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题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的六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的六种题型及答题技巧2015中考古诗词鉴赏的六种题型及答题技巧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语言艺术(修辞方法、语言风格)、结构形式、写作技巧等四个方面。
例题:下面这首诗从哪些角度入手,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天净沙·秋思(元XXX)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参考答案:从题目(秋思)、意象(枯藤……夕阳……)、关键词句(断肠人在天涯)体会到了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一、品味炼字类[题目形式](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理解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可以从词性、色彩、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以及词的丰富内容和意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把握它的内涵。
解答修辞的效果时,(炼字和赏析句子时都)先指出用了xx修辞方法。
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炼字的答题步骤]a、析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b、找修辞写其表达效果;c、绘画面,即烘托了xx的意境;(4)写感情:表达了xx感情、传达了xxx的思想。
[品味词语答题格式:]这个词在诗句中的意思是……,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准确、形象地写出了……的景象或情态,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题型示例]浏览上面这首古诗,回覆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XXX。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古诗词鉴赏复习—诗歌表达技巧赏析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本诗运用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借“饮清 露”、居高不借秋风声亦自远之蝉,道出了其蕴 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 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 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参考答案: 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 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 的悲愁难抑,黯淡神伤的情绪。
2、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 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 而虚度大好时光。
手法
表达效果(文 意+主旨情感)
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试从一个角度赏析这首诗歌。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 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 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 吟唱。请联系写作背景,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 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从虚实相生的角度回答。 这首词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梦中的“春风花 月”是虚,“游上苑”时“车如流水马如龙”的 繁华生活是虚,现实中作者的悲伤之情为实。词人 通过繁华生活的梦境,有力地表现了现实中的亡 国之痛。•
有关抒情的易混淆概念
直接抒情:常通过议论感叹的方式 直接抒发情感 借景(物)抒情:通过景物的描绘 来抒发情感(由景生情)
寓情于景:将感情融汇在景物中来 抒发感情(情景交融)
(二)牢记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
比拟、夸张、对偶、借代、排比、设问;
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及典型题解析
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及典型题解析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1: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
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 2: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 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 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 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 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 分)[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 分)。
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公式】炼字(动词)分析题的表述:词语含义+手法+该字与诗题的关系+表达效果或作用。
诗
眼
赏
析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2.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3.有人说某字是全诗的诗眼,你同意吗?说说你理由。
观
点
品
评
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①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法?);
②读诗和某人的评价;
③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
④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
(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公式】词语在诗句中含义、诗歌意象分析的表述: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表层含义)+该字词描述的景象+该字句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意
境
品
味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解说相关诗句;
②概括意境特点及作用;
③分析意境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意境)
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公式】诗歌意境的体味的表述: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主观感受(营造的氛围特点)+交融的感情。
语
言
风
格
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2.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①先用若干形容词准确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委婉含蓄、简练生动、明白晓畅…
②用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及效果;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练习题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一、田园山水诗1. 江村即事唐·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诗题是“江村即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表现“江村”的?写出了“江村”怎样的特点?2. 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庭中栀子花。
1.用自己的话写出前两句诗描绘的景象60字)23表现手法。
简说此句描写的意义。
3.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诗作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3.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赠友别离诗4. 喜见外弟又言别唐·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1.第二、三句连续用“问、惊、称、忆”四个动词,表现了怎样的情景?5.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唐·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1.诗题指的是一件什么样的事?2.说说诗中哪个词最富表现力,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这首诗在抒情方法上有何特点?6.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一、二句写景,它与送客有何联系?7.武昌阻风宋·方泽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着飞花忘却愁。
这首诗由“无穷归思”写到“忘却愁”形成强烈反差,这样的手法叫什么?试分析诗人这样写的目的和意义。
三.思乡怀人诗8. 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最后一句描述了一个十分生动的细节,联系全诗,简述诗人为何“又开封”?的是,“艰辛”又是指。
9.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诗题中“十五夜”应指什么时间?何以见得?2 .世称此诗结句妙绝,请从内容与表现手法两方面解说其妙处。
中考古诗词鉴赏12种题型及解题方法
中考古诗词鉴赏12种题型及解题方法题解就是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得精妙的字词,具体包括思想情感和表达效果这两类内容。
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采用比较鉴赏法。
要结合语境,分析炼字运用了什么修辞,说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等,使怎样的事、景、人、物、情更形象、更含蓄、更有意蕴等。
例:XXX(唐)XXX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XXX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问:说说第一句中两个“笼”字写景有何妙处。
答案】"笼"是笼罩的意思,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图,渲染了一种迷蒙、冷寂的氛围。
2.内容理解题解就是理解诗句所叙何事、所咏何人、所写何景等,有时也要求考生根据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作简单的推断、概括、分析、探究等。
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个词,指的是什么”“某个词,包含哪些含义”或“写出某句诗的大意”等。
内容相识,先要扫清字词障碍,这是第一关。
中考古诗词考查,固然一般不会像文言文那样直接考字词释义,但题目里其实暗含如许的请求。
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XXX僵卧孤村不自哀,XXX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问:这首诗第三句中“风吹雨”一语,有哪两层意思?答案】"风吹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又喻指南XXX岌岌可危的地步。
3.描绘画面题解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
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用自己的话,描绘某一句(联)所展现的画面”。
这类题目针对景物句,先读懂诗句,接着用描写性的语言组织答案,我们一可以应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活泼;二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弥补出来。
例:XXX(唐)XXX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语文古诗鉴赏详细答题技巧
语文古诗鉴赏详细答题技巧语文古诗鉴赏详细答题技巧一、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二、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分析句意型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
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
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4、答题模式: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四、分析语言特色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备战中考语文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点专练)
备战中考语文考点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点专练)一、诗歌鉴赏(共 90 分)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咸阳城东楼【唐】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乙】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咸阳城东楼》和《登幽州台歌》都是登高望远之作,但在情感表达方式和内容上又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咸阳城东楼》情景交融,景中寓情,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对国家衰败的无限感慨。
《登幽州台歌》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和孤独感。
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
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表达方式和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歌的内容,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诗歌的关键语句,从手法、炼字、内容、风格等方面来判断。
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写作手法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体会古诗词的写作手法要从诗词的整体构思上来把握,找出全篇诗词所用的写作方法后,还要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一下运用的好处。
诗歌景物描写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动静结合、虚实相间、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等。
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本题答案示例:《咸阳城东楼》情景交融,景中寓情,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对国家衰败的无限感慨。
《登幽州台歌》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和孤独感。
202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手法技巧(原卷版部编版)
2023年备战中考古诗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手法技巧(原卷版)一、知识点讲解1.提问方式:⑴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⑷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2.解答分析: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3.答题步骤:⑴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⑵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⑶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5、常用手法及其作用讲解(一)表达方式及其作用1.抒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直接(即景抒怀、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己);2.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直接(正面)、间接(侧面);3.咏物(叙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4.议论(议论往往与抒情结合一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二)修辞手法及作用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作者…感情)、借代、通感;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针;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题,虽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考生有创意地答题,能自圆其说,都可给分;下面一起看看鉴赏诗歌的答题技巧吧~1“诗眼”或“炼字”型题设问方式: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音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答题要点: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示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三句“湖平两岸失”的“失”字,与“湖平两岸阔”的“阔”字,哪个更好答①“阔”字更好;②阔是空阔、开阔之意这一步有时可并入一点来说;③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④“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此题只答“阔”字好,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卷面回答时,一般可省去序号,这里分点列出,提示不要漏掉一些步骤或要点;下同;2句意型题设问方式: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答题要点: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示例: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洛弹琴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答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②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3意境型题设问方式:①诗中哪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②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③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解答提示:意境是指诗人主观情意和观事物的形、神水乳交融后所产生的艺术境界;由于这种艺术境界所展示的美的意味,往往超出了诗作的原意,它既体现了诗“言在此、意在彼”的基本特点,又具有“言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故而意境也就成了诗词鉴赏中的核心问题;答题要点:①找出诗中的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图景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如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或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赞美之情、仰慕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并指出为什么;示例:问杜甫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答:①第二联中的“片云”.以远浮天边,喻诗人漂泊他乡;永夜的“孤月”,喻诗人与月共远同孤;第三联中用“落日”喻暮年;“秋风”是实景;②两联情景交融,营造了一个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孤寂冷清的意境;③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从中可看出诗人不服老、不怕病.洋溢着一种自强不息.积极用世的精神;同时从尾联看,诗人有一种老当益壮的情怀.但一生漂泊,终被遗弃,大有连一匹老马都不如的怨愤之情;4形象型题设问方式:①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意像或刻画了什么形象;②刻画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③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④形象所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等;解答提示:古诗词的形象,一般指主人公形象、诗人“我”的形象和景物的形象,分析诗词的形象,要根据诗词描绘的具体物象或画面识别意象、意境的特征和情与景的交融,进而理解诗人寄托的思想感情,体会形象蕴涵的哲理;通常从形象的色彩、指向、强度、虚实、动静等角度进行分析;答题思路可以先概括形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并以此为“中心论点”,抓住形象的具体特点或个性特征,结合诗句内容对这个中心论点进行分析论证;答题要点:①什么样的形象;②形象的基本特征;③形象的意义诗人寄托的思想情感和蕴涵的哲理;示例:问: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与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头深藏碧伞中;”两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试简析两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特点;答拟人表现手法;杜诗的“绿荷”因“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而杨诗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5语言特色型题设题方式:①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②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语言艺术;解题提示:这类题,不重在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因此要学会运用本编“一二古代诗词的语言”中所介绍的答题用语;答题要求:①用一两点或一二句式,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示例:请分析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这首诗的语言持色;答此诗的语言如行云流水,冲和而不平淡,情深而不直露;首句点明“荆吴”比邻,先说宽慰话;次句写眼前景点,写出了诗人心中的茫然,前两句平和含蓄,情不外露;三句承上句的“渺茫”,十分自然;“何处泊”一词,含说不尽的殷切之意和关怀之情;结句恰如巨闸顿开,将惜别之情推上顶峰;款款深情,浓浓别意,尽在“天涯一望”之中,“断人肠”抒了离情又不直露,言有尽而意无穷矣;6主旨型题设问方式:①关于这首诗词的内容,有人认为是这样,有人认为是那样,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②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的沧桑;就词中有关诗句,结合全诗加以赏析;解答提示:诗言志,总是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一定的志向追求;认定诗词的内容,应分析诗句的具体内容,并与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相联系;答题要点: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或寄托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示例:指明五代·欧阳炯江城子一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答“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皇帝被历史无情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姑苏台上月”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下月亮高挂了;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六朝的覆辙了;7技巧型题设问方式:①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②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情感的,有什么作用;解答提示: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面前说过的一些表现方法;①明辨抒情方式;分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②辨明表现手法;A.衬托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三种;B.象征;C.烘托;D.白描;E.虚实结合;F.动静结合;G.抑扬、点面、正侧面结合等;③审清修辞手法;对比、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顶针、互文等;答题要求: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示例一: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此诗世人评它“善于变平凡为新颖,化腐朽为神奇”,在表现形式上有过人之处,请品析之;答这首诗确有过人之处:一是前幅句间工于对仗,首句写水光、晴日,次句写山色、雨天,显示出一种对称美;二是句中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描其态,“晴方好”、“雨亦奇”抒其情;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之情表现无遗;后幅的形象比喻和总体评价更是喻人之所不能喻,道人之所未能道;诗人跨越人与物的界线,把西施不同打扮与西湖的不同风光联系起来,西湖正是这样一位美人,湖光、山色、晴天、雨中都“总相宜”,各有一番风韵;诗人借寻常事作惊人语的艺术技巧,实是变平凡为新颖,化腐朽为神奇;示例二:阅读刘分攵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更作荷心万点声;”①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②试从“静”和“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答①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水面的平静;②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句用“风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上面就七种鉴赏题型,分别作了提示,反复强调的是要求“问什么,答什么”,不要漏掉一些要求,尽量做到答题到位、不丢分;当然,具体鉴赏、作答时也不能硬套,仍要注意灵活性、准确性;。
2023届中考语文微专题冲刺诗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答案)
诗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共19题)一、复合题(共19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两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 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世异人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2) 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 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一封朝奏九重天”中的“封”是指韩愈的谏书《论佛骨表》,同时交代被贬原因。
B.颔联诗人坦诚心志,自己已垂垂老矣,又无辜获罪,委婉表明不愿再为朝廷办事的悲愤。
C.尾联照应诗题,把侄孙探望之意归结为“好收吾骨瘴江边”,沉痛而又凄凉。
D.全诗如行云流水,奔放不羁,又抑扬顿挫,笔势纵横,极富表现力。
(2)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2) 结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联,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4-写景手法(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
2023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表达技巧4-写景手法(典例引领+方法技巧+巩固训练+答案解析)【典例引领】一、(2022·新疆·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诗(魏)曹丕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1.下列对这首古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游子羁旅古体诗,它以情景交融的典型笔法,表现了游子深切的思乡苦情。
B.前十二句为第一层,写景为主而兼叙事,营造清冷寂寥的氛围,为后面的抒情蓄势。
C.后六句为第二层,直接抒发游子思乡的感情,最后两句更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D.本诗语言平易质朴,描写细腻,情景相生,感情深沉,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这首诗的写景很有特点,请简要赏析。
【答案】1.C2.①运用叠词突出特点。
“漫漫”“烈烈”等叠词的使用,突出了秋夜的漫长和北风的寒凉,强化了诗人的情感。
②调动多种感官写景。
“秋夜长”“北风凉”将心理感觉与触觉相结合,写出北方秋夜深沉、萧瑟、凄清的特点;“天汉回”“草虫鸣”“雁南翔”视听结合,写出秋夜的寂寥与空阔。
③俯仰结合立体描绘。
诗人仰观明月银河,俯察清波白露,立体描写出了秋夜的天地景观,营造了清冷寂静的意境。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最后两句更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有误。
诗人因还乡无望,只有向风长叹,肝肠断绝了,这个结尾直抒胸臆,余情袅袅,令人回味,但不能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运用叠词“漫漫”“烈烈”,思心愁绪满怀的人最不耐长夜的煎熬,而飒飒秋风自又分外增一层凄凉之感。
叠词的使用,突出了秋夜的漫长和北风的寒凉,强化了诗人的愁绪。
初中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初中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相关推荐初中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1●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一)“诗眼”炼字型(二)名句赏析型(三)表达技巧型(四)语言特色型(五)情感赏析型●答题技巧●题目形式(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5)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6)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要点:(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义。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示例2: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答:“阔”字更好。
“阔”是空阔、开阔之意;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且“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失”字更好。
“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初中高中语文古诗歌阅读赏析答题方法及50篇习题
初中高中语文古诗歌阅读赏析答题方法及50篇习题一、古诗鉴赏离不开三个问题一是写什么?(内容)、二是怎样写的?(方法)三是为什么写的?(主题)读懂古诗的写法,就能快速有效的答题。
二、答题方法1、捕捉信息把握诗歌基本信息的要素(1)诗歌的吟咏对象及特点对象就是人、事、物、景。
(2)作者借助吟咏对象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
(3)作者表现吟咏对象及抒情言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列清单)示例:“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表面是闲,实际是烦。
抒发的是屋内寂寞、无聊的情感。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列清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闻笛----折柳----故园情。
情感:(故园情)思乡怀远之情。
技巧:接物抒情。
列举古诗的清单,可操作性强,但应注意:所列举的信息要紧扣题中所问,要起到为解题提供分析材料的作用。
三、抓住关键词语如何捕捉有效信息,方法是抓关键词语。
什么是关健词语?诗中的名词(写景、写物、写人),有时还得注意名词前的修饰语,弄清它写了什么。
动词、形容词、能反映诗人辛勤的形容词。
示例:秋词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试析此诗写了生活中那个“寻常”的细节?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情感?“开”字,动词。
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又打开信封,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的无限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又要补写,是应为有说不尽的思念的话。
示例: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做简要赏析。
找出名词,分类:金河、玉关、黑山,地名,边塞的地名。
物名:马策、刀环、青冢,黑山。
动词:贵、绕、诗题:怨、地名、物名都有边塞特征。
怨是表达征人心情的动词。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做题技巧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做题技巧一、内容情感型一般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选出以下对这首诗讲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例1】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
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步骤一〔景〕这首诗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蕴涵万千的景象。
步骤二〔情〕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方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慨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例2】选出以下对这首诗讲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归图,“枯〞“老〞“昏〞营造出暗淡凄凉的气氛,衬托游子内心的哀伤。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则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秋郊庄户图,热情赞颂家乡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C.“西风瘦马〞一句,“西风〞即秋风,一个“瘦马〞既写出路途的辛劳,又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D.末句是在前面写景的根底上直接抒情,抒发了常年漂泊的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
二、分析技巧型一般提问方式:〔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诗歌中多处用到*种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022届高三语文复习案【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附练习含答案解析
2022届高三语文复习案【古诗词鉴赏之表达技巧】附练习学习目标:1、理解并熟练掌握常见的表达技巧2、能够准确识别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并能分析、评述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效果3、能够按照题干的要求规范答题,力争多得分备考资料1、整体感知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2、知识网络:(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方式。
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
描写(人物和景物)——描写人物的角度:正面和侧面;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描写景物的角度:高低、俯仰、远近、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正侧;方法:动静、虚实、点面、正侧、白描、细节描写、渲染与烘托、对比与衬托等。
(2)、表现手法:对比(古今、今昔、正反、前后)、衬托(又分正衬、反衬,反衬包括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象征、用典、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相生)、工笔、白描(简笔勾勒)、动静结合、比兴等。
(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共7种)(4)、结构特点(谋篇布局):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首尾照应、铺垫、承上启下等。
3、阐释说明一、抒情手段: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一、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能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感染读者、引起强烈共鸣的效果。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把作者那种蔑视权贵的思想鲜明地表达了出来。
再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变不离其宗
一、审题目类型 1(09湖北)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
简要分析 1、明考题型 就是直接要求答出表达技巧,题干中含 2、(2011山东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有:艺术技巧、艺术手法、表达技巧、修辞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手法、抒情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描 写手法等信息 2 、暗考题型
借我慧眼
Hale Waihona Puke 读懂试卷语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5分)
第二联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写景的。上句着 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 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 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 字。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6 分) 【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象 征”)的手法。以凤凰象征诗人自己,借凤 凰的悲剧命运,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 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伤情感。
“阅读下面两首元代贯云石的曲子,然后 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句中 “泄露”二字将梅花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写 回答问题。 出梅花南枝早绽、隐秘报春的势态。 [双调]清江引 咏梅 其一: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偏 “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运用对偶, 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对仗工整(使用叠字,从侧面以景衬梅), 其二:芳心对人妖欲说,不忍轻轻折。溪 写出了梅的神秘朦胧之美和晶莹玉洁之秀。. 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包藏几多春意也。 从“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和 “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这两句中任选 一句,就手法和效果做一简明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很有特色,请 简要赏析。(5 分)
问题答案示例:
表达技巧
上片通过暮雨、征帆、岛屿、苇 风、短艇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寂寞凄 凉的晚景图,营造了凄清的氛围, 抒发了作者厌倦仕途,渴望归隐之 情。
参考示例:
表达技巧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特色。 (2分)静景是傍晚雨停,桐江波静, 舟船帆落;蓼草疏淡如烟等等;(1 分)动景是江上渔船飞、灯火闪烁等 等,(1分)这些动景更加衬托环境 的静寂。(1分)
四.审设问区间
所谓设问区间,就是根据设置的问题来 明确是针对全篇的内容分析还是针对局部 (某句、某联、某片)的内容分析。 针对局部内容,就优先考虑修辞手法,再 考虑其他手法; 针对全篇内容,优先考虑表现手法,再考 虑其他手法。
(2010年高考山东卷)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咏物抒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怀诗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三.审题干要求
• 显性要求:明确说明或规定的要求。 • 隐性要求:隐含在题目中的要求。
挖掘步骤: 1 .结合题干信息 2 .仔细揣摩挖掘
显性要求 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 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4分)
隐性要求:
上阕下阕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一样的;
这种手法是如何运用体现的;
上阕下阕分开来分析。
如果该小题只设置了一个问题且赋分较高(一般 达到三、四分或以上),则可以确定为完整题型, 二、审答题步骤 答题时就要考虑步骤的完整性、要点的齐全性, 力求做到立足文本,点面结合,答题规范。 简单题型:只需回答表达技巧的名称。
一般来说该小题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 完整题型:含“三步走” 问题构成且各自之间不相关联,或者说 1指出表达技巧(是什么) 该小题只有一问且赋分在一分或两分以 2分析表达技巧(为什么) 内,则可以确定为简单题型,答题时只 需要答出相关术语即可; 3点明表达效果(怎么样)
借我慧眼
读懂试卷语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5分)
第二联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写景的。上句着 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 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 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 字。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答案】这首诗作者借景抒情。是通过卧闻 晚泊岳阳 欧阳修 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 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形象,以境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关情。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是怎样表现的?(5分)
表达技巧之 情景关系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预报 [金]王 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 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 答案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 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水的变化。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 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既表 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 现出夜里下雨之后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 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前水面的窄狭。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 (4分)
小重山· 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示例】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 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 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 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根据设问数量和分值分配来确定何种题型
借我慧眼
读懂试卷语
(09安徽卷)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 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 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 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 树转午阴凉。 9.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 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4 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关山月
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州。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诗歌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关山月 徐陵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州。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诗歌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 要说明。
虚实结合。关山客子思念家乡是实写,思 妇夜间未眠当窗远眺丈夫是虚写。(或答 想象,客子身处边塞想象妻子深夜不眠的 情景。)
五、审答案数量
题干问“哪种”,只能答出一种 题干说“哪些”,多角度切入,不能 少答 题干问“主要”或“突出”,一般答 一种,至多两种
诗词鉴赏表达技巧
审题目类型:明、暗
审答题步骤:简单、完整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题 审题策略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满 江 红 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 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 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 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 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 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 从军乐。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5 分)
(配练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送春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 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 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 黄昏却下潇潇雨。 词的上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拟人(1分)。 将垂杨和春人 格化,(1分)表现了垂柳对春的依 恋不舍。(1分)
审题干要求:显、隐
审设问区间:整体、局部
审答案数量:一、多、主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残”、雁“断”、月“新”、潮“生”的 江行 [宋]严羽 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乡之感。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 的颔联。(4分)
1、(2011江苏卷)“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用了何 就是题干中不直接含有“艺术技巧”“表达 种表现手法?
技巧”等提示,而是以“如何写、怎样 “” 2、(2012广东卷)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写”“有何特色”“有何妙处”等用语来提 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问。
3、(2012浙江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学习目标
掌握古诗词鉴赏表达 技巧题审题策略
借我慧眼
读懂试卷语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5分)
暗考表 达技巧
景物描写的技巧与角度
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远近结 合、俯仰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 声光色态、粗笔勾勒、工笔细描; 比喻、比拟、夸张、通感, 对比、衬托、烘托、渲染,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