ➢ 按产品的物质组成可分为有机化工(碳氢化合物及其
衍生物)和无机化工(非碳氢化合物)两大类。 ➢ 一般综合考虑产品的性质、用途和生产量分为如下几
类: ➢ 按原料的性质和来源分:
①无机化学工业
包括合成氨、无机酸、碱、盐和无机化学肥料
②基本有机化学工业
乙醇
酯化
乙酸乙酯、其它酯类
烯
水合
溶剂及合成原
加氢脱水
丁二烯
合成橡胶
丙酸
氢甲酰化 丙醛 还原 正丙醇
溶剂
加乙烯烷基化 加丙烯烷基化
乙苯 脱氢
丙酮
双酚 A
苯乙烯
聚苯乙烯、丁苯橡胶、 ABS树脂
聚碳酸酯、环氧树脂
异丙苯 苯酚
酚醛树脂、苯胺、壬基酚等
加十二烯
十二烷基苯
合成洗涤剂
苯
加氢
环己烷
己内酰胺
聚酰胺纤维
催化重整 (catalytic reforming)
催化裂化 (catalytic cracking)
催化加氢裂化 (catalytic hydrocracking)
裂解气分离
水蒸气蒸馏法:
水蒸气蒸馏法系指将含有挥发性成分的混合物与 水蒸汽直接接触,使混合物中的挥发性物质按一 定比例扩散到气相中去,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水蒸气蒸馏法
水蒸气蒸馏法可分为共水蒸馏法、通水蒸气蒸馏 法、水上蒸馏法。为提高馏出液的浓度,一般需 将馏出液进行重蒸馏或加盐重蒸馏。常用设备为 多能提取罐、挥发油提取罐,它在生产活动中被 广泛使用
汽包的概念:
气压通过水循环导致气压下降或上升,也可 以理解为汽包是气体和水分融合后形成的气压变 化,极限压力中的空气与水分子会提高气体的压 力上升,导致高压达到一定数值后产生的压力集 分子。工业中汽包罐是能够承受汽包产生的空气 压力和水位压力的一种工业设备
汽包的作用:
1:是工质加热、蒸发、 过热三过程的连接枢纽 ,保证锅炉正常的水循 环。
内加水浸过料层,锅底进行加热。
水上蒸馏:(隔水蒸馏)原料置于筛板,锅内加入
水量要满足蒸馏要求,但水面不得高于筛板,并 能保证水沸腾至蒸发时不溅湿料层,一般采用回 流水,保持锅内水量恒定以满足蒸气操作所需的 足够饱和整齐,因此可在锅底安装窥镜,观察水 面高度。
直接蒸气蒸馏:在筛板下安装一条带孔环行管,由
裂解气分离
含义:
裂解气主要指烃类裂解所生成的气体混合物 ,这种混合物中含有氢气和多种烃类,并有少量 硫化物和碳的氧化物等杂质,经过分离提纯,可 得到各种有机化工原料。
原理:
分离过程是利用相平衡原理使进入分离 器(塔)的物料在热量平衡和物料平衡的综合效 果下,产生新的汽、液相组成。经过多次重复操 作可将某一组分(或馏分)提浓。因此,裂解气分 离过程实际上是多级相平衡过程。
罐。
谢谢观赏!
2020/11/5
33
为了排除对后继操作的干扰,提高 产品的纯度,通常设置有脱酸性气 体、脱水、脱炔和脱一氧化碳等操 作过程。
烃类热裂解气的分离方法综述
烃类热裂解气的分离方法综述徐俊忠(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学化工学院,四川成都610500)摘要:本文综述了裂解气的分离的技术进展,重点介绍了深冷分离法、分凝分离法、油精馏吸收分离法、络合物分离法等在裂解气分离过程中的应用。
提出了未来分离方法发展的方向主要集中在节能降耗,增强设备性能,提高裂解气的回收率等方面。
关键词:裂解气,分离方法T hermal cracking gas of h ydrocarbon separation methodwere reviewedXu Junzhong(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Chengdu610500)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ed the separation of cracking gas technology progress,the applications of cryogenic separation,points separation,oil distillation absorption separation,complex separation in the cracking gas separation process are introduced mainly.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separation methods mainly focus on saving energy and reducing consumption,increase equipment performance and improve the recovery of cracking gas,etc.Key words:Cracking gas,Separation method1引言烃类裂解气的分离一直是石油化工行业中最重要和高耗能的过程。
有机工艺学-裂解气的分离与净化
裂解气的应用价值
提供化工原料
裂解气中的烃类气体可作为化工原料,用于合成 氨、甲醇、乙烯等化工产品的生产。
燃料
裂解气中的烃类气体可作为燃料,如天然气、液 化石油气等,具有高效、清洁、环保等特点。
能源利用
裂解气中的氢气可用于燃料电池、炼油工业等领 域,具有高效、清洁的能源利用特点。
03
裂解气的分离技术
详细描述
压缩分离法是一种常用的气体分离技术,通过提高气体的压力,使气体中的各组分在高压下溶解度发生变化,从 而实现各组分的分离。该方法适用于从气体中分离出溶解度差异较大的组分,如烃类、二氧化碳等。
吸附分离法
总结词
利用吸附剂对不同组分的吸附能力差异,将气体中的不同组分吸附在吸附剂表面,从而实现分离。
未来展望
未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新 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机工艺 学将在绿色合成、可再生能源等
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02
裂解气的产生与特性
裂解气的定义与产生过程
裂解气的定义
裂解气是指在高温或化学试剂的作用下,将大分子烃类物质 裂解成小分子烃类物质,并伴随产生的一类气体混合物。
裂解气的产生过程
05
裂解气分离与净化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技术瓶颈与难题
1 2
高温高压环境下的分离效率问题
裂解气需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分离,但这种 条件下分离效率往往较低。
杂质脱除与回收难题
裂解气中往往含有多种杂质,难以有效脱除和回 收。
3
能耗高、成本高
传统的分离与净化技术往往能耗高,成本也较高。
解决方案与创新技术
冷凝分离法
总结词
基于气体在不同温度下冷凝成液体的原理,通过降温将高沸点的组分冷凝下来,从而实 现分离。
裂解气分离
深冷分离
深冷分离过程组成
压缩和 制冷系统
净化系统
精馏分离系统
第二节 压缩和制冷
需要大量冷量和耐低温设备 加压 提高组分的沸点 提高操作温度
常压,冷凝, 常压 冷凝,精馏分离温度低 冷凝
裂解气常压沸点很低
压缩的原因
裂解气压缩
单位 MPa
k=cp/cv /
p 2 ( k 1 ) / k T 2 = T1 ( ) p1
热泵
精馏过程
塔顶需用外来冷剂引入冷量,从塔顶移出热量; 塔顶需用外来冷剂引入冷量,从塔顶移出热量; 塔釜又要用外来热剂供给热量. 塔釜又要用外来热剂供给热量. 能否把塔顶低温处的热量 传到塔釜高温处呢? 传到塔釜高温处呢?
将精馏塔和制冷循环结合起来, 热泵系统将精馏塔和制冷循环结合起来, 实现既向塔顶供冷, 实现既向塔顶供冷,又向塔底供热的制冷循环系统
典型的两个吸附器 轮流操作的流程图
炔烃脱除
来源 裂解过程中生成 乙炔集于C 乙炔集于C2馏分 甲基乙炔和丙二 烯富集于C 烯富集于C3馏分
危害 产品再加工不利, 产品再加工不利, 影响催化剂寿命, 影响催化剂寿命, 恶化产品质量, 恶化产品质量,形 成不安全因素产生 副产品
炔烃脱除方法
方法: 方法:
分子筛脱水
吸附放热,低温吸附 吸附放热, 温度升高,脱附再生, 温度升高,脱附再生,可再生
具有选择性多孔, 具有选择性多孔,小于孔径的分 子通过,被吸附 极性分子易于吸附 子通过 被吸附.极性分子易于吸附 被吸附 表面积大, 表面积大,适合深度干燥
吸附与脱附条件
脱附:高温, 脱附:高温,减压
复叠制冷循环
节流膨胀制冷
气体由较高的压力通过一个节流阀膨胀到 较低的压力,过程非常快, 较低的压力,过程非常快,来不及与外界 发生热交换,膨胀所需的热量必须由自身 发生热交换, 供给,从而引起温度降低. 供给,从而引起温度降低. 生产中,高压脱甲烷分离 可用节流膨胀获得 生产中 高压脱甲烷分离,可用节流膨胀获得 高压脱甲烷分离 -110℃ ℃
化学工艺学-6烃类裂解及裂解气分离
k2
乙烷
一次反应
二次反应
乙炔+ 乙炔+氢
k3
分解
乙烯
脱氢缩合 二次反应
碳+氢 …… 焦
k1
芳烃
目的产物为乙烯,如不能控制深度则最后变成炭。 目的产物为乙烯,如不能控制深度则最后变成炭。 a)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乙烯收率,减少焦的相对生成量。 b)但温度升高,一次与二次反应的绝对速度加快,增加了焦 的绝对生成量。 因此在高温裂解时,应相应减少停留时间,抑制二次反应 的发生。
分析测定
15 6 d15..6
和TB计算
关联指 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MCI
由
15 6 d15..6
和TV计算
柴油
关联指数小
· 31 ·
6.2.2 工艺参数 1.裂解温度和停留时间 ① 温度 是影响烯烃收率最重要的因素,它主要通过影响
裂解产物分布及一次反应与二次反应的竞争而起作用的。
收率(以质量计) 裂解产物组分 正 戊 烷 600℃ H2 CH4 C 2H 4 C 2H 6 其他 总计 1.2% 12.3% 43.2% 26.0% 17.3% 100.0 1000℃ 1.1% 13.1% 46.0% 23.9% 15.9% 100.0 异 戊 烷 600℃ 0.7% 16.4% 10.1% 15.2% 57.6% 100.0 1000℃ 1.0% 14.5% 12.6% 20.3% 50.6% 100.0
② 较大分子烷烃
·5·
主要产物变化示意图
·6·
2.分类:
一次反应: 一次反应: 指原料烃在裂解过程中首先发生的原料烃的裂解反应。 例如生成目的产物乙烯、丙烯的反应。 二次反应: 二次反应: 指一次反应产物继续发生的后继反应。 例如生成液体产物及焦炭的反应。
裂解气的分离裂解气的组成及分离方法.pdf
第二章裂解气的分离第一节裂解气的组成及分离方法一、裂解气的组成及分离要求石油烃裂解的气态产品—裂解气是一个多组分的气体混合物,包括以下:一、低级烃类,主要是甲烷、乙烯、乙烷、丙烯、丙烷与碳四、碳五、碳六等烃类,二、氢气三、少量杂质,如硫化氢和二氧化碳、水份、炔烃、一氧化碳等,基本有机原料乙烯、丙烯等,根据工业上的需要,使之达到一定的纯度。
裂解、分离、合成是有机化工生产中的三大加工过程。
(各种有机产品的合成,对于原料纯度的要求是不同的。
例如用乙烯与苯烷基化生产乙苯时,对乙烯纯度要求不太高。
生产聚乙烯、聚丙烯要求乙烯、丙烯纯度在99.9%或99.5%以上。
)二、裂解气分离方法简介裂解气的分离和提纯工艺,是以精馏分离的方法完成的。
精馏方法要求将组分冷凝为液态。
甲烷和氢气不容易液化,碳二以上的馏分相对地比较容易液化。
分离过程的主要矛盾:将裂解气中的甲烷和氢气先行分离。
工业生产上采用的裂解气分离方法,主要有深冷分离和油吸收精馏分离两种。
油吸收法:利用裂解气中各组分在某种吸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吸收剂吸收除甲烷和氢气以外的其它组分,然后用精馏的方法,把各组分从吸收剂中逐一分离。
特点:此方法流程简单,动力设备少,投资少,但技术经济指标和产品纯度差,现已被淘汰。
冷冻温度高于-50℃称为浅度冷冻(简称浅冷);而在-50~-l00℃之间称为中度冷冻;把等于或低于-100℃称为深度冷冻(简称深冷)。
表2-1 不同裂解原料得到的几种裂解气组成%(体积)深冷分离:在-100℃左右的低温下,将裂解气中除了氢和甲烷以外的其它烃类全部冷凝下来。
然后利用裂解气中各种烃类的相对挥发度不同,在合适的温度和压力下,以精馏的方法将各组分分离开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因为这种分离方法采用了-100℃以下的冷冻系统,故称为深度冷冻分离,简称深冷分离。
特点:它的经济技术指标先进,产品纯度高,分离效果好,但投资较大,流程复杂,动力设备较多,需要大量的耐低温合金钢。
有机工艺学--裂解气的分离与净化
二
裂解气的净化
(一)、酸性气体的脱除
1. 酸性气体的来源及危害
来源:
气体裂解原料带来的硫化物和二氧化碳; 液体原料中硫化物高温下与H2/H2O反应产物; 烃或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混入的氧气。
危害:
eH2S腐蚀设备,使脱水分子筛中毒、脱炔的钯催 化剂中毒; eCO2低温转化为干冰,堵塞设备; eCO2和硫化物影响烯烃聚合催化剂的活性; eCO2和H2S的存在,降低烯烃的有效压力,从而 影响聚合速度和聚合物分子量分布
(7)二种脱炔方法的比较 表3-19 溶剂法和催化加氢脱乙炔的比较
项 目 流程 投资 乙炔含量高 乙炔含量低 操作费 乙炔含量高 乙炔含量低 相对设备费 生产成本 公用工程费 操作苛刻度 产品污染可能性 能否回收乙炔 适用场合 溶 剂 吸 收 复杂 大致相等 少 较低 低 1 1 1 大 大 能 乙炔含量高 催 化 加 氢 简单 大致相等 基准 基准 基准 0.5 0.96 0.54 小 小 不能 乙炔含量低
前加氢工艺钯系和非钯系催化剂对比
钯系 非钯系 多(5~20%)
金属用量 (对载体) 加氢活性 选择性 空速 对C4=组分的敏感性 对S和CO的敏感性
少(0.04~0.2%)
高,在较低温度下 稍差,在较高温度下 进行 进行 好,乙烯损失少 稍差 大,催化剂用量少 稍小,催化剂用量大 丁二烯易聚合 可暂时中毒 丁二烯含量可小于3% 适量尚可提高选择性
(二)、干燥脱水
1.水分存在的危害
裂解气压缩机出口压力3.3~3.7MPa,温度为15℃,饱和 水分600~700μg/g
深冷分离时会形成冰,与轻质烃形成水合物,H2中 含水会影响加氢效果,深度脱水不大于1μg/g, 裂解气露点不大于-70℃
6 烃类裂解及裂解气分离
k=A exp(-E/RT)
6.2 原料性质指标 及工艺参数
6.2.1 裂解原料性质及评价
族组成---PONA值 氢含量 特性因素
芳烃指数(关联指数,简称BMCI)
6.2.1.1 族组成-PONA值
烷烃P (paraffin) 环烷烃N (naphthene)
烯烃O (olefin) 芳烃A (aromatics)
主要产品: 三烯 (乙烯、丙烯、丁二烯) 三苯 (苯、甲苯、二甲苯)
乙烯概况
世界石化工业最重要的基础原料之一 75%的石油化工产品由乙烯生产
2003年底,世界乙烯生产能力达到110.8Mt 2003年底,我国乙烯生产能力达到5.68Mt,
居世界第4位 中东、亚洲是新建、扩建裂解装置的重点地
烃裂解过程也是氢在裂解产物中重新分配的过 程。原料含氢量对裂解产物分布的影响规律,与 PONA值的影响一致。
氢含量:P>N>A;液体产物收率:P<N<A 乙烯收率:P>N>A;容易结焦倾向:P<N<A
用元素分析法测得氢含量,可以关联烃原料 的乙烯潜在产率。氢含量高则乙 烯产率越高。烷 烃氢含量最高,芳烃则较低。
单环烷烃生成 乙烯、丁二烯、单环芳烃 多环烷烃生成 C4以上烯烃、单环芳烃
6.1.1.4 芳烃的裂解反应及反应规律
1、烷基芳烃的侧链脱烷基反应或断键反应 2、环烷基芳烃的脱氢和异构脱氢反应 3、芳烃缩合反应 产物:多环芳烃,结焦 特点:不宜做裂解原料
Ar-CnH2n+1
Ar-CnH2n+1
R1
+
6.1.2 裂解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裂解反应: 1、强吸热过程 2、均在高温低压下进行,气态烃视为理想气体 裂解反应的热效应
烃类裂解及裂解气分离
裂解产物组分
H2 CH4 C2H4 C2H6 其他
总计
收率(以质量计)
正戊烷
异戊烷
600℃
1000℃
600℃
1000℃
1.2% 12.3% 43.2% 26.0% 17.3%
1.1% 13.1% 46.0% 23.9% 15.9%
0.7% 16.4% 10.1% 15.2% 57.6%
乙烷
1.30 0.2995 0.0374 0.0176
丙烷
2.38 1.38 0.386 0.075 0.095
石脑油
3.18 2.60 0.47 0.119 0.49
轻柴油
3.79 2.79 0.538 0.148 0.50
② 氢含量
氢含量是指原料烃分子结构中氢的质量百分含量。它可 以衡量原料的可裂解性和生成乙烯的能力。
w(H2 )
H
H 12C
100%
H-氢原子数 C-碳原子数
氢含量顺序: P > N > A
利用氢衡算可得不同氢含量原料裂解时的产气率。
H F ZG H G (1 ZG )H L
ZG
HF HG
HL HL
式中,HF、HG、HL分别为原料、气态产物和液态产物的氢含 量,ZG为产气率。
④ 特性因素
特性因数(Characterization factor)K是表示烃类和石油 馏分化学性质的一种参数,可表示如下:
式中 TB—立方平均沸点,K;
d 15.6 15.6
—相对密度;
i—i组分的体积分数;
Ti—i组分的沸点,K。
表征裂解原粒性质的参数
裂解气的净化与分离
的位置不同,可以构成不同的流程。 • 目前具有代表性三种分离流程是:顺序分离流程,前脱乙烷分离
流程和前脱丙烷分离流程。
2019/12/30
41
产品规格
• 聚合级乙烯
• 乙烯含量(mol百分比)达到99.9%以上
• 甲烷和乙烷:1000ppm以下
深冷分离
特点: 经济技术指标先进,产品纯度高,分离效果好,但投资较大,流程复杂, 动力设备较多,需要大量的耐低温合金钢。 适宜于加工精度高的大工业生产。
2019/12/30
7
油吸收法
吸收精馏
油吸收法是利用裂解气中各组分在某种吸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吸收剂 吸收除甲烷和氢气以外的其它组分,然后用精馏的方法,把各组分从吸收 剂中逐一分离。
烯损失量多;同时副反应的剧烈发生,不仅造成乙烯、丙烯加氢遭受损失,而且 可能导致反应温度的失控,乃至出现催化剂床层温度飞速上升; • 二是当原料中乙炔、丙炔、丙二烯共存时,当乙炔脱除到合格指标时,丙炔、 丙二烯却达不到要求的脱除指标;
2019/12/30
28
• 三是在顺序分离流程中,裂解气的所有组分均进入加氢除炔反应器, 丁二烯未分出,导致丁二烯损失量较高,
固体附着在管壁上,既增加动能消耗,又堵 塞管道。
2019/12/30
20
方法
• 吸附干燥 吸附剂:分子筛、硅胶、活性氧化铝
2019/12/30
工业上常用3A型分子筛
21
三 脱炔
2019/12/30
22
来源
• 在裂解反应中,二次反应的存在,使裂解气含有一定量的乙炔,还有 少量的丙炔、丙二烯。
6烃类裂解及裂解气分离(化学工艺学)
和氢,其通式为: CnH2n+2 CnH2n+H2
脱氢反应是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动态平
衡。
断链反应
是C-C键断裂的反应,反应产物是碳原子数较少的烷
烃和烯烃,其通式为:
Cm+nH2(m+n)+2
CmH2m
CnH2n+2
碳原子数(m+n)越大.这类反应越易进行。
乙烷裂解的自由基反应历程
链引发反应
CH 3 C 2 H 6 CH 4 C 2 H 5
2
k
1
CH 3 CH 3 2 CH 3 链增长反应(自由基夺氢反应、自由基分解反应)
C2 H 5 C 2 H 4 H
3
k
k
反应链
H C2 H 6 H 2 C 2 H 5
二次反应:主要是指一次反应产物(乙烯、丙烯低分子烯烃)
进一步发生反应生成多种产物,甚至最后生成焦或碳。
【二次反应不仅降低了一次反应产物乙烯、丙烯的收率,而且生成的焦或碳
会堵塞管道及设备,影响裂解操作的稳定,所以二次反应是不希望发生的。】
(1)烷烃热裂解
烷烃热裂解的一次反应
脱氢反应 断链反应
脱氢反应
裂解动力学方程可以用来计算原料在不同 工艺条件下过程中转化率的变化情况,不能确 定产物组成
6.2 原料性质指标及工艺参数
6.2.1 原料性质指标及工艺参数 6.2.1.1 族组成(简称PONA值) 适用于表征石脑油、轻柴油等轻质馏分油
烷烃P (paraffin)
烯烃O (olefin)
环烷烃N (naphthene) 芳烃A (aromatics)
烃类裂解及裂解气分离讲解
3.酸性气体的脱除
? 酸性气体的来源:
→CO2、H2S、COS、CS2、RSH、RSR' 、噻吩等
? 气体裂解原料带入的气体硫化物和CO2
? 流体裂解原料中所含的硫化物高温氢解生成 ? 结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 CO2和CO ? 当裂解炉中有氧进入时,氧与烃类反应生成 CO2
酸性气体的危害
? 裂解气分离装置 干冰堵塞管道 催化剂中毒
断链反应
RCH2CH2 R' ? RCH CH2 + R'H
不同烷烃脱氢和断链的难易可从分子结构中键能数值的大 小来判断。规律: Ⅰ.同碳原子数烷烃,C-H键能大于C-C键能,即断链比脱氢容易
Ⅱ.烷烃相对热稳定性随碳链增长而降低
Ⅲ.烷烃脱氢能力与分子结构有关,叔氢>仲氢>伯氢 Ⅳ.带支链烃的C-C键、C-H键能较直链烃键能小,易断裂
? 下游加工装置 产品达不到规定 聚合等过程催化剂中毒
脱除方法
碱洗法→ 氢氧化钠为吸收剂(化学吸收) 乙醇胺法 →脱有机硫效果差(物理、化学吸收)
一般情况下均采用碱洗法脱除 →当酸性气 体含量较高时为减少碱耗量才考虑采用醇胺法来自予脱酸性气体,再经碱洗精细脱除
两段碱洗工艺流程
乙醇胺脱除酸性气体工艺流程
? 深冷分离流程的组织 ? 深冷分离流程的评价指标 ? 关键设备 ? 脱甲烷塔、乙烯精馏塔 ? 能量利用 ? 中间再沸器、中间冷凝器
? 裂解气组成(表 6-13) ? 产品规格:
聚合级乙烯 99.9%,甲烷和乙烷< 1000ppm, 丙烯< 250ppm ,杂质< 10ppm 。 聚合级丙烯 99.9%,丙烷<5000ppm, 乙烯<50ppm,CO,CO2 <5ppm, S,O <1ppm。
有机工艺学--裂解气的分离与净化
水洗塔气相负荷,t/h 急冷水回收总热量,kJ/h 急冷水冷却器热负荷,kJ/h
石脑油
820 0.5 31.5 119 430 234.9×106 192 308.3 102.7×106 15.7×106 86.96×106 109.3 213.96×106 82.82×106
油洗塔气相负荷 水洗塔气相负荷
石脑油 82%
96.8%
轻柴油 100% 100%
减压柴油 111.6% 107.6%
随着原料的变化,预分馏系统热负荷变化较处 理量变化的幅度大得多,随着原料变重,废热锅炉回 收的高位能热量减少,相应急冷油和急冷水的热负 荷增加。预分馏系统对不同裂解原料的操作弹性主 要取决于热量回收系统的设计,调整油洗塔塔釜温 度可以大大增加系统的操作弹性.
不同分离工艺流程的主要差别在于精馏分离烃类的顺序和脱 炔烃的安排.
裂解气 压缩
CO2H2S 脱酸性气体
裂解轻油
压缩
H2O 脱水
冷冻
CH4
离氢
冷箱
脱CO
脱 甲 烷
乙 烯 精 馏 塔 脱乙炔
乙烯 丙
烯
精
乙烷
馏 塔
丙烯 丙烷
脱丙炔
脱 乙
脱
脱
C4 产品
烷 塔
丙
丁
烷
烷
C5+ 轻汽油
二 裂解气的净化
(一)、酸性气体的脱除
一 引言
裂解产物经废热锅炉和急冷器冷却至200~
300℃之间,进一步冷却至常温,裂解气中重组分(燃
料油、裂解汽油、水分)被分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2H4+H2
ΔGo=8.87KJ/mol
问:乙烷热裂解能否得到乙烯和氢,需采取什么措施? 判断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据不是ΔGo ,而是 ΔG,根据经验,当ΔGo ≈40KJ/mol时,已不能通过改变条件实 现ΔG <0,乙烷不发生脱氢反应。
6.1.3 裂解过程的动力学分析
1.反应机理
2.反应动力学
以乙烷裂解为例:
K K K P 3 P 1 P 2 乙烷 乙烯 乙炔 碳
温度,K
K
p1
K
p2
K
K p1 , T
p3
K p 1 ,1100
,T K p 2 ,1100
p2
K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1.675 6.234 18.89 48.86 111.98
如何确定合理的裂解深度
选定T→确定θ ( θ 不能太短) 确定合理的裂解深度 选定 θ→确定T ( T 不能太高)
Ⅱ)温度的限制
反应温度T ↑,炉管管壁温度Tw ↑
Cr25Ni20耐热合金 钢Tmax<1100℃ Cr25Ni35耐热合金 钢Tmax<1150℃
一般管式炉解炉出口温度<950℃
Ⅲ)热强度限制
6.2 原料性能指标及工艺参数
6.2.1 原料性质指标及其对裂解过程的影响
① 族组成-PONA值 1)P-Paraffin 烷烃 3)N-Naphthene 环烷烃 2)O-Olefin 烯烃 4)A-Aromatics 芳烃
根据上述种烃类裂解成烯烃的能力规律: ① 原料越轻,含P越多,乙烯收率越高,轻柴油最理想。 ② 随烃分子量增加,N+A含量升高,乙烯收率下降,液态 裂解产物收率升高 ③ 不希望A高,O高,∵易生焦
此参数说明的问 题
能粗线条地从本 质上表征原料的 化学特点 氢含量的大小反 映出原料潜在乙 烯含量的大小
获得此参数的方法 或需知的数据
分析测定
此参数适用 于评价何种 原料
石脑油、柴 油等 各种原料都 适用 主要用于液 体原料
何种原料可 获得较高乙 烯产率
烷烃含量高、 芳烃含量低 氢含量高的 或碳氢比低 的 特性因数高
3.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 烷烃的裂解反应 脱氢反应
环化脱氢反应
断链反应
② 环烷烃的裂解反应
包括:断链开环反应、脱氢反应、侧链断裂及开环脱氢反应。
环己烷
乙基环戊烷
③ 芳烃的裂解反应
烷基芳烃的裂解
环烷基芳烃的裂解
芳烃的缩合反应
④ 烯烃的裂解反应
断链反应 脱氢反应 歧化反应
双烯合成反应
芳构化反应
⑤ 裂解过程中的结焦生炭反应
断链反应:不可逆,∴P对Kx无影响 Δn>0 脱氢反应:P↓,Kx↑
b.对烃类聚合缩合成焦二次反应:
Δn<0 P↓,Kx ↓ ,可抑制结焦过程
2)从反应速率分析
a. 对一次反应: b. 对二次反应:
P↓不能改变K裂解,K聚合,K缩合,但P ↓使C ↓,
r裂解 r裂解 , r聚合 r缩合
r r 裂解 裂解C1n r r 聚合 缩合
k2
乙烷
一次反应
二次反应
乙炔+氢
k3
分解
乙烯
脱氢缩合 二次反应
碳+氢 ……
k1
芳烃
焦
目的产物为乙烯,如不能控制深度则最后变成炭。 a)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乙烯收率,减少焦的相对生成量。 b)但温度升高,一次与二次反应的绝对速度加快,增加了焦 的绝对生成量。 因此在高温裂解时,应相应减少停留时间,抑制二次反应 的发生。
第6章
烃类热裂解及裂解气分离
化学工业出版社
原料
1.气体:天然气、炼厂气、油田气、井气、乙烷
2.液体:轻油、重油
总之原料中含有正、异构烷烃,环烷烃、烯烃、芳烃, 不希望环烷烃和芳烃含量高。
裂解的目的
C 4 等低级烯烃分子中具有双键,化学性质活泼, C 3 、 C 2 、
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加成、共聚、自聚等反应,生成一系列 产品。但自然界没有烯烃的存在,只能将烃类原料经高温
3)欲提高脱氢反应的平衡转化率,需采取什么措施?
∵断链反应接近不可逆反应,脱氢反应是可逆反应, 要使脱氢反应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学要提高温度。
4)随烷烃分子量增加,断链反应是更容易还是更难进行?
脱氢反应数 断链反应数 断链/(脱氢+断链)
C3H8 C6H5
可见,随烷烃分子量增加,断链反应越易进行。 5)断链反应是发生在分子中间还是两端容易?随碳链增长, 有何规律?
烯烃经过炔烃中间阶段而生碳
经过芳烃中间阶段而结焦
6.1.2 裂解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1.从分子结构中的键能数据分析
表6-2 各种键能比较
由表6-2回答下列问题:
⑴ 同碳原子数的芳烃断链与脱氢反应哪个容易?
同碳原子数的烷烃C-H键能大于C-C键能,断链比脱氢容易。
⑵ 烷烃分子量越大,越难裂解还是越易裂解?
正烷烃>异烷烃>环烷烃(六碳环>五碳环)>芳烃
2.从ΔGo和ΔHo分析
表6-1
由表6-1回答下列问题
1)裂解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 ΔHo脱氢与ΔHo断链相比 哪个大? ΔHo均>0裂解均为吸热反应, ΔHo 断链<ΔHo脱氢 2)断链反应与脱氢反应相比,哪个更容易进行? ∵C-H键能大,所以断链反应更易进行。
ZG
HF HL HG HL
式中,HF、HG、HL 分别为原料、气态产物和液态产物的氢含 量,ZG为产气率。 混合烃的氢含量可按下式计算:
H G F iH Fi /100
i 1 n
HFi—原料中组分i的氢含量,% Gi—原料中组分i的含量,% n—原料组分数
③ 芳烃指数
BMCI(U.S. Bureau of Mines Correlation Index),表示 油品芳烃的含量,以及支链和直链的比例。 BMCI 值 ↑ ,油品的芳烃含量 ↑ ,裂解时结焦趋势 ↑ ,乙烯收 率↓。
生产1t乙烯所需原料及联副产物量 指 标 需原料量/t 联副产品 /t 其中,丙烯 /t 丁二烯 /t BTX /t 乙烷 1.30 0.2995 0.0374 0.0176 丙烷 2.38 1.38 0.386 0.075 0.095 石脑油 3.18 2.60 0.47 0.119 0.49 轻柴油 3.79 2.79 0.538 0.148 0.50
② 停留时间 裂解反应在非等温变容条件下进行,很难计算其 真实反应时间,常用下述方法:
1) 表观停留时间
式中 VR、S、L——分别为反应器容积,裂解管截面积及管长; V——单位时间通过裂解炉的气体体积。
2) 平均停留时间
tA
VR 0
dV aVV
式中 av——体积增大率,是转化率、温度、压力的函数 V——原料气的体积流量。 近似计算:
断在两端比断在中间的可能性大;随烷烃碳链增长 C-C键在两端断裂的趋势逐渐减弱,在中间断裂的趋势 逐渐增加。
已知:CH4
1/2C2H4+H2
ΔGo=39.94KJ/mol
问:甲烷热裂解能否得到乙烯和氢,为什么? 甲烷在一般热裂解条件下不发生变化,只有在 >950℃下裂解生成乙炔和炭黑。
已知:C2H6
② 氢含量
氢含量是指原料烃分子结构中氢的质量百分含量。它可 以衡量原料的可裂解性和生成乙烯的能力。
H w ( H ) 100 % 2 H 12 C
H-氢原子数 C-碳原子数
氢含量顺序: P > N > A
利用氢衡算可得不同氢含量原料裂解时的产气率。
H Z H ( 1 Z ) H F G G G L
作用,使烃类分子发生 C-C断裂或脱氢反应,使分子量较
大的烃成为低级烯烃,同时联产丁二烯、苯、甲苯、二甲 苯,满足化学工业的需要。
裂解与裂化的区别
裂化需cat,目的是提高烯料的数量和质量 裂解不需cat,目的是获得三烯三苯等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6.1 烃类热裂解的理论基础
6.1.1 烃类裂解反应 1.特点:复杂性
C5H12 C2H4 C2H2 C6H6 C10H8
12 /( 5 12 12 ) 16 . 7 % 4 /( 2 12 4 ) 14 . 3 % 2 /( 2 12 2 ) 7 . 7 % 6 /( 6 12 6 ) 7 . 7 % 8 /( 10 12 8 ) 6 . 3 %
可见:P↓对一次反应有利,对二次反应不利
② 稀释剂 1) 为什么不能用抽真空减压的方法降低烃分压?
经研究烃类热裂解的一次反应可视作一级反应:
dc r kc dt
式中:r-反应物的消失速率,mol/L·s; c-反应物浓度, mol/L; t-反应时间,s; k-反应速率常数,s-1。 反应物浓度可表达为:
c
c0 1 x
v
可将上列积分式表示为另一种形式:
ln
v
1 x
kt
例题:
④ 特性因素
特性因数(Characterization factor)K是表示烃类和石油 馏分化学性质的一种参数,可表示如下:
式中 TB—立方平均沸点,K;
d
15 . 6 —相对密度; 15 . 6
i—i组分的体积分数;
Ti—i组分的沸点,K。
表征裂解原粒性质的参数
参数名 称
族组成 PONA 氢含量 和碳氢 比 特性因 数K
在给定的裂解温度下,t↓炉管热通量 ↑,热强度 ↑Tw ↑ 结论:在给定裂解温度下,热强度对停留时间是很大的限制, 即τ不宜太短。
3.反应压力与稀释剂
① 压力对裂解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