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报告

合集下载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依据GB-2009《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按物理、健康或环境危险的性质共分3大类:1、物理性质1.1爆炸物:爆炸物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

爆炸物质(或混合物)是这样一种固态或液态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其本身能够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而产生气体的温度、压力和速度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

其中也包括发火物质,即便它们不放出气体。

发火物质(或发火混合物)是这样一种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它旨在通过非爆炸自主放热化学反应产生的热、光、声、气体、烟或所有这些的组合来产生效应。

爆炸性物品是含有一种或多种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的物品。

烟火物品是包含一种或多种发火物质或混合物的物品。

爆炸物种类包括:a)爆炸性物质和混合物;b)爆炸性物品,但不包括下述装置:其中所含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由于其数量或特性,在意外或偶然点燃或引爆后,不会由于迸射、发火、冒烟或巨响而在装置之处产生任何效应。

c)在a)和b)中未提及的为产生实际爆炸或烟火效应而制造的物质、混合物和物品。

1.2易燃气体易燃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

易燃气体是在20℃和101.3kPa标准压力下,与空气有易燃范围的气体。

1.3易燃气溶胶易燃气溶胶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

气溶胶是指气溶胶喷雾罐,系任何不可重新灌装的,该由金属、玻璃或塑料制成,内装强迫压缩、液化或溶解的气体,包含或不包含液体、膏剂或粉末,配有释放装置,可使所装物质喷射出来,构成在气体中悬浮的固态或液态微粒或构成泡沫、膏剂或粉末或处于液态或气态。

1.4氧化性气体氧化性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

氧化性气体是普通经由过程提供氧气,比空气更能导致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任何气体。

1.5压力下气体压力下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

压力下气体是指高压气体在压力等于或大于200kPa(表压)下装入贮器的气体,或是液化气体或冷冻液化气体。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文书的通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文书的通知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文书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4.05.28•【文号】安监总厅管三[2014]65号•【施行日期】2014.05.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劳动安全保护正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文书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三〔2014〕6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根据《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60号)的有关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编制了《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申请表》、《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报告》、《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报告》、《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仲裁申请表》和《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仲裁申请表》等5种文书(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府网站自行下载)。

现予以印发,请督促有关单位印制使用。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2014年5月28日附件:1.《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申请表》2.《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报告》3.《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报告》4.《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仲裁申请表》5.《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仲裁申请表》附件1: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申请表受理日期:受理编号: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申请表□常规鉴定□联合鉴定□系列鉴定申请单位经办人通信地址联系电话移动电话传真电子邮箱填表日期年月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样附件:1. 申请联合鉴定单位信息表2. 申请系列鉴定化学品信息表3. 送检样品信息表附件1附件2附件3注:送检样品超过3个时,可列出多个“送检样品”栏。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申请表填写说明一、基本要求(一)申请鉴定单位填写的化学品信息应真实可靠,并对送检化学品及其资料信息真实性负责。

(二)本表封面“受理日期”、“受理编号”由鉴定机构填写。

(三)表中选择框处如果选定则打“√”。

二、单位属性“单位属性”栏只能选定一项,按照“生产”、“进口”、“使用”、“经营(不含进口)”、“储存”、“运输”、“其他”的顺序选择。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报告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报告
二、表中所有“鉴定机构名称”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告的物理危险性鉴定机构名称。
三、鉴定形式为联合鉴定的,鉴定机构应为每个联合鉴定的申请鉴定单位出具鉴定报告。鉴定形式为系列鉴定的,鉴定报告封面的样品名称逐一填写送检样品的样品名称,其他系列鉴定的化学品名称填写在鉴定报告中的“样品中文名称”、“样品中文别名”栏。
四、“x.送检样品n-x”中“n”是指系列鉴定时送检样品超过1个时的样品总个数,“x”是指样品序号。“n”、“x”用阿拉伯数字表示。联合鉴定和常规鉴定时,“x.送检样品n-x”删除不写。
五、“鉴定过程简述”栏,根据鉴定项目的具体情况,填写样品处理、重要参数设置、实验现象描述、数据处理及其他与鉴定过程相关的信息;无相应内容时可以不填。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报告常规鉴定联合鉴定系列鉴定鉴定机构公章或检验专用章xxxxxx鉴定机构名称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报告说明此报告说明用于鉴定机构对报告的内容解释适用范围有效性免责条款等方面的告知性说明具体内容由鉴定机构确定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报告
报告编号: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报告
□常规鉴定 □联合鉴定 □系列鉴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制样
报告说明
(此“报告说明”用于鉴定机构对报告的内容解释、适用范围、有效性、免责条款等方面的告知性说明,具体内容由鉴定机构确定。)
x.送检样品n-x
表1 鉴定结果 报告编号: 共页 第页
基本信息
样品中文名称
样品英文名称
样品中文别名
样品编号
样品接收日期
样品成分
序号
组分名称
cas号
样 品 名 称______________
申请鉴定单位______________
鉴定机构联系人____________

主要化学品火灾危险性

主要化学品火灾危险性
LD50:636mg/kg(大鼠经口);12124mg/kg(兔经皮);LC50:49g/m3(大鼠吸入,4h);30g/m3(小鼠吸入,4h)。
18
甲醇钠
-
-
甲类
自热物质和混合物,类别1
未制定
遇明火、高热易燃。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受热分解释出高毒烟雾。遇潮时对部分金属如铝、锌等有腐蚀性。
外观与性状:白色无定形易流动粉末,无臭;沸点:>450℃;闪点:约24℃(甲醇溶液中);溶解性:溶于甲醇、乙醇;相对密度(空气):1.1;相对密度(水):1.3。
毒性:LD50:245mg/kg(大鼠经口);LC50:无资料
11
氟化氢钾
-
-
戊类
急性毒性-经口,类别3*
未制定
不燃,高毒,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外观与性状:无色至白色结晶;熔点:238.7℃;沸点:478℃;溶解性:易溶于水,不溶于醇;相对密度(水):2.37。
12
氟化氢
-
-
戊类
急性毒性-经口,类别2*
易燃液体,类别3
中国MAC(mg/m3):10m[皮]
易燃,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能与浓硫酸、发烟硝酸猛烈反应, 甚至发生爆炸。与卤化物(如四氯化碳)能发生强烈反应。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微弱的特殊臭味。熔点:-61℃;蒸汽压:3.46KPa/60℃;沸点:152.8℃;闪点:58℃;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溶于多数有机溶剂;相对密度(空气):2.51;相对密度(水):0.94。
急性毒性-经皮,类别1
急性毒性-吸入,类别2*
中国MAC(mg/m3):2(按F计)
不燃。无特殊燃爆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或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熔点:-83.7℃;蒸汽压:53.32KPa/2.5℃;沸点:19.4℃;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微溶于乙醚;相对密度(空气):0.7;相对密度(水):0.988。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文书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文书


各指标 所对应的权重 , n = l ,2 ,3 ,4 ,5 ,6,7 ,8 。
6信 息系统建设
6 . 1 系 统信 息 化建 设
4 . 4 . 2 企业 安全生产预测值 企业 可采用指 数预警法 、统计 预警法 、模 型预警法 等适 当的数
学方法 , 通过对历史安全生 产预警指数值的运算 , 建立预测数学模型 , 计算 出未来时间点生产安全数值 ,对未来生产安全状态 进行预测 。
国家安全监险性鉴定与分类文书的通知
安 监 总厅 管三 [ 2 O 1 4 ]6 5号
各省 、自治 区、直辖 市及新 疆生产建 设兵 团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局
根据 《 化学 品物理 危险性 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 ( 国家安全监 管 学品物理 危险性分 类仲裁 申请表 等 5 种文书 ( 从国家安全 监管 总 总局令第 6 0号)的有关规定 ,国家安全监 管总局编制 了 《 化学 品物 局政府网站 自行下载 ) 。现予以印发 ,请督促有关单位 印制使用 。 理危 险性鉴定 申请表》 、《 化学品物 理危险性鉴 定报告 》 、 化学品物 国家安全监 管总局办公厅
6 . 2 数 据 采 集
5预 瞀信息发布
5 . 1预 警指 数 图
企 业应建 立贯 穿班组 、车 间 ( 分厂 ) 、各部 门 、企业 的数据 采 集和 上报 系统 ,系统 中明确各指标 项所需录 入的数据 内容 、频次 和 数据 质量 要求。数据采集 内容应 根据 各预警指标制定 各有关部门应指定专人及时录入所需的安全生产预警信息数据 。
企业的顺利开展 。
预警信 息系统应 至少包含预 警指标管理 、预警数据 采集 、预 警
信息 发布 、问题 整改等 必要 功能模块 ,实现预警 系统 闭环管理 ,具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范围释义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范围释义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范围释义前言为了保障化学品的安全使用,防止化学品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潜在的伤害,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化学品进行管理。

其中,对化学品物理危险性进行鉴定和分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详细介绍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和分类的管理办法范围等内容。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和分类的背景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化学品生产和使用的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伴随着化学品的增多,化学品事故也时有发生。

根据国家相关统计数据,化学品事故中大多数都是由于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质引起的。

为了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国际上普遍采用了对化学品进行物理危险性鉴定和分类的方法,以及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防范化学品的风险。

我国也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为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提供了具体的规定和指导。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的鉴定与分类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是指化学品在储运或使用过程中可能引起的物理性质变化,如燃烧、爆炸、腐蚀、压力等。

根据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质,可以将其分类为爆炸品、氧化剂、易燃液体、腐蚀品等多个类别。

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鉴定是指对化学品进行实验室测试、产品检验和监测,以确定化学品是否具有物理危险性,以及具体的危险性质。

鉴定的结果将决定该化学品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分类是指根据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鉴定结果对化学品进行分类,分别制定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在我国,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分类主要分为7类,分别是:易燃固体、可燃固体、易燃液体、易燃气体、氧化剂、腐蚀品和爆炸品。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的管理办法范围我国对化学品物理危险性的鉴定与分类管理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主要包括大量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其中,最重要的管理办法是《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是由中国国务院对化学品进行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其主要内容包括:一、管理的范围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和分类管理的管理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学品生产、销售、运输和使用的过程中,对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进行鉴定和分类的过程。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

乏相关 危险性数 据 的化 学 品 尚不在 监管范 围内 , 化 学 品安 全技 术 说 明书 ( S DS ) 等检 测 与技 术服
因此 , 化 学 品 物 理 危 险 性 鉴 定 与 分 类 工 作 就 显 得 务 。 局部 地 区比较 著名的鉴 别分类 实验 室分 别是 尤 为重要 。 华 东 地 区 的 上 海 市 化 工 职 业 病 防 治 院 和 华 南 地
匕 学品物理危险性鉴 定与分类 பைடு நூலகம்
李伟敏 石 亚超 郝若 锦 马 荣胜
江 苏 省 安 全 生 产 科 学研 究 院
2 O 1 3 年7 月1 0 日, 化 学 品物 理危险性 鉴定 与 提 供 技 术 支 持 。 此外 , 还 可 以 为 事 故 调 查 提 供 技
分 类 管 理 办 法 正 式 发 布 , 并将 于2 0 1 3 年9 月1 日 术 支持 , 通 过 实验 对取 得 的物 证进 行 成分 分析 ,
化 学 品 物 理 危 险 性 鉴 定 与 分 类 是 通 过 各 种 区的化 学 工业 合 成材 料 老化 质 量监 督 检验 中心
实验 方 法 、 实验 手 段研 究化 学 品的 固有 危 险性 , ( 原广 州老化 研 究所 ) , 但 开 展项 目相 对较 少 。 上 提 出预 防事 故发生 的技术 措施 , 以及万一 发生事 述 检测机 构主要 分布在北 京 、 上海 、 广 州和 青 岛 , 故后 的紧 急措 施和应 急方 法 , 为化 学 品安 全监管 目前 国 内化 学 品危 险性 鉴 别与 分 类检 测机 构 数
正式 实施 , 是根据 ( 《 危险化 学 品安 全管理 条例 制 对热 稳定性 、 反应 性及其 危害后 果进行 科学 的分 定, 用以 指导 化 学 品生产 、 进 口企 业 对危 险 特性 析 和 测 试 , 准 确 找 出事 故 的 本 质 原 因 , 挖 掘 客 观

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报告

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报告

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报告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是对化学品进行安全评估的重要步骤,通过对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毒理学和环境行为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将化学品进行合理分类,并确定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程度。

本报告将对危险特性分类鉴定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对相关人员进行参考和学习。

首先,危险特性分类鉴定的目的是为了对化学品进行科学的分类,以便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和控制。

根据国际上通行的标准和规定,化学品的危险特性主要包括物理危险、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三个方面。

物理危险主要指化学品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火灾、爆炸和压力危险;健康危害主要指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急性和慢性危害;环境危害主要指化学品对自然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其次,危险特性分类鉴定的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测试和理论推导两种。

实验室测试是通过对化学品进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毒理学等方面的实验测试,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以便对其进行分类和鉴定。

而理论推导则是通过对化学品的结构和成分进行分析和推断,以便对其进行初步的分类和鉴定。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再次,危险特性分类鉴定的意义在于为人们提供了对化学品进行科学评估和合理管理的依据,有助于对化学品进行安全生产和使用。

通过对化学品的危险特性进行准确鉴定,可以有效预防化学品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危险特性分类鉴定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危险特性分类鉴定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以便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

综上所述,危险特性分类鉴定是对化学品进行安全评估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化学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毒理学和环境行为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将化学品进行合理分类,并确定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程度。

只有加强对危险特性分类鉴定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才能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第三章法律责任第四章附则《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已经2013年6月24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

2013年7月10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工作,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对危险特性尚未确定的化学品进行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以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鉴定与分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化学品,是指各类单质、化合物及其混合物。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是指依据有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进行测试、判定,确定化学品的燃烧、爆炸、腐蚀、助燃、自反应和遇水反应等危险特性。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是指依据有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对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结果或者相关数据资料进行评估,确定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类别。

第四条下列化学品应当进行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一)含有一种及以上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的组分,但整体物理危险性尚未确定的化学品;(二)未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且物理危险性尚未确定的化学品;(三)以科学研究或者产品开发为目的,年产量或者使用量超过1吨,且物理危险性尚未确定的化学品。

第五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指导和监督管理全国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工作,公告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机构(以下简称鉴定机构)名单以及免予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的化学品目录,设立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技术委员会)。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查本行政区域内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工作。

第六条技术委员会负责对有异议的鉴定或者分类结果进行仲裁,公布化学品物理危险性的鉴定情况。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以下简称登记中心)负责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结果的评估与审核,建立国家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信息管理系统,为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承担技术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常用危险性化学剂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汇总

常用危险性化学剂的理化及危险特性表汇总
常用危险性化学剂理化及危险特性表汇总
化学剂
理化特性
危险特性
氢氟酸
物理状态:液态
腐蚀性强,有毒

物理状态:气态
有毒,易燃
氢气
物理状态:气态
易燃,具爆炸性
氰化物
物理状态:固态
有毒,具高度毒性
三氯甲烷
物理状态:液态
可燃,环境污染物
硫酸
物理状态:液态
腐蚀性强,有毒

物理状态:液态
可燃,具毒性
二甲苯
物理状态:液态
可燃,具刺激性
乙醇
物理状态:液态
可燃,具毒性
氢氧化钠
物理状态:固态
腐蚀性强,具刺激性
以上是常用危险性化学剂的理化及危险特性的汇总表。这些化学剂具有不同的理化特性和危险特性,我们在使用和处理这些化学剂时需要格外小心,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以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在使用这些化学剂时,请务必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并在安全通风条件下进行操作,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化学剂特性和危险性请参考相关的权威资料。*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模版(三篇)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模版(三篇)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工作,涉及的化学品包括但不限于危险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易制爆化学品等。

第三条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工作应当遵循科学性、规范性、公开性、公正性、及时性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负责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政策的制定和组织实施。

省级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第五条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配合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

第六条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的化学品,经过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后,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储存、运输、销售和处置。

第七条原则上,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的能力,对于没有相关能力的单位,可委托专业机构进行鉴定与分类。

第二章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工作流程第八条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工作按照以下流程进行:一、收集相关信息:根据化学品的组成、性质、用途等信息,收集相关的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所需的数据。

二、实验室测试:通过实验室测试,测试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参数,如爆炸性、自燃性、易燃性等。

三、数据分析与鉴定:根据实验室测试结果和相关标准,进行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确定其危险性等级。

四、报告编制:根据鉴定与分类结果,编制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报告,明确化学品的危险性等级和相应的管理措施。

第三章化学品物理危险性标识和分类第九条化学品物理危险性标识和分类应当遵循相关标准和规定,包括但不限于GB 13690《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与标签》、GB 30000.1《物质安全数据表》等。

第十条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分为爆炸品、氧化剂、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品、遇水反应品、气体、毒性等级等。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危险化学品是指那些在使用、储存、运输过程中可能引发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环境破坏或财物损失的化学物质。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危险化学品的安全风险,国际上通常将其分为不同的分类,便于监管机构、企业和公众了解其性质和危险程度。

下面将分别介绍危险化学品的常见分类。

1. 按照物理性质的分类(1) 爆炸品:指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生爆炸作用的物质,如炸药、火药、雷管等。

(2) 可燃气体:指在标准大气压下,20℃时,以气态存在,与空气的混合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燃烧或爆炸的物质,如液化气、甲烷等。

(3) 易燃液体:指在标准大气压下,20℃时,能够产生可燃性蒸气,并且能够产生一定范围内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物,并且在火焰面接触到时能够燃烧的液态物质,如汽油、柴油等。

(4) 易燃固体:指与空气接触能够自燃的固体,或者在含有易燃气体或易燃液体的空气中自燃的固体,如磷、镁、火柴等。

(5) 氧化剂:指与其他物质接触可以引发或助燃反应的物质,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

(6) 发烟剂:指在燃烧时能够产生大量的烟雾的物质,通常用于防火和疏散演练,如干冰、硝酸等。

(7) 毒性物质:指直接或间接通过接触、吸入或摄食等方式能够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如有机溶剂、重金属等。

(8) 腐蚀品:指能够造成严重损害其他物质或人体的组织的物质,如浓硫酸、NaOH等。

(9) 吸入性毒害物质:指能够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并对其产生毒害作用的物质,如氰化物、硫化氢等。

(10) 放射性物质:指具有放射性的物质,如铀、钴-60等。

2. 按照危险性类别的分类根据化学品的毒理学特性和危害潜力,将其分为不同的危险性类别,以指导安全管理和应对措施的制定。

这些危险性类别通常包括爆炸性、易燃性、氧化性、毒性、腐蚀性、放射性、感染性等。

同时,根据爆炸品的爆炸威力大小,还可以分为A、B、C、D四类。

3. 按照危害程度的分类(1) 轻度危害品:指在正常条件下不易爆炸、燃烧,且对人体的危害较小的物质。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旨在对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进行鉴定和分类,并通过管理措施来保护人体和环境的安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化学品物理危险性的定义、鉴定和分类原则、鉴定和分类方法、管理措施等。

一、化学品物理危险性的定义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是指化学品在一定条件下对人体、财产和环境造成伤害的潜在能力。

主要包括易燃性、爆炸性、氧化性、压缩性、放射性等多个方面。

二、鉴定和分类原则1.科学性原则:鉴定和分类应基于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遵循科学原理和规律。

2.系统性原则:鉴定和分类要全面、系统地对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进行评估,不可片面或局部处理。

3.客观性原则:鉴定和分类应客观、中立、公正,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4.标准化原则:鉴定和分类应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评估结果可比较和可靠。

5.风险导向原则:鉴定和分类应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减少和控制危险源。

三、鉴定和分类方法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鉴定和分类的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方法和计算方法。

1.实验方法:通过对化学品在实验条件下的各种物理性质进行测试和观察,来确定其物理危险性。

如测试易燃性、爆炸性、压缩性等。

2.计算方法:根据化学品的组成、结构和物理性质,采用物质变化模型和计算模拟,来推算其物理危险性。

如热值计算、压力计算等。

四、鉴定和分类管理措施根据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鉴定和分类结果,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保护人体和环境的安全。

1.标识和标签:对物理危险性较高的化学品,应在容器上标识明确的警示标识和标签,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安全。

2.储存和运输:根据化学品的物理危险性,制定相应的储存和运输方案,防止事故发生。

3.职业暴露控制:对从事与危险化学品打交道的工作人员,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减少暴露风险。

4.事故应急响应:对可能发生事故的化学品,应建立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应对和处理事故。

5.信息共享和宣传教育:加强化学品物理危险性信息的共享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化学品危险性说明汇总

化学品危险性说明汇总
吸入危害
1
GHS08
危险
吞咽并进入呼吸道可能致死
环境危害
对水环境的危害
急性1
GHS09
警告
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
对水环境的危害
急性2
对水生生物有毒
对水环境的危害
慢性1
GHS09
警告
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
对水环境的危害
慢性2
GHS09
对水生生物有毒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
对臭氧层的危害
1
GHS07
3
GHS02
警告
接触水释放易燃气体
金属腐蚀物
1
GHS05
警告
可腐蚀金属
氧化性液体
1
GHS03
危险
可引起燃烧或爆炸;强氧化剂
氧化性液体
2
GHS03
危险
可加剧燃烧;氧化剂
氧化性液体
3
GHS03
警告
可加剧燃烧;氧化剂
氧化性固体
1
GHS03
危险
可引起燃烧或爆炸;强氧化剂
氧化性固体
2
GHS03
危险
可加剧燃烧;氧化剂
1
GHS02
危险
如暴露于空气中自燃
自燃固体
1
GHS02
危险
如暴露于空气中自燃
自热物质
1
GHS02
危险
自热,可着火
自热物质
2
GHS02
警告
大量时自热;可着火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1
GHS02
危险
接触水释放可自发燃着的易燃气体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2
GHS02
危险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报告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报告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报告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报告编号:受理日期:受理编号: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报告化学品名称单位名称单位属性经办人联系电话移动电话传真电子邮箱编制日期年月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样共页第页共页第页共页第页填表说明一、基本要求(一)属于系列鉴定时,企业应当为系列鉴定的每种化学品编写本分类报告。

(二)表中选择框如果选定则在“□”前打“”。

(三)本表封面“受理日期”、“受理编号”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填写。

二、单位属性封面“单位属性”根据单位基本情况,按照“生产”、“进口”、“使用”、“经营(不含进口)”、“储存”、“运输”、“其他”的顺序选择填写。

例如申请鉴定单位属于化学品生产单位,同时又进口化学品,或者使用化学品,则仅填写“生产”。

三、化学品基本信息(一)“组分信息”栏,填写浓度超过1%的组分信息(固体和液体为质量百分含量,气体为体积百分含量)。

(二)“状态”栏中,固体的“形态描述”中填写化学品具体的形态,如:疏松粉末、球状小颗粒、片状晶体等。

四、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一)分类结果是指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和《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国家标准(GB 30000.2~30000.17)和相关数据(包括鉴定报告中提供的数据信息),进行综合性分析后得出的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的结果。

“不适用”,是指该分类不适用于对应的“危险种类”,例如对液体样品,填写“易燃固体”栏的分类结果时应填写“不适用”,必要时,应在“鉴定报告/文献附件号”栏注明理由。

“不分入此类”,是指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和《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国家标准(GB 30000.2~30000.17),该化学品的危险程度未达到该危险性任一类别的分类标准,不分入对应的危险性种类。

(二)“测试”是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告的鉴定机构测试的结果或者国外GLP实验室测试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化学品基本信息
(一)“组分信息”栏,填写浓度超过1%的组分信息(固体和液体为质量百分含量,气体为体积百分含量)。
(二)“状态”栏中,固体的“形态描述”中填写化学品具体的形态,如:疏松粉末、球状小颗粒、片状晶体等。
四、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
(一)分类结果是指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和《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国家标准(gb 30000.2~30000.17)和相关数据(包括鉴定报告中提供的数据信息),进行综合性分析后得出的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的结果。
□c型
□g型
□d型
□分入此类
9
自燃液体
□不适用


□类别1
□不分入此类
10
自燃固体
□不适用


□类别1
□不分入此类
11
自热物质和混合物
□不适用


□类别1
□类别2
□不分入此类
12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
□不适用


□类别1
□类别2
□类别3
□不分入此类
13
氧化性液体
□不适用


□类别1
□类别2
单位负责人(签字):
(分类单位公章)
年月 日
填表说明
一、基本要求
(一)属于系列鉴定时,企业应当为系列鉴定的每种化学品编写本分类报告。
(二)表中选择框如果选定则在“□”前打“?”。
(三)本表封面“受理日期”、“受理编号”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化学品登记中心填写。
二、单位属性
封面“单位属性”根据单位基本情况,按照“生产”、“进口”、“使用”、“经营(不含进口)”、“储存”、“运输”、“其他”的顺序选择填写。例如申请鉴定单位属于化学品生产单位,同时又进口化学品,或者使用化学品,则仅填写“生产”。
第一部分 化学品信息
1.1 化学品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中文别名
组分信息
序号
组分名称
cas号
含量(%)
是否
保密
1
□是
2
□是
3
□是
4
□是
状态
□固体,形态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体 □气体 □其他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
颜色: 气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 系 电 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移 动 电 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 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 子 邮 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 制 日 期______年______月___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制样
□类别3
□不分入此类
14
氧化性固体
□不适用


□类别1
□类别2
□类别3
□不分入此类
15
有机过氧化物
□不适用


□a型
□e型
□b型
□f型
□c型
□g型
□d型
□不分入此类
16
金属
腐蚀物
□不适用


□类别1
□不分入此类
共页 第页
2.2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结果
分类附件:本分类报告共包含 份附件。
填报人(签字):
(二)“测试”是指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告的鉴定机构测试的结果或者国外glp实验室测试结果。数据来源于国外glp实验室的,需要提供实验室资质证明。
(三)“文献”是指来源于国内外权威数据源的数据,见《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指南》(gb 17519)附录b
五、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结果
依次列出本表“2.1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信息”中的分类结果,例如:“易燃液体,类别3;
“不适用”,是指该分类不适用于对应的“危险种类”,例如对液体样品,填写“易燃固体”栏的分类结果时应填写“不适用”,必要时,应在“鉴定报告/文献附件号”栏注明理由。
“不分入此类”,是指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和《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国家标准(gb 30000.2~30000.17),该化学品的危险程度未达到该危险性任一类别的分类标准,不分入对应的危险性种类。
金属腐蚀物,类别1”。
六、分类附件的要求
(一)附件只能使用中文。对来源于国外glp实验室测试结果或外文文献,需提供试验项目、试验方法、检测结果、试验环境、仪器信息等方面的中文翻译概要,并附原文。
(二)每份附件首页的右上角均应醒目地标注附件编号。
附件号按下列方式编写:“附件序号(该附件页数)”,例如“附件3(8页)”。
(三)所有附件中每页的页面底端居中位置都编上页码。正反面打印的,正反面都应编上页码。
(四)对于文献类附件,每份附件的首页和结论页都应加盖分类单位的公章。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报告
报告编号:
受理日期:
受理编号: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报告
化 学 品 名 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 位 名 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 位 属 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 办 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途
生产单位名称
1.2 化学品理化特性参数
项目
结果
测试
文献
测试报告/文献附件号
蒸气压(kpa)


熔点(℃)


(初)沸点(℃)


固液鉴别


自燃温度(℃)


其他:______


共页 第页
共页 第页
第二部分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信息
2.1 化学品物理危险性分类信息
危险种类
分类结果
数据来源
测试
文献
鉴定报告/文献附件号
1
爆炸物
□不适用


□不稳定爆炸物
□1.3项
□1.6项
□1.1项
□1.4项
□1.2项
□1.5项
□不分入此类
2
易燃气体
□不适用


□类别1
□类别a
□类别2
□类别b
□不分入此类
3
气溶胶
□不适用


□类别1
□类别3
□类别2
□不分入此类
4
氧化性
气体
□不适用


□类别1
□不分入此类
5
加压气体
□不适用


□压缩气体
□冷冻液化气体
□液化气体
□溶解气体
□不分入此类
6
易燃液体
□不适用


□类别1
□类别3
□类别2
□类别4
□不分入此类
7
易燃固体
□不适用


□类别1
□类别2
□不分入此类
共页 第页
危险种类
分类结果
数据来源
测试
文献
鉴定报告/文献附件号
8
自反应物质和混合物
□不适用


□a型
□e型
□b型
□f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