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面上海高考政治知识点整理.(精华版)
上海高考政治——政治学部分
壹.政治的概念一.含义: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围绕国家政权所展开的全部活动二.内涵:在阶级社会中,主要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在现阶段,政治主要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三.核心:国家政权1.地位:是政治中的根本问题(政治中的根本问题是阶级统治权)2.原因:任何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而维护自身利益的关键在于掌握国家政权贰.政治与经济叁.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肆.国家与国家性质(国体)陆.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补充: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补充:西化与分化1.西化:仿效欧美的制度生活方式2.分化:分裂国家补充:军队改革一.总目标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1.领导管理体制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2.优化规模结构,完善政策制度,推进军民融合3.打赢信息化战争,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二.做法1.新格局: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2.新监管体系: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3.裁军30万,提升效能4.发挥创新驱动,抢占未来军事制高点5.推动人才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6.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捌.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补充:民主集中制一.定义: 民主基础上的集中 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二.国家机关内的主要表现: ①人大与人民的关系 ②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机关 ③中央与地方 ④人大活动中 三.地位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组织原则,活动原则玖.人大代表拾壹.国家职能补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基本内容1.工业化基本实现2.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3.人民享有更充分民主权利4.各项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安定团结5.对外更加开放,更具亲和力,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二.新要求1.经济持续发展①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平衡协调可持续②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上升,进入创新性国家行列③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2.人们生活水平全面提高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②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扩大,扶贫对象减少③社会保障全民覆盖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三.做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实施创新驱动2.推进经济结构调整3.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补充:简政放权一.总要求坚持放管结合,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1.放——下放和取消行政审批事项,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2.管——重点抓好8个方面二.做法:落实放,主抓管1.坚持“互联网+政务”普查全国政务网站2.清理奇葩证明三.意义1.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2.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3.进一步提高居民获得感和扩大就业拾.公务员一.范围国家权力,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二.含义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三.目标:执政为民1.原因:国家机关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2.做法: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①地位:依法执政,执政为民,做好工作的根本保证 ②意义:有利于国家机关不懈怠有利于国家机关更好的聚民意,集民智,凝民心,形成正确决策,提高工作效率 有利于国家机关的清正廉洁③形式:人大政协,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内部的审计监察,新闻舆论,人民群众直接监督拾壹.我国国家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补充:选举,决定,任免四.选举国家主席,副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最高院院长,最高检检查长,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委员,秘书长 五.决定1.根据国家主席,决定国家总理2.根据国家总理,决定副总理,国务委员,部长,主任,审计长,秘书长3.根据中央军委主席,决定其他组成人员六.有权免去上述的全部领导职务拾贰.我国国家行政机关——政府拾贰+.我国国家司法体系——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拾肆.社会主义法制一.含义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定的体现工人阶级领导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与制度(立法,守法,执法的总称)二.基本要求拾伍.社会主义民主补充:民主的当代中国的主要实现形式:一.形式人大制度,政党制度,基层民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意义体现民主的一般原则“主权在民,人民统治”体现民主的中国特色拾陆.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结果,重要目标 补充:法制与法治法制是相对于民主 法治相对于德治补充:依法治国与民主①依法治国有助于制定真正体现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法律,促进立法科学化,民主化 ②有助于增强公民的政治责任感,使法律严格遵守,切实执行,严格监督补充:德治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传统美德廿.基层民主制度壹.公民权力叁.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①监督机构和人大和政协的监督②公众直接监督:是最重要的监督形式,是监督机构发挥作用的基础③舆论监督:是公众直接监督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肆.我国的选举制度柒.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上海政治高考知识点全
高中一年级《思想政治》经济学部分前言:我们的经济生活理解: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及其地位生产、交换(经济活动中的流通过程)分配(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消费(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
分析说明: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定义: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而决不能偏离这个中心。
原因:我国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不发达的状态,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为建设事业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方法:我国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如何做: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分析说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以人为本是把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面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
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经济增长的根本意义,就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保证社会成员享有充分的福利和得到全面的发展。
社会生产的目的,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分析说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联系,密不可分。
(完整版)上海市高中政治哲学部分知识点整合
前言生活与哲学关键词:哲学哲学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哲学不同于具体科学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某一局部问题,揭示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的特殊本质和规律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规律联系:哲学同具体科学有密切联系,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客观世界的最普遍规律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普遍规律(最重要、最具革命性)特点:高度科学性:正确阐明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遍规律,给人们提供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和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高度实践性: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辩证唯物论(第一课、第二课一三节)最根本的观点: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物质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的意识含义:从生理基础来说,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从内容来说,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小结:意识就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就其来源和内容来说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作用:能动作用表现:能动地认识世界反映客观事物的外表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发展的规律性能动地改造世界——以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知识为指导,采取正确的行动,对事物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推动作用结果:不同意识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正确的意识——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阻碍作用实现途径:实践两者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它的不同回答,产生两条不同的世界观和认识路线唯物主义:世界观:物质第一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认识路线:从物质到意识,即从客观实际出发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充分肯定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唯心主义:世界观:意识第一性,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认识路线:从意识到物质,即从意识、精神出发错误根源:把意识的能动作用片面夸大和绝对化两者根本区别:对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要求: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含义: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办事具体要求:尊重客观事实(首要前提)重视调查研究(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出以公心求真务实物质是以运动的方式存在的运动含义: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和物质的关系:宇宙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框架知识整合哲学常识宇宙中没有离开物质的“纯粹”运动小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特殊状态:静止含义:两种情形:事物运动的平衡状态——某事物相对于一定参考系来说,没有发生空间位置变化事物运动的稳定状态——事物保持着自身的性质,尚未变成他物与运动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绝对的动中包含着暂时的、相对的静相对的静中又包含着永恒的、绝对的动基本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思维运动等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含义: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特点: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联系(隐藏在事物内部)是事物发展中的必然联系(确定不移、必定如此)科学认识的任务是揭示物质运动的规律科学体系本质上规律体系的理论反映探索规律的过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区别:现象是事物外在的表现,规律是事物本质的联系,是深藏其内的现象表现为“多”,本质则是“一”现象是变动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以歪曲、颠倒的方式从反面表现本质小结: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本质联系: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也都是本质在某一方面的表现小结:认识事物,既不能抛开现象直接认识本质,也不能使认识停留在表面现象,而必须通过现象认识本质把握规律方法论要求: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可抗拒的,人只有尊重它,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取得成功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人类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表现:借助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其变害为利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才能通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形成计划、方案等指导人们的行动才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方式,使其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才能坚持不懈去夺取胜利两者关系: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小结:将求实精神和革命热情结合起来,既反对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和听天由命的宿命论,又反对片面夸大主观能动作用的唯意志论坚持实事求是含义:直译:“实事”——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求”——研究“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小结: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作为行动的向导意译: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高度概括党的思想路线: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世界实事求是(核心)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本质要求:解放思想行为要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积极参加实践,科学地认识和掌握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学会具体分析,努力做到按规律办事有规律的、运动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框架知识整合哲学常识唯物辩证法(第三、四课)两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最根本的观点:矛盾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和它周围的其他事物存在着联系。
上海高考政治知识点整理
高中政治知识点整理及训练题高一年级前言我们的经济生活一、基本学习内容1.经济生活的四个环节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生产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交换是经济活动的流通过程,分配是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
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发生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关系。
2.经济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而决不能偏离这个中心。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的一切建设事业都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构筑坚实的物质基础主要靠经济建设。
经济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要立足我国经济还不发达的现实条件, 顺应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 不断开拓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 迅速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要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3.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进一步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1以人为本,就是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民。
(2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上海高三政治知识点整理
高三《思想政治》基本知识(一)生活与哲学1.生活处处有哲理所谓哲理,简单地说,就是关于客观世界和人生奥秘的原理。
具有“哲理眼光”表示无论对人、对事都善于进行理性思考。
哲理归根到底来源于生活,生活与哲理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二者的关系是不能倒置的。
“哲理”与“哲学”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蕴涵着客观世界和人生奥秘的原理。
但是,“哲理”只是从局部、从某个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的认识,而“哲学”是系统化的“哲理”,是人对客观世界和人生的更全面、更深刻因而也是更高层次的认识,是“哲理”的升华。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同时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所谓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人们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3.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哲学不同于具体科学知识。
具体科学研究的都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某一局部的问题,揭示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特殊本质和规律。
哲学却是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的规律。
哲学同具体科学知识又有密切的联系。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反过来,哲学能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任何哲学,归根结底都源于社会生活。
而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是具有历史阶段性的。
不同历史时代的社会生活都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
哲学本身的定义(最根本的方法、原则、看法)决定了他是精华。
5.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又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历史唯物主义是最重要、最具革命性的部分,它的创立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上海政治高考重要知识点归纳
上海政治高考重要知识点归纳上海政治高考重要知识点归纳眼看着高考的日子离我们越来越近了鹅,上海的学生对于政治这门科目有什么复习方法呢?其实政治科目的复习关键还是基础知识点的巩固。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政治高考必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政治高考易错知识点1.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联系)2.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
(需要交换的原因)(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有价值)3.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4.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量减少。
(不变)5.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价值下降,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6.通货膨胀必须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未必)7.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
(商品经济)8.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9.等价交换是指每一次商品交换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经常不一致)10.价格由购买力决定。
(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1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性消费所取代。
(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消费,……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12.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1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资产,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1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5.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16.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
(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17.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
(应该是政府债券)18.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小。
(商业保险)19.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上海政治高考知识点全整理
高中一年级《思想政治》经济学部分前言:我们的经济生活理解: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及其地位生产、交换(经济活动中的流通过程)分配(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消费(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
分析说明: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定义: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这个中心,而决不能偏离这个中心。
原因:我国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不发达的状态,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为建设事业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方法:我国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如何做: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分析说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以人为本是把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面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
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经济增长的根本意义,就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保证社会成员享有充分的福利和得到全面的发展。
社会生产的目的,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分析说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联系,密不可分。
上海政治高考要点知识点归纳
上海政治高考要点知识点归纳上海政治高考要点知识点归纳高考已经慢慢向我们靠近,上海的学生也开始也各个科目的复习,政治学科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政治高考基础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政治高考必背知识国际组织1、地位:国际组织也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2、作用:促进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3、联合国(1)地位:当代国际社会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2)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3)联合国的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4)联合国的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联合国也有其局限性。
(5)中国在联合国发挥的作用: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按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性因素1、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国际关系。
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国际关系的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等。
3、国际关系的形式:是多样的,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形式。
4、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①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是引起国家间分歧、摩擦乃至冲突的根源。
(国家利益不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唯一因素,国家力量、社会意识形态也会影响国际关系)国际形势1、当今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上海高考政治答题重点、技巧全整理
上海高考政治答题重点、技巧全整理(一)政府(国家)1、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②我国政府的职能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③我国政府应该坚持的原则和宗旨:宗旨:为人民服务,原则:对人民负责;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1.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2.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3.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政府权威4.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水平5.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树立政府权威2、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②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③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④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实行科学发展观:核心:以人为本,第一要义.发展,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基本方法:统筹兼顾.⑤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1.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3、政府(国家)在经济学里面的行为是宏观调控;政府(国家)在政治学里面的行为是履行国家职能。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和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中国的建设问题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3.中国的基本情况
中国性质、纲领、指导思想和组织原则
中国历史、中国路线、中国制度和中国作风建设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
分配制度和再分配
发展不平衡问题和解决途径
5.中国政治制度
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7.中国历史
中国创立和发展历程
中国三大历史阶段
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决策和成就
以上是高考政治必背的精华知识点,掌握了这些内容可以为你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提供帮助。
同时,还需要结合教材和考纲进行全面复习。
祝你取得优异的成绩!。
上海高中政治知识点汇总
备注:红色:比人教版多的内容;绿色:与人教版点相同但具体描述不同的内容蓝色:编排顺序不同的内容高一我们的经济生活前言:我们的经济生活1.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生产力发展4.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5.我国人民生活在2000年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6.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7.学习和运用经济知识,用“经济眼光”分析问题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1.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社会的存在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
(2)社会发展也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联系,密不可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关系形成后,它又会反作用于生产力。
3.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1)劳动者的劳动。
(2)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3)资本(4)经营管理。
(5)科学技术4.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是:(1)科技含量高;(2)经济效益好;(3)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4)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5.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6.经济增长统计指标:GDP7.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8.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离不开社会积累(1)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开了积累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2)社会积累基金主要来源于三条渠道:①政府的财政渠道。
②企业的利润留成。
③居民的一部分消费基金的转化。
第二课: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1.个人收入与可支配收入个人总收入一(税收+社会保障金):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储蓄2.决定家庭消费和储蓄比例的因素(1)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和家庭拥有财产的数量;(2)消费者的年龄和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4.适度消费与合理消费直接关系着生活质量的提高5.适度消费的作用(1)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
上海高考政治知识点整理.
高中政治知识点整理及训练题高一年级前言我们的经济生活一、基本学习内容1.经济生活的四个环节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生产是经济活动的基础,交换是经济活动的流通过程,分配是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
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发生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关系。
2.经济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而决不能偏离这个中心。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的一切建设事业都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构筑坚实的物质基础主要靠经济建设。
经济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要立足我国经济还不发达的现实条件, 顺应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 不断开拓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 迅速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要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3.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进一步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1以人为本,就是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民。
(2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高中上海政治哲学部分(必背全)
哲学常识前言1、哲学来源于生活。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3、哲学是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的规律。
5、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①辩证唯物主义和②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最重要和最具革命性的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把读书思考和实践探究结合起来。
第一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1、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认为宇宙多样而统一,其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可以为人们所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已被认识的事物和有待于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可认识的物质。
3、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就其起源来说,它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就其生理基础来说,它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就其形式来说,它是主观的;就其来源和内容来说,它是客观的。
4、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不仅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还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5、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6、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其理论依据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即唯物主义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反面是从主观出发,主要表现为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一切从书本的条文出发)和经验主义,即一切从自己的狭隘的局部经验出发。
8、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第二课《探索规律实事求是》运动的特点: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上海高考政治重点背诵内容
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科技进步在社会财富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突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是有限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并使产品质量更高,性能更优;还有利于促进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实现清洁生产,使经济增长可持续地进行。
三大产业:1.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农业;人民生活的改善,国民经济的增长,最终都取决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
2. 工业在国名经济中起着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现代化水平。
3.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1)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通过提供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科技信息、金融信贷、科技开发、培养人才等各种服务,促进各经济部门的紧密结合,推动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的发展)(2)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
(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活动。
财政支出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而对获得的收入进行的开支。
财政的作用:1. 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对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的投入,特别是财政对能源、原材料、交通等基础工业、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2. 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3. 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目的,也是我国组织财政收支的出发点。
财政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如通过社会保障的支出,可以保证低收入者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通过有计划地安排一定量的资金用于增加工资,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等职工的工资水平;通过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4. 为巩固国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中华民族走向共同富裕的基本的制度保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知识点整理及训练题高一年级前言我们的经济生活一、基本学习内容1.经济生活的四个环节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生产是经济活动的基础, 交换是经济活动的流通过程,分配是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
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发生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关系。
2.经济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任务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而决不能偏离这个中心。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的一切建设事业都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构筑坚实的物质基础主要靠经济建设。
经济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 立足我国经济还不发达的现实条件, 顺应世界经, 迅速提高我国的社会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 不断开拓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生产力, 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 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
3.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进一步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作为(1 以人为本,就是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民。
,坚持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2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4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青年走向社会需要有经济意识中学生要学会从经济视角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也就是“要从经济上进行分析”学, 会看经济背景、学习算经济账、懂得经济法规。
二、基本学习要求(一识记1.经济生活的四个环节知道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是构成经济生活的四个环节, 了解各环节在经济生活中地位和作用。
(二理解2.经济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任务可着重把握三个问题:第一,经济建设中心与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
第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义和必要性。
第三,如何才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可以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着重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青年走向社会需要有经济意识理解学习经济知识、培养现代经济生活所需要的“经济眼光”对我们青年学生观察、分析、处理问题具有的现实意义。
三、学科活动指引1.从吃、穿、住、用、行等方面统计自己家庭日常开支的情况,并制成比较柱状图, 进行交流,看看谁家的开支更合理。
2.收集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的图文资料并展示出来。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上海上一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数据,试着分析上海在经济、社会方面具有哪些比较优势?说一说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青年提出了哪些要求? 4.为自己安排一次超市购物任务,与同学交流超市购物的体验。
四、基本训练示例(一单项选择题1. 人们的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
下列经济现象中,属于经济活动分配环节的是(A. 小杨在商店购买了一件名牌羽绒服B. 海尔集团向税务部门交纳税金C. 宝钢集团积极改进技术推出钢材新品种D. 受金融危机影响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2.坚持进一步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 .以人为本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 .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D.协调可持续的发展3.党的十七大报告多次将“发展”与“第一”联系起来,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
这里的“第一要务”就是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指( A. 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发展生产力 D.全面建设4.民生厚(生厚:生活富裕而德正,仓禀实(仓禀:仓庫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古人的这些话揭示了一个道理(A .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物质产品生产和精神产品生产B .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必然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C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 .社会的生产关系就是社会的道德关系5.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在现代化建设中, 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A .注意到我国大一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B .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进行经济建设C .既看到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又看到人均资源相对不足D .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二不定项选择题1.小黄在网上购得《高考1977》电影票,去电影院观赏了这部感人的影视作品。
从经济活动的角度看,小黄的行为属于(A .生产活动B .交换活动C .分配活动D .消费活动2.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这充分说明(A .我国的一切建设事业,都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B .建设和谐社会要顺应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C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D .发展经济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3.上海市人民政府规定,市区二级政府机关部门在处理公务时要带头使用再生纸, 以促进资源循环使用,提高本市环保形象。
上海市政府的这一规定(A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B .有损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象C .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切实举措D .能保证本市生态环境朝良性方向发展4.据联合国统计署调查, 84%的荷兰人. 89%的美国人. 90%的德国人在购物时会考虑选择环境友好型产品。
上述材料给当前的企业带来的启示是(A .树立科学发展观,注意环境问题,促进环境型产品的发展B .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C .彻底改变生产方向,大量生产环保行业的产品D .关注别国的消费状况,提高产品的出口量5. 凯恩斯曾经说过: “经济学理论并没有提供一套利己可用的完整的结论。
它不是一种教条, 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器官、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说明(A .经济学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B .学懂了经济学,可以让人拥有“经济眼光”C .经济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没有关系,是经济学家的事D .经济学给人们提供的是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的经济视角(三简答题1.每年冬春,上海园艺工人都要修剪行道树。
修剪下来的树枝成为数量巨大的垃圾难以处理,过去的处理办法是焚烧或者运往郊区填埋,现在改为送到工厂作为制造板材的原料。
(1 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
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本题所述过去和现在处理树枝的不同做法进行比较。
(2 请举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符合或违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例。
2.党的十七大报告用“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经济增长方式”虽, 然只改了一个词, 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一变化的理解。
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一、基本学习内容1.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通过社会生产,自然界的许多物质材料发生了变化,成为适合于人类所需的物质生活资料。
如果没有这种生产活动,人类社会本身将不复存在。
社会生产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只有当一个社会提供的产品不仅能满足其成员衣、食、住、行等经济生活需求, 而且还有较多剩余的时候, 人们才可能有物质基础和闲暇时间去从事经济活动以外的其他各种社会活动。
无论是文化艺术活动、体育竞技活动, 还是参政议政的政治活动, 都要以生产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为物质基础。
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动以及由此引起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变动, 使整个社会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两方面的关系:一方面是人同自然界的关系,表现为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 这就是生产力; 另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即在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发生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联系,密不可分。
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选择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
另一方面,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一种生产关系如果能调动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积极性, 它就会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起促进作用; 而当一种生产关系或者其中的有些环节压抑了人们经济活动的积极性时,它就会束缚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这时候,生产关系就需要作变革和调整了。
3.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1 劳动者的劳动。
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生产赖以进行的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
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
(2 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
它包括土地、水源、森林、矿藏等在内的自然, 都可以追资源。
土地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自然要素, 社会生产的一切物质实体溯到土地。
土地要素具有不可再生性特征。
资本通常有(3 资本。
在现代社会生产中, 资本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
货币形态、实物形态和商品形态。
(4 经营管理。
在现代社会生产中, 劳动、土地、资本等要素的作用不会自动发挥出来, 必须要有另一种生产要素对它们进行组织、联结、整合,才可能发挥它们的合力作用,这种对其他要素起组织、联结、整合作用的要素,就是经营管理。
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水平如何,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还会影响社会生产的总体水平和质量。
因此, 经营管理也是现代社会生产的一个基本要素。
(5 科学技术。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表现在:第一, 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 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二, 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 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 并使产品的质量更高、性能更优。
第三, 促进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 实现清洁生产, 使经济增长可持续地进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进步在社会财富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