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三认识10以内的数3.4认识0同步练习1北京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一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空间与位置、计量单位以及解决问题等内容。
具体章节和内容如下:1. 数的认识:认识0、1、2、3、4、5、6、7、8、9、10等数字,理解数的顺序、大小比较、数的组成等概念。
2. 数的运算:学习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规则,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简单的乘除法运算。
3. 几何图形: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了解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4. 空间与位置:学习上、下、左、右、前、后等空间方位词,掌握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5. 计量单位:学习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计量单位,以及它们的换算关系。
6. 解决问题:通过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巩固和加深对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空间与位置的关系、计量单位的换算等。
2.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空间与位置、计量单位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练习本、小卡片等。
2. 学具:学生练习本、小卡片、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引出本节课要复习的知识点,如购物时数的运算、房间内的几何图形等。
2. 数的认识:通过PPT或小卡片,展示0到10的数字,让学生说出它们的顺序、大小比较和组成。
3. 数的运算:通过PPT或小卡片,展示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进行计算,并解释运算规则。
4. 几何图形:通过PPT或小卡片,展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复习课(说课稿)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复习课(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第一单元,主要内容是教授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数,并学习用数码、数名和竖式表示10以内的数。
该课程内容为数学基础知识,对于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十分重要。
本教材采用青岛版五四学制教材,该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内容规划合理、易于理解,符合国家的教育标准。
二、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0-10的个数,认识不同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掌握数字0-10的数码、数名,并熟悉它们的书写顺序。
3.学会用竖式表示10以内的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课堂导入本节课的导入环节,可以利用小游戏等有趣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意义。
例如,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些数字,要求学生根据数字的个数喊出对应数字的名称。
2. 认识数码、数名和大小关系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可以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让学生认识0-10的数码、数名,并学会它们的书写顺序。
并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了解数字之间大小关系。
3. 认识竖式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可以通过教授竖式的方式,让学生理解10以内的数如何表示。
可以通过小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用竖式表示10以内的数。
4. 数学练习在此环节中,老师可以通过习题练习等方案,让学生练习10以内数字的认识和计算能力。
通过交流、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相互学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为学生认识0-10的数码、数名,学习用竖式表示10以内的数,并了解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为帮助学生掌握0-10数字的大小关系,并启发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以导入、讲解、实践和复习等形式相结合,使得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到知识。
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挖掘学生的数学潜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湖南省怀化市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三 认识10以内的数 3.1《认识1-5》同步练习1 北京版
《认识1-5 》同步练习1一、看图写数。
二、数一数,比一比,填一填。
1、2、3、三、想一想,填一填。
5 3 53 2 24 1 3四、数一数,填一填。
(1)一共有( )只动物。
(2)从左数排第( ).排第( )。
(3)从左数排第( ),从右数第( )。
(4)把右边的三只动物圈起来五、在里填上“+”或“-”。
4 1=5 1 3=4 5 2=3 0 1=12 2=43 2=1 3 3=04 1=3六、比一比,填一填。
比多( ),比少( )。
答案:一,看图写数2 3 1 4 5二,数一数,比一比,填一填(1)4>3(2)4<5(3)3=3三,想一想,填一填2 4 5 1,2 4,1(答案不唯一)1,4(答案不唯一)四,数一数,填一填(1)5(2)1 4(3)2 4(4)略五、在里填上“+”或“-”。
+ + - + + - - -六,比一比,填一填一个一个第3课时练习四教材第73~74页的内容。
1.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
课件。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你们能说说有哪些计算方法吗?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注意关注两点: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1。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练习巩固这些知识吧。
第1、2题让学生在课本上圈、画,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适当指导,帮助学生再次经历借助学具得到结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法的算理。
第3题利用找朋友的游戏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明确题意是把得数相同的小动物连在一起,因此要分别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连线。
也可以模拟游戏情境,让学生拿着算式卡片,找到和自己算式得数相同的朋友。
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定几名同学板演,再集体交流订正。
射洪县第二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三认识10以内的数3.6认识910同步练习1北京版
《认识9,10》同步练习1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8 981()2 ( )3 ( )9 8 94 ( ) 4 ( ) 1 ( )二、我会算。
5+4= 1+8= 7+2= 4+5=7+1= 3+6= 1+6= 2+6=3+5= 8+1= 4+4= 2+4=9-2= 8-6= 8-2= 8-5=8-1= 9-4= 9-8= 9-5=9-3= 9-1= 8-3= 8-4=8-7= 9-6= 9-0= 2+7=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 )=9 3+( )=8 1+( )=91+( )=8 5+( )=9 2+( )=83+( )=9 6+( )=8 7+( )=94+( )=8 8-( )=3 8-( )=49-( )=2 9-( )=3 9-( )=6四、从下面的卡片中选出三个数,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五、看图列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
1.2.答案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8 9 81( 7 ) 2 ( 7 ) 3 ( 5 )9 8 94 (5 ) 4 ( 4 ) 1 ( 8 )二、我会算。
5+4=9 1+8=9 7+2=9 4+5=9 7+1=8 3+6=9 1+6=7 2+6=8 3+5=8 8+1=9 4+4=8 2+4=6 9-2=7 8-6=2 8-2=6 8-5=38-1=7 9-4=5 9-8=1 9-5=49-3=6 9-1=8 8-3=5 8-4=48-7=1 9-6=3 9-0=9 2+7=9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7 )=9 3+(5 )=8 1+(8 )=9 1+(7 )=8 5+( 4 )=9 2+( 6 )=8 3+(6 )=9 6+( 2 )=8 7+( 2 )=9 4+(4 )=8 8-(5 )=3 8-( 4 )=49-(7 )=2 9-( 6 )=3 9-(3 )=6三、从下面的卡片中选出三个数,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8 6 3 1 53+5=8 5+3=88-3=5 8-5=37 6 9 1 36+3=9 3+6=99-6=3 9-3=6五、看图列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 数学 第五单元
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引言1.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主要围绕认识10以内的数展开,本单元内容的掌握对学生打下基础数学概念,是他们未来数学学习的关键。
3. 本文将就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的主要内容展开分析,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一、认识10以内的数1. 了解0-5之间的数a. 学生通过识图和实物进行数数活动,能够认识和书写0-5之间的数。
b. 通过各种游戏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0-5之间的数的大小关系。
2. 了解6-10之间的数a. 学生通过数数活动和实际操作,认识和熟练书写6-10之间的数。
b. 培养学生对6-10之间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能力。
二、认识10以内的加法1. 认识加法符号和加法计算a.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计数情境,初步了解加法符号和加法计算的概念。
b. 利用各种教学工具和游戏,帮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练习。
2. 加法运算实际应用a. 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并进行加法运算。
b.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加法关系,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三、认识10以内的减法1. 认识减法符号和减法计算a. 通过实际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减法符号和减法计算的概念。
b. 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进行减法计算练习。
2. 减法运算实际应用a. 设计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减法运算的实际应用。
b. 引导学生将减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结1. 通过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操作,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应用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1. 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的学习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基础能力培养意义重大,家长和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注重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10的再认识(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4版新教材)一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分层作业系列(人教版)
4.1 10的再认识(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中国是一个产生和使用货币最早的国家之一。
中国每一时期的货币都承载着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信息,人们称钱币为“社会化石”。
出现最早、使用最广泛、延续时间最久的要属海贝了。
贝币作为货币也是有计量单位的,“五贝为一索(suǒ),十贝为一朋”。
根据这个记载,你认为贝币的单位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A.贝、索、朋B.朋、索、贝C.索、朋、贝2.个数最多的一盘是()。
A.B.C.3.原定星期一开运动会,现推迟2天开,开运动会是星期()。
A.日B.二C.三4.7比3多(),比7多3的数是()。
A.3,4B.3,10C.4,105.9再添1是()。
A.8B.9C.10二、填空题6.看图写数。
7.在括号里填上“>”“<”或“=”。
7( )4+610-4( )9-39-0( )5+510-3( )64+5( )92-2( )2+28( )3+49-7( )28.按顺序写数。
630289.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0.在□里填上正确的得数。
三、解答题11.画和一样多。
12.小猫钓了5条鱼,小猴钓的和小猫的同样多。
它们一共钓了多少条鱼?(条)13.(1)从左边数起,第()个是,第()个和第()个是。
(2)有()个,有()个。
(3)把右边的3个物体圈出来。
14.数一数,找到对应的圆点连一连,再写出数字,要写漂亮哦!15.一共有多少只鸡?可以这样做:也可以这样做:(只)(只)参考答案:1.B【分析】根据五贝为一索,十贝为一朋,即1朋=10贝,1索=5贝,据此得出结论即可。
【详解】由分析知:1朋=10贝,1索=5贝,所以1朋>1索>1贝,故答案为:B2.B【分析】第一盘有5个,第二盘有10个,第三盘有4个,将它们进行比较即可求解。
【详解】10>5>4个数最多的一盘是。
故答案为:B3.C【分析】每周都有7天,按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和星期日依次循环,也就是按照1,2,3,4,5,6,7的顺序重复排列。
北京课改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课件 认识数
数卡片。
15 10 4 9 13 20 6 8 5 16
(1)一共有(10)张卡片。 (2)一位数有( 5 )个,分别是( 4、9、6、8、5 )。 (3)从右往左数,第3张卡片上的数是( 8 ), 9 是第( 7 )张。
如:15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由2个十组成的数是20。
2. 认识11-20各数 比较11-20各数大小的方法是怎样的?
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 也可以根据数的组成进行比较。
如: 20 > 15
12 < 18
巩固练习
看图写数。
( 9)
( 15 )
( 13 )
98
6 54
1. 认识1(0和1除外)都可以分成两个比它小的数;
反过来,分成的两个数也能合成这个数。
10
82
9
36
82
10
36
9
2. 认识11-20各数 11-20各数的读法是怎样的?
11-19各数个位上是几就读作十几;
20读作二十。 如: 18读作:十八 12读作:十二
算一算。
(1)1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 18 )。 (2)( 2 )个十是20。 (3)13个位上的数是( 1 ),十位上的数是( 3 )。 (4)和16相邻的数是( 15 )和( 17 )。
在 里填上“>”“<”或“=”。
8 < 13 20 > 17
4=4 11 < 15
10 > 9 9 >8
20读作:二十
2. 认识11-20各数 11-20各数的写法是怎样的?
先写十位上的数,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个位上的数 与10以内的数的写法相同,写在田字格的右半格。
2024-2025学年北京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
(1) 针对加减法互逆关系,增加更多互动和实例,如让学生自己编写算式并互相交换检查。
(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对于计算练习可分层设计,确保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有效练习并保证课堂总结的完整性。
(3) 在 10 的组成和分解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制作一个 10 的组成和分解表格,通过填写表格的方式,让学生更系统地理解和记忆 10 的组成规律。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 10 的物体个数,会读、写 10。
(2) 理解 10 的组成和分解,掌握 1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 与其他数的大小。
(3) 熟练掌握 10 的加减法运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 在教学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时,部分学生理解困难,在练习中出错较多,可能是讲解时实例不够丰富。
(2) 在课堂时间分配上不够合理,计算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完成较慢,导致课堂总结时间紧张。
(3) 在 10 的组成和分解教学中,虽然学生通过操作小棒理解了一些组合方式,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还缺乏系统性的理解,没有完全掌握所有的组合规律。
(b) 解释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加法中的和在减法中是被减数,加法中的加数是减法中的减数和差。
(c) 多举几个例子让学生练习,如 3 + 7 = 10,让学生写出 10 - 3 = 7,10 - 7 = 3。
(设计意图:理解互逆关系,加深对加减法运算的理解。)
(4) 10 加减法的计算练习
(a)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如 10 - 2、3 + 7 等,让学生快速口算。
(c)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10 的组成规律,如按顺序从 1 开始分,每次一个数增加,另一个数减少。
河南省中心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三认识10以内的数3.2几和第几同步练习2北京版
《几和第几》同步练习21、数一数,比一比。
2、比一比,填一填。
(1(2(3。
3、数一数,圈一圈。
(1)从右数第3(2)从左数第4(3)从右数第2(4)从左数第5个:4、看一看,填一填。
(1)图中一共有()个小动物。
(2))。
(3)从左数排第(),从右数排第2的是()。
(4)把左边的4个小动物圈起来。
(5)在从右数第5。
6、动脑思考我最棒同学们报数,从左数,小明排第3,从右数,小明排第2,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个同学?答案:1,数一数,比一比4>2 3<4 2<3 3>1 2,比一比,填一填>= <3,数一数,圈一圈(1)从右数第3(2)从左数第4(3)从右数第2(4)从左数第5个:4,看一看,填一填(1)6(2)4 3(3)3(4)略(5)略5,数一数,画一画略6, 4个《有趣的游戏——认识位置》教学反思我教学的《有趣的游戏——认识位置》一课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位置”课内容。
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认识立体图形建立空间立体感打好基础,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课的开始,我创设生活情境——用鼓掌来引入左手和右手。
再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分辨这两只手?从而引入课题(左右)。
探究新知部分,我创设了问题情境和游戏情境帮助学生感知身体上的左右。
1、说一说。
师:“同学们都能分清左手和右手,你能说一说常用左右手做哪些事情吗?”(学生积极性很高,纷纷举例)2、找一找。
师:“请大家在自己的身上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象左右手这样的好朋友,同桌两个人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此时学生纷纷寻找同桌合作,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充分感知自身的左和右)3、玩一玩。
通过老师带着学生玩“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帮助学生借助身体器官认识并正确分辨左右。
实践操作环节我创设探究情境,理解生活中的“左右”,突破教学难点。
这里我设计了三个活动:1、摆一摆。
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叙述摆学具,通过摆的活动,学生学会确定物体的左右,初步感受如何用语言来叙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北京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2课时))
北京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课题:《10的认识和加、减法》科目:小学数学年级:一年级上册版本:北京版(2024)课时安排:2课时一、教材内容本课教授的课文是北京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中的《10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情境图,如小朋友们在操场上玩耍、教室里的物品摆放等,引导学生认识10 这个数字,并学习有关10 的加减法。
教材还安排了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在操作和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与教学策略(一)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认识了0 -9 这几个数字,对数字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对于10 这个数字,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活动来帮助他们认识。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二)教学策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让学生直观地认识10。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和游戏,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正确地数出10 这个数,会读、会写10,并掌握10 的组成。
引导学生学会计算有关10 的加减法,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10 和学习10 加减法的过程。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正确数出10,掌握10 的组成和加减法计算方法。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二)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掌握10 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第五单元 认识10以内的数(教材分析)-2021-2022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10以内每个数的含义,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0~10各数。
2.使学生在数数、认数的过程中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理解“同样多”和“多”“少”的实际意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认识符号:=、>和<,会使用这些符号或语言表示 1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
3.在认数、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数感,具有初步的用数进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4.使学生初步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愿意和同伴合作交流,初步养成认真书写的态度和习惯。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本单元内容的前后联系如下:本单元的内容分四段安排,其结构如下图所示:本单元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主要包括数数、认数、读数、写数和数的大小比较等。
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一方面可以理解10以内各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的概念,体会数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数与计算打好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数的含义、写数和大小比较;教学难点是在具体情境中正确区分一个数表示的是几,还是第几。
尽管大部分学生在学前生活中已经认识10以内的数,但他们对10以内数的诸多内涵的认识往往比较零散、片面。
事实上,帮助学生建立相对完整的10以内数的认知结构,正是本单元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之所以要把写数和数的大小比较也作为教学的重点,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第一,大部分学生尚未接受过规范的写数训练,而正确、规范、工整地写数是数学学习最为基础的要求之一;第二,数的大小比较在学生良好数感的形成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其思考过程所涉及的数学方法对今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至于在具体情境中正确区分几和第几,因其涉及自然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而这两方面的意义常常会互相干扰,所以应作为教学的难点加以处理。
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复习课【导学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复习课(导学案)
一、知识回顾
1. 数的认识
•数的符号、名称及数表的认识。
•数的分类:自然数、零、整数。
2. 数的比较和顺序
•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和符号。
•大小比较的方法:直接比较法、间接比较法。
3. 数的表示
•用数字、图形、文字、计数器等方式来表示数的大小。
二、复习练习
1. 选择题
1.自然数是从1开始的,零是自然数吗? A. 是 B. 否
2.下列数中,最小的数是: A. 0 B. 1 C. -1
3.下列数中,最大的数是: A. 8 B. -2 C. 5
4.用相应的符号表示“大于”:“小于”:“等于” A. >:<:=
2. 计算题
1.比一比:5和3,哪个数大?
2.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4,1,0,-1
3.猜数字:我想一个数,它比5小,比2大,这个数是几?
三、思考题
1.写出5个小于10的自然数。
2.小智和小美在比赛,小智跳了3米,小美跳了4米,谁跳的远?
3.用计数器数一数教室里有几个同学?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次复习练习,我们巩固了数的认识和比较,能更加熟练地分辨大小和顺序,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数的大小。
同时,我们也在思考中得到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让我们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1单元《生活中的数》知识梳理(整理与复习课件)
1条鱼
0条鱼
知识梳理
核心要点
数的书写
数的书写
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
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写数时,一定要注意书写规范、匀称、饱满。
知识梳理
核心要点
数的比较
认识符号“>”“<”和“=”的含义。 用“>”“<”“=”比较10以内的数的大小。
记一记
知识回顾
012345 6 7 8 9 10
典题提升 记一记 涂一涂 从右边起开始涂色:
左
右
涂3个
涂第3个
记一记 数一数
比一比
典题提升
3
8
6
3 <8
拓展训练 做一做 一、画一画,看数划掉多的或补上不足的。
8 5 0 6 10
拓展训练 做一做 二、数一数,填一填。
(1)第1盆有3朵花,第3盆有( 6 )朵花。 (2)有4朵花的是第( 5 )盆,它左边的一盆 是第( 4 )盆,有( 2 )朵花。
4<5
3>2
4=4
… … …
小于号 大于号 等号
知识梳理
核心要点
认识11-20
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数出事物的数量,知道事物的 数量也可以用11,12,13,……20各数来表示。
2.一个两位数,从右往左数,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 是十位,个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一,十位上是几就表 示几个十。
3.写数时,从高位写起,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 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1个一也没有,就写 “0”占位。
,从笑
典题提升
练一练
3.涂一涂,从左数地2颗珠子涂成红色,从右数第5颗 珠子涂成黑色
(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1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思想:建立初步的数感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熟练的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写0-10各数,掌握10以内个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了解序数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能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3、情感态度: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10以内各数.教学难点:写3、5、8、0以及较大数的分与合知识基础:学前教育教学时间:8课时第一课时 9.13教学内容:认数1、2、3教学目标:1、认识1——3,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并有意识训练学生的讨论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努力3、在小组中学习与他人合作教学重点:1、2、3的顺序和大小教学难点:写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数在我们生活中常用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
二、新授1、(课件)出示例题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用手指告诉老师物体的数量是几.2、是用圆点表示1、2、3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用1、2、3表示?4、三个数的关系. (说出这三个数谁最大谁最小和差几.)5、书写(1)、观察占格位置(2)、书空(3)、练写三、巩固练习9页1、连线2、看图,先画圆点,再写数3、10页比较四、小结:说说书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五、五、作业:用1、2、3分别说一句话六、板书:田格写1、2、3第二课时 9.14 教学内容:认数4、5教学重点:读写4、5教学难点:写5和较大数的分与合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画五角星、长方形和正方形)数数五角星有几个角?长方形,正方形有几条边?二、新授(一)、认数4、51、说说你对数字4、5有哪些认识?2、(投影)观察图上画了什么?可用几表示?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用数字4、5表示?4、用手势表示4、55、用圆点表示4、56、用小棒数出1、2、3、4、57、用4根小棒摆不同的图形,用5根摆8、给1-5这些数字排队,并说说各数之间的关系9、把4、5分别用小棒分成2份,看谁的分法多.(二)、写法(三)、练习书写,个别指导三、小结:看这1、2、3、4、5 ,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四、巩固练习12页1、数.画点.连线2、看.画点.写数五、作业.找用4、5表示的物体板书:田格写4、5第三课时 9.18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 =,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数的大小2、过程方法: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两量间的大小3、情感态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鄂托克前旗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三认识10以内的数3.4认识0同步练习3北京版
《认识0》同步练习3 一、在□里填数。
二、看图填数。
三、下图的各种情况,都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四、在□里填数。
五、在○里填上“+”或“-”。
4○3=1 5○5=03○2=5 4○0=4六、用“<”把下面的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2、5、0、3、4、1参考答案一、0二、2,0,4三、0,4,0四、2,3;5,0五、- , - ,+ , -(+) 六、0<1<2<3<4<54.1 整十数加整十数项目内容1.填一填。
(1)50是由( )个十组成的。
(2)30是由( )个十组成的。
2.读教材第42页例1。
分析与解答: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就是求40与30的和,列式为40+30。
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方法一:40+30就是( )个10加上( )个10,应该是( )个10,也就是( ),所以40+30=( )。
方法二:计算40+30时,先算4+3=( ),所以40+30=( )。
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整十数加整十数,也就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可以变成( )加( ),但是要记得在结果的末尾添上1个0。
4.预习后,你还有哪些困惑或不理解的知识点?(提示:在书中标记出来或写在下面)5.比一比,算一算。
3+2= 2+3+4= 5+1=30+20= 20+30+40= 50+10=6.红花有30盆,紫花有10盆。
两种花一共有多少盆?温馨知识准备:加法的相关知识。
提示参考答案1.(1)5 (2)32.4 3 7 70 70 7 703.几几4.略5. 5 9 6 50 90 606.30+10=40(盆)有趣的游戏——认识位置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有趣的游戏——认识位置》第一课时的内容。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以及电子白板的应用,这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宁城县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三 认识10以内的数 3.3《大于 小于和等于》同步练习3 北京版
《大于小于和等于》同步练习一,看图列式二,数一数,比一比小狗()只小猫()只蜜蜂()只花()朵小狗()小猫蜜蜂()花4=45>4四 在括号里填“>”、“<”或“=”4()5 6()3 3( )4 2( )5 7 ( ) 6 4( )3 5 ( )2 8 ( ) 5 五 云彩后躲着哪些数字宝宝?5>)( )( )4)( ) ( )( )答案一.4=4 3>2 2<4 5>1二.小狗(2)只小猫(1)只蜜蜂( 2 )只花( 5 )朵小狗(>)小猫蜜蜂(<)花三.四.<><<>>>>五. 4 3 2 1 3 2 1第3课时七巧板教材第4页的内容。
1.通过拼摆七巧板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了解图形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通过用七巧板拼摆图形和生活中的图案,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美感。
了解七巧板的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并从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
重点:认识七巧板,并能用七巧板拼出学过的平面图形。
难点:在了解平面图形的基础上,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图。
教材情境图制成的课件、七巧板。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不知道同学们还认不认识它们,记不记得它们的名字。
(教师出示图形,学生辨认)出示图形并画在黑板上。
2.欣赏图形。
师:同学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老师拼了许多漂亮的图形,想不想欣赏一下?(多媒体出示多种用七巧板拼成的图形)3.揭示课题。
师:这七块图形叫七巧板,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版玩具,由7块板组成,拼出来的图案变化万千,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七巧板》。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多媒体使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用七巧板拼成的漂亮的图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认识七巧板师:你想了解有关七巧板的哪些知识?让学生说说七巧板有几块?七巧板是由几种图形组成的?七巧板有什么奇妙之处?谈话:同学们每人都有一副七巧板,请大家拿出来。
1 一年级认识位置,认识十以内的数(幼小衔接可用)
认位置
一、主要内容
1.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空间观念
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及相互关系。
2.辨别左右方位
认识10以内的数
一、主要内容
1.认识10以内的数
(1)理解10以内每个数的含义,会读、写0~10各数,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
(2)规范的写数。
2.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1)“几”表示物体有多少,也就是自然数的基数含义,可以指“总共的数量”;
(2)“第几”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也就是自然数的序数含义,可以指“其中的某一个”;
(3)通过比较,理解“几个”和“第几个”之间的区别。
3.认识0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0表示一个也没有;
(2)观察直尺,0还可以表示起点,它排在1的前面;
典型例题:
1、小朋友排成一队做操,从前往后数,小丽排在第五个,从后往前数,小丽还是排在第五个,这一队共有多少位小朋友?
2、下面哪一行和其他三行不一样,请选出来()
A、3 5 7 9
B、2 4 6 8
C、0 2 4 6
D、7 5 3 4。