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贝尔艺术博物馆
肯贝尔(金贝尔)艺术博物馆
• 总平面图与剖面分析图
• 在这些方案中,不变的特 在这些方案中, 征是覆盖了建筑跨度的拱 形屋顶, 形屋顶,有一个拱顶在中 心处被打破, 心处被打破,留出一个狭 长的缝, 长的缝,可以让自然光进 出。布朗和康一直认为博 物馆应该有自然采光作为 主要的采光光源: 主要的采光光源:经过阻 碍使光线散射, 碍使光线散射,不会直接 照在艺术品上。 照在艺术品上。镂空的铝 板是最好的材料, 板是最好的材料,可以制 造路易斯康所设想的银色 光线。这种阻光结构, 光线。这种阻光结构,被 他称之为“滤光器” 他称之为“滤光器”。
• 正是由于滤光器的 存在, 存在,避免阳光直 接射入室内造成眩 光。光线经过铝板 的反射, 的反射,到拱顶下 表面, 表面,再由粗糙的 拱顶下表面的散射 到室内各个角落。 到室内各个角落。 刺眼的阳光变得柔 和,光谱也转变成 银色。 银色。
“滤光器” 滤光器” 滤光器 的工作原 理
• 组合单元剖面 草图 • 定稿的剖面图
肯贝尔(金贝尔) 肯贝尔(金贝尔) 艺术博物馆 路易斯康 路易斯
• 时间:1966 — 1972 时间: • 地点:美国,田纳西州福特沃思 地点:美国, 市
• 肯贝尔艺术博物馆是路易斯 康最为满意的作品。肯贝尔艺 肯贝尔艺术博物馆是路易斯·康最为满意的作品。 康最为满意的作品 术博物馆在1966年就开始设计,但直到 年就开始设计, 术博物馆在 年就开始设计 但直到1969年中期才开始 年中期才开始 破土动工。康设计了一系列方案: 破土动工。康设计了一系列方案:第一个方案是把一个开放 的庭院分割成方形体块组合起来,组成一个很长的长方形; 的庭院分割成方形体块组合起来,组成一个很长的长方形; 第二个方案是一个“ 形和 形和“ 形的平面 最终, 形的平面。 第二个方案是一个“H”形和“C”形的平面。最终,博物馆 采用了“ 形方案 形方案。 采用平面分为三个单元, 览空间和礼堂, 览空间和礼堂,北向是永久收 藏室, 藏室,工厂和员工用房设在地 下室。 下室。两个单元是六个拱券的 进深,其中有入口、 进深,其中有入口、咖啡厅和 商店, 商店,还有办公室和职工图书 馆。
世界名画系列(四)
世界名画系列(四)世界名画500幅(四)420《女仆》特鲁伊贝尔法国布面油画1871年110x97cm 朱尔斯·谢雷艺术博物馆藏画家通过对一个东方女仆及其环境的简洁表现,展示了令人神往的东方情调;女仆裸露著上身,健壮丰满,服装极富阿拉伯风格,端庄的面容略带阿拉伯女性特有的忧郁,手端著阿拉伯人的水筒走向主人。
这是一个阿拉伯风情的片断,虽然简朴,却十分迷人。
这幅画曾出现在电影《纵横四海》中。
保罗·德西雷·特鲁伊贝尔(1829-1900)出生在巴黎,是法国十九世纪优秀的风俗、肖像及风景画家。
他是赫伯特及拉波特的学生,在1865年初次进入沙龙,并获过几次奖。
它的画法精细,风格独特,对于人物服饰、饰品的刻画十分细腻,尤其是对于物体质感的塑造,达到惟妙惟肖的视觉效果。
419《沃特森和鲨鱼》科普利英国布上油画1778年150cmx120cm 私人收藏这幅由英国商人沃特森订购的油画,再现了订购者童年在港口受到鲨鱼袭击并得到救援的真实场景。
1749年,14岁的少年沃特森在古巴哈瓦那港口游泳时,遭到鲨鱼的袭击,后经众人齐心协力的抢救,竟神奇地将他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他后来成为英国一个很成功的商人和政治家。
画面上九个水手正拼命前去救助沃特森,但左下角殷红的海水表明他已失去了右脚。
人物的表情、动作所产生的焦虑不安以及抢救生命时那种惊心动魄的紧张,被科普利描绘得淋漓尽致。
1778年,作品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展出时,轰动画界,其宏伟的结构绐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约翰.辛格尔顿.科普利(1738-1815)生于波士顿,是北美殖民地时期最重要也是作品最丰富的画家。
早期作品受波士顿画家约翰.斯米伯特及英国罗可可肖像画的影响。
到1760年,已形成自己肖像画独特的风格,注重细节描绘,讲究逼真的画面效果和生动而富有平衡感的构图。
1774年,移居欧洲,并于1775年在伦敦定居,次年即被选为皇家学院的助教,1779年成为正式院士。
解读金贝尔美术馆
解读--金贝尔美术馆金贝尔艺术博物馆建造背景时间:1966年-1972年地点:美国得克萨斯州沃思堡市概况:金贝尔既是一位工业家也是一位收藏家。
金贝尔在沃思堡市建立了一个基金会,并把他的收藏品和财产捐给基金会来建造一个收藏馆。
他希望博物馆能够成为一个著名的建筑。
1966年由基金会选出的博物馆执行官理查德·布朗博士决定委托康来做设计。
金贝尔博物馆在1966年就开始设计,但一直到1969年中期才开始破土动工。
该馆主要收藏19世纪的艺术作品与古代美术作品。
金贝尔美术馆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沃思堡的郊区,于1972年建成。
该馆主要收藏19世纪的艺术作品与古代美术作品。
在一个空旷而景色优美的公园之中,美术馆外部表现得有些峻峭,建筑的外观形象处理得娴静、简朴,自远处观望,其严肃的个性会给人以刻板的印象。
路易斯*康在此展现了其个人对于建筑材料的偏好:将混凝土柱和薄壳形拱顶结构裸露在外,而非承重墙则采用罗马灰华石及玻璃板,以满足不同空间和位置的采光要求。
灰华石及玻璃板同混凝土之间没有过强的对比,所形成的空间质感近同,肌理混合为一。
在这样做的同时,路易斯*康也流露出对建筑所在地段的关注与尊重。
路易斯·康认为,艺术作品应当在自然的光环境之中被欣赏,以便空间达到一种“人—美术—大自然”相互融合、彼此促动的环境效果。
美术馆建筑物的外观严谨、对称,在内部,建筑上部为尺度较高大的半筒形式,并且采用了穹隆式天花,而采取这两种手法的目的是要将外部的自然光线自天顶引入室内。
顶部起到自然光漫射入内的作用,呈现出空间的丰富性和新颖性。
空间中充满活跃生机,光弥漫其间,连续的拱顶以相同的格调重复出现,构成空间主体的薄壳被采光中庭和可以灵活变动、拆换的展板所分隔。
在九米多长的空间中行进,可以体味空间由光构成的序列,沿途还有一些横向交叉连通的空间,清水混凝土上的光起着空间引导的作用,光引发空间的节奏感,室内空间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产生丰富的表情。
金贝尔美术馆案例分析-精品文档
南侧下沉广场
水池
北侧下沉广场
停车场
2.平面
①平面形态
沿轴线两侧对称
平面呈凹字形
②功能与流线分析
3
6 7
1 9 4
主要功能空间
2
8
流线示意
1.门厅 房
2.管理
一层(地下层)平面 3.储藏 4.工作间 5.研究室
6.讲堂
7.机
6
9
5
7
8
7
3
4
4
7
2
1
二层平面 1.敞廊 2.入口 3.门厅 4.展厅 5.售书 6.报告厅 7.室 内庭院--“光井” 8.厨房 9.图书室
金贝尔艺术博物馆建筑分析
建筑背景
时间:1966年~1972年 地理位置:美国德克萨斯州沃斯堡的郊区 建造背景:金贝尔既是一位工业家也是一 位收藏家。金贝尔在福特沃思城建立了一 个基金会,并把他的收藏品和财产捐给基 金会用来建造一个收藏馆,他希望博物馆 能够成为一个著名的建筑。1966年由基金 会选出的博物馆执行官理查德·布朗博士 决定委托康来做设计。金贝尔术博物馆在 1966年就开始设计,但直到1969年中期才 开始破土动工。 环境景观:它位于一个空旷而景色优美的 公园之中,美术馆外部表现得有些俊俏, 建筑的外观形状处理得娴静、简朴,自远 处观望,其严肃的个性会给人以刻板的印 象。
③朝向与自然光照的关系 东西朝向有利于光线最大限度的从天窗均匀射 入。
4.光是此建筑的重要乃至主导元素
“金贝尔美术馆是康对光的献礼” ——《静谧于光明》
采光装置的设计
该建筑最激动人心的还要算是采光 装置的设计.在美术馆里使用直射光 或是明亮的光线看上去十分的暗淡, 尤其是陈列易损品的地方,比如水彩 画.康设计的是一套双向反射系统, 透过拱壳沿顶端槽孔安装的透明天 窗,天光和阳光会洒在一组有穿孔金 属装置散发出了自身的光芒,然儿大 部分的光线还是被反射到了混凝土 拱壳的底侧,然后由此反射到绘画展 品上.
建筑师路易斯 康
二、理查德森医学研究楼 理查德森医学研究楼是20世纪少有的建筑形式——竖向组织的不连续序列 空间形成整个建筑。在空间组织上遵照传统形式:八层高的有规整轴线的 标准实验室平面,在当时的教学研究建筑中非常常见。建筑突出的竖向组 织不仅与周围校园建筑的横向展开形式形成对比而且与那以时代的大多数 标准建筑形式甚至强调高层形式形成对比。 它形成了与 耶鲁大学美 术馆初始形 式一样的被 服务空间与 服务空间之 间的辨证关 系,康在他 的大部分作 品中都回归 到了这一点 上。
空间伦理 “空间本性的特征进一步由少数的服侍空间决定。储藏室、服务室和更衣室不能是一个 独立空间结构的部分区域,它们要有自己的结构。原室是心灵的场所。”“小房间的语 言绝对不能与大房间的语言混为一谈。”设备空间被独立出来,赋予一定的空间属性。 可度量的建造 1:结构:从一个超凡的结构切出一块以求得到一个空间,这成不了一个超凡的空间; (空间高于结构的秩序) 2:材料:材料是耗散的光; (所以材料从属于光) 3:细部:细部是空间的精神; (细部从属于空间) 4:光线:因为选择一种结构,与选择光线是同义的,要给空间以好的影响。 (光线也从属于空间的秩序)
在矶崎新的筑波中心,这个可以看作后现代“历史主义”典型体现 的作品中,也有类似先驱者康的许多形式元素 文丘里是这样评价路易斯.康的是康教会我用诗意般的感觉去塑造年前后的纪念间设计的几座家庭小住宅之一,这些 住宅都在在费城及周围。建筑有一个连续的屋脊线,但是平面却是由二 个长方形组成:一个是方形,在一层有一个入口厅即主卧室,二层有两 间次卧室;另一个是一个近似方形的综合空间,包括餐厅和起居空间。 改变方形的相对位置形成45°连接。综合空间稍微压过方形空间一部分 形成过道空间。
一、耶鲁大学美术馆扩建工程(1950~1953) 康设计的建筑外表面相当简洁——清水砖墙突出的石条带体现处自然的 楼层划分,玻璃幕墙呈现出简单的竖向重复形式。他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嵌在 圆柱形混凝土筒中的外轮廓成等边三角线的铁质楼梯与原有建筑之间有一个 小面积区域相联系。 在耶路大学美术馆扩建工程中服务空间与被服务空间中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 区分,这成为在康以后的设计中十分重要的方面。他提供了平面可以由建筑 空间和服务空间填满的可行性建议。强调建筑中服务空间元素的本来地位, 同时尊重平面中空间的等级秩序
肯贝尔艺术博物馆
转自: 专筑网 肯贝尔艺术博物馆设计师:路易斯·康所在国家:美国所在地区:田纳西州时间:1966~1972地点:美国,田纳西州肯贝尔艺术博物馆是康最为满意的作品。
Kay·肯贝尔,既是一位工业家也是一位收藏家(1964.年去世)。
肯贝尔在福特沃思城建立了一个基金会,并把他的收藏品和基金捐给基金会用来建造一个收藏馆,他希望博物馆能够成为一个著名的建筑。
1966年由基金会选出的博物馆执行官理查德·布朗博士决定委托康来做设计。
当时康正在做奥立维梯工厂、埃克斯特图书馆和印度的项目。
肯贝尔艺术博物馆在1966年就开始设计,但直到1969年中期才开始破土动工。
康设计了一系列方案:第一个方案是把一个开放的庭院划分成的方形体组合起来,组成一个很长的长方形,第二个方案是一个“H”型和“C”型的平面。
最后博物馆采用了“C”型方案。
在这些方案中,不变的特征是覆盖了建筑跨度的拱形屋顶。
有一个拱顶在中心处被打破,留出一条狭长的缝可以让自然光进入。
布朗和康一直认为博物馆应该由自然天光作为主要的采光光源:经过阻碍使光线散射,不会直接照在艺术品上。
镂空的铝板是最理想的材料,可以制造康所设想的银色光线,这种阻光结构被康称之为“滤光器”。
至于拱顶的形式,康在设计博物馆时的助手马歇尔·梅耶建议使用摆线形式,因为当结合了预应力混凝土之后它十分薄。
整个博物馆是由1 6组这样的拱顶覆盖的,每一个都是22m×154m,从南到北排列贯穿整个建筑的长度。
在它们之间是平屋顶的单元,与非结构的墙之间由细缝分开。
结构墙是清水混凝土墙,内部填充墙是变质岩板。
平面分为3个单元,南向是展览空间和礼堂,北向是永久收藏室(工厂和员工用房设在地下室)。
两个单元是6个拱券的进深,其中有入口、咖啡厅和商店,还有办公室和职工图书馆。
西向的公园,由下空的拱顶部分,作为一个门廊。
这个公园空间即由这些门廊和湖而分开。
最后,由于收藏品数目不断增加,博物馆的面积已不够。
世界著名美术馆
世界著名美术馆作者:暂无来源:《艺术品鉴》 2017年第12期美术馆真是一不小心就容易成为很美的地方,这么说可能出于偏好。
选编的一些世界著名美术馆,日本的美术馆自然更心仪一些,可能是因为建筑师更喜欢。
开心的是中国有些美术馆也好看,虽然说不上世界著名,但建筑水准真的不差。
一一美树嘉文艺志密尔沃基美术馆神似一艘豪华游艇,像一只优雅白鸽,又像一名现代舞者。
清晨博物馆开馆时,翅膀一样的屏展开遮蔽建筑,夜晚闭馆时这个屏又收回。
因为其外形和冲天的姿势,人们赞誉她是“有生命的博物馆”。
密尔沃基艺术博物馆建于1882年,由西班牙世界级建筑设计专家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设计。
它具有洁白的外观和别致造型,如大鸟双翼的巨大屋顶代表卡拉特拉瓦的美学,同时成为密尔沃基的标志性建筑。
金贝尔美术馆贝尔艺术博物馆于1972年建成,由建筑设计大师路易斯·康( Louis Kahn)设计。
是世界公认的公共艺术设施最为先进的艺术博物馆,路易斯·康的杰出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界引起极大反响,受世人瞩目。
在一个空旷而景色优美的公园之中,美术馆外部表现得有些峻峭,建筑外观形象处理得娴静、简朴,自远处观望,其严肃个性给人以刻板印象。
但这种刻板印象真让人着迷。
康在这个艺术博物馆中展现了个人对建筑材料的偏好:混凝土柱和薄壳形拱顶结构裸露在外,而非承重墙则采用罗马灰华石及玻璃板,以满足不同空间和位置的采光要求。
灰华石及玻璃板同混凝土之间没有过强的对比,空间质感近同,肌理混合为一。
同时,康也流露出对建筑所在地段的关注与尊重。
路易斯·康认为:光,是人间与神境相互对话的一种语言,并且是人性与神性共同显身具象化的领域。
由康所设计的金贝尔艺术博物馆也许可以为人们解读出康的建筑作品里所蕴含的“对话”情节。
伦敦蛇形美术馆伦敦蛇形画廊得名于附近九曲十八弯的蛇形湖,是英国最受欢迎的画廊之一。
从这个角度看,活脱脱就是一条暴躁的眼镜蛇。
蛇形画廊由大不列颠艺术委员会在1970年成立,原址为1934年古典风格的茶室。
视觉特性下博物馆空间光环境的应用与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视觉特性下博物馆空间光环境的应用与研究专业:艺术设计硕士生:王璐指导教师:朱瑞波副教授摘要博物馆以及里面的收藏的展品是一个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集中体现,它不仅担负着保护民族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的责任,而且在科学文化教育上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三十余载,我国在建设博物馆方面也有很多优秀的成果,但是在博物馆光照的问题上有一些可以再提升的空间。
很多博物馆当中存在着游客在进入不同的展区时,光照的忽然变化,给很多游客带来视觉上的不适应,这对游客的心理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有些陈列展厅为了保护文物,只采用了人工光照明,缺少相应的变化,给人暗无天日的压抑感。
在光照的技术路线里,光照不仅影响了博物馆内部文物展示的效果,而且对文物本身的自然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何让博物馆的光照更加符合人的观赏心理和观赏习惯,并且对文物本身的影响最小化,是作为博物馆光照设计者值得更加深入研究的内容。
本文通过文献搜集法,国内外博物馆照明对比研究等方法,对博物馆照明做出了详细的研究。
文章主要研究了光的基本理论,单一人工光或者自然的光在博物馆的不同展厅和空间的具体设计方法,总结出两者相结合是最好的照明方式,自然光的案例上主要研究了肯贝尔艺术博物馆;人工照明主要的案例是鄂尔多斯市博物馆。
在这些基础上,对博物馆的光照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内容主要是具体展示的物品和光照的结合,光照和室内环境空间的结合,通过这些结合怎样能达到展示最佳的艺术效果,在不影响展品本身的同时让人们能够更加充分、更加全面、更加自由的欣赏这些珍品。
文章的开头主要研究了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相关发展、概念,同时对国内研究现状做了对比调查。
文章的主体部分,首先对光的基本理论、博物馆的自然光照明、博物馆的人工光照明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其次,对视觉特性下的照明设计进行了研究,体现了照明中的人性化。
最后对博物馆照明的艺术效果做了升华,在满足人们对照明的基本物质需要的同时追求了相关的艺术效果的展现。
光在博物馆陈列室中的艺术表现
光在博物馆陈列室中的艺术表现摘要:博物馆是光的“容器”,光是博物馆的“构造”。
没有光照的博物馆美感无从谈起,光恰到好处的应用不仅可以起到保护展示文物的作用,还可以烘托室内气氛、表达情感、传达文化内涵,唤起观众的臆想与兴趣。
本文通过阐述光自身的艺术魅力,探讨光是如何在陈列室中营造氛围、给观众的视觉感受以及如何恰当地展示艺术品、文物。
关键词:光照;艺术表现;氛围营造;视觉感受;展示效果博物馆的目的除了保护历史文物,研究人类历史外还为参观者展示艺术品、文物。
安藤忠雄认为:光和影能给静止的空间增加动感,给无机的墙面以色彩,能赋予材料的质感以更动人的表情。
所以,为了能够营造愉悦的视觉环境,引起观众的欣赏兴趣,研究光在博物馆中的应用,成为一项重要议题。
一光在博物馆陈列室中的作用光照不仅是人视觉物体形状、大小、空间、色彩的生理需要,而且是美化环境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
光照可以构成空间、美化空间。
随着博物馆展陈设计的要求的提高,光已成为博物馆展厅陈列环境营造的重要因子,它不仅具有照明、界定、改变空间的作用,还能表现出一定的空间格调和文化内涵。
(1)光对博物馆展陈效果的影响因子光的明亮度。
对于整体环境而言,强的明亮度塑造出展厅的轻松、活泼、华丽的气氛;明亮度低的展厅往往给人以朴素、沉静、忧郁的感受。
对于被照物品而言,强的明亮度可能会使其失去原有的色相以及明度,被照物的质感的主体感加强,没有细微的变化,显得质感单薄,而次弱的明亮度下被照物色彩、材质显得昏暗、浑浊。
光的颜色。
光颜色的质量通常用两个术语来表征:1.色表即灯光的表观颜色。
2.显色性指灯光对于被照物体颜色的影响作用,如表一所示。
然而在同样的色温下,照度值不同,人的感觉也不相同,如表二所示。
不同色温的光所呈现的颜色(2)博物馆用光的形式众所周知,光源有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之分。
博物馆的采光形式分为三种:天然采光、人工照明以及两者的结合。
自然光虽然自然、柔和,但是其不稳定性和紫外线的破坏性成为该种采光形式的致命缺点。
路易斯康
教育背景
• 1912至1920年间,他先后在费拉德尔菲亚中心和公立工业艺术设计学校求 学。期间,他的绘画技法也有相当进步,因而多次获奖。 • 结束中等教育之前,已得到费城艺术学院的艺术奖学金以进而深造了专业绘 画艺术。 • 1924年毕业于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
•
青年时代的路易斯· 康显露出了不同凡响的才艺。这些先天和后天的禀赋,
2016/3/26
材料的天然质感和人工肌理
重点运用了灰白色 的现浇混凝土、灰米色的 天然钙华石和像木。这些 材料是康的常用手法,他 认为这些材料在质感上有 其内在的联系,尤其是在 太阳光的作用下会有不同 的微妙变化。
混凝土和变质岩板为该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
2016/3/26
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理查兹医学研究大楼 1960-1965 (Richards Medical Philadelphia,PA)
该建筑最激动人心的还要算是采光 装置的设计.在美术馆里使用直射光或是 明亮的光线看上去十分的暗淡,尤其是陈 列易损品的地方,比如水彩画.康设计的是 一套双向反射系统,透过拱壳沿顶端槽孔
安装的透明天窗,天光和阳光会洒在一组
有穿孔金属装置散发出了自身的光芒,然 儿大部分的光线还是被反射到了混凝土 拱壳的底侧,然后由此反射到绘画展品上.
路易斯·康
(Louis Isadore Kahn)
美国建筑师
“设计是个人的事。一般而言没有尽善尽美的设计。为尽善尽美而努力,却从来没有实现, 尽善尽美的愿望总成为艺术家的动机。下一件作品的种子就在已完成的作品之中。”
――Louis Isadore Kang
美国建筑师和评 菲利普约翰逊 论家)菲利普约 翰逊:
物馆的入口广场,公园内的步行观众也由此
肯佩尔艺术博物馆文艺复兴与巴洛克版画展指南说明书
ABOUT THIS GUIDEThis guide is designed as a multidisciplinary companion for high school educators bringing their students to view Renaissance and Baroque Prints , on view at the Mildred Lane Kemper Art Museum from September 8, 2017, to January 8, 2018. Our intent is to offer a range of learning objectives, gallery discussions, and post-visit suggestions to stimulate the learning process, encourage dialogue, and help make meaning of the art presented. Teachers should glean from this guide what is most relevant and useful to their students.ABOUT THE EXHIBITIONRenaissance and Baroque Prints surveys the Kemper Art Museum’s substantial holdings of European prints from the late fifteenth to eighteenth centuries. Printmaking during the Renaissance and Baroque eras served a wide variety of purposes. As part of the Renaissance in Italy and Northern Europe, artists developed sophisticated techniques and explored various themes that elevated the print to an important art form in its own right. In the Baroque era printmaking continued to flourish as artists experimented with new techniques and dramatic expressive effects. Exhibition highlights include work by major innovators of printmaking such as Albrecht Dürer (1471–1528) and Rembrandt van Rijn (1606–1669).INTERDISCIPLINARY CONNECTIONSArchitecture, Art, Art History, Baroque History, European History, Mythology, Printmaking, Religious Studies, Renaissance History LEARNING OBJECTIVESStudents will explore innovative printmakers and popular themes represented.Students will discuss the art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prints from the Renaissance and Baroque eras.Students will examine different printmaking techniques.Renaissance and Baroque Prints: Investigating the CollectionSeptember 8, 2017–January 8, 2018Educator’s Guide This guide was prepared by Allison Taylor, head of education and community engagement, and Amy Miller, assistant educator.ToscheduleavisittotheKemperArtMuseum,*******************************************.935.5624.Albrecht Dürer (German, 1471–1528), Melencolia I , 1514. Engraving, 9 3/8 x 7 5/16". Mildred Lane Kemper Art Museum,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Transfer from Olin Library, Washington University, 1977.The rise of printmaking in Europe in the early fifteenth century facilitated a major transformation in visual culture. Serialized images began to circulate on an unprecedented scale, extending beyond the confines of palaces and churches to reach new audiences of artists, collectors, and connoisseurs. The five prints examined on the following pages cover a variety of themes, including mythology, biblical stories, allegory, and everyday life, in addition to printmaking techniques such as engraving, etching, and drypoint.Albrecht Dürer, Melencolia I , 1514German artist Albrecht Dürer (1471–1528) sought to elevate the status of prints and printmaking beyond the level of craft by drawing on new aesthetic systems developed during the Renaissance, such as linear perspective and theories of ideal proportion. Before the Renaissance visual artists were categorized as craftsmen; by capitalizing on his knowledge of mathematics and geometry in the creation of his prints, Dürer helped raise his status from craftsman to intellectual.Melencolia I can be seen as an allegorical self-portrait of Dürer, depicted as a melancholic creative genius who is weighed down by the intellectual processes needed to create great works of art. During Dürer’s time a popular theory identified three types of melancholy. The first type related to the imagination and was understood to affect artists, the second related to reason and was associated with scholars, and the third related to the spirit and was connected to theologians. The winged figure sitting with her head on her hand personifies the new Renaissance artist who could suffer bouts of depression but was also endowed with the capability of intellectual discourse.Discussion QuestionsWhat tools or actions can you see that represent craftsmen? What elements can you see that represent math, science, and the cosmos? What geometric shapes can you find? Discuss the placement of these objects and symbols.What conclusions, if any, can be drawn based on this placement?RENAISSANCE AND BAROQUE ERAS Research the Renaissance and Baroque eras and the importance of both Italy and Northern Europe at these times. What are the dates for these eras? What are the major cultural, intellectual, and artistic issues being explored? What are some innovations that came out of these eras?INTAGLIO PRINTMAKING TECHNIQUES AND ARTISTS Research different printmaking techniques and artists from the Renaissance and Baroque eras. How many techniques can be found?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various techniques? What are some printmaking terms and tools? Who are some of the most famous printmaking artists from the Renaissance and Baroque eras? For what are these artists known? What themes were these artists exploring?BEFORE YOU VISIT Suggested topics to explore, research, and discuss before visiting the exhibitionIN THE GALLERYIdeas to consider when viewing the exhibitionDaniel Hopfer (German, c. 1470–1536), The Peasant Feast , c. 1533–36. Etching from two plates, 9 7/8 x 19 5/8". Mildred Lane Kemper Art Museum,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niversity purchase, Art Acquisition Fund and with funds from Mrs. Mahlon B. Wallace Jr., and Leicester Busch Faust and AudreyFaust Wallace, by exchange, 2004.Daniel Hopfer, The Peasant Feast , c. 1533–36German artist Daniel Hopfer (c. 1470–1536), a contemporary of Albrecht Dürer, is credited with introducing etching—a technique adapted from the iron trade and armor-making—to the field of printmaking around 1500. Hopfer became a specialist in the technique and is recognized as the first artist to build a significant profession based on this medium.Both the scale and subject of The Peasant Feast , a genre scene showing a group of German peasants celebrating at an annual Catholic Church festival, were new at the time. Hopfer used two plates to create this large-scale horizontal composition depicting excess consumption and unruly behavior. During Hopfer’s time the Lutheran Reformation was taking hold, and while this image can be seen as a critique of the Catholic Church, The Peasant Feast can also be read as celebrating an indigenous German tradition.Discussion QuestionsWhat activities can you identify? What opinions might a contemporary audience glean from a print like this?Hendrick Goltzius, The Great Hercules , 1589German-born Dutch artist Hendrick Goltzius (1558–1617) fell into a fire as a young child, burning his hands on the hot coals, and for the rest of his life could not fully open his right hand. This tragedy makes Goltzius’s accomplishments as a printmaker all the more astonishing.At the time it was made, The Great Hercules was one of the largest prints ever produced from a single engraved copper plate and surpassed all of Goltzius’s previous engravings in size. Mythological images were popular subjects for artists, with the story of Hercules being particularly well known. The most common interpretation of the print is that it represents an elaborate political allegory of the Dutch people’s struggle to overthrow oppressive Spanish rule in what became known as the Dutch Revolt (1568–1648).Discussion QuestionsWhat are some adjectives to describe Hercules’s body? What elements from the Hercules myth can be found? What elements might refer to the Dutch Revolt?Rembrandt van Rijn, The Three Crosses , 1653–1660/61Dutch artist Rembrandt van Rijn (1606–1669) worked in a variety of media and explored a wide range of subject matter during his illustrious career. He often found inspiration in biblical stories from both the Old and New Testaments. Rembrandt’s ability to transform the written word into a powerful pictorial language is evidenced in The Three Crosses .The Three Crosses depicts Christ’s death on the hill of Golgotha amongst dozens of figures—including two crucified thieves—and is inspired by the Gospel of Matthew’s passage about darkness covering the land from noon to three o’clock. Rembrandt would often rework his printing plates, sometimes scraping away entire figures to reposition them or add new ones, and produce several different states of the same print. This practice gave new life to plates that had begun to wear down and became a trademark of Rembrandt’s work. The Kemper Art Museum’s work is the fourth of five states of this print.Discussion QuestionsWhat conclusions, if any, can be drawn by the use of shadows in this print? What conclusions, if any, can be drawn about the size and placement of the various figures?Hendrick Goltzius (Dutch, 1558–1617), The Great Hercules , 1589. Engraving, 22 1/2 x 16 1/4". Mildred Lane Kemper Art Museum,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niversity purchase with funds fromMrs. Mahlon B. Wallace Jr., by exchange, 2004.Rembrandt van Rijn (Dutch, 1606–1669), The Three Crosses , 1653–1660/61. Drypoint, 15 1/4 x 17 13/16". Mildred Lane Kemper Art Museum,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Gift ofDr. Malvern B. Clopton, 1930.Giovanni Battista Piranesi, The Grand Piazza , 1749Italian artist Giovanni Piranesi (1720–1778) admired the history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ancient Romans. He earned a reputation for his detailed prints of Italian architecture and ruins, which were sought by eighteenth-century pilgrims, scholars, artists, and tourists as a lasting souvenir of Italy.In addition to prints of existing architecture, Piranesi created different series depicting fanciful buildings and spaces based on his imagination. One highly unusual series of these atmospheric prints called Imaginary Prisons showcases his remarkable inventiveness and deep understanding of construction. In The Grand Piazza , one of Piranesi’s Imaginary Prisons prints, the piazza can be seen through an imposing entrance, displaying the artist’s fascination with architecture and perspective.Discussion QuestionsWhat architectural elements can be identified? How does the scale of the humans and structures affect the reading of this print? What, if any, elements of fantasy can be identified?PRINTMAKING Experiment with different printmaking techniques, tools, and processes. What are some twenty-first-century themes to explore? What are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different techniques?IN THE CLASSROOM OR AT HOMESuggested activities to follow your visit to the Museum Giovanni Battista Piranesi (Italian, 1720–1778), The Grand Piazza , plate IV from the series Carceri d’invenzione (Imaginary Prisons ), 1749. Etching, 27 5/8 x 21". Mildred Lane Kemper Art Museum,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Louis. Gift of Dr. Malvern B. Clopton, 1935.VOCABULARYallegory – a story told with words or images in which the characters and events are symbols that stand for ideas about human life or for a political or historical situation.Baroque – a style of artistic expression prevalent in the seventeenth and early eighteenth centuries in Europe that is marked by the use of complex forms and bold ornamentation and characterized by extravagance, complexity, or flamboyance.drypoint – a printmaking process that involves scratching a design onto a plate, usually copper, with a sharp round point, which creates a slightly raised ragged edge to the lines. Known as the burr, this rough edge helps to trap the ink and creates rich lines but wears down in successive printings.engraving – a printmaking process, originating in goldsmithery, in which a design is incised onto a metal plate with a cutting tool called a burin. The burin creates a v-shaped groove in the metal to trap ink. Tone and shading can be suggested by making parallel lines or crosshatching.etching – a printmaking process in which a composition is drawn with a needle onto a wax- or resin-coated metal plate. The plate is then soaked in acid, which corrodes the exposed lines of the design and leaves the coating intact. Etching techniques were originally used for decorating armor and other metal objects.ADDITIONAL RESOURCESMarisa Bass, “Hendrick Goltzius: The Great Hercules ,” in Spotlights: Collected by the Mildred Lane Kemper Art Museum , by Sabine Eckmann et al. (St. Louis: Mildred Lane Kemper Art Museum, 2016), 51–55. Also at /node/11289.Paul Crenshaw, “Rembrandt van Rijn: The Three Crosses ,” in Spotlights: Collected by the Mildred Lane Kemper Art Museum , by Sabine Eckmann et al. (St. Louis: Mildred Lane Kemper Art Museum, 2016), 57–60. Also at /node/11317.Ryan Gregg, “Albrecht Dürer: Melencolia I ,” in Spotlights: Collected by the Mildred Lane Kemper Art Museum , by Sabine Eckmann et al. (St. Louis: Mildred Lane Kemper Art Museum, 2016), 41–45. Also at www.kemperartmuseum.wustl. edu/node/11283.“Imaginary Prisons: Giovanni Battista Piranesi Prints,” Princeton University Art Museum, / object-package/giovanni-battista-piranesi-imaginary-prisons/3640.Elizabeth Wyckoff, “Daniel Hopfer: The Peasant Feast ,” in Spotlights: Collected by the Mildred Lane Kemper Art Museum , by Sabine Eckmann et al. (St. Louis: Mildred Lane Kemper Art Museum, 2016), 47–49. Also at /node/11293.There are also many YouTube videos demonstrating various printmaking techniques, particularly those used byAlbrecht Dürer and Rembrandt van Rijn.genre – a representation of scenes or events from everyday life, such as markets, domestic settings, interiors, and street scenes.intaglio – a variety of printmaking techniques—including etching, engraving, and drypoint—in which the image is incised onto a surface and the incised line or sunken area holds the ink. The ink is transferred to paper when pressure is applied.Lutheran Reformation – also known as the Protestant Reformation, a break from the Catholic Church initiated by Martin Luther in 1517.Renaissance – the activity, spirit, or time of the great revival of classical art, literature, and learning in Europe beginning in the fourteenth century and extending to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marking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medieval to the modern world. Literally it means rebirth or reawakening.。
路易斯康肯贝尔艺术博物馆分析讲解
kimbell art
museum
建筑布局
公园绿地 入口前的棋盘式树林
博物馆 南侧下沉式广场
水池
北侧下沉式广场
停车场
建筑布局
北
北
朝向与自然光照的联系
东西朝向有 利于光线最 大限度的从 天窗均匀射 入
平
面
平面型态
部
功能与流线分析
分
平面形态
沿轴线两侧对称
平面呈凹字形
功能与流线分析
一层平面
当时康正在艺做奥立维梯工厂、埃克斯特图书馆和印 度的项目。肯贝尔术博物馆在1966年就开始设计,但直到 1969年中期才开始破土动工。
康的建筑语言
1.明确的构图轴线
2.以简单而最有表现力的几何形作为构图单元
3.材料的天然质感和人工肌理
混凝土和变质岩板
4.光是建筑的重要乃至主导元素
总平面部分
采光设计
肯贝尔艺术博物馆最为成功之处 一是具有特设的自然采光, 二是采光与建筑内外形象的完美结合。
采光设计
经过多方案的比较,康在每个拱 壳中间,做了一个0.9米的通长 天窗。天窗下面铝制穿孔把反射 板顶棚呈人字形造型十分优美。 这样使展室内既得到柔和的自然 光,又避免了眩光的困扰。
KIMBELL ART MUSEUM
肯博尔艺术博物馆
------By Louis Kahn 路易斯·康
建筑系先例分析
路易斯·康
美国现代建筑师。1901年2月20日生于爱沙尼亚 的萨拉马岛,1905年随父母移居美国费城, 1924年毕业于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后进费城 J·莫利特事务所工作。1928年赴欧洲考察, 1935年在费城开业。1941-1944年先后与 G·豪和斯托诺洛夫合作从事建筑设计,1947- 1957任耶鲁大学教授,设计了该校的美术馆 (1952-1954)。1957年后又在费城开业, 兼任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
金贝尔艺术博物馆
建筑外观
建筑内部
地形及周边环境:
金贝尔艺术博物 馆建在公园一端 现有的树林中, 三面被道路所环 绕,建筑物的西 侧地形较高,处 理成步行入口通 道,南北两块底 下半层的室外空 地,靠近道路北 边空地做成停车 场,南边的做成 花园,供人们休 息,开音乐会, 跳舞之用。
总平面图:
进出美术馆的观众可由南北两个方向,通过平缓的台阶形坡道抵达入口广场,从总 平面图上可看出由16个拱形单元组成,每个单元长约30.7米,宽约7米,总建筑面积 约为7800平方米。该博物馆总平面成“C”形。
庭院设计:
为减轻参观者的视觉疲劳, 路易斯康在前院种了成组的 带茶冬青的小型树林,集中 在两个不断地从边上渐出水 花的反射池中间。路易斯康 认为,这是十分必要的。在 树林掩映中的建筑映入眼帘 之前,参观者的身体就会被 引向这片自然风景。
入口大厅向外看可消除视觉疲劳
反射池和小树林形成一片美丽的自然风光
东立面及入口大门
对称布置的门廊前面的喷泉和水池
该建筑共两层,地上一层,地下一层,地上层高约7米,底下约4米,尽管这 座博物馆是以混凝土修筑,但并不显笨重,16个成平行线排列的系列拱状建 筑单位是整个建筑看起来精致小巧,具有一种约束的美感。
东立面图
北立面图
西立面图
入口门廊及通道:
门廊是整个建筑的“过渡空间”,这个 空间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个逗留场所,这 个空间中路易斯康有意识地设计了作为 建筑的固定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家具的 颇具雕塑感的立方体石头长椅。这里把 不同的空间连接起来,可以很方便的到 达停车场,参观者甚至在很远的地方就 可以进入角色:可以把门廊看成一个目 的地。在路上,参观者可以看到台阶和 谐的高度,用粗糙和光滑材料表现的不 同高度的空间以及基地微妙的起伏。
解读 路易斯 康—建筑诗哲
解读Louis I. Kahn
—建筑诗哲
1、从平面入手,重复的空间单元,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路易斯康的屈灵顿游泳池更衣室,其平面为一完整的希腊十字,屋顶效仿金 字塔顶的形式。
在现代建筑史上,路易斯· 康是一个有着重要意义的建筑师。他改变了现代建筑由其 几何形体带来的生冷感,在静谧和光明之间寻求一种“道”(或者我们理解为秩序, order),赋予普通的材料触感和视觉效果。康的建筑在光影之间产生了令人愉悦和惊奇 的诗意,反而却像是它们已经恰如其分地在那里很久了,与周边很好的融为一体。相比 之前的现代建筑师们,我认为康更强调“人性”,更全力的在表达人性,他留下的那些 为数不多的建筑,也都验证了这一点。
不同于密斯的“水平板式空间”,路易斯康提出了出“服务空间”和 “被服务空间”的概念,在耶鲁大学美术馆中,路易斯康更将“服务空 间”单独隔离出。严格的几何形式也在此被运用,三角形的楼梯也遵循 了严格的向心性。
4、静谧与光明 路易斯康可谓运用光的大师。 他对光有着独到的解释。他认 为静谧是不可度量的事物,而 光明是可度量的事物,建筑则 是在静谧与光明之间的门槛处。 所有的物质世界是光的自我消 耗。 在埃克塞特图书馆中,他设计 了大窗和百叶小窗,使在图书 馆看书的学生不会因为大开窗 的光线而炫目。论坛回顾报社 大楼,他首创“T形窗”的设 计,而“T形窗”的设计也延 续到他之后的作品中。
空间品质分析:
一些读过康的书或者谈话的人们,认为康说的不是建筑理论,而是哲学。在一定意 义上,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康的作品似乎常常伴有自成一格的理论作支持。他的理 论,既有德国古典文学和浪漫主义哲学的根基,又揉以现代主义的建筑观,东方文 化的哲学思想。这就是我在文中一直提到的,康的建筑带有精神性的一面。他通过 一系列主题:“喜悦”、“惊奇”、“领悟”、“学习”、“秩序”、“光”、 “独一性”、“空间与结构体”等等,试图建构一种理解世界的方式。而让人惊讶 的是,他竟然是以建筑作为媒介的。这里没有理论,因为他大概反对理论,他试图 寻找一种属于永恒的事物——光。 康在每个拱壳中间,做了一个0.9米的通长天窗。 天窗下面的铝制穿孔使反射板顶棚呈现人字形造型,十分优美。这样使展室内既得 到柔和的自然光,又避免了眩光的困扰。同时康还在拱壳与山墙交接处设计了一条 细长的弧形采光带,让光线从外面蔓延进来。这给略带硬朗的建筑增添了一分轻柔, 又使拱顶产生一种悬浮感,室内空间也因此而显得生动。 康还设计了三处光井,使 观众参观时处在室内室外变换着的视觉感受中,由此而消除了疲劳。
路易斯康的作品分析
五、费舍住宅 这是康在1960 年前后的纪念间设计的几座家庭小住 宅之一,这些住宅都在在费城及周围。建筑有一个连续的 屋脊线,但是平面却是由二个长方形组成:一个是方形, 在一层有一个入口厅即主卧室,二层有两间次卧室;另一 个是一个近似方形的综合空间,包括餐厅和起居空间。改 变方形的相对位置形成45°连接。综合空间稍微压过方形 空间一部分形成过道空间。
三、肯贝尔艺术博物馆 肯贝尔艺术博物馆是康最满意的一个作品。在康为该博物馆设计 的一系列方案中,不变的特征是覆盖了建筑跨度的 拱形屋顶,有一个 拱顶在中心处被打破,留出一条狭长的缝隙让自然光进入。镂空的铝 板是最理想的材料可以制造康所设想的应色光线。整个博物馆由16个 拱顶覆盖,从南到北贯穿整个建筑的长度,在他们之间是平屋顶的单 元与非结构的墙之间由细缝分开。
路易斯.康的建筑要义
• 1.关于服务空间和被服务空间的划分{在费城宾州大学医 学研究实验中心得到体现} • 2.光,是人间与神境相互对话的一种语言,并且是人性 与神性共同显身具象化的领域。{金贝尔美术馆} • 3.路易斯.康的秩序空间”,把不同用途的空间性质进行 解析、组合、体现秩序,突破了学院派建筑设计从轴线、 空间序列和透视效果入手的陈规,对建筑师的创作
住宅结构是木质框架,外观呈竖向舌装线条形式,康对窗户 的处理手法既不是固定样式的玻璃也不是提供竖向的必 要连续的大面积对称,在房间里的许多窗户与家具配套 浑然天成——这是康后期的建筑作品的重要特征,使康 创造出的许多特殊空间是同时代的建筑师无法赶超的 。
路易斯· 康抛弃了追求玻璃盒子的潮流,走向历史感和宗教感的建筑, 其中的某些历史风格的元素可以和后来的“新现代”或“后现代” 建筑师相比较。这些元素被赋予强烈的形式感以及精神含义。 安藤忠雄从康那儿吸取了厚重的纪念性、精神性空间和光的运用, 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冥想之庭。 安藤自己最知道他从康那里 学到什么,和哪些方面不如康。只是看康设计的空心楼梯扶手就知道 康的深刻入骨髓。 遮掉他不想要的,留下他想要的,令内外空间有 趣而单纯,是安藤的拿手好戏。安藤说他是站在路易斯.康的肩膀上 做设计的!
路易斯康
小结: 小结:结构是光的赋予者
结构设计了光。拱顶、穹顶、 结构设计了光。拱顶、穹顶、拱 柱式是与光结合的结构形式。 券、柱式是与光结合的结构形式。 自然光进入改变空间特质的不同 取决于不同的时刻和不同的季节。 取决于不同的时刻和不同的季节。
砖
“你和砖对话就会发现他喜欢什么,它会 说它喜欢拱形。如果你说”拱形的造价太高, 完全可以用一根混凝土过梁来代替拱形“,那 么砖会说”我知道它很贵,而且在现代也不大 可能会建造,但是如果你问我的话我还是喜欢 拱形。”
孟加拉国达卡国际会议中心
光线不但具有造型功能,而且如同 光线不但具有造型功能, 在印象派绘画中的色彩一样具有瓦 解造型的功能。 解造型的功能。
孟加拉国达卡国际会议中心
维 逝 , 光 线 为 三 。 维 的 空 间 引 入 第 四 ——— 时 间
流 的 夕 阳 交 替 中 , 人 们 感 受 到 时 光 的
术
对于内部空间的处理, 对于内部空间的处理,中间用一个圆形混凝土的楼梯间和 一个矩形的电梯间组织了交通,而剩下的便是干净的展览空间。 一个矩形的电梯间组织了交通,而剩下的便是干净的展览空间。 流线相对简单,但是却很实际, 流线相对简单,但是却很实际,到了今天仍然符合现代艺术展 览的任何要求,声光电全都派上用场, 览的任何要求,声光电全都派上用场,甚至楼层的指示牌都用 投影机打到暗色的清水混凝土墙上,特别有感觉。 投影机打到暗色的清水混凝土墙为历史性建筑的 保存担心发愁, 保存担心发愁,终于在晚年 发现了如何将被破坏的罗马 建筑应用到现代建筑中来, 建筑应用到现代建筑中来, 无论是萨尔克的生物研究所 还是肯贝尔艺术博物馆, 还是肯贝尔艺术博物馆,都 能看到他如此多的作品和 古罗马的废墟相得益彰
萨克尔生物研究所
建筑物理环境
3000字谈谈你对建筑物理环境的理解以及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建筑物理环境与建筑设计我们知道,建筑设计是一门高度复杂的学问,涉及到的内容实在太繁杂了,经济的,功能的,技术的,艺术的,法律法规的等等。
这期间也涉及到了一个分支——建筑物理环境。
那什么是建筑物理环境呢,建筑物理环境跟建筑设计是什么关系呢?建筑物理环境,从传统的定义看主要包括建筑热工学,建筑光学和建筑声学,即系研究建筑中的热,光,声等物理现象和材料的热物理,光学及声学性能。
那为什么我们要研究这些呢?我们知道,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物理场景中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自然物理环境都适合人类的生活很生存的,实际上,大部分的自然环境对于我们的正常生活都是不利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们生活在的环境进行改造和改善,以适应人类生活的需求。
所以,设计建筑物的物理环境就是设计生活在建筑里的人的生活环境,使得生活在里面的人感到舒适,安全,甚至美观,从而改善人们的生存质量。
因此建筑物理是建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着建筑设计学科的科学属性,同时也体现着建筑设计的以人为本的宗旨——创造合理舒适的人类生活环境。
一:建筑物理环境的基本知识。
了解建筑物理环境的基本知识非常有必要,否则我们的环境设计就成了无源之水。
1.建筑热环境(又名建筑热工学)。
一个建筑物必然分室内和室外两个部分,因而建筑热环境也就分为室内热湿环境和室外热湿环境。
室外的各种热湿环境因素一般包括太阳辐射,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风雨雪等;而属于室内热湿环境的因素如室内空气温度和湿度,生产和生活散发的热量与水分等。
建筑热工学的任务是阐述建筑热工原理,论述如何通过建筑,规划设计的相应措施,有效地防护或利用室内外的热湿作用,合理的解决建筑的保温,隔热,防潮,节能等问题,以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并提高维护结构的耐久性,降低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采暖或空调能耗。
当然,为了达到合理舒适的室内环境,往往需要配备一些必要的设备。
但近年来,我们发现要做出最合理最经济的设计,只有首先充分发挥各种建筑措施的作用,再配备一些必不可少的设备,才是建筑节能的最高效的策略。
museum garden paul landowski简介
museum garden paul landowski简介【一、博物馆花园概述】博物馆花园位于我国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集艺术、文化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空间。
这座花园以其独特的园林景观和丰富的艺术作品吸引了无数游客,成为城市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保罗·兰多斯基简介】保罗·兰多斯基(Paul Landowski)是一位波兰裔法国雕塑家,生于1873年,逝于1948年。
他曾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并受到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的影响。
兰多斯基的创作涵盖了人物雕塑、纪念碑雕塑等多个领域,作品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博物馆花园的设计特点】博物馆花园的设计独具匠心,既保留了传统园林的美感,又融入了现代艺术元素。
花园中的植物种类繁多,四季更替,为游客提供了宜人的休闲环境。
此外,花园还设有多个艺术展区,展示了保罗·兰多斯基以及其他著名艺术家的作品。
【四、保罗·兰多斯基的作品与风格】在博物馆花园中,游客可以欣赏到保罗·兰多斯基的多件作品。
他的作品风格写实,注重人物情感的传达,体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其中,《地中海女神》、《沉思》等作品被誉为雕塑史上的经典之作。
【五、博物馆花园的参观价值】博物馆花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景观,更是一座艺术的宝库。
游客在这里可以了解到保罗·兰多斯基的艺术成就,感受雕塑的魅力。
同时,博物馆花园也是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适合家庭出游、朋友聚会等。
总之,博物馆花园是游客领略艺术与自然之美、放松身心的理想之地。
【结语】博物馆花园以其独特的艺术氛围和宜人的环境,成为了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这里,游客可以尽情欣赏保罗·兰多斯基以及其他艺术家的杰作,感受艺术的无穷魅力。
博物馆设计规划:11家隐秘博物馆展示简析
酒庄设计主题乐园设计工业旅游规划设计 / 博物馆设计规划:11家隐秘博物馆展示简析如果你打算出发去欧洲旅行,在某个城市小憩,那就一定不要错过包含着城市每一个角落的历史,有着当地文化印记的地方,它就是博物馆。
捷克康帕博物馆酒庄设计主题乐园设计工业旅游规划设计 /酒庄设计主题乐园设计工业旅游规划设计 / 布拉格最著名的当代艺术博物馆。
馆内收藏并展出中欧及东欧一些著名艺术家们的作品。
博物馆本身的建筑建于1393年前,也是布拉格保存较好的建筑名迹之一。
康帕博物馆是布拉格满眼绿意的康帕岛上的一座现代艺术画廊,一排黄色的企鹅和一群爬行着的无脸巨婴是博物馆的标志性景观。
展示中欧特别是捷克的艺术作品。
该博物馆于2003年开馆,位于康帕岛的东岸。
这些巨婴雕塑是捷克雕塑家David Černý的作品;而超现实主义的、到了晚上会发光明亮的企鹅,则是最受欢迎的留影作品。
博物馆内部展出的是令人印象深刻的20世纪的中欧艺术。
这里于2003年开放,展出的作品均由艺术投资人Jan 和Meda Mládek策展,每个展览都主题鲜明又面向大众,在这里做过展览的艺术家包括小野洋子、安迪•霍沃尔和朱利安•欧派。
阿姆斯特丹包和钱包博物馆酒庄设计主题乐园设计工业旅游规划设计 /酒庄设计主题乐园设计工业旅游规划设计 /包包和钱包博物馆((荷兰语:Tassenmuseum Hendrikje),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
是欧洲唯一的一家以皮包为主题的博物馆,馆藏约有四千多款皮包:皮夹、行李包、腰侧包、手提包、肩包、晚宴包、书包,而最老的男用羊皮制钱包历史甚至可追溯至五百年前。
去这座博物馆参观的旅客大多是女性。
博物馆由Hendrikje和Heinz Ivo建立,他们自从在英国的村庄里发现了一个19世纪的青绿色手提包之后,就开始了收藏工作。
如今,博物馆拥有超过5000件的藏品,包括16世纪法国的山羊皮手袋、1970年代的竹柄Gucci包,比较现代的藏品有Lulu Guinness的鲜红的唇形手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